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鄞州模式

时间:2019-05-13 11:1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鄞州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鄞州模式》。

第一篇: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鄞州模式

鄞州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省委十三届三次、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加快形成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经济布局和发展方式。这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积极探索、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成功路子,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强劲动力,综合实力显著提高。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7.7亿元,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二位,地方财政收入153.3亿元,已连续6年居全省县(市、区)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74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156元。

一、鄞州区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

鄞州前身鄞县,经济发展主要以小企业为主体,轻纺服装等传统产业为支柱,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为标志,具有典型的县域经济特征。2002年以来,鄞州区紧紧抓住撤县建区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城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格局和发展方式。

1、从分散独立的块状经济向互促共进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

撤县建区前,乡镇工业园区多达33个,块状经济特征突出,产业之间联系少。目前,已形成“5+5+5”现代产业体系,即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汽车配件、金属制品、文教文具等5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生产性中介服务等5大生产性服务业。

2、从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转变

撤县建区前,在工业经济总量中,轻纺服装等传统产业比重占据着“半壁江山”,服务业比重不足1/4。目前,“5新+5优”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7.2%,传统产业比重已不足1/4,南部商务区和创新128园区成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金融保险、教育和公共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已占50%左右。南部商务区成功加入中国商务区联盟,吸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贸易服务、服务外包、软件信息等新型服务业企业1800多家,办公人员超过2万人。

3、从加工制造产业链低端环节向研发品牌产业链高端环节转变

撤县建区前,企业主要从事加工制造,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仅占11.2%,目前,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达28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97

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1%。2013年,专利授权量达1.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578件,增长47.8%,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省首位,品牌产品产值比重达到43%,雅戈尔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累计获批省级企业研究院达5家,累计拥有各级各类企业工程技术中心840家,带动R&D经费支出32.38亿元。

4、从同业竞争的小企业向辐射带动的大企业、总部经济转变

撤县建区前,产业以小企业为主体,产品同质现象严重,市场竞争激烈,规上企业不足千家,工业总产值仅为284.85亿元。201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106.1亿元,“五十强”和“五十佳”骨干企业产值分别增长5.3%和7.3%,“双五十”企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5%。2013年宁波百家优势总部企业名单中,雅戈尔、奥克斯、杉杉等21家企业入围,年产值上亿元和上10亿元企业分别增至461家和29家。

5、从廉价劳动力支撑的作坊式生产模式向科技创新平台支撑体系转变 撤县建区前,从分散的农村工业化启动,生产工艺落后、设备简陋,产业优势建立在劳动力低价基础之上。2013年,38个重大平台(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中物院宁波军转民科技园顺利开园,中物激光与光电技术研究所挂牌运行,科技信息孵化园基本建成,“摩米”创新工场成功落户,鄞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创新中心新引进项目7个。新增孵化器面积1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器面积达到9万平方米,累计入驻在孵企业189家,毕业企业79家,已有11人成功入选各级“千人计划”。

二、鄞州促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的主要举措

鄞州的城市经济发展过程是改革和建设的探索过程,战略的开拓性、政策的一贯性以及措施的有效性是转型升级的主要保障。

1、坚持“扎根宁波、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谋划鄞州发展

为深度融入宁波大都市框架和环杭州湾城市群,接轨上海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坚持开放创新谋发展,着力提升鄞州城市品质。多年来,积极配合做好宁波东部新城、宁波国家高新区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工作。近年来,抢抓上海自贸区建设机遇,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和宁波都市经济圈建设,主动参与上海及周边长三角地区合作,深化与军工、央企战略合作,鼓励浙商回乡投资创业。2013年引进内资项目375个,总投资260.7亿元,实际引进内资98.2亿元,引进浙商回归和央企合作项目72个,新增到位资金74.8亿元。

2、坚持一条主线贯到底,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发展城市经济

围绕发展城市经济这一目标,紧扣转型升级这一主线,发挥制度创新这一保障,全面增强城市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从实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双高工程”到“优化经济结构、优化增长方式”的“双优战略”、从推进竞争力提升行动纲领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再到深入打造质量新鄞州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十大功能区块”、“八大产业基地”和“三园区两基地”建设,2013年,工业和服务业投资增长28.1%和17.5%。

3、积极引进高端要素,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强劲动力,以人才等高端要素为重要支撑,着力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出台人才引进培养“1+4”政策,推进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载体建设,引进国家、省“千人计划”和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团队,2013年引进各类人才1.3万名。实施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和产学研联动机制,加强与高校院所人才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深化“品牌、专利、标准、设计”四大战略。实施科技创新“亿万工程”和“八倍增、四提高”科技服务专项行动,积极创建省创新型城区和省质量强区示范区。

4、着力构筑科技创新平台,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新载体,以治水为突破口,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倒逼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着力打造新型城市经济平台,加快“1平方公里总部经济基地”、“四大高端科创平台”、“五大新型城市经济产业园”等建设,集中力量实施好总投资超过千亿元的130个重点工程,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四换三名”工程,制定实施企业扶持培育体系和亩均效益考核机制。以“浙商回归”为契机,制定促进民间投资的具体举措,积极引导甬商、鄞商回归。

5、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全力提升城市层级

为实现城市发展新突破,围绕城市产业新体系和城市空间新布局,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入实施“建设质量提升战略”,全面实施交通、水利、生态“三大百亿工程”,促进空间布局功能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实施清费减负政策措施,服务企业、服务基层长效机制加快建立。积极推进网上审批、联网审计,在全省率先建立电子文件中心。积极打造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和智慧应用体系,完

善智慧城管协同平台和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三、启示

鄞州撤县建区的实践是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可行之路,城市经济建设经验也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1、集聚高端要素是基础

人才等高端要素是地区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是城市经济的核心内容。集聚高端要素要以产业为抓手,抓不住产业就抓不住高端要素,同时要增强商贸综合体等现代服务业对科技要素和高端人才的集聚和承载能力。

2、发展培育新型城市产业体系是重点

城市的发展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城市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高低。要加快“四换三名”,结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把以人为本的城市化与繁荣服务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现代产业集聚区。

3、完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关键

创新生态系统不仅要求关注企业内部的创新行为,还需要考虑企业之间的有效协同创新、用户的参与、对创新成果的有效传递和应用。要发挥好政府在提升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效能中的“推手”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优化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4、加快产城融合是路径

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融合,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从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发展,要建立“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专业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集聚链条化、产城融合一体化、城市功能高端化”的发展思路,使产业和城市相得益彰、持续发展。

第二篇:经济转型的三种模式

城市转型是城市发展进程及发展方向的重大变化、重大转折,是城市发展道路及发展模式的大变革。城市经过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都面临着从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城市建设等进行全面调整与转型的要求,以适应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转型是世界各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芝加哥、伦敦、新加坡、香港等许多世界先进城市在自身发展的道路上,都经历过城市转型的风雨历程,它们的成功转型模式和经验将给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的无锡带来一些借鉴和启示。

模式一:产业多元化战略――芝加哥以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体系

产业多元化战略一般是由原来资源采掘加工或传统制造业等单一的产业格局,转变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多元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无论是传统工业城市,还是资源型城市,实施产业多元化战略是世界城市经济转型中应用最广、最典型的转型模式。下面以美国芝加哥实施产业结构多元化转型的成功经验为例来说明。

芝加哥在实施产业多元化战略,推动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渐站到了各个领域的最前沿,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极具特色的多元化经济体系。

芝加哥是美国老工业城市之一,历史上芝加哥经济结构的主要基础是商业贸易和制造业,尤其是重工业,位于城市南部的钢铁工业、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业,以及市区的食品加工、印刷业历来是芝加哥的经济支柱。但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美国工业结构的转型,重工业的重要性日益下降,就业岗位大量减少,1967年到1982年制造业就业减少了46%,有1/4的工厂被关闭。面对复杂的城市经济、社会问题,芝加哥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实施产业多元化战略,进行产业调整、转型与升级,到20世纪90年代芝加哥基本完成了经济调整与转型,重新复兴。

芝加哥经济转型的主要措施可总结为以下方面:

一是重点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芝加哥政府在分析原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提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芝加哥充分发挥并加强了传统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大力发展商业贸易、金融业、会议展览及旅游业,使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后,芝加哥逐步建立了以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的经济体系。1990年至2002年期间,芝加哥服务型经济的重要地位急速提升,使其在商务服务业领域的表现毫不逊色于纽约,10年间服务业就业岗位总量增长了82%,达到56.58万人。

二是大力吸引投资,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作为一个国际城市,芝加哥大力吸引外资,到1998年底,大芝加哥地区共有外资企业3400个,提供就业岗位24万个。除了外资,芝加哥也成功地吸引了不少本国跨国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芝加哥致力引进新兴高科技工业中的管理、研发、营销等价值链高端部门。如波音飞机公司的总部原在西雅图,但当芝加哥政府得知波音公司为了接近市场而有意迁往美国中部地区时,主动向波音公司提出优惠条件,终于使波音总部迁入芝加哥。波音总部的迁入为芝加哥带来了300多位高级市场管理、项目开发专家。

三是立足传统优势工业,调整制造业产业结构。在经济调整过程中,芝加哥并没有因为追求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而完全放弃传统制造业,而是重点扶植如包装工业、食品加工及

金属加工等传统优势制造产业,不断调整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

模式二:产业更新战略――伦敦创意产业推进城市更新运动

产业更新战略,即利用资源开发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资源的全新产业群,把原来从事资源开发的人员转移到新兴的产业上来。如用三产替代二产,用高新技术产业替代传统产业,用高附加值产业替代低附加值产业,用“多产业支撑”替代“一产独撑”等等。产业更新模式无疑是最彻底的产业转型模式,它摆脱了对原有资源的依赖。下面以英国伦敦发展创意产业,实施产业更新战略的成功经验为例来说明。

伦敦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实现了城市产业更新,从一个传统的工业和金融服务业城市成功转型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伦敦这个传统的工业中心开始衰落,环境污染和房地产昂贵等问题日益突出。大伦敦规划指导产业向伦敦西部发展,还规划了里丁、斯拉夫、布拉克尼尔等新镇,并限制高污染工业的进入,这些都从客观上为新兴产业的发展与集聚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伦敦开始实施以银行业等服务业替代传统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获得了很大成功。产业结构从制造业为主转向以金融、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商业和金融服务部门及其他一些高科技支撑的产业创造的就业占到全市1/3,并且生产出40%的财富。伦敦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和金融区的发展对大伦敦地区和英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牵引作用。伦敦金融区的GDP占伦敦GDP的14%,占整个英国GDP的2%。经过近20年的发展,伦敦的金融服务、商业服务业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疲态。但伦敦对此早有预见,成功借助创意产业实现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又一次优化和升级。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伦敦重要的经济支柱和核心产业。在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彻底改变过去的商业模式,不再以生产制造为中心来做思考,更强调创意、营销等概念。位于伦敦东区的霍克斯顿临近剑桥大学,聚集了500多家创意企业和大量优秀的创意人才,是世界著名的创意产业园区。《哈利波特》自1997年问世以来,全系列书已卖了2亿本,以数码特效制作的电影,首集在全球缔造5亿多美元的票房,一系列电脑游戏软件,销售也破数百万套;“古墓奇兵”系列游戏,全球至今已销售2800万套。文化创意产业所创造的财富仅次于金融服务产业,同时也是第三大容纳就业人口的产业领域,是增长最快的产业。2003年,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用就业和产出衡量,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一年中伦敦的境内外游客在艺术文化方面的花费超过了60亿英镑。据《伦敦市长文化战略草案》的数据,伦敦的文化创意产业估计年产值为250亿-290亿英镑,从业人员达到52.5万。而且,伦敦创意产业人均产值也远远超过全国的水平,2005年伦敦创意产业人均产值为2500英镑左右,几乎是全国创意产业人均产值1300英镑的一倍。

模式三:产业高端环节战略――新加坡从“制造基地”到“总部基地”

产业高端环节战略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以及产业的研发、营

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并将一些传统的低端产业或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产业环节适时适度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实现城市的产业转型和功能提升。纽约、新加坡、香港、东京等国际大都市都是发展产业高端环节实现城市转型的典型。下面以新加坡为例来探讨实施产业高端环节战略这一转型模式。

新加坡城市转型经历了一个典型的从“制造基地”到“总部基地”的发展历程,成为发展总部经济的全球典范。新加坡国土面积不大、人口只有四百多万,却一直是亚洲经济发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自1959年独立以来,新加坡经过40多年的发展,产业结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经历了三次成功转型,即从传统的转口贸易转向发展“进口替代”工业;从进口替代转向发展出口导向工业,打造亚洲国际金融中心;从“制造基地”转向“总部基地”,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高端产业。如今,新加坡已经转变为云集了绝大部分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新兴工业国家,新加坡总部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典型的从“制造基地”到“总部基地”的发展历程。

在以总部经济为核心的城市转型过程中,新加坡主要推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政策大力引导奠定总部经济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全面接受了跨国公司的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后来总部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新加坡十分注重发展金融和商业服务业,政府先后制定《1972预算报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发展规划》(1981年)和《新加坡经济:新方向》(1986),确立了亚太地区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的地位。新加坡还制定了吸引“总部”的差别性优惠政策,包括特准国际贸易计划、商业总部计划、营业总部地位和跨国营业总部奖励等,对不同类型的总部给予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并提供良好的环境、服务及设施。如对从事五大商品交易的国际贸易机构,营业额超过2亿新元或具有全球贸易网络及良好公司业绩等条件的公司每年只征收10%的公司所得税;政府授予“区域总部”头衔的企业将享有15%的税务优惠;获颁“国际总部”称号的企业除享有区域总部企业的优惠外,还可获得额外优惠。

二是总部经济引导产业转型。上世纪80年代,在新加坡吸引大量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的同时,制造业成本的上升又迫使企业将制造环节外迁,新加坡政府在此期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既使总部及研发部门留在新加坡,又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目前,新加坡制造业基本属于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占GDP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拥有不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尖端科技产品,被称作国际高新产业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也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200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已占GDP的64%,其中商业服务(包括对外贸易)、交通通讯、批发零售、金融服务等是服务业最主要的行业。在金融(银行、保险、会计、律师、审计)、交通(快捷的空运、海运和高效的港口)、商业、酒店餐饮等领域发展迅速,被公认为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

三是确立全球总部经济城市地位。新加坡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东南亚乃至全球著名的总部聚集地之一,在全球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新加坡作为进军东南亚的起点,更多的跨国公司通过在新加坡设立地区总部实施其海外扩张战略。目前,共约有7000多家跨国公司到新加坡投资,其中许多世界500强公司,如惠普、壳牌、佳能、IBM、朗讯、联邦快递等都在新加坡设立了分部。跨国公司在新加坡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子、电信、信息科技、化学、银行、保险、旅游、高级餐饮及建筑业等。2006年6

月1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瑞典伊莱克斯电器公司、英国布莱克韦尔出版公司等8家国际企业在新加坡设立了区域总部,这8家国际企业区域总部将为新加坡带来857个就业机会和每年2亿多新元(约1.5新元兑换1美元)的商业开支。大量跨国公司和外国企业的进入,不仅带来了大量资金、科技、管理经验和国际人才,还吸引了众多银行的进入,从而使新加坡逐步跨入国际市场轨道,成为全球企业总部之都。

世界先进城市经济转型的成功模式为我市城市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但也应注意到,由于城市规模、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的不同,其经济转型的方向和模式也各不相同。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城市,应立足于城市自身特点、针对具体发展问题,有选择地借鉴并创新世界先进城市经济转型模式。我市属于传统加工制造型城市,可适当借鉴芝加哥模式,采取产业多元化战略实现城市经济的成功转型。只有立足城市发展实际,在借鉴成功转型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创新,才能探索出适合城市发展阶段、发展特点的经济转型模式

第三篇:经济转型的三种模式

近代城市化进程始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一座座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的矿业城市相继诞生。矿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衡和就业形势严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发达国家陆续对矿业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进行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

英国伯明翰:以服务业为中心,脱胎换骨,旧貌变新颜

伯明翰是一座典型的煤炭城市,曾享有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世界工厂”名声。直至上世纪70年代,伯明翰的就业人口中仍有近半数捧的是制造业的饭碗,至2003年这一比例已下降到20%,预计到2010年将持续下降到10%。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伯明翰经历了向非工业化城市转型的漫长历程。

布林商业街是伯明翰城市改造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伯明翰由一个工业化城市转变成以服务业为龙头的非工业化城市。布林商业街位于伯明翰市中心,于1964年竣工,是一组典型的20世纪60年代风格的水泥建筑。20世纪80年代后期,查尔斯王储在谈到布林街时曾毫不留情地说:“它没有吸引力,没有人情味,没有个性。它是一场被策划的意外祸害。”当时,布林被公认是伯明翰衰败和不堪入目的标志。而今日的布林,却成为伯明翰发展非矿产业、实行非工业化转型的新象征。经耗资5亿英镑的改造,布林已脱胎换骨。明亮的玻璃顶街道和空中走廊,开放的室内室外公共空间的巧妙转换,上百家品牌店,热闹的可供文艺表演的广场、食品铺、咖啡室和娱乐中心,等等,将昔日“水泥丛林”的灰暗面目一扫而光。布林的重新开张,为伯明翰创造了8000个就业岗位,带来了每年1.8亿英镑的收入。伯明翰市政议会在制订城市改造方案时,不单单考虑经济转型,也把市政建设和文化建设视为转型的重要内容。此举对伯明翰转型的影响真是非同小可。伯明翰从实际情况出发,把转型重点放在发展金融业、专业咨询、零售业尤其是会展业方面。伯明翰位于伦敦和英国工业革命发源地曼彻斯特的中点,得交通地利之便。为了发展会展业,伯明翰加大市政服务和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1991年,伯明翰市政议会斥巨资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议中心的建立吸引了私营地产商,各种会展场所和旅馆相继出现。市政议会前的维多利亚广场改造完毕后,又引发了私营地产商的新一轮投资热。

伯明翰的运河水道比意大利威尼斯的还要长,虽然这些水道已少有货船的踪影,但“运河游”却一直是英国相当热门的旅游项目,很多英国人夏季携家带口租船度假,在船上一呆就是一两个星期,甚至更久。现在,伯明翰运河两旁,昔日的工厂多已改建成为旅游服务的餐馆和酒吧。市政议会还沿运河安装了触摸式屏幕,既介绍运河和伯明翰的历史,也推荐伯明翰的众多消费场所。

法国洛林:综合措施多管齐下

洛林是法国历史上以铁矿、煤矿资源丰富而著称的重化工基地。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洛林开始下大气力实施经济转型战略。其间,他们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综合性措施:一是彻底关闭煤矿、铁矿、炼钢厂等生产成本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企业。比如煤炭,虽有资源,但因矿井较深、开采吨煤成本大大高于世界市场煤炭价格,于是采取了逐步放弃的政策,至2005年煤矿已全部关闭。尽管铁矿资源丰富,但由于钢铁工业成本高,吨钢销售价远高于进口,所以干脆将采矿、炼铁、炼钢企业全部关闭。二是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重点选择发展核电、计算机、激光、电子、生物制药、环保机械和汽车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三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高其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使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与国际接轨。

洛林还把煤炭产业转型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并列入整个地区规划。为此,专门成立国土整治部门,负责处理和解决衰老矿区遗留的土地污染、闲置场地重新有效利用的问题。自1979年起,洛林设立援助受影响工业的专项基金。企业关闭后,进行重新改造包装,或建设居民住宅、娱乐中心,或植树种草、美化环境。

洛林还注重创建企业创业园,扶持失业人员创办小企业,在初期和成长期为之提供各种服务。在洛林地区,转型后创办的10人以下的小企业星罗棋布,占全部企业的90%以上。洛林把培训职工作为安排失业者重新就业的重要途径,培训后可供选择的职业岗位达100多种。与此同时,洛林市政府还对安置煤矿富余人员的企业实行税收和信贷优惠,对聘用下岗矿工的公司每吸纳1人资助3万法郎。

洛林经济转型大约花了30多年时间,整个地区由衰退走向了新生。

德国莱茵—鲁尔区:矿产业与非矿产业同时得到发展

莱茵—鲁尔区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积累了多方面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矿产业和非矿产业同时得到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得以优化。

第一,重视煤炭生产及就地加工,促进经济综合发展。鲁尔煤炭自1804年起进入现代化开采阶段,1939年达到1.3亿吨。1982年鲁尔煤田商品煤产量为7024万吨。近年由于采取限产政策,2001年煤产量降至5450万吨,2005年又进一步降至约2000万吨。鲁尔区对煤炭注重就地加工,与电力、钢铁、煤化工、建材等联合生产,同时重视轻工、农业发展。莱茵—鲁尔区虽是工业及人口密集区,但至今农牧用地仍占土地面积的40%,谷物、肉类及牛奶产量相当高。

第二,根据市场需要实行“再工业化”。莱茵—鲁尔区重型化的经济结构,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面临危机,煤及钢产量不振,重型机械销路呆滞,工业结构老化,煤矿工人及人口外移。为此,联邦及州政府制订新的区域规划,发展以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为重点的新产业,同时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改造传统工业的措施主要有:将煤业向利伯河以北发展,减少煤矿数量,扩大煤炭公司,使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6.8%,居世界首位,煤液化合成汽油质量高于石油提炼的汽油;钢铁厂从东部向莱茵河岸集中并以杜伊斯堡为中心。建立石油化工、汽车、电子、电器、精密机械和仪表、纺织服装等新工业部门,并使之迅速发展。第三,美化矿区环境,有效控制污染。在鲁尔河上修建100多个澄清池净化污水,废弃煤矸石山培土植树铺草,塌陷矿区辟成湖泊疗养地。区内人均占有绿地130平方米。各工厂建立粉尘有害气体回收处理装置,排放不达标不准生产。如今矿区已是绿色田园,有3000多个公园,黑烟遮天蔽日已成为历史。

第四,制订和执行区域规划及城市规划,平衡生产力布局。全区已高度城镇化,区内无相差悬殊的先进与落后地区之分。城市群分为三大片,各城市发展有所侧重,不追求把大城市都建设成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齐全、规模过大的综合中心。各城市都悉心保护自己的古建筑及文化纪念地,从而形成个性化的城市功能和建筑风貌。

日本北九州和夕张:煤炭产区转型成高新技术区和旅游中心

北九州是日本著名的煤矿产区。为推动经济转型,日本政府对九州地区煤矿实行全面退出的关闭政策,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将该区域转换成高新技术产业区。在推进北九州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一是从企业层次推动。对开发区内安置煤炭工人及其子女就业的企业给予补助,视用人比例的高低给予差别优惠。二是从政策法规上予以保证。为此,陆续发布了《煤炭产业合理化临时措施法》、《煤炭离职人员临时措施法》、《产煤地区振兴临时措施法》和《煤炭对策大纲》。三是落实人才培训工程。对失业煤炭工人实行免费培训,然后帮助其再就业。四是对原煤炭生产场地进行复垦改造。将关闭的煤炭生产矿井改造成旅游景点和科普教育场地,使之继续发挥作用。

北海道夕张市同样是“煤炭之都”,却走出一条与北九州完全不同的道路。夕张地处山区的狭长谷地,19世纪末因发现煤炭资源而成为煤城。20世纪40—60年代,夕张达到鼎盛时期,人口升至11万,年产煤400余万吨,占北海道煤炭总产量的20%。1963年,日本政府决定削减煤炭生产,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夕张被迫进行经济转型,于1990年3月关闭了最后一个煤矿,彻底告别了作为“煤炭之都”的历史。

夕张四面环山,昼夜温差大,而且土质优良,土壤中含有养分丰富的火山灰,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甜瓜生长。自1961年起,夕张农民历经40年杂交试验,终于成功培育出新的甜瓜品种,创造了夕张历史上首个“日本第一”的产品,成为畅销日本的高档名牌水果,每年仅甜瓜一项收入就占全市农业收入的90%以上。

夕张并不具有天然旅游资源,但基于“煤炭之都”的历史背景,围绕一个“煤”字策划旅游景点,修建了集教育、娱乐功能于一身的煤炭历史村(博物馆)。此外,夕张还开设了机器人科学馆、动物博物馆、冒险家游乐场等设施,修建了滑雪场,使男女老幼、爱好各异的游客都能在此度过愉快的时光。自1990年起,夕张每年2月组织一次电影节,随着国内外知名影星的到来,商机也不断涌现。2003年,夕张电影资料馆问世,又成为一处新的旅游景点。近10年来,每年前往夕张观光的游客达160万—230万人次,到煤炭博物馆参观的人数达40万—50万人次。

休斯敦: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休斯敦的转型模式是按照延伸传统产业(石油)、新建主导产业(航天)、带动相关产业(金属加工和食品加工)、完善基础产业(交通通信)这样的顺序逐步推进的。每一步都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使城市从起初的石油城市变成以石油为主、包括多种产业集群组成的综合性基地,变成集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和高新技术于一身的现代化大都市。

休斯敦是一个巨大的石油中心,石油工业积累起来的巨额财富使它具有发展多元产业的雄厚基础。尽管石油和石化工业居于支配地位,休斯敦的经济结构却并不单一,而是属于经济学家们所说的“纵向组合”:以石油与天然气为基础,依次而上是石油化工、金属加工以及食品加工、交通运输等多种产业。每一种产业都形成由初级产品到高端产品的产业链,整个城市则形成既竞争又协调配合的循环经济网络。美国钢铁公司在这里设有全国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钢铁厂。休斯敦及其港口是全美头号小麦出口地,菜牛与大米出口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里还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医疗服务体系、许多大的法律事务所和其他较为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

休斯敦的管理者把城市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他们通过为企业提供服务和种种优惠措施,如土地、基建、经营费用价格低廉等,以求保持城市长久繁荣。但由于城市缺乏全面规划,不断兼并周围地区和一味实行自由企业制度,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随之逐渐凸现出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休斯敦市通过征收销售税和制定有约束力的土地规划法等措施,大力改善城市交通和环境状况。1992年,休斯敦被美国《幸运》杂志评为“能应付21世纪全球性竞争挑战的最佳城市”。全美60个最佳商城,休斯敦名列第二。90年代初休斯敦还被评为全美30个大城市中减少交通堵塞成绩最佳的城市。在美国300个城市的清洁、环保和美化评比中,休斯敦名列第一,并获得“废物处理业的硅谷”称号。有益的启示

从发达国家矿业城市和地区经济转型的实践来看,由于各国、各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相同。欧盟国家主要依靠政府的干预,美国休斯敦主要依靠

市场调节,而日本则通过产业政策对相关行业及城市进行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对于矿业城市和衰退产业的援助方式主要有资金援助、技术援助、政策优惠等,基本对策包括产业多元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市政和文化建设作为转型重要内容、地方财政支援以及吸引企业参与等,具体措施有建立预警系统、紧急经济援助、就业培训、建立社区赔偿基金和专项保险机制、鼓励地方参与和企业的地方购买、实施区域规划、促进协调发展、综合考虑环境和经济效益、促进污染地开发和再利用等。

研究发达国家的这些做法和经验,无疑对我们富有启迪意义。我国矿业城市在资源型产业的形成、发展、现实状况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完全照搬国外做法难以奏效,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既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更要不断创造和总结自己的经验,走自己的矿业城市转型之路。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第四篇:立足文化之乡 推进镇域经济转型的思考

立足文化之乡 推进区域经济转型的思考

***镇是一个以煤炭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乡镇,长期

以来,煤炭产业为镇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导致了经济产业结构的单

一、规划滞后、环境整治压力增加、发展后劲不足等多种问题。目前,这种经济结构已严重制约着我镇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避免完全依附于“地下”、煤炭资源衰竭现象发生,我镇迫切需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由“地下”向“地上”、由“黑色”向“绿色”转变,充分利用我镇得天独厚、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实现由单一的资源型(煤炭)经济向绿色经济(旅游服务业)转轨,以实现镇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旅游服务业的优势

***虽然没有名山大川、名湖名沼,但却具备迎合现代

旅游观念的区域资源优势。***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不朽的古迹和天然优美的风景。***镇因是“石坪山歌”所在镇,因此有“山歌之乡”的美誉。2008年,***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石坪山歌命名为“川南山歌”,属内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长沙坝库区作为与葫芦口水库齐名的姊妹湖,是威远河上的两颗璀璨明珠,这些都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如同埋在地下的矿藏,“养在深闺人未识”。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建设,确实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这一切都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载体,蕴藏着极大的潜力。

(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宝溪河中游,距威远县城34公里、川威集团所在地连界镇20公里、成渝高速公路鱼溪出站口28公里,正在修建的成自泸高速,将大大拉近***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的距离,3年后成自泸高速通车后,从成都到***行车将缩短到2小时以内。境内,省道球(球溪)马(马道子)路贯穿全境。有镇级公路37.1公里,村级公路200公里,100%的村通公路,90%的社通公路。水运交通便利,长沙湖库区客运、旅游船舶53艘,可随时满足游客需求。

(二)景色宜人,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境内自然环境优美,奇山异石、广袤森林,全镇有森林面积65700亩,森林覆盖率达46%。闻名遐迩的长沙坝人工湖,水库集雨面积142.1平方公里,总库容4574万立方米,大坝采用“浆砌条石单拱坝”工程设计,坝名“长沙坝水库”,由张爱萍将军亲题;库区湖水清澈、烟波浩淼,两岸苍松翠柏、青藤绿厥、交错倒挂,湖光山色、绚丽多彩,自然景观可与“九寨沟”、“小三峡”媲美; 1972年,大坝工程荣获四川省优秀设计项目二等奖,因工程设计独特,次年参加西班牙马德里11届国际大坝会议并作技术交流。大坝雄姿和湖内景点曾在《人民画报》上彩印刊出。湖周可见曲折回环的“小三峡”峡谷、幽深的“106”战备工程、葱郁的林地和典型的穹窿地貌。方圆数里有奇秀险峻的凤凰古寨。***镇先后被评为全省先进文化镇、全国优秀文化之乡,为旅游发展提供了美好前景。

(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景观丰富。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自秦统一巴蜀后,***就属中央王朝的统治。这里,有隋代部落聚居地遗址、古和义县城遗址、清代贞节牌坊、高岩悬棺、凤凰古寨等。还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石坪山歌”,它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山歌,源于先民劳作,清代中期由福建迁入石坪的客家人,将客家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而形成,兴于清末和民国年间,盛于建国初期。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里还留下了张三丰题字、凤求凰、张献忠葬妹等民间传说等等……,这些都是颇具考证价值的旅游资源。

(四)气候宜人,景色优美,自然风貌独特。

***,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

温16.8度,全年降水量1000毫米。境内沟壑纵横,地形奇特,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景色宜人。宝溪河横穿全境,是休闲、度假、娱乐的理想去处。

二、发展旅游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起步较晚,发展迟缓。虽有长沙坝水库、兴隆场古镇、清朝石牌坊和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石坪山歌”等众多旅游资源,但其开发、利用速度及其效果明显滞后,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极不适应,已成为制约我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虽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旅游业的措施,但是力度不够,发展措施大多还停留在纸上,仍未进行实质性开发。总的来说要打造这张旅游名片任重道远。

二是基础设施条件差。我镇在交通区位上具备优势(距成渝高速28公里),但境内道路通行状况较差,成为制约

我镇发展的瓶颈因素。供排水、绿化、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亟待改善。另外旅游接待能力差,全镇没有专门的酒店、饭店和可供娱乐的场所。旅游硬件设施差。

三是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将旅游服务业放在支柱产业的地位上去认识和培育,跟不上现代旅游观念的转变和时代潮流。煤炭产业在我镇仍占主导地位,而发展旅游服务业只是一个趋势,未上升到主导位置。

四是许多民间艺术、民间小吃均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缺乏系统的研究、创新、传承和宣传。

三、发展旅游业的对策思考

一是做好科学规划,加强宣传,塑造品牌形象。努力打造“石坪山歌”这张响亮的名片。加强对“石坪山歌”的宣传力度。可在每年的固定时间举行一个“山歌节”,把它做成节日,在节日里举行丰富多彩的节目(举行山歌比赛等),为加强影响力,可以添加名人效益(请明星传唱、电视广播宣传等形式),从而打响“山歌节”的招牌。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在“神长峡”发展漂流项目,利用穹窿地貌的特色发展攀岩、把人口稀少的大山地带人口迁出,发展森林公园和狩猎等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家乐,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居民制作各种口味的小吃和好看的工艺品供游客购买。做到游客到此“有所游、有所玩、有所吃、有所带”。其次要做好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资源丰富,但比较分散,如何把各个分散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机的整合起来,还需要认真的规划,编制好旅游线路。再次,要做好对外宣传,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形象。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对***的旅游业进行促销,将我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向外宣传、推广。

二是提高和统一认识,增强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的责任意识和开发力度。全镇上下应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政府、旅游部门和旅游社团要发挥主导作用,大力宣传发展旅游对各行业的带动效应,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使各行业、各企业对旅游业的前景有清晰、一致的认识,树立“发展旅游我有责,发展旅游我有益”的理念,从而为我镇发展旅游服务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加强旅游服务业的开发力度,最终实现镇域经济转型。

三是加快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强化交通建设,改善交通面貌,突破“瓶颈”制约。做好长沙湖沿岸景观道路的规划、建设,打通“106”连接线。做好场镇及码头周边的环境保护规划和建设工作。强化生态建设,搞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长防工程建设,为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四是多方筹集资金,解决好景区开发的融资问题。在旅游开发资金的筹集要在“灵活”上取得突破。首先,在各级财政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导向性投入;其次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利用内外资力度。根据“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吸引省市内外公司、企业投资开发旅游景点,开办旅游服务项目。再次,要充分调动和鼓励本地社会力量兴办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相关配套旅游服务,探索当地农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入股,多渠道、多形式地增加

对我镇旅游服务业的投入。

***旅游产业前景远大,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为我镇镇域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的转型条件,但是总的来说,难度较大,还需要全镇、全县及社会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关注,借助“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依托自然、人文资源,做强做大三产业,成功打造“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靓丽名片,推进镇域经济的成功转型。

二00九年十月

第五篇:海洋经济向绿色转型要靠顶层设计

海洋经济向绿色转型要靠顶层设计

一个是问题的提出,刚才韩教授已经讲过海洋经济的主体内容,我想简短的概括一下我们国家海洋经济面临的喜与忧。第二个我想谈一下今天的主题,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背景。第三我要解读一下我们目前对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一些认识,最后我想提一下我们初步的一些对策、措施的研究。

首先我们看这个问题的提出,我们国家的海洋经济可以从这样两条来概括一下,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我们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应该是长足的发展,我用一个成就、瞩目、辉煌。与此同时,

下载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鄞州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鄞州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