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镇化融资机制研究陈铮
湖北省城镇化融资机制研究
[摘要]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本文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为目的,分析目前湖北省城镇化融资面临的困难,并基于传统融资模式,引入资本市场,提出了依托资本市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增加融资渠道,推动城镇化投融资。
[关键词]湖北省;城镇化;融资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201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政策背后,体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诉求。
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将居民从农村户口转移到城市户口,它涉及经济发展、产业布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居民能否在城市安居乐业的大问题。在各个国家城镇化发展历程中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决定了城镇化的成败。透过城镇化建设的复杂表面看过去,背后却是一系列看不见的资金在流动,城镇化推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资金缺口大,本文将对城镇化进程中的融资机制问题进行探讨,以提出有效的融资机制支持城镇化进程。
一、我省城镇化历史、现状及计划
我省作为中部大省,肩负着中部崛起的历史使命,积极响应中央政策。我省于2010年制定的《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我省将“大力推进城镇化,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经过多年的城镇化建设,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省会武汉为中心,以长江经济带为主线,以中小城市为主体,以县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大中城市和小城市共同发展的城镇体系。以改革开放初期为参照基点,我省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5.4%上升到2012年的53.5%,提前完成我省在《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规划的“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2%以上”的目标,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703.22万人上升到2012年的5779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根据“纳瑟姆”曲线,城镇化水平达到30%而继续上升至70%的区间,是城镇化率上升最快的发展阶段,此阶段的突出特点就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社会需求急剧增长,亟需大规模公共投入。湖北省2012年城镇化水平为53.5%即属于城镇化的加速期,并且在未来的二十年里还将继续处于上升阶段,这对我省各级政府的融资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二、我国传统城镇化融资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资金缺口巨大,特别是根据我国城镇化建设目标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国开行预计未来 3 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 25万亿元,而现阶段财政资金难以独立承担城镇化建设重任,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约为 11.7 万亿元。从人均城镇化转化成本计算,如果要在 2020年达成城镇化率达到 60%的目标,单就城镇人口转化,就需要投入20万亿元,投入资金中的大部分需要地方政府筹集,而目前地方财政收支不平
衡,负债高企,城市建设资金缺口巨大。
为何在城镇化过程中,地方对资金如此饥渴?本文以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为配合中央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配套的地方项目资金导致地方政府大量举债,由此形成了后期的还本付息压力;二是地方官员的政绩驱动进行的类似“移山造城”的盲目城镇化运动;三是金融机构的参与起到了加速形成“重资产泡沫”的作用。目前城镇化中的诸多投资中,与民生关联不高的投资活动往往超前,而与民生紧密相关的投资支出却往往滞后,这与现在的城镇化主要由强势政府带动而非市场力量带动、现行行政体制有关。
以08年4万亿投资为例,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推出的4万亿元大投资,以我国城镇化为契机,转危为机,深入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在此次大规模财政政策刺激中,中央是领军投资主体,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资金为本地区包括城市建设在内的投资筹资。中央投资资金来源包括国债、铁路建设债券、财政支付和大型银行配套贷款等,但地方政府由于财政收入寥寥,不能满足于大规模投资需求,而且政府限于法律约束,不能直接从银行贷款或者从资本市场发债融资,从而各地政府纷纷成立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并以土地出让金为保证来筹资。这种融资模式成为了后续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资金来源。
根据融资模式可以将传统城镇化融资方式分为四类:财政投资模式、土地储备制度融资模式、国内外贷款模式、证券市场融资模式。
财政投资模式:财政投资主要包括政府从财政收入中的拨款,税收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税以及某些专项资金。虽然财政投资在基础设施投融资中逐渐力不从心,在我国现阶段,它依然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储备制度融资:指地方政府依照法律程序,运用市场机制,对通过收回、收购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予以储存,以满足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确保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一种管理制度。土地储备制度主要通过 “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土地出让”来实现融资。
国内外贷款模式:从实践经验看,城市基础设施主要运用国内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国外政府贷款以及国际金融机构贷款。通过向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外国政府如德国、日本等国家的贷款,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规模大、回收期长等特点,这种融资方式一般手续复杂,需要较长时间的审批和可行性论证,并且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往往会附加苛刻的条件,因此,限制了此种融资模式的适用性,但国内贷款较国外贷款相对容易,在自筹资金中,主要资金来源还是靠国内银行贷款。
证券市场融资模式:在基础设施传统融资模式中,具有固定利率的长期债券是最适合的融资模式。基础设施项目通常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产生可预见的稳定收益,这种特征与具有固定利率的长期债券的筹资特点一致。由于我国债券市场的先天缺陷,证券市场融资多以发行国债的方式为基础设施筹集资金。
三、湖北省城镇化资金需求及融资机制
我省“十二五”规划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实行协调推进、联动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与我国其他省份一样,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自有资金远远不能满足资金需求,为解决城镇化资金问题,我省采取的主要融资方式为:政府资金投入(含土地买卖收入)、政策性金融投入(主要是由国开行执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入,由于我省并未纳入地方债发行试点,所以暂时还不能采取在资本市场进行债券融资。
根据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呈较平稳增长态势,全社会累计完成投资16504.17亿元,增长27.6%,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656.09亿元,增长11.9%,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22.8%。
从资金来源角度来看,2012年,全省投资资金来源为17393.79亿元,增长25.7%,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826.55亿元,占比重为4.8%;国内贷款2070.02亿元,占比重为11.9%;利用外资138.74亿元,占比重0.8%;自筹资金12448.86亿元,占比重71.6%;其他资金来源1908.04亿元,占比重11.0%。按资金来源占比排序,依次是:自筹资金(含政府融资平台融资与政府土地买卖收入等)、国内贷款、国家预算内资金。由此可见我省国家预算内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固定资产投资需求。
从资金来源增速与投资增速的比较来看,资金来源增速低于投资增速,随着我省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这种资金紧张趋势只会越来越严重。如果不改变现有融资渠道,扩宽资金来源,将会严重影响我省城镇化的推进与发展。
四、融资机制创新建议
在全国深入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我省城镇化建设也将需要大量稳定的、持续的资金支持,但由以上分析可知,单凭政府力量难以满足,这就需求在传统融资模式基础上创新融资机制,扩宽资金来源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城镇化建设,以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可持续性的资金保障为出发点,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增加融资渠道,盘活社会资源,以下为基于现有融资机制可以选择创新的融资方式:
1、资产证券化,基于土地储备制度融资的局限性和土地融资的不可持续性,可以采取资产证券化,简称ABS(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是指以目标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的未来收益作保证,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高档债券或国内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等金融产品来筹集资金的一种证券融资方式。ABS模式的目的在于通过其特有的提高信用等级的方式,使原本信用等级较低的项目可以进入高档证券市场,并利用该市场信用等级高、债券安全性和流动性高、债券利率低的特点,大幅度降低发行债券和筹集资金的成本。同样这种融资方式也适用于未来有可持续性收益支持的项目,比如基础设施领域的收费公路、桥梁等。
这种证券化的直接融资模式对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这种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可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强化约束信用,这是相对于传统的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方式的优势所在,我省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推出此类债券,扩大融资渠道。
2、积极推行市政债券模式
所谓市政债券是指地方政府及其代理机构或授权机构发行的一种债券。1994年,我国推行财政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政府实行“分税制”,自此地方政府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但是,从我国财政运行的现实矛盾来看,地方政府缺乏筹集资金的权利,却面临艰巨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事权和财权不匹配,因此,地方政府在基础实施建设过程中往往难以解决自身财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我省应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经验,以政府为主体通过适度举债筹集建设资金,缓解资金矛盾。市政债券大体上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前者是以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作为偿债的保证,一般适用于无项目收益或现金流的情形;后者是以特定项目的未来收入作为款款的保障,因此具有一定的风险。
我国的市政债券发行仍处于探索阶段,2010年发行了市政项目建设债券用于市政道路、公共交通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类似于市政债券中的收入债券。2011年,经国务院同意,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随着政策的开放,我省应积极争取市政债券发行主体资格,这将对缓解我省城镇化资金紧张有重大意义。
3、积极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信托
信托融资是指利用信托方式筹集资金,这将是未来解决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的一种重要方式。城市基础设施信托是将社会闲散并期待增值的资金集中起来,委托信托投资公司管理、运作,投资于某个特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同分享投资收益。在这个过程中,信托公司是作为项目的投融资中介,以其专业、经验和理财技能参与安排融资计划。
具体而言就是信托公司通过发行信托计划,采用信托贷款、股权投资合作开发等方式募集资金参与投资市政工程、公共设施、水务系统、道路交通或者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实践中常见的是各地信托投资公司与地方政府或其融资平台合作,为其解决建设中的融资难题。基础设施信托产品具有风险小、收益稳定、回收期较长的特点,收到居民及机构投资者的青睐,能吸引巨大的社会资本。
4、扩大公私合作领域
公私合作融资模式由来已久,简称ppp模式,是指在提供公共品的过程中,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让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职能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既能让政府更有效地实现公共职能,又能适当满足私人部门的盈利要求。该模式并非现在才兴起,而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其他很多国家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就是这种模式的应用。我国运用比较成熟的有BOT(建设—经营—转让)、BTO(建设—转让—经营)、BOO(建设—拥有—经营)、LBO(租赁—建设—经营)、BBO(购买—建设—经营)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的特点是建成的项目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建设者或经营者可以通过租赁或授予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获得项目未来一段时间的收益。这种方式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前期建设中来,以减少政府投入或为政府臵换和融通资金。现在我省公私合作领域还比较窄,在后期应该扩大并深化合作领域,如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这种合作方式既可以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与低效,又可以缓解政府在此类项目上的资金困难,而且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效率及全社会的福利水平。
城镇化资金缺口的解决不仅仅在于模式的创新,还需要在融资模式之外构建相应的配套措施,以更好地发挥融资渠道的效用,促进金融系统更好得服务于城镇化建设。比如为了增进农村经济活力与效率,确定土地确权流转制度;为了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公共建设领域,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为了增加城镇化资金来源,支持民间非正式金融的正式化;为提高融资效率,围绕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开发金融产品,开展产品流程创新,为确保专款专用,建立良好的资金使用质量监管机制等。
以上城镇化融资机制的创新在解决短期内城市融资问题时具有较大作用,而从长期来看,要彻底解决城镇化资金需求问题则需我省能变外部筹资为内部筹资,变外部输血为内部造血,提升自身经济实力,优化本省产业结构,建立良好的资金循环体系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在资金流。
[1]参考文献:
1、付敏英、汪波:《城镇化大型产业园区开发融资模式选择与方案设计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7期。
2、李晓杰:《创新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的若干思考》,《华北金融》,2013年第3期。
3、刘良谋、张学峰:《新形势下推进湖北城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政策》,2011年第10期
4、江易华、程琼:《湖北省城镇化现状及对策分析》,《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2
月
[2]作者简介
作者:第一作者:韩民春;第二作者:朱森林 通信作者:朱森林
通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邮编:430074
联系电话:***
E-mail:zhusenlin2005@163.com
第二篇:2015工作总结及计划-陈显铮
2015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今年7月,我很荣幸的成为了广东计安信息网络培训中心中的一员,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征程。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2015年很快过去了,迎新之际,我们总结过去的2015年。展望充满希望的2016年,入职以来我在新的工作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在工作中心态很重要,工作要有激情,保持阳光的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积极的思想,平和的心态和充足的干劲才能促进工作进步和工作的顺利。
在工作上,为使自己在新的一年有一个新的起点,我不断的总结和学习!在计安的半年时光里,基本上每天都是在忙碌的,很多时候都是在外地进行现场测评,虽然辛苦,但回想起来却是很充实。首先对自己以及各位同事在这一年的工作说声:辛苦了!对这一年里取得成功和失败说声:谢谢!感谢我在成功中获得喜悦,珍惜失败中得到的启迪。我很感谢领导的信任,半年来,我在各位领导的关怀和批评指导下配合各项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忠实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辛劳和泪水并存,也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使我转变了很多,思考了很多。这些转变都是不知不觉中积累出来的。过去的那些工作日子里充满了激情,也饱含了泪光,甚至也有过挣扎。在老员工的指引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学会了如何做好现场测评,学会了如何出具测评报告,学会了如何做好本职的那些工作。
这半年来,我参与了许多测评项目,例如四川省阿坝州公安局内网测评,这是我第一次参与的测评项目,在这一次测评项目中,我积极参与测评的全过程,学习测评的方法与技巧;接下来是河南省四个地市(鹤壁市、安阳市、洛阳市、商丘市)的公安内网测评,有了第一次测评的学习,在这一次测评中,我慢慢参与测评,慢慢学着跟客户和工程师交流,记录测评结果,并学着出具测评报告;直到后面的东莞市三十几个镇的公安内网测评中,我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测评项目,也可以独自出具测评报告。通过这些现场测评,我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和自我的不足,我想改变自己身上一些原有的工作方式,要求自己在团队的协助中达到最佳的状态。有时候我在默默的注视着自己的一言一行,又像个旁观者在监督着自己。这些在我以往的工作经历中都是没有的。工作中我有很多优点但还得改进。比如:我为人比较随和,待人真诚!人和人交往最大的是真诚,相互理解和平时的沟通,善意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关键是你能不能用真诚去打动对方让对方接纳。我相信这句话是没错的。在以前也认为凭着亲和力和真实诚意便可以与同事顺畅交流,至于同事心态的多样化却没有认真的想过。在经历了半年工作中,才发觉同事的心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测评工作中出现分歧对自己的想法也会存在犹豫,这个时候就需要沟通,达到相互理解和支持。而我在这个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到位的,我的沟通方式比较直接,我想这与我从事测评这个职业经历太浅,个人性格有关,我个人偏向比较直率的沟通方式,不善于迂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工作想法,在日后的工作中,我想要加强自己沟通技巧,适当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让对方愉悦接受,适时运用恰当的方式更好地,更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新的一年里,我有着新的计划:
1、坚守自己的岗位,学习协会的文化。
平时在公司里,除了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外,还有借助空闲时间,了解与学习协会的文化,例如“三条通道”,有不懂的地方,多与协会里面的老员工交流,争取早日成为协会的核心人物。
2、积极与人交流,拓展人际关系。
我平时是一个比较腼腆的男生,在新的一年里,为了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我必须学会在外多与客户交流沟通,在协会里面多学习吸纳员工的积极表现,例如在测评现场中,多与工程师、公安局的人员交流,使测评工作更快更好地完成,同时在测评项目完成后,也要多与客户交流,拉近与客户的关系,这样可以为协会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也可以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3、积极参与等保项目,早日成为等保测评师。
在过去的半年里,我学会的公安内网测评,但在等保项目上,我还不能独立完成。在新的一年里,我会积极参与和学习等保的测评,例如平时多看关于等保的测评标准,多看之前工程师的测评用例和测评结果记录,然后跟着其他测评师去参与等保测评,学习其测评的方法与技术,最后学着自己出具等保测评报告;于此同时,我也会加强自身的学习,争取早日考取测评师资格证。
最后,我想感谢领导给予我的厚望,我会在新的一年里更加激情,更加负责的在工作中表现自己,去温暖别人,带动别人,也让别人关注自己,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感谢所有帮助支持我的每一位同事让我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
总结人:陈显铮 2016年1月8日
第三篇:新兴市场城镇化融资机制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新兴市场城镇化融资机制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韩鑫韬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有序推进,城镇化融资需求也越见庞大。根据国家发改委等机构估算,我国在未来十年城镇化进程中的融资需求可能高达30万亿~40万亿元人民币。然而,由于我国在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机制还比...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有序推进,城镇化融资需求也越见庞大。根据国家发改委等机构估算,我国在未来十年城镇化进程中的融资需求可能高达30万亿~40万亿元人民币。然而,由于我国在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机制还比较欠缺,这么庞大的资金,仅仅通过财政预算和银行信贷来解决是不现实的。从20世纪中期以来,诸如韩国、台湾地区等新兴市场采取政府财政、政策基金、合作信用、债券发行等多种融资方式推动乡镇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城镇化的跨越式发展。
新兴市场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从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实践来看,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经验极具典型代表性。韩国和台湾地区都是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使农业稳定发展的同时,为非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资金、原料、劳动力等方面的基础,从而推进城镇化建设。
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政府开始实施“新乡村运动”,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增加大量公路、电力供应,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等方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既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又助推了城镇化进程。1970年韩国农业就业人数占整个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50%,到1997年已下降到11%,同期农业人口从1440万人减少到450万人,少于总人口的10%。截至2011年底,韩国城镇化率为91.1%。
20世纪50~70年代,台湾地区通过一系列土地重划改革与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了农业的生产,并且利用农业剩余资本来培育农村工业,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与食品制造业的发展,进而促成了一大批以此为生的中小城市的发展。1982年,台湾地区5万人规模以上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61.3%,比1950年高出37.2个百分点,从事农业的就业人数仅占总就业人数的18.9%。目前,台湾地区的城镇化率超过85%。
新兴市场城镇化融资经验
韩国以财政投入带动民问资金介入方式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韩国政府在“新乡村运动”中实行了政府财政主导、民间资本协同参与的融资方式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韩国政府通过成立政府基金、对外发债
募集大量资金。1971~1980年,韩国政府投入“新乡村运动”的资金累计达2万亿韩元,约相当于1972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0%,政府投资在总投资额中所占比例除了1972年和1973年在20%以下外,其他年份均在20%以上,最高年份达59.1%。另一方面,在政府资金的带动下,韩国广大村民将自己的储蓄资金通过农协投入“新乡村运动”中。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韩国农协提供的农业生产资金占农业总投资的比重为75%,比10年前增长了45个百分点。
台湾地区借助农会信用部支持农业推广、农民培训及文化福利建设
台湾地区借助全岛各地农会在农村中的威望和信用,推动农会信用部的发展,进而支持农业推广、农民培训和文化福利建设。截至2010年12月末,台湾地区农会信用部存款高达8604亿元新台币。拥有广泛可靠资金来源的农会信用部利用盈余资金积极推广相关农业技术、农民培训及文化福利发展,加速了台湾地区城镇化进程。1982年农会信用部提供的农业推广、农民培训及文化福利经费就达10.6亿元新台币。1993~1999年,农会信用部每年提供的乡镇及农村发展经费都超过62亿元新台币,约占每年盈利的60%。2003年以来,农会信用部逐渐确立了在台湾地区农业金融中的主体地位。截至2010年12月末,台湾地区共有农会信用部301家(含分部),合计贷款余额7191亿元新台币,较2003年增长55.6%。
韩国通过建设合作信用机构和农村金库支持农业生产和乡镇公共设施建设韩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了层层农民合作信用机构和农村金库,推动乡镇及农业现代化建设。1961年和1976年,韩国先后成立了以合作信用为基础的农业和水产业协同组合信用部,并建立相应的村级信用合作机构,采用高息揽储(年息6%)、低息放贷(年息3%~4%)的办法,支持农民扩大生产规模,中间缺口由财政补贴到农协。截至2010年末,韩国合作信用机构的存款余额达195万亿韩元,贷款余额达134万亿韩元,存贷比68.7%。1973年,韩国政府开始推行“新乡村运动”金库建设,在每个村庄和城市的洞(社区)建立金库,每个金库平均配备100万韩元,同时吸纳农协会员的保证金存款和储蓄存款,重点支持农村乡镇公共设施建设。
构建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
韩国和台湾地区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台湾地区为例,截至2010年12月末,台湾地区的中小企业约125万家,占台湾地区企业总数的97.68%,吸收了台湾地区70%以上的就业人口。目前,台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以银行借款为主,2010年,其融资比例高达69.27%。这主要得益于台湾地区政府的积极推动,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建了较好的平台,同时也逐渐构建和完善了各项融资制度。此外,政府主管机关也会通过行政干预的方式,确保普通商业银行给予中小企业一定比例的贷款。2005年,台湾当局“行政院金管会”颁布实施了《台湾地区银行加强办理中小企业放款方案》,要求每年对中小企业的放款余额加2000亿元新台币。同时,台湾地区政府部门还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的方式,直接或者与银行贷款进行捆绑等方式,协助中小企业获取所需资金。
韩国通过发展政策性金融、中小企业银行以及资本市场等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目前,韩国设立了91种政策性基金,每年可向中小企业提供约4.9万亿韩元,专门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1961年,韩国成立了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银行,其全部贷款的85%投向了中小企业。1996年,韩国参照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建立了自己的二板市场——KASDAQ(高斯达克)市场,专门为高科技新兴公司及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1997年,韩国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振兴公团”推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P-CBO(Primary Collateralized Bond obligation),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
以“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参与”的形式支持农民增收
由农民收入增长而自发带动形成的农村城镇化需求,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台湾地区采取了“政府主导斗民间金融机构参与”的形式向乡镇区域投放信贷资金,支持农民增收。一是1983年成立的农业信用保证基金,其主要目的是协助担保能力不足的农渔民获得经营所需资金,并降低承办农业信贷的金融机构的授信风险,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二是2005年成立的农业金库。该金库主要从事一般性存贷自营业务、辅导各地农会、开展农业专项融资等业务。启示及建议
积极增加政府财政对小城镇的建设投入。韩国和台湾地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中央财政始终是资金的主要支援方,这有利于启动相对落后地区的小城镇投资项目,并确保建设目标与中央规划相一致。因此,根据当前我国的财税体制,建议中央政府出台城镇化发展规划,制定建设项目补助比例规则,增加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并通过规定配套资金措施保障地方政府也承担支援资金的义务。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韩国和台湾地区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包括私人银行、私人资本等)参与城镇化建设的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根据民间资本逐利性特点,建议将城镇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分为非经营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前者投资主体为政府,以政府税收或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债券投入为主;后者以民营资本为主,降低民营资本入股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壁垒,并结合项目的收益性特征,尝试以未来收益为保证来融资;同时,建议降低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门槛,扩大金融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主体。
大力发展涉及小城镇建设的信用保证基金。韩国和台湾地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建立了许多农业和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为乡镇建设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因此,建议以中央政府主导,建立包括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私人资本等共同参与的小城镇建设信用保证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信用保证基金,为乡镇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分担风险,并提供融资保障,同时,还可以以基金的名义发行在岸或离岸债券,向公众募集资金。
充分发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小城镇的信贷支撑作用。韩国和台湾地区充分利用农协(农会)信用部在“熟人社会”中的作用,加强吸储能力的同时,积极支
持了当地农村及乡镇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议政府及监管机构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本土小城镇化”,即,以布局小城市、中心镇为主,且保证大部分取之于当地居民的资金,最后能用之于当地建设发展。同时,大力建设农村信用体系,为信贷支撑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积极探索资本市场融资体系扩展城镇化融资渠道。韩国和台湾地区积极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为中小企业发展融资,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因此,建议合理简化中小企业板上市审批流程,把握好事中监管和事后严罚的政策导向;合理扩大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主体,适当放宽涉及“三农”领域、小城镇建设领域等中小企业的发债条件;探索地方政府和企业发行城镇化建设收益债券,综合运用长期债券、信托、股票等市场化融资方式来解决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难题。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来源:《中国金融》2013年第16期)
第四篇:丽江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机制研究
摘要:笔者通过回顾丽江市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历程;着眼2016年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展望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前景,分析丽江新型城镇化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耦合机制的构建推进丽江新型城镇化持续发展。
关键词:丽江 新型城镇化 耦合机制
一、丽江印象
丽江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同时气候变化显著。全区总面积2063.74平方公里,其中坝区1586.49平方公里(含河谷面积1050.7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7% ;山区19017.2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2.3%,全市有111个大小坝子星罗棋布于山岭之间,海拔一般都在2 000米以上。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共有12个世居民族,20余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561815人,占总人口的55.7%,纳西族212 223人,占总人口的21%,其中纳西族占古城区及玉龙县(即原丽江县)总人口的57.7%,有“国中贵原,云中丽江”之称。
丽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交通贸易大动脉南方“丝绸之路”和由西藏入境的“茶马古道”的中转站。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丽江城区离昆明502公里,距攀枝花市280公里,至下关市201公里,至兰坪金顶206公里,至香格里拉县城198公里。
兼容并蓄的少数民族文化中纳西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并延续保持下来的东巴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枝璀璨的奇葩,是宝贵的遗产。
地势多山少地,少数民族聚居,西南交通动脉,东巴文化独特,古城历史悠久等独有特点,客观上决定了丽江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定富有“地方性特色”。
二、丽江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一)十二五期间,丽江市着力推进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规划全域覆盖,城镇化率从27.8%提高到35.6%。玉龙县“四规合一”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中心城市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节水型城市。山地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开发低丘缓坡土地1774.5亩,耕地得到有效保护。改造城市棚户区3800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83907户。开展4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30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5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96.5万亩,解决50.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水电移民搬迁安置31189人。扶贫投入26.1亿元,实施宁蒗和永胜2个县连片综合开发、宁蒗扶贫攻坚大会战、9个贫困乡整乡推进、96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五年共减少18.6万贫困人口。
(二)2016年丽江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016年力争年内城镇化率达到37%。加快构建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推动县城提质扩容,加快特色城镇发展,积极建设智慧小镇、互联网小镇。落实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改革措施,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力争城镇化率达到37%。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促进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各项权益。继续实施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加强坝区农田保护,因地制宜推进城镇上山。积极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增强城市宜居性。围绕打造生态、低碳、乐居的山水田园城市。丽江制定了“138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个中心城市3个次中心城市8个重点中心镇和30个特色城镇,的城镇空间结构。
(三)十三五期间丽江市要打造协调发展新空间,推进城乡统筹显特色
“十三五”期间,丽江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5%。着力构建“一核一区两片一带”区域发展新空间,把丽江主城区建成以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发展核心;把华坪建成以清洁载能产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区;加大宁蒗和永胜两个片区扶贫开发力度,依托程海生态经济园区和泸沽湖旅游度假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金沙江经济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优化城镇布局,形成1个中心、3个次中心、4条发展轴线、8个重点中心镇和30个特色城镇的城镇空间布局,走出一条丽江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45%。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着力提升县域产业层次和支撑能力,精准脱贫,确保2016年玉龙县脱贫摘帽,2017年永胜县脱贫摘帽,2018年宁蒗县脱贫摘帽,2019年现行标准下全市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三、丽江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
1、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管理。丽江城市边缘,自身的土地利用具有农业与城市建设用地两种属性,在与城市逐渐接轨的过程中,较多变为城市指向的用地,原有的郊区农田特性渐渐消失。部分不适宜进行建设的农耕用地,如冲沟、坡地也被过度开发。
2、城乡差距和县域发展不平衡,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全市有一区四县(古城区,玉龙纳西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古城区,古城区和宁蒗县,金山乡和大具乡等,县域差异,镇乡差距。永胜县、华坪县,工业及工业附加值产业较为强,而同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则工业等产业支撑城镇发展的能力较为薄弱。
3、城镇化建设中古城文化景观过度商业化、原真性缺失。新型城镇化建设热潮中云南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历史环境仍旧遭受到巨大的冲击。大研古镇为代表的古镇景观作为一种反映地域历史文化、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的重要遗产资源,在当前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现实与保护理论的双重困境。
4、云南自然灾害的频发,人祸不断。水灾与旱灾交替,泥石流多发。丽江市重要城市供水源黑龙,根据丽江水文分局监测,1993年至2015年,黑龙潭共发生八次季节性干涸。人为火灾是丽江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一大威胁。2009年,“3?31”古城南门新疆饭店火灾;2010年,“2?13”丽江印象古城文苑火灾;2012年,“2?22”火灾早已为丽江古城防火敲响警钟;2013年3月11日,大火烧毁了古城核心区的103间房屋。丽江古城就是一堆堆数百年的干柴垒起来的木房子,一把大火就能让它毁灭,所以火灾防范迫在眉睫。
5、新型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矛盾突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工业项目建设、城市地下水过度挖掘、乱扔城市垃圾(含建筑垃圾)等仍然是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过度开发利用山地资源、旅游资源等现象也普遍存在。
四、新常态下的丽江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策略
丽江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一个耦合机制,是将涉及面具有的正面因素,积极的相互叠加作用,显现出共同的合力优势。在未来还将持续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通过积极的耦合机制所产生的效应为丽江的建设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历史与现代城市实现时空交融,动态生长。
(一)新型城镇化与政府政策规划,社会舆论耦合
各级党委、政府推进城乡统筹,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确立了“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特色城镇-----一般镇”五级配置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等10项城市专项规划,5年新编6项专项规划,建立了城市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库。制定了53个城镇的城镇总体规划和4902个中心村、自然村规划。制定了《玉龙雪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三江并流国家风景名胜区老君山详细规划》、《玉龙雪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泸沽湖景区详细规划》、《中共丽江市委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丽江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送审稿)》。广泛宣传动员,做好城镇化建设的舆论导向。通过各类媒体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氛围。
(二)新型城镇化城乡空间、功能耦合
丽江市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与周边县域空间逐渐产生关系的这一过程实质上便是“城”与“乡”的耦合过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乡二元结构不断破解,相互之间的要素交换也趋于频繁,开始了城乡互动发展时期。丽江中心城区及周边除了原有的基本职能外,城市功能不断的外溢与空间的扩张,需要承接城市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成为补充城市核心区功能的腹地。思考丽江市新型城镇化城乡空间、功能耦合关系,也正是需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运用多元争执、动态渐进、整体协同等思维概念,实现空间的多元性,包容性开发。
(三)新型城镇化与土地、资源、环境耦合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耦合,也是乡村地域受到城市化的影响向城市用地转变的过程。在城乡结合区域,是城市用地与乡村用地相互交融渗透、城镇化发生最为剧烈的城市边缘区。丽江自身的土地利用具有农业与城市建设用地两种属性,在与城市逐渐耦合的过程中,城镇整体将会成为城市中的?仍登?,变为城市指向的用地,原有的郊区特性渐渐消失。丽江作为依靠传统农业生产的历史城镇,虽城镇自身具有商贸属性,但也是依赖周边广袤的农田土地而存在的。仍然需要保留农耕用地,保护自身土地利用特征的完整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利用,不涸泽而渔,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新型城镇化与古城保护耦合
大研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被誉为是中国传统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和典范。古城历史悠久,古朴如画,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城中有水,山中有城,城山相融,山水一体,道路自由,街巷幽深,道旁河畔,垂柳拂水……古城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已经对古城内的电力线路、流水河道、排污管网进行“三线入地”和修缮保护,但由于古城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不可能随意改变房子的结构,工作重点只能对消防设施不合格的商家进行整改,对住户的行为进行消防规范和管理。同时,制定保护法规,发展文化产业,政府主导,民间参与模式,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色推进。
(五)新型城镇化与文化耦合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随着全球化所引发的城市竞争,文化策略已经成为了当今城市生存的关键所在。文化根植于一定的时空里,反映在一定的载体上。纳西族的“东巴文”,共1400多个字,被美誉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经书涉及面丰富,包含舞谱、绘画、祭祀仪式充分展示着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独特魅力。古城的商贸文化与纳西文化是空间形态中蕴含的重要精神内涵,需有文化的“核”才能使纳西文化在特殊的时空中真正得到延续。大研古镇内的街巷功能各异,多为普通的民居强化其生活性为要点,优化内部的生活服务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对其历史功能予以延续再现,保有一份安宁与祥和的生活空间,杜绝过度商业化。
(六)新型城镇化与创新耦合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城镇化建设模式。土地制度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城镇管理规划创新相结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建精品区等特色城镇化试点、亮点,规范制度,管理中注重细节,创新管理模式,创新资金筹措机制。
第五篇: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选题领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注意:同学们只是在这个研究领域范围内选题,具体的题目可以不同。
选题解读: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却一直制约着其经营与发展。据研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还很单一,银行贷款是其主要的融资来源,但是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银行普遍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征信制度,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等。
基本思路和论文结构:论文可以重点分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征信的发展现状,针对不足的地方, 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征信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中小企业的特点,设计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运用相关性分析进行指标的实证筛选,从法律制定、数据库建设、政府作用、信用文化培育、惩罚机制、征信行业标准化等几方面提出建议。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数理统计分析、计量分析、规范分析。
建议参考以下文献:
欧志伟、萧维等.中国资信评级制度建设方略.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刘国光.中小企业融资.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萧维.企业资信评级.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李志赞.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2,(6)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1)孙伟祖.金融产业演进与金融发展—基础理论的构建及延伸.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陈惠芳等.民营企业投融资与风险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