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砸100亿元整治所有城中村(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1:0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州砸100亿元整治所有城中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州砸100亿元整治所有城中村》。

第一篇:广州砸100亿元整治所有城中村

广州砸100亿元整治所有城中村涉外来人口500万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观看省环境污染暗访情况短片和市大气污染暗访情况短片,审议《各区(县级市)新(扩)建少年宫项目选址方案》、《广州市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广州市改造农村泥砖房和危房三年工作方案》等文件稿。

此外,《广州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2014-2016)》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抢占经济制高点的指导意见》,于昨天上午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一并在市政府常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布。

南都讯 昨日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广州市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预计投入超过100亿整治304条城中村,改善城中村安全环境。其实只是找了一个环境和安全整治的借口,要把所有的城中村给整理了,这样就养肥了房地产和涉及城中村改造的部门。

市建委主任侯永铨称,广州市十二个区(县级市),共有304条城中村,村民户数约34.89万户,共98.25万村民,外来人口共约500万人,村域面积共716平方公里。目前,广州城中村存在大量的“住改仓”、“三小”和“三合一”场所,安全隐患突出,且消防站和消火栓等设施数量较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住改仓”、“三小”和“三合一”场所等更是相关机构整治城中村的借口,其实城中村改造的幕后黑手就是房地产商,他们驾驭相关管理机构,房地产商确在背后获取暴利,然后分成一些部门。

《行动计划》提出包括消防整治、管线整治、燃气改造、给排水改造、垃圾分类和网格化管理六大整治任务,整治将按照“分级管理、分类处理、分期推进”思路推进整治工作。城中村整治分为全面改造和非全面改造两项,其中全面改造就先用应急的方式,对消防安全、用电安全进行整治。

侯永铨称:“304条城中村,平均下来一条村通过这样的整治改造,如果需要2000万到3000万元的话,全部加起来接近100个亿”。财政资金按照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监管,非财政资金由出资单位参照现有资金管理办法监管。具体城中村的整治资金落实办法,要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时给予明确。

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包容性,如果全部都是高楼大厦了这个城市也就失去了自身的魅力了,所有有节制的裁剪小部分城中村是合理,如果把广州所有的城中村全部改造,这是不合理,也是不得人心的。相关部门砸一百个亿,而房地产商却能够从中获利几千个亿,这摆明是变相的掠取城中村村民的土地。

第二篇:广州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补偿收益可期拆迁进展神速

2010-07-27 11:36:13 浏览次数:619

记者探访改造进展最快的城中村发现,保证村民的收益是成功的关键

在猎德村李氏宗祠里,几个村民在兴致勃勃地踢着毽子,她们身后,几十栋高层建筑已经脱去“绿衣”,整齐划一地矗立在珠江边上,这就是猎德村复建房。今年国庆前,猎德村民将正式回迁至复建房,一个更加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新型城中村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猎德村

改造后什么样?

正在装修国庆前回迁

时下复建房可以说是村民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对于搬进新居,大家普遍充满了期待。

有37栋高楼是珠江新城最大住宅区

“现在正在赶工期,主要是装修部分,弄好了大概就可以交付给村民了”,在猎德村新的祠堂口,猎德村委的工作人员林先生向记者表示。记者在猎德村看到,封顶多时的几十栋复建房,绿棚已经基本拆除,新的猎德村全貌已经展现出来。从现场来看,猎德村复建房北起花城大道,南至临江大道,西临猎德大桥,东至海清路。据介绍,整个复建房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3万平方米。建成后的猎德村将是珠江新城里最大的住宅社区,有37栋高层住宅建筑,此外还有目前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的祠堂和池塘等。

“去年就看了样板房,今年3月样板房又对村民开放了一次,看过之后觉得很漂亮,很满意。”在祠堂踢毽子的一位阿姨向记者表示。

不输豪宅:入户花园、阳台、套房俱全

据她介绍,复建房里入户花园、阳台、套房等等一应俱全,与珠江新城的豪宅不相上下。复建房装修标准为720元/m2,仅统一安装的品牌橱柜就过万元一套。林先生也表示,由于复建房的面积并没有像普通商品房那样算上公摊面积,因此房子看上去更大,这也是村民比较满意的地方。据村民表示,农历8月前,也即差不多国庆前村民将回迁至复建房。

而猎德村桥西安置区的一边,一排排复古的建筑让人恍如来到了江南小镇。村民向记者表示,这将是以后的风情街。风情街从新猎德村的池塘一直延续至珠江口附近,一色的青砖小楼,十分有岭南风情。据介绍,这里以后将融入美食、旅游购物、酒吧、茶庄等休闲功能。

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新猎德已经开始展现在人们面前。

猎德村在传统与现代中保持着平衡。

青砖小楼十分有岭南风情。

建成后的猎德村将是珠江新城里最大的住宅社区。

改造模式 卖地集资

“三三制”分配

“猎德村改造是相当成功的”,天河区负责城中村改造的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猎德村是广州第一个有开发商参与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被誉为“城中村改造的典范”。据了解,当初猎德村的改造思路很清晰:政府完全不投资,由猎德村划出一块土地拍卖给开发商,再使用拍地所得资金进行城中村改造。而土地则按照“三三制”原则进行分配: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作商业,三分之一用于村民安置,三分之一作为集体经济的预留地。在村民安置方面,基本采取“拆一补一”的补偿方式——村民房屋回迁安置采用阶梯式安置方法,以四层为上限,即按证内基建面积不足二层的可补平二层,以此类推,四层及以上的按证内合法面积安置回迁。猎德村试点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在资金筹措上走出了一个新模式——卖地集资,使政府在拆

建过程中几乎不需花费一分一厘。另一方面,虽然改造引入了社会资金,并由村集体引进开发商参与,但这与传统的开发商主导改造模式不一样。

成功秘诀

租金至少30元/平方米村民收入有保证

以村集体为主角与开发商进行谈判,村民的利益诉求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很多外地城市的有关部门来猎德考察,对于这里的改造赞不绝口,但是又认为猎德经验很难学习”,该人士向记者表示。据他介绍,猎德村改造的成功,有两个很难推广的地方,一个是政府不与民争利,而是完全由村来主导,另一个就是猎德村位于寸土寸金的地方,土地价值高,可以支撑起这么大规模的改造。猎德村的改造十分成功,也获得了村民的支持。“以前很多人靠出租房屋生活,改造时不少人担心失去生活来源,但是看着崭新的房子,这种担心也慢慢少了”,一村民向记者表示。据了解,“拆一补一”安置方式,使每户村民都能够得到不止一套的回迁住房,换得复建房最多的一位村民,换到了近1800平方米,共有十几套房。除了自己居住外多余的将用来对外出租,虽然房间数量没有以前的握手楼那么多,但是村民在看到复建房后,对未来的租金水平相当有信心。据村民预计,复建房的租金不会低于30元/m2,这么一算,收入并不低于以前。

另据了解,猎德村改造中还尝试了新的做法,就是由村民自己选择安置房的土地性质,也就是说村民可以自己决定安置房转为国有土地或者继续保留集体用地的性质。目前的猎德村复建房的土地又是哪种性质的呢?据天河区的工作人员介绍,猎德村复建房仍选择保留集体用地性质,因为村民普遍反对将土地转为国有性质。其原因在于很多认为集体土地可以传给子孙,但国有土地只有70年产权。另外,村里也担心村民会变卖房产,从而失去了居住地或者生活来源。

杨箕村

现场探访

东边先行开拆尚有商户营业

两个多月的时间,从4万人蜗居的盛景到几近空村的冷清,地处广州CBD的城中村杨箕,在7月1日8时正式拉开了整体拆除改造的序幕,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被改造为高楼林立的住宅群,曾经低矮的握手楼将彻底消失。

日前,记者来到杨箕村发现,位处广州大道边首批开拆的多栋房屋已基本拆完。但靠近中山一路、杨箕村小学附近的村落,则尚未开拆,而且依然有极少的商户尚在营业。一位50多岁的大叔面对记者提出的“这里马上就要拆了吧,您还不赶紧搬啊”的提醒,不耐烦地回了一句:“还没那么快”,就匆匆返家,并随手关紧了大门。

记者发现,尽管这一片还没拆,不过,九成以上的居住者都已经搬离了。而且连门、窗甚至

是电线等一些可拆可卸的物品也都已经全部清空。多条街巷被木料、瓦砾、玻璃等垃圾杂物堵塞,令现场有一种满目疮痍之感。在村中行走,除了能发现零星的几位老人家之外,剩下的就是背着大口袋的收买佬了。

在杨箕村不时见到搬家的车辆出入。

仍有商户在营业。

村中大部分居住者已经搬离了。

用于出租村民偏爱40平方米小户型

杨箕村的租户为寻找新的住处而烦恼。而对拆迁户而言,则为了选择多大面积的回迁房而拿不定主意。据介绍,按照改造补偿方案,杨箕村所有房屋用地为宅基地,均按住宅用途予以补偿安置。改造拆迁原则上按有合法产权证明部分的建筑面积“拆一补一”,以回迁安置后成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计算,也就是说不计算公摊面积。“1平方米补回1平方米”,回迁的户型以方正的小户型为主,包括六种:40平方米的一房一厅,60平方米的两房两厅、72平方米的两房两厅,85平方米的三房两厅、95平方米的三房两厅,120平方米三房两厅。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住了几十年狭窄小楼的村民来说,不少村民都对三房两厅的户型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但同时也有部分的村民偏爱一室一厅的小户型。

一位张姓村民就透露,补偿面积约有200平方米,打算要95平方米的房子作为自住,再想要3间40平方米的小单间用作出租。张先生坦言,他不想要其他的户型,因为在杨箕,一直都是三四十平方米的小单间最容易出租。村民李太太也说:“我的房子以后不会卖,只会出租,虽然说60平方米的两房单位也很实用,但却不好租。所以我肯定不要60或72平方米的两房单位。现在就是担心40平方米的一房一厅到时不够分。因为回迁房将按照‘先签约先选房的原则’,根据被拆迁户签订安置协议的时间顺序,采取抽签或摇珠方式确定。到时谁知道我的抽签号靠不靠前啊?”李太太叹息道。

从张先生和李太太的话语中不难发现,村民更喜爱的是容易出租的小户型。但如果回迁的房屋以小户型设计为主导的话,那么,在设计上如何达到既合村民心水、同时兼顾舒适、且通风采光的功能,这却是一个考验开发企业功力的难题,值得开发企业多花工夫去研究、规划。

若仅是按户型面积组合而成的粗糙规划,则建成的极可能只是拔高了的城中村,那也就丧失了旧改的意义了。在这点上,记者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应该从紧把关。

改造模式

分融资地块和复建地块整体拆除重建

据越秀区房管局相关人士介绍,杨箕村将采取整体拆除重建方式改造,预计需资金20亿元。其中,改造分为融资地块及复建地块两大部分,复建地块用作村民回迁安置房建设,融资地块由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后,通过土地公开出让,筹集改造资金。

对于之前有媒体报道的富力地产有兴趣加入杨箕村改造,而且已经带村民去花都样板房看过户型的传闻,富力地产的相关人士不愿做任何表态。越秀区房管局相关人士就表示,不仅富力地产,广州有相当多的地产商都有兴趣参与,但是必须经过招投标。

上月底,越秀区国土房管局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越秀区国土房管局已经与杨箕村委会就土地出让政策、出让条件、出让范围和出让地块要件进行了明确,拟定在7月初进行公开出让。但时至今日,该地块尚未进入挂牌程序。

第三篇:广州城中村改造新思路2

新政策下广州城中村改造策略探讨 ——以海珠区土华村更新改造规划为例

摘要:快速城市化过后,城中村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随着三旧改造政策出台,城中村改造已经走向了改造的成熟时期。在规划实践中,如何应对新政策要求,本文试在土地优化、拆迁补偿安置、自然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延续等方面上进行改造策略探讨。

关键词:城中村 三旧政策

改造策略

广州市,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多年来经济持续增长,GDP增速在11%以上,2009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11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1相对经济增长,广州市的土地资源消耗非常惊人,到2009年全市(老八区)城乡建设用地约1250平方公里2,占合理开发规模的75%,未来可发展的用地相对较少,必然要求广州走内涵挖潜的模式,节约集约用地道路3。

1广州的城中村政策新机遇

近年来,城中村的改造,成为了广州市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自2001年开始,着手对城中村进行改制和改造,遵循“先行试点,积极稳妥,逐步升温,不出乱子”的原则,进行改造。2002年出台《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城中村”改制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城中村改制过程中:身份转变、产权处理、市民待遇(社保)、公共事务管理等实施办法。但从“身份改变”到“待遇改变”,还需要一段时间,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广州市城中村改制过渡期规划指引》,通过研究城中村改造制度和技术标准,提供技术指导。2007年启动康乐村、杨箕村,猎德村、2008年启动潭村、冼村的城中村改造。在具体实施层面上采取了“分批分期,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逐步改造;因时制宜,滚动改造”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2008年3月7日,温总理参与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希望广东在这一方面做出新的成绩,积累新的经验,真正使广东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生态优美,成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示范省。”随即,广东省启动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省部合作共同推进。并提出“制定扶持政策,积极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2009年8月25日,广东省政府提出《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三旧改造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确定三旧改造范围,和对三旧改造方式和用地处理提出了指导意见。在补办征地手续、补办农用地转用手续、补办供地手续、土地出让收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变为国有土地,以及边角地、插花地、夹心地的处理等六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广州市人民政府为落实推进“三旧”改造工作,提出市推进的具体实施意见,明确村改造模式的分类及相应政策,在土地、财政、拆迁补偿安置办法、保障措施等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广州市的三旧改造工作开始迎来了新的政策契机,在这个背景下,开展基于新的三旧政策 12 《2009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根据广州最新二调土地数据推算,不含水库和水工类建设用地、平整地、闲置地等,市区建设用地面积约1250平方公里。3 《广东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方案》 研究和规划实践,能够为下步的三旧改造工作提供新的规划思路。

2新政策下的新策略

广州市城中村新政策是在《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城中村”改制工作的若干意见》(穗办„2002‟17号)和《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农转居”和“城中村”改造有关政策问题的意见》(穗办„2008‟10号)的意见上进一步深化。其总体目标是遵循“全面探索、局部试点、封闭运行、结果可控”的原则,在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和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将“三旧”改造与农村土地整治有机的结合,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为载体,促进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城乡面貌,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充满幸福感的新广东。

2.1基于土地优化的改造前提

土地的整治和利用是城中村改造的落脚点4。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就在于改造资金的缺乏和改造实施村民的反对。实现城中村改造的最重要突破点就在于土地的整治优化。挖掘出土地价值,通过项目运作和开发,能够通过资金的运作实现财务平衡。同时村民反对的根源就在于对土地的剥夺,如果能找寻到未来的发展收益,虽然土地的利用方式发生转变了。但其收益仍然能够得到保障。

实际上,在分析新政策对于如何促使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形象的统一,就在于促使土地价值和土地使用方式从分离走向融合。主要通过适当放宽土地政策,真正做到土地的二元归一。原2002年“城中村”改制中提出户口的“农转非”,也提出剩余集体土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一次性转化为国有土地,在实际调研中,发现这种改变只是身份发生了变化,而土地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调整。释放土地价值,突破土地政策的困境成为了新政策的重要的突破点。除了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变为国有土地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在补办征地手续、补办农用地转用手续、补办供地手续、三类地处理、土地出来收益支持等几个方面实现了政策保障。

2.2实现从物质环境的改造到综合改造

相对原拆迁安置补偿,新政策主要在以下几个:第一,明确拆迁补偿安置的标准,具体体现在确定基准建筑面积和改造复建成本5,在全市范围内规范了城中村改造标准指引,建立了一个可以比较的标准。并同时考虑一村一策,政策具有一定相对灵活性。如考虑现状的有证建筑部分较大,在确定基准建筑面积相对而言拆迁的难以实施下去,补充了“拆一补一”原则进行安置。第二,制定了相关标准改造带来的高容积率、高密度、大建设规模的压力。由于基于资金平衡的改造方式的进行,相应的安置还建成本必然需要相应的建设量来平衡。为减缓这种压力,政策要求每户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大于17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同时鼓励村民按照2:1置换住宅建筑面积为物业建筑。来建设住宅量,增加相应的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2.3构建融合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于一体的整体空间框架

自然村落大部分建在地势较高、与农田交界的地方,一方面便于看管天地、另一方面可利用难以耕作的山地,达到节省土地的目的(梁傅,1935)。传统村落的形成是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根据了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用地选择建设而成。

李俊夫 城中村的改造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关于发布城中村改造复建成本标准指引的函》穗旧改函[2010]9号 村落风俗和历史文化往往产生于村落的独特自然环境和村落的建筑风貌中。对于新的改造规划来说,对于物质环境的改造的意义远不在建筑的更新和改造,更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新政策明确要求保护旧村历史内家族祠堂、名人故居等历史建筑、具有岭南风格的特色建筑及古树名木等,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有利于村文化延续,烘托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历史和风俗。6

2.4财务运作,形成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规划文件。

与珠海、深圳等地开发推进城中村改造实施,关键在于如何形成可实施的规划文件,能够在政府不投入、不进行土地拍卖情况下保证改造实施。

改造资金保障。城中村改造的成本核算、资金来源、资金的投入保障等等。

3土华村改造案例介绍 3.1土华村现状特征

土华村位于广州南中轴线地区,果树保护区内,现隶属海珠区华洲街道,北临龙潭村,南靠小洲村(属于历史保护区)。西侧为沥滘村,东与生物岛隔水相望。规划研究范围总面积为496.98公顷,即现状村域范围;改造范围为村现状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119.85公顷。

土华村村域整体格局由石榴岗涌和土华涌两条河涌穿越,形成双涌汇珠江,将土华村分为南部旧村域、中部半岛新村及北部工业仓储区。规划区的果林翠绿飘香,盛产闻名遐迩的石硖龙眼、鸡心甜黄皮、红肉甜杨桃及有岭南果王之称的木瓜等名优水果。在旧村区内分布有多颗古树。

土华村现状建筑主要为村居住建筑与工业厂房,建筑质量普通较差,整体建筑布局呈现北工南居的功能形态,部分工业建筑与居住建筑相互交叉。

3.2规划目标与策略

从广州市层面上,《2008-2020年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广州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在更高层面上确定了广州市的战略地位。在《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2010-2020)》中提出构建宜居宜业、活力魅力的云山珠水名城。从市层面上明确了未来广州市宜居宜业型城市远景和目标,在空间结构中在原八字方针上新增了中调的战略构想。目的就是调高、调优、调强,在空间上旧村的改造是对应中调的相关概念,就是激化中心城区的活力,提升功能的能级。

从次区域的发展来看,全村位于南中轴线地段内,未来将成为城市的形象区和魅力区,将能够进一步集聚人气,承接从中心城区疏解外围人口。同时土华村北与员村—琶洲地区、广州大学城、生物岛等城市重点地区相毗邻,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环境条件,为城市重点地区提供居住。

从地处周边环境来看,地处万亩果园这一广州绿肺之中,水网密布,水环绿绕,绿荫,富有岭南水乡景观特色,生态景观价值十分优越,旧村的改造不光是对村内生态环境良性建设,挖掘土地价值,而且适度发展旅游,能够对生态资源适度利用,化单纯的限制为有效利用。

3.2.1 发展目标

通过全面改造,改善村人居环境,提升土地价值,促进村集体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促进 6 广州市“城中村”(旧村)改造规划指引(征求意见稿)村景观环境融入万亩果园,将土华村改造成为广州市具有岭南特色的集生态旅游、文化休闲功能的生态宜居新社区和三旧更新改造示范。

具体目标:土地价值和土地使用方式从分离走向归一,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形象的统一。即保障村集体增效和农转居居民的增收;改善居住环境,塑造地区整体城市形象。制度文化与经济发展从对立走向融合,实现城乡二元机制的统一。即推动全面城市化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保护村落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

3.2.2 规划策略 1土地利用策略

我们在调研和访谈中,了解到2002年改制,尚未对土地实施真正的转变,本次规划在充分考虑村尚有历史留用地指标没有得到落实,并考虑到未来的征地的可能性,实现从集体土地向国有用地的转变。同时按照2007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状数据对现有的建设用地进行核准,作为现状地类。通过对现状用地的分析评价,可以看出用地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华南快速路以西部分,从整体生态环境和基础服务设施集中布局的角度考虑,规划对用地进行适当整理,按照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进行处理,并确保改造后的实际建设用地不超过现状规模。

2拆迁补偿策略

拆迁的改造的主要原则是:充分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点、坚持符合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度,坚持市场经济公平交易。

在考虑原地回迁、异地回迁、货币补偿等多种情况下,考虑到城中村村民对土地的眷恋和对地缘关系的寄托,采取原地回迁的模式进行。在满足政府的相关要求前提下,按照回迁面积按照于1:1实行“拆一补一”。

3空间策略

空间布局主要从区域的功能影响辐射、减少对万亩果园的生态压力和村民对原住地的风水文化、恋土情节等角度进行考虑。

从区域的功能角度,环城高速以北与广州市南中轴线的行政中心毗邻,可以提供相应的休闲商务等功能服务,可适当提高开发强化,在区域内来平衡南侧建筑量,建设对万亩果园的相对压力。

同时考虑到土华村现状居住主要分布在环城高速为南侧,祖辈祠堂、寺庙等都建在此地,规划对尊重这种群体记忆留存和文化传统,把安置区布局在原居住用地处、而将高速公路北侧规划为融资地块。

最终形成“外密内疏,北高南低”的空间形象和“三心两片绿野绕,三轴三带碧水连”的空间结构意向。三心指的是综合休闲商业服务中心、社区商业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休闲中心;两片区是滨水居住小区、生态居住小区;三轴是两条主要发展轴线及未来预留发展轴线;三带:石榴岗河、土华涌、东头涌。

4历史环境保护策略

针对良好的自然资源环境,确定果林—潮道生态系统为基调,适度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形成“林、涌、园、水”的自然景观体系,打造成水乡风情生态湿地园。同时对于区内的自然景观环境注重保护和恢复必要的自然格局,保留了东头岗、西头岗两处自然山头,成为改造后的公共开放空间,恢复被填埋的绕西头岗的水道,依托两岸的建筑风情,打造成为水乡风情的载体。

从原有的“云山高照壁,珠海静归怀“的大区域自然生态观到现有的“城央绿野间、碧水映土华”的整体环境景观。规划充分尊重现有富有岭南风情的历史建筑物,如梁氏大宗祠、北帝庙等文化建筑和建筑肌理格局,并延续小洲历史文化保护区脉络,并依托复原水道,建设特色风情名居区,布置书画艺术体验、形成传统文化游览、特色餐饮、生态旅游服务街。4结束语

随着三旧政策不断完善,城中村改造从摸索开始走向成熟,从注重拆迁开始走向了综合平衡,从注重结果走向了程序完整。对于新政策下的三旧改造规划探索对于政策的实施具有良好的检验作用。

三旧工作真正走向成熟,尚有一段距离。对于目前采取的自主改造,以资金平衡进行开发强度的测算的规划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实际推高了开发容积率。另外一村一策的开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开发的进行,也考虑到具体的开发实际情况,但是在区域开发中,往往最容易开发的或者改造成本代价最小的村最先开发,这种挑肥拣瘦的做法实际上是不利于整体的区域平衡发展的。这些问题,会对下步规模化的三旧改造造成较大的障碍。这也将是未来城中村改造的另外话题。

我们的最终的愿景是通过我们努力,使得城中村改造的手段和技术越来越成熟,最终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真正实现城市更新改造的目标。

第四篇:城中村安全整治总结

城中村安全整治总结

《城中村安全整治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篇一:城中村改造项目部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工作总结

昆明周家营石闸城中村改造项目经理部

2013年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中国电建集团、水电股份公司、云南省有关部门等上级单位关于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部署和要求,全面深入排查整治施工安全隐患,有效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确保施工过程中不

出现大的闪失,坚决守住安全红线,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在4月份开展的“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基础上,从6月开始,至9月末之前,为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项目部内实际情况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此次活动项目部高度重视,及时宣传贯彻了各级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精神,制订了项目部《2013年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确保检查工作落实到位。

二、规定了检查内容,确定了检查方式。

此次活动从6月开始,到9月结束。检查方式为项目部自查,对项目部施工区进行了全面排查,范文TOP100条块结合,全面摸清项目部安全状况、存在问题和安全隐患等情况,明确责任,扎

实整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确保项目部100%全覆盖检查、隐患100%落实整改、检查结果100%真实、安全检查档案100%建立,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夯实基础年”各项工作,进一步打牢安全生产基础,切实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坚决杜绝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全项目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检查内容包括:上级安全生产工作要求落实情况、项目部安全生产“四

个责任体系”建立履职情况、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和落实情况、防洪度汛情况、地质灾害范围工作情况、安全生产“打非治伪”专项行动开展情况、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情况、特种设备和重要设施专项整治情况、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情况、消防安全管理情况、交通安全管理情况、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安全事故和安全事件的安全管理情况、汛期应急职守情况、领导干部现场带班落

实情况,包括是否开展汛期隐患排查和隐患点除险加固、对重点隐患场所是否落实跟班等监控措施、应急预案及演练、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的督促检查。

针对存在的安全问题,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尤其是重大安全隐患,下达整改通知,明确责任人,落实措施,限时完成,跟踪复查。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必须强化动态管理。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控。这次安全检查的措施是:

(一)熟悉和掌握相关规定和安全知识,进行现场安全施工的自查。

(二)加强安全教育,坚持检查施工企业是否坚持三级教育,坚决不准未经考核安全知识合格人员上岗。

(三)检查安全工作不走过场,发现隐患,书面通知限时整改。

(四)检查十二本安全台帐,要求记录真实。对安全生产交底必须作好记录。无安全交底施工记录的工程不准施工。

三、对检查组进行了严格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安全大检查工作。项目部高度重视此次安全大检查工作,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考核、重实效”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工程局有限公司关于安全大检查的工作部署,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深入扎实推进安全大检查工作。

2.突出排查重点,大力整治安全隐患。要切实加强重点工程、要害部位、关键环节全面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分类梳理,建立问题档案,制定整改方案,思想汇报专题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严格按照闭环管理要求,及时对整改结果进行检查验收。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工点,必须立即采取停工整改措施,实行领导跟踪整改,在确认具备安全条件后,方可恢复施工。

3.加大考核力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各级检查组要深入现场,身体力行,仔细排查。排查工作必须实施执表检查,落实检查责任,对于组织、排查、整治不力,规章制度不落实、安全隐患突出,排查整治期间发生安全事故或产生严重后果的单位和工点,要严格按照规定加大处罚力度,确保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4.加强信息沟通与工作情况汇报。明确主管部门与主管人员,认真抓好安全大检查期间的信息上报工作,每周进行一次工作小结,内容包括大检查活动的主要做法、成效和发现的突出问题,每月安全对大检查工作进行一次总结。

四、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汇总

项目部每月进行两次安全生产自查,对检查的情况进行汇总,认真分析、研究,做好总结。至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以来发现问题59个,已整改问题59个,未整改问题0个。下发16份罚款通知单。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对风险进行评估,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挂牌督办整改。

五、活动的主要成果

⑴思想认识及责任意识方面。

本次活动的工作亮点在于:项目部各级干部、员工安全思想认识到位,积极参加本次活动,责任意识显著增强,以高度的警觉性和责任心履行安全管理责任。例如:个别员工对安全工作存在松懈麻痹思想,存在事故与我无缘的麻痹心态,工作中违反劳动纪律,存在侥幸心理;现场个别施工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普遍偏低,对“一岗双责”认识不到位,对现场的安全管控能力较低,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整改、落实安全生产问题。在本次活动开展后,现场施工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普遍得到很大的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同时”的要求,施工现场的安全状态良性可控,保证了施工安全。

⑵制度体系建设及有效运行方面。

一是修改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做到了有安排、有检查、有分析,违规违章行为做到及时有效的

纠正整改,安全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到位,人员配备与安全教育培训满足要求;三是施工阶段危险源管理得到了强化,危险源险辨识与过程控制到位。

⑶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控制方面。一是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按规定编制、审核,认真执行落实。二是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手续完备。三是大型机械设备是能够按规定进行年检和养护维修,通过本次活动不存在带病运转问题;安全操作规程严格认真编制并执行,对存在违规操作、违规使用问题已得到了整改;干部跟班工作落实到位。四是深基坑施工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满足相关安全规范要求。五是防洪重点处所采取了防护加固或搬迁措施;建立了预警机制,确保紧急情况能够及时撤离人员、范文写作机械设备;制定并完善应急预案并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备足防洪物资和料具。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员的安全意识水平还有待提升,通过本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项目部安全生产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有所加强,能够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了专职安全员,安全管理资料逐步规范化,施工现场“七牌一图”设置到位,基本做到封闭施工;在施工时,安全状态可控,但是仍有不足。在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时,仍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做到生产、安全两手抓。安全制度需要不断完善

本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后,虽然安全制度得到了完善,但仍有不足。项目部各部门需要根据自身特点,积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在后续的工作中要认真深刻的进行探索、发现、补充、完善,将安全生产自查贯穿到全部的工作中,要敢于反思、勇于发现、严格整改、善于总结、不断完善。

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我们常抓不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逐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努力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全面达标。在前阶段工作基础上,项目部将进一步落实责任,认真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实好防范措施,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抓好检查督促,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序,以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促进项目部又好又快的发展。

七、下阶段工作

1、要求各部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领导,增强自身的安全责任感,真正落实好安全生产。

2、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进一步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做好各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大对工人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资料的规范化。

篇二:罗湖区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罗湖区

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2010年1月20日)

自今年6月全市动员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城管局、市公安局消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各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区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进展顺利。罗湖辖区共有31个城中村(总居住人口万、住户万、楼宇11106栋),涉及的整治项目有42个,其中按二类标准进行综合整治的项目有17个,按三类标准进行一般整治的项目有25个。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各区在2009年要完成40%的整治任务,用三年的时间全面完成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任务。罗湖区委区政府自加压力,要求2009年重点对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的城中村进行整治,即2009年要在抓好二类整治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完成25个三类项目的整治任务,力争全年完成50%以上的城中村整治项目,2010年完成剩余城中村项目的整治,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整治任务。

目前已有新湖村、渔民村、清庆新村、蔡屋围十坊、蔡屋围老围南村、水库新村工业区、水围村、清水河新村、吓屋村、新屋吓村、吓围村共11个一般整治项目开工,开工率占25个一般整治项目的44%,其余的一般整治项目也在组织招标中。现将我区的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完成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提前谋划。一是今年3月份,市里下发了关于以消防安全治理为重点的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草案,征求各区意见时(未下发正式工作方案前),我区便未雨绸缪,召开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并确定由区城管局牵头,提前开展相关工作,如抓试点、调研摸底、着手进行项目设计、施工的招标准备工作等。区政府还将以消防安全治理为重点的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区2009年重点项目计划,同时预留了亿元的整治经费。5月份,我区即完成了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程调查摸底工作

和设计招标。二是6月10日全市动员会议召开前,区委书记刘学强、分管副区长张斌同志还先后两次分别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城中村整治工作,要求有关单位提前谋划,在整治工作上争取时间上的主动。同时,区财政向10个街道办和区城管局下拨了340万元经费,作为整治工作前期费用。三是给驻区的罗湖消防大队和市消防特勤大队共90万元的工作启动经费,保障前期整治工作的顺利铺开。

(二)形成合力,全力推进。6月10日全市动员大会后,我区在6月19日召开了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刘学强书记和鲁毅区长,以及倪泽望常务副区长、张斌、邹广副区长等区领导亲自到会作动员部署。各街道党工委书记、相关职能部门、城中村股份公司及供水、供电、燃气、电信、有线电视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为了加强领导,成立了罗湖区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倪泽望常

务副区长担任组长,张斌、邹广副区长担任副组长,领导小

组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局,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工作。各街道也迅速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挂帅的领导机构,落实了工作职责。区城管局在抓好调研基础上,对整治项目进行了分类,组织工程设计招标,并在6月10日确定了设计单位。7月2日和7月23日,倪泽望常务副区长和张斌副区长又先后两次主持召开整治工作会议,就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计划、编制项目建议书、有关资料的移交、人员配置、设计方案审批、设计进度、设计标准、有关任务分工等进行了研究确认。我区还分别邀请辖区消防部门和市城管局有关人员,多次就项目设计问题召开会议,研讨设计方案,并在8月上旬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初审。为提高工作效率,我区决定由3家中标设计单位对综合整治二类项目提出初步的项目建议,再统一交由另一家设计公司汇总后编制项目

建议书报区发改局。为了加强对街道办事处工作的具体指导,罗湖消防大队和市消防特勤大队消防工作联络小组向10个街道办分别派驻了8名专业消防员协助各街道办开展整治工作,区城管局、各街道办和相关单位各尽其责,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积极配合,全力推进各项整治工作有序开展,确保整治任务的落实。

(三)积极协调,解决困难。由于建设项目多、协调的部门多,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区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研究。如,10月21日,召集市消防技术服务小组、设计单位等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项目初步设计上报消防技术小组审核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施工图设计存在地下管线现状不明确的问题。11月23日,召集区水务局、市水务集团、水环境整治设计单位等部门,协调解决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项目与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在设计

上衔接的问题,会议决定将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中消减的水库新村、水贝村、笋岗北村中的建筑雨水立管纳入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项目中。12月23日召集各街道项目负责人召开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会议,要求各街道抓紧完成工程施工招标,在确定中标单位后不等公示,立即组织进场施工。

二、工作成效

(一)一般整治类工作。罗湖区城中村消防安全一般整治项目有25个,2009年12月4日区常务会审议通过了一般整治项目的总投资为4341万元,其中建设工程(含逃生窗口开设费用)投资为3314万元,消防器材采购投资为287万元,湖贝旧村整治项目列入老住宅整治暂定300万元,设计、勘察等其它费用440万元。各街道办扎实稳步推进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完成从施工图设计、工程预算、和工程招标等工作任务。截止到目前,除向西村局部项目正在进行全面改造、湖贝旧村项目已

列入2009年老住宅区安全隐患整治工程项目外,其余23个一般整治项目已完成招标,总中标价为3146万元,比发改立项建设工程(含逃生窗口)投资低168万元。各街道办在项目开标后不等中标通知书发布,立即要求中标单位现场踏勘,会审图纸,制订施工方案,同时还约见城中村股份公司董事商讨进场施工的相关问题,及早动工。各街道办事处对此也非常重视,分管领导还亲自动员参与图纸会审,提出具体要求,要求科学计划安排,严密组织实

施,按时按质完成施工。目前,23个一般整治项目工程已全部开工,进展情况正常。各街道办都通过派发城中村消防安全宣传单张、手册等手段,营造城中村消防安全整治的氛围,力抓逃生窗口的开设工作,动员城中村股份公司领导先开设逃生窗口为广大村民作表率作用,把逃生窗口开设的阻力减到最小。23个项目的总设计逃生窗口开设数量约为5万个,目前已完成了将近30%,按照

目前的进度,今年1月底前能基本完成所有三类项目的逃生窗口开设任务。消防管道工程、广告整治工程及其它工程项目也同步进行,市城中村消防整治督导组和我局同时要求消防服务小组和中标施工负责人都做好衔接工作,做好技术服务支持。同时我们还向股份公司、街道和施工单位都提出具体要求,解决实际存在问题,保证各个项目都能紧张而有序的开展施工。另外,为保证逃生窗口开设的质量,我局还从制作质量较好的逃生窗口样品作为样板拿到各个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展示,要求中标施工单位严格按照“七个一”的标准进行制作和安装,同时也要求监理单位和各街道办事处加强监督,保证施工质量达到验收标准。

(二)综合整治类工作。罗湖区城中村消防安全一般整治项目有17个,目前已完成了项目建议书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和消防技术审核等工作。2009年12月30日,区政府常务会议已经原

则同意了17个项目投资,总估算为亿元。针对个别村存在工程概算核减较多的项目,区发改局肖局长亲自带队去项目现场调研,征求村股份公司的意见,讨论消防安全综合整治的初步设计方案,增加了部分整治设计内容,而且还要求所有二类项目的设计单位要完善设计,把设计内容落到实处,避免出现缺项、漏项。下一步的工作是各街道办对项目进行核准,调整治项目概算,交由区城管局汇总,上报区发改局申请正式立项。

(三)消防队伍组建和消防器材配置工作。全区31个城中村股份公司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了30支专(兼)职的消防队伍,总消防人员人数达607人,已全部上报罗湖消防大队,由罗湖消防大队在年底前组织消防队伍培训,使消防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得到全面提升,以适应城中村的消防工作需要。12月12日,市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以消防安全治理为重点的新一轮城中村综合整治有

关专(兼)职消防及装备配置工作的通知》,市城管局已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以消防安全治理为重点的新一轮城中村综合整治有关专(兼)职消防队及装备配置工作的通知》,各街道办正在按照该文件精神,以专(兼)职消防队伍为单位进行消防器材采购,采购金额在10万元以内直接向入围供应商购买,10万元以上的进行公开招标,或申请以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进行招标,争取1月底前完成采购合同的签订。

(四)宣传动员工作。为增强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区城中村消防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印发了消防宣传单30000份,并已下发到各街道,由各街道向各城中村村民宣传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让村民进一步理解、支持和配合城中村消防安全整治工作。为加大宣传力度,区城中村消防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还编制印发了消防安全宣传海报5000份,张贴到各城中村的宣传栏。通过广泛宣传,全面增强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为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

三、资金落实情况

除了区财政已安排340万元前期经费和90万元启动经费外,其他相关经费的落实情况如下:

(一)一般整治项目投资。市发改局于8月24日下达了城中村一般整治三类项目2009年政府投资计划,安排总投资4030万元,市、区财政按1:1分摊,市财政配套资金本次按70%下达,目前资金已到位。为了更好地完成消防“逃生口”开设工作任务,区委、区政府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将消防“逃生口”的开设费用统筹安排,一并纳入整治经费中,区发改局已于12月9日下达了城中村一般整治类(第三类)项目的投资计划,总投资为4341万元。

(二)综合整治项目投资。17个综合整治二类项目的项目投资估算为亿元。市发改委将按每个项目100万元的

标准,先行安排建设资金1700万元用于开展整治规划、初步设计、编制项目总概算等前期工作。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阻力。此次城中村消防安全整治工作在施工期间将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受到村民的阻挠,影响了施工进度。这不仅需要区城管局和各街道办加强与各村股份公司的沟通,向村民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市政给水接驳的问题。为加快消防管理工程施工,区城管局约见了水务集团有关领导,要求水务集团密切配合我区的城中村综合整治的工作。由于市政给水管道属水务集团管理,所有城中村新开设给水接口的项目都需要通过水务集团下属水务工程公司施工,各街道办应抓紧时间委托水务工程公司查看现场,核对工程量和预算报区审计局备案,尽快完成市政给水管道的接驳工

程。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市城

中村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城管局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克服困难,认真做好后续的各项整治工作,全力完成今年的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任务。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篇三:2016年2月份肖塘城中村安全工作汇报

2016年2月份安全工作汇报

二月份,我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致力消除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坚决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认真对照《关于落实安全生产事故预警的通知》和《奉安监管预警[2016]1号,2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公司本月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1.进一步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确保工作频率和力度不减。我公司认真落实

安全生产检查实施方案精神,坚持开展每日上下午两次安全巡检,确保肖塘城中村改造项目安全生产良好态势,通过努力,发现了一些不足,消除了一些隐患,增强了有关单位抓安全生产的意识。

2.为行人及车辆的安全,在供销社店面(联华超市)拆除后,围墙封闭,脚手架、防护栏的搭建,并设立明显安全警示牌。

地块所属仓库的安全拆除。(1)拆除前疏散被拆除建筑物周围的人民群众。(2)拆除过程中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等安全防护设备,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其相关的上岗证,施工现场配有消防防火器材。(3)从市自来水公司调配防尘洒水车,做好施工作业时产生的去扬尘工作。(4)拆除完

毕后做好被拆除建筑物周围的防护措施(围墙,脚手架围栏等)

4.落实过年期间值班人员名单,并上报集团领导。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针对年前年后安全生产的检查工作。

5.年后制定新一年的安全工作计划,分配好各自任务。积极开展各种安全检查和隐患大排查工作,落实隐患整改、复查制度,扎实推进安全工作,确保生产安全。

上海肖塘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016年3月10日

以上就是《城中村安全整治总结》的范文全部内容,讲的是关于安全、工作、整治、城中、安全生产、消防、项目、检查等方面的内容,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第五篇:广州城中村改造的问题探讨

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思路、模式与对策研究

一、理论分析:城中村

问题的成因与实质

一般认为,高速扩展的城市化是城中村问题出现的大背景和直接原因,除此之外,城中村问题的出现与泛化还与如下一些机制和因素密切相关。

(一)特有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 从深层原因看,城中村的形成主要源于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尽管许多村庄早已进入城区范畴,农用地被征用殆尽,村民收入也主要转向二、三产业,但这部分“农村”仍然保留着“村建制”,实行着村的行政管理,整个村庄以村籍为边界形成了管理上的“独立王国”和经济上的“利益共同体”,并与其强烈而盲目的牟利动机相结合,不断背离着城市化的目标和要求。其中,尤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核心,是城中村土地利用出现无序化的最大源头。在城市土地国有制的汪洋大海中,一个个散落其中的城中村则单独奉行着土地集体所有制,这一制度限制了来自外部的城市管理部门的干预,为满足经济最大化目标,农民无视ZF新出台的监管政策及管理行动,违章抢建自己的私宅,村集体则强力排斥ZF的征地行动而想方设法在村里擅自进行土地开发,从而造成土地使用极度混乱的状况。

(二)“不彻底”的城市化政策

在城市化初期,为尽力降低城市发展成本,ZF在对农村征地过程中采取了“半城市化”策略:其一,“征地不管人”的城市化政策。在以国家征用方式逐步将农村集体大部分土地转为国有并纳入城市用地的同时,多数村民并无同步转为市民而游离于城市体制之外,村民的教育、社保、医疗、就业等主要交由村集体统一负担,村民的生计仍主要固化在剩余集体土地上。其二,“分次征用”和“征八留二”的征地政策。一方面,ZF对农村土地一般采取“分次征用”方式,同时,为解决征地后农民的经济出路,又采取“征十留一”的政策,希求安抚农民,使之能够分享土地增殖的收益又无需增加ZF短期的财政压力,正是这种看似“合理”的政策加上巨大的市场利益的驱使,激发了农民在剩余土地上进行无序开发的热情。由于征地时序不

一、自留用地分布零乱以及ZF规划滞后及监管措施不到位,大片稠密、杂乱、低矮的“城中村”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三)不断膨胀的“地下经济” 所谓地下经济,即指国家工商税务许可之外的灰色经济或黑色经济。由于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和邻近大市场的特殊优势,城中村成为各类地下经济繁衍的“沃土”。加之基于土地集体所有制而导致的管理“失灵”,许多在城市管理中被排斥和打击的经济活动纷纷汇聚到城中村当中,以出租屋为“据点”,不断扩大其规模,也成为村民经济收益的一个重要来源。这样,在巨大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地下经济”为城中村带来了丰厚租金,城中村则为“地下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必要保护。因此,在城中村的形成与维系中,“地下经济”也起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规划滞后及对农村违法批地批建的纵容与默许

城中村的形成还与城市规划的局限、失误和滞后密切相关。在城市化过程中,规划部门没有预测到城市扩张的速度和郊区农村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因而在城市规划中未能充分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土地的统一控制;而当混乱情况出现后,又没有及时加以解决和预防新的类似情况的发生。此外,国家也以立法形式赋予了当地ZF监管城中村规划建设的权力,以制约农村的乱建行为。然而,在实践当中,基于现存土地制度的掣肘和对失地农民的普遍同情,ZF在城中村建设过程中大多采取了宽容、迁就、默许的政策与态度,来自ZF部门的管制力

也往往大打折扣。尤其是过去的监管大多以象征性罚款的手段予以简单处理,这反而从客观上鼓励甚至纵容了城中村的违法批建行为,导致村落建设严重背离城市规划标准及大量违章建筑出现。综上分析,城中村问题是我国传统体制性因素和各地政策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现象。从理论上讲,一国或地区的城市化即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各要素向城市集中的所谓农村城市化,也包括对已纳入城市地区但内在素质不足的区域进行优化改造的所谓“城市城市化”。以问题形式存在的城中村,集中反映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旧体制交替和磨合中的各种矛盾,反映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彻底性。因此,城中村的演变与改造,是城市化向纵深发展或向高级阶段推进的结果,是城市由初期的外延式扩张向中后期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必然趋势,其实质属于“内涵式城市化”或“城市的城市化”。此外,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城中村问题在我国虽具普遍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国内少数地区如北京、上海、杭州就没有出现严重的城中村问题。

二、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案例分析及主要经验

广州是我国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也是城中村问题最突出的代表性城市之一。广州城中村问题具有其独特的地区背景和特点:(1)数量规模大,在广州385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发展区范围内,共分布着138条行政村,其规模为一般约为深圳、珠海、福州等大中城市的2—5倍;(2)分布范围广,几乎遍布城市规划区内的每一区、每一角落或各种功能区;(3)建筑密度高,尤其是位于市中心区的40多个城中村,其建筑密度普遍在60%以上,有的甚至达90%,而容积率一般高达2.5以上;(4)违章建筑量大,依城市规划标准,ZF批给农民的自有住宅一般为3层左右,但绝大多数村民都擅自加扩建到了5、6层,甚至10层以上,一户多宅和一宅超面积现象普遍,违法建设和无证物业比重很高;(5)外来人口多,租住在城中村的外来人口一般为本地人口的5—10倍,远高于内陆甚至沿海其它中心城市的水平。这些特点和事实从客观上加大了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成本和难度。鉴于城中村问题的严重性,从新世纪伊始,广州就开始按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力争将脏乱无序的传统旧村改造为现代化的文明新城区。为此,市ZF在反复调研和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改造的基本思路和分阶段规划,出台了一批指导性法规和文件,完成了原八区城中村的改制工作,启动了具有示范先导意义的旧村改造试点计划。其中,作为重要的一环,七个试点村的改造进展状况及改造中的问题经验尤值得关注和深入考察。

(一)城中村改造的个案简析

由于目前实质推进改造的城中村主要限于几个先行一步的试点村,因此,我们这里的案例分析主要集中在试点村上,同时考虑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城中村。根据我们调研和掌握的资料,广州试点村改造的现状总体情况见下表所示。表中显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重要信息,如在改造区域上,有的村只改造生活居住区,有的村改造所辖全部区域,有的村则结合市政项目还包括了部分周边城市建设区(如三元里);在土地资源方面,A类村明显没有B、C类村那么丰裕;少数村符合国家规定的“一户一宅”标准,但少数村所盖私宅明显超出了规定标准,呈现“一户多宅”和一宅超面积“现象;少数村生活居住区与经济发展用地是分离的(如沥滘),多数村是绞合交错在一起的;有的村是计划拆除所有物业,有的村拆除全部住宅,多数村拟实行局部优化,抽疏改造。我们在此拟选择7个试点村和的猎德村进行个案研究,并期望得出一些基本经验。

1、石牌①

石牌村人口多,建设规模大,经济实力强,又位于新城市中心区,属典型的A类城中村。从

初步方案看,石牌采取的是一种以村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半市场化社区改造模式,这种模式以村里出资为主,ZF从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上给予适当支持。在具体规划上,逐步拆迁原村生活居住区内的非公寓式住宅,将原村民迁往周边本村新辟建的新村居住,同时,发挥石牌地区强烈的商业氛围,逐步将抽疏后的原村居住区建设为以“IT业 + 日用百货”为主题的商业街区,并增加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合理保留少量住宅。迁往花园小区的村民按成本价购买洋房,面积不足部分按“每3平方米住宅换取1平方米商铺”的办法在未来商业街区内补偿解决。初步估算全部改造需资金30亿元以上,但资金压力特别是需村里负担的资金主要在首期,中后期资金可通过“土地”这一活资本运用(即商业区的滚动开发)而以市场化方式解决。这一方案的关键是ZF有关部门批准原村宅基地为城市商住区用地,以盘活土地资本。

2、三元里②

三元里邻近旧城中心区,也属于已无耕地甚至空地的较为成熟的A类城中村。在改造方案中,该村采取以村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半市场化模式,拟结合三元里商业步行街和历史文物保护基地(抗英纪念碑及广场)建设,以村内及周边地区调剂出来的小块空地为启动,通过小区建设安置从原村居住区内迁出的部分居民(约380户),同时,抽疏原村生活居住区,逐步理顺区内道路网路系统,扩大商业功能,增加公共设施,减少区内建筑密度,最终形成适于居住、观光、旅游、购物的现代化文明新社区。整个改造工程拆除15万平米,新建13万平米,初步预计需村里投入资金约3亿元,其中拆迁村民住宅补偿近2亿元,新建农民新村0.7亿元,商业街建筑安装费0.3亿元。村内的公建配套由ZF给予适当支持。此改造方案的关键是能够调剂出适于安置380户村民的公寓建设用地。

3、棠溪③

棠溪是一个处于城市重点建设区域、仍有少量耕地的典型B类城中村。该村改造方案的要点是:采取以村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半市场化模式,以配合市政道路建设为契机,逐步拆除村域内(含经济发展用地)部分沿线住宅及建筑质量较差的临建,疏通村内道路,增加绿地,完善公共配套,降低建筑密度,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同时,利用村域内若干未建设用地建设居住小区,以安置部分住宅拆除后迁出的村民。最后,对于村内保留的大部分住宅,远期可根据使用状况采用原地回迁的方式逐步进行自我更新。此“抽疏—异地安置”方案计划拆除32万平米,新建43万平米,初步估算需资金亿元,资金除常规筹集渠道外,还可从违法建筑的罚款中获得一部分。

4、槎龙④

槎龙村位于广州市北部的城乡结合部,属尚有少部分耕地和空地的B类城中村。该村改造方案的基本要点是:结合石井河整治和广清路立交建设,利用市政和改造两条途径,逐步拆除旧村内约15万平米的建筑,降低旧村的建筑密度;同时,以旧村毗邻的3块空地(约4.4公顷)为启动,分三期建设农民新村,安置从旧村生活区内迁出的村民,并进一步增加新村的商业功能。通过这样的拆旧建新和公建配套的完善,逐步把槎龙村建设成为具有传统街巷特色的城市型居住区。整个改造工程拆建面积相当,不增加总体建筑量,初步预计三期新村建设需投入资金2.6亿元,若考虑拆迁补偿费用(扣除市政补偿部分),估算改造资金总额约为4亿元左右。

5、沥滘⑤

沥滘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和新城市中轴线南端结点上,也属于典型的B类城中村。该村改造主要结合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和新客运港建设进行,拟新征一块约10公顷土地作为启动地块,率先建成大型公寓式住宅小区—中央居住区,用于安置首期搬迁的村民;之后,采用滚动推进的方式,搬迁—建设—再搬迁—再建设,如此循环向前,在不断将原村居住区拆除并按城市规划标准重建的同时,所有村民分期被迁入到新建公寓小区中。这样,在改造

完成后,整个村庄将形成以“五区两轴”为主体框架、集居住、办公、商业、休闲、娱乐服务等主导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整个改造工程计划耗时16年完工,估计所需投入资金巨大。

6、猎德⑥

猎德村位于珠江新城临江的规划区内,属典型的A类城中村,具有改造的紧迫性。该村未纳入首期试点,但村里已有明确的改造方案和构想。其基本要点是:利用本村空地多地段好的优势,按照完全市场化的房地产开发方式,由村集体及其成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统一负责全村范围内的拆迁、补偿、安置、复建等改造工作。首先,在两条市政规划路建设的启动下,逐步拆除村内共约60万平米物业;然后,以滚动开发方式和约3000元/平米的成本复建130万平米物业面积(容积率符合珠江新城规划),复建总成本共约39亿元;最后,按照1:1补回村民住宅,则剩余70万平米可按均价6000元/平米售出,筹集资金约42亿元,足以支持整个改造工程并略有盈余。该方案的优点是充分运用土地“杠杆”,大大减轻了ZF财政压力,因为若采取由ZF统一赎买而全村异地安置方式,则ZF需净出资28亿元补偿村民。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案也有问题:一是村民主导的房地产开发能否达到珠江新城建设的高标准,二是新增70万平米物业,是否会冲击广州业已饱和的房地产市场,三是新增建设量大,ZF能否批准用地指标并给予免收土地出让金、耕地垦复金等优惠政策。

7、茶窖、笔岗⑦

均属典型的C类城中村。其中,茶窖村改造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旧村用地功能置换带动城中村改造,新村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周转用地也基本落实。笔岗村则正在实践黄埔区提出的改造新思路,即将社区合作经济股份制制改革完善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将原村民宅基地及其房产评估作价入股,增加相应的股份,享有相应的股份分配权,然后,由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利用集体经济实体的权威和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对城中村重新进行资源整合和统一的规划建设,从而达到城中村改造的目的。

(二)基本经验

通过个案的逐个扫描,结合课题组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得出如下一些基本经验与结论:

1、滚动式推进是广州这类高密型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策略。从多数村拟定的改造方案看,利用若干周转地块为杠杆,采用滚动迁建和局部置换的方式逐步抽疏和更新旧村并使之趋向城市规划标准,是目前各试点村改造的一般作法,这一方面是由试点村采取以村民自主改造为主的模式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缓解资金压力的必然选择。

2、大多数村民倾向于“回迁本村、就地安置”的改造模式。调查问卷的结果验证了这一点,70%村民有强烈的“眷恋故土”意识,始终不愿离开旧村,并要求在改造中保留具有精神象征意义的历史见证物。据我们分析,村民不愿舍弃故土,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经济上划算,ZF以赎买方式补偿不过每平方米2000—3000元,而在自己土地上新建公寓,地价及出让金全免,建筑成本仅1500元/平方米左右,而造好后房屋市价则最少在4000元以上;二是城中村土地多位于黄金地段,回迁旧村,依托所配套的商业设施,可持续地获得土地升值的收益,而ZF赎买的补偿则是一次性买断的;三是可保持邻里感和原有的社会人际网络。

3、尽量结合市政设施项目来启动城中村改造。各村改造方案均体现了这一点,这有利于排除改造初期部分村民的阻力,并获得一部分来自ZF的资金补偿,从而减轻首期资金投入的压力,降低改造成本。例如,猎德的改造方案就强调先启动位于村内的两条市政规划路建设,所获集体土地及物业拆迁补偿约2.7亿元可作为旧村改造的启动资金。

4、大多数村主张采用房地产开发的方式推进改造。虽然ZF不主张开发商介入,但从各村的改造方案看,城中村改造都或多或少地采取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进行(即以多建物业的市场租售筹集改造资金),要求ZF给予规划指标和城建税费上的优惠,并坚决主张将开发利润留给村里以支持滚动改造。这一点在地段较好、空地较多、土地升值潜力较大的村表现得十分突

出。

5、以提高回迁标准和配套更多的商业设施来补偿个人出租收益的损失。虽然城中村改造的核心目标是住宅类型的置换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但为筹集改造资金并实现经济最大化,许多村或要求适当提高回迁标准,或提出在未来新村或抽疏后的旧村土地上增加商业功能,进行更多的商业开发,以弥补改造过程中或改造后村民出租收益的可能损失。如槎龙村改造方案中,无论是新建的农民公寓区还是旧村更新区,都要求规划配套一定数量的商业设施,这充分体现了村民在改造过程中强烈的经济诉求。

6、缺乏复建用地的村可实行“商铺换住宅”的办法平衡村民利益。在复建用地富余的村,城中村改造大都采取“拆一还一”的补偿安置方式,实行半市场化的社区型改造模式。但对于空地紧张或没有周转用地的村,一般则采取“以商铺换住宅”的办法,这样做,一方面可保障降低建筑密度和抽疏旧村的目标,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弥补村民的经济损失。如石牌就采取在旧村范围内“以3平米住宅换1平米商铺”的办法平衡利益损失。

7、经济利益的平衡是实施城中村改造的首要前提。从我们问卷调查的结果看,接近70%的村民支持城中村改造,提高村内的环境、卫生、治安和生活质量,但实施改造的首要前提是保障村民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或在改造后能得到明确的补偿,此外,当问及“您支持改造的首要条件”时,92%的村民选择“经济收入不能降低”,而其它选项的比例则明显低得多。可见,对经济利益的平衡补偿是顺利推进城中村改造的首要前提。

8、为减轻村集体经济在城中村改造中面临的压力,各试点村都强烈要求ZF提供政策上支持。这些政策诉求总括起来主要包括五大项:(1)提供各项税费优惠政策;(2)尽快转换国有土地物业产权证;(3)允许改变部分土地用途或批准更多的商住用地指标;(4)协助改造规划的设计;(5)对村域内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给予适当支持。

9、改造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合理的拆迁补偿和改造资金的筹集。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实施城中村改造的最大难点的判断,村民的选择首先是拆迁补偿(67.3%),其后依次是改造资金的来源(59.4%)、就业保障(46.5%)和原有经济收益的保障(42%)。因此,在未来的城中村改造中,无论采取何种模式,ZF必须高度重视处理对村民的拆迁补偿问题。

三、广州城中村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检讨

(一)现存的主要问题与障碍

1、实施主体缺位

在改制之前,既具行政权威又有经济力量的村委会是实施改造的当然主体。在改制之后,改造就面临着缺乏适宜实施主体的困境:街道作为ZF的派出机构,只能起协调和指导作用,不可能直接承担改造的具体操作;居委会作为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也缺乏承担城中村改造职能的法律依据和现实资源;委托给新组建的公司是各方均可接受的必然选择,但公司是企业法人,在法律上没有承担旧村改造这一类公益性义务,同时受限于原村民股东的利益驱动,在实施改造过程中也容易与公司本身的经济利益绞合在一起,从而使改造计划频频受挫。

2、土地产权不明确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涉及土地产权及其流转的巨大动迁工程。要顺利推进改造,首先必须理顺和界定复杂的土地权属关系。例如,土地转国有之后是否需给予农民征地补偿?改造用地从哪里来,如何定性,应属于划拨用地还是有偿受让用地?改造过程中哪些用地需缴纳出让金?城中村土地是否可以流转,如何流转?改造用地在何种情况下可转变性质用途?改造所

需的周转用地如何解决?过去的违法用地如何处理?改造节余土地如何处置?城中村土地能否进入市场?等等,这些问题不明确,村民心中无底,利益保障难期,必然成为城中村改造的“拦路虎”。

3、资金筹措压力大

城中村改造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其中首批7个试点村完全改造保守估计共需50亿元⑧,如此庞大的改造资金从哪里来?广州市ZF已明确表示不允许开发商介入改造,市财政原则上也不会掏出“真金白银”来补贴,区的财力又十分有限,这样,城中村改造的资金负担就主要落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个人身上。然而,面对巨额的改造资金,即使象村财比较宽裕的石牌村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完全由村里自筹资金非常困难,各试点村都一致强烈要求ZF在资金筹措方面予以支持。

4、优惠政策不到位

为推动城中村改造,由市建委牵头制定的《广州城中村整治建设方案》曾提及给予城中村类似于城市危房改造的优惠政策,省、市有关领导也多次允诺给予城中村改造以必要的优惠政策,处于改造“临界点”的各试点村也强烈要求ZF尽快明确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并提出了税费减免的详细清单,个别已动工改造的城中村甚至提出了“有政策就有资金”的口号。然而,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预期中的优惠政策迟迟没有推出,从而制约了城中村改造的进程。

5、村民利益缺保障

城中村改造的目标之一是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然而,环境改观并不能解决村民的“吃饭”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村民支持改造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不能降低其经济利益。然而,在改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村民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具体来说,改造中的村民有“五怕”:一怕集体资产被平调、上调或无端流失,二怕拆迁补偿标准太低或不到位,三怕违规无证物业拆除后无补偿或不予复建,四怕改造中个人物业出租收益减少无补偿,五怕优惠政策会取消。由于这些“担忧”在全市的改造计划及相关政策法规中未能得到明确保障,因而造成部分村民在改造问题上持消极、犹豫乃至排斥的态度。使改造工作被动受阻。

【案例】棠溪城中村改造集体经济损失大

白云区棠景街是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成功典型。在区级ZF的有力支持下,街道办充分发挥ZF的行政权威,运用“城市经营”的理念和资本运作的手段,以土地资本为“杠杆”,成功推进了城中村的初步改造,实现了当地城市环境的“巨变”。据当地ZF测算,为实现环境“变靓”,全社会前后共投入了5亿元,而棠景街地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新增效益则大大超过了5亿元⑨。然而,作为改造的主要对象,街道辖内的城中村——棠溪村的总收入则从1998年的2.8亿元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1.8亿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村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当然这里面有改造成本和见效周期的因素。

(二)广州城中村改造的博弈分析及其检讨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复杂的多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在广州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着三个基本的对弈方:村民、ZF、开发商。村民渴望环境的改善,但却担心他们的租金收益得不到保护,还会在迁移安置中进一步损失市中心区域房地产升值的好处,因此他们会以各种理由对其既得利益寸土必争。ZF的目标是改善城市的环境及村民的生活质量,谋求城市的长效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因而在推进改造中必须对城中村作出种种让步。然而,对效率低下的城中村而言,ZF让利太大,会造成财政的压力、市场的冲击以及整个资源配置的“不经济”,让利太小又很难推动改造,或强行推进而引起村民反弹,造成社会不稳,ZF在让利“度”的把握上面临多重选择。开发商的要求是获得利润最大化或至少是行业平均收益,然而,此种改造牵涉面广,利益纠纷重重,不确定因素很多,他们担心高昂的交易成本会吞噬开发的正常收益。此外,ZF在改造模式的选择上也充满博弈色彩:以ZF为主体改造因职能错位成本高昂而充满风险,给予优惠政策交由开发商“操刀”,又担心给业已饱和的房地产市场造成冲击。以村为主体实施改造是ZF所希望的理想模式,但村时下偏弱的资金实力和强烈而扭曲的趋利意识,又促使他们对ZF“漫天要价”,令ZF不堪重负⑩。

由此可见,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充满多重博弈的复杂过程,博弈各方都患得患失,疑虑重重,既想达到预期的良好目标,又不想付出现实的代价。在这里,我们需要检讨的是:

1、城中村改造的最终方案必须是以各方利益的平衡为前提

在城中村改造中,ZF希求获得潜在而巨大的环境价值,提高城市的美誉度和竞争力,但在改造中不愿承担过多责任甚至“一毛不拔”,而幻想将改造的成本全部压给村里,村民无法接受,也无力负担;村民想获得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收益的可持续发展,却不愿忍受短期“阵痛”并付出一定代价,也不现实;开发商的本性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也不可能做亏本买卖。因此,城中村改造的最终方案,必然是一个对弈各方“利益平衡、多方共赢”的合约安排。

2、ZF在改造中应承担更多成本并发挥主导作用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造福全市的公益性工程。从现阶段的需求格局看,来自城市的改造需求总体上要大于村内部的主动改造的动力;绝大多数村确实无力独立承担现实而庞大的改造成本;此外,从历史的角度看,过去ZF实行的急功近利的不彻底城市化政策也确实对城中村问题的出现负有一定的责任。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ZF在改造工程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成本(包括为改造后的村民社保适度“买单”),否则村民的思想工作难以作通,城中村改造也很难推动。

3、必须首先化解广州较为突出的城中村利益导向机制异化问题

当前,广州的城中村普遍存在着“经济秩序越混乱——地下经济越繁荣——村民的租金利益越大——村民抗拒改造的意识越强烈——城中村改造的成本越大”这样一根无形的异化机制的链条。因此,为推动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首先必须从各环节、各方面去打破和扯断这根与城市化目标相悖离的利益机制链条,逐步使村民的长期经济利益建立在规范化、不损害其它主体利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依托“地下经济”发展、大量加扩建无证物业的出租和逃避国家税收的基础上。

4、广州城中村改造不宜大规模进行,而应有步骤、分阶段推进

对城中村改造而言,多数村会采取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这就必然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新增物业,并逐步进入市场。为了防止因“城中村”改造带来的房屋过量供给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广州的城中村改造显然不宜大规模进行,而要有步骤、分阶段推进,不能奢望在短期内完成。不过,对规划中必须改造的“城中村”,要立即确定和公布改造范围以及房屋改造补偿的建筑时点,因为我们在调查时注意到,有些改造中必然要推倒的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还在进行新的加、扩建,这必然会进一步加重未来改造的难度和成本。

5、合理运筹可“生财”的土地资本有可能使改造实现“帕累托最优”

中心区内的城中村大多位于城市发展的黄金地段,其周边相邻的城市用地价格已非常之高,但村的土地由于还属集体所有性质,其价值还远远没有体现出来。在村所属现状用地范围内,一般其建筑密度高于城市居民区,而容积率却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区,宝贵的土地上挤满了不合规划、不适于人居的房屋,土地资源利用浪费状况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因此,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如果合理运筹村的土地资源,使土地资本大幅增值,地上房屋因转变性质而升值,则土地的潜力就会充分释放出来,各方利益也会在博弈中得到合理分配与平衡——村民得到完整产权的高质量住宅和可持续的商铺收益,开发商得到多余物业的市场收益,ZF获得环境价值和未来可观的税收收入,博弈各方最终达到所谓的“帕累托最优”或“多方共赢”。

四、广州城中村改造的目标与思路

(一)总体目标

根据广州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城市总体发展战略概念规划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等一系列单项规划,结合广州城市化的演变趋势和城中村改造的实际状况,以2002年为开端,计划用3年时间,到2005年基本完备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有关政策法规及拟出台的优惠措施;到2015年,计划将中心城区内(环城高速以内)的40多个城中村按规划改造完毕;到2020年力争把城市规划发展区用地范围内的138个城中村基本改造完毕。

(二)总体思路

从理论上看,城中村改造的内在机制就是ZF运用一系列可调控的杠杆、手段和筹码(如规划控制手段、换发国有房地产权证、接管市政设施、协助规划设计、提供优惠政策等),逐步打破城中村异化的“三位一体”(地下经济、外来人口、无序建设、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盈利模式,通过合理的体制安排和空间置换,实现城中村的完全城市化,并满足村民的三大诉求目标——环境改善、合理补偿、村民未来经济出路与社会保障的妥善安排。

为此,我们认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总体思路是:遵照“十六字”方针,以试点村改造为先导,以土地资本运筹为杠杆,以土地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以优惠政策制定为保障,以半市场化社区型改造为主要模式,充分利用“市创建办环境整治”、“市建委消防通道建设”、“市政基础项目建设”三大引导机制,灵活采取“政策产权换资金”、“物业换土地”、“商铺换住宅”三类置换方式,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合理分担改造成本,分期分批推进改造,逐步实现城中村发展与城市规划的整体协调。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杠杆,三大机制,三类置换,多种模式”。具体说明如下:

1、鉴于多数城中村容积率已较高和房地产市场已趋于饱和的现实,广州的城中村改造应以村集体主导的半市场社区型改造模式为首选;在此大原则之下,根据各区段城中村的条件类型差异,适当辅之以综合房地产开发、ZF赎买等其它可行的改造模式。

2、针对现实而巨大的资金缺口和有限的土地及空间资源,城中村改造必须立足于ZF所掌控的资源,通过给予优惠政策和变农村房地产权为城市房地产权而筹集资金;同时在补偿形式上,灵活采取物业换土地、商铺换住宅的方式予以解决,而不一定采取单一实物补偿,而是多种补偿方式相结合。

五、广州城中村改造的若干模式及其适用性评价

从国内的实践经验和当地的实际看,广州实施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模式主要有四种:

(一)半市场化的社区型改造模式

这是广州市ZF目前所提倡的改造的基本精神和主导模式。其要点是:以村集体企业为改造单位自行组织改造,一般利用村的空地作为周转启动地块,建设公寓式新村,迁入一部分村民(主要以建安成本价分配);然后,对迁出后腾空的部分旧村实施拆迁、补偿,并依据修建性详规进行公寓式住宅复建,建好后再用于安置旧村内其它区域的村民;如此循环,逐步对整个旧村进行滚动式开发,迁出一片,建设一片,安置一片,直到旧村置换改造完毕,并将村民全部回迁至新建设的公寓式住宅当中。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 ——这是一种典型的就地改造的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1)在彻底改变村民居住形态的同时,抽疏城中村的建筑密度,使之符合城市规划建设标准;(2)新建住宅以自用为主,基本不会增加总体建筑量,因而不会对广州房地产市场形成大的冲击;(3)村民回迁时主要以成本价购置,具有一定范围的选择自由度和价格调节作用,是谓“半福利性”和“半市场化”;(4)但资金问题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一般采取多个“一点儿”的办法,且ZF在政策上需给予较多优惠或减让;(5)这种改造模式总体上相对平稳,不会出现剧烈变动,符合我市城中村现实及改造的基本精神。——从经验看,这种模式主要适于有一定复建用地、村的规模较大、村的生活居住用地与经济发展用地相混杂、村的商业资源禀赋较好、村及所在区街财力较雄厚的城中村。此外,村民的观念意识须以改善居住环境为导向,而非过于强烈的谋利动机。目前,广州首批参与改造的7个试点村以及天河的主要采取这种模式。

(二)市场化的房地产开发模式

其要点是:利用村里剩余空地较多的优势,以土地资本为杠杆,将空地转为商住性质用地并与宅基地一起进行联片统一开发,在对旧村物业逐步拆迁补偿的基础上建设公寓式新村;在开发建设完成后,将一部分住宅物业按一定比例分配给村民(按成本价购买),而另一部分物业则全部对外销售,以回收投资;回笼的资金一部分用于支付旧村拆迁补偿,一部分用于支付新村建设成本,剩余部分则作为投资者的必要利润。考虑到启动资金的规模和村民在改造中需要另行安置的问题,整个操作过程也可以采取分期滚动开发的方式。

——也是一种就地改造的模式,不过是建立在充分运用土地资本和市场手段的基础上。——主要特点是:(1)以多建物业的出售来筹集改造资金,改造中的物业建设总量明显扩大,对房地产市场有所冲击;(2)充分利用了土地杠杆,有效地解决了改造资金问题,使村民和ZF无需出太多钱就能完成改造,而房地产投资者也能获得一定利润;(3)必须以村属土地全部转为国有土地为前提,否则将影响未来新建物业的办证及其进入市场的问题;(4)需要ZF在有关规划指标和税费政策上给予便利和优惠;(5)存在较大的改造风险。此外,为获得房地产开发的最大化利润,可能会出现建设容积率过高的问题,这需要ZF有关部门进行严格监管。

——这种模式的实施主体既可以是村集体,但更有可能是富有经验的开发商,但一般是村集体和开发商之间的联合。

——这种模式主要适于规模不大、集体空地较多、地理位置较好、村的生活居住与经济发展用地分离度较高的城中村。目前,珠海基本上是采取开发商主导的房地产开发的模式进行改造,而在广州,位于珠江新城的猎德村和房地产高度发达的番禺大石镇也强烈倾向于这种以盘活土地资本为特征的房地产开发模式。

(三)集体经济主导的企业化模式

企业化模式主要是将村集体经济的股份制完善工作与城中村改造结合起来。其基本要点是:在完善股权设置和股份分配的基础上,由村集体统一改造,村民以其“宅基地”及其住房(合法补偿面积部分)作价入股,在集体经济股本中增加相应股份,享有相应的股份分配权,其出租收益逐年集体分红;然后,在自行妥善安置村民的基础上,由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逐步对城中村进行重新的统一规划建设,从而实现村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和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企业化模式还有另一种较为激进的“版本”,那就是:针对目前各村仅属“股份量化”而非“资产量化”到个人的现状,继续推进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的股份制改造,将实质上的集体股转为自然人股,由合格村民以现金方式购买公司股权,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股东”;同时,逐步对外开放股权,引入富有实力的外部股东(以不控股为限),实现公司股权结构的社会化和多元化;最后,在村集体的统一组织下,利用出售股权收回的资金用于城中村改造。——这是一种具有创新意味的就地改造模式;

——其特点是:(1)由集体经济组织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筹资进行统一改造,村民比较信任,容易推行;(2)在保障村民妥善安置的前提下,由村集体按市场需求灵活地对全村居住物业和集体商用物业进行合理调整,有利于村属物业类型结构的优化组合和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3)在企业化模式中,主要以经济手段调节各种关系和解决问题,这不易产生大的矛盾和摩擦;(4)在改造初期,需要村民掏出一定数量的“真金白银”,这对村民会形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村改制较为超前、集体经济股份制较为完善、村的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对经济手段和商业运作较为娴熟的城中村。目前,黄埔区正在ZF指导下试行和探索这种新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四)ZF赎买模式

一般指基于城市建设的需要,ZF按市场估价或双方协商一致的价格将村民所属集体土地及物业全部或部分赎买,村民在拿到足额补偿后,自行或由ZF协助统一进行异地安置;其后,由ZF或ZF委托的开发商对腾空的旧村进行拆除,并按照城市建设的标准和项目用地的要求进行开发建设。

——这是一种典型的异地改造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1)对村民的土地和物业实行一次性买断,关系较为单纯,操作简单易行;(2)ZF需支付高昂的赎买资金和安置成本;(3)由于容易发生补偿方面的争议、ZF需付出较大成本以及对异地安置的村民未来生计难有妥善解决之策,因此,这种模式通常难于获得村民的认同,ZF大多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用这一模式。

——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地理位置较偏、经济实力较弱、机会成本(损失)不大的城中村,或涉及到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需强制征用农村土地的情形。目前,已采取ZF整体赎买进行改造的城中村包括大学城、珠江新城内的甲子村等。

六、进一步推进广州城中村改造的对策措施及政策建议

从前面的分析看,当前影响广州城中村改造的障碍主要有四:思想障碍、成本障碍、机制障碍和政策障碍,围绕这四大障碍的有效解决,特提出如下几点可供参考的对策措施和操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村民对城中村改造必要性及其利弊得失的正确认识 在城中村改造中,ZF应注重培育村民的城市意识和市民意识,加大对城中村改造意义和各项城市政策的宣传,转变村民的传统思想观念,使广大村民逐步适应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和生活,从而积极支持和配合ZF的城中村改造计划。具体来说就是要强化和提高村民的三种认识:一是要认识到城中村与整个城市是“城乡一体、荣衰与共”的关系,城中村发展要服从城市发展的大局,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二是正是由于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巨额投资,才大大提高了城中村的地价,土地的溢价应该由各方分享,而非城中村独享;三是有所得必有所失,要获得城市及居住环境的改观,各方都必须付出一定的短期代价,但也会获得改造后更大的经济回报和长效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规划控制,禁止乱批乱建,防止出现新的城中村

在城中村统一转制并划入城市规划发展区之后,ZF必须按照《城市规划法》加强规划方面的控制,禁止城中村内的乱批乱建行为,防止城中村的进一步蔓延或出现新的城中村。为此,一是全面停止原八区城中村旧住宅区房屋报建的一切手续,严禁在旧住宅区新建或改建住房及其它建筑物;二是对于ZF在环境“三变”中允诺拆除重建的城中村用地,原则上允许村进行重建,但必须严格遵守城市规划标准,且尽量与村的整体改造规划相结合;三是对于转制后村在集体自留空地上新建发展性物业,必须经由ZF有关部门的审批,否则不予承认及补发产权证,今后征地时也不予补偿;四是在全面测绘的基础上,尽快公布纳入改造范围的所有城中村的房屋改造补偿的建筑时点,从根本上刹住村民的“抢建风”。

(三)确保村民的合法利益,落实原村民的“市民待遇”,解除村民在改造问题上的后顾之忧确

城中村改造受制于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一条是村民利益的保障问题,改造政策必须有助于化解村民的种种“担心”:村民在改造前一般应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在改造过渡期要保证他们最低生活水平,除此之外,村民过去享有的各项村内福利措施可由新成立的公司继续承担,ZF不作干预;历史形成的宅基地和集体自留地在明确其国有性质的前提下划拨村民无偿使用,今后的征地补偿应按照国有土地征用办法处理;对于城市公共设施项目需征用城中村土地,应由村集体与项目实施单位直接协商,避免区、街等过多的中间环节;物业拆迁补偿可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建立在充分协商和市场估价的基础上;避免集体资产的上调、平调和损失,部分非经营性资产的移交应采取ZF“赎买”的方式。此外,加快落实原村民的“市民待遇”。为此,建议ZF对医疗、教育、就业、保险、计生、户口管理等体制逐一盘点,并采取适宜方案尽快将村民纳入到“市民体制”。

(四)逐步加大对城中村“地下经济”的规范控制与打击力度。

日益渗透和膨胀的“地下经济”是城中村“逆城市化”机制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ZF应利用其权威和手段扭转和化解这一异化性趋利机制。具体来说,就是国土、规划、工商、税务等部门应逐年加大对城中村建设的规范度和产业经营的监查力度,使城中村赖以形成与发展的无序建设和“非正式经济”失去丰厚土壤。

(五)ZF逐步在远郊或交通便利地段建设公寓式“廉租屋”。

建设城市“廉租屋”的初衷是为城市弱势群体和外来人口提供住房便利,这是城市ZF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廉租屋”建设无疑会对城中村的租赁市场产生影响,吸引相当一部分年轻“白领”入住,以此转移城中村的部分租赁市场,从而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城中村”进行自发性改造。三是分批推进城中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与配套建设的移交,逐步减轻城中村的经济负担。

(六)合理界定城中村土地的产权性质和流转制度,消除城中村改造的最大政策体制障碍 土地政策及其相关的制度安排是城中村改造的一个最关键、核心和敏感的问题。广州出台用于指导改造的17号文已对此作了具体规定,但这些规定是不完善的。就目前的主要观点和争论看,在“集体土地转为国有”这一问题上各方普遍认同,但就 “如何转”、转制前后的产权界定及转制后的土地利用权限及其流转规定则存在较大的争议。根据广州城市化和城中村发展的实际,广州城中村改造的土地政策要点如下:

1、确定转制后城中村土地的产权性质。根据新的国土法实施条例第3条的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所有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因此,在原村民一步到位全部转为城镇居民且基本落实了“市民待遇”的前提下,ZF在给予原村民在户籍、社保、教育、就业、行政管理、市政配套建设等方面与市民无异的情况下,广州各城中村全部土地应自动视为国有土地,ZF无需另行补偿。这一点是明白无误的,关键是ZF一方面要尽快为原村民全面落实“市民待遇”(其中主要是社保和教育),另一方面必须尽快办理有关法定确认手续。

2、进一步规定转国有后城中村的各类用地性质。经ZF划定的原农村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工商用地,村股份公司拥有土地使用权,视为有偿受让用地;原农村私人建房用地(含原旧村宅基地和新划红线的宅基地),村民个人拥有土地使用权,视为行政划拨用地;对于一些违反规定占用的土地,经罚款后确认的部分,视为行政划拨用地。由于划拨用地不能进入市场,因此这种定性有利于缓解城中村土地流转对房地产市场的短期冲击,也为清理、取缔大量用于牟利的违章私房提供了法律依据。

3、确定集体土地转国有土地的合理方式。按过去一贯的作法,集体土地转国有一般采取征地补偿的方式完成,国家在给予农民适当补偿和妥善安置后,将所征土地收回。而今城中村改造的实际是,在土地转为国有后,所转土地及一切地面附着物仍留归原村民继续使用和实际占有,因此,广州城中村土地的转国有应采取“转地”的方式,而非“征地”的方式,从理论上说,就是将应补给村民的征地补偿费与村民获得国有土地应缴纳的出让金及相关税费进行对冲抵偿,结算差额,其后转性土地继续划归原村使用,各村到有关部门进行国有土地产权登记。在我市,为避免繁琐,一般采取“空转”方式,即ZF不需给予村民征地补偿,村民也无需缴纳土地出让金,但土地产权必须进行法定程序和手续的确认,村民也需缴纳土地产权登记费和集体物业转名费。

4、城中村改造用地,原则上在城中村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规划和实施改造,尽量不另行占用周转用地;对确需利用周转用地的,一般情况下应利用已办理手续的村的建设用地建设周转用房,安置村民;若村里已无空置建设用地的,则可采用现金补偿安置方式迁移一部分村民,腾空的部分土地可以用作改造的周转用地而需另行占用耕地进行周转的,由改造实施主体制定土地置换方案,经国土及规划部门批准,办理征地手续后实施。

5、对于改造节余土地,在ZF严格进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应全部划归村的集体企业使用。

(七)其它一些相关政策调整建议

——对无证房或1999年1月之前村民建设的违法违章物业,在拆迁时原则上应按建安成本适当补偿;

——ZF在接管部分村的社区建设项目中涉及的供电、排灌、校舍等集体资产,应由ZF与村民充分协商,或产权不变而交由ZF无偿使用与维护,或以ZF“赎买”办法彻底解决产权归属问题;

——在改造过渡期内,对于公司继承所得的征地补偿款,税务部门不应作为收入实行打税,而应视为公司的资产变现交易;

——在改造未有彻底完成或社区公共建设尚未移交有关部门之前,不宜过早要求村民缴纳城市建设配套费;

——在城中村改造规划审批过程中,市建设局要依据批准的规划,对应由市承担的道路建设项目和应由市建设局牵头协调的供电、燃气、供水、电信、路灯、公交、有线电视等市政配套,尽快编制投资建设规划,以保持与城中村改造同步。

参考文献:

1. 李志生:“关于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城市发展研究》(2002-5)。

2. 米井春等:“城中村拆迁改造一些问题的探讨——以秦皇岛市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03,1)。

3. 杨一鸣:“治理‘城中村’‘六乱’对策探讨”,《广东经济》(2002-7)。4. 郑庆昌:“聚焦‘城中村’”,《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2)。5. 梅容:“广州‘城中村’改造经验点滴”,《城市开发》(2003-1)。

6. 福建省民政厅:“一份关于‘城中村’改制的调查”,《社区工作》(2002-7)。7. 谭炳才:“‘城中村’改制与改造”,《广东经济月刊》(2003-2)。

8. 李晴、常青:“城中村改造试验——以珠海吉大村为例”,《城市规划》(2002-11)。9. 蓝宇蕴:“城中村:村落终结的最后一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报》(2001-6)。10.郑静:“广州城中村:形成、演变与对策”,《研究与决策》(2002-10)。11.周森:“城中村改制和改造的思路与对策”,《南方经济》(2002-2)。

12.蒙启明:“对当前广州市‘城中村’改制工作的建议”,《穗府调研报告》(2002-4)。13.胡莹:“‘城中村’的文化冲融——以广州市石牌村为例的分析”,《城市问题》(2002-2)。

14.“村民变居民,土地转国有”,载《南方日报》(2002-5-27,B2版)。15.“让城中村融入大都市”,载《广州日报》(2003)。

16.“城中村改造一村一策获三赢”,载《广州日报》(2002-11-25)。17.“农民房产证盘活8个亿”,载《广州日报》(2002-5-14,A7版)。

18.“‘失业’农民可与城里人同享社保”,载《羊城晚报》(2003-11-12,A1版)。19.“改造城中村,推进城市化”,《广州调研》(2003-9)。20.“村民拿什么做市民”,载《中国青年报》(2003)。

21.“改造城中村特别报道”,载《南方都市报》(2002-10-14,A05—A10版)。22.“农民‘种房’根在征地补偿”,载《广州日报》(2004-3-7,B7版)。

23.“城中村改造试点锁定三元里”,载《南方都市报》(2002-4-10,A05版)。24.“试点村土地出让金标准确定”,载《南方都市报》(2003-1-3,A08版)。25.“138个城中村将改为公司,广州30万都市农民将成股东”,载《南方日报》(2001-3-8)。26.“经营城市:西安城中村改造路在何方”,载《华商报》(2003-1-24)。27.“宁波市江东区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载“人民网”(2002-6-19)。28.“石家庄城中村改造再出优惠政策”,载石家庄市互联网。

29.“武汉将大规模改造城中村,村民变市民”,载“荆楚在线”(2003-1-30)

30.李培林:“改造城中村的逻辑:政策和产权换资金”,载“中国新闻网”(2003-6-17)。31.张建明:《广州城中村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11)。

下载广州砸100亿元整治所有城中村(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州砸100亿元整治所有城中村(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州城中村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研究

    广州城中村社会矛盾分析与化解机制研究① 潘向泷 颜卫青②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广州510440) 内容摘要:城中村(含转制社区)的各类社会矛盾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愈加突出,建立有效的......

    北京市“城中村”整治资金管理办法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城中村”整治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京财经一〔2005) 451号〕 有关区财政局、区市政管理委员会: 为改善我市市民居......

    2022年广州城中村个人租房合同(含五篇)

    租房者在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时,一定要看清楚合同上面所规定的条款,明确租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州城中村个人租房合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合同范......

    汉滨区城管局城中村整治实施方案(精选5篇)

    汉滨区城管局 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为切实改善我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卫生状况,确保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验收,汉滨区城管局决......

    娄星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乱象整治

    娄星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乱象整治 实 施 方 案 为推进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全面提质、扎实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工作,根据《2018年度娄底市创建全国文......

    广州市内的所有学校名单[最终版]

    广州市内的所有学校名单 广州市广雅中学 广州市第一中学 广州市第四中学 广州市十一中学 广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广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三中学 广州市第十二中学 广......

    关于特大城市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基本模式的探索

    关于特大城市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基本模式的探索 ——以广州市白云区江夏村为例 孙 凯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510060) 摘 要:本文从特大型城市城中村存在的安全隐患......

    罗湖区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罗湖区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2010年1月20日)自今年6月全市动员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城管局、市公安局消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各街道办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