第一篇:焦作市商圈布局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焦作市商圈布局状况调研报告
一.焦作市基本概况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它地处中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又是新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中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总面积4071.1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面积370平方千米,总人口357.97万人(2007年)。焦作市是河南省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5个重点城市之
一、是商务部确定的中部9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是中部地区国家首批典型资源枯竭城市之一,还是“十一五”期间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它地处中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又是新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中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总面积4071.1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面积370平方千米,总人口357.97万人(2007年)。焦作市是河南省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5个重点城市之
一、是商务部确定的中部9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是中部地区国家首批典型资源枯竭城市之一,还是“十一五”期间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
二.焦作市商圈布局情况
焦作商业部分以解放路和民族路为主要商圈(以三维商业广场和百货楼)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商圈的构成为,临街商铺,大型百货生活超市和家电商场,以塔南路和人民路为次要商圈(为丹尼斯生活广场和大商千盛百货)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商圈的构成为,临街商铺,中型生活超市。
1.商圈状况
商圈内以大型百货和中性生活超市为主;
商圈内餐饮配套较强,(主要有德克士、永和豆浆、阿利茄汁面、三维咖啡等);
娱乐行在香港购物街四层有动漫电玩城和奥斯卡电影院。宾馆酒店业均为中高档酒店,住宿条件较舒适,入住率较高。
2、临街商铺状况
商圈内解放路和民主路区域街区商铺是近些年形成的设施条件装修等都较好的中档商业,其中也不乏区域内较知名品牌如:与狼共舞,李宁、波司登,可爱洋服等品牌服饰专卖店,其经营状态也较好,针对客群是县区内经济收入较高的人群,是整个武陟地区中档商品的集散地,多数经营商家具备现代经营思路和拓展实力。
商圈内解放路和民主路这类街区是多年积淀形成的传统商业街,商铺基本装修较上档次。
3、百货生活超市状况:
目前市区内有四家百货生活超市,分别是解放路“三维商业广场”、“香港商业街”位于塔南路和人民路的“丹尼斯生活广场”和“大商千盛百货”
(1)、三维商业广场
三维商业广场广场是焦作市最大的综合性百货,也是唯一规划布局现代的商业综合体,地上有六层,地下有一层是超市!其主体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场面积达1.2万平方米,花园式景观广场占地0.5万平方米,主楼高25层111米,拥有24部自动豪华扶梯,4部垂直电梯。
(2)、香港购物街
香港购物街:为南北两个主题楼中间位步行街组成,南北主题楼为四层,一层现是手机卖场和运动,二层淘宝店、三层淘宝店和鞋区,四层美食街和动漫电玩及奥斯卡电影院。
(3)、丹尼斯生活广场
丹尼斯生活广场情况位于塔南路与人民路交汇处,三层结构一层化妆品和时尚女装、二层运动休闲、三层超市
(4)、大商千盛百货
大商千盛百货规划三层,一层百货和超继100运动,二层、三层百货。
三.焦作市城市商圈布局存在的问题
●缺少代表性的娱乐行当
●老区商业中心向新区转移速度慢导致新区有中心无人气
●南北落差大
四.焦作市城市商圈改进对策
●将有代表性的娱乐场所集中起来,形成有娱乐风气的商业街
●南北均衡发展,加快商业中心向新区转移
第二篇:商圈调研方案
商圈选址研究内容
店址选址决策的步骤:
1、分析每个地理区域(商圈、确定最有吸引力的开店区域)
2、分析新开店的具体位置,选出最有吸引力的地点
3、对店址进行评估,预测未来经营效果 适用业态:
1、百货店
2、超级市场
3、大型综合超市
4、便利店
5、专营店
6、专卖店
7、仓储商店
8、家居中心
商圈分析:
(一)商圈介绍
商圈是指商店吸引其顾客的地理区域,也就是来店购买商品的顾客所居住的地理范围。(分析零售商圈就是分析顾客,商圈是企业努力争取的,不是别人为企业划定的,也不是永远不变的。)
1、商圈构成: 主要商圈:约包括55%-70%的顾客
次要商圈:约包括15%-25%的顾客 边际商圈:约包括5%的顾客
2、商圈范围内的顾客来源:
(1)居住人口:核心商圈内基本顾客的主要来源(2)工作人口:次级商圈中基本顾客的主要来源(3)流动人口:构成边缘商圈的顾客基础
3、影响商圈形成的因素:(1)商店业态(2)商店规模(3)经营商品的种类(4)商店经营水平及信誉(5)促销策略(6)家庭与人口因素(7)竞争对手的位置(8)交通状况
(二)商圈分析
商圈分析,就是对影响商圈的人口结构、生活习惯、产业结构、交通状况、城市规划、商业氛围等因素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为选址店址、制定和调整经营策略提供依据。
1、商圈分析的意义
商圈分析是新开商店合理选址的前提 商圈分析有助于零售店制定竞争经营策略 商圈分析有助于零售店制定市场开拓策略 商圈分析有助于加快资金周转
商圈分析有助于为开设分店和连锁店提供参考
2、商圈分析的要点
(1)人口统计分析与经济基础(2)商圈层次分析(3)客流量分析(4)顾客分析
(5)商圈内购买力分析(购买力指数)(6)其他环境分析(基础设施等)(7)自身分析
(8)竞争程度(商圈饱和指数)
3、商圈分析测定与技术
(1)利用电脑模型帮助分析、确定商圈 A 类推模型 B 回归模型 C 引力模型
(2)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商圈
A 雷利法则(零售引力法则-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B 赫夫法则(赫夫模型对预测新商店的销售是非常有益的工具)(3)实验法 A 实地调查 B 电话询问 C 邮寄问卷 D 提供服务
(4)已建成和新建商店 A 已建成商店商圈的测定方法 B 拟新建商店商圈的测定方法 店铺选址
(一)商店位置选择注意事项
1、零售店铺选址的原则(1)充足的商圈购买潜力(2)商店地点的近便性(3)成长的潜力(4)商业拦截(5)总合吸引力(6)兼容性(7)竞争危险性最小(8)店址经济学
2、零售店铺选址的类型(1)孤立店铺(2)无规划商业区(3)规划的商业中心
3、位置选择因素分析(1)客流规律(2)周边商店聚集状况(3)竞争对手调查(4)交通地理条件(5)城市发展规划(6)周围环境(7)物业成本
(二)店铺选址流程及分析
1、店址选址的程序
2、形成选址分析报告
(1)新店周围地理位置特征表述(2)被选店址周围商业环境和竞争店情况
(3)新店址周围居民及流动人口消费结构、消费层次(4)新店开业后预计能辐射的范围(5)新店的营业面积和商品结构(6)新店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特色(7)新店址经营效益预估(8)新店未来前景分析
第三篇:商圈调研总结
市场分析于商圈调研:
1、商圈调研报告的提纲?如何进行案头调查和实地调查?
商圈调研报告提纲:
1、调研背景
2、调研目的
3、调研范围
4、调研方式
5、调研起止时间
6、商圈调查内容(1)商圈规划(2)政府相关政策(3)商圈历年发展状况(4)商圈内人口及消费特征(5)商圈内人流、车流状况(6)商圈内业态业种分布状况(7)商圈内竞争状况(8)商圈未来发展潜力
7、调研结论 商圈调查的方法:
1、案头调查(文案调查):
明确目标,寻找来源、收集第一手资料,整理资料、去伪存真,分析资料、提出报告 收集资料的方式: 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 向规划局收集城市发展规划 向旅游局收集旅游规划 向商贸局收集商业网点资料 向地区政府收集历年政府工作报告 购买有关书籍和资料等
2、实地调查:
(1)勘查商圈内业态、业种并进行统计归类;(2)商圈内人流量、车流量现场调查;
(3)设计需求调查问卷在街头、商场进行拦截式调查;(4)通过开座谈会、上门访问、电话访问等进行居民期望调查
2、零售店选址应具备的条件。大卖场超市选址的原则
零售店址应具备的条件:
1、商业活动频度高;
2、人口密度高;
3、面向客流量最多的街道;
4、交通便利的地区
5、接近人们聚集的场所;
6、类商店聚集的街区。
大卖场选址原则:
1、充足的商圈购买潜力。
2、方便消费者购买。
3、方便货品运送
4、有利于竞争。
5、有利于网点扩充。
3、商圈的特征、商圈三个层级(作具体的说明),商圈分析的作用
商圈的特点:
1.动态性。随着商圈的经营管理能力等因素发生变化
2.不规则性。一方面是由于那些阻碍顾客来店购物的客观因素的存在,比如交通等。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某些客观吸引力因素的存在 3.差异性。商圈的规模和业态等不同。4.层次性。商圈一般由三个层次构成。商圈三个层级
主要商圈是最接近商店并拥有高密度顾客群的区域,通常本区域内70%左右的顾客会到商店购物。
次要商圈位于主要商圈的外围,一般25%左右的顾客到商店购物; 边缘商圈属于卖场的辐射区域范围,一般只有5%左右的顾客到商店购物。商圈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1、详细了解顾客的人口和社会经济特征;
2、确定促销活动的重点;
3、分析新开门店能否扩大市场;
4、计算出特定区域内的最佳网点数。
5、发现位置缺陷
6、了解其他因素并进行评价
4、简述莱利法则和凯恩法则,并举例说明其中之一。
莱利法则计算的是两个商业中心对第三地的吸引力之比。它与两城市的人口成正比,与各城市至该点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Ba / Bb =(Pa / Pb)(Db / Da)2 凯恩法则计算两商业中心的商圈分界线,通过比较两个都市间的人口比、到第三地的时间比和卖场面积比来决定。
5、商圈饱和度指数计算?商圈饱和度指数的缺陷。
饱和指数IRS IRS=C×RE/RF
IRS——某地区某类商品的零售饱和指数 C——某地区购买某类商品的潜在顾客数 RE——某地区每位顾客平均购买额
RF——某地区经营同类商品的商店营业面积
人们自然地根据此数的大小,来判定一个地区或商圈的零售设施是否饱和。该指数越大,表明该地区零售设施越缺乏;反之,则表明该地区设施越饱和。缺陷:商圈饱和度指数只考虑了某些量化因素,却没有考虑商圈的管理,促销手段以及外部交通环境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第四篇:焦作市规划调研报告
焦作市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我局接到《关于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后,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的调研组,进行了资料收集和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划修编时确定市、县中心城区用地规模的依据,包括全市指标分配意见、中心城区人口确定等;
我市市、县规划编制时,市、县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人口规模是依据市、县城市规划、历年城区用地和人口变化量确定的。
(二)规划修编前后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焦作市2006、2007、2008、2009、2010年实际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为66842.13公顷、67584.64公顷、68300.71公顷、78209.19公顷、79846.82公顷,2010年较2006年实际净增建设用地量为13004.69公顷,而《焦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全市2006-2010年规划新增建设用地量为4585公顷、2006-2020年规划新增建设用地量为14100公顷,可以看出,实际近期新增建设用地量已经远远超过规划确定的近期规模,接近整个规划期间的新增规 1
模;焦作市2006、2007、2008、2009、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352.4亿元、491.33亿元、630.1亿元、803.6亿元、970.8亿元,五年时间增加了1.76倍。
(三)土地规划确定的市、县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和规模与城市规划是否存在差异、差异的原因;
存在差异。焦作市、各县(市)城市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总规模为27346公顷,焦作市、各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总规模为25431公顷,比城市规划确定的规模少1915公顷,因为全市规划指标有限,无法满足城市规划确定的规模。
(四)至目前,市、县中心城区已批准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多少,还剩余多少规模指标可以使用;
截止目前,市、县中心城区按新规划已报批新增建设用地2004公顷,还剩余约4100公顷可以使用;
(五)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求,土地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规模是否适应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理由和原因是什么;中心城区合理规模是多少,理由和原因是什么;
目前,我市中心城区规模已不适应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因为焦作新区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区面积,二是各县(市)区经济发展较快,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村的土地综合整治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人将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土地规划的中心城区规模不足以满足城
市发展的需求。据分析,到2020年全市中心城区合理规模为35000公顷。
(六)土地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用地规模和布局与二调数据的差异;
土地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现状规模基本与二调数据一致,规划编制时已经参考了二调初步成果。
(七)土地规划修编时市、县中心城区周边划定的基本农田缓冲区的规模和布局是否与城市未来发展一致;
一致。但焦作市全市基本农田压力比较大,全市平均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4%,武陟、温县的基本农田保护率已高达92%,所以基本农田缓冲区可预留空间非常有限,虽然与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一致,但不能满足城市远期发展需求。
(八)省辖市城市新区情况,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做到有机衔接,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焦作新区为省政府批准的重点开发新区,总面积18908.39公顷,其中耕地11581.93公顷、园地91.59公顷、林地177.99公顷、草地177.99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562.3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065.2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81.48公顷、其他土地263.22公顷。根据新区发展,到2020年需要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为12399.36公顷,新一轮规划编制时已安排规划指标2889.18公顷,还需要安排规划指标9510.18公顷,需要调出基本农田7322.56公顷。
新一轮规划编制时没有考虑新区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区规划还存在行政区划不一致的问题,急需省政府协调解决,同时新区建设目前面临规划指标和基本农田双重压力,通过焦作市域内部指标调整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恳请省厅能够给焦作市追加建设用地指标和核减焦作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九)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和布局是否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否有缺口,如何解决;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和布局基本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新一轮规划修编时,省厅下达全市城镇工矿指标为9800公顷,焦作市中心城区、6个县(市)中心城区安排的城镇指标为7639公顷,建制镇镇区安排城镇指标为1765公顷,剩余396公顷城镇工矿指标可以供乡镇使用,焦作市共有103个乡(镇、办事处),也就是说每个乡(镇、办事处)平均只有3.8公顷城镇指标可以使用,所以乡级规划编制时,都是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来解决乡镇发展用地需要,但由于城乡增减挂钩政策的运用,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实现难度较大,所以全市乡镇用地需求难以满足。
焦作市国土资源局规划科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需求和现有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进一步加强对xxxx州山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集中办学工作的了解,今年8月份以来,我们对xxxx州古丈、泸溪、凤凰、吉首4个县市(以下简称xxxx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及集中办学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xx山区中小学教育布局的基本情况
㈠布局现状
xxxx市共有638所中小学,其中:城区共有完全小学16所,独立初中8所,普通高中7所。xxxx市共有乡镇67个,有九年一贯制学校32所,独立初中36所,中心完小44所,教学延伸点423个。如:古丈县。全县共有64所中小学,其中:城区有完全小学3所,独立初中2所,普通高中1所。农村12个乡镇有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独立初中2所,中心完小7所,教学延伸点42个。
㈡办学情况
xxxx市城区小学共有教学班371个、在校学生24584人。城区中学共有教学班330个、在校学生20938人。农村小学共有教学班1580个、在校学生44104人。九年制学校初中部有教学班203个、在校人数8081人。完中初中部有教学班263个,学生13675人。如:凤凰县。全县城区小学共有教学班141个、在校学生 7218人。城区中学共有教学班118个、在校学生6673人。农村小学共有教学班703个、在校学生20813人。初中共有教学班188个、在校学生9900人。其中,独立初中学校有教学班170个、在校人数9360人;九年制学校初中部有教学班71个、在校人数3752人。
二、xxxx山区中小学教育布局存在的突出问题
㈠办学点分布过散过小
xxxx州属于武陵山脉贫困山区,具有地域面积大、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特点,导致农村中小学校规模小且分散。xxxx市共有423个农村教学点,只有166个教学点的在校学生在20人以上,其他教学点均在20人以下。农村除33所九年一贯制中学外,其他初中学生均在800人以下。如:吉首市,49个农村教学点,只有7个教学点的在校学生在20人以上,其他教学点均在20人以下(其中在校学生不足10人的有26个教学点)。农村10个初中学校(含九年一贯制),其初中学生均在500人以下。其中,寨阳乡初级中学仅160人。从xxxx市的情况来分析,xxxx山区特别是农村学校分布的过于散,而增提效益又很小。
㈡教学资源分布过闲过重
2000年以来,xxxx山区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很多,但农村学校布局仍然比较分散,而且班额较小,导致教育资源闲置较多。xxxx市农村67个乡镇,分布有27所独立初中,33所九年制学校,41所乡镇中心完小,464个教学点。如:泸溪县农村15个乡镇,分布有7所独立初中,9所九年制学校,7所乡镇中心完小,128个教学点。
㈢农村教育成本过重过高
自2008年湖南省实施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以来,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农村学校的建设和改造。例如,泸溪县农村学校共配备教师2013人,一年需发放人员工资8082万元。按照平均小学生560元,中学生760元公用经费的标准计算,泸溪县农村每年需发放1961.992万元公用经费。泸溪县每年还为全县片村小发放150万元的补助。该农村学校每年需投入10993.992万元,平均每个农村学生每年的教育成本为3522.36元,这些数据充分说明xxxx州农村山区的教育成本过重过高。
㈣农村小学教学质量过差过低
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儿童基础差、学校管理滞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其教学质量过差过低。例如:古丈县2013年小学六年级质量检测中,农村小学直升科平分比城镇小学低了19.8分,农村小学直升合格率比城镇小学低了27.34个百分点。初中教学质量检测,城区初中学校的直升科平分有90.4分,而农村初中学校只有47.2分,相差了43.2分。城区初中学校的直升合格率有91.05%,而农村初中学校只有26.6%,相差了64.45个百分点,城乡的教育教学质量差距越拉越大。城乡不能均等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是目前为州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xxxx山区中小学合理布局的几点建议
㈠要十分注意山区中小学教育布局的长远考虑与统筹规划
要以促进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子女尽可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合理地或“撤”、“并”,或“调”、“增”农村中小学。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进一步优化xxxx山区中小学校布局,确保中小学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状况、生育水平和城镇化进程相适应。要根据人口增长和流动规律,公共事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预期前景,科学规划学校布点,增强其在一定时期内适应生源波动的宽容度,保持定点的相对稳定。
㈡要十分注意山区中小学教育布局的就近入学与集中办学 要因地制宜,合理部署,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在偏远的村寨实施就近走读上学,1至2年级学生合理适时寄宿,各乡(镇)小学布局应在设置1所中心小学的基础上,按寄宿制学校标准布局1至2所完全小学,在一些大中型农村及新型社区(居委会)布局一定数量的村小或教学点,保留边远山村交通不便的村小和教学点,防止贫困学生辍学。初中相对集中,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1所初中。在比较集中的乡(镇)推进集中办学进度,探索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体化、系统化、科学化教育集群,实现各个阶段教育的逐层紧密对接,促进区域基础教育的优质发展。
㈢要十分注意山区中小学教育布局的数量普及与质量提升
在数量控制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要综合分析交通条件、生源情况、办学效益等因素,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偏远的乡村,要抢抓当前国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机遇,努力改善其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切实解决边远山区群众的就学困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要不断优化师资配置,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要加强教师管理。实行教师归口管理,严格执行“凡进必考”制度,严格按照学科需要进行教师调配,严格控制教师借调、改行,规范教师流动行为。要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坚持每年有计划地招聘一定数量的紧缺学科教师和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坚持教师转岗培训制度,分期分批对专业学科相对富裕教师进行转岗培训,多途径优化教师的学科结构。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农村教师在职称晋升、评模选优、聘用考核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提高农村教师的山区津贴。积极开展乡(镇)内教师定期轮换或巡回教学制度,实行乡(镇)中心小学教师与村小及教学点教师定期轮岗,解决村小及教学点师资不足、教师年龄老化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㈣要十分注意山区中小学教育布局的交通安全和后勤服务
任何阶段的教育都应该把安全问题作为首要考虑的中心问题。实施布局调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出行安全问题,可借鉴城区公交车的运营模式,开通农村短途公交,主要用于周末接送学生。同时,每所集中校要组建一支学生护送队伍,周末护送学生上下学。在后勤保障方面,要继续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按照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完善寄宿制学校教室、宿舍、餐厅、浴室、热水房、厕所等设施,提高保障能力,保障学校正常运行,让寄宿学生学的舒心、吃的放心、住的安心,减少和逐步消除学生家长租房陪读现象,让寄宿制学生家长安心从事生产活动。
㈤要十分注意山区中小学教育布局的群众意见与政府履责
布局调整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群众的需要。要坚持先建后撤的原则,需要撤并的学校,要先建好新学校或先完成并入学校的校舍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建立严格的撤并点学生入学情况跟踪制度、校际之间交接制度,完善对弱势群体家庭学生的资助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重点支持,确保学生不辍学流失。要完善家人探访、家校沟通机制。定期开展学生乘车专项整治,对乘车较远山区学生发送补贴,最大限度的减轻家庭负担,使布局调整赢得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合理的布局中小学体系。要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按照《教育法》要求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重点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集中办学工作倾斜,依法足额征收和管理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落实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布局调整和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保障资金。要把中小学校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均衡推进。要根据城镇区域人口居住状况以及城市发展趋势,科学编制中小学校建设布局规划。对城区规划预留的中小学建设用地,要核定用地位置和界限,严格加以控制,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或挪作他用。
四、xxxx山区中小学集中办学试点的几点启示和思考
㈠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开拓创新
解除学生家长对集中办学存在的抵触情绪。要降低家庭教育成本。打消学生家长担心集中办学后,将为孩子提供以前无需支付的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和一些零花钱等顾虑。要提高对集中办学的宣传引导,集中办学是解决农村办学难问题的有效办学方式,能有效解决学生分散、师资不足、基础设施不强等办学问题。引导群众认识到政府开展集中办学,是在克服“山高路远,鞭长莫及”的基础上,为了满足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解决校点布局分散、投入难集中、校舍安全和师资力量难保证、教育质量难提高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要不断开拓创新办学模式。要以提高规模效益为前提,初中方面,校点要适当集中,学校规模适度扩大,原则上定为一个乡(镇)办一所,人口稀少的山区可实行两至三个乡(镇)联合办学,确有困难的深山区,乡(镇)可举办九年制一贯制集中学校。小学方面,要在坚持小学生就近入学和办学条件、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适度扩大乡镇中心小学的规模,小学高段(二年级以上)相对集中,积极创造条件试行寄宿制。对交通十分不便的山区适当保留必要的低年级教学点,由附近的小学负责管理,教师可试行定期轮换或巡回教学制度。
㈡加大教育投入,健全保障制度
要加大教育各方面的投入力度。解决学生和教师的食宿及学习问题,要有配套的教学楼、图书室、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学生食堂、厕所等基础设施,教育投入必将要进一步增大。而贫困山区常常为此捉襟见肘,如:泸溪县为解决贫困片区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问题,计划对12所中小学加大学生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功能室建设,建设面积总计11万平方米,同时加大实验仪器、信息技术、文体器材、图书藏量的装备力度,经预算需资金1亿元;计划建公办幼儿园8所,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需资金5000万元。以上两项工程均由于缺口资金过大,由于县财政无力承担而举步维艰。综上所述,各级政府都要舍得投入资金,盘活学校资产,将闲置校舍进行置换,同时还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把有效的资金进行整合,只有这样多轮驱动,多渠道集资才能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要建立健全各项保障制度,让家长放心、满意。要在每所集中校建成一栋高质量的学生食堂,建设一支服务体贴、技术过硬、身体健康的食堂从业人员,让学生吃得舒心、放心。同时,加强食品卫生宣传,做好每天食堂的采购工作,确保新鲜、卫生、安全,同时注重营养的均衡搭配。要精心组建一支认真负责的学生宿管员队伍,管理好各个年龄段的寄宿生,同时加大学生宿舍建设,搞好洗浴及厕所等设施的配套,方便小龄学生住宿。建立健全小学寄宿生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建立以寄宿生管理专职教师为主,科任教师为辅的管理网络,努力创设安全舒适的住宿条件,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要抓好学生的安全工作,加强学生的监管和生活指导,做好双休日留校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规范点名、离校登记、安全保卫等方面的职责制度,认真做好学生周末回家乘车安全的管理和宣传工作。
㈢提高教学质量,提振教育信心
集中办学其目的就是集中优势力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要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要创新补充机制,大力推行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制,要创新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要创新培训机制,加大教师知识更新力度。二要进一步推进教科研一体化。教研解决的是眼前的问题,即如何上好一堂课的问题,科研解决的长远的问题,即上好很多节课的问题,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持续发展。教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推动力,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要全面提振大家对山区中小学教育的信心,让学生家长愿意安心的将子女送到集中学校就读。
总之,xxxx山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是一项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如能科学实施,必将对xxxx州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xxxx州本级资金投入有限、山区地域复杂、农村人口少而分布广,布局调整的落实与推进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调研组认为,要做好xxxx山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需要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加大在政策、资源、资金、人才等方面支持的力度,以确保xxxx山区能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及集中办学工作,使之真正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