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
服务经济 服务农民 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世纪工程
XX市教育局
XX是全省土地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大市。全市下辖9个县(市、区),面积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96万,其中农业人口559万,占总人口数的70%,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这是XX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市情之一。近几年来,我市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抢抓全省南北劳动力交流和国际劳务合作的大好机遇,积极发挥教育在人才、技术、信息、智力等方面的整体优势,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世纪工程。2006年全市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0.55万人,培训农村致富骨干2.48万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3.37万人次。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培训农村劳动力近7万人,其中39%的农村劳动力取得了各类职业技能证书。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总数122.7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46.1%,其中今年新增10.05万人。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实施,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为全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树立全局意识,加大四方面力度,切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组织化
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是职成教育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职成教育战略重心转移、服务功能提升的具体体现。针对我市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比重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低、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艰巨繁重的现状,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一个战略性举措,摆上了与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同样的突出位置,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世纪工程的意见》,提出了到2010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00万人的奋斗目标。为此,我们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落实措施,从四个方面切实加强与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组织化程度。
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政府都将实施劳动力转移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教育部门主动牵头,与农林、科技、劳动保障等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案的制订、关系的协调、措施的落实等工作,市、县教育部门、职成学校明确一名负责同志专抓,并成立专门班子,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配合、市县联动的工作局面。
二是加大责任落实力度。根据省教育厅等5部门实施教育富民工程的意见,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制订了教育富民“1234”计划,组织发动各县(市、区)对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登记、造册,摸清了全市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求职意愿、转移方向等基本底数,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台帐,每年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学校和基地建设等职成教年度主要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层层落实。
三是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年初我局与各县(市、区)教育局、市区有关职业学校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并把职成教工作列为对县(市、区)政府、教育局全年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结合日常工作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强化过程管理,重点督查工作相对滞后的县(市、区)和学校,促进了工作的整体推进和面上平衡。年终,对完成任务好的地方、学校进行表彰奖励,2006年我们拨出33万元专项经费奖励培训、招生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和学校。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四是加大经费统筹力度。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每年安排30—50万元,建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资金”。如大丰市从教育基金中安排50万元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实行以奖代补,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每培训并有组织转移1个农村劳动力奖励100元,同时设立专项基金,帮助因家庭困难的农村劳动力完成技能培训。我们还按照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了企业提取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费的政策。
二、适应社会需要,立足五个“面向”,努力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特色化
扎实抓好多层次、多渠道、多门类的培训,准确把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动权,培植培训的特色和品牌,是教育服务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职责。近年来,我市职成教育机构从实际出发,瞄准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等不同企业的用工需求,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灵活开展技术教育与培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模式。
1、面向劳务输出开展特色培训,促进“盲目劳务”向“市场劳务”转变。近年来,我们紧贴劳务市场需求,狠抓特色培训,努力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地方品牌,逐步形成了“三大类型”、“四大品牌”的培训转移特色。“三大类型”即“传统技术型、新兴产业型和现代服务型”,“四大品牌”即建筑装璜、服装缝纫、机械电子和三产服务,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巩固拓展劳务市场,抢占市场份额。目前全市外出劳动力中,80%的人员从事建筑、缝纫和农副产品经纪人三个行业。盐都县以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依托,以35周岁以下的青年妇女为培训重点,组织青年妇女学习文化生活知识和初级缝纫技术,培训学员考核合格后,由县委组织部和劳动局负责推荐到外地就业,已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5500人。
2、面向农村致富骨干和带头人开展科技培训,促进“体力型”向“智力型”的转变。近年来,我市采取了办班培训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科技咨询与技术讲座相结合、典型引路与面上推广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和现代农民的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射阳县洋马镇对农民进行系统的技术和学历培训,全镇先后有218名农民取得大专学历,2700多人获得中专学历,有1500多名技能型农民常年在外指导药材种植,每年可挣回1700万元的技术指导费。建湖县职教中心、上冈、近湖等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与高校联合实施“绿色人才工程”,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三分之一的乡村干部成为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的“将才”。
3、面向打工回乡立业创业者开展创业教育,促进“打工潮”向“创业潮”的转变。我们注重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层次,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教育。经教育培训后,当前我市回乡创业人员越来越多,一些转移在外的农民,积累了一部分资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学到了一定的管理方法,摸到了一定的市场渠道,主动自觉地回乡创业。群众称之为“出去一个学生,回来一个老师”,“出去一个苦力,回来一个老板”。近三年,全市有6640名外出劳力返乡创业,创办各类项目3150个,投资达10多亿元,这些“回流”者成为了经过城市文明熏陶和洗礼的更高素质的劳动力,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4、面向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青年抓好新增劳动力培训,提高他们立身谋业的本领。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青年是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农村各业发展壮大的带头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领路人,仅2006年,我市未能升学的农村初中毕业生返乡人数达29700人,未能升学的农村高中毕业生返乡人数近7000人,我市教育部门重视做好这部分人的教育培训工作,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通过3—4个月的职业教育培训,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绿色证书”教育,使其中大多数人获得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并顺利转移就业。
5、面向普通中小学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市小学阶段着力搞好劳技课教学,把劳技教育渗透到各个环节,从小培训起学生热爱劳动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盐都县龙冈镇储巷村的杞柳产品远销美欧等十几个国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针对本地特点,他们专门编写了乡土教材《杞柳的栽培和编织》,村小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开设柳编课。在初高中,坚持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和《创业知识》教育,全市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教材,实行“双证”齐发制度,全市初、高中毕业生“两后”培训率达97.5%,满足了他们求学、就业的多种需求。
三、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四项建设,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市场化
开展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按计划、有组织、成规模地实现转移,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注重发挥好教育部门主动服务功能,坚持以市场为先、就业为先,不断丰富培训转移的手段和方法,努力构建培训与就业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1、整合教育资源,加快转移培训网络建设。一是加大骨干职业学校的建设力度,已创建国家级重点职校11所,省级重点职中9所,省重点乡镇成人校15所,市合格乡镇成教中心校96所。这些单位已成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阵地和优质资源。二是加大了布局结构调整力度,市区职教确定了实施“三三三”工程的发展构想(即举办3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所五年制职业学校、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县(市、区)加快组建职教集团,形成了规模效益,各县职教中心均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基地。三是加强职成沟通,优势互补,共同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务输出的大文章。全市形成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成教中心为依托、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触角的较为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体系。同时我们积极鼓励扶持和兴办民办培训学校,响水县洪仁服装技术学校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每年都吸纳2000多劳力通过培训输出到服装行业做缝纫工,几年来,已累计培训输出15000人,企业争相聘用,供不应求。
2、加强南北合作,加快“职教移民”通道建设。针对苏南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沿海、沿江大开发对劳动力的旺盛需求,我们明确要求各职成学校积极开展市场调研,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拓宽多渠道联合办学的路子,主动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同时与外地、本地企业集团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开展订单教育与培训,形成稳定的输送毕业生就业的渠道,有效转移本地剩余的劳动力。目前我市职成学校与苏南地区30多所职业院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与140多个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今年我市输送到这些地区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已超过6000人,仅射阳县与苏州、无锡两市联合办学人数就超过1000人。目前我市职成学校毕业生绝大多数在苏南地区得到了安置就业。
3、建好示范基地,加快农民科技致富工程建设。乡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是实施富民工程,引导和带动农民科技致富的重要载体,我们积极引导鼓励职成学校拓展功能,采取政府投入、社会参与、股份合作等途径,创建“公司+学校+农户”的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全市已创建5个省级、30个市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这些基地建成后,发挥了示范、培训、辐射、服务的功能,为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开拓了新的空间。大丰市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提高林果业、畜牧业、水产业,引导劳动力从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初步建立了18万亩大蒜、10万亩棚菜、7万亩桑园等十大种植业基地和200万只毛兔、2000万羽肉蛋禽、20万亩贝类增殖护养等八大养殖业基地,这些基地已成为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粮棉种植转入高效特种种植和养殖业的有效载体,使过去“教室里插秧、黑板上种田”的传统教育方法,变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教育新模式。
4、舞活就业龙头,加快转移培训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各地、各学校把做好就业工作作为拉动招生、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效果的关键措施来抓,全市有6个县(市)教育部门成立了职业介绍机构,各学校均成立了招生就业服务中心或专门的就业办公室。同时,各校通过开设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专门课程,加强对学生和受培训者的职业道德、就业形势、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教育,全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4%以上,许多面向现代工业、新兴服务业开设的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阜宁县职教中心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短期培训班,常年招生、常年培训、常年安置就业,每年培训人数达5000人,他们在全国各地重点城市设立办事处,聘请了百余名信息员,广泛收集用人信息,与4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用人关系,做好培训、就业、管理一条龙服务,成为团省委、省教育厅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培训基地、省苏北办农村青年培训定点单位、省市县扶贫就业培训基地。出口的畅通也拉动了进口,近年来,我们积极改革招生制度,采取注册入学、提前录取、春秋两季招生、划定普高最低录取分数线等方式,积极盘活普职成教闲置资源,加大联合办学力度,扎实做好中等职教招生工作。2006年全市中等职教招生达3.85万人,较上年增幅48.9%,今年据不完全统计,中等职教招生已达4.3万人,不仅促进了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结构的优化,也为众多农村后备劳动力实现成才愿望、保持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回顾近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这项工作与省教育厅的要求相比,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相比,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需要相比,与兄弟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着部门协同配合不够、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培训转移的层次不高、经费支撑力度不大等困难和不足。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李源潮书记在XX调研时的讲话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并以省厅这次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加强三项建设,努力形成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要以市委、市政府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世纪工程提出的每年新增11万人,到2010年转移200万人为目标,细化目标任务,结合实施教育富民工程,将培训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所有县(市、区)、乡镇、职成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力争至2010年,使全市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转移70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达到65%以上。
突出两个重点。一是要以提高教育培训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力量开发和举办有利于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培训项目,在现有基础上努力向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市政服务、电子装配等更多行业拓展,争取更广泛的转移空间,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二是要以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为重点,根据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身体状况和技能等情况,分层次有目的地组织培训,实现由体力型向智力型的转变,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择业能力和有序转移的组织化程度。
加强三项建设。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度、考核奖惩、季度例会和实绩通报等制度,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实绩和职成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和成效的跟踪管理和重点督查,协同劳动部门进一步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实施。二是要加强职成教育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各类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培训中心、县乡村三级文化技术教育网络和各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机构等培训基地的教育培训功能,积极培植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强化各类培训机构的工作职能。三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的覆盖范围,加强对外地信息的收集、开发、利用与发布,形成集技术推广、就业指导、政策咨询于一体的富民“绿色通道”,提高农村劳动力输出信息化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和风险系数。
第二篇: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市教育局领导要求我代表市教育局在今天的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心里感觉实在是愧不敢当,因为我们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兄弟市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这里,我就简要汇报一下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工作情况。
是教育大建设、大提升、大跨越的一年,通过了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我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紧紧抓住区域教
育现代化创建这一契机,以职教中心高标准扩建,争创“四星级”为载体,调优做大做强职教资源,全方位增强职教基础能力,强势推进社区教育中心达标创优,着力构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职教格局,实现职社教发展的历史性飞跃。一年来,在市教育局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紧张创建、攻坚克难,我市职教资源全部整合到位,职教中心新校区大手笔高标准建成,顺利接受了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区域教育现代化等评估验收,还创成了现代农艺、数控等2个省级示范专业以及1个省级课改实验点(现代农艺);市职教中心获得了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先进单位、市“三大”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郭庄镇社区教育中心成功接受了省级社区教育中心视导评估,并被列为省级首批10个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联系点之一;茅山风景区社区教育中心接受了市级社区教育中心视导评估。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党政重视,加大投入,凝集创建合力
市委、市政府倾注更多的精力抓职业和社会教育,作为解决当前诸多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和支撑长远发展的治本之策,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计划、大产业、大战略,改变过去重普教轻职教、重知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传统观念,像重视普通教育那样,大力发展职社教育,探索出适合实际、符合时代特征、富有生机活力的职教发展道路。
1.系统整合资源,实现职教集约发展。针对我市几所职校面临着招生数下滑、专业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的实际状况,4月,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将市旅游学校、华阳旅游学校、市第四中学一同并入省高庙职中,并在原第四中学新建高庙职中东山校区。8月,市职教中心与高庙职中合并重组新的市职教中心,下设文昌路校区、高庙校区、东山校区三个校区,基本实现两校信息、人力、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的共享、整合和优化配置,进一步集聚优质职教资源,拓展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市委市政府又决定将市职教中心的三个校区整体合一,并定位于东山校区,形成集约化发展优势,依据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校建设要求,大手笔实施扩建工程,打造一所对外开放、对外辐射的集教学、实习、培训于一体的新市职教中心,12月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经过几轮布局调整、资源优化配置,开拓了办学空间,增强了办学实力,同时也提升了对外服务功能,融入社区教育,把岗位提高培训,再就业、转岗培训作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从而彻底扭转了职教生源不足、特色不显著、核心竞争力偏弱的不利局面,为创建省“四星级”中等职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实施重点工程,加大创建经费投入。市委市政府将市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列为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作为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的标志性工程,把市职教中心“四星级”创建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市委书记亲自带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视察市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以及苗木基地建设,调研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童书记还先后陪同省教育厅沈健厅长、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省民政厅周文志副厅长视察我市职教中心的建设、办学与培训情况;尹卫东市长、孙昌桂副书记、商震与王琴副市长等其他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劳保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也多次深入到市职教中心视察工程建设情况和调研职业教育工作,协调解决问题,共同谋划我市职教发展蓝图。在职教中心建设中,市委市政府建立工作推进、政策倾斜、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投入多万元,征地215亩,完成了实训中心一期工程、两幢宿舍楼、学生餐厅扩建、一幢教学楼等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了数控技术综合实验室、数控仿真实验室、cad室、pic室等10个实验室。,投入9000万元。完成了实训中心(二期)、图文信息中心、师生公寓、学生餐厅扩建、校园绿化、道路和桥梁、地下管线、风雨操场、400米标准田径场及看台、主大门、汽修训练基地、网球场等建设,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市委市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并将原高庙职中校产处置的其中万和文昌路校区置换的5000万及时用于新校区建设,确保市职教中心建设按序时进度顺利完成,整个工程建设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目前,市职教中心新校区占地面积265亩,建筑面积5.912万平方米,建有60多个实验室与实训车间,建有40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成立了职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教育旅行社和汽车维修等创业中心,项目总投资约1.2个亿。
3.落实优惠政策,完善职教保障机制。我市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时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支持职教发展政策。
一是我市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逐年增加,财政可安排使用的城市教育费附加为173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900万元,占了52%;财政可安排使用的城市教育费附加为2101万元,用于职业教育1100万元,占了52.36%;二是通过对社会培训享受了财政专项补贴,市财政拨付给职教中心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25.31万元,市财政拨付给职教中
心的创业培训经费28.40万元。三是认真做好我市中职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工作,保证每年中职国家助学金全部发放到位,吸引更多的农村困难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我市财政安排中职助学金268.26万元,财政安排中职助学金562.09万元,安排373.59万元,全市7000多名学生享受了此项资助政策。
二、精心指导,量质并重,打造创建品牌
1.强化过程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市教育局领导多次到市职教中心了解学校新校区建设概况、工程完成进度等建设情况,提出了当务之急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校区置换、工程推进及学校在建设过程中的困难进行协调和解决。要求学校要紧紧围绕一个目标,牢牢抓住建设新校区这一重点工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工程推进不停步,一手抓教育教学管理不放松。工程建设方面,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抓推进;配合协调,分工负责抓推进;凝心聚力,上下一致抓推进。与此同时要加强现有文昌路和东山两个校区的日常管理,严格要求,牢抓安全工作不放松。市教育局在关心重视建设工程的同时,还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邀请市领导以及相关部门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并要求学校在建设中注意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廉政和工程安全等问题。
2.全程业务指导,提升创建水平。,市职教中心创建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列入我市教育局工作的重要目标任务,市教育局自始至终全程参与,分管领导和职社科的同志多次去市职教中心指导创建工作,出主意,督促相关工作的落实,深入课堂,听专业剖析,查阅台帐资料,与学校领导沟通交流,从创建方案的制定到具体工作的落实以及工作落实的到位情况都一一给予职教中心全面的指导和督查。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我局职社科牵头组织基教科、安监科、教研室等科室人员一起在市职教中心现场办公,督查一日常规管理工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要求。同时,还邀请了市教育局职社处牵头组织人员对学校四星级创建的台帐资料进行了专项检查和指导。另外,局职社科的同志多次到学校,走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查看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学生文明礼仪及环境卫生整治等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与职教中心共同努力,最终在检查中得到了省专家组的较高评价,顺利完成了“四星级”现场评估。
三、强力推进,攻坚克难,构建社教体系
1.夯实社区教育发展基础。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各镇协调,帮助落实社区教育中心阵地建设和设施设备等问题,绝大多数乡镇政府也结合教育布局调整和采取资源整合的办法,分别落实了社区教育中心的阵地问题,同时加大了投入,对社区教育中心的校舍进行了装修,添置了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必需的诸如电脑、课桌凳、图书、多媒体等设施设备。从起,我市将农村成教经费提高,按照年人均1元的标准,市财政筹措48万元统筹安排了农村成人教育经费,用于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局为各社区教育中心配备了3-4名素质较高的骨干人员担任成教校长和教师,通过上下各方的努力,我市的社区教育中心阵地从无到有,形成了“有阵地、有机构、有队伍、有经费”的“四有”社区教育基本工作框架,为我市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了物质基础。
2.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采取了请专家讲座、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以会代训、召开现场会、上门指导等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全市社区教育队伍的业务素质。,请省成教协会会长陈乃林同志来句开设了“有关社区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专题讲座;邀请教科研专家为各镇成教校长作了社区教育的实验项目的开发和研究的专题讲座;组织成教工作者赴丹阳、扬中等地参观学习,派出5名成教校长参加省成教协会组织的社区教育专业培训活动,与市劳保局2次联合召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创业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又分别在宝华镇和茅山风景区社区教育中心召开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现场会和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社区教育工作迎检现场会,经过各类业务培训,不少成教校长和教师在学中干,干中学,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业务水平大有长劲,全市已经涌现出一批进入角色快、工作能力强的成教校长和教师,提升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3.发挥社区教育培训功能。各成教中心充分利用电脑和计算机教师的优势,先后为本镇基层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致富骨干和部分农村劳动力举办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培训;各成教中心分别举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民经纪人培训以及跨省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各社区教育中心主动配合农服、计生、企管等部门广泛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人口教育、企业职工等培训;一些社区教育中心还利用中心资源开展了青少年学生假日兴趣特长培训活动和老年人的保健、健身等文体娱乐活动。,全市社区教育中心通过自办或联办的形式,对从业人员实实在在地开展了各类培训249期,培训人数达2261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1843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5541人、创业教育培训达368人、企业职工培训达1228人、计算机培训达929人。另外组织从业人员以外其它居民13700余人参加了健康教育活动、广场文娱活动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社区教育活动。同时,我们多次与劳保部门联系,积极承担培训任务,争取培训经费。全市各社区教育中心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教育培训、跨省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和下岗失业再就业培训等教育培训活动,共争取财政专项补贴30多万元,以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
4.抓好社区教育创建工作。在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过程中,我们早作准备,制定创建计划,先后8次召开成教校长会议,分解了创建任务,诠释了考核指标,落实各类创建现场和台帐资料的准备工作,先后多次到12个镇(管委会)社区教育中心现场进行调研指导。在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估中,有关社区教育的所有创建项目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对我市的社区教育创建工作予以了充分的肯定。10月,郭庄镇社区教育中心顺利创成省级社区教育中心;1月,茅山风景区社区中心通过了市级社区教育中心评估验收,全市12家村(社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市民学校),也成功接受了市示范村(企)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评估验收。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市职社教育通过一系列创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以及与先进市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如,职教中心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含金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技师以上比例偏少,技能型拔尖人才数量偏少;社区教育尽管有了较大突破,但在常态化的管理与培训、实验项目研究等方面仍有待加强,等等。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以这次会议为推动,全力巩固深化创建成果,在更高层次推进职社教育现代化建设。,我市职社教育工作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会议和文件精神,坚持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落实省职业教育三项管理规范,提高职业学校管理水平,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效益;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守护好社区教育阵地,充分发挥社区中心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指导职能,大力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和各类社区教育活动,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再创我市职社教育新辉煌。
今天的发言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市教育局领导要求我代表市教育局在今天的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心里感觉实在是愧不敢当,因为我们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兄弟市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这里,我就简要汇报一下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工作情况。是教育大建设、大提升、大跨越的一年,通过了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我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紧紧抓住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这一契机,以职教中心高标准扩建,争创“四星级”为载体,调优做大做强职教资源,全方位增强职教基础能力,强势推进社区教育中心达标创优,着力构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职教格局,实现职社教发展的历史性飞跃。一年来,在市教育局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紧张创建、攻坚克难,我市职教资源全部整合到位,职教中心新校区大手笔高标准建成,顺利接受了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区域教育现代化等评估验收,还创成了现代农艺、数控等2个省级示范专业以及1个省级课改实验点(现代农艺);市职教中心获得了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先进单位、市“三大”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郭庄镇社区教育中心成功接受了省级社区教育中心视导评估,并被列为省级首批10个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联系点之一;茅山风景区社区教育中心接受了市级社区教育中心视导评估。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党政重视,加大投入,凝集创建合力市委、市政府倾注更多的精力抓职业和社会教育,作为解决当前诸多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和支撑长远发展的治本之策,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计划、大产业、大战略,改变过去重普教轻职教、重知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传统观念,像重视普通教育那样,大力发展职社教育,探索出适合实际、符合时代特征、富有生机活力的职教发展道路。1.系统整合资源,实现职教集约发展。针对我市几所职校面临着招生数下滑、专业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的实际状况,4月,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将市旅游学校、华阳旅游学校、市第四中学一同并入省高庙职中,并在原第四中学新建高庙职中东山校区。8月,市职教中心与高庙职中合并重组新的市职教中心,下设文昌路校区、高庙校区、东山校区三个校区,基本实现两校信息、人力、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的共享、整合和优化配置,进一步集聚优质职教资源,拓展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市委市政府又决定将市职教中心的三个校区整体合一,并定位于东山校区,形成集约化发展优势,依据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校建设要求,大手笔实施扩建工程,打造一所对外开放、对外辐射的集教学、实习、培训于一体的新市职教中心,12月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经过几轮布局调整、资源优化配置,开拓了办学空间,增强了办学实力,同时也提升了对外服务功能,融入社区教育,把岗位提高培训,再就业、转岗培训作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从而彻底扭转了职教生源不足、特色不显著、核心竞争力偏弱的不利局面,为创建省“四星级”中等职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实施重点工程,加大创建经费投入。市委市政府将市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列为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作为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的标志性工程,把市职教中心“四星级”创建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市委书记亲自带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视察市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以及苗木基地建设,调研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童书记还先后陪同省教育厅沈健厅长、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省民政厅周文志副厅长视察我市职教中心的建设、办学与培训情况;尹卫东市长、孙昌桂副书记、商震与王琴副市长等其他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劳保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也多次深入到市职教中心视察工程建设情况和调研职业教育工作,协调解决问题,共同谋划我市职教发展蓝图。在职教中心建设中,市委市政府建立工作推进、政策倾斜、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投入多万元,征地215亩,完成了实训中心一期工程、两幢宿舍楼、学生餐厅扩建、一幢教学楼等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了数控技术综合实验室、数控仿真实验室、cad室、pic室等10个实验室。,投入9000万元。完成了实训中心(二期)、图文信息中心、师生公寓、学生餐厅扩建、校园绿化、道路和桥梁、地下管线、风雨操场、400米标准田径场及看台、主大门、汽修训练基地、网球场等建设,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市委市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并将原高庙职中校产处置的其中万和文昌路校区置换的5000万及时用于新校区建设,确保市职教中心建设按序时进度顺利完成,整个工程建设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目前,市职教中心新校区占地面积265亩,建筑面积5.912万平方米,建有60多个实验室与实训车间,建有40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成立了职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教育旅行社和汽车维修等创业中心,项目总投资约1.2个亿。3.落实优惠政策,完善职教保障机制。
第四篇:2013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2013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作者:
来源:《天津教育》2013年第06期
教育部不久前在北京召开2013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以下简称“职成教”)工作视频会议,总结2012年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职成教战线参与“中国梦建设”、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思路和举措,部署2013年的重点工作。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并讲话。
会议认为,职成教战线上一年在科学认识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全面推进体系建设顶层设计、整体规划设计中高职衔接等10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第五篇: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党的xx和xx市第四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作出《xx》,xx出席并作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绘就了发展蓝图,出台了系列政策,不仅为职业技术教育,而且为整个教育工作都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一、深化认识,立即行动,掀起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xx》精神的高潮
“十一五”以来,我市职业技术教育“建体系、扩规模、上水平、强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高职在校生突破70万,累计为社会输送技能人才110万人,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6%、90%以上。但总体上看,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兴渝富民的重大战略优先发展,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突破口率先推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使之成为城乡统筹、服务产业的生力军,成为就业创业、民生改善的受益者,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这次会议是凝聚共识,整合力量,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xx》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各区县教育部门和职业技术学校必须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xx》和领导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即将颁布的《规划》是对《xx》的具体细化,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线路图,我们要结合《教育规划纲要》认真领会并实施。
二、咬定目标,真抓实干,认真完成《xx》提出的各项任务
全市职业技术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努力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我们要按照《xx》要求,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就业、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完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做实、做精、做强、做特职业技术教育,确保受教育者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
《xx》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抓落实。我们要着力完成“四大任务”:一是优化学校布局,调整专业结构,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优质学校、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基础能力;三是推进产教对接,加强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实施好“六大重点项目”,一是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项目;二是优质示范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建设项目;三是实习实训与技能竞赛基地建设项目;四是教师能力素质提升项目;五是重点建设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六是学生资助项目。
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确保职业技术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贯彻落实《xx》精神,加快建成职业技术教育强市,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区县教育部门和职业技术学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到“三个更加”,一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按照规律办职教;二是更加注重统筹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办职教;三是更加注重经济社会要求,用产业、行业和企业的标准来检验办学质量,破除“唯书本”“、“唯学历”的桎梏。必须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健全“四个体系”,一是统筹管理体系,规范办学行为,完善服务平台,不断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开放办学体系,注重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中职与高职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三是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的职业技术教育通道。四是支持保障体系,建立““规划优先安排、投入优先保障、资源配置优先满足”的长效机制,确保职业技术教育优先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系统的同志们决心以《xx》和《规划》的出台为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认真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努力开创重庆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