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培训工作意见
编者簌:
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培养造就适应办司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国家电网办司出台了《国家电网办司“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恋见》,本刊现予以全文刊登,以利学习。
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
教育培训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公司深化“两个转变”、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的需要,构建集约化大培训体系,培养造就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员工队伍,现就“十二五”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责任
“十二五”期间是公司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期,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攻坚期,是全面建成国际化企业的机遇期,是金融和直属产业发展能力的提升期。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实现公司的科学发展,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教育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十一五”期间万公司深入落实“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和专项人才培养计划,持续加大教育培训投入,积极推进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加强培训标准化建设,推行能力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全员培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总部、网省、地市三级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员工队伍结构显著改善,整体素质和能力明显提高,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05年以来,公司系统共培养产生国家级优秀人才188名,技师、高级技师6.8万名,全员培训率年均达到91%。截至2010年底,人才密度达到88、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71%,分别比2005年提高22个和23个百分点。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公司目前的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培训管理水平与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是: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短缺,人才梯队建设滞后,培训集约化管理程度不够,教育培训手段和培养开发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员工主动学习、提高能力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因此,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主动适应公司和电网发展需要,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努力开创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二、“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围绕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服务发展、改革创新、能力导向、统筹集约”,积极推进“三项创新”(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开发方式、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四个建设”(培训设施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培训项目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全员、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协同高效”的集约化大培训体系,重点抓好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复合型人才、后备梯队人才、新员工入职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促进全员素质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服务发展。就是要将服务公司发展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等重点战略,确定各类人员培训开发目标、任务和措施,促进公司科学发展。
改革创新。就是要凝聚全公司的智慧,创新培训管理模式,创新培训开发方式,创新培训激励机制,逐步建立起一套引导人才自觉成长、帮助人才合理发展、激发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机制。
能力导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作为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围绕“能力建设”这个主题,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
统筹集约。就是要集中公司优质培训资源,统一开发培训标准和教材体系,统一培训政策和目标管理,统一培训业务管理流程,统筹公司各类人员培训开发,保证培训开发的质量和效益。
(二)工作目标
培训体系建设目标。到“十二五”末,建成覆盖全员、精品优质的培训项目体系,标准统一、系统丰富的培训课程体系,设施先进、资源共享的培训基地网络体系,职责明确、协同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体系,形成集约化大培训格局。
培训机制建设目标。完善并推行能力培训模式,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基本形成覆盖员工职业生涯各阶段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培训开发机制。
队伍素质目标。到“十二五”末,培养开发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员工队伍,人才密度达95.8,全员培训率年均达到93;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63.7,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达55%;生产技能人员中高级技师比例达1.8、技师比例达13.4%“双师型”人才达到3%(同时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和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员工)。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培训管理模式创新
建立集约化培训工作管理体系。改进培训工作管理方式,在公司系统内统一各类人员培训标准、统一各类人才评价标准、统一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统一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开发政策;统筹培训资源建设、统筹教材体系建设、统筹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计划管理,实行年度计划上报审批制度和计划执行情况定期分析通报制度,形成“四统一、三统筹、一加强”的教育培训集约化管理体系。公司总部重点开展副局级及以上领导干部、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后备梯队人才,以及列入总部培养计划的高级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和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工作;分部重点组织开展内部人员的培训工作;各单位重点开展处级干部及后备梯队、中高级管理、技术骨干,以及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员的培训工作;各单位所属二级单位重点开展一般管理、技术人员和中级工及以下技能人员的培训工作。
建立全员参与的“大培训”工作机制。积极构建由各级领导、人力资源部门、专业职能部门、培训机构、全体员工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大培训”工作格局。各级领导主要负责把握培训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出培训开发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各级人力资源部门主要负责培训工作的业务管理,培训制度、规划、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考核;各级专业职能部门负责掌握本专业人员的能力现状,协助人力资源部门制订培训规划、计划,并负责培训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各级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培训项目、培训师资、设备设施等资源建设工作,以及培训项目具体实施工作,配合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及年度计划编制工作;公司全体员工要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分析自身能力素质差距,提出相关工作建议与培训需求,主动参与培训,不断提升岗位胜任能力,形成全员推进培训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推进培训开发方式创新
推行能力培训新模式。根据公司发展和电网发展需求,完善并深入推广生产技能人员职
业能力培训规范,统一开发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标准及培训大纲,实施各类人员能力培训,强化岗位胜任能力培养。各单位要深化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应用,完善技能项目操作指导书,侧重技能操作培训,改进培训模式,积极推进培训工作由理论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教育培训手段。不断完善公司远程培训系统,开发培训课件和考试题库,丰富网络培训资源,制定公司远程培训管理办法,将远程培训项目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建立远程培训常态机制,强化远程培训工作评价与考核,推动远程培训系统的深度应用,使远程培训成为员工理论学习的主渠道,有效缓解工学矛盾。各单位要不断改进培训教学手段,采取案例教学、研讨交流、现场考察、训练式培训、行动学习等
新型培训方式,改善培训效果。
创新人才开发方式。推行职业导师制度,挑选优秀管理、技术、技能专家分别担任青年人才的职业导师,帮助培养对象快速成长。实施项目人才培养开发,依托重要管理咨询、重 大工程建设和科研项目,组成研究和攻关团队,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创新国际合作培训,通过国外先进企业及国际公司中长期岗位实践培训,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强挂职锻炼培养,通过到上级部门、下级单位、艰苦岗位、先进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培养复合型青年骨干人才。推行新员工实践培养开发制度,新进员工须在多个岗位实习培训半年以上,考核合格方可正式上岗;新进高校毕业生原则上都应配置到一线岗位进行生产实践培养,并有计划地安排优秀毕业生进行多岗位交流锻炼;因工作需要调配到管理岗位的,应当具备一定的生产一线岗位工作年限(研究生不少于3年,本科生不少于5年,专科生不少于8年),促进新进人员立足岗位成才。
(三)推进培训激励机制创新
创新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上岗、转岗强制培训制度,推行持证上岗,形成“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转岗”的常态机制。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凡是国家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及公司有特殊规定的岗位,必须经过相关专项培训并取得资质证书,方可上岗。逐步引入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升专业化水平。推广培训积分制,培训积分与绩效考核、职业发展、能力评价挂钩,激发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11断口主动性。
创新培训开发评价机制。建立基于队伍素质和培训贡献率评价的培训工作评估体系,采用抽、调、普考及竞赛等方式,对各单位员工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各单位承担公司培训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任务,以及培训自主创新成果,对各单位培训贡献进行评价。探索和建立基于能力标准的各类人才任职资格评价认证体系,开发能力测评模型和测评工具,在试点的基础上,开展任职资格认证工作,并与各类人才岗位配置、职业晋升、能力开发紧密结合。
建立全职业生涯培训开发机制。根据电网企业特点和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科学合理划分职业类型、职业种类和职业级别,形成经营、管理、技术和技能四类人员明晰的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各类各级人员能力标准和课程体系,引导各类人员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建立全职业生涯培训开发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员工各职业生涯阶段培训开发,促进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的有机融合。
(四)加强培训中心(基地)设施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整体布局”的原则,加快推进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完善总部、省公司(直属单位)、地市公司三级基地培训功能,形成设施先进、优势互补的培训基地网络体系。到2015年,争取建成5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选拔命名50个“国家电网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
公司总部:重点建设好管理学院(高培中心)、技术学院,以及特高压、新能源等公司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管理学院:重点建设管理技能训练场所和数字化校园等基础设施,完善办学功能;加快“两站两库”建设(研修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思想库、案例库),实现从“单一培训”向“培训、研发、咨询”共同发展的跨越。
技术学院:重点建设智能变电站、智能电网调度、新能源并网运行等实训室,建成覆盖电网主要专业和新技术领域的培训设备设施,满足公司系统新员工集中培训、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建设特高压线路运检、特高压变电运检、风力发电等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同步更新完善现有设备设施功能,争创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省公司(直属单位!: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意见》,结合电网发展、技术进步和生产模式变革,完善原有实训设备设施,实现培训资源与培训需求同步发展;依托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公司技能专家等优秀技能人才,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技能攻关和技艺传承。推进公司系统大中专职业院校职能由学历教育逐步向职工技能培训转型,大幅压缩全日制学生招生规模,按需整合培训资源,提升服务员工培训的能力,大力开展员工培训。公司系统大专高职类院校全日制学生年招生规模压缩到1 000人以内;同时拥有专科(或高职院校)的省公司,中专、技校一律停止招收全日制学生,尽快实现职能转型。地市公司:重点建设变电运行、变电检修、配电线路、抄核收、装表接电等技能实训室,满足本单位中级工及以下技能人员培训、鉴定、竞赛的需要。县公司、工区(供电所)按照“大营销、大运行、大检修”体系建设的职能定位,根据地市公司统筹布局,以满足基础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和岗位练
兵需要为目标,可建设适量的基本技能训练室和网络学习室。
(五)加强培训标准和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标准一致、分工协作、统一开发的总体思路,系统设计经营管理(领导干部)、专业管理、技术管理、生产技能人员的能力素质标准,开发模块化培训教材、课件和题库,建立覆盖全员和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标准化培训课程体系。
建立经营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以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卓越领导能力、强烈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的高水平经营人才队伍为目标,在公司统一领导下,由管理学院具体负责经营管理培训课程体系的开发工作。管理学院要运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技术,系统设计经营人员能力素质标准,开发建立具有电网特色的领导干部培训课程体系。建立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课程体系。以造就一支专业能力强、创新能力强、擅于攻坚克难的专业人才队伍为目标,公司组建开发团队,系统开发管理和技术人员能力素质标准,搭建课程框架,设计技术方案,组织各单位分工开发各专业培训大纲。
健全技能人员培训课程体系。以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善于解决技术难题、适应新型生产模式的高技能人 才队伍为目标,公司统一修订生产技能人员培训规范,统一 研};.建立技能人员考核题库和远程培训课件开发技术标准,组织各单位分工开发题库和课件。技术学院负责新员工培训课程体系的开发工作;国网新源水电有限公司、国网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水电和火电企业技能人员培训规范、教材和题库的开发工作。
(六)加强培训项目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以“精品培训项目工程”为抓手,加大培训项目开发和推广应用力度,打造出一大批“拳头项目”,满足各类员工能力提升的需要。健全培训项目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改进培训需求调查和效果评估方式,实现培训效果和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加大培训项目开发力度。培训项目是培训机构提供培训服务的最终形式,其开发水平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各单位要重视培训项目开发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健全研发组织,形成常态化开发机制。管理学院重点开发领导干部及其后备梯队、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项目;技术学院重点开发高级技术人员、新员工及新技术领域的培训项目;公司高技能人才培
训基地重点开发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各单位重点开发相应管理、技术、技能及农电人员的培训项目。
加强培训项目质量管理。各单位要深入贯彻I S010015质量管理一培训指南,进一步完善培训项目质量管理制度,深入应用公司统一的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需求调查、设计策划、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及持续改进等各环节的可控、能控和在控。要着重改进需求调查方式,推广网络调查和培训项目菜单式调查,增强调查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要着重改进培训效果评估方式,积极探索基于能力标准的评估方法,科学评价项目实施前后的能力提升效果。1个月以上的培训项目,必须开展学员后续行为评估,3个月以上的要积极开展培 训效益评估。
(七)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十二五”期间,通过加大培养力度、拓宽选拔渠道、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等措施,逐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专家型培训师队伍。到2015年,省公司(直属单位)培训中心专兼职培训师全部持证上岗(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书),“双师型”专职培训师达到50;兼职培训师总量达到职工总数的2%0
加强专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专职培训师持证和竞争上岗制度,疏通专职培训师参加技师资格鉴定的途径,选拔技术技能骨干充实专职培训师队伍。采取“请进 来”的方式,聘请优秀技术技能专家培养提升专职培训师的操作技能;采取“送出去”的方式,安排专职培训师到生产岗位实践锻炼,增强现场经验和实践能力;组织开展技能比武、课堂教学竞赛、教案制作比赛等活动,促进业务技能和培训能力的提升。
加强兼职培训师}}fl伍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支持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带头参与授课。各单位要积极推行周期制培训师制度,每年选拔一定数量技术技能骨干到培训中心担任培训师,建立兼职培训师激励机制,促进核心技能传承。“十二五”期间,各级单位要开展一轮兼职培训师遴选活动,健全国网公司、网省公司、地市公司三级兼职培训师资库。管理学院和技术学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外聘培训师资库,实现优秀师资共享,提高培训质量。
(八)加强员工队伍能力建设
员工队伍能力建设是教育培训工作各项任务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十二五”期间,要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通过脱产轮训、网络培训、交流轮岗、岗位练 兵和竞赛调考等多种方式,重点抓好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后备梯队人才和新员工的培训开发,注重企业文化、公司核心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全面提升各类员工能力和素质,培养造就一流员工队伍。
加强经营人员能力建设。以公司战略、领导艺术、创新思维、卓越绩效、危机防范、国际业务等为主要内容,实施经营人员培训开发工作,着力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和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加强高级经营人才国际合作培训,拓宽国际视野,培养战略思维。加强优秀中青年干部岗位交流,加速成长步伐。经营人员每年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2天。加强管理人员能力建设。以各专业领域最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标准等为主要内容,实施管理人员的培训开发工作,着力提高其目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推行轮岗交流制度,在岗位实践中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加大金融、国际化等紧缺专业人才培训开发力度,支撑金融、国际化等业务的创新发展。高级管理人员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其他管理人员不少于10天。
加强技术人员能力建设。以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等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技术标准、生产实用技术等为主要内容,实施技术人员的培训开发工作,着力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攻关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依托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加快科技领军人才和后备梯队人才建设,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积极与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培训,加快特高压和
智能电网等紧缺专项人才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7夭。
加强技能人员能力建设。依托技术学院,集中开展新员工岗前技能培训,加快新员工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依托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统筹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计划地开展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提升一线员工技能操作水平。各单位要以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为主要内容,实施技能人员的培训开发工作,着力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高级技师、技师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其他技能人员不少于7天。要加大农电工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其职业素养、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按照公司统一的考试考核题库,对农电工开展一轮考试考核工作,到2015年,农电工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达到80,高级工及以上人员所占比例达到10%.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教育培训是落实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公司与员工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晰各级培训组织分工,配齐配强培训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要落实职责分工,建立归口管理部门、专业职能部门、培训中心协同高效的沟通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机制建设、制度保障、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狠抓落实,实现培训工作的集约高效运转。
(二)加强培训管理队伍建设
培训管理者是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策划和实施者,是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培训管理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专业理论和管理技能等职业化培训,定期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各岗位之间的轮换,及时更新知识,提升业务能力;要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培训管理队伍,配齐配强各级管理队伍;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培训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提升专业水平;要重点采取轮岗、挂职等方式,培养复合型、专家型培训管理人才。
(三)加大教育培训投入
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建设技术先进的培训设施、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标准优质的课程资源是提升企业培训能力、保证培训效果的关键。各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通过基建、技改、研究开发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将基地建设和技能训练设备购置项目纳入正常固定资产投资、改造范围统一管理,加大培训资源建设力度,为员工培训开发提供基础保障。要加强培训经费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培训经费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培训项目成本;网省公司可集中所属分公司及内部核算单位的部分培训经费进行统筹使用,进一步提升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培训信息化建设
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是公司“SG-ERP"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加强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公司将按照一个平台、两级部署的总体要求,建成集计划管理、项目管理、费用管理、专家管理、资源管理、远程培训、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系统,为培训组织、管理、决策等提供支持。各单位要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安排专人负责,保证建设资金,配合开发项目组按期完成信息系统开发、测试、数据集成、上线运行、深化应用等工作,提高培训管理水平。(编校:晓红)
第二篇: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
XX关于进一步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全面提升我县干部队伍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知识能力,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贴近基层,贴近广大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有力地促进全县各项工作开展。结合龙陵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翻番争三”的工作目标以及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突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贯彻“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全面发展、注重能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为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快龙陵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要求
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来谋划,围绕党的十七大确立的重大理论
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市委、县委中心工作来开展。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领导和推动龙陵科学发展的本领;坚持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培训干部,着力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本领;坚持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培训干部,着力提高推动龙陵各项事业发展的开拓创新本领;坚持用各类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培训干部,着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坚持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干部,引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着力提高改造主观世界、拒腐防变的本领。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本领不断增强。
三、主要任务
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按照分级分类和全员培训的原则,以党政干部为重点,坚持主要领导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年轻干部强化培训、急需人才抓紧培训、基层干部加强培训的要求。
(一)科级以上干部培训。围绕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专题业务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和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挂职锻炼、委托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党政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一是委托高校办班,有计划
培训干部。从2010年开始,由县委干教委牵头,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文化旅游名县和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和各阶段正在推进的重点难点工作,确定一批急需培训的对象,通过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有计划的选派干部进行“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旅游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等综合性专题培训,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全县科级干部轮训一遍,切实解决干部视野不宽、思路不活、知识短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发挥优势,挂职培训干部。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每年有计划选派城镇、教育、科技和卫生等专业方面的一批科级干部到对口帮扶地区、到发达地区、友邻县区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进行挂职锻炼。三是强化阵建设,专题培训干部。每年有针对的邀请高校教授、资深专家和各类学者到龙进行科以上干部的专题培训2期,并由县委干教委牵头确定学习专题、制定相关学习计划和考核办法,充分利用干部在线学习的平台,有针对性的对各类层次干部进行培训。
以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选派实践锻炼、外出考察学习或委托高校办班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实施;专题讲座、集中学习由县委党校牵头负责组织实施。确保5年内实现乡科级干部参加1 次系统性、综合性的专题培训。
(二)后备干部培训。坚持理论学习、党性锻炼与能力培训相结合,培训与使用结合,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推进交流等方式,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夯实全县干
部队伍建设。一是推行“一线”锻炼。继续抓好后备干部担任新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制度,每年有计划选派一批事业心强、创新意识强、工作能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放到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工矿企业和矛盾集中的复杂环境中去锻炼培养。二是专题培训干部。通过外请专家等形式,每年举办后备干部培训班不少于1期,让后备干部更全面的了解、掌握全县的基本情况,加强对后备干部进行现代技术、金融知识、项目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三是突出重点培训干部。围绕领导班子长远建设需要,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教育培养,每年举办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专题培训班不少于1期。
以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线锻炼”和集中培训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四种干部”专题教育培训班由县统战部、团县委、县妇联、县民宗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
(三)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培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农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稳定能力为目的,以集中培训的形式,每年举办1期村“两委”负责人专题培训班。鼓励各乡镇党委每年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不断提高其带头、带领致富能力。同时,在组织科级干部外出考察培训中,让部分优秀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以提高适应农村基层环境、做好农村工作本领为目的,每年举办大学生“村官”专题培训班1期,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排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以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人事劳动局、县民政局联合负责组织实施。
(四)对其他干部的培训。各乡镇、各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组织实施本乡镇、本部门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鼓励支持本单位干部外出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切实抓好干部在职自学,消除培训空白,确保各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得到坚决贯彻执行,确保干部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要采取委托党校办班、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加强对本单位、本系统一般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各乡镇、各单位要于每年2月底将全年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报县委干教委办公室审核,于12月底将全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报县委干教委办公室,其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凡工作完成情况不好的要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责令主要领导进行书面检查,考核不得纳入优秀等次。
以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各乡镇、各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由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协助负责。
四、保障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度,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做好规划、保障投入、加强协调。每年至少听取1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发挥好干部教育委员会的沟通协调和宏观指导作用,每年召开1-2次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党校的建设,积极推进县委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党校教师占三分之一,高校、科研院所教师占三分之一,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占三分之一”的比例,结合县情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聘请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的力度,逐步建立开放式师资库。
(二)建立健全制度。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学习积分制度和任前考试制度,建立领导干部个人学习档案,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习情况的考核,把干部教育培训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表彰的重要依据。同时,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相关制度,把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真正纳入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切实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不经培训不任职,不经培训不提拔”。
(三)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县、乡(镇)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专项经费,县财政严格执行每名党员每人30元的教育培训经费给予核拨,并在此基础上对科级干部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重点培训班次上给予支持,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三篇:镇江市建设局2010年教育培训工作意见
关于2010年全市建设局系统职工教育
培训工作的意见
各辖市(区)建设局,市城投集团公司、市市政公用局、市拆迁办、镇江华润燃气公司、局直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各有关单位:
2010年我局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城乡建设中心工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培训、一线操作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为重点,加强教育培训领导,严格教育培训制度,扩大教育培训规模,拓宽教育培训渠道,强化教育培训质量,着力解决建设教育培训工作和谐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建设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推进建设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具体意见如下:
一、统筹发展,狠抓重点,大力推进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平台 将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全年工作重点,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教育培训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教育培训工作统一扎口、分级管理、专人负责,推进教育培训工作全覆盖。
1、加强宏观指导,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充分发挥指导、引导、推动、协调、监督作用,树立全面服务意识。局系统各单位、各级建设教育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过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了解并解决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总结推广新经验,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一条符合发展规律、基层实际、企业需要的教育培训工作新路,营造形式丰富、环境宽松、方便基层、催人奋进教育培训氛围。
2、狠抓岗位培训,提升专业素质。一是编制“十二五”建设教育培训规划。认真总结市建设局系统“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落实情况,开展“十二五”建设教育培训规划的调研和编制工作。二是做好省考培训考 1
试工作。根据省厅、省建管局工作安排,2010年全省建筑行业岗位人员统考专业类型有:质量检查员(土建、安装、市政)、材料员、施工员(土建、市政)、机械设备管理员、试验员、资料员、城建档案管理员、监理工程师等。年初根据省厅的部署,组织对2005年底前参加全省质量检查员统一考试取得原江苏省建设厅颁发的质量检查员岗位合格证书和统一刻制印章的土建、安装专业质量检查员,进行继续教育换证工作。针对今年的各类省考专业类型,各单位要在配合市局及时做好报名、培训、考试、领证工作的同时,抓紧抓好培训工作,强化培训工作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确保工作环环相扣,确保工作有序进行。各考试培训机构要超前计划、科学安排好考场、监考人员等相关考务工作,确保考试及培训工作顺利圆满。三是强化一线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使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逐步成为现代产业工人,从根本上改变技术操作型人才与建筑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重点落实建筑行业、市政行业各工种(含特殊工种)的等级培训,力争职工全年培训率进一步提高。并适当调整全系统技术工人的结构比例,加大中、高级工在职工中的比重,通过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确保80%的职工实现岗前培训、技能认定和持证上岗。四是狠抓建筑施工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根据省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规定,为防范和减少人员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全年开展对从事房屋建筑施工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敷设、设备安装、装饰装修以及市政工程施工等活动的特种作业人员专项培训;全面启动建筑行业特殊工种培训考核鉴定工作,市建管处要指导各考核基地统筹协调好工作,加强对特殊工种考核工作组织领导,完善各特殊工种培训基地考培机制,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势推进工作,确保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五是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训。以企业为主体、以在建项目为载体,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和经费投入,积极做好“六大人才高峰”建筑业人才培训工作,为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提供更有利的环境。六是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积极开展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进一步推动群众性技术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促进岗位成才。
3、注重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一是成立镇江市建设教育协会。结合局系统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和新社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市建设局系统行业单位和新社会组织为主体,拟在年内成立镇江市建设教育
协会,拓展教育培训渠道,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培体制改革,增强服务社会功能。二是继续做好建筑行业农民工业余学校创建工作。按照省厅要求,要进一步扩大农民工业余学校的数量和办学面,在增加农民工业余学校数量的同时,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不断加大对农民工业余学校创建工作宣传发动和督查力度,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三是强化建设教育培训机构星级建设。狠抓各培训机构办学质量,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牢固树立责任、服务、合作和惠民意识,年内以市建设学校主体,认真组织“培训机构星级评估”活动。四是提高教育培训的服务水平。改进教育培训工作作风,强化人性管理,积极创造条件,提高服务意识,为全市的建筑行业队伍建设服务提供高效率、低成本、全过程、简捷性的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强调“办班年初必须先计划、办班必须先申报”纪律,坚决杜绝“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现象,把作风建设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建立教育培训工作的良好服务信誉。
二、强化管理,注重质量,全力推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新成效
始终贯彻“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输出”、“先培训,后鉴定”原则,强化管理工作,抓好教育培训各个关键环节,把教育培训质量视为教育培训工作的生命,确保教育培训工作上质量、上水平。
1、严格考培制度,规范培训鉴定。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全省建设系统专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实行考培分开制度的通知》、《江苏省建设厅培训办班管理办法(试行)》和《江苏省非学历教育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法进行培训、鉴定,进一步加强培训申报制度、考核鉴定制度、发证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力度,规范培训、鉴定市场,确保培训质量,促进教育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2、分析企业需求,优化培训内容。关注行业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行业企业经营战略的变更,从企业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抓住企业战略意图实现过程中的一些人才培训重点,科学分析企业需求,优化培训项目和课程内容,帮助企业解决前瞻性的人才需求。
3、加强队伍管理,提高师资水平。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
队伍建设的意见》,严把师资关,通过加强考核力度、继续教育、完善制度等方法,不断扩大师资队伍,提高师资质量,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三、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努力确保教育培训工作实现新跨越
2010年城乡建设工作对建设行业教育培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须紧紧围绕工作大局,把握时代发展的形势特点,在思路、方法上勇于探索,依靠创新来实现教育培训工作的跨越发展。
1、思想观念要创新。善于把建设教育培训工作放到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全局中,放到城乡建设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去部署、去推进;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始终把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作为工作立脚点,解放思想,创新理念。
2、工作手段要创新。在教育培训的渠道上,扩大参训面,放宽眼界线,不断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把培训工作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对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工作进行积极探索;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上,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网络化管理模式进程。
3、培训机制要创新。通过构建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目标体系,充分调动各企业和从业人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建立教育培训质量的评估、考试考核等制度措施,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附:镇江市建设局2010年职工教育培训计划表
主题词:建设 培训 意见 通知
抄送:省住建厅人事教育处
第四篇:国税系统教育培训工作意见
国税系统教育培训工作意见
各辖市(区)局、市区各分局、市局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冲刺年,也是加强“两基”工作主线,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基层税务管理能力的关键一年。全市国税系统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会会精神为指导,继
续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省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按照“全员培训、系统学习、终身教育”的思路,大力实施人才强税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努力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素质全面的国税人才队伍,为我市国税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围绕上述指导思想,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全员培训为重点,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
结合省局教育培训要求和我局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市局系统“分级负责,脱产培训、短期学习、日常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脱产培训着重于基础性知识技能,短期学习着重于应急性知识技能,日常教育着重于操作性知识技能,互为补充。一是继续开展干部脱产培训。认真落实“在编干部每五年接受一次脱产培训”的要求,努力形成制度化的干部脱产培训、更新知识机制。脱产培训采取分级、分岗位、分年龄段培训的方法。根据实际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并直接组织市区人员进行培训。各辖市(区)局按照“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要求与市区一致、培训时间与市区错开、培训任务在年内完成”的原则,各自组织好本单位相关人员的脱产培训,并负责本单位培训人员的资料、证书管理工作。继去年系统内部组织窗口人员轮训后,今年将在市区、各辖市(区)局范围内,以征管一线管理岗位的干部为重点,以省税校为培训基地,组织300人左右、为期7--10天的片管员脱产培训,促进干部更新知识,掌握有关专门业务。二是认真组织形式多样的短期学习。继续由教育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协同配合,按照“急学急用、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好多种形式的“以会代训”和短期学习班(天数在3天以内)。年内,我们将根据能级的试行要求,重点组织好省局专业等级考试的有关配套培训,并根据有关业务部门的提出的滴裥枨螅适弊橹盟盟跋喙刂丁⑿氯慰啤⑺と沃芭嘌怠?/Agt;《税务行政复议规则》、中层干部理论学习等短期学习班。三是强化日常教育。日常政治学习一月不少于1次,日常业务学习一月不少于2次,由市区分局科所、农村分局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组织。日常政治、业务学习要进一步突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通过一线干部共同学习、相互启发,努力取得更大的实效。年内还要认真组织科级分局长参加省局培训,为省局第四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班输送人才,推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以“**国税网上学校”为依托,积极开展网上教学
要进一步建好**国税内部网上“网上学校”,促进干部在线学习,使网络成为新时期国税机关开展教育培训的有效辅助工具。一是要及时通过“网上学校”,链接省税校学习网等内部学习网站,为干部学习获得各类学习资讯提供便利。二是要及时通过“网上学校”,发布有关学习教材、课程教案、辅导资料,供干部自学参考。特别是对省局专业等级考试的有关复习大纲、复习辅导资料,要及时发布,供干部下载、学习。三是要开辟网上学习交流专栏,供干部在线讨论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建立起干部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的网络平台。四是要相对稳定一支国税网上学校师资队伍。挑选一批业务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知识面广、素质较高的同志担任网上学校的老师,定期通过固定的栏目,接受干部咨询,为干部答疑解惑。五要通过“网上学校”,定期开展培训业务需求调研。了解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干部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和意见,努力把脱产培训和各类短期学习办得更富有成效。各级要鼓励干部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上网学习,对干部的合理化意见、建议要及时反馈市局,共同营造“关心网上学校、建设网上学校、参与网上学校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以完善促学机制为手段,营造良好的干部自我学习氛围好范文版权所有
各级要深入开展“争创学习型系统、争当学习型税官”活动,鼓励干部确立“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观念,加强自我学习、苦练“内功”。年内围绕绩效考核和能级管理的要求,通过修订、完善和实施《**市国税局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初步建立起适应**国税实际的促学机制:一是明确各级国税教育部门在全员教育培训中的职责。市局教育部门主要负责脱产培训的规则、市区人员的组织,负责市局各类短期学习班的扎口管理和重要短期学习班的组织,负责市局“网上学校”的建设;各辖市区局教育部门主要负责本单位脱产培训的具体组织、落实,负责本单位各类短期学习班的扎口管理和重要短期学习班的
第五篇:2005**市国税系统教育培训工作意见
各辖市(区)局、市区各分局、市局各处室、各直属单位: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冲刺年,也是加强“两基”工作主线,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基层税务管理能力的关键一年。全市国税系统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会会精神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省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
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按照“全员培训、系统学习、终身教育”的思路,大力实施人才强税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努力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素质全面的国税人才队伍,为我市国税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围绕上述指导思想,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全员培训为重点,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结合省局教育培训要求和我局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市局系统“分级负责,脱产培训、短期学习、日常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脱产培训着重于基础性知识技能,短期学习着重于应急性知识技能,日常教育着重于操作性知识技能,互为补充。一是继续开展干部脱产培训。认真落实“在编干部每五年接受一次脱产培训”的要求,努力形成制度化的干部脱产培训、更新知识机制。脱产培训采取分级、分岗位、分年龄段培训的方法。根据实际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并直接组织市区人员进行培训。各辖市(区)局按照“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要求与市区一致、培训时间与市区错开、培训任务在年内完成”的原则,各自组织好本单位相关人员的脱产培训,并负责本单位培训人员的资料、证书管理工作。继去年系统内部组织窗口人员轮训后,今年将在市区、各辖市(区)局范围内,以征管一线管理岗位的干部为重点,以省税校为培训基地,组织300人左右、为期7--10天的片管员脱产培训,促进干部更新知识,掌握有关专门业务。二是认真组织形式多样的短期学习。继续由教育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协同配合,按照“急学急用、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好多种形式的“以会代训”和短期学习班(天数在3天以内)。年内,我们将根据能级的试行要求,重点组织好省局专业等级考试的有关配套培训,并根据有关业务部门的提出的滴裥枨螅适弊橹盟盟跋喙刂丁⑿氯慰啤⑺と沃芭嘌怠?/Agt;《税务行政复议规则》、中层干部理论学习等短期学习班。三是强化日常教育。日常政治学习一月不少于1次,日常业务学习一月不少于2次,由市区分局科所、农村分局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组织。日常政治、业务学习要进一步突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通过一线干部共同学习、相互启发,努力取得更大的实效。年内还要认真组织科级分局长参加省局培训,为省局第四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班输送人才,推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以“**国税网上学校”为依托,积极开展网上教学要进一步建好**国税内部网上“网上学校”,促进干部在线学习,使网络成为新时期国税机关开展教育培训的有效辅助工具。一是要及时通过“网上学校”,链接省税校学习网等内部学习网站,为干部学习获得各类学习资讯提供便利。二是要及时通过“网上学校”,发布有关学习教材、课程教案、辅导资料,供干部自学参考。特别是对省局专业等级考试的有关复习大纲、复习辅导资料,要及时发布,供干部下载、学习。三是要开辟网上学习交流专栏,供干部在线讨论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建立起干部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的网络平台。四是要相对稳定一支国税网上学校师资队伍。挑选一批业务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知识面广、素质较高的同志担任网上学校的老师,定期通过固定的栏目,接受干部咨询,为干部答疑解惑。五要通过“网上学校”,定期开展培训业务需求调研。了解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干部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和意见,努力把脱产培训和各类短期学习办得更富有成效。各级要鼓励干部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上网学习,对干部的合理化意见、建议要及时反馈市局,共同营造“关心网上学校、建设网上学校、参与网上学校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以完善促学机制为手段,营造良好的干部自我学习氛围各级要深入开展“争创学习型系统、争当学习型税官”活动,鼓励干部确立“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观念,加强自我学习、苦练“内功”。年内围绕绩效考核和能级管理的要求,通过修订、完善和实施《**市国税局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初步建立起适应**国税实际的促学机制:一是明确各级国税教育部门在全员教育培训中的职责。市局教育部门主要负责脱产培训的规则、市区人员的组织,负责市局各类短期学习班的扎口管理和重要短期学习班的组织,负责市局“网上学校”的建设;各辖市区局教育部门主要负责本单位脱产培训的具体组织、落实,负责本单位各类短期学习班的扎口管理和重要短期学习班的组织,负责对各农村分局日常政治、业务学习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市区分局教育部门主要负责本单位参加脱产培训、短期学习的人员安排,负责对各科(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