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常见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操作原理。
2,了解培养基的制备并掌握制备方法
3,掌握杀菌锅杀菌方法
4,掌握常见微生物在超净接种台接种方法
5,掌握微生物装片制备方法,染色,并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装片
6,在显微镜下认识几种常见微生物并比较
二.实验原理
1,微生物培养基培养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配置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混合营养物质。所以,任何培养基都应具备微生物所需要的6大营养素,而且比例是合适的,培养基配制好后,必须立即进行杀菌,否则很快引起杂菌生长。配制的培养基有协调的营养,最适合的物理化学条件,如渗透压和PH,等一系列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条件,所以可以制备不用的培养基来培养不同的微生物。如用麦芽汁培养菌培养酵母菌,用马铃薯蔗糖培养菌培养霉菌,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常用细菌等。
2,显微镜使用原理
常见微生物在光学显微镜下或者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用显微镜能比较清晰的辨别几种常见微生物并比较。在本次使用的显微镜中先插上电源,调节光源,把即将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细菌,再切换至中倍镜和高倍镜下观察。
三.实验操作
1,仪器与试药以及器材
SW-SJ-2FD洁净工作台(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BSP-100生化培养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JP-500A架盘药物天平(常熟市双杰测试仪器厂)
01J2003-04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筒(上海东亚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SHZ-82恒温振荡器(国华企业)
电子式可调万用电炉(南通金石实业有限公司)
UB102I生物显微镜(重庆澳浦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打粉机
琼脂,土豆(市售),麦芽(药店),蔗糖(库存),氯化钠,鸡蛋,蛋白胨,酵母提取液,美蓝,酒精,结晶紫,碘液,番红。
火柴,酒精灯,酒精,棉球,接种棒,棉线,烧杯(5000ml,500ml),锥形瓶,试管,培养皿,玻璃棒,试管塞,废报纸,吸水纸。
2培养基配制
细菌培养基,蛋白胨10g,酵母抽提物5g,氯化钠9g加水至1000ml,琼脂2,5g, 加入琼脂,不断搅拌以免粘底。等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加NaoH至PH7.0,分装在各个试管里3ml,其余的分装在锥形瓶中。加棉花塞,用高温杀菌锅杀菌30分钟。
麦芽汁培养基:见笔记本装在锥形瓶中
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把马铃薯洗净去皮,取200g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半小时后,补足水分。在滤液中加入10g琼脂,煮沸溶解后加糖20g(用于培养霉菌的加入蔗糖,用于培养酵母菌的加入葡萄糖),补足水分,分装在锥形瓶中,灭菌,备用。
操作步骤,1,杀菌锅杀菌过程:加水至稍微没过锅内三脚架,再整齐的放入锥形瓶和试管。盖上杀菌锅盖子,在盖的时候要注意将管子放入锅内小孔处,同时要对称的旋转旋钮,盖上盖子,接通电源,将底下温度开关调至最大处,打开放气阀,从看到气体出现起,计时20分钟后,关掉放气阀,观察压力阀至0。1千帕时,调整温度旋钮至绿灯熄灭,计时15分钟。关掉电源,冷却至压力阀指针到0帕。结束杀菌,打开放气阀放出剩余气体。打开杀菌锅锅盖,取出各个试剂瓶。
2,分装各种微生物,将从杀菌锅取出的试剂分开装,将试管整齐排放到由废旧报纸折成的斜面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备用。将装有麦芽汁培养基的锥形瓶取出为酵母菌培养备用。将装有细菌培养基的锥形瓶分别倒入培养皿中,为培养沙门氏菌备用。将装有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的锥形瓶分别装入培养皿中,为霉菌的培养做备用。
第二篇: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 生 物 学 实 验 报 告(格式标准)
(生命科学专业)
教 师:黎 勇
目录索引
实验一 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
实验二 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5
实验三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7
实验四 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 8
实验
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 10
实验六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11
实验七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12
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13
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
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黎勇 实验一 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
1.N²A=n²sinα
2.D=λ/2N.A
3.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看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看不清。
4.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S.arueus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
(一)油镜的使用
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
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
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
油镜转入正下方
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仔细观察并绘图
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
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
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
干燥
火焰固定
染色
水洗
干燥
油镜观察
(三)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
滴加一小滴菌悬液
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
翻转观察
〔结果分析〕
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和排列。(描绘时按视野实际大小5-10倍绘制)
菌名:大肠杆菌
菌名:金黄色葡萄球菌
放大倍数:100³10(³5)
放大倍数:100³10(³5)
特殊结构:无 特殊结构:无
视野观察下微生物的形态
2、油镜使用时为什么必须干燥装片?
防止水油分层,光受到折射而影响油镜性能的发挥
〔实验讨论〕
首次实验中有几个要点:一是按无菌操作取用菌;二是涂片技术的掌握;三是油镜使用技术。凡实验中学生的所思所想,如无菌操作技术要点、自行处理实验材料、失败与思考等均可进行讨论(如涂片时蒸馏水不宜过多、取用菌时防止菌被灼烫变形、取菌宜少不宜多等均是可以讨论的内容)。
实验二 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目的要求〕观察细菌菌落的特征;掌握简单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在油镜下观察细菌个体形态;学习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并加深对微生物分布广泛性的认识
〔器材用具〕E.coliB.subtilisS.aureus.的斜面培养物(18-24小时)以及菌落平板各一个;染液:草酸铵结晶紫、划兰氏染液、卢戈氏碘、95%的乙醇、蕃红;无菌水、显微镜、载片、滤纸、液体石蜡是、、擦镜纸、接种环。
〔方法内容〕:
(一)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查
(二)革兰氏染色法 涂片固定
冷却
结晶紫染色1min 水洗
碘媒染1min 95%乙醇30-60s 水洗
番红复染2-3min
水洗
干燥
油镜镜检
(三)芽孢染色 涂片固定
孔雀绿加热染色(勿干)5min 水洗
番红复染1min
水洗
镜检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被染成紫色者即为革兰氏阳性,被染成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体染成红色,芽孢被染成绿色。
菌名:大肠杆菌
菌名:金黄色葡萄球菌
放大倍数:100³10(³5)
放大倍数:100³10(³5)
染色反应:红色(阴性)染色反应:紫色(阳性)
菌名:枯草芽孢杆菌
放大倍数:100³10(³5)
染色反应:紫色(阳性)
图1 视野观察下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
图2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形态图
〔实验讨论〕
严格掌握脱色程度,是成败的关键。若脱色时间过度,则阳性菌初时之紫色脱出,复染成红色,误成阴性,反之脱色时间不足,阴性菌在初染时的紫色未能脱出,复染时不能染成红色,误以为阳性菌;涂片不能厚;卢弋氏碘即用即配。
作业
1、绘出所观察到到细菌的视野图,并说明染色反应。
2、哪些因素会影响到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其中是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菌龄及培养条件和染色技术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脱色。
3、怎样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以证明你的结果的正确?
与已知菌混合涂片比较。
实验三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目的要求〕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了解培养基常规配制程序;了解培养基过程各环节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了解半合成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学习掌握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器材用具〕等配各种培养基的组成成分,琼脂、1N NaoH溶液 1N HCl天平或台秤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锥形瓶、培养皿、玻璃漏斗等。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纱布、线绳、塑料试管盖、牛皮纸报纸等。
〔方法步骤〕
(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 以小组为单位清洗、控水,按9个为一组,分别用报纸包好并放入烘箱中等待灭菌。
(二)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原料称量(按配方次序)
溶解
调节pH 过滤澄清
分装
塞棉塞和包札
灭菌
分别按教材配方配制牛肉膏蛋白胨、马铃薯液体及固体培养基。
(三)培养基的分装 用玻璃漏斗,橡皮管,小玻璃管及弹簧夹制作分装装置
选用15³150平口试管或150mL锥形瓶贴上标签
分装(至试管高度1/4-1/3,斜面制作用1/5,半固体用1/3)
要求:每人制作斜面3支。其余分装至锥形瓶中。
(四)棉塞的制作及试管、锥形瓶的包扎 分别制作试管及锥形瓶棉塞并塞好好以牛皮纸包装头部。
(五)培养基的灭菌 培养基用湿热法灭菌;皿用干热法分别灭菌。
(六)斜面和平板的制作(下次试验完成)
(七)培养基的无菌检查(下次实验完成)
(八)无菌水的制备 同时制作无菌生理盐水,置锥形瓶中备用。
〔结果分析〕
以斜面接种培养验证培养基配制效果;
以平板制作及接种24小时培养验证灭菌效果;
简述移液管包装的注意事项。
〔实验讨论〕
灭菌器的灭菌效果必须间隔一段时间,加以验证,主要方法除无菌检查外,还通过压力试纸同时灭菌来验证其压力与温度;培养基通常成批制作备用。但制作后,其贮藏时间有一定限制,一般室温条件下不超过三周;冰箱4℃条件下可贮藏半年,过期不能用。
作业:
1、记录培养基的成分和名称
2、分析所配制培养基的碳源、氮源、能源及无机盐、维生素的来源。所配制均为天然培养基,各成分主要来自有机质,微量元素可以由自来水提供。
3、什么是天然培养基?什么是半合成、合成培养基?
实验四 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
〔目的要求〕观察并掌握酵母菌霉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生长及繁殖方式。学习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方法。
〔材料用具〕酿酒酵母、红酵母、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和红酵母菌落平板各一个。酿酒酵母豆芽汁斜面及酿酒酵母醋酸钠斜面各一支,假丝酵母加盖片培养的平板);7.6%孔雀绿染液,0.5%蕃红染液,苏丹黑染液,二甲苯,中性红染液,碘液;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片及盖片。
〔方法步骤〕
(一)菌落特征的观察
(二)个体形态与出芽
(三)子囊孢子的观察
(四)酵母死活细胞的观察。
〔结果分析〕描述酿酒酵母霉菌的菌落形态特征;绘图酿酒酵母的菌体、出芽方式及细胞细节;
(一)酵母的菌落湿润,大而隆起,颜色多样,正反面颜色一致,不透明,边缘整齐;
菌名:酿酒酵母
放大倍数:100³10(³5)
特殊结构:芽(出芽繁殖)
(二)霉菌
菌落特征:干燥,正反面及中央与边缘不一致;大而疏松。
(如右图)
菌名:青霉(Penicillium)
菌名:毛霉(Circinella)
放大倍数:100³10(³5)
放大倍数:100³10(³5)
特殊结构:分生孢子梗(帚状分枝)
特殊结构:孢子囊
菌名:曲霉(Aspergillus)
菌名:根霉(Rhizopus)
放大倍数:模式图
放大倍数:100³10(³5)
特殊结构:足细胞 特殊结构:假根
〔实验讨论〕
作业:
1、绘图说明所观察到的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
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
〔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了解血细胞计数板的构造及计数原理,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材料用具〕啤酒酵母;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血球计数板;盖玻片,载玻片,滴管,试管,无菌水,〔方法步骤〕
(一)酵母细胞大小测定
(1)目镜测微尺的校正(2)细胞大小的测定
(二)显微计数法
(1)镜检计数室
(2)菌悬液制备及加样
(3)计数
(4)清洗计数板
〔结果分析〕结果记录入表中。
1、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结果(精确到零点几小格)物镜倍数
(目镜均为10倍)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小格)
镜台测微尺的格数(小格)
目镜测微尺的每格的长度(μm)40倍
2、酵母菌大小测定结果 菌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小格)长轴
短轴
酵母大小平均值=±(保留小数点后2位)
长轴=
3、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悬液计数结果 实验次数 各中格中菌数 总菌数 稀释倍数平均值
菌数(个/mL)1
短轴=
〔实验讨论〕
作业:
1.什么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时,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校正。2..根据实验体会说明血细胞计数法的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如何减少误差? 3..在滴加菌液时,为什么要先置盖玻片然后滴加菌液?能否先加菌液再置盖玻片? 4..用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时,哪些步骤易造成误差?如何预防?计算细胞数目时此法是否可以适用? 实验六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微生物的划线分离接种
2、学习掌握平板菌落计数法 〔基本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也是发扬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的菌株。划线法是常用的分离与纯化方法,通过无菌操作条件下,“渐划渐稀”的效应而得到菌落纯的菌株。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过适当稀释,使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形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含菌量。这种方法为活菌计数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及污染程度(含菌指数)的检测。
〔材料与用品〕
土样10g,无菌平皿(20套)及无菌水,牛肉膏蛋白胨平板(2只);取液器(0.5mL及1mL各三支);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 〔方法步骤〕
1、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平板分4个区做好标记
用未洗的手指及肥皂洗过的手指(1次、2次、3次,或其它)分别在四个区上涂抹
倒置到37℃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2、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及平板计数
采土样(5-20cm)土10g,装入到已灭菌的牛皮袋(信封)中,封好袋口
1.0g加入99mL无菌水(三角瓶)中
1mL无菌吸管0.5mL加入到4.5mL无菌水试管中,吹吸三次,振荡均匀(10-3)。同法得10-4-10-6土壤溶液
用接种环沾取10-2土壤悬液在已经凝固的平板表面进行划线分离
分别取各浓度土壤悬液0.1mL对号均匀地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牛肉膏蛋白胨平板,用无菌涂棒涂匀(多涂几遍)。每个浓度做3个平板。〔结果分析〕
1、有较大片菌苔生长时,弃用。
2、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只有一个浓度符合此范围时,以该平均菌落数为准;有两个浓度的平板菌落数在30-300之间时,按两者的总数平均决定,比值小于2,取平均,比值大于2则取较少的菌落总数。所有菌落数大于300,取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所有菌落数均小于30,取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即当所有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时,此实验的精确度要求下,可以最接近30或300的菌落数乘稀释倍数)。
〔实验讨论〕
土壤中的菌数量在哪个数量级?你分离的微生物主要有哪些种类?为什么?
105数量级,主要是细菌,也有酵母。主要通过其菌落特征来判断。细菌的菌落为湿润,其正反面颜色一般一致,普遍比较小。酵母的菌落湿润,大而隆起,颜色多样,正反面颜色一致,不透明,边缘整齐;而霉菌菌落特征:干燥,正反面及中央与边缘不一致;大而疏松。
实验七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目的要求〕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通过对不同细菌对不同含碳、氮化合物的分解利用情况,了解基代谢多样性;学习不同培养基基中的不同生长现象及其代谢产物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实验原理〕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存在差别。细菌的这种代谢方式可供鉴别细菌之用。用生理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为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有些细菌能发酵葡萄糖,而不能分解乳糖;有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产生有机酸和气体;有的细菌则只产酸不产气。在配制培养基时预先加入溴甲酚紫(pH4.4红色~pH6.2黄色),当发酵产酸时,培养基由紫色变黄,气体的产生则可由试管中倒置的杜氏小管中有无气泡来判断。大肠杆菌不产生丁二醇,V.P.试验为阴性。其进行混合酸发酵,故甲基红试验为阳性。产气杆菌则进行丁二醇发酵,V.P试验为阳性,甲基红试验为阴性。
〔材料用具〕E.coli,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气杆菌,粪水中分离的未知菌种斜面,糖发酵培养基;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试管,移液管,杜氏小管。甲基红试剂、V.P.试剂。
〔实验步骤〕各取4支相应的培养基,标记好发酵培养基的名称、所接菌种名及组号,1支接大肠杆菌,1支接变形杆菌,1支接未知斜面菌种,1支不接。
1、糖发酵试验
2、甲基红试验
3、V.P.试验
接种后37℃分别培养24h、48h、48h,观察实验结果,将实验结果填入表中。〔实验结果〕
表7-1 实验结果 编号 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产气杆菌 未知菌 CK 葡萄糖发酵
乳糖发酵
甲基红实验
V.P.试验
〔实验讨论〕
如:讨论通过哪些生理生化反应可以区分大肠杆菌,产气杆菌?
大肠杆菌不产生丁二醇,V.P.试验为阴性。其进行混合酸发酵,故甲基红试验为阳性。产气杆菌则进行丁二醇发酵,V.P试验为阳性,甲基红试验为阴性。
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苗和霉菌稀释分离、划线分离等技术。
2.学习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菌株。
3.学习并掌握平板倾注法和斜面接种技术,了解培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
4.学习习近平板菌落计数法。[基本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一般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苗数量较多;酵母菌在一般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水果表皮、葡萄园、果园土中数量多些。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白面曲(发面用的引子)或酒曲或果园土中分离酵母菌。
为了分离和确保获得某种微生物的单苗落,首先要考虑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苗悬液。各类菌的稀释度因菌源、采集样品时的季节、气温等条件而异。其次,应考虑各类微生物的不同特性,避免样品中各类微生物的相互干扰。细菌或放线苗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较多.但细菌比放线萌生长快,分离放线菌时,一般在制备土壤稀释液时添加10%酚或在分离培养基中加相应的抗生素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如加链霉素25-50μg mL以抑制细菌;添加制霉菌素50μg/mL或多菌灵30μ/mL以抑制霉菌);酵母苗和霉菌都喜酸性环境,一般酵母菌只能以糖为碳源,不能直接利用淀粉,酵母菌在pH 5时生长极快。而细菌生长适宜的酸碱度为pH7,所以分离酵母菌时只要选择好适宜的培养基和pH,可降低细菌增殖率,霉菌生长慢,也不干扰酵母菌分离。若分离霉菌,需降低细菌增殖率,一般培养基临用前须添加灭过菌的乳酸或链霉素。为了防止菌丝蔓延干扰菌落计数,分离霉菌时常在培养基中加入化学抑制剂。要想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还需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适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四大类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见表所示。[材料与用品] 1.菌源 选定采土地点舌。铲去表土层2~3cm,取3~10cm深层土壤10g,装入已灭过菌的牛皮纸袋内.封好袋口,并记录取样地点、环境及日期。土样采集后应及时分离,凡不能立即分离的样品,应保存在低温、干燥条件下,尽量减少其中菌种的变化。从面曲中分离酵母菌。也可用酒曲等替代。
2.培养基 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高氏合成一号培养基、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制平板和斜面,3.无菌水或无菌生理盐水 配制生理盐水.分装于250mL锥形瓶中,每瓶装99mL(或95mL分离霉菌用),每瓶内装10粒玻璃珠;分装试管,每管装约4.5-5mL(不超过试管高度的1/5)。
4.其他试剂与用品 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玻璃涂棒(刮刀)、称量纸、药匙、洗耳球、10%酚溶液。[实验步骤]
1.稀释分离法平板分离菌有倾注法和涂布法两种。本次实验分离细菌、放线菌、霉菌时采用倾注法,酵母菌分离采用涂布法:
(1)细菌的分离 1)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1 g,在火焰旁加入盛有99mL并装有玻璃珠的无菌水或无菌生理盐水锥形瓶中.振荡10一20min,使土样中菌体、芽孢或孢子均匀分散,制成10-2稀释度的土壤稀释液。然后按10倍稀释法进行稀释分离,以制备10-2稀释度为例,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取4.5 mL无菌水试管6支,按10-2......10-7顺序编号,放置在试管架上。取无菌移液管一支,从移液管包装纸套 中间撕口,将包装纸套分成上、下两段,去除下段包装纸套,在移液管上端管口装橡皮头,取出下段移液管纸套放置桌面,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拿住移液管卜端的橡皮头,将吸液端口及移液管外部表面迅速通过火焰2~3次,杀灭撕纸套时可能污染的杂菌,切忌不要用手指去触摸移液管吸液端口及外部。左手持锥形瓶底,以右手掌及小指、无名指夹住锥形瓶上棉塞,在火焰旁拔出棉塞(棉塞夹在于上,不能乱放在桌上),将lmL移液管的吸液端伸进振荡混匀的锥形瓶土壤悬液底部,用手指轻按橡皮头,在锥形瓶内反复吹吸二次(吹吸时注意第二次液面要高于第一次吹吸 的液面),然后准确吸取0.5mL10-2土壤稀释液,右手将棉塞插回锥形瓶上,左手放下锥形瓶,换持一支盛有4.5mL无菌水的试管,依前法在火焰旁拔除试管帽(或棉塞),将0.5m10-2土壤稀释液注入4.5m1无菌水试管内,制成l0-3的土壤稀 释液,将此移液管通过火焰再插入原来包装移液管的下段纸套内,以备再用。另取一只未用过的无菌移液管在试管内反复吹吸三次,然后取出移液管,并将其通过火焰再插入原来包装移液管的下段纸套内,以备再用。盖上试管帽。右手持10-3稀释液试管在左手十敲打20~30次。混匀土壤稀释液。再从纸套取出原来的移液管,插入稀释液已摇匀的试管内,再吹吸三次,然后准确吸出o.5mL 10-3的稀释液。置第二支装有4.5 m1无菌水试管,制成10-4:土壤稀释液。用同法再制成 10-
5、10-
6、10一7的土壤稀释液(为避免稀释过程误差,进行微生物计数时,最好每一个稀释度更换一支移液管):最后用的移液管重新放人纸套内。待灭菌后,再洗刷或将用过的移液管放在废弃物筒中.用3%-5%来苏尔浸泡l h后再灭菌洗涤。2)倾注法分离 取无菌培养皿6-9套,分别于培养皿底面按稀释度编号。稀释完毕后,用原来的移液管从菌液浓度最小的10-7土壤稀释液开始吸取1mL稀释液,按无菌操作技术加到和应编号的无菌培养皿内。再依同方法分别吸取1mLl0-
6、10-5的土壤稀释液,各加到和应编号为10-
6、10-5的无菌培养皿内。将已灭菌的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融化,待冷却至45-50度左右,分别倾入到已盛有I0-
5、10-
6、10-7土壤稀释液的无菌培养皿内。注意:温度过高易将菌烫死,且皿盖上冷凝水太多,会影响分离效果;低于45%培养基易凝固,平板易出现凝块、高低不平。倾倒培养基时注意无菌操作,要在火焰旁进行。左手拿培养皿,右手拿锥形瓶底部,左手同时用小指和手掌将棉塞拔开,灼烧瓶口.用左手大拇指将培养皿盖打开一缝,至瓶口正好伸入,倾入培养基约12-15 mL,将培养皿在桌面上轻轻转动,使稀释的菌悬液与融化的琼脂培养基混合均匀.混匀后静置桌上,待凝。3)培养 待平板完全冷凝后,将平扳倒置于35-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h观察结果。
(2)放线菌的分离
1)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l g,加入盛有99m1并装有玻璃珠的无菌水或无菌生理盐水锥形瓶中.并加人lo滴10%酚溶液(抑制细菌生长,可用l%的重铬酸钾溶液代替lo%酚溶液.效果更好)。振荡后静置5min,即成10-2土壤稀释液。
2)倾注法分离 按前法将土壤稀释液分别稀释为10-
3、10-
4、10-5三个稀释度,然后用无菌移液管依次分别吸取lmL 10-
5、l0-
4、10-3土壤稀释液于对应编号的无菌培养皿内,用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依前法倾倒平板,每个稀释度做2~3个平行培养皿。理盐水内,振荡20min,即成10-2的面曲稀释液。若选用果园上样,也依前法称取土样,制成10-2壤稀释液。3)涂布法分离 依前法向无菌培养皿中倾倒已融化并冷却至45-50℃的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待平板冷凝后,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上述l0-
6、l0-
5、10-4三个稀释度苗悬液0.1mL,依次滴加于对应编号已制备好的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平板上。右手持无菌玻璃涂棒,左手拿培养皿,并用拇指将皿盖打开一缝,在火焰旁右手持玻璃涂棒于培养皿平板表面将菌液自平板中央均匀向四周涂布扩散,切忌用力过猛将菌液直接推向平板边缘或将培养基划破。4)培养 接种后,将平板倒置于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3 d观察结果。
2划线分离法 菌种被其他杂苗污染时或混合菌悬液常用划线法进行纯种分离。此法将蘸有混合菌悬液的接种环在平板表面多方向连续划线,使混杂的微生物细胞在平板表面分散,经培养得到分散成由单个微生物细胞繁殖而成的菌落,从而达到纯化目的。平板制作方法如前所述。但划线分离的培养基必须事先倾倒好,需充分冷凝待平板稍于后方可使用;为便于划线,一般培养基不宜太薄,每皿约倾倒20mL培养基,培养基应厚薄均匀,平板表面光滑。划线分离主要有连续划线法和分区划线法两种。(1)连续划线法 连续划线法是从平板边缘一点开始,连续作波浪式划线直到平板的另一端为止,当中不需灼烧接种环上的菌。以无菌操作用接种环直接取平板上待分离纯化的菌落。将菌种点种在平板边缘一处,取出接种,烧去多余菌体。将接种环再次通过稍打开皿盖的缝隙伸人平板,在平板边缘空白处接触一下使接种环冷却.然后从接种有菌的部位在平板上自左向右轻轻划线。划线时平板面与接种环面成30~40°的角度,以手腕力量在平板表面轻巧滑动划线。接种环不要嵌入培养基内划破培养基,线条要平行密集,充分利用平板表面积,注意勿使前后两条线重叠。划线完毕,关上皿盖。灼烧接种环,待冷却后放置接种架上。培养皿倒置于适温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以免培养过程中皿盖冷凝水滴下,冲散巳分离的菌落)。培养后在划线甲板上观察沿划线处长出的菌落形态,涂片镜检为纯种后再接种斜面。(2)分区划线法平板分四区,故又称四分区划线法。划线时每次将平板转动60一70°划线,每换一次角度,应将接种环上的菌烧死后,再在上次划线末尾处继续划线。取菌、接种、培养方法与连 续划线法相似。分区划线法划线分离的平板分4个区,其中第四区是单菌落的主要分布区,故其划线面积应最大。为防止第四区内划线与l、2、3区线条和接触,应使4区线条与l区线条和平行,这样区与区间线条夹角最好保持120度左右。先将接种环沾取少量菌在平板1区划3~5条平行线,取出接种环,左手关上皿盖.将平板转动60~70°,右手把接种环上多余苗体烧死,将烧红的接种环在子板边缘冷却,再按以上方法以1区划线的苗体为菌源,由1区向2区作第二次早行划线。第二次划线完毕,同时再把平皿转动约60一70°,同样依次在5、1区划线。划线完毕,灼烧接种环,关上皿盖,同上法培养,在划线区观察单菌落。本次实验在分离细菌的平板上选取单菌落。于肉膏蛋白胨平板上再次划线分离,使菌进一步纯化。划线接种后的平板,倒置于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3.微生物菌落计数(平板菌落计数法)含菌样品的微生物经稀释分离培养后,每一个活苗细胞可以在平板上繁殖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故可根据平板上菌落的数目.推算出每克含菌样品中所含的活菌总数。每克菌样品中微生物的活细胞数=(同一稀释度的3个平板上菌落平均数X稀释倍数)/含菌样品克数。一般由三个稀释度计算出的每克含菌样品中的总活菌数和同一稀释度出现的 总活菌数均应很接近,不同稀释度平板上出现的菌落数应呈规律性地减少。如相差较大,表示操作不精确。通常以第二个稀释度的平板上出现50个左右菌落为好。也可用菌落计数器计数。
4.平板菌落形态及个体形态观察 从不同平板上选择不同类型菌落用肉眼观察,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茵和霉菌的菌落形态特征。并用接种环挑菌,看其与基质结合紧密程度。再用接种环挑取不同菌落制片,在显微镜下进行个体形态观察。记录所分离的含菌样品中明显不同的各类菌株的主要菌落特征和细胞形态。
5.分离纯化菌株转接斜面(斜面接种)在分离细菌、放线菌,酵母苗和霉菌的不同平板上选择分离效果较好,认为已经纯化的苗落各挑选一个用接种环接种斜面。将细菌接种于肉膏蛋白胨斜面,放线菌接种于高氏1号斜面,酵母菌和霉菌接种于豆芽汁葡萄糖斜面上。贴好标签,在各自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培养后观察是否为纯种,记录斜面培养条件及苗苔特征。置冰箱保藏。[实验报告] 1.简述分离微生物纯种的原则及列出分离操作过程的关键无菌操作技术。2.四大类微生物的分离方法及培养条件
3.分离的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结果
4.样品中单菌落菌株的菌落培养特征与镜检形态 5.斜面培养条件及菌苔特征(包括纯化结果)。
[思考题] 1.稀释分离时.为什么要将已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冷却到45~50℃左右才能倾入到装有菌液的培养皿内? 2.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时为何不能重叠? 1.3.在恒温箱中培养微生物时为何培养皿均需倒置? 4.分离某类微生物时培养皿中出现其他类微生物,请说明原因。应该如何进一步分离和纯化;经过-次分离的菌种是否皆为纯种,若不纯,应采用哪种分离方法最合适? 5.根据哪些菌落特征可区分细菌、放线苗、酵母菌与霉菌?它们的细胞结构表现在菌落形态上有什么联系?
第三篇: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
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
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更多范文,敬请登陆范文大全网(fanwen.glzy8.com)!
第四篇:食品微生物学总结
1、巴斯德、科赫、列文虎克和李斯特分别对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巴斯德--主要贡献: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证明发酵由微生物引起,发明巴氏消毒法,首次制成狂犬病疫苗
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主要贡献:建立了微生物研究基本技术,包括细菌的分离纯化技术,培养基的设计、细菌染色技术。发现了许多病原菌,提出了科赫法则。
安东·列文虎克(1632~1723)—微生物学的先驱者,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李斯特--提出手术中无菌操作的方法,建立了外科消毒术.弗来明—青霉素发现者,霉菌菌落周围出现抑制细菌现象
2、微生物的分类单元有哪些?基本分类单元是什么?
种以上可依次分成7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每一分类单位之后可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概念:
肽聚糖:是由N-乙酰胞壁酸(NAM)和N-乙酰葡糖胺(NAG)以及短肽链(主要是四肽)组成的亚单位聚合而成的大分子聚合物。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个菱形、方形或不规则的碱溶性蛋白晶体称为伴胞晶体(即δ内毒素)。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芽孢。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的群体。
病毒粒子:成熟的或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温和噬菌体:在短时间内不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值、成熟和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繁殖的噬菌体
噬菌斑: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胞,导致寄主细胞溶解死亡.因而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空斑
3、试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单体构造差别。组成成分不同:
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基本结构),包括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磷壁酸(特殊成份),包括膜磷壁酸,壁磷壁酸 表面蛋白(特殊成分),包括SPA,M蛋白
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基本结构),包括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外膜(特殊成分),包括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
4、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特殊构造各有哪些?(一般构造了解)
一般构造:所有细菌都有.包括:细胞壁、细胞膜、拟核、间体、细胞质、核糖体、颗粒状内含物
特殊构造:并非所有细菌都有,只存在于某些细菌、甚至是某特定的生理阶段 包括: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和芽孢
5、霉菌的菌丝根据有无隔膜可分为几类?各举一例?霉菌的繁殖方式可分为哪几类?分别可产生哪些孢子?
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 1)菌丝片段
2)孢子:无性孢子(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性孢子(卵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担孢子)
6、试比较毛霉、根霉、曲霉和青霉的异同。
7、病毒粒子包括哪些基本结构?并说明其化学组成 核衣壳(基本结构):
1)核酸→基因组: DNA/RNA(双股/单股)
2)衣壳→衣壳粒(形态亚单位)→多肽(结构亚单位)营养:
8、什么叫生长因子?包括哪几类化合物?是否任何微生物都需要生长因子?如何满足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要求?
生长因子:通常指那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很小,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包括维生素、生物碱、卟啉、甾醇、短链的分支或直链脂肪酸、氨基酸等
不是,需要在充足氮 碳源 水 无机盐的条见下,有些不能生长,按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要与否,可分为三种类型:
(1)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
它们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生长因子
(2)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
它们需要从外界吸收多种生长因子才能维持正常生长
(3)生长因子过量合成的微生物
少数微生物在其代谢活动中,能合成并大量分泌某种维生素等生长因子
9、简述细胞膜运送营养物质的四种方式及其特点
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or passive diffusion):又称被动运送,指细胞膜在无载体蛋白参与下,单纯依靠物理扩散方式让营养物质被动通过的一种运输方式。2)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transport):指溶质在运送过程中,必须借助细胞膜上的底物特异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的一类扩散性运送方式。3)主动运送(Active transport):指一类需要提供能量并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而使膜外环境中低浓度的溶质运入膜内的一种运送方式。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4)基团移位(Group translocation):指溶质在运送过程中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消耗能量,而且溶质在运送前后还会发生分子结构变化的一种运送方式。
10、常见的培养四大类微生物的培养基是什么?
细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放线菌:高氏一号培养基
霉菌:察氏合成培养基或 PDA(Potato-Dextrose-Agar)酵母菌:麦芽汁培养基 代谢相关概念
有氧呼吸: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分子氧作为最终氢受体)的氧化过程。
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这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产能效率较低的特殊呼吸。
发酵:在生物氧化中发酵是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生长:
11、什么是纯培养?纯培养如何获得?
纯培养:微生物学中把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物)。
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①液体稀释法 ②倾注平板法 ③平板涂布法 ④平板划线法 ⑤单细胞分离法 ⑥选择培养法
12、什么是生长曲线?试说明制作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个时期?各有何特点? 在生产上延长稳定期和缩短延滞期(lag phase)的措施有哪些?
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为生长曲线(Growth Curve)。制作:将少量的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单位体积里的细胞数。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单位体积里的细胞数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即生长曲线。生长曲线分为四个阶段: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1)延滞期:指将少量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液中后,在开始培养的一段时间内,因代谢系统适应新环境的需要,细胞数目不增加的一段时期。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 0 ②细胞体积增长,细胞内RNA、DNA含量增高。
④合成代谢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TP合成加快,易产生各种诱导酶。⑤对外界不
2)对数期
指在生长曲线中,紧接着延滞期的一段细胞数按几何级数增长的时期。
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细胞每分裂一次(即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 ——代时或原生质增加一倍所需的倍增时间最短。②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各种成分最为均匀 ③酶系活跃,代谢旺盛。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又称恒定期或最高生长期。
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R=0,新增殖的细胞数与老细胞的死亡数几乎相等,细胞
数目达到最高水平。
②细胞分裂速度下降,开始积累内含物,产芽孢的细菌开始产芽孢。③开始积累代谢产物。4)衰亡期(decline phase)
特点:①微生物死亡数超过新增殖数,活菌数急剧下降,出现“负生长”。②细胞出现多形态,大小不等,有时出现畸型。有的微生物在此期会进一步合成或释放次生代谢物。芽孢菌的芽孢开始释放。
③因菌体本身产生的酶及代谢产物的作用,使菌体死亡、自溶等,发生自溶的菌生长曲线表现为向下跌落的趋势。良条件反应敏感,如氯化钠浓度、温度、抗生素等理化因素。
延长稳定期措施:①补充营养物质(补料);②调pH ;③调整温度等。缩短延滞期措施:加大接种量、用对数期的作为菌种、用相应的培养基
13、根据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不同,可以将微生物分为几种类型?
根据微生物生长 的温度范围,将微生物划分为三个类型: 1)低温型微生物(嗜冷微生物)2)中温型微生物(嗜温微生物)3)高温型微生物(嗜热微生物)
14、细菌和真菌常用的培养温度是多少?生长的适宜pH范围? 光合细菌生长的最适条件是①温度15~20℃时,光照30000~50000lx,培养基pH值为7.0;②温度25~30℃时,光照为3000~5000lx,培养基的pH值为7.0 培养真菌最适pH为4.0~6.0最适温度为22~28℃,某些深部感染的真菌则在37℃中生长最好。培养真菌需要较高的温度与氧气。
光复活作用:把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称为光复活作用。
15、简述菌种保藏原理并说明几种常用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保藏原理:首先要挑选典型菌种或典型培养物的优良纯种(最好是分生孢子、芽胞等休眠体);其次是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它们长期休眠的良好环境条件,如干燥、低温、缺氧、避光、缺营养以及添加保护剂等。常用菌种保藏方法:冰箱保藏法(斜面);冰箱保藏法(半固体);石蜡油封藏法;甘油悬液保藏法;沙土保藏法;冷冻干燥法;液氮保藏法。生态:
共生: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以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
拮抗:又称抗生,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食品微生物部分:
概念:大肠菌群:是指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该菌群主要包括埃希氏菌属、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等细菌。
食物中毒:指经口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称为食物中毒 商业灭菌:也可以叫做商业无菌,指食品经过杀菌处理后,按照所规定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在所检食品中无活的微生物检出或仅能检出合理范围内的非病原菌,是一个标准。
举出酸奶、纳豆菌、啤酒、葡萄酒、白酒、酱油、腐乳、丹贝生产中常用的生产菌种及其作用。
酱油是以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为主,经米曲霉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发酵酿制而成。
丹贝:少孢根霉丹贝又称天培(Tempeh),是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大豆发酵制品。面包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以糖、油脂和鸡蛋等为辅料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出来的一种发酵食品
啤酒是以优质大麦芽为主要原料,酒花、大米或玉米等为辅料,经过制麦、糖化、啤酒酵母发酵等工序酿制而成的一种含有CO2、低酒精浓度和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酒
葡萄酒:有酿酒酵母、葡萄酒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vineae)、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uvarum)等。酿酒酵母是主要的菌种,在健壮的葡萄上含量约为50 CFU/g 白酒:大曲白酒:用小麦、大麦等原料发酵制成。大曲中微生物主要是曲霉和酵母菌及少量细菌。小曲白酒:用米粉和米糠加中药发酵制成。麸曲白酒:用麸皮酒糟制成散状曲经发酵而成 腐乳:霉菌型腐乳有腐乳毛霉、鲁氏毛霉、总状毛霉、华根霉(Rhizopus chinensis)等。细菌型腐乳菌种微球菌属(克东腐乳)和枯草芽孢杆菌(武汉腐乳)纳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菌亚种
普通酸奶:主要是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嗜酸菌乳:主要用嗜酸乳杆菌或者嗜酸乳杆菌和其它乳酸菌的混合菌种。双歧杆菌乳:主要是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或嗜酸乳杆菌等的混合菌种。
益生菌乳:多数是由多菌种共发酵,常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或瑞士乳杆菌等
17、什么是水活度值?大多数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生长的最低水活度?
水活度值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水的蒸汽压(P)与同温同压下的纯水蒸汽压(P0)之比值
微生物类群
最低Aw值范围
微生物类群
最低Aw值
大多数细菌
0.99~0.90
嗜盐性细菌
0.75
大多数酵母菌
0.94~0.88
耐高渗酵母
0.60 大多数霉菌
0.94~0.73
干性霉菌
0.65
19、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1、感官鉴定:主要检验食品的色泽、气味、口味、状态等。
2、化学鉴定:含氮量高的食品:常测定挥发性盐基总氮、三甲胺、组胺等。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品:常测定pH、有机酸含量等。
3、物理指标:测定食品浸出物的量、浸出液的电导度、折光率、冰点下降、黏度上升等指标。
4、微生物检验:常测定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近似数和霉菌等。一般食品中活菌数达到108cfu.g-1时,则可认为食品处于初期腐败阶段。20、食品的微生物污染途径有哪些?
1、内源性污染
食品原料本身带有微生物。
2、外源性污染
通过水、空气污染、人及动物、加工设备及包装材料和土壤污染。
21、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有哪些? 食品中微生物指标的常见检验项目如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计数、大肠杆菌计数、肠道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双岐杆菌、空肠弯曲菌、霉菌计数和酵母计数。
22、简述大肠菌群概念以及食品中大肠菌群最大可能数的检验意义。
大肠菌群(coliforms)是指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该菌群主要包括埃希氏菌属、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等细菌。大肠菌群被许多国家用作食品卫生质量评价的指标菌。检测大肠菌群的食品卫生意义:它可作为粪便污染食品的指标菌,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食品被粪便污染的程度和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它可以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标菌,大肠菌群与肠道致病菌有相同来源,在外界环境中生存时间也与主要肠道致病菌相近。
2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种类,致病性细菌举例。按发病机理可分为三型:
①感染型中毒。细菌在食品中大量繁殖,摄取了这种带有大量活菌的食品,肠道粘膜受感染而发病。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皆可引起此型。
②毒素型中毒。由细菌在食品中繁殖时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中毒,摄入的食品中可以没有原来产毒的活菌。如肉毒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
③过敏型。由于细菌的作用,食品中产生大量的有毒胺(如组胺)而使人产生过敏样症状的食物中毒,引起此型中毒的食品为不新鲜或腐败的鱼。含组胺较多的鱼为鲭科的鲐鱼,科的蓝圆和竹荚鱼,金枪鱼科的金枪鱼、扁舵鲣、鲔鱼和鲱科的沙丁鱼。这些鱼青皮红肉,即鱼皮为黑青色,而肉色较红,因其中血管系统较发达,含血红蛋白较多。引起此型中毒的细菌是含组胺酸脱羧酸酶的细菌,其中酶活性最强的为摩根氏变形杆菌、组胺无色杆菌和溶血性大肠杆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按致病菌分类,分为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等。
24、病原菌特性(金黄)。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株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致病性强。
产生的毒素和酶:主要有溶血毒素、杀白血球毒素、凝固酶、溶纤维蛋白酶、透明质酸酶、耐热核酸酶、剥脱性毒素、肠毒素等。
第五篇: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题目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名词解释选一题,简答题选三题)
一.名词解释
1.细菌总数
2.大肠菌群
3.高压蒸汽灭菌
4.乳酸菌
5.芽孢
二.简答题
1.简述革兰氏染色原理
2.简述培养基配置步骤
3.影响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4.革兰氏染色分为那几步?其关键是哪一步?为什么?
5.MRS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什么?
6.为什么检测乳酸菌不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7.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各成分分别起什么作用?
8.细菌细胞特殊结构有哪些?分别起什么作用?
9.简述显微镜使用步骤
10.高压蒸汽锅灭菌与干热空气灭菌相比有什么优点?为什么?
11.比较平板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优缺点
12.高压蒸汽锅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的冷空气排尽?灭菌后为什么要待压力表指针降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13.鲜乳中存在霉毒素会对乳酸菌生长起什么作用?
14.普通酸乳制作中常加入乳酸菌有哪些?比例如何?二者关系如何?
15.用作消毒剂的乙醇浓度是多少?请说明用此浓度的乙醇的原因和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