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文化品位提升 城市品位的思考
以文化品位提升 城市品位的思考
作者:李增坡 文章来源:超然台 更新时间:2005-12-14 16:41:30
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已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然而,城市面貌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又常常遭到社会的质疑——建筑千篇一律,布局毫无新意,没有自身特色,缺乏品位魅力,成为质疑中最广泛的声音。改变“千城一面”的现象,成为专家们的共同呼声;提升城市品位,成为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普遍关注的课题。
什么是城市品位?所谓城市品位,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生态、传统以及市民的文明程度、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共同社会心理的总和,是人们综合各种要素而给予城市的整体评价。简而言之,城市品位就是一个城市的建设档次和魅力,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水平和潜力。中央电视台于2004年组织开展了一次“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评选活动,评选标准分7项: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充满活力的经济,富有创造力的城市建设,优雅的城市环境,独特的民俗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中可以看出,人们评价一个城市的品位和魅力,最注重的还是其内涵。秦皇岛、鄂尔多斯、宁波、绍兴、沈阳、邯郸、大理、长沙等10多个城市在这次评选中脱颖而出,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影响城市品位的诸多要素中,文化品位首当其冲。一个高品位、有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必然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化就是一个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是一个城市品位的主要标志,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并成为民众为这个城市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源泉。专家断言:现代城市以文化论输赢。高品位的人才喜欢高文化品位的城市,高文化品位的城市也必然吸引高品位的人才。因此,以文化品位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推动城市发展,理应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中之重。
如何以文化品位提升城市品位?综合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至少应该做好以下几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当今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发展水平,除了用GDP外,还提倡用HDP这个人文发展指数作为衡量标准,包括人均寿命、人均教育和人均收入,把生态质量、文化质量和生活质量作为发展的重要参数。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忽视文化建设的问题,究其根源,是对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是“先经济后文化”的思维定式所使然。经济和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双翼。城市发展固然需要经济的支撑,但也应该看到文化的积极能动性。我们今天所处的是知识经济时代,而文化经济的一体化正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经济活。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要求,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在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经济中心、政治中心的同时,更要将其建设成为人们愉悦生活和工作的美好家园。
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确保城市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城市的文化建设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不可逆性。一个文化景点,一座历史文化遗址,一旦毁掉,就很难恢复;一条街道,一栋楼房,一个公园,一旦建成,就很难改变。二是社会性。城市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步调一致,共同努力。这两个特征决定了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是城市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立足长远,就是要具有大视野、大境界,不能有短视行为或急功近利思想。科学规划,就是要强调科学性、权威性,注重特色化、个性化。城市文化建设规划一旦形成,就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不能因人而易。改革开放给今天的城市建设决策者提供了发挥才能的广阔空间和良好机遇。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如何,深刻地折射出他们的文
化素养的高低。因此,作为城市建设的决策者,有必要强化文化、审美、环境三种意识,把制定具有高文化品位的建设规划作为一个科研课题来抓。制定长远的科学规划,应该立足实际,扬长避短。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并在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规划,只有综合分析这些资源,抓住其中最有优势的部分,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近年来,浙江绍兴以鲁迅、茅盾等文化名人的作品为背景,通过“复制”鲁镇等景区,大搞文化旅游开发,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赞誉。入选“中国魅力城市”的多数城市,虽然规模不能列入大城市行列,但是它们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建筑风格、独特的民俗风情、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各地游客产生着巨大的吸引力。这主要得益于持之以恒的城市文化建设和保护。
兼容并举,集约开掘,促进城市文化协调持续发展。城市文化是多元文化的综合群体,它既有精神文化,又有物质文化;既有本地文化,又有外来文化;既有现代文化,又有传统文化。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就必须对各种文化兼容并举,集约开掘。有国际著名城市文化学者指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鲁迅先生曾有“拿来主义”之说。城市文化建设也要实行一些“拿来主义”,既要深刻挖掘其历史文化沉淀底蕴,找出现存的精华亮点,大力继承和发扬,也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结合自身实际,予以变通和创新。一个城市的建筑要形成文化特色,不但要珍惜和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旧建筑,也要建起一批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意识的新建筑。一个城市的文化活动,既要立足传统,尊重民风民俗,又要不断创新,注入新的内涵。人们游苏州,看到的并不全部是古老的园林,也有许多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人们参加潍坊风筝会,既可以到放飞场上享受纸鸢飞天的乐趣,也可以到鲁台经贸洽谈会上去寻求发展的商机。据报道,近年来,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古城,为了营造发展空间,为了多建几栋高楼,多修几条大道,而大肆拆毁富有地方特色的古老建筑乃至文化遗存。殊不知,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大楼广场并无兴趣,而那些带有历史文化烙印的古老建筑才是吸引他们的本钱。这些事实证明,城市的文化建设,必须兼容有度,既不能排斥外来文化,也不能来者不拒。历史是一个接续过程。我们今天对待历史文化的方式,决定了我们走向未来的步伐。为了不愧对祖先和后人,我们应善待历史文化,并科学地发展现代文化。
健全体制,多措并举,努力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文化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人文文化。体现在城市建设风貌上的主要是物质文化,体现在市民身上的主要是人文文化。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城市文明的水平。因此,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不但要建设具有文化神韵的城市风貌,也需要不断提高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城市建设与提升市民素质必须“同时做”、“两手抓”。要健全体制,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资金投入,落实激励措施,用制度的方式,把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纳入正常轨道上来。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一个奋斗目标,一方面,通过制定出台《城市文明公约》、开展“文明市民评选”活动等各种措施,大力营造提升市民文化素质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配备一批公众文化设施,坚持开展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这样,既有地方政府的鼎力推行,又有丰富的文化载体,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就会事半功倍,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就会水到渠成。
(作者系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学会会长)
第二篇:精细管理 提升城市品位
精细管理 提升城市品位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常务副局长***
近年来,我们所居住的县城正越发变得美丽多姿。街道变得更加整洁、干净、顺畅,城市管理日趋规范、有秩序,新建小区此起彼伏,更多高楼拔地而起,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城市的发展变化背后是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辛勤努力的汗水。我们在由衷感激他们的同时,更寄希望于他们以其智慧用精细之心来建设和管理城市,提升城市品位,让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更加魅力迷人。
一、精心规划设计。街道两侧新建建筑,防止形成“两堵墙”的样式,要注意留空,要有高低层次感、错落有致,要增加广场和公共绿地的面积,要让商业利益更多地让位于公众利益。
二、加强街道商店牌匾的管理。严格商店牌匾的审批。提高商店牌匾设计上的美感,使牌匾设计更得体、大方。牌匾设计可考虑通过补贴或其他的方式来推行。商店牌匾在设计上不必拘泥统一的材质、大小,但在整体上要和商店建筑和整个街道的格调相适应。
三、精心护理城市公共设施。城市街道上路砖、基石、花草树木、路灯、垃圾箱,每处公共设施都精心设计,都从方便人们来考虑,富有人性化,并精心施工。在公共设施受到毁损后,都能得到及时的修补修缮。不必街道多么宽阔,不必楼房多么高大,而如果用精细的思想来打理这座城市,就如同拾掇自家庭院一样,处处干净、利落,井井有条,满有秩序,便利百姓,那小城也将呈现清新可人的一面,这也将是令人十分惬意得了。
第三篇:创建文明城市 提升城市品位
创建文明城市笔谈
创建文明城市 提升城市品位
新会区人民政府区长 宋波
加强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近几年来,我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全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城市竞争力,在海内外树立了新会文明开放的城市新形象。
一、加快经济发展,增强文明城市的物质基础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直接反映着其文明建设的水平。多年来,我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动力,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着重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扶持发展优势支柱产业;同时,逐步向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变,重点发展造纸、钢铁、食品、纺织化纤和石化等五大产业。二是鼓励和支持镇级经济发展,培育一批工业强镇。三是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实现外资民资经济协调发展。积极打造银洲湖招商品牌,重点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等国际大企业落户。四是搞活现代流通领域,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新闻网电子版PDF版
江门日报 -- 强势媒体〃出色新闻
焦点新闻:
〃 第101届广交会昨闭幕 我市130多家企业成交3.25亿美元〃 我市出租车升级 首批25辆新车从昨天开始投入营运(图)〃 [滨江面海,江门扬帆]滨江大道拟定于5月12日正式通车〃 我市召开银行业服务工作会 寻求破解银行排“长龙”之术(图)〃 乘坐“野鸡车”心惊胆战 一旦发生事故,索赔困难(图)〃 警惕:有害生物“入侵”我市 去年有害生物种类增加1.6%(图)〃 珠三角洲空气监测网络2006年结果:江门市空气质量优良(图)〃 我市售出全国第1张二维码电子车票 手机一“刷”就能乘车(图)
近年来,我区都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不少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名列江门市的前列,并超越珠三角平均水平,为创建文明城市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载体,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区坚持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东连、南进、西拓、北护、中改”的城市建设方针,想方设法筹集大量资金用于城市市政、园林绿化、城市通讯,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和街道景观的改造和建设。先后建成了圭峰公园、名人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开发了明翠新村、旭涛花园、玉圭园等园林住宅小区,形成了南北走向的中心路至新港大
道的城市中轴线,建成了贯穿城区东西走向的冈州大道,新会大道,基本形成中心城区框架。目前,又全面铺开南新区建设工程,进一步拓宽城市发展空间。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良好的市民素质,是现代城市的灵魂;提高市民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核心。我区重视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三德”教育和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一是虚功实做,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是创新思路,积极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三是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主题教育。四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树立和表彰一批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五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四、加快文化名城建设,增强城市凝聚力
城市是区域人口的集聚地,也是区域文化积淀的产物。一个文明的城市,需要市民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为此,区委、区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将全区目前最大的广场--名人广场完善管理,增加设施配套,将其办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二是打好名人牌,依托名人效应,提高新会知名度。今年5月,重组梁启超研究会,开展梁启超思想研讨活动,在海内外进行宣传。三是抓好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和开发。政府计划投入2000万元启动宋元古战场文化旅游区的建设。此外,还投入资金开展修葺学宫,配套完善人民会堂一带的文体设施等。
五、加强社区建设管理,着力夯实城市基础
社区是城市管理的主体,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区十分重视社区建设管理工作,完善社区设施建设,加强社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和环境整治,发展社区服务,社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一是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居民爱城市、爱社区,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二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积极倡导社区志愿者服务,充分发挥全区3.8万人志愿者的作用,发动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群众性互助服务。开展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等社区卫生服务。努力提高社区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安全、方便、优质服务。三是完善社区功能。有计划、有步骤完善社区环卫、服务、医疗、社会福利等设施,整合资源,建成一批公益性文化体育活动场所。
六、强化城市管理,构建和谐环境
现代城市的运转、效率、形象、秩序和文明程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管理水平。多年来,我区强化城市管理,加强城市规划执法,整治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一是加强规划管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快城区旧路改造,今年计划全部完成旧城区的道路改造工程。逐步解决城区停车难和交通堵塞的问题,决定将少年宫改建成大型停车场,同时抓紧人民广场地下停车场的规划。二是加强城市管理,促进城市文明水平提高。推进垃圾袋装化,做到定点收集,集中清运。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秩序管理。积极实施“巡警”战略,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无毒小区。四是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加强市场秩序管理,大力整治城区主要街道重点地段乱摆乱卖行为。五是加强交通秩序管理。
四、坚持提高市民素质这个根本,塑造诚信有礼、开放和
谐的城市文明形象
创建文明城市,关键是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文明城市工作的核心任务来抓。一是在干部队伍中力口强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员先进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围绕“便民、利民、为民”主题,狠抓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完善市政府行政服务总汇和行政投诉中心功能,在政府部门导入IS0政务管理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三是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文明风气的进一步形成。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系统、扎实的市民素质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市民良好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的形成,以及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的确立。特别是在创建中,我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创建活动,在实现城市环境日益文明的同时,也有力地带动了市民素质的日益文明。
经过近几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江门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谐之美在我们这座城市逐渐呈现。在今年举行的中国投资环境论坛上,我市被世界银行的专家组评估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范例”、“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地区之一”。当然我们也深知,在创建文明城市的道路上,我们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前面的路还很远,市委、市文明委将始终不移地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和谐的思路推进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侨都。
第四篇: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打造凉都新形象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打造凉都新形象
六盘水市文化局
〔内容摘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力度,积极推进大中型文艺活动的开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我市文化,在扩大知名度的同时,增强市民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感,驱动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
〔关键词〕提升城市文化
努力把六盘水市建设成为高品位文化城市,是市委市政府近年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之一。建设高品位文化城市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文化发展,其实质是指城市整体文化品位的提升,即城市文化在质的方面的飞跃。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市丰富而厚重的地域文化资源,打造品牌文化,促进工矿企业文化,发展群众文化,使各项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真正实现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
一、我市蕴藏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
城市文化品位也就是城市文化底蕴,在广义上指的是城市的视觉系统、理念系统以及行为系统所具有的文明程度或文化含量;在狭义上指的是文化活动和文化成果所蕴涵的人文意识、科学理性程度及其思想的高度和艺术的深度。城市文化品位的高低说到底就是城市民众文化素质程度的高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实际上就是要提升一个城市的民众文化素质,而要提升民众文化素质,必然以文化底蕴为依托,在这一方面,我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民族民间文化是根本
六盘水市境内共有38个少数民族成份,民族民间文化承传异常丰富,在这块土地上,各民族创造了古朴、丰富灿烂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一是节庆文化。民族民间节日大致可分为祭祀、家事生产、纪念、庆贺、社交等五大类。较有影响和特色的有,彝族火把节、苗族跳花节、布依族“六月六”歌舞节等;二是民俗文化。较有代表性的有婚礼仪式、丧葬仪式、祭祀仪式、宗教仪式等。如彝族的打戛、苗族的赶花坡、布依族的赶婊、仡佬族的吃新、祭箐等;三是民间艺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上百人,包括芦笙手、农民画作者、编织艺人、挑花刺绣能手、民间文学创作艺人、雕刻艺人、器乐的制作和演奏者等;四是文化艺术。民族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分布领域较广,有音乐、舞蹈、器乐、曲艺等种类。就民间器乐来说种类齐全,形式独特,制作和演奏技巧极高。如盘县马场乡滑石板村的民间竹管乐器大筒箫就以手、脚、嘴并用的独特演奏方式为人们瞩目,是民乐中极为罕见的倍低音竹管乐器。各民族的舞蹈种类和表演形式都别具一格,如南开、青林一带小花苗的芦笙舞就以古朴、庄严、肃穆的舞蹈形式和独特的矮桩功夫为中外人士称道。其他如彝族的锁呐花鼓舞、海马舞、毕摩舞,布依族的铜鼓舞,仡佬族的祭祀舞等也别具民族风情。第四是农村农民自办文艺团体。全市境内有各类民间演出队近100支,共计300来人;唢呐队90支,共计400多人。这些文艺表演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自娱自乐又为我市的群众文化活动添姿加彩。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展现本土民俗风情,打造特色地域文化,增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及文化自觉意识,从而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感,是我们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
2、凉都品牌文化是突破点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地处乌蒙山腹地,平均海拨1750米,平均气温19.8度,号称中国凉都,是低纬度地区罕见的避暑胜地。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有“中国西南最大旱码头”之称。我们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自然景观优势打出了“凉都”文化这一文化品牌。我们以汽车拉力赛、夜郎文化论坛、金秋乌蒙艺术节、美食节、模特大赛等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为支撑,通过举办六盘水凉都·消夏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展示和挖掘这一特色,并以此扩大六盘水的知名度,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城市
文化品位,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目前,“凉都”这一文化品牌正逐渐为世人所认同。
3、夜朗文化是精品
司马迁的一篇《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了夜郎国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汉后人们已不知其详,甚至让治史者在皓首穷经中寻觅了千余年,夜郎古国的史事总在若明若暗中延续。近年来,夜郎文明被卷入了时尚的“文化之争”,与夜郎古国有关的一切,都因其无法估量的文化价值和潜在的巨大商机而受到各地的追捧。夜郎都邑究竟在哪儿?其实是争不出来的。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拼弃纷争,搭建平台,共谋发展,走共同繁荣之路。”两年一届的“夜郎文化论坛”是市委市政府为夜郎文明所搭建的一个平台,来自欧、美、德等国的外宾及香港、澳门以及全国各地知名专家、教授、学者近百人莅临六盘水参加了首届“夜郎文化论坛”,且反响极好,成为首届“凉都·消夏文化节”的一大亮点。首届夜郎文化论坛的结晶《夜郎重释》一书翔实地记载了夜郎一名的来源、发展及消亡的过程,让世人对夜郎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而电视剧《夜郎王》的制作和演出,更是要让夜郎文化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这就为我市的地域文化画卷增添一笔重彩,让我们的民族民间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4、工矿企业文化是促进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企业管理理论,在企业中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无形的制度。现代的企业是一个小社会,如果说各种规章制度、服务守则等是规范员工行为的“有形准则”,企业文化则作为一种“无形准则”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如同我们社会道德一样约束着员工的精神。有着不良的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20世纪初期,国家实施“三线建设”,经过近40年的开发建设,在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同时,也铸造了六盘水人以“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精神为支撑的“三线”文化也使“工矿企业”文化在我市众多文化表现形式上独树一帜。
5、社区文化是基础
在最基本的人类组织中,社区是仅次于家庭的一种形式,社区的发展程度将直接影响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所谓社区文化,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环境内的人们共同拥有的特定文化环境和在此环境中孕育出来的生活行为方式、心理情感结构、价值体系和组织制度,是社区居民与社区环境互动的产物。一切文化都具有物质环境方面和精神气质方面。它既包含组成社区文化的特殊的人文环境、人员结构、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等,又包含社区内的组织制度、价值、信仰、传统和规范。这些构成社区文化的因素,分别从属于自然——物质的、社会——制度的和心灵——理想的三个范畴。在社区文化的诸多因素中,价值和行为规范构成社区文化的核心。并且,社区文化因其特殊的地域性、日常性、民间性、多层性、多元性、社会性等特征表现,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因而,在提升城市品位上,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和发挥社区文化的作用,强化社区功能,构筑公共空间,培养市民认同,进而营建道德气候,提升市民整体素质,共同促进社区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市民的文化综合素质,优化社区人文环境,对于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道德伦理体系和价值观念,增强城市文化的辐射力与竞争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是当前六盘水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6、其他文化是补充
在其他文化的组织和开展上,我们应兼顾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煤文化、红色旅游文化等方面。我们可利用广场的场地优势和群众基础来发展广场文化,使它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从而提高我市群众的文化素质。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如升旗仪式、入团仪式教育系列,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系列,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教育系列。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个性,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学校是家庭、社会的纽带,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的基础。
六盘水素有江南煤都之称,煤炭生产一直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围绕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滋生了相应的文化表现形式。比如在首届“凉都·消夏文化节”上成功举办的“煤雕展”就是最好的佐证。六盘水市曾经是红军长征的过境地,红军在市境内留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争诗
篇。今天,红军的过境处却成了我市一处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们到这些地点凭吊先烈,缅怀如歌岁月,使红色旅游文化在市内众多文化形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关于提升城市品位的对策与措施
1、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阵地,也是提高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有力保障。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贵州省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兼顾需要和可能,抓紧做好项目的策划和争取工作。以各县(特区、区)所在地为重点,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立项、资金投入、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办法,采用联营、资产入股等形式,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文化设施建设的积极性,集中力量新建和改建一批具有文化生产、文化服务、文化展示、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同时要发挥好现有各类文化设施的作用,尽快改变过去那种文化活动场所长期闲置甚至改作它用的现象,全面开放活动场所,尽可能多地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提高各类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
2、加大经费投入
首先要切实加大对我市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文化事业建设项目倾斜,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文化事业建设经费要列入当年的财政预算之中,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逐年有所增加,要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其次要建立全市文化事业建设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构成:一是市级财政每年按不低于本级财政总支出的1%划定;二是国发[2000]41号文规定征收并按营业收入的3%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三是社会各界对文化事业建设捐赠的资金。专项资金设立专门账户进行管理,用于全市性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公益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部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鼓励文艺创作和排演等。各县、特区(区),各乡、镇也应根据需要和财力安排文化事业专项资金。
3、加强队伍建设
人才是事业之本。文化工作能不能做好,关键在人才,在于队伍的素质。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在抓好文化建设的同时,按照全面提高素质的要求,抓好队伍建设。文化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
4、对各类文化表现形式进行有效地整理和发展
六盘水市是一个移民化城市,各民族都以其自身固有的生存形式和生活方式在此地长期居住下来,并滋长了本民族的文化表现形式。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应该将一些最具民族特色和有一定规模的民族民间文化加以抢救、保护、挖掘、整理等,使其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对于一些已逐渐被同化且日渐消亡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抢救措施。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力度,积极推进大中型文艺活动的开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我市文化,在扩大知名度的同时,增强市民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感,驱动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
5、活动内容积极、健康、奋进、向上
“以大型活动为主,用中小型活动来支撑”,这是2004年我们举办首届凉都·消夏文化节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我们依然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做动力,大型活动固然要有,但由于资金和精力的有限,我们可以利用工矿、企业、学校、机关、社区、广场多元文化表现形式来广泛开展文艺活动,如工矿可结合实际开展“煤都之星”文艺会演,企业中可联合有关部门举行“受群众喜爱食品”、“十大诚信企业”等评选活动,这样既可提高企业知名度,还可扩大市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此外,如学校、社区、广场可开展如书法大赛、老年舞剑表演、家庭才艺大赛、手工制作比赛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中小型活动,用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审美品位,加强文化素质修养,进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第五篇:城建局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近年来,县建设局紧密围绕“干净、有序、团结、创新”八字工作方针,在强化管理职能,服务发展大局,提升城市品位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加快我县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步伐作出了全新的贡献。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以规促建,提升城市建设品位。为增强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县建设局以规划管理为突破口,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狠抓城市规划、建设品位提升。一是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先后投资100多万元编制天城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规划,完成了天城城区1:1000数字化详规,实现规划用地面积7.4平方公里;完成了白霓镇余耕村等7个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完成了百米大道、仪表路、金城大道、天城大道等6条道路规划,规划道路面积75.28公顷;完成了天城工业园、青山工业园、原仪表厂、桃溪宾馆、城北市场、职教中心等70个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实现规划用地面积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二是严格规划审批制度。建立了局长办公会议审批制度,做到了公开审批,定期审批,集体审批。同时,公开收费标准,规范收费程序,实行一个窗口“一站式”服务,坚决不搞双重标准,彻底杜绝了人情收费。2005年,在规费对象没有较大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业务收入500万元,相当于上年的2.5倍。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规划分片巡查和批前、批后跟踪管理责任追究制度,谁管理谁负责,基本改变了过去规划随着领导走,规划按照协商意见办的惯例。通过公开规划审批、公开收费标准、公开责任追究等三项管理措施,规划管理各项指标直线上升,“一书两证”办结数从2003年的256户上升到去年的308户,年递增率达20;批建面积从16.64万平方米上升到21.10万平方米,年递增率达30;下达停建通知书从2003年的120份上升到去年的178份,年递增率达30;拆除违章建筑面积从210平方米上升到360平方米,年递增率达41。由于规划管理的严格实行,市民的规划意识普遍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得到充分体现。
二、以建促管,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县建设局坚持有为才有位的理念,积极主动地将建设工作放到全县的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部署,去落实,坚持建设一处、管好一处,建成一片,规范一片。一是抓园区绿化工程建设。集中全局财力、物力和人力,抢晴天,战雨天,赶工期,抓进度,投资480万元在工业园区建成了长达8公里的道路风景绿化带。共建设大小花池98个,面积7.9万平方米,栽植大小苗木175万株,填运土方9.6万立方米,安装路沿石1.8万米。二是抓市政功能项目建设。组织资金150万元兴办实事,服务市民,先后恢复建设了南门老码头、二级客运站门口下水道,更新修复了中津洲音乐喷泉,新建了政府门口和三桥转盘交通节点绿化工程,彻底改变了过去老码头垃圾成堆,客运站门口污水横流,音乐喷泉运转不灵的破旧形象,使城市综合载体功能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三是抓城区招商项目建设。树立“招商引资引进功能项目、土地转换筹措建设资金”的工作理念,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运用市场运作手段,引进外来资金开发城市功能项目,一手抓外沿拓展,一手抓内涵提升,连续启动仪表路城市综合开发、桃溪南路建设等多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使我县的对外开放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以法治建,提升文明创建水平。规范市场,整顿秩序,强化监管是开展建设行业源头治腐,防止建设腐败,保证建设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为切实提高依法治建能力,县建设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以“三个严格”加强行业管理。一是严格有形建筑市场管理。实行了公开招标投标,严格执行强制建工监理。2003年以来,实现公开招标项目31个,招标建筑总面积10.9万平方米,总造价8500万元;监理工程项目74个,监理面积37.18万平方米;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工程48个,工程竣工合格率100,并获2个市优工程,同时,狠抓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投入资金450万元全面推行钢管脚手架和双臂吊机,使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稳步上升。二是严格房地产市场管理。近两年,商品房开发数达到65个,建成成套房2113套,销售面积2.2万平方米;房屋权属登记2772户,登记面积119万平方米;房屋转移登记1086户,成交面积29.72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03亿元。房地产交易空前活跃,并确保了房地产事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三是严格文明城镇创建。主要加大了“三个力度”:加大了文明创建宣传力度,先后出动文明创建宣传车900多台次,印发创建宣传资料5000余份,展出宣传栏板280余块,订立“门前四包”和“庭院三包”责任书600多份,全民的文明创建意识大幅提高,市民的创建参与率达90;加大了城市管理力度,累计组织城管执法30万人次,纠正违章占道62万次,清理路障1020处,使街区秩序明显好转;加大了环卫保洁力度,严格清扫清运措施,环卫清扫面积从2003年的72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97万平方米,达到生活垃圾简易处理能力130吨/日,生活垃圾清运量4.5万吨/年,使城区环境卫生较以前大变样,呈现出清新整洁的城市形象,从根本上改善了对外环境,提升了城市发展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