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投资分析
2013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投资分析 楼市暖冬依旧。本周22个城市一手房成交面积较上周升14%,同比升93%,较11月周均水平高27%,较2011年均值高127%,其中二线城市表现好于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杭州、重庆、南京、青岛、南昌、长沙、温州、包头成交量已超过2011年平均水平。22个城市全年一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41%。
二手房市场亦呈现暖市。6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升15%,同比升157%,较2011年平均水平高84%。6个城市全年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10%。
房价上涨压力持续显现,一线城市尤为突出。(1)本周8个城市一手房均价环比7个上涨,同比5个上涨。一线城市北、上、深等房价呈上涨趋势;二线城市房价近期多呈现出震荡持平态势,全年看仍较低点有所回升。(2)从我们跟踪的新推楼盘情况来看,一线城市京、沪、杭等新盘价格较前期小幅上涨,去化也多在6成以上;二线城市武汉、南京新盘价格较前期持平或小幅上涨,去化也较为理想。
供应维持高位,去化时间持续缩短。10个城市可售面积环比下降0.1%;去化时间9.1个月,环比微降6.7%,但较去年同期水平低32.8%。
暖冬持续,尤其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压力仍存。今年4月前为政策真空期,且信贷环境相对宽松,投资的外部环境好,加之楼市回暖持续,或为投资窗口期。但2012年板块超额收益多,一季度可能出现强势震荡被适当减持转投其他周期板块。建议把握提速发展的泛海,适当关注招、保、城建、首开、万科、环球、荣盛、中南、世茂等优质公司及周转加速的滨江、金科、幸福、阳光城及市场转好的华业。
第二篇:2007年一季度长沙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报告
2007年一季度长沙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报告
[来源]: 长沙市房产信息中心 房地产发展研究中心
一、房产一级市场(商品房)
(一)累计供销量分析
1、商品房累计供应和销售总量分析
2007年一季度,全市商品房累计批准预售188.87万㎡,同比增长110.93%;其中住宅批准预售166.60万㎡,同比增长104.43%。
同期全市商品房累计销售219.46万㎡,同比增长56.20%;其中住宅销售195.73万㎡,同比增长51.54%,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重为89.19%。
2、商品房累计供销量分区分析
对比批准预售和销售数据来看,全市批准预售量为去年同期的二倍多,但销售未能同步增长,同比增长率仅为批准预售的一半,房地产市场放量形势明显。分区来看,除岳麓区批准预售同比负增长外,其他各区批准预售量均有二倍以上的增长,特别是天心区、芙蓉区批准预售量甚至已达去年的三倍多;销售仅岳麓区同比销量增长率超过其批准预售增长率,其他各区增长率均低于其对应数值,特别是开福区销售同比负增长。表明河西区域在2006年放量后,今年其新上市
量趋于下降;河东区域今年新盘上市量增幅较大,将成为本年销售热点(见表1、2)。
3、商品住宅供销对比
2007年一季度商品住宅累计供销比为0.85:1(期间商品住宅批准预售面积:期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第一季度主要是消化了大量去年以来批准预售的存量房。供销比比去年四季度下降0.13,长沙房产销售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表3为各区供销比。
4、商品住宅与非住宅销售比例分析
2007年一季度全市商品房成交住宅与非住宅比例约为8.25:1。其中,芙蓉区非住宅销售比例最高,非住宅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20.40%;岳麓区商品住宅销售比例最高,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4.01%(见表4)。
5、期房、现房销售比例分析
2007年一季度全市商品房、商品房住宅销售中,期房销售分别为177.11万㎡、166.75万㎡,分别占总量的80.70%、85.19%;现房销售分别为42.35万㎡、28.98万㎡,分别占总量的19.30%、14.81%,期房销售仍占绝对优势(见表5)。
6、非市场定价类住宅供销分析
(包含定向开发、集资建房和经济适用房)
2007年一季度全市非市场定价类住宅批准预售1441套,18.24万㎡,同比增长28.32%、49.56%;累计成交1172套,12.08万㎡,同比下降29.69%、42.30%。非市场定价类住宅批准预售套均建筑面积为126.59㎡,面积同比增加16.56%;登记销售套均建筑面积为103.08㎡,面积同比缩小17.93%。
2007年一季度全市非市场定价类住宅成交均价为1578元/㎡,同比回落1.37%。
(二)纯商品房季度供销趋势分析
1、商品房供应量分析
一季度,长沙市商品房、住宅各批准预售170.63万㎡、148.36万㎡,同比增长120.59%、114.08%,环比减少13.60%、8.01%。住宅占商品房批准预售总量的86.95%,其批准预售的套均面109.89㎡,面积同比缩小3.23%。从商品房批准预售历史走势来看,一季度往往为一年中批准量最少的时期(见图1)。
分区来看,全市仅开福区、天心区批准预售季度环比为正值,其他三区批准预售量环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表明一季度开福区、天心区新上市楼盘较多。岳麓区、雨花区在经历去年二季度、三季度、芙蓉区在经历去年三、四季度放量后,本季度上市量有所下降;天心区批准预售量仅去年四季度有一定程度降低,今年一季度又已恢复去年三季度水平,批准预售继续位居高位;开福区批准预售量自2006年一季度以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表明随着北城区域规划的出台,北城区域正日益受到开发商重视(见图
2、表6)。
2、商品房销售量分析
一季度,长沙市商品房、住宅累计销售207.27万㎡、183.66万㎡,同比增长73.39%、69.72%,环比增长17.61%、15.66%。住宅销售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88.61%,其销售的套均面积为112.96㎡,面积同比缩小9.25%。从商品房销售走势来看,长沙商品房销售量正日益走高(见图3)。
分区来看,除开福区销售面积季度环比增长较小外(其住宅销售为负增长),其他各区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环比均增长了10%以上。雨花区销售量一路走高;天心区、岳麓区销售量在经历去年第四季度下降后,目前销售量已超过去年最高水平;芙蓉区去年一、二季度销售量较大,三、四季度销售位于波谷,今年一季度销售业已达到去年最高水平;开福区去年二季度销售到达谷底,目前销售量正逐渐回升(见图
4、表7)。
(三)纯商品房销售价格分析
1、商品房成交均价分析
2007年一季度,全市商品房均价为3184元/㎡,环比上涨0.86%;其中,商品住宅平均售价为2943元/㎡,环比上涨3.12%;商品房非住宅平均售价为5057元/㎡。(若包含单位集资建房、定向开发和经济适用房,全市商品房均价为3096元/㎡,其中,商品住宅平均售价为2859元/㎡。)从走势来看,长沙市商品房均价目前处于明显的上升通道上,除2006年三季度成交均价环比有所下降外,其余各季度价格环比均呈上涨趋势(见图5)。
分区来看,芙蓉区商品房成交均价最高,均价为3658元/㎡;岳麓区商品房成交均价最低,均价为2784元/㎡。芙蓉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最高,均价为3304元/㎡;岳麓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最低,均价为2632元/㎡(见图6)。
分面积段均价来看,60㎡以下商品住宅均价为3629元/㎡,同比上涨13.34%;60-90㎡商品住宅均价为2937元/㎡,同比上涨6.64%;90-120㎡商品住宅均价为2804元/㎡,同比上13.43%;120-144㎡商品住宅均价2934元/㎡,同比上涨14.03%;大于144㎡商品住宅均价为2893元/㎡,同比上涨27.61%。随着新政的实施,大户型日渐稀缺,成为涨幅最大的住宅产品。
2、典型楼盘成交均价分析
2007年一季度典型住宅楼盘均价为3113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6.17%。
(四)新建纯商品住房供求结构分析
1、套型结构分析
从市场供应情况来看,120-144㎡区间户型占比重最大,为30.01%,比例比去年下降了12.07个百分点;90㎡以下的户型供应占比为35.78%,比例比去年增长了9.66个百分点。
从实际销售情况来看,120-144㎡区间户型套数占比最大,为29.78%,比例比去年增长了1.74个百分点;90㎡以下的户型销售占比30.03%,比例比去年增长了4.65个百分点(见图7、8)。
从同期商品住房各户型供销对比来看,由于本季度销售较为旺盛,除≤60㎡户型外,其他各户型供销比均小于1。结合去年情况来看,去年套数供销比为1.1:1,供略大于求,本季销售火爆态势,使去年批准预售住宅得以消化(见表8)。
2、价位结构分析
从价位供应结构来看,3000-3500元/㎡价位段商品住房供应量跃居首位,占总供应量的28.95%,比例比去年增长了16.41个百分点,增幅最大;其次为2500-3000元/㎡价位段商品住房,供应量占总供应量的18.44%,比例比去年减少了22.59个百分点,降幅最大。从与去年同期各价位段批准预售构成比例对比来看,今年一季度供应结构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3000元/㎡以下价位段商品住房供应比例大幅下降,合计降幅达36.13个百分点;3000元/㎡以上价位段商品住房批准预售比例不同程度增加,合计占比已达67.52%,特别是3000-3500、3500-4000、4000-5000元/㎡价位段商品住房比例分别为28.95%、16.67%、17.19%,合计更是占到总量的62.80%,表明目前长沙3000元/㎡以上价位段商品住房批准预售已占重头,其中又以3000-5000元/㎡价位段商品住房为主(见图9)。
从价位销售结构来看,2500-3000元/㎡价位段商品住房销售量居首,占总量的28.86%,比例比去年下降了1.07个百分点;其次为小于2500元/㎡价位段商品住房,销售量占总量的26.13%,比例比去年减少了19.60个百分点,减幅最大。
对比供销的与去年同期比例差我们不难发现,3000-3500元/㎡价位段商品住房占总量比增幅均最大,表明其是长沙目前市场供需双方都比较能接受的价位段(见图
10、表9)。
二、房产二级市场(二手房)
(一)二手房累计交易总量分析
2007年一季度,全市二手房成交面积51.47万㎡,成交金额为11.09亿元,成交套数为3709套,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7.22%、16.41%和2.97%,环比分别减少16.38%、6.73%、32.06%;其中住宅成交29.01万㎡,成交金额为4.91亿元,成交套数为3275套,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7.85%、7.37%和-4.10%,环比分别减少35.99%、29.76%、34.29%。二手房住宅成交面积占二手房总成交量的56.36%,成交套均面积为88.58㎡。二手房非住宅共成交22.46万㎡,成交套数为434套,与去年同期比分别增长80.69%、132.09%,环比分别增长38.39%、-8.63%。本季度二手房非住宅成交比例较大,且以单套大面积户型为主。
(二)二手房交易分区分析
分区来看,2007年一季度全市二手房成交以天心区和雨花区最为活跃,分别成交15.06万㎡和13.44万㎡,合计占总量的55.37%,与去年同期相比比例增加了2.67个百分点;二手住宅成交以雨花区和芙蓉区最为活跃,分别成交7.56万㎡和6.38万㎡,合计占总量的48.07%,与去年同期相比比例下降了10.41个百分点;雨花区为本月二手房、二手住宅均较活跃区域。从各区二手房住宅与非
住宅成交比例来看,天心区二手房非住宅成交比例最大,占总成交量的67.73%;岳麓区二手住宅成交比例最大,占总成交量的81.31%(见图11)。
(三)二手房累计交易均价分析
2007年一季度全市二手房成交均价为2154元/㎡,同比下跌0.69%。其中,二手房住宅成交均价为1691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6.51%;二手房非住宅成交均价为2753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30.96%(注:长沙市二手房的交易申报价格与实际成交价有一定差距)。
(四)典型同质小区二手房交易价格分析
2007年一季度二手住房典型小区同质价格均值为1454元/㎡,与去年同期比上涨2.12%。
(五)房产一、二级市场交易量对比分析
从成交面积上看,2007年一季度全市房产一、二级市场累计交易量之比为4.26:1,比2006年全年比值增加1.09,在二手房交易受限、一手房交易猛增的情况下,房产一、二级市场交易量比值有所增大。各区比值具体见下表:
三、抵押情况统计分析
2007年一季度,全市共办理抵押登记手续19988起,抵押面积300.49万㎡,贷款金额64.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84%、34.68%、46.64%,环比分别增长19.57%、19.87%、30.58%。其中,办理个人抵押登记手续19477起,抵
押面积225.65万㎡,贷款金额40.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60.74%、63.34%、89.32%,环比分别增长18.40%、25.80%、28.68%。
2007年一季度,全市共办理在建工程抵押206起,抵押面积160.52万㎡,贷款金额2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28%、215.12%、154.92%,环比分别增长0.98%、58.44%、24.47%。今年一季度房产抵押各项数据同比增幅均较大,这一方面反映了今年一季度新开工楼盘较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今年开春以来房地产销售的良好态势(见表11)。
四、产权发证情况
2007年一季度,长沙市共办理房屋产权发证18164户,产权发证面积351.94万㎡,同比分别增长14.53%、-2.57%。其中,办理栋证128栋、81.23万㎡,同比减少78.49%、44.37%。同时第一季度共办理商品现房转移登记4130起,面积为45.88万㎡,同比分别增长28.58%、35.93%(注:商品房交易主要集中于期房交易,现房所占比重较小)(见表12)。
五、2007年一季度长望浏宁房地产发展情况
(一)商品房
1、商品房供销基本情况
2007年一季度长望浏宁商品房累计批准预售88.18万㎡,其中住宅批准预售83.13万㎡。同期全市商品房累计销售74.09万㎡,其中住宅销售68.90万㎡,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重为93%。(注:销售数据中长沙县数据仅为期房)(见表13、14)。
供销对比来看,长沙郊县住宅总量供销比为1.18:1,供给超过销售接近20%,考虑到部分高档楼盘向长沙市区销售,供销比仍位于正常水平。分区来看,长沙县在各郊县中供销量最大,供销所占比例均接近或超过45%;浏阳市供应量最小,商品房、住宅批准预售量仅占郊县总批准预售量的约3%,宁乡县销售量最小,商品房、住宅销售量仅占郊县总成交量的1/8强。浏阳、望城、宁乡批准预售基本是商品住宅。
2、商品房成交金额、成交均价
2007年一季度长望浏宁商品房累计销售金额为14.29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金额为12.44亿元,约占总销售金额的87.05%。商品房均价为1929元/㎡,比去年全年房价下跌7.34%,其中,住宅均价为1805元/㎡,比去年全年房价下跌6.53%(长沙县商品房、商品住宅成交金额、均价仅包含期房)(见表15)。
从成交均价看,望城县商品房、住宅均价最高,达2024元/㎡、2025元/㎡;宁乡县商品房、住宅均价最低,均价分别为1682元/㎡、1362元/㎡。
(二)二手房
1、二手房成交基本情况
2007年一季度长望浏宁三县一市共成交二手房35.84万㎡、2119套,其中二手住宅成交17.01万㎡、1073套。从各县(市)成交面积的情况来看,浏阳
市成交量继续位居首位,共成交15.42万㎡、625套,占总成交量的43.02%、29.50%;其次为长沙县,共成交9.10万㎡、668套,占总成交量的25.39%、31.52%;望城县成交量最小,仅成交4.94万㎡、460套,占总成交量的13.78%、21.71%(见表16)。
2、二手房成交金额、成交均价
2007年一季度长望浏宁二手房累计成交金额为2.63亿元,其中住宅为1.35亿元;二手房均价为734元/㎡,比去年全年均价上16.17%,二手房住宅均价为794元/㎡(本季度宁乡、望城有较多低价厂房出售,故住宅均价比二手房均价高)。
从成交均价来看,长沙县二手房均价最高,均价为1414元/㎡;浏阳市成交均价最低,均价为435元/㎡(见表17)。
(三)抵押情况统计分析
2007年一季度长望浏宁三县一市共办理抵押登记手续4361起,抵押面积130.39万㎡,贷款金额17.88亿元;其中,办理个人抵押登记手续4136起,抵押面积59.95万㎡,贷款金额7.63亿元。办理在建工程抵押240起,抵押面积64.54万㎡,贷款金额9.87亿元。(表18)
六、2007年一季度长沙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特点
(一)2007年一季度商品房累计供销总量增幅明显,同比创历史纪录,且商品房同期供销总量差异明显,销售量大于供给量。商品住房供销比为0.85:1,表明一季度消化了大量去年上市的预售楼盘存量。若与去年数据综合来看,供销比为0.95:1,表明从长周期来看,长沙商品房供销总量仍基本平衡。
(二)2007年一季度全市商品房平均价格为3184元/㎡,商品住宅平均价格为2943元/㎡,非住宅商品房平均价格为5057元/㎡,典型住宅楼盘均价为3113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14.86%、19.02%、-10.29%、6.17%,住宅类产品价格保持持续上涨,非住宅类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跌。
(三)2007年一季度商品住房供应套均面积为109.89㎡,非市场定价类住房供应套均面积为126.59㎡,说明定向开发、集资建房类商品住房户型面积明显偏大,结构单一;商品住房实际销售的套均面积112.96㎡,90㎡以下户型供应套数总量占比为35.78%,90㎡以下户型实际销售套数占比为30.03%,比例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四)一季度二手房成交量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环比却有较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受二手房税收新规影响,二手房交易赶在2007年一季度末备案,而到了2007年1月1日实施后,交易量必然会有一定幅度下滑;同时,二手房住宅成交比例仅56.36%,成交比例下降。
(五)一季度在商品房火爆销售的同时,住宅个人抵押、在建工程抵押同比、环比增幅也较大,这表明目前长沙居民购房、开发商建房对房地产抵押贷款依赖程度都较高。同时,也反映了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对我市房地产贷款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增强。
(六)长望浏宁四县房地产市场发展较快。一季度商品房合计预售总量与长
沙市区相比达46.7%,接近一半;销售总量与长沙市区相比达33.8%,二手房交易总量为长沙市区的69.6%,房地产抵押金额为长沙市区的27.8%。
第三篇:2011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总结报告
2011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总结
今年1月26日“国八条”给不平静的房地产行业再起波澜,也使的原本不太清晰的市场形势变得更加模糊。如今,两个月已经过去,整个一季度市场运行情况如何?从中又能看出什么样的端倪?以下从政策调
控、全国市场、区域市场三个层面给予总结。
第一部分,调控政策的梳理与解析
一、出台背景
2010年一轮又一轮调控政策出台之后,抑制了部分需求的释放,绝大多数城市成交面积同比下降明显,但一、二线城市20%~47%的房价涨幅,依然无法达到起初“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要求,在此背景之下,2011年初有史以来最严厉“国八条”政策正式出台。
二、政策内容
梳理本次调控政策及地方细则,发现“国八条”在深化“促供应、抑需求、调结构、重监管”这一纵向基本调控思路的同时,又在横向调控思路上明确了调控政策落实结果的“问责制”。
横向“问责制”体现在:“国八条”在明确地方政府责任的同时,量化落实目标,界定处罚措施,旨在强化地方政府的执行效果;截止目前已有36个城市相继出台细则,共有60多个城市现已公布了地方房价调控目标,这与2010年4月“国十条”政策后各地保持沉默形成鲜明对比。
四方面的“纵向深化”体现在:
“促供应”:量化保障房和商品住房用地的供应要求,同时引导土地出让形式弱化地价对房价的负
面影响;
“抑需求”:禁购、限购、限贷、税收等调控政策范围扩大、力度加强;截止目前已有36个城市出台限购细则,重庆、呼和浩特、拉萨、合肥四个应出台限购实施细则的城市目前仍未落实地;“限购令”的严厉
程度在购买资格和限购范围两个方面存在差异;
“调结构”:加大并量化保障房尤其是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目标,进一步构建“租售并举”的住房体系,同时对保障房的融资、建设、运营及管理等方面的地方落实方式进行细化;
“重监管”:要求各部门各地方全面完善包括土地信息、住宅信息、个人信息在内的房地产监管信息系统,加大信息审核与信息公开的力度,减少市场环节的执行漏洞;
三、政策目标
由此可见,“国八条”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还有执行约束,政策本身似乎已经无懈可击。但社会各界各种质疑绵延不断,他们疑惑一味抑制需求能否解决最终的供需问题?他们疑惑“限购”“禁购”这类带有明
显的计划经济色彩是否是历史的倒退?
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政策目标并非只“限供应”不“促需求”,而是不同时期各有侧重:
短期政策调控目标是 “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目前主要通过“限贷”“限购”等行政手段压制购房需求,避免短期内市场非理性繁荣,为长期各种供应的顺利推出争取时间;若近期房价控制效果不明显,不排除更为严历政策继续加码。
长期政策调控的目标是缓解行业内的供求矛盾,主要通过各类金融监管、市场监管措施促使商品房市场有效供应的形成,并通过加大保障房建设等手段,建立“商品房+保障房”双轨体系,最终实现数量上、结
构上的供需平衡。
第二部分,全国一季度市场分析
本部分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租赁市场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解读。
为便于分析政策对市场的影响程度,现根据限购政策的落实细则,将目前已经出台限购细则的城市分
为三类:
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限购政策严厉的二线城市:主要指限购范围覆盖全市、限购门槛高、无明确限购截止期限的城市,包括天津、南京、杭州、苏州、大连、厦门、宁波、无锡、银川、武汉、温州、西安、南昌、海口、西宁、乌鲁木齐、佛山。
限购政策不太严格的二线城市:主要指限购范围仅限主城区、限购门槛低、有明确限购截止期限的城市,包括长沙、青岛、昆明、济南、贵阳、成都、长春、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南宁、福州、三亚、沈
阳。一、一级市场
一线城市土地市场萧条,限购政策不严的二线城市交易相对活跃。不同季度数据比较发现,一季度一线城市、限购较严的二线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最为显著,降幅分别为41%、43%;而限购较松的二线城市十分平稳,环比降幅不足1%;具体到一季度各月,3月与1月相比,一线城市、政策较严的二线城市、政策较宽松的二线城市降幅分别为89.1%、38.8%和25%,一线城市下降更为明显。
究其原因,各类城市政策力度梯度形成了不同的市场预期,影响了开发商的决策,促使更多拿地需求流向政策较松的城市,导致政策较松的城市总体成交状况较好。
在供地目标的约束下,随后几个季度土地供应会有较明显增长;政策宽松的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将会更加火爆,而调控压力巨大的一线城市土地市场恐难有突出表现,或将平淡收场。二、二级市场
除限购不太严格的二线城市“量价齐升”之外,一季度大部分城市二级市场“量跌价滞”。数据显示,一季度一线城市二级市场成交量同比去年下跌4.9%,限购较为严格的二线城市微涨6.8%,限购不太严格的二线城市猛涨45.0%;一线城市和限购较为严格的二线城市成交价环比去年四季度分别下跌3.3%、5.0%,而限购不太严格的二线城市价格反而上涨10.1%。
一季度二级市场成交量同比涨跌不一,源于地方执行政策松紧不同引起的供应、需求影响程度出现分化,导致限购政策较严的一线城市及二线城市成交量下降,限购政策宽松的二线城市成交量反而有所上涨。季度成交价格尚保持上升趋势,源于目前仍处于政策适应期,市场预期不明朗,开发企业对价格的调整非
常谨慎。
预计近期供应处于试探性释放阶段,需求或被抑制或观望而萎缩,成交回落,价格波动;之后,随着供应进入实质性放量阶段,需求阶段式跟进,成交将逐步回涨企稳,价格或在小幅调整后企稳。
在时间次序上,执行宽松的城市可能将很快进入上述“回涨企稳”阶段;而限购严格的一二线城市,或
还将经历至少1-2个月的试探期。三、三级市场
一季度整体三级市场成交呈现量跌价升的态势。一季度各城市三级市场成交量环比降幅在22%-49%之间,同比降幅11%-37%之间。一季度成交均价同比均有上涨,最高涨幅达23%,环比杭州、苏州小幅下调。
一季度各城市成交量同比下跌,主要源于供应、需求双双萎缩:供应萎缩主要是因为禁购”措施使部分业主认为拥有房产显得弥足珍贵,持有或转售为租是当前通胀环境下保值的最佳途径;另一部分业主对市场预期不明朗,持房观望。三类需求也同时减少,拥有多套房产的投资性需求已被政策排出购房行列;改善性需求多需先卖后买,谨慎观望;刚需迫于购房资格及对市场预期不明,有效需求减少。
一季度绝大多数城市成交价格同比上涨,主要源于过去一年各季度价格上涨的累计。而一季度部分城市成交价格环比有所下降,多因郊区低价区域交易比重上升所致,实质性降价并未出现。
预计短期内供应惜售及观望双重情绪及需求的全面萎缩,将导致成交持续回落,价格波动;随着二级市场成交量的逐步回涨企稳,将带动三级市场供应将试探性释放,需求将选择性跟进,致使成交量缓慢回
升、价格企稳。
四、租赁市场
一季度各城市租赁成交量同比明显上涨。除北京仅微涨3%之外,其他城市涨幅在15%-61%之间。一季度中,3月与1月相比,租赁成交大幅增长,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成交单数翻番。
一季度各城市租赁交易同比上涨,主要源于政策促使供应、需求大幅上涨:即短期房价上涨可能性不太大,大量待售房源流向租赁市场。而受资格限制及市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购房需求或观望或失去
购房资格,大多转购为租。
鉴于租赁市场供需两旺的发展趋势,未来一段时间成交量仍将保持高位,且将继续呈季节性规律。
综合全国一级、二级、三级、租赁市场来看,“国八条”政策效果初显,成功控制了房价增长过快的城
市的市场热度。
第三部分,北京一季度市场分析
一季度北京各级市场的特征与全国一线城市市场表现基本一致: 一、一级市场
一季度北京一级市场极为冷清,仅有5宗住宅用地成交,3月份出现全月零成交,与去年3月一天产
生“三地王”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二、二级市场
一季度二级市场成交呈现量跌价升的态势,其中成交量同比、环比分别下跌28.0%、41.0%,成交均价
同比、环比分别上涨14.5%、7.5%。
一季度中,“京十五条”效果显著,出台后日均成交套数、成交均价纷纷下滑,较“国八条”出台前,日均成交套数下降58.5%,成交均价下降11.2%;此外,“京十五条”出台后,六环外成交比重加大,呈向远郊发展趋势;低总价楼盘较受青睐,高端楼盘严重滞销,2000万以上的豪宅项目仅成交13套,同比缩减78%。三、三级市场
一季度三级市场成交也呈现量跌价升的态势,其中成交量同比、环比分别下跌12.6%、22.4%,成交均
价同比、环比分别上涨19.0%、2.2%。
在一季度中,京十五条后环比“国八条”前成交量下降62.4%。此外,城八区成交比重有所下降,成交均价小幅下调;低总价房源成交比重大,抗跌性较强。
四、租赁市场
一季度北京市租赁市场成交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其中租赁成交同比、环比分别上涨3.1%、8.2%,租
金均价同比、环比分别上涨17.6%、1.8%。
“京十五条”出台后,整体成交量有了进一步上涨,周均涨幅达到21.1%,其中东、北部热点租赁区域
成交量上涨明显。
五、关联分析
随除以上各级市场的特征之外,北京市各级市场之间或之外还有以下关联特征:
三级市场需求流向二级市场:“新十五条”出台后,三级市场供应因惜售或观望快速萎缩,二级市场则仍有部分开发商试探性放量,因此,部分三级市场购房需求被迫流向二级市场;
买卖市场需求流向租赁市场:因为购房资格问题以及房价上涨预期不高,部分二、三级市场需求转向
租赁市场;
住宅市场需求流向商住市场:被新政打压的投资性需求逐步转向不限购的非住宅市场,其中商住项目
吸纳大部分流出的需求;
北京区域需求流向周边城市:受限于限购政策的刚性、改善、投资类需求开始考虑周边燕郊、固安等
区域项目,大北京概念逐步增强。
六、市场预测
参考北京市场各级市场特征与联系,结合目前的供需发展形势,我们认为未来:
一级市场:
在《2011年北京市土地供应计划》2550公顷住宅用地的指标下,随后几个季度土地供应会有较明显增长,一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二三级市场的回涨情况。
二级市场:
短期内,供应处于试探性释放阶段,需求或被抑制或观望而萎缩,成交回落,价格波动——“京十五条”实施初期,供需均处于观望状态,仅有个别开发企业试探性推盘,导致成交量回落,价格因成交量较低而
呈现波动特征。
中长期来看,随着供应进入实质性放量阶段,需求阶段式跟进,成交将逐步回涨企稳,价格或在小幅调整后企稳——结合供应、需求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成交下滑,企业资金压力加大,加之政策对供应的多方刺激作用,供应将大幅释放,以刚性为主的购房需求逐步跟进,成交量缓慢回升,价格企稳。期间,不
排除部分项目低价促销,导致成交价格回调。
三级市场:
短期内,供应惜售及观望双重情绪及需求的全面萎缩,将导致成交持续回落,价格波动——“京十五条”实施初期,供需均处于观望状态,导致成交量回落,价格因成交量较低而呈现波动特征。
中长期来看,随着一手供应放量导致三级市场成交回涨,三级市场供应,尤其改善型供应将选择性跟进,成交量缓慢回升,价格企稳——结合供应、需求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开发商实质性放量引起二级市场成交量回涨,以置换性供应为主的业主将逐步跟进释放房源,成交量缓慢回升,价格企稳。
租赁市场:
鉴于北京租赁市场供需两旺的发展趋势,未来一段时间成交量仍将保持高位,且将继续呈季节性规律。
第四篇:2012年一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
2012年一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
1.政策:中央坚持调控不动摇,合理需求得到保护
2.新房:百城价格继续下跌,一季度成交、供应均下降,3月市场回升
3.二手房:节后成交回升,但仍低于去年同期,3月价格略有上调
4.土地:量价继续回落,溢价率降至历史最低,出让金降幅扩大
5.企业:房企策略更趋谨慎,加大促销力度、减少拿地支出 201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趋势展望
1.政策环境:继续坚持调控不放松,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2.市场态势:价格稳中有降,成交量回升有限,库存仍在高位
3.房企策略:适时调整经营策略,销售目标更加保守务实,谨慎拿地
第五篇:房地产市场投诉分析
房地产市场投诉分析
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为开发区人流、物流的聚集;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房地产市场仍处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和诚信机制,违规开发、广告虚假、面积“短斤缺两”、物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房地产市场既是工商执法的重点,监管的难点,维权的焦点,也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为此,工商局把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作为加强工商监管和执法工作的重点,努力探索长效监管治本之策。
一、居高不下的房地产市场投诉现象
2003年我局共受理调解消费者投诉69起,其中房地产投诉达39起,占消费投诉总量的56.5;2004年消费者投诉87起其中房地产投诉39起,物业公司投诉5起,占消费投诉总量的50.5;2005年上半年投诉23起其中房地产投诉8起,物业公司投诉1起。占消费投诉总量的39.1。虽然从历年的同期对比上看,房地产市场的投诉有了一定的减少,但投诉量仍居高不下。
二、房地产市场投诉频繁的原因
(一)虚假宣传,误导消费。房地产广告存在不规范广告行为和虚假、夸大宣传等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主要表现在:一是未经工商部门登记审批,违法发布广告;二是广告内容不规范,包括未按规定刊登预售许可证号或刊登虚假预售许可证号、使用《房地产广告管理规定》禁止的广告用语、未按规定的要求明示价格、面积等内容;三是广告华而不实,夸大其辞,含有虚假内容,以及承诺与实际不符或无法兑现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是商品房销售中大量纠纷产生的源头。
(二)房屋从面积到质量都成问题。
交房时,业主经常发现面积有问题:一是产权登记的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有误差;二是业主自己测算了面积与合同面积有误差。前一种情况,业主依合同的约定及法律规定,即可找到依据与开发商论理或依法解决;后一种情况,则很难解决。一是产权证未办,开发商往往推辞应以产权登记面积为准,待产权证办后再行处理;另一方面,业主也不能拿出权威的测量结果作为依据与开发商理论,因此,使得面积纠纷难以说清也就无从解决。同时,房屋质量纠纷仍是各种纠纷中的重点,由于开发和销售总量的加大以及小区规模的增大,渗漏、裂缝、装修不合约定等纠纷往往在一个小区是普遍性的,因而形成团体纠纷。
(三)无证售楼,产权难到手。
部份开发商未取得售楼资格即擅自预售房产,甚至在缺少诸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的情况下就开始预售房产,让购房户承担很大的风险;有的开发商存在擅自改变登记事项,未经核准登记擅自改变法定代表人、股东、住所甚至抽逃或虚假出资等违法行为。部分业主入住以后,迟迟拿不到房产证的情况很多,有的往往是一幢楼甚至一个小区的业主均拿不到房产证,因而形成大量纠纷,影响面很大,解决也相当困难。究其原因,往往是前几年房地产市场不规范,开发商手续不全或欠缴有关税费所致。
(四)形成炒房热。房地产消费市场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是房地产投机严重,特别是大量浙江投资商资金的涌入给本不成熟的市场带来更大的波动。一手楼盘经过投资商的推迟抛出,投资商的不断哄抬,不太规范的市场用作,造成房地产价格浮动严重,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三、房地产市场长效监管的主要做法。
(一)房地产企业存档,广告发布备案制度。
工商局在在把好房地产主体准入关的同时,加强了对开办房地产企业的审核登记,重点检查虚假出资、抽逃资金、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行为,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坚决不予登记注册,对无照从事房地产经营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同时将房地产开办企业的出资情况、股东资料以及各项资质证照统一制作存档,采取实时监控。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宣传广告、楼书、海报、传单等对外宣传实行审核把关,决不让欺骗消费者、误导消费的原因出现。
(二)维权点建设和房地产企业联络员制度
在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认真受理消费者房地产申诉,积极调解房地产消费纠纷,坚决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联动协作,建立维权协作网络、执法责任制和社会监督网络,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切实维护购房、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在盛鑫房产、东海商务广场、逸涛商城、东侨花苑、九龙的五个房地产物业区设立“12315”维权点。在辖区内的20家房地产企业设立联络员,建立联络员培训制度,宣传法律、法规和相关诚信经营理念的同时由联络员及时向工商机关传递信息,对房地产企业进行动态管理。
(三)建立网上公示制度,促进诚信制度的建立。
工商局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将各类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及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经营业绩,经营中违规、违法劣迹以及受到的处罚等记入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推行
商品房销售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所有从事商品房销售的人员应当具备经纪人或经纪人协理资格。无相应资格的,必须经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从事商品房销售业务。取得合格证书的销售人员也要逐步实行网上公示制度。并在网页上设立“三栏”:即消费者投诉专栏、征求意见栏和房地产政策信息栏,通过网上受理消费者投诉、收集信用信息,介绍房产政策和企业信息,为房地产市场监管、公众房地产信用信息查询和违章违法行为投诉提供有效途径,逐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促进房地产业诚信度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细化片(段)长企业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能。片(段)长作为企业直接监管责任人,长期以来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存在工作目标混乱、责任模糊、职责不清的问题。在落实片段长责任制中,采取“段长问责、内外互动、领导包片(段)、绩效挂钩”的方式,实行四个局领导挂点四个片区,对片区工作实行直接指导,并将内情人员补充到每个片区,改变了以往单一由片(段)长实行个人巡察的方式,做到成立巡察组,落实巡察职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做到了片(段)长工作的“四强化”。一是强化片(段)长责任意识,要求片长切实履行片区监管职责,严格规范八项巡查流程,做到不放过任何案源,不错过任何违法行为;二是强化片(段)长工作效率,开展“掐表记时操作”,实时录入巡查、专项检查和企业回访信息;三是强化片(段)长数字化水平,熟练掌握和应用工商各业务软件操作流程,对各种数据录入达到“快、准、全”;四是强化片(段)长服务意识,充分应用工商事务提醒制和工商事务指导制,实行人性化监管。同时实行“定向采集、定向录入、实时监控、动态管理”的监管模式。使片(段)长明确了具体监管对象、监管内容及监管程序,为加强企业监管找准了切入点,有力推动了工商机关由以往侧重个体巡查向全面监管片区房地产企业的转变。
(五)全面推行“工商事务指导制”与“工商事务提醒制”,加强与房地产企业间的联系。工商局进一步创新服务举措,采取人性化管理与温馨式服务相结合的工作理念,按照“信息锁定、网络传送、跟踪服务、适时反馈”的工作方针,率先出台了“两制”服务举措,用以破解当前在贯彻落实省局“35条”遇到的涉及法律法规和具体行政行为上的难题和障碍。通过采用口头、书面、电话、短信、网上及现场指导方式,分别从10个方面工商事务进行指导和提醒。开展指导制与提醒制以来,对房地产企业的注册登记、及变更等事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放《工商事务提醒书》、《工商事务指导文书》对工商事务进行有效指导,主动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服务,寓监管于服务中,更新了监管理念,体现出柔性执法、人性化服务,同时提醒企业在办理相关手续,主动改正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减少了违法违章行为的发生。要求片(段)长分组对监管的房地产企业进行走访,向企业了解相关情况,向企业宣传订立合同、销售等后续行为中诚实守信等相关必要的知识以及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并做好法律法规的训传和咨询服务等工作,及时征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企业解疑释惑、排忧解难,较好地增进了与企业的联系,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
(六)推进企业信用监管。为更加规范房地产投资等大型企业的发展,实施信用标准化管理,提升科学监管水平和执法效能。以企业信用情况为依据,建立了《开发区工商局经济户口量化管理体系》,促进监管职能到位和企业的良性发展。为掌握房地产业从开业、发展、变更、终止的全过程,特别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整个运作过程,东侨工商局以经济户口为载体,将市场经营主体的主体资格、年检情况、履约情况、信誉状况、经营状况、失信记录、违法行为以及与市场经营主体信用有关的其他信息如实录入经济户口档案,并按辖区监管信用信息评分标准,将区内房地产企业分为A、B、C、D四类信用等级,逐步建立起动态性、完整性的信用信息库和信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按信用等级全面开展分类巡查监管工作,从房地产广告、合同、登记事项、消费投诉等几方面深化动态执法监管。同时利用监管执法中掌握的企业信用情况,全面实施房地产经营主体违法行为公示制度,对日常监管工作中查处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在适当的场所或适当的范围予以公布,以惩戒违法者,警示其他经营者。建立市场经营主体不良行为和良好行为记录管理系统。将有严重违法行为的房地产经营企业锁入“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系统”,在锁定期限内限制其相关行为,并在网上公示,向社会发出警示,维护房地产交易安全。将房地产经营信誉良好的企业,输入“良好行为记录系统”,向社会公布,积极促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2005年4月,开发区管委会在区工商局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召集包括国地税、房管局在内的15个联动部门主要负责人专题讨论通过《开发区企业信用信息归集与联动管理办法》,以管委会文件下发,并成立企业信用联动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用监管模式的推行,信息归集与联动管理办法的应用使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监管走上了一条“稳步、长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