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梁弄镇中心镇建设的基本情况(范文)
梁弄镇中心镇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镇域经济实力增长迅速。梁弄镇是浙江省级中心镇之一。梁弄镇改革和发展总体呈现出“各业经济富有特色,小康建设逐步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渐趋殷实”的良好格局,2008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6.2亿元,增长14.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840万元,增长19.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80元,增长13.9%。
(二)地方产业发展特点突出。梁弄镇着眼优势产业层次提升,特色经济跃上新台阶。创建各类农业示范基地,扶持农产品名优品牌。规模开发了以樱桃园、百果园等为主体的“五园”建设,逐步形成了与山水生态、红色旅游相融合的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加快工业提质增效,做强做优灯具产业,积极打造“中国灯具制造基地”,工业经济呈渐进式增长。深入挖掘红色旅游等人文自然资源,大力实施精品旅游战略,加快服务业扩量增质,服务业呈现跃进式上升。
(三)城镇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梁弄镇紧紧围绕旅游型山水生态城镇的发展定位,以保护环境、提升环境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环湖及集镇污水管网收集系统不断完善,“三横二纵”集镇道路框架基本形成, 建成了正蒙街、如意路商住楼、滨溪别墅区、镇中路等中心街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镇政府综合服务中心扎紧建设,煤气站迁建工程扎紧实施,学校、医院、农贸市场、主题公园、停车场、超市等规模不断扩大。城
镇集聚功能明显增加,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推动了工业向园区集聚,三产资源向中心集聚,人口向城镇集聚。
(四)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生活环境不断优化,积极实施村庄整治改造工程、山区人口“内聚外迁”工程,生态环保工程。积极开展了平安社区、安全单位、平安景区等系列创建活动,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存在的问题:一是中心镇建设资金不足,梁弄镇财政资金尽管近几年增长幅度还不错,但其中相当大部分是宁波市等各级财政资助,可以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较大,相对不足。二是产业发展受生态环境和土地制约,梁弄镇地处四明山生态保护区,四明山生态保护规划明确规定该地区产业布局和项目分布应首先满足生态环境要求,再者,城镇周围土地大多为农保地,农保地这根高压线控制着城镇规模的扩张。
第二篇:梁庄镇中心均衡工作总结
梁庄镇中心校均衡工作总结(近段)
梁庄镇中心校于2014年11月5日,参加了县局均衡工作推进会,会上认真领会,做好笔记;会后积极研究,布置落实。现就近段在均衡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打算分述如下:
一、采取的措施
1、制定措施
明确责任
梁庄镇中心校高度重视均衡工作,2014年11月6日,结合推进会精神,认真制订了《梁庄镇中心校关于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实施方案》,制订了《梁庄镇中心校关于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健立了组织。
2014年11月7日上午,制订了《梁庄镇中心校2014年11月5日县局均衡推进会几项工作的说明》,强调各中小学完善硬件建设和软件档案资料。下午,召开了由中心校全体、中学正副校长、全镇小学校长及各校均衡专干参加的均衡工作推进会,会上传达了县局会议精神,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了豫政办(2012)131号、豫教督导(2012)199号、教基一(2013)88号三个文件中有关各项标准和档案整理的说明,还认真学习了《梁庄镇中心校2014年11月5日县局均衡推进会几项工作的说明》、《内黄县中小学均衡档案整理细则》、《创建和督导的十四个基本环节和基本标准》等文件,打印 并下发了以上文件。会上还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会上要求各校把工作细化,责任到人,并与年终评价挂钩。
2、稳步推进
扎实工作
2014年11月11日中心校制订《梁庄镇中心校功能室建设评分标准》并于11月12日-13日对全镇中小学进行了详细的跟踪检查并逐项打分、按分排队,年终记入综合评价。
2014年11月18日召开中心校全体、中小学校长及专干参加的会议,布置均衡工作,从此转入完善学校均衡档案工作阶段。
2014年12月5日,镇中心校设计《梁庄镇中小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统计表》,组织人员对全镇中小学校硬件设施彻底清查,摸清底数,以利整改。
3、现场交流
寻找差距
2014年11月25日中心校主要领导带领中学正、副校长、全体小学校长参加了由县局组织的梁、中、后三个乡镇的均衡工作现场会,先后实地查看了中召二小、梁庄一小、后河七小三个学校,县局领导现场总结各校优缺,与会人员受益颇多。中心校要求结合现场会精神与本校实际制定计划,尽快修补本校硬件方面的细节漏洞,如各种标牌规格、颜色等是否统一,窗户、大小门口是否用重新刷漆等等。
4、阶段梳理
完善提高
镇中心校及时对阶段工作进行总结、梳理、装档,寻找 不足与差距,以便弥补和提高,并留下痕迹。
二、取得的成效
经梁庄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截止到目前全镇各中小学功能室内的硬、软件建设工作已经结束,其它均衡档案的续档工作也已接近尾声。
一个多月以来,全镇共投入资金10.5万余元,用于完善餐厅设施、完善功能室建设、校园美化亮化。其中,镇一中投资三万余元完善餐厅设施、更换门窗、安装热水设施、整修跑道等。镇六小投资2.55万元整修办公室校园、安装用电设施、整理监控及广播系统、制作版面、新建影壁墙旗台等。镇二小投资1.2万余元完善功能室硬件设施,购置柜子、硬化地面、布置各室等。镇四小投资一万元为功能室配备电脑、打印机,购置取暖设施等。镇九小投资0.85万元购置档案柜、整修线路。镇五小投资0.7万元做了四个橱窗,并美化校园。镇十一小投资0.6万元安装橱窗、窗帘、制作版面。镇八小投资0.5万元整修校园。部分学校还定制版面、门窗等,正在制作或安装中。还有一部分项目已定好计划,将于明春实施,如镇八小计划投资三万元更换门窗、硬化室内外地面等。
三、存在的问题
1、全镇功能室缺口31间。其中,镇一中缺24间,镇八小缺4间,镇九小缺2间,镇四小缺1间。
2、全镇图书缺口15700册。其中镇一中缺5500册,镇 二小缺5400册,镇六小缺3000册,镇四小缺1500册,镇十一小缺300册。
3、全镇九所学校无运动场或运动场不达标。其中镇二小、镇四小无运动场,镇一中、镇一小、镇三小、镇五小、镇七小、镇八小、镇十一小运动场不达标。
4、全镇五所学校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不达标。其中,镇一中用地面积生均13.4㎡。,镇二小用地面积生均9㎡、生均建筑面积4㎡,镇三小用地面积生均11.9㎡、生均建筑面积5.1㎡,镇四小用地面积生均13.2㎡、生均建筑面积2.3㎡,镇八小用地面积生均16.3㎡、生均建筑面积4㎡。
四、下一步打算
1、功能室不够的学校,计划搭建彩钢房补充。
2、图书不够的学校,由学校自行购买。
3、运动场不达标的学校,计划租用运动场。
梁庄镇中心校 2014年12月9日
第三篇:中心镇建设交流材料
仙居县白塔镇推进中心镇建设交流材料
白塔镇位于仙居中部,建集于北宋年间,为仙居古镇之一。区域面积119平方公里,人口4.2万。辐射周边一镇两乡共10万余人口,为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境内风光秀丽,人文荟萃,台金、诸永高速交汇于此,35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白塔镇作为省级中心镇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次中心”,在仙居“十二五”期间“一城三地”战略(“富有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和职责。近年来,我们按照“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工业强镇、文化名镇”的发展战略,积极围绕“建设农民增收示范区,打造旅游休闲特色镇”的目标,打造白塔现代农业、旅游休闲业和现代工业三大产业体系,推进破解发展难题,有力地推动了白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镇域综合实力。
1、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平台,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始终把经济开发区白塔园区作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要载体平台,举全镇之力重点打造白塔工业集聚区。去年开始,白塔工业园区二期扩容600亩,主要涉及郭岩上宅、街里、街外三村。目前已经完成协议的签订。园区目前共有入园企业25家,全部开工建设,11家企业已投产,13家企业也即将投产。在做好集聚区“扩容”工作,确保量的扩张的同时,积极推进质的提升,努力促进以汽摩配件、电子电机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尽快形成。
2、大力推进旅游平台建设,构建大旅游格局。认真贯彻县委县政
1府建设“大平台、大景区、大景观”的发展思路,做好神仙居、景星岩等景区的深度开发,神仙居景区连接淡竹蝌蚪崖索道建设顺利推进。神仙居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区水景观河道整治一期工程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90%。同时启动二期工程,力求通过一、二期工程建设,建成生态湿地公园,形成“坝在水下、河在林间、人在景中”的滨水景观带。150亩的人工湖项目于7月份动工开挖,同时启动生态停车场建设。全长4.2公里连接神仙居景区和淡竹原始森林景区的环景公路建设已全线贯通。投资10亿元的大型农业景观及文化休闲项目正式开始运作。
3、以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台创园核心区乡镇之一,我们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目前已完成一期土地流转面积1500亩。我们将以创业园为平台,通过引进台湾现代农业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新管理方式以及资本、设备等,进一步提升仙居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500亩蝴蝶兰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4、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投资100多万元,建成白塔镇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位一体服务网络,提高农技服务人员为农服务水平,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今年全省农业现场会在我县举行,白塔镇“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此外,白塔镇还开展了“安监、社保、综治等三个中心”建设;开展了计划生育服务站标准化建设;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平台建设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以规划编制和落实为抓手,推进中心镇建设跨越发展。
1、坚持高起点编制规划。根据镇域境内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工业园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实际,在城镇总体规划与风景区、度假区、工业区、农业区规划的衔接和互动上作了充分的研究。明确了白塔镇作为省级中心镇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次中心”的定位,努力将白塔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小城市,围绕这样的目标,委托国家级和省级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完成了白塔中心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衔接报告、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区城市规划、“四线”规划、给水、排水、环卫等专项规划。此外,还完成了白塔工业集聚区规划、神仙居度假区总体规划、神仙居旅游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前王区块低丘缓坡重点建设区块开发利用规划等旅游专项规划。
2、坚持高水平建设。在各项规划的指导下,有序推进各项工程建设。重点强化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中心镇“一路、二厂、四网”等设施要求,投资2249万的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已经完工。西部集中供水工程主管线铺设完成,平原区的30多个村将全部实施并网。新35省道改扩建工程、新大街改造工程、工业园区道路工程等工程大部分已经完成,白塔的交通优势进一步加强。度假区移民安置、高山移民安置区建设已经启动前期工作,镇政府西边300亩建设用地按照现代住宅小区的标准,完成了平面布置设计。建成休闲公园一个。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全镇创建16个整治村,创建10个村的市级生态村,24个村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通过验收。加大景区沿线的整治
力度,全面开展沿高速公路、35省道、景区沿线的景观林带绿色屏障建设,全镇有42个行政村开展了村庄绿化,圳口村和厚仁上街村分别获省森林村庄和省绿化示范村称号。
3、坚持高效能管理。建立了专门的镇区秩序和卫生巡查管理队伍,目前有专职人员20人。镇区的交通秩序和镇容镇貌明显改善。同时切实推进清洁家园工作,全镇配足了镇村保洁员133人,垃圾箱1230只,简易垃圾清运车152辆,垃圾清扫车和清运车各1辆,基本实现了镇村清洁卫生,改变了农村面貌,优化了农村发展环境。投入20多万元,建立了白塔镇便民服务中心,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
三、中心镇建设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1、中心镇发展的土地要素瓶颈日益凸显。由于缺乏用地指标,中心镇各项建设无法迅速展开。十二〃五期间,根据仙居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我镇可支配建设用地指标116.7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指标32.25公顷,而实际建设需求283.4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需求145.4公顷,缺口巨大,严重制约了中心镇的发展。为更好推进中心镇建设,建议上级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中心镇单列用地指标。
2、中心镇发展缺乏资金保障。按照中心镇各项规划以及发展要求,许多建设项目必须在基础设施到位后才能实施。而目前镇级政府的融资没有很好的平台,单靠镇级财政的资金根本无法完成,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许多项目无法落地。建议上级出台政策,有效帮助解决融资难问题。
3、个性化设置中心镇考核体制。目前中心镇的考核体系对中心镇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了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完善和提高。但各地的中心镇发展情况差异巨大,建设项目和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差别很大,特别是白塔等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建设正在起步,但全县的重点项目工作任务很重,工作的实际成效难以在考核中体现。建议进一步加大个性化考核比例。
四、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白塔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围绕打造区域性小城市的目标,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以四大平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克服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扶持,做好各项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落实和推进,切实加快集镇区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六日
第四篇:中心镇建设汇报
**中心镇建设情况汇报
一、**中心镇基本情况
**镇位于临安主城区东北部,距杭州30公里、临安10公里,是东汉末年至南宋时期的临安故县址所在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全镇总面积113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全镇常住人口3.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5万人,外来务工人员2万余人。
全镇工业产业高度集聚,90%以上企业为节能灯及配套企业,是全国最大的节能灯毛管生产基地,拥有各类节能灯生产企业13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33家,亿元企业9家。年生产节能灯毛管13亿支,分别占全国的1/3和世界1/10,2010年10月被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授予“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荣誉称号,并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中心镇。
今年1-11月,全镇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0.4亿元,同比增长20.6%,完成全年计划的86.6%;其中规模企业销售产值34.5亿,同比增长14.1%。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2.19亿;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7万余元;三产总收入5.5亿,三产增加值1.7亿元;税收1.8亿元,同比增长24.3%。
二、中心镇工作开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1、规划编制初步完成。按照“不求大但求精、不求高但求美、不求快但求好”的原则,先后编制了《**镇城镇总体规划》、《**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临安市**镇功能区主导产业与发展规划》、《**镇工业功能区三期控制性规划》、《行政村村庄规划设计》、《**商贸服务业发展五年规划》、《中心镇5年培育计划》,并委托编制社会事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形成较完善的规划体系。
2、现代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以绿色照明产业为特色,大力开展环保整治,努力破解土地、资源、资金要素制约。一是引进万达天然气公司,在节能灯企业率先普及天然气能源。二是组建临安宇洁含汞固体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引进瑞典先进生产线,一期2700万元工程已投入运营,对镇域范围内含汞废旧荧光灯管进行规范处理,并回收利用。三是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大科研与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四是加快推进工业平台、绿色照明专业市场、工业大道、宇中、钱氏、新联、景亮公司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三期工业功能区建设,切实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块状经济向节能电光源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3、公共配套能力初步具备。集中有限的资金重点推进中心镇的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城镇道路:完成镇区主要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改造,建成区绿化率26%,新建**大街、工业大道,规划环北路,2012年实施“四道路一景观”工程。集中供水:建成日供水1万吨的第三自来水厂**分厂,覆盖镇区及周边村庄,受益人口2
万余人,供水面积10平方公里。排水污水处理:新建排水管网1.3公里,建成集镇污水处理厂,一期日处理污水2000吨,铺设管网12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68%,启动二期建设前期。城镇环卫能力:建立健全“清洁乡村”常态化运作机制,投入资金1500万元用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开展“靓镇行动”。成立镇环卫所,建成日处理垃圾70吨的垃圾中转站,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98%。
4、人口集聚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从2.7平方公里扩张到4平方公里,建成区规划面积由8平方公里扩张到10平方公里。镇域常住人口36255人,户籍人口14885人,城镇化率68.5%。新建**工业区块职工和人才保障住房2.24万平米,规划建成区三个农民安置点。
5、机制建设初见成效。一是扩大管理权限,先后成立镇交警中队、城管执法中队、环保所等派驻机构,行使部门管理服务职责,同时建立镇便民服务中心,承接市发改、经发等15个部门52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二是明确投资主体。成立**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中心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明确镇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主要用于人员经费,保证日常运作,将各类土地、项目建设、中心镇补助等其他收入划入投资公司,由**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各类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三是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在原有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的基础上,先后进驻建设银行、南浔银行,并成立**担保股份有
限公司,注册资金2020万元,贷款担保额度1亿元,主要为辖区内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2012年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7800万元。
(二)2012年中心镇扶持项目建设情况
2012年我镇中心镇建设扶持项目是**城镇道路建设项目(四路一景观),2012年计划投资401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投资1520万元完成工业大道桥梁和600米路基工程;投资1380万元完成**街900米路基工程;投资445万元改建德胜街工程;投资455万元改建福胜路工程;投资210万元改建高后线景观道3620米。这些项目由临安市**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建设和管理。
目前,“四路一景观”均已完成前期项目报批和征迁、工程招投标等前期,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前基本能完成计划工程量和投资额。
(三)几点体会
回顾两年来的中心镇建设工作,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四点: 1.坚持规划先行。镇党委政府坚持把规划放在发展建设中心镇工作的首位,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定位中心镇功能,充分考虑本地的实际,彰显发展特色。
2.坚持产业为基。中心镇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支撑,就**来讲,产业是根本,如产业空心化,则中心镇建设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3.坚持建管并重。“三分建,七分管”。城镇面貌如何,既
取决于建设质量,更取决于管理质量。
4.加强探索创新。加强体制机制探索创新,是中心镇发展的活力所在。为解决建设资金融资难题,**镇成立实业公司,并由**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投资成立了新虹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职工与人才保障住房项目。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支撑有待加强。我镇节能灯产业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产业集聚优势,但企业高度集中在产业链的中游,上、下游企业少,基本处于“微笑曲线”的弧底,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低端产品多,附加值不高,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相对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同时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大好高”项目引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上相对滞后。
2、要素瓶颈有待破解。一是用地空间不足,指标有限。我镇“山多地少”的地貌特征客观上限制了发展的后续空间,受土地利用规划的制约,每年上级安排的土地指标有限,远远满足不了中心镇项目建设的要求。根据新一轮用地规划,我镇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520亩,其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55亩,新农村建设39亩,剩余326亩还要安排城镇建设用地与三产项目用地,用地空间明显不足,仅去年一年我们完成的平台征地面积350亩,已经超出了今后十年的用地空间,即使我们再开发平台,也没有用地空间。随着中心镇建设进程加快,项目的增多,用地指
标与用地需求的矛盾会更加明显。二是建设资金缺口大。公共投入资金不足已成为中心镇发展的最大瓶颈,镇级财政收入偏低,自身资产不足,银行融资困难重重。虽然通过实业公司筹得了部分资金,但距离中心镇建设20多亿的资金仍是杯水车薪。三是建设人才缺乏。中心镇建设中,建设规划的编制、管理,项目的包装、申报审批、招投标、资金筹措、工程管理,都需要比较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这些人才在各个中心镇中非常匮乏。
3、集聚水平有待提高。建设与管理的标准要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投入仍显不足,人口集聚还有差距。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村镇环境基础仍然薄弱,生活、居住环境品质不高,环境承载力不强。公共服务功能仍需进一步加强,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态度、服务成效离现代社会发展和群众期望差距较大,仍需进一步改进提升。基础管理仍然简单粗放,实现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法制化管理还需做大量工作。
4、体制改革有待深入。中心镇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制度配套实施,统筹协调,逐步推进。涉及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政管理体制等制度层面的问题,需要革新除弊,加以完善,健全机制。随着“强镇扩权”中心镇管理权限的下放,承接权限的基础配套措施急待增强。
四、下一步中心镇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集群化发展、梯次发展、特色发展的战略,明确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我们将着力于推进要素集约、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和发展环境。
1.抓人口集中。推进工业园区职工及人才保障房二期建设,完善项目前期,规范物业管理,明确集聚政策,吸引人才落户,开工建设学溪苑二期工程。启动城中村改造区块的调查工作,规划农民集聚点布局方案,推进城镇有机更新改造工作。
2.抓产业集聚。按照《临安市关于加快绿色照明发展的实施意见》、《临安市节能电光源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我们将按照巩固毛管、扩量整灯、主推LED灯的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功能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和科研投入,积极争创省、市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努力打造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加快杭州市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省级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
3.抓功能集成。积极推进临安绿色照明专业市场(包括实体市场和网络交易市场),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会展中心等“一个市场、五个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业功能区和城镇道路、绿化、人行道、路灯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和管网建设,完成改新建道路通信管线的上改下工程,完善城镇功能配套。加强环卫管理和街面整治,推进靓镇行动。建成**
镇数字城管中心,整合资源,实施动态长效管理。巩固省市卫生、教育、科技、十小行业整治创强乡镇成果,积极打造最美丽乡镇,创建绿色乡镇、古村落文化保护乡镇。
4.抓要素集约。一是我们将认真贯彻执行《**镇总体规划》,微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合理生产发展布局,统筹资源和力量,推进2013年政府实事民生工程和工业功能区等重点工程建设。二是进一步发挥杭州**担保有限公司作用,引进南浔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增设营业网点,缓解资金压力,优化金融服务和环境。三是鼓励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通过兼并、联合、控股等形式,推进资产并购重组联合,整合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依托青山湖科技城、高新园,加大对灯具、灯饰、原材料和LED新光源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的招商,拓展战略新兴产业。
5.创新项目投资方式。大力推行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经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以公有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民间资本投资参与中心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园区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及临安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中心镇的建设领域。
第五篇:中心镇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一、xxxx基本情况
xxxx镇位于宁波西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传说中国三皇五帝中的“舜”,就出生于诸冯姚丘,即现有的xxxx渚山。更有史载秦始皇第五次南巡,此行尝驻驾渚山,饮马于潭……,xxxx因此而得其名。xxxx镇也是经济重镇,2007年被列入浙江省中心镇。全镇区域面积65.84平方公里,辖
18个行政村、3个社区,有常住人口近5万,另有外来务工人员2.6万余人。近年来,我们依托城乡结合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克服金融危机、要素制约等种种不利影响,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使千年古镇焕发出勃勃生机:先后获得全国千强镇、中国日用喷雾器之乡、浙江省文明镇、卫生镇、生态镇、百强镇、教育强镇等先进荣誉。
二、xxxx年重点工作
xxx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镇各项事业实现统筹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三年”活动目标要求,坚持高位谋划抓开局,激情干事促发展,全镇经济社会保持实现了健康平稳发展:xxxx年全镇预计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64.8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60亿元,增长9.5% ;农业总产值4.8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13730元,增长5%;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7亿元,增长9.6%。一年来我们的主要工作是:
㈠抓项目、促转型,产业发展又上新台阶
一是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健全招商网络,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类重大招商活动,针对性地开展重点项目招商。全年工贸方面引进外资项目3只,落实内资项目3只,协议引进外资1665万美元,实到外资850万美元;实到内资9000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利用外资加快旧城改造,与香港启发集团签订了旧城改造项目框架协议,涉及区域面积1674亩,计划投资约1亿美元。
二是工业经济量质并举。深入实施 “3+1”产业行动计划,即充分发挥各类技术平台的研发优势,改造提升日用喷雾、厨卫洁具、汽车配件等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5.5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企业分别实现产、销、利66.5亿元、65亿元、3.9亿元,同比增长14%、14.5%和7%。同时积极扶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以百事德太阳能为龙头,今年,晶晟新能源、世茂新能源、晶宇光伏、晶泰光伏等多家企业又相继投产,基本形成了“冶炼坩埚生产—单晶硅、多晶硅冶炼—拉棒、晶片切片切割加工—太阳能光伏电池组板散件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此外,随着生产锂电池的浙江吉能公司正式投产,全镇战略性新型产业规模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和新材料、新能源产值达近30亿元。
三是商贸发展扩容升级。营业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泰达美家家居市场正式开业,规模在全省县级同行中居前三位;营业面积超过4千平方米的三江超市开业,集镇商贸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申通快递、方赛特软件公司、宁波银行等现代商贸业态相继入驻,商贸发展进入快车道。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业,基本形成了沿山农庄白杨梅观光基地、大盛农家乐休闲度假等一批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点,全镇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发展到6个。xxxx年商贸销售突破10亿元,比上年增长49%。
四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继续抓好水稻生产机械化和生产社会化服务,着力提升规模化、全程化、示范化水平,机耕机收率达到100%。全年早晚稻复种面积达6.5万亩,总产量达3万吨。抓好特色基地建设,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高产示范方、乐安湖农业科技生态园的特种稻米产业基地等农业项目建设,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并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全镇无公害、绿色、有机、出口等认证产品达到20只,宁波市级知名商标4个、余姚市级知名商标4个。
㈡抓建城、促提升,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色
一是镇村品位有所提升。坚持规划为龙头,高起点布局全镇发展空间,委托浙江大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南城北区”的集镇总体发展格局和“一核两片三组团”的总体发展思路。美丽乡村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开元村列入市中心村培育建设任务,斗门、庙前两村的农房“两改”项目正在启动建设,市级以上环境整治村、绿化示范村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态人居体系进一步构建。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xxxx年是我镇城镇基础设施大投入、大建设的一年,年初全镇明确了19项重点工程建设,投入已超过2亿元。其中,东一路改造、兴马大道一期、中河两岸亮化工程等基本完成;马漕头东、马漕头西、大施巷、东一路玉立道口共4处铁路立交桥竣工并投入使用,极大地缓解了铁路南北交通制约;余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