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第13章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3 11:5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第13章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第13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2013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第13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利•贝克尔在他的颇有影响的《人力资本》一书中表述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特征时认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在于它的(C)。A.货币和物质收入 B.投资回报 C.未来导向性 D.资本贴现率

[答案]:C[解析]: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在于它的未来导向性。

2.将未来的货币折算为现在的价值是一个(D)的过程。

A.货币增值B.货币贬值 C.投资回报计算 D.贴现

[答案]:D[解析]:将未来的货币折算为现在的价值是一个贴现的过程。

3.假如r表示贴现率(r为正值),那么r越小,则未来收入的现值就(A)。A.越高B.越低C.不变D.无法预测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贴现率的相关内容。本题中的r贴现率即为利息,r越小则未来收入的现在就相对r较大时所对应的未来收入的现值就越大。

4.通过使收益现值与成本相等来求出利率或贴现率的值,然后再将这种收益率去与其他投资的报酬率(如银行利率等)加以比较。如果最高贴现率大于其他投资的报酬率,则人力资本投资计划是可行的,否则,就是不可行的,这种衡量人力资本投资模型的方法称为(D)A.现值法 B.贴现法

C.外部收益率法 D.内部收益率法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内部收益率法。5.年轻人都愿意上大学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地越早,则(A)。A.其净现值越高

B.机会成本越低 C.收入增量流越短 D.收益时间越短

[答案]:A[解析]:从人的一生看,某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得越晚,则其净现值会越低,因为投资后受益的年限会比较短。6.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后的收入增量越长,则上大学的净现值越可能为(A),从而上大学的可能性更()。A.正,大 B.正,小 C.负,大 D.负,小 [答案]:A[解析]: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后的收入增量越长,则上大学的净现值越可能为正,从而上大学的可能性更大。7.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之间的工资性报酬差距越(),则愿意投资于大学教育的人相对来说就会越(B)。A.大,少 B.大,多 C.小,多 D.无法确定[答案]:B

8.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折算上大学的未来收益时所使用的贴现率越(),则上大学的可能性越()。A A.高,小 B.高,大 C.低,小 D.无法确定 答案]:A[解析]: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折算上大学的未来收益时所使用的贴现率越高,则上大学的可能性越小。9.在对上大学的收益估计的时候,通常考虑的是货币性报酬,但事实上,上大学所获得的超过高中毕业生的报酬还包括福利部分。这反映了教育投资私人收益估计偏差的()。B A.高估偏差 B.低估偏差 C.能力偏差 D.选择性偏差

10.经验较少的员工往往通过“边干边学”的方式来获取新的技能,这种方式属于(C)。A.正规的在职培训 B.正规的学徒计划 C.非正式的在职培训 D.非在职培训

[答案]:C[解析]:经验较少的员工往往通过“边干边学”的方式来获取新的技能,这种方式属于非正式的在职培训。

11.通常情况下,特殊培训的成本是由(B)来承担的。A.员工个人 B.企业雇主 C.行业协会

D.政府管理部门

答案]:B[解析]:通常情况下,一般培训的成本要由员工来承担,而企业则负担特殊培训的成本。

12.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员工所接受的在职培训为纯粹的一般培训,则这种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处理方式应当是()。B A.企业承担全部培训成本,同时享受全部培训收益

B.员工个人承担培训成本,同时享受其收益 C.员工个人承担培训成本,企业享受其收益 D.企业和员工个人共同承担培训成本,同时分享培训收益

答案]:B[解析]:由员工自己负担接受一般培训的成本并享有其收益,这种成本和收益安排方式是最有效率的。

13.使企业将劳动力从可变投入要素变成半固定生产要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C A.一般培训 B.非正式培训 C.特殊培训 D.在职培训

[答案]:C[解析]:特殊培训是使企业将劳动力从可变投入要素变成半固定生产要素的重要原因之一。

14.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规模越大,则员工的流动率越低,原因不包括(C)。A.大企业往往提供更高水平的工资 B.大企业能为员工提供较大的晋升空间 C.大企业不能为员工提供工作轮换机会

D.大企业更有动力对员工进行培训

15.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劳动者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劳动者年龄越大流动频率越低

B.劳动者的任职年限越长,离职的可能性越低

C.男性的离职率低于女性

D.女性更容易长久的在同一个企业工作

答案]:D[解析]:女性因生育、家庭等因素,容易牺牲自己的职业发展,离职率相对男性要高。

16.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流动属于劳动力的(A)。A.跨产业流动 B.跨地区流动 C.跨职业流动 D.跨企业流动[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活动的是(ABCD)。A.各级正规教育 B.工作流动

C.加强学龄前儿童的培养 D.寻找工作

E.高强度与高压力的工作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本投资支出的具体形式。不仅各级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活动所花费的支出属于人力资本投资,而且增进健康、加强学龄前儿童营养、寻找工作、工作流动等活动也同样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活动。2.接受高等教育会产生的成本分为(ABC)。A.直接成本 B.机会成本 C.心理成本 D.固定成本 E.可变成本

[答案]:ABC[解析]:接受高等教育会产生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3.教育的社会收益表现在(ABDE)。A.教育投资直接导致国民收入的提高和社

会财富的增长

B.教育投资有助于降低失业率

C.教育投资会提高社会以及经济中的交易费用,降低市场效率

D.教育投资有助于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信用水平

E.教育投资可以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答案]:ABDE

[解析]:教育投资会降低社会以及经济中的交易费用,提高市场效率,所以C错误。4.教育投资的私人收益估计偏差包括(ABE)。A.高估偏差 B.低估偏差 C.正估偏差 D.负估偏差 E.选择性偏差 [答案]:ABE[解析]:没有选项CD这两种说法,属于迷惑性选项。

5.在职培训可分为(AD)。A.一般培训 B.正规培训 C.定期培训 D.特殊培训 E.不定期培训

[答案]:AD[解析]:在职培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般在职培训(简称一般培训)和特殊在职培训(简称特殊培训)。

6.下列(BCD)情况属于在职培训的成本支出。

A.受训者的生产率通过工作思路的开阔、思维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得到提高

B.企业在举办技术培训班的情况下所要支付租用培训场地和培训设备的费用

C.因为接受培训导致受训职工往往要提前下班或请假

D.有经验的师傅要给学徒讲授技能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

E.在职培训的成本价值主要表现在受训者生产率的提高上面

[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在职培训的成本。选项AE属于在职培训的收益。7.大多数接受过特殊培训的员工通常(ABCD)。

A.愿意在本企业工作较长的时间

B.被企业解雇的可能性比较小

C.在本企业获得的工资率高于市场工资率 D.流动的倾向会比较弱 E.不可能被企业解雇

[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特殊培训对于员工行为的影响。参加过特殊培训的员工并不代表着就不可能被企业解雇。所以E选项不选。

8.劳动力流动对于员工的影响有(ABCE)。

A.放弃已积累的资历

B.放弃工作等级的提升机会

C.放弃以培养的较为亲密的同事关系 D.更能拥有职业安全感

E.放弃享受企业补充退休金的权利

[答案]:ABCE[解析]:选项D错误,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因为没有资历,从而缺乏职业安全感。

9.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企业因素有(ABC)。A.企业规模

B.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 C.企业的组织文化 D.劳动者的年龄 E.劳动者的性别 [答案]:ABC[解析]:选项DE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劳动者因素。

10.劳动力在现实中选择跨地区流动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ABCD)。A.地区间人均收入差别大小 B.工作机会多少 C.迁移距离 D.迁移成本 E.迁移人员 参考答案 [答案]:ABCD[解析]:选项E不属于考虑范围,除了要考虑选项ABCD外,还要考虑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的关系密切程度。

第二篇:2009年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全真试题[推荐]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三步走”。(十三大邓小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党的十二大肯定了这一方针。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1992年年初的南方会谈中邓小平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思想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得到邓小平的赞同。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末,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3. 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4.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A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B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5.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

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6.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要 作用。8.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控制力上。...

9.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分配原则:兼顾效率。11.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

1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异,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13.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就是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二,注意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14.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其中,核心。

15.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6.自主创新的类型主要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17.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18.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8.经济增长方式是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经济发展方式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1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0.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第三篇:2009年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全真试题

政协卓资县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主持词

(2009年3月11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政协卓资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应到委员102名,因病因事请假 名,本次会议实到委员 名,符合政协章程规定人数,现在开会。

应邀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有: 市政协副主席 同志 县委书记范忠同志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韩文广同志 县委副书记、政府代县长常培忠同志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启葓同志 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曹存英同志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魏世恒同志 县人武部政委杨茂同志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光临大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县政协十二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

大会还邀请了原政协主席、副主席,县政协调研员、副调研员,驻县市政协委员,县直及驻县有关单位负责人,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列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乌兰察布市委二届四次全委会议和县委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将认真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推动县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

一、听取和审议政协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二、听取讨论市政协领导和县委领导讲话;

三、听取和审议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四、列席县十三届三次人代会,听取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它报告;

五、通过大会各项决议。

2009年,在自治区、市政协的正确指导下,在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在人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县政协牢牢把握“民主团结”两大主题,围绕科学发展观,服务大局,发挥优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履行政协职能,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政协卓资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各位委员、机关干部以及支持关心政协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真诚的谢意!

各位委员:2009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政协工作承前启后、创新发展取得更大成绩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借全国两会的强劲东风,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开好这次会议,认真听取大会报告,积极参加讨论,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建言献策,把这次会议开成一次民主、团结的大会,求实、鼓劲的大会。

现在,我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卓资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

全体起立,奏国歌!

下面进行第一项:请市政协副主席…… 第二项:请县委……

第三项:周德喜同志作政协卓资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第四项:康建文同志作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第五项:由我宣布讨论组划分及讨论地点…… 今天上午的各项议程已全部进行完毕,现在休会。

第四篇:2009年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全真试题

论多媒体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与管理

考号:1***姓名:徐毛毛

【内容提要】

科学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是推动军事变革和发展的主要因素。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引发一场新的军事革命,势不可挡地推动者世界军事的发展,特别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多媒体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使武器威力倍增,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指挥、作战和训练水平,成为军事信息革命的新特点。文章主要对其在军事情报和资料的分析与显示、C3I系统、军事模拟仿真训练等几个方面的主要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军事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普遍应用,随之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多媒体时代,其在军事上的应用也正在成为军事信息革命的新热点。“军事多媒体牵引技术的发展”是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的一项长期的政策,目前多媒体在军事上的主要作用是缩短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提高最终用户的使用能力,其在部队的作战、训练和武器装备管理等方面日益显现出它的重要作用。

2.多媒体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军事信息管理系统

在现代战争中,情报信息稍纵即逝,对于军事指挥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方便、实时、[2]有效地从何处理数据、文字、图形、声音等多种信息。用多媒体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

平台,能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更加直观有效的信息,从而大大增强获取信息的手段。多媒体技术主要用于军事信息查询以及在军事情报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传送、检索过程中表现出的多媒体化,即分布式多媒体数据库的应用。这方面的典型应用有多媒体装备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后勤支援系统、多媒体情报信息管理系统等。

2.2作战指挥与作战模拟

所谓军事模拟和仿真,就是在军事方面进行建模,然后利用仿真的技术进行模拟战局、[3]战略、战术的方法。这种方法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并且利用数学建模和多媒体技术等多种

建模方法。在实践中,军事模拟对于军事作战的指挥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3这方面的典型应用有作战指挥自动化(CI)系统。该系统在情报侦察、网络信息通信、信息处理、电子地图、电子沙盘、战场态势显示、作战方案选优、战果评估等方面均大量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其它如多媒体作战对抗模拟系统、多媒体作战指挥远程会议系统、虚拟战场环境等也都大量采用了多媒体技术。

2.2.1多媒体在C3I 系统中的重要应用

3所谓CI是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情报(Intelligence)

[4]3等词的英文缩写,这个系统也就是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多媒体应用于CI系统中,可以

有效、迅速地向各级指挥官提供丰富的信息,以保证指挥人员正确做出决策,有效实施指挥控制。比如,利用卫星传送多媒体的电子邮件,实现全球范围的实时传播,这对于指挥长途奔袭、舰队和空军的跨洋作战都有很大的意义。

2.3军事教育与训练

多媒体技术在部队教育训练中的应用给传统的部队训练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军方的广泛使用。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例最多。如军事院校自行研制了大量的军事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了节省使用实际武器装备的费用,各军兵种均研制了武器装备操作使用的多媒体仿真模拟系统,以及武器装备维护、保养等多媒体指导与训练系统。如图1所示是多媒体飞行训练系统运行的效果图,它既能够达到预期的[3]训练效果,同时还能够节省开支、保障分型训练的安全。

2.4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及应用

运用多媒体制导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是一种主要的作战技术,已成为打击对方目标的主要

[5]方式。多媒体技术能使制导武器与所获取的信息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增强打击的威力。在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数据和模型可视化技术,使武器的研制与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差错率大大降低。在战斗机驾驶员座舱中,由于采用了多媒体综合控制,有效地减小了驾驶员的紧张心理,提高了作战反应能力。

2.5多媒体在部队武器库管理中的保安监控作用

多媒体视频监控报警技术的成功研发,出现了新一代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成为众多传

[6]统电视监控系统更新换代的目标,更是新装保安监控系统的必要选择。如图2所示,为连

接多媒体智能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示意图。利用多媒体视频监控报警系统来管理部队武器库,较好地防止武器被盗,有效地增强了武器管理的安全系数。

2.6军事娱乐与游戏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高档的军事型电子游戏光盘软件纷纷出现。操纵各种战斗机的空战、驾驭舰艇的海上大战、反空袭的地空大战、两军对峙的坦克大战等,栩栩如生的画面、绘声绘色的场景使人们在消闲中学到了现代军事技术和知识。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将多媒体的应用提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3.多媒体技术在军事指挥训练中的地位

3.1多媒体技术是作战指挥的“倍增器”

伴随着战争指挥形态的进化,军队的指挥体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多媒体技术在军队通信领域所引发的最大变化是使军事通信实现了从“传话筒”到“倍增器”的质变。在火力制胜的战争中,军事通信始终只是战争中独立于武器装备之外的一种保障手段,是作为战场情报和指挥信息的“传话筒”,虽然重要,却不起主导作用;而在信息制胜的战争中,军事通信已经发展成为一体化信息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直接融入指挥控制系统的重要元素,以网络为代表的军事通信无疑成了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

3.2多媒体技术推动了军事训练的重大变革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促进了训练效益的提高。训练效益是衡量训练质量重要指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指挥训练,可以在实兵训练、演习前对作战理论、兵力部署、作战意图等内容进行网上对抗演练,根据模拟对抗结果反馈的信息,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并确定最

佳方案,使以往许多只有在战场和实兵实装训练场上才能获得的训练经验与训练效果,可以在作战仿真实验室中取得。这样不仅避免了过去一次一次反复在现场进行实兵实装推演的过程,而且还能使作战理论、训练实践和最后战斗力的形成,在最短训练时间里得到最优化的组合,减少了训练费用,增强了训练的针对性、对抗性、灵活性,实现战场资源、网络资源和训练资源的综合利用,达到省时省钱,安全又有质量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上各院校、科研单位和友邻单位的教学成果,进行网上远程教学和异地同步训练,避免了重复备课和低水平教学。

4.发展前景

在军事领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从武器模拟仿真领域发展到作战指挥、军事信息工程、教育训练、武器装备革新直至办公自动化等各个方面,应用前景日益广阔。但是,这仅仅是多媒体的军事需求和应用的一个部分,并且我们应看到,多媒体技术还是一门新兴技术,无论在其基础理论技术还是开发方法和工具平台等方面都还处于逐步发展完善之中,也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关解决。随着越来越多的军事技术人员投身于多媒体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来,在不远的将来,多媒体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水平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多媒体必将全面渗透到军事技术中去。在现代战争中,信息能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主要得益于全世界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而信息在军事中代表什么呢?与民用的信息概念有所区别,大范围意义上军事中的信息包括:双方的军事情报、战场上的各种数据参数、双方的资源配置。从某一个具体的场合来看,信息包括有各种武器具体的参数、动态获得的参数、探测设备所获得的信息等。这些原始的信息在运用多媒体处理之前,指挥员分析起来较为困难,有时往往要费一番功夫,在战场瞬间万变的情况下,有时会因为这样而耽误战机,甚至变主动为被动,而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所获得的数据、文字、图形、声音等多种介质信息参数进行有效地综合处理,抽象的信息就会变得具体明了,一目了然,指挥员就能更好地分析敌情,并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定下战斗决心。

现在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实现国防部门对本国现有的许多大型数据库的现代化和集成化,为此,人机对话的“灵境环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面。例如:军事地理系统中,如果在地图的屏幕上移动军标,那么便可以在另一个窗口上看到实际的相应的地理情况,还可以听到实际的声音。这种全景化的、交互化的地理系统既不同于%&生成的技术环境,也不同于平面抽象的地图,真正使军事人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美军将多媒体应用在地理信息系统上,该系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观察实际地形和地貌。由于数字化地图库与传感器图像相结合,能快速而精确地确定目标位置以及各种地形地貌条件。此外,在装备、后勤、维修和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使得人们能够更为生动地管理各种信息,从而大大提高管理信息工作的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武器精确制导中的应用运用多媒体制导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是一种主要的作战技术,已成为打击对方目标的主要方式。多媒体技术能使制导武器与所获取的信息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增强打击的威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使用制导武器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被攻击目标的状态及其附近的情况,这就需要侦察卫星、侦察机或者利用更加先进的侦察机器人、军用微电机等的协助调查。没有这些调查装置的协助,制导武器也是无头苍蝇,这些侦察装置所获得的是静态信息,也是最基本的信息。其次,在实施打击之前,需要了解战场的动态情况,也就是在准备攻击的时刻,获得一些制导武器所需要的比如风速、空气状况、发射点与目标的距离等信息。利用这些经过多媒体技术处理的信息搜集可以大大增加制导武器的攻击准确性。在制导武器发射出去之后,就需要依靠制导武器上的制导装置动态地获得目标的情况、武器本身的姿态、飞行环境的参数等,有的制导武器还可以与控制

台取得联系,而控制台则利用多媒体技术处理所获取的信息,大大提高武器的命中率。

该系统产生于#9世纪:9年代,是一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集收情报、传递信息、指挥决策与战术控制为一体的高效作战指挥系统。因为现代高技术战争使战场成为陆、海、空、电、磁五位一体的战场,战场上各种兵种及武器系统之间就需要密切联系、协同作战;战场上风云变幻,时间就是生命,信息就是胜利,需要及时准确地知己知彼,迅速决策。而使用(%)系统能够真正具有运筹帷幄的能力。在现代战争中,(%)系统是军队的神经中枢,与电子战装备、精密制导武器一起构成了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8$。它主要由侦察探测系统、通信系统、指挥系统和战术控制系统等四个部分组成。侦察探测系统借助于卫星等高技术手段,探测和跟踪监视敌方飞机、导弹和军队,为国家军事指挥机构提供所需要的准确情报;通信系统凭借数字化技术,建立一个上至国家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下至基层作战组织的通信网络,使战场上的联络、调动、指挥简单易行、快捷准确;指挥决策系统是一种自动处理信息系统,能够快速将搜集到的情报分类、比较、判定,并制定出作战方案,为指挥机构提供高效率的参谋服务;战术控制系统以前%个系统为依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使有关的力量进入战备状态,并将部队部署到一个特定的区域,使决策指挥与作战几乎同步。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浅淡.情报理论与实践.国防工业出版社.王军,韩强

[2]冷战结束后世界军事斗争争什么.瞭望.上海文艺出版社.苗德忠

[3]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钟玉琢

3[4]CI情侦预警系统的能力评估方法.军事科学出版社.吴巨红,张最良

[5]美军战场敌我识别系统的发展趋势.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张英杰,宋彤

[6]视频会议系统与远程监控.测控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鲁宏伟

第五篇:2012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试题及答案05 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目标是()。A.防止人员配置过剩或不足

B.确保组织能够对环境变化作出适当的反应

C.为所有的人力资源活动和体系提供方向和一致的标准

D.使组织内部和外部人员的供应与特定时期组织内部预计空缺的职位相吻合2.把人力资源规划划分为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和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据是()。A.重要程度 B.规划范围 C.时间长短 D.组织目标 3.对中、长期内处于不同职务或工作类型的人员分布状况的规划,这属于人力资源规划中的()。A.职业规划 B.晋升规划 C.继任规划 D.配备规划

4.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有:①提供人力资源信息;②评估人力资源规划;③组织目标与战略分析;④供需匹配;⑤执行计划与实施监控;⑥人员预测。对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⑥④⑤② B.③①⑥④⑤② C.③①④⑥⑤② D.③①⑥⑤④②

5.人力资源规划的起点是()。A.人员供给预测

B.组织目标与战略分析 C.人员需要预测 D.供需匹配

6.某销售公司计划在明年内达到销售额2760万元,根据资料分析,达到每销售千元货物需要1人/小时,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按年230个工作日,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可估算出销售人员需求量为()。A.5 B.10 C.15 D.120

7.通过分析企业在过去五年左右时间中的雇用数据来预测企业未来人员需求的技术,被称为()。A.主观判断法 B.回归分析法 C.比率分析法 D.时间序列法

8.通过确定企业的业务量和人员数量之间的相关性来预测企业未来人员需求的技术,被称为()。A.时间序列法 B.回归分析法 C.比率分析法 D.主观判断法

9.关于德尔菲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德尔菲法吸取和综合了众多专家的意见,避免了个人预见的片面性

B.德尔菲法应采取多轮预测的方法 C.德尔菲法应采取匿名方式进行

D.德尔菲法是一种集体讨论的预测方法 10.下列不属于企业内部供给预测方法的是()。

A.人员核查法 B.人员调配图

C.马尔可夫分析方法 D.回归分析法

11.关于人员核查法的陈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动态的预测方法

B.能够反映人力拥有量未来的变化 C.多用于短期人力拥有量预测 D.常用于长期人力拥有量预测

12.马尔科夫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A.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

B.发现目前人事变动的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

C.在转移率一定时,确定各类人员的未来分布

D.周期越长,推测未来人员变动越准确 13.使用马尔科夫分析法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关键是()。A.分析劳动力环境

B.分析企业内部空缺 C.确定人员转移率矩阵表

D.分析需要补充的任何职务所要求的人员数量

14.下列人力资源供需平衡方法中,速度快、员工受伤程度高的是()。A.裁员 B.工作分享 C.提前退休 D.自然减员

15.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不包括()。

A.为绩效评价提供标准

B.为人力资源规划建立人事档案 C.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各种报告

D.为其他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信息 16.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的某些模块集中在一起,将其他功能留给使用者自行斟酌使用,这种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属于()。A.混合型 B.分散型 C.集中型 D.独立型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中,人力资源规划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了()。A.内容 B.目标 C.范围 D.原则 E.方法

2.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体现在()。A.有助于组织人员的稳定 B.有助于组织发展战略的制定 C.有助于降低人力资本的开支 D.有助于调动组织人员的积极性 E.有利于完善组织文化

3.战术性人力资源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A.补充规划 B.继任规划 C.发展规划 D.配备规划 E.培训开发规划

4.影响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外部因素主要有()。A.经济因素 B.政府影响因素 C.企业规模

D.人口统计趋势

E.地理环境和竞争因素

5.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A.具体规划措施的灵活性和动态性

B.制定和调整人力资源全局规划和具体规划的灵活性

C.对规划操作的动态监控 D.执行规划的灵活性 E.参考信息的动态性

6.在人力资源需要预测方法中,属于定性分析的方法是()。A.主观判断法 B.比率分析法 C.回归分析法 D.德尔菲法

E.时间序列分析法

7.外部人力供给预测包括()。A.省市劳动力市场 B.基层劳动力市场 C.地方所需求人员 D.地方劳动力市场 E.全国劳动力市场

8.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类型主要有()。

A.人力资源不足 B.人力资源过剩 C.结构性不平衡 D.体系性不平衡 E.社会性不平衡

9.当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为达到平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效率 B.提前退休

C.对富余员工实行培训 D.冻结招聘 E.扩大经营规模

10.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在组织中主要服务的目标有()。

A.帮助组织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尽快掌握信息

B.帮助组织稳定人员 C.促进行政与运营效率

D.促进组织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E.有助于降低人力资本的开支

三、案例分析题

1.H公司是意大利一家专门经营国内生产企业对欧洲市场服装贸易的中等规模项目订单类企业,员工516名,其中,高层领导者5名,年龄相对偏高,经验异常丰富;中层管理人员21名,多数为经历过MBA教育且业务能力与经验相对丰富的白领精英;基层蓝领技术工人450名,多为本专科相关专业毕业生;底层后勤服务人员40人,多为初高中学历。2008年12月底,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来临,来自欧洲市场公司的订单大幅缩减,企业经营成本迅速攀升,企业面临成本过高的经营危机。领导层决定迅速调整改进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

<1>、你认为目前H公司的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出现的问题是()。

A.客观性人力资源不足,即供给小于需求 B.主观性人力资源过剩,即供给大于需求 C.客观性人力资源过剩,即供给大于需求 D.主观性人力资源不足,即供给小于需求 <2>、根据案例,你认为公司决策层会迅速采取下面哪些可行的具体措施()。

A.打破现状,进行大幅裁员,高层组织率先开展降薪行动,与公司共度难关

B.保持现状,加快提升对核心员工的薪酬待遇,同时大幅延长工作时间

C.保持现状,但进行集体大幅降薪行动,同时大幅缩短工作时间

D.打破现状,调整战略,进军亚洲、北美南美洲以及非洲市场,拓宽销售渠道与空间,扩大经营规模,适度降低服装的设计档次 参考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选项ABC属于人力资源规划目标的具体内容。参见教材P51 2[答案]:C

[解析]:把人力资源规划划分为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和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据是时间长短。参见教材P53 3[答案]:D

[解析]:配备规划是对中、长期内处于不同职务或工作类型的人员分布状况的规划。参见教材P54 4[答案]:B

[解析]: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为③①⑥④⑤②。参见教材P55—56 5[答案]:B

[解析]:人力资源规划的起点是组织目标与战略分析。参见教材P55 6[答案]:C [解析]:已知每销售千元货物需要1人/小时,销售2760万元,则可得销售活动总量为2760÷1000=2.76万人/小时。按年23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8小时计算,则需销售人员为27600人/小时÷230÷8=15人。参见教材P58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时间序列法。参见教材P59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回归分析法的含义。参见教材P59 9[答案]:D

[解析]:德尔菲法不采用集体讨论的做法,而是匿名进行,所以选项D错误。参见教材P60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选项D属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参见教材P61、62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员核查法。人员核查法是一种静态的预测方法,它不能反映人力拥有量未来的变化,因而多用于短期人力拥有量预测。因此选C。参见教材P61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马尔科夫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即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参见教材P62 13[答案]:C

[解析]:使用马尔科夫分析法进行人力资源

供给预测的关键是确定出人员转移率矩阵表。参见教材P62 14[答案]:A [解析]:人力资源供需平衡方法中,速度快、员工受伤程度高的有裁员、减薪和降级。参见教材P64表5-4 15[答案]:A [解析]: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有三个基本职能,即选项BCD。参见教材P66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类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分四种类型:集中型、分散型、独立型与混合型。其中,混合型指的是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的某些模块集中在一起,将其他功能留给使用者自行斟酌使用。参见教材P66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DE

[解析]: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中,人力资源规划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了目标、原则和方法。参见教材P51 2[答案]:ABC

[解析]: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三点,即选项ABC。参见教材P52 3[答案]:ABDE

[解析]:战术性人力资源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配备规划、继任规划、职业规划。参见教材P53、54

4[答案]:ABDE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外部因素。选项C属于内部因素。参见教材P54

5[答案]:ACDE

[解析]: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性之一表现为制定和调整人力资源全局规划和具体规划的经常性,所以选项B不选。参见教材P57 6[答案]:AD [解析]:选项BCE属于人力资源需要的定量分析方法。参见教材P60 7[答案]:DE

[解析]:外部人力供给预测包括地方劳动力市场和全国劳动力市场预测。参见教材P63 8[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人力供给与需求的三种不平衡类型——人力资源不足、人力资源过剩和两者兼而有之的结构性失衡。参见教材P63

9[答案]:BCDE

[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源过剩时可以采取的措施。选项A属于人力资源不足时采取的措施。参见教材P64 10[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目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在组织中主要服务的目标有:促进行政与运营效率、促进组织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参见教材P65

三、案例分析题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案例中,造成H公司的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公司外部的市场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即爆发了国际经济危机,这属于客观性直接原因;由于订单减少,间接影响了公司的经营成本与经营规模,相对形成人员上的“过剩”,即供给大于需求。因此选C。

<2>[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解决供给大于需求的措施。解决供给大于需求的措施办法有:扩大经营规模,或者开拓新的增长点;永久性裁员,或者辞退员工;缩短工作时间、工作分享或降低员工的工资,等等。因此选ACD。

下载2013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第13章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第13章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