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Rhmak2010年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备考练习试题(14)(精选)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2010年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模拟试题(14)
一、单项选择题
1.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的义务不包括()。
A.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
B.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
C.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D.不必向劳动者反馈是否录用的情况
2.下列关于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应当依法招用持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B.可以对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提高录用条件或拒绝录用
C.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D.用人单位依法享有自主用人的权利
3.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为劳动者办理()。
A.就业登记手续
B.职业资格证书
C.社会保险登记手续
D.就业许可证
4.在被应聘者(外国人)入境后()内,持就业许可证、劳动合同及有效护照或替代护照证件,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外国人就业证,并填写外国人就业登记表。
A.15日
B.30日
C.60日
D.90日
5.已办理就业证的外国人,应在入境后()内,持就业证到公安机关申办居留证。
A.15日
B.30日
C.60日
D.90日
6.用人单位向有关部门提交《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就业申请表》和有关文件后,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用人单位提交的这些申请表和文件之日起()个工作日内作出就业许可决定。
A.5
B.10
C.15
D.30
7.在内地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香港、澳门人员歇业或停业经营的,应当在歇业或停止经营之日起()日内到颁发该证的劳动行政部门办理就业证注销手续。
A.5
B.10
C.15
D.30
8.用人单位未及时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手续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元以下罚款。
A.500
B.800
C.1000
D.1500
9.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年。
A.2
B.3
C.4
D.5
10.劳动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指的是()
A.劳动行为
B.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C.劳动权利
D.劳动义务
11.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注册地不一致的,有关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和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等事项,执行()的有关规定。
A.哪个标准高执行哪个
B.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决定
C.劳动合同履行地
D.用人单位注册地
12.《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A.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公示;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B.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C.由劳动监察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行政处罚;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D.如果有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不能擅自解除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13.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约定竞业限制的人员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年。
A.2
B.3
C.5
D.6
14.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
A.0.5倍
B.1倍
C.2倍
D.3倍
15.下列不属于劳务派遣单位法定义务的是()。
A.劳务派遣单位不得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招用被派遣劳动者
B.因劳务派遣单位存在违法行为,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C.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D.劳务派遣单位可以收取与被派遣劳动者相关的一些中介费用
16.劳务派遣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A.1
B.1.5
C.2
D.2.5
17.下列对劳务派遣岗位的范围陈述正确的是()。
A.一般都会选择在临时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B.一般不会选择在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C.一般不会选择在辅助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D.一般都会选择在实时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18.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日。
A.10
B.15
C.30
D.60
19.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
A.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
B.可以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后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合同优先权
C.至多可以与两个以下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会对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有所影响
D.可以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20.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A.5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21.《劳动法》调整集体合同区别于民法、经济法调整的民事合同和经济合同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劳动者一方必须以()的身份出面,集体合同才能成立。
A.职工个人
B.自然人代表
C.工会或职工代表
D.法人代表
22.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签订或变更后,应当自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之日起()日内,由用人单位一方将文本一式三份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A.5
B.10
C.15
D.30
23.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应当自受理协调处理申请之日起()日内结束协调处理工作。
A.5
B.10
C.15
D.30
24.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在诉讼活动中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的,其分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应当由()作为当事人。
A.分立前用人单位代理人
B.分立后的实际用人单位
C.分立前的用人单位法人
D.分立后的所有单位
25.劳动争议()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须在仲裁或诉讼活动已经开始、尚未终结时参加仲裁或诉讼;二是须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三是须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目的参加仲裁或诉讼活动。
A.代理人
B.第三人
C.当事人
D.双方当事人
26.在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内,一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仲裁时效()。
A.终止
B.中止
C.中断
D.消灭
27.劳动争议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法定1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
A.中止
B.中断
C.救济
D.终结
28.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对申请仲裁时效的规定,如果当事人能够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已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
A.终止
B.中止
C.中断
D.连续计算
29.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不必再进行劳动仲裁程序,而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按普通民事纠纷诉讼时效一般为()。
A.90天
B.半年
C.1年
D.2年
30.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可以()。
A.列新的用人单位为第三人
B.列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共同被告
C.列劳动者为第三人
D.以上都不对
31.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裁定中,应当告知当事人在劳动仲裁机构的裁决书或者在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生效后()内申请强制执行。逾期不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保全措施。
A.15日
B.30日
C.2个月
D.3个月
二、多项选择题
1.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A.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
B.扣押被录用人员的居民身份证
C.以担保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D.招用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E.招用无合法身份证件的人员
2.用人单位在招用完职工后,通过对劳动者就业实行登记,可以(A.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利
B.鉴别劳动者的个人情况是否真实
C.便于及时调整就业促进的相关政策
D.掌握人力资源市场的基本情况
E.加强就业管理
3.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年满16周岁,身体健康
B.有确定的聘用单位
C.无犯罪记录
D.具有从事其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
E.持有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
4.在我国就业可不申办就业许可证和就业证的外国人主要包括()。
A.由我国政府直接出资聘请的外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B.经文化部批准持有《临时营业演出许可证》进行营业性文艺演出的外国人
C.由企业出资聘请,具有国际权威技术管理部门确认的高级技术职称的外籍专业技术人员,并持有外国专家局签发的《外国专家证》的外国人
D.由事业单位出资聘请,具有本国行业协会确认的特殊技能资格证书的外籍管理人员,并持有外国专家局签发的《外国专家证》的外国人
E.持有《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海上石油作业准许证》从事海上石油作业、不需登陆、有特殊技能的外籍劳务人员
5.符合下列()条件的台、港、澳地区居民可以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办就业证。
A.年龄16至60周岁
B.身体健康
C.持有有效旅行证件
D.有确定的聘用单位
E.从事国家规定的职业(技术工种)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具有相应的资格证明
6.下列关于再就业基本政策陈述正确的是()
A.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扩大贷款规模
B.对其他不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给予30%的贴息
C.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D.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在规定限额内免收管理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E.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照企业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仍有本人承担
7.劳动规章制度要具有法律效力应满足的条件有()。
A.国有企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没有强制必须经职代会讨论通过
B.非国有企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法律强制必须经职代会讨论通过
C.内容合法,不违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D.向劳动者公示
E.经过民主程序制定
8.下列关于培训服务期与竞业限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A.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B.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而支付的违约金数额可以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C.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间的劳动报酬
D.除约定培训服务期和约定竞业限制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E.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9.在劳务派遣中,下列属于用工单位法定义务的有()。
A.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
B.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C.不得克扣按规定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D.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E.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10.《劳动合同法》有关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主要有()。
A.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B.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C.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相互约定试用期
D.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E.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
11.发生争议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以及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歇业,不能承担相关责任的,依法将其()作为共同当事人。
A.工会
B.出资人
C.开办单位
D.主管部门
E.职工代表
12.下列属于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的有()。
A.有权选择劳动争议调解程序,也有权拒绝调解而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B.在调解、仲裁和诉讼程序中,有权要求有关调解、仲裁和审判人员回避
C.有权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与另一方自行和解
D.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有权按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同意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调解书送达之前有权反悔
E.有权在法定时效期内及时申请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
13.在劳动争议诉讼活动中,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A.开出
B.除名
C.辞退
D.公有住房转让
E.解除劳动合同
14.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
A.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办理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产生的争议
B.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
C.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D.劳动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存在异议的纠纷
E.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15.劳动争议仲裁员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回避。
A.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B.会见当事人、代理人的
C.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D.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E.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
16.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调解书,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调解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审查核实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
A.裁决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范围,或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B.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劳动争议仲裁裁决违背用人单位经济利益的
C.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劳动争议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
D.仲裁员仲裁该案时,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E.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2010年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模拟试题(14)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P232
2.[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P232—233
3.[答案]A
[解析]参见教材P233
4.[答案]A
[解析]参见教材P234
5.[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P234
6.[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P234
7.[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P235
8.[答案]C
[解析]参见教材P235
9.[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P236
10.[答案]A
[解析]参见教材P236
11.[答案]C
[解析]参见教材P236
12.[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P237
13.[答案]A
[解析]参见教材P238
14.[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P238
15.[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P239
16.[答案]C
[解析]参见教材P240
17.[答案]A
[解析]参见教材P240
18.[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P240
19.[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P240
20.[答案]C
[解析]参见教材P242
21.[答案]C
[解析]参见教材P242
22.[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P243
23.[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P245
24.[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P246
25.[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P246
26.[答案]C
[解析]参见教材P248
27.[答案]A
[解析]参见教材P248
28.[答案]C
[解析]参见教材P248
29.[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P250
30.[答案]A
[解析]参见教材P251
31.[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P251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E
[解析]参见教材P232
2.[答案]ACDE
[解析]参见教材P233
3.[答案]BCDE
[解析]参见教材P233
4.[答案]ABDE
[解析]参见教材P234
5.[答案]BCE
[解析]参见教材P234
6.[答案]ACDE
[解析]参见教材P235—236
7.[答案]CDE
[解析]参见教材P237
8.[答案]ACDE
[解析]参见教材P237
9.[答案]BDE
[解析]参见教材P239
10.[答案]ABDE
[解析]参见教材P240
11.[答案]BCD
[解析]参见教材P246
12.[答案]ABCD
[解析]参见教材P247。选项E是劳动争议当事人的义务。
13.[答案]ABCE
[解析]参见教材P248
14.[答案]BCDE
[解析]选项A属于劳动争议范围。参见教材P249
15.[答案]ACDE
[解析]参见教材P250
16.[答案]ACDE
[解析]参见教材P251
第二篇:Bkkdnid2010年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备考练习试题(16)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2010年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备考练习试题(16)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法律形式中,()是最严厉的一种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
A.经济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民事责任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倍的工资。
A.5 B.4 C.3 D.2
3.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由()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按照受害的劳动者每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A.人民法院
B.工会组织
C.公安机关
D.劳动行政部门
4.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时,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瞒报工资数额()的罚款。
A.1倍以上
B.3倍以下
C.1倍以上3倍以下
D.2倍以上3倍以下
5.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赔偿责任
6.认真履行集体合同是企业与()的共同责任。
A.工会组织及职工
B.劳动行政部门
C.职工
D.工会组织
7.下列不属于劳动监察原则的是()。
A.合法原则
B.及时原则
C.重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原则
D.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8.劳动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完成。
A.15 B.20 C.30 D.60
9.如果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年内未被劳动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行政部门不再查处。
A.2 B.3 C.4 D.5
10.经办机构和劳动行政部门在处理社会保险行政复议时应()。
A.分别采用行政复议和复查的方式
B.分别采用复查和行政复议的方式
C.采用行政复议的方式
D.采用复查的方式
11.劳动行政部门的保险争议处理机构接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注明收到日期,并在()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由劳动行政部门按照情况作出决定。
A.5 B.10 C.15 D.20
12.下列关于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的表述错误的是()。
A.经办机构作出的复查决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B.经办机构应当自接到复查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维持或者改变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复查决定
C.申请人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一般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也可以口头提出
D.申请人与经办机构之间发生的行政案件,申请人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3.从现行法律规定来看,解决劳动和社会保险行政争议的方式主要是()。
A.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B.待遇复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C.复查、仲裁和行政诉讼
D.调解、仲裁和行政诉讼
14.下列行为中,不能申请劳动行政复议的是()。
A.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B.认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违法收费或者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C.对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不服的
D.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有关许可证、资格证等变更、中止、取消的决定不服的15.劳动复议机关在收到申请人的复议申请后,应在()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书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决定。
A.10
B.7 C.5 D.3
16.行政复议机关对受理的复议案件审查后,应在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日内,或经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延长()日内,依法分别作出决定维持、决定履行、决定撤销、决定变更、确认违法的复议决定。
A.30,20 B.30,30 C.45,25 D.60,30
17.行政复议机关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但内容明显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作出()的复议决定。
A.终止
B.撤销
C.变更
D.履行
18.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决定或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
A.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B.可以申请行政复查
C.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D.不能申请行政复查
19.行政复议申请人不服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10 B.15 C.20 D.30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劳动法律责任的形式的有()。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行为责任
E.经济责任
2.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形式的有()。
A.撤职
B.查封
C.吊销执照
D.责令改正
E.行政拘留
3.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于罚款()。
A.安排怀孕5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夜班劳动的B.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劳动的
C.未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的D.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有毒有害劳动的E.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少于90天的
4.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A.无理抗拒、阻挠劳动行政部门依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实施劳动监察的
B.不按照劳动行政部门的要求报送书面材料,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的
C.拒不履行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理决定的D.经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E.阻挠劳动者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
5.工会的基层组织不履行集体合同的义务,应对上级工会和工会会员负道义上的和政治上的责任,由上级工会给予()。
A.教育
B.批评
C.经济处分
D.法律处分
E.纪律处分
6.劳动监察的属性包括()。
A.公开性
B.行政性
C.专门性
D.强制性
E.法定性
7.下列属于劳动监察处罚方式的有()。
A.没收违法所得
B.行政拘留
C.吊销许可证
D.警告
E.罚款
8.下列属于劳动监察内容的有()。
A.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标准
B.监督检查职业中介行为
C.监督检查就业服务机构依法办事
D.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
E.监督检查用人单位的后勤服务
9.下列属于《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第6条内()情形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经办机构申请复查,对复查决定不服,再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A.认为经办机构违法收取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B.认为经办机构未按规定审核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C.对经办机构核定其社会保险待遇标准有异议的D.认为经办机构未依法为其调整社会保险待遇的
E.认为经办机构未依法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或者接续手续的
10.下列属于劳动行政复议范围的有()。
A.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吊销许可证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B.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工伤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C.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履行保护劳动者获得劳动休息休假权法定职责,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履行的
D.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许可证、资格证等行政许可手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拒绝办理或者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依法办理的
E.认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侵犯合法的用人自主权、工作分配权等经营自主权的
11.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第5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的,不能申请劳动行政复议。
A.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B.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决定或仲裁裁决不服的C.对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不服的
D.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审核、登记有关事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没有依法办理的
E.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执行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中发生的劳动争议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P264 2.[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P265 3.[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P265 4.[答案]C [解析]参见教材P265 5.[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P266 6.[答案]A [解析]参见教材P266 7.[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P269 8.[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P271 9.[答案]A [解析]参见教材P271 10.[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P272 11.[答案]A [解析]参见教材P272 12.[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P272 13.[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P273 14.[答案]C [解析]参见教材P273 15.[答案]C [解析]参见教材P274 16.[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P274 17.[答案]C [解析]参见教材P275 18.[答案]C [解析]参见教材P275 19.[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P275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 [解析]参见教材P264 2.[答案]BCDE [解析]参见教材P264 3.[答案]BCDE [解析]参见教材P264 4.[答案]ABCD [解析]参见教材P266 5.[答案]ABE [解析]参见教材P267 6.[答案]BCDE [解析]参见教材P267 7.[答案]ACDE [解析]参见教材P268 8.[答案]ABCD [解析]参见教材P270 9.[答案]BCD [解析]参见教材P272 10.[答案]ABDE [解析]参见教材P273 11.[答案]ABCE [解析]参见教材P275
第三篇:2011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大纲
2011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
一、组织激励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需要与激励的概念,主要的激励理论,激励的基本形式及常用的激励方式,以及在实际管理中运用激励措施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需要、动机与激励
需要与动机的概念和种类;内源性动机与外源性动机;动机与绩效的关系;激励的概念和作用,激励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激励的类型。
(二)激励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及主要观点,需要层次理论在管理上的应用及局限性;赫兹伯格的激励一保健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及在管理上的应用;ERG理论及其在管理上的应用;三重需要理论的三种需要的概念,成就需要高的人的特点、权力需要与领导的关系、领导的亲和需要对管理的影响;公平理论的内容,恢复公平的五种方法,公平理论在管理上的应用;期望理论内容,期望理论的模式;强化理论的内容及在管理上的应用。
(三)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目标管理的含义,目标设定的过程,目标管理的要素;参与管理的概念,参与管理的原因,实施参与管理的条件;质量监督小组;绩效薪金制概念及其优点,计件工资和按利分红的概念。
二、领导行为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与领导有关的一些概念和知识,包括领导理论的历史沿革、不同时代的领导理论的特色、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和领导技能,以及作为组织核心的领导者如何决策的问题。
考试内容
(一)领导理论
领导的含义及其对组织管理的意义,有关领导的理论:特质理论、交易型和改变型领导理论、魅力型领导理论、路径一目标理论、权变理论、领导一成员交换理论的理论思路。
(二).领导风格与技能。
领导风格和领导技能的概念以及在组织中的运用;有关领导风格研究的思路和内容j勒温的民主与****模式j。俄亥俄和密西根模式,管理方格图,领导者的生命周期理论;领导者的技能以及如何发展这些技能。
(三)领导决策
决策对领导的意义,西蒙和明茨伯格有关决策过程几个阶段的划分;有关领导行为决策的模型:经济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和社会模型;领导者的决策风格:指导型、分析型、概念型和行为型四种领导风格的含义和表现。
三、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组织设计的概念、主要参数和组织设计形式,以及各种组织设计形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组织文化的概念,分类、功能、内容和结构,组织变革的概念、分类、程序,组织发展的概念和含义,以及组织发展的技术。
考试内容
(一)组织设计概述
组织结构设计的概念、内容;组织结构的内容、要素;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参数;组织设计的八个步骤;组织设计的主要类型: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的决定因素及适用范围;职能制组织型式的主要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矩阵式组织形式的特点、缺点及适用范围;事业部制形式、团队结构形式、虚拟组织式、无边界组织形式。
(二)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概念、功能;组织文化的内容和结构;组织文的分类;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的关系。
(三)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变革的概念、分类;组织变革的程序;组织发展的概和含义,传统组织发展的结构技术与四种人文技术;现代组织展的两种技术。第二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
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其活过程,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工作者的角色,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
考试内容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人力资源满足企业优势资 源的四个条件;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决定组织对人力资源进行投入的因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组织的总体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匹配;组织的经营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匹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障碍。
(二)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者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需要具备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权;直线经理和人力资源经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分工。
(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绩效评价
量化评估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意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绩效评估方法;定量评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绩效的标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绩效的定性评定指标。
五、人力资源规划
考试目的
测试应试人员是否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和主要内容,组织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以及人力资源供需平衡的方法,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内容与管理。
考试内容
(一)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与意义;人力资源规划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关系;人力资源规划的类型;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内容(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配备规划、继任规划、职业规划);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人力资源规划的工作步骤;供需匹配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
问题;评估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性原则。
(二)人力资源预测与平衡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程序;人力资源需求的定量与定性预测方法;人力资源的内部与外部供给预测方法;人力资源综合平衡的具体方法。
(三)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概念;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包括的内容;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类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程序;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
六、工作分析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工作分析的基本概念、流程、方法,开展工作分析编写工作说明书以及工作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工作设计。
考试内容
(一)工作分析概述
工作分析的基本概念,砼业战略彗蒌作分析战略的关系,工作分析在组织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工作分析的通用方法技术,现代的工作分析方法,工作分析的实施技巧。
(二)工作分析的成果
工作说明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
(三)工作设计
工作设计的概念、目的及内容,工作设计的理论原理与方法,工作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七、人员甄选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人员甄选的基本概念、评价标准和内容,人员甄选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并能够按照招聘的实施过程进行人员甄选工作,提高甄选工作的信度与效度。
考试内容
(一)人员甄选概述
人员甄选的含义;人员甄选的评价标准;胜任特征模型;胜任特征模型的建立环节;人员甄选的常见预测因素;甄选的实施过程。
(二)人员甄选方法
个人简历与申请材料的特点;申请表的主要内容;设计申请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专业笔试法的形式和特点;面试法的特点与工作流程;面试的类型及特点;面试常见偏差及解决方法;心理测验的类型;实施心理测验需要注意的问题;评价中心的形式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人员甄选的信度与效度
信度与效度的概念;信度指标的内容;效度检验的类型;造成筛选技术可靠性低的原因。
八、绩效管理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概念和关系,制定绩效计划、组织绩效的监控与辅导、开展绩效考核、实施绩效反馈面谈、绩效改进和应用绩效结果,以及特殊群体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
考试内容
(一)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绩效考核及绩效管理相关概念,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与联系,绩效管理在组织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有效的绩效管理的特征,绩效管理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组织在不同竞争优势和不同竞争态势战略下的绩效管理策略。
(二)绩效计划与绩效监控
绩效计划的基本概念及绩效计划目标的种类,绩效计划的内容,绩效计划的制订原则,绩效计划的制订步骤。绩效监控的概念、绩效监控中管理者的任务,绩效辅导内容及实施步骤,绩效计划的调整。
(三)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的方法,绩效评估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考核者培训的要点。
(四)绩效反馈与结果应用
绩效反馈面谈的目的及作用,绩效反馈面谈的操作流程及面谈内容;绩效面谈中评估者容易进入的误区,绩效面谈的技巧。绩效改进的相关概念,绩效改进的基本程序。绩效考核结果在招聘、人员调配、奖金分配、培训开发及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的应用。
(五)特殊群体的绩效考核
团队绩效考核的相关概念、流程、考核指标确定方法,知识型团队及跨部门的团队绩效考核方法,国际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基本概念、面临的挑战及主要特点。
九、薪酬福利管理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薪酬管理、全面薪酬战略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开展薪酬设计;奖金、。福利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形式,并能够实施有效的奖励和福利管理;特殊群体的薪酬模式;薪酬预算和薪酬成本控制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薪酬福利管理。
考试内容
(一)薪酬管理概述
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及作用,不同战略下的薪酬管理,全面薪酬战略的概念、特征及建立步骤,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步骤,薪酬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
(二)奖金
奖金的基本概念,个人奖励计划、团队奖励计划、短期奖励计划及长期奖励计划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优点和局限性,各种具体奖励方式的实施方法。
(三)员工福利管理 '
员工福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福利的构成要素,福利管理的基本流程及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福利沟通中的三个因素,有效福利计划的特征,福利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弹性福利计划的概念、优缺点及弹性福利计划的四种类型,企业年金的概念、特点、四大支持要素,利润分享计划的概念和方法,员工持股计划的概念、特点、原则、股本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参与范围,企业健康保险计划的概念及分类。
(四)特殊群体的薪酬管理
经营者薪酬的主要形式,年薪制、股票期权计划,掌握年薪制的基本概念、优缺点及五种典型模式,股票期权计划的基本概念、特征及优缺点,股票期权计划的参与范围、行权价、行使期限、赠与时机、赠与数目、期权价值、权利变更及丧失、所需股票来源以及执行方式,销售人员薪酬的特点及四种典型的薪酬模式,驻外人员薪酬的基本组成要素。
(五)薪酬成本预算与控制
薪酬预算的两种方法,企业薪酬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人工成本的基本概念及三个常用的指标。
十、培训与开发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培训与开发的决策分析、组织和管理体系,并能够选择恰当的评估内容、评估时机和具体的评估方法;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目的,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方法,效果评估,实施职业生涯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考试内容
(一)培训与开发决策分析
培训与开发的决策分析;决策中应当避免的误区。
(二)培训与开发的组织管理
培训与开发的组织体系;培训与开发部门的职能,以及各级管理层在培训与开发中的责任;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的内容;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的时机;,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方法的分类,以及具体的评估方法;培训与开发评估报告的基本内容。
(三j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和目的;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方法;职业生涯管理效果的评估;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的注意事项;职业兴趣类型的划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及主要任务;、职业生涯锚的概念、内容、分类、特点和作用。
八、绩效管理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概念和关系,制定绩效计划、组织绩效的监控与辅导、开展绩效考核、实施绩效反馈面谈、绩效改进和应用绩效结果,以及特殊群体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
考试内容
(一)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绩效考核及绩效管理相关概念,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与联系,绩效管理在组织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有效的绩效管理的特征,绩效管理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组织在不同竞争优势和不同竞争态势战略下的绩效管理策略。
(二)绩效计划与绩效监控
绩效计划的基本概念及绩效计划目标的种类,绩效计划的内容,绩效计划的制订原则,绩效计划的制订步骤。绩效监控的概念、绩效监控中管理者的任务,绩效辅导内容及实施步骤,绩效计划的调整。
(三)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的方法,绩效评估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考核者培训的要点。
(四)绩效反馈与结果应用
绩效反馈面谈的目的及作用,绩效反馈面谈的操作流程及面谈内容;绩效面谈中评估者容易进入的误区,绩效面谈的技巧。绩效改进的相关概念,绩效改进的基本程序。绩效考核结果在招聘、人员调配、奖金分配、培训开发及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的应用。
(五)特殊群体的绩效考核
团队绩效考核的相关概念、流程、考核指标确定方法,知识型团队及跨部门的团队绩效考核方法,国际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基本概念、面临的挑战及主要特点。
九、薪酬福利管理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薪酬管理、全面薪酬战略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开展薪酬设计;奖金、。福利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形式,并能够实施有效的奖励和福利管理;特殊群体的薪酬模式;薪酬预算和薪酬成本控制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薪酬福利管理。
考试内容
(一)薪酬管理概述
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及作用,不同战略下的薪酬管理,全面薪酬战略的概念、特征及建立步骤,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步骤,薪酬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
(二)奖金
奖金的基本概念,个人奖励计划、团队奖励计划、短期奖励计划及长期奖励计划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优点和局限性,各种具体奖励方式的实施方法。
(三)员工福利管理 '
员工福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福利的构成要素,福利管理的基本流程及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福利沟通中的三个因素,有效福利计划的特征,福利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弹性福利计划的概念、优缺点及弹性福利计划的四种类型,企业年金的概念、特点、四大支持要素,利润分享计划的概念和方法,员工持股计划的概念、特点、原则、股本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参与范围,企业健康保险计划的概念及分类。
(四)特殊群体的薪酬管理
经营者薪酬的主要形式,年薪制、股票期权计划,掌握年薪制的基本概念、优缺点及五种典型模式,股票期权计划的基本概念、特征及优缺点,股票期权计划的参与范围、行权价、行使期限、赠与时机、赠与数目、期权价值、权利变更及丧失、所需股票来源以及执行方式,销售人员薪酬的特点及四种典型的薪酬模式,驻外人员薪酬的基本组成要素。
(五)薪酬成本预算与控制
薪酬预算的两种方法,企业薪酬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人工成本的基本概念及三个常用的指标。
十、培训与开发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培训与开发的决策分析、组织和管理体系,并能够选择恰当的评估内容、评估时机和具体的评估方法;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目的,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方法,效果评估,实施职业生涯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考试内容
(一)培训与开发决策分析
培训与开发的决策分析;决策中应当避免的误区。
(二)培训与开发的组织管理
培训与开发的组织体系;培训与开发部门的职能,以及各级管理层在培训与开发中的责任;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的内容;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的时机;,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方法的分类,以及具体的评估方法;培训与开发评估报告的基本内容。
(三j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和目的;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方法;职业生涯管理效果的评估;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的注意事项;职业兴趣类型的划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及主要任务;、职业生涯锚的概念、内容、分类、特点和作用。
第四部分 劳动与社会保险政策
十三、社会保险法律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内容。
考试内容
(一)社会保险法律关系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保险法律关系概念;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
社会保险法律适用概念;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
(三)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内容
社会保险法颁布的意义;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原则;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
十四、劳动关系协调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劳动关系协调制度、集体合同与集体协商、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特殊用工等方面的基本内容。
考试内容
(一)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的主体、建立和运行;劳动关系双方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协调的三方机制。
(二)集体合同与集体协商
集体合同与集体协商的概念;集体合同签订;集体协商;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争议处理。
(三)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
劳动规章制度的概念;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劳动规章制度的公示;劳动规章制度的效力;违法劳动规章制度的处理。
(四)特殊用工
劳务派遣及有关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及有关规定。
十五、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律制度及其基本内容、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程序、劳动争议诉讼等,并能够处理劳动争议。
考试内容
(一)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及其基本特征;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二)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和范围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适用范围;不属于劳动争议的情形。
(三)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仲裁。
(四)劳动争议当事人和举证责任
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劳动争议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五)劳动争议诉讼
劳动争议诉讼的概念;劳动争议诉讼的基本程序;,劳动争议诉讼的司法解释。
十六、社会保险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社会保险的概念,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政策规定的内容。
考试内容
(一)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的概念;参加社会保险的范围;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缴费;社会保险权益。
(二)基本养老保险
制度模式;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劳动者退休条件及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的发放和调整机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三)基本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
(四)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的原则和覆盖范围;工伤保险费的缴纳;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不合法单位职工工伤保险待遇。
(五)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失业保险费的缴纳;失业保险待遇;失业登记;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六)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待遇。
(七)企业补充保险
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
十七、法律责任与执法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劳动法律责任,社会保险法律责任,劳动监察的内容、形式二程序、处罚方式{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内容。
考试内容
(一)劳动法律责任
劳动法律责任的概念;劳动法律责任形式;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的责任;劳动者违反劳动法律的责任;.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二)社会保险法律责任
社会保险法律责任的概念;用人单位违反《社会保险法》的法律责任;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或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法律责任;违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法律责任;有关行政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社会保险法》的法律责任。,(三)劳动监察
劳动监察的含义、属性;劳动监察的形式、处罚的方式;劳动监察机构的设置及职责;劳动监察的实施;劳动监察程序;劳动监察的主要内容。
(四)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
社会保险行政争议;社会保险行政争议范围;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程序和法律后果。
(五)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行政复议的特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行政复议范围;行政复议的基本法律规定;行政诉讼的概念、时效、程序和行政诉讼结果的法律效力。
第四篇:2009年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全真试题[推荐]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三步走”。(十三大邓小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党的十二大肯定了这一方针。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1992年年初的南方会谈中邓小平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思想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得到邓小平的赞同。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末,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3. 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4.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A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B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5.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
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6.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要 作用。8.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控制力上。...
9.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分配原则:兼顾效率。11.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
1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异,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13.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就是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二,注意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14.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其中,核心。
15.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6.自主创新的类型主要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17.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18.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8.经济增长方式是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经济发展方式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1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0.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第五篇:2009年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全真试题
政协卓资县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主持词
(2009年3月11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政协卓资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应到委员102名,因病因事请假 名,本次会议实到委员 名,符合政协章程规定人数,现在开会。
应邀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有: 市政协副主席 同志 县委书记范忠同志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韩文广同志 县委副书记、政府代县长常培忠同志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启葓同志 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曹存英同志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魏世恒同志 县人武部政委杨茂同志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光临大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县政协十二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
大会还邀请了原政协主席、副主席,县政协调研员、副调研员,驻县市政协委员,县直及驻县有关单位负责人,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列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乌兰察布市委二届四次全委会议和县委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将认真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推动县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
一、听取和审议政协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二、听取讨论市政协领导和县委领导讲话;
三、听取和审议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四、列席县十三届三次人代会,听取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它报告;
五、通过大会各项决议。
2009年,在自治区、市政协的正确指导下,在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在人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县政协牢牢把握“民主团结”两大主题,围绕科学发展观,服务大局,发挥优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履行政协职能,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政协卓资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各位委员、机关干部以及支持关心政协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真诚的谢意!
各位委员:2009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政协工作承前启后、创新发展取得更大成绩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借全国两会的强劲东风,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开好这次会议,认真听取大会报告,积极参加讨论,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建言献策,把这次会议开成一次民主、团结的大会,求实、鼓劲的大会。
现在,我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卓资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
全体起立,奏国歌!
下面进行第一项:请市政协副主席…… 第二项:请县委……
第三项:周德喜同志作政协卓资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第四项:康建文同志作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第五项:由我宣布讨论组划分及讨论地点…… 今天上午的各项议程已全部进行完毕,现在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