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善城市水生态,建设美丽新贵阳
改善城市水生态,建设美丽新贵阳
内容摘要:当今国内的竞争中,城市间竞争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一张优秀的城市名片,将给一座城市带来无限的商机,为一座城市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然而水作为有限的基础性资源,必将成为一座城市“自我推销”的名片之首。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征程中,在区域协作和全国视野下,贵阳被赋予的使命是“做表率、走前列”,承载着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省份突围和跨越的引领带动期望。秉承“知行合一”思想,承载“协力争先”期许的贵阳,正以产业、自然、社会发展的和谐开局,演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三重奏”。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高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在我市良好生态建设大环境下,做好水资源规划,实施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不断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关键词:城市水生态规划建设控制
十八大的顺利召开,如一阵春风,振奋人心。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热潮。号召党员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提高运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十八大报告重点阐述的五个重要创新,其中之一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独立成章,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足见生态文明建设的凸显地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此简要谈谈城市水生态对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目前,全球已有许多城市正在按生态城市目标进行规划建设,部分城市在改造和恢复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虽然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对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城市水生态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于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水生态其独特的内在属性和功能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性。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的功能、景观、乃至人文历史等特征也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同时城市水生态是城市生态和文化的灵魂。良好的城市水生态是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一,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主要抓手。建立和恢复城市水生态既保护了城市特色景观和城市的未来和繁荣,同时保证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近20 年来,由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水资源短缺造成的水源性缺水和水环境破坏造成的水质性缺水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用水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 展,更损坏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与城市在水生态规划和保护方面的观念和方法有着不可回避的关系。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与此同时,水价不合理、用水效率低、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等问题也十分突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贵阳市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组建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将环保、园林、能源、水环境等融为一体,强化两湖一库管理,大力开展湿地建设,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我们应不断完善雨水收集体系,推进中水回用,提高水资源可利用率;加强对雨水、中水生态系统的改造和利用。加强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径流汇集等多渠道水资源开发,创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城市水生态结构。同时需提高城市水体储蓄能力,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通过水生态的建设有效提高环境湿润度,并吸纳和阻滞各种起尘,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同时可以汇集雨水,涵养水源,有效地缓解地下水漏斗的继续扩大,促进地下水的回升,提高城区水资源存量,缓解我市水资源短缺,有效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提高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水生态、绿化作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城市水生态的规划建设能够健全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为我市居民的休闲、娱乐提供必要的、舒适的、高品位的水空间。同时,水生态与绿化的结合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对于培育生态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城市生态问题,也
要对供水安全保障及防洪排涝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水生态建设提高水体的各项功能,减小各项灾害对城市的威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是城市的生命与灵魂,是城市地域特色的缔造者。水生态建设应以弘扬我市的地域特色为宗旨,创造有机联系的、多样化的整体水生态连续景观。通过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来建立城市的社会生态系统。水生态的改造和管理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不仅要有高质量的施工和管理,更要有严格的规划和控制。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高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在我市良好生态建设大环境下,改善城市水生态,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第二篇:贵阳生态文明建设(精选)
课题:《贵阳生态文明建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
2、了解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及贵阳市生态林城建设的思路
3、联系生活实际,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当代中学生应如何践行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博爱、宽容、悲悯、善待自然、尊重规律的 和谐心灵;
2、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
(三)德育目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人类的文明作出贡献
(四)生态目标:为共建爽爽的贵阳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好山好水好地方,珍惜大自然的馈赠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爽爽的贵阳》,老师和学生共唱。展示课件:贵阳市位于祖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上,这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地上奇峰翠谷,山环水绕;地下溶洞暗河,别有洞天,这为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理念把握(多媒体课件)
(学生交流合作,将搜集到的有关知识个别发言,进行交流)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可能有的回答是: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它同样强调发展生产力,提高物质生活,但它更强调尊重自然,建设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即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意识形态思想、生态心理、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生态法治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法律、制度和规范。生态行为文明是一定的生态文化观和生态文明意 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推动生态文明向前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发展环境产业、开展环保行动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对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以上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辩证的统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领域,要求各种经济行为都把生态效益纳入其中,形成与生态平衡要求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和循环经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政治领域,强调要将生态观纳入党和政府的执政观,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设立生态保护机构,完善生态保护法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文化领域,要求摒弃传统文化中的“反自然”性质,建设“尊重自然”的文化,增加生态研究、生态教育、生态道德、生态科技、生态文艺等内容。生态文明指向的社会生活领域,要求全社会树立适度消费、节约资源的生活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科学、节俭的生活方式。
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有机体系,它具有多维指向。它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互动关系,必须全面加以把握。
三、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背景:(多媒体课件)
2007年12月28日,贵阳市委召开八届四次全会。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诠释一个理念——生态文明城市,坚定一个信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对于贵阳要建的生态文明城市,李军用六句话这样描绘: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以此为标志,贵阳市踏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新征程„„有评价称,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这一理念之后,我国首个明确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施政纲领和总体战略目标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同。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学术界有个观点,包括贵阳、贵州在内的生态效益决定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生态效益,广州和上海的经济能发展得这么好,在两江上游的贵阳、贵州和西南地区作出了贡献。从这个角度讲,贵州的环境立省战略和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受益者绝不仅仅是贵阳、贵州。
四、人类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资源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所有开发和利用都应当从整个自然界,尤其是地球环境的生态系统,即所谓生物圈的平衡状况加以全面地和科学地考虑,然后再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当前,不但要加强和扩大那些具有原始性状,即受人类影响较少的生态系统,通过人为的保护和再建、使其维持原始的自然面貌,保持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平衡,而且要重视人类在认识化学物质毒性问题上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对于各种化学物质,从生产到废弃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一个防止污染环境的安全措施,更应当寻求无污染的生产方法,制取无毒性的化学产品,显然,这是给化学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更高、更难的任务。
五、如何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多媒体课件)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已经明确指出:“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这样,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领导下,我们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为创造一个无污染和公害、生态保持平衡和优美的环境而共同努力。保护地球公约
(一).节约篇: 1.节约用水.淘米水洗菜,洗完菜冲马桶.洗脸水洗脚.2.节约用电.夏天不要总开空调,这样很浪费电.电灯灯泡合理使用,也会节约电,比如 :在厕所等用电时间短的地方用普通灯泡;在客厅,卧室,学习桌等用电时间长的地方用节能灯泡.此外,不要总闷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可以在外面打扑克,踢毽子.3.节约木材.坚决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尽量不使用木制铅笔,可以用环保性铅笔或自动铅。(二.)不扔篇: 1.不乱扔纸.纸可以回收,把纸放进“可回收”垃圾箱,便能循环使用。2.不乱扔废电池.废电池中有大量有害成份。一节废电池可以让一平方米的土地50年里寸草不生,让3立方米的水5年内持续剧毒。
六、教学反思:
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只铅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人们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赤脚在田里耕作;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划木到油漆包装直至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所以,要懂得惜福。要有悲悯的情怀,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心。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养育,长大后,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屋,生了病还要别人照顾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活动中,中学生应努力学习书本知识,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究个人卫生,爱护环境,不在墙上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尊敬师长、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应自觉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形成良性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宣传者。
第三篇:内河水生态治理(新)
内河水生态治理工作汇报
水生态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围绕内河镇区黑臭水体整治、清河行动、河道疏浚、坑塘治理等做了大量工作,在保护水环境,完善水生态功能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我县内河水生态治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镇区黑臭水体整治
1、开展截污纳管工作。目前乡镇生活污水大都存在直排现象,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附近河道,造成部分河道出现黑臭水体现象。为消除黑臭水体,我县特制定实施方案,并召开会议要求全县所有乡镇要在10月底前完成镇区及污水处理站周边区域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作,目前各乡镇处于前期筹划阶段。
2、确保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营。为发挥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站的最大环境效益,在完成截污纳管的前提下,已建成污水处理站的乡镇要在7月底前,完成对各个站点的整改、通水通电、管道疏通改造、电气测试、设备检修更换、药剂采购、填料更换、曝气头检修更换等工作。后期将对此项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机制,督导工作进展,确保相关乡镇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对各个站点的整改。
3、加强乡镇特色创业园区污水管理。今年,原则上乡镇特色创业园区要建设配套的工业污水处理厂,为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环境效益,经现场调研,结合周边生活污水处理、选址、人口数等因素确定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和工艺;堌阳镇、闫楼乡、红庙镇、东坝头乡、南彰镇、孟寨乡等乡镇特色创业园区污水处理站6月底前完成设计规划,10月底前建成运营。已运营的污水处理站经工艺改造后,可将创业园区内污水直接引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目前已将各个乡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站的建设规划提请拟好,后续工作将有序开展。
二、清河行动
按照“百日清河”行动方案,督促各乡镇做好河道内的垃圾、杂物、违建做到水面干净,水利局每周进行一次河道清查,针对河长巡河问题清单制定解决方案,推进河道整治深入开展。截至目前,我县开展清河行动3次,清除河道杂物88公里,清理河道垃圾1.3万立方米,河道清淤已完成土方10万立方米。为切实加强对河湖的管护力度,制定河长制专项执法工作方案,开展水产养殖及非法捕捞专项执法检查、非法侵占河道专项检查、污染河道专项执法检查等执法检查活动,严查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逐步恢复河道生态涵养功能。
三、沿河污染源管控
严查沿河污染源,对查出的污染源坚决严格管控。目前排查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企业、养殖排污口数量共321个,要求县、乡级河长对沿河排污口务必在6月底前全部封堵完毕。通过封堵、入河排污口论证、上污水处理设备等措施,统筹河道功能管理、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打造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对沿河违规排污企业及沿河违规建设的养殖场,所在乡镇8月底完成取缔,同时严格监控好日常河道管理,在贯通水系的基础上,加强对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组织人员对内河河道上的漂浮物、河岸垃圾进行清理、保洁。河水水质不好时,启动调水工程,对河道进行生态补水,净化水质。
四、坑塘治理
对第一批的91个村进行摸底调查,按照制作好的兰考水系图进行图上标注,督促各乡镇积极行动起来,着力打造黄河水入村绕村、引黄入塘的美丽乡村水景观。各乡镇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实施坑塘治理,每10天上报水利局一次工作推进情况。水利局实行班子成员分包乡镇责任制,每组抽调3名同志对各乡镇的四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不定期督促指导,每周一汇总、一通报。
五、下步工作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对河长制工作的认识,强化领导,明确部门责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按照河长制管理要求及河流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并按期推进实施,同时做好河道的管护工作。
二是推进河道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持续加强对河道沿岸排污口的排查,对污水下河现象进行整治,切实改善河道水质;对乱载乱种、阻水生物开展专项治理。
三是强化河道管理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对河道周边污染源的监管巡查,加强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加大对非法入河排污侵占河道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是结合黄河水入村,打造乡村碧水工程。对全县河道逐一疏浚清淤、绿化、河岸坡整治,打造水景观。建立科学、规范、可行、高效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河长制实施,为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不懈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兰考!
2018年6月5日
第四篇:2014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 夯实美丽中国水利基础
陈雷: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 夯实美丽中国水利基础
——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发表时间:2014-11-18 来源: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作者:
尊敬的宗兴会长,同志们: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今天,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在四川成都召开第四届年会,围绕“生态文明•创新驱动——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挑战下的理念、路径与制度选择”这一主题,交流研讨、集思广益、建言献策,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对年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水利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纵观古今中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水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要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论述,精辟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谈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建设水生态文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中华民族在长期治水实践中,既积累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宝贵经验,也留下了违背自然、破坏自然的惨痛教训。近年来,水利部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水情,认真总结治水实践,加快转变水利发展方式,努力探索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理念的水利可持续发展道路,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不断强化。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按照国务院意见要求,逐级分解红线指标,目前已覆盖全部省级、地市级行政区和80%的县级行政区。启动53条重要跨省江河水量分配工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开始实施。二是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在全国开展了100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200个省级试点,2007年~2013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161立方米降到94.3立方米(按2000年不变价计),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75提高到0.523。三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面提速。加快推进坡耕地改造、清洁小流域治理等水土保持建设,启动实施华北、新疆等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生态脆弱流域综合治理,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等流域生态功能逐步得到恢复。四是水资源统一调度成效显著。黄河连续15年不断流,黑河东居延海连续10年不干涸,精心组织河北向北京集中输水、三峡水库向中下游补水、引江济太、引黄济津、引黄济冀入淀、珠湘赣等流域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等应急调水工作,确保了重点地区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五是城乡水环境整治扎实开展。启动10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农村河塘整治与水系连通力度不断加大,河湖水域岸线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稳步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六是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得到加强。水生态文明立法工作加快推进,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七大流域综合规划等经国务院批复实施,印发出台了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文件,组织编制了一系列水生态文明的工作方案、评价指标和技术指南。
尽管近年来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要看到,我国基本水情特殊、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容量有限。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水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十分复杂,治理工作极其艰巨。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现实的紧迫要求,也是长远的战略任务。
第一,从建设美丽中国看,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性的重要支撑。山川秀美关键在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也在水。当前,我国水领域呈现出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愈加突出。水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短缺的产品、制约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安全问题。我们必须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从源头上治理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从人民群众需求看,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普惠性的民生福祉。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生产发展息息相关,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享有清洁卫生水源、人水和谐优美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第三,从经济转型升级看,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先导性的战略举措。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我国用水方式比较粗放,水资源短缺和用水浪费并存,生态脆弱和开发过度并存,污染治理和超标排放并存。我们必须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水资源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约束性、控制性和先导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相适应,推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
第四,从水利改革发展看,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全局性的重大任务。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条件深刻变化,传统的水利发展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为水利改革发展注入了新内涵、提出了新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中央的部署要求,加快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用水方式转变,从过度开发水资源向主动保护水资源转变,推动水利走上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建设水生态文明需要科学谋划、统筹推进
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重要论述,彰显了强烈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为做好水利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也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总书记重要治水思想为指导,自觉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各个领域,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生态文明之路。
建设水生态文明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使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切实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二是坚持保护为主、防治结合。规范各类涉水生产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着力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三是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立足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好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兼顾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着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四是坚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根据各地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开展试点和创建工作,探索各具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辐射带动流域、区域水生态的改善和提升。五是坚持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动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六是坚持政府主导、全民行动。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持和监督作用,积极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形成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使建设水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良好风尚和自觉行动。
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坚持节水优先,着力强化“三条红线”管理。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体系,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功能区管理等制度,从源头上拧紧水资源管理的阀门。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工业节水减排技术改造,大力推广节水生活器具,切实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推动建立国家水资源督察制度,把水资源消耗和水环境占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作为地方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二,围绕涵养水源,着力加强水土资源保护和修复。加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坡耕地综合整治步伐,积极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对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湖和地区的水生态修复。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加强地下水监测和超采区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落实河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实行河湖分级管理,定期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强化河湖水域保护。积极发展水电清洁能源,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抓好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家园”、“海绵城市”。
第三,推进河湖连通,着力增强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以自然河湖水系、大中型调蓄工程和连通工程为依托,重点推进规划确定的河湖水系连通骨干工程建设,支持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水系连通,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按照兴利服从防洪、区域服从流域、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优化完善主要江河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全面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
第四,夯实基础支撑,着力抓好重大节水供水工程建设。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集中力量有序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夯实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重大农业节水工程方面,突出抓好重点灌区节水改造,大力实施东北节水增粮、华北节水压采、西北节水增效、南方节水减排等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着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在重大引调水工程方面,强化节水优先、环保治污、提效控需,统筹做好调出调入区域、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用水保障,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在重点水源工程方面,强化水源战略储备,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推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着力构建布局合理、水源可靠、水质优良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在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方面,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控制性枢纽工程和重要蓄滞洪区建设,提高抵御洪涝灾害能力。在大型灌区建设工程方面,在东北平原、长江上中游等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地区,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第五,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加大水利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力度,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水权配置体系,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积极培育水市场,构建全国和区域性水权交易平台,探索水权流转实现形式。大力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积极发挥水价在节约保护水资源中的杠杆作用。推动建立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和蓄滞洪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协商机制,推动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
三、建设水生态文明需要社会参与、全民行动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强化组织领导、监督考核和宣传教育,广泛汇聚全社会力量,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注重上下联动,形成整体合力。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各部门之间密切合作、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确定水生态文明规划目标、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完善体现水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着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的工作格局。
二是注重法治推动,加强制度建设。以健全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加快形成有利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和利益导向,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水生态环境,推动形成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三是注重科技驱动,夯实技术支撑。着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深入开展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水资源演变趋势、水资源要素参与国家宏观调控方式方法、流域生态需水和河湖健康评估方法等重大问题研究,加强关键技术或工艺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实现主要控制指标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
四是注重试点带动,搞好先行先试。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评估验收和总结推广工作,切实发挥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上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尽快形成符合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五是注重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传播水生态文明理念,倡导先进的水生态伦理价值观和适应水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水、惜水、爱水、护水、亲水的浓厚氛围。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志!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携手并肩、凝心聚力,共建山川秀美、人水和谐的美好家园!
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第五篇:建设美丽城市演讲稿
点燃激情 自加压力
再造美丽新安邑
建设美丽城市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和大家一同感受全市上下建设美丽运城、大美运城的浓厚氛围,我演讲的题目是《点燃激情建设美丽安邑》。
近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树立大运城理念、加快建设美丽运城、大美运城的战略构想。安邑地处东部新区、空港经济开发区、运城经济开发区的接合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我们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任务,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推进工业化的强劲支撑,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途径,是运城区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安邑办事处在运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深化企业改制,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措施使安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的收入日益提高,实现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建设新型城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建设美丽运城、大美运城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市上下掀起了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热潮,我们将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和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思路,在解放思想中开辟发展新路,在开拓创新中赢得发展先机,把安邑建设成特色鲜明、各具优势、设施良好、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示范乡镇,形成历史文化名镇、商贸重镇、产业大镇、经济强镇,带动运城区特色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安全、健康、便捷、舒适等多方面需求,使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
同时,我们应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