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安全生产 教育培训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一)、要重视煤矿企业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确立新的安全培训理念,不培训本身就存在不安全的隐患,安全培训是成本最低的投入,效益最大。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重点培训安全管理专职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确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思想,从代表职工根本利益的高度重视安全培训工作,防患于未然。尤其要重视对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特种作业人员不仅要学习相关工种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操作技能,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本工种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确立安全的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企业安全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安全法规制度,井下“一通三防”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操作技能,提高预防和救护能力,切实克服“三违”理象,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二)、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搞好煤矿安全培训是坚持预防为主,贯彻以人为本,服务基层,方便企业的具体体现。要建立和完善煤矿四级培训体系,在国家局和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的领导监督下,对各类各级安全技术培训要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实施,各负其责,实行考教分离。建立和完善安全技术培训试题库,逐步使安全技术
培训考试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考教分离,促进提高煤矿安全技术培训质量。
(三)、要规范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和培训证书的发放,没有取得煤矿安全培训资格的机构和单位,不能随意搞煤矿安全培训和发放培训证书。各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要与地方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和企业加强合作,保持经常的煤矿安全培训业务联系。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建立一种新的安全技术培训平台和关系。根据面向基层服务煤矿和企业的原则,按照企业的生产安全要求,培训企业需要的各类安全技术人才,紧紧围绕当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立足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着重提高煤炭企业各类安全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技术素质。
(四)、要加大投入,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机构和基地的建设,以及实验室和试验设备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的培训大纲进行培训。教师要提高理论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研究企业对安全技术培训的实际需要和培训对象,根据企业对安全技术培训的需要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采用多煤体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教学质量和培训质量。
(五)、要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和企业的安全技术培训,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要求,企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安全生产”和“抓主、抓重、抓难点”的原则,不断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监察和行政执法力度。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突出事故防范,采取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坚持纠正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时消除各种事故隐患,实现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正确处理安全投入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使用先进的安全技术设备,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要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技术培训的关系,保证培训时间。企业的各种安全管理人员的特种作业人员,每年要抽出4天至10天时间,专门参加学习煤矿安全相关的政策法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提高职工安全思想和业务素质,克服“三违”现象。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职工根本利益的高度,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强烈意识,从维护职工群众的生命和健康的高度重视安全技术培训。煤炭企业只有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六)、要提高国有企业、乡镇、个体煤矿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的采矿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素质。近期一些煤矿发生重大事故的原因就是因为井下作业人员不懂采矿工
程技术、胡采乱挖。因此,一方面有必要通过教育培训,使煤矿企业的采掘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掌握煤矿地质、测量、识图、采掘、矿山供电、矿山机械设备、瓦斯防治,煤矿安全技术的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先进的采煤方法和技术。另一方面,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根据企业生产发展实际需要,为企业培养采矿、机电、安全工程、资源与环境规划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高职专业技术人才。市、县、乡镇、个体煤矿,要采取措施,积极引进采矿、机电、安全工程高职和中专技术人才,这样就能改善煤炭企业职工的知识结构比例,提高煤矿职工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素质,改变当前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少,水平不高,灾害事故不能有效防止的问题,促进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篇: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煤矿自古以来就是地下产业,与其它行业相比较,安全生产有具独特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煤矿企业横向发展上讲: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落实后,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未能摆脱被动局面,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从客观上讲,煤矿生产主要是在地下作业,作业地点时刻受到“五大”自然灾害威胁,不安全因素很多;从主观上讲,煤矿职工队伍素质普遍不高,远不能适应煤矿机械化生产,现代化管理,这也是煤矿事故多发的因素。
说到煤矿职工队伍素质偏低,无一不想到煤矿安全知识培训。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原则:“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原则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煤炭领域在长期安全生产实践中得出的经验,缺一不可,要想真正搞好煤矿安全就必须从“三并重”之一的“培训”抓起。
“培训”故名词意,培养和训练教育(技术人才、专业干部等)。
“培训”是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只有培训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用好高技术的装备,才能有高水平的管理。那么怎样才能使安全教育培训在煤矿生产中发挥作用。
作为煤矿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首先应对现代煤矿职工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有一个新的、正确的认识,把“培训”工作作为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
有不少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煤矿职工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工作重视或不重视,其结果往往是天壤之别。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把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看做是“安全的保证”认为“在一切隐患中,无知是最大的隐患”,因此,他们对职工安全知识教育都有较高的要求,并实行相应的强制性培训制。我们国家在员工培训这方面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了适益的制度和措施。但部分地方乡镇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思想麻痹大意,追求利益最大化,把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当作是上级职能部门下发文件,要钱、发证、走过场而以,对培训人员没有什么要求,结果是事故发生后才“亡羊补牢”。
我国《煤炭法》第四十条和《矿山安全法》第二十六条及《煤矿安全规程》第六条明确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这就说明煤矿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对煤矿职工进行无偿服务,给他们提供学习场所和活动经费;这就说明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这表明那些为营造表面素质气氛,迎接上级检查而作为的煤矿主要负责人该动动脑子了,现在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矿山的科学发展时期,需下大力气,坚定信心,端正态度,上下一心,步调一致,重视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使广大职工提高辨识自然灾害和职业危害能力,使职工掌握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识别技术、控制技术和处理技能,做到防隐患与未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生产条件,作用之大,利益之广,用意之深。
煤矿企业、科室(区、队)、班组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三个主要层次,在煤矿安全教育培训中大多以中、短期为主,其突出的特点是工种多,专业性强,年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给出培训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参加学习的员工目的不明确,混饭吃的思想严重,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不能适应现代安全知识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必须要有
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要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根据本矿实际情况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到学以致用,定向培训,因需而教,因才而教,因人施教。在学成结业之后,职工进入班组前,都必须进行现场实习,是对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是职工培训的高级形式,为尽快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实际操作技能和整体素质,以老带新,以师带徒的方式,对口帮带,结成队子,这种方法在煤矿工作实践中尤为重要,对发挥职工的整体水平是一个助推器。
对职工的安全教育还应经常化,使安全生产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从而尽可能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发生。
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实践的经验表明,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作业技能,安全操作技术水平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基本措施,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链条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煤矿安全生产中重要的基础工作。
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企业持续稳步发展的标准。
安全是煤矿管理永恒的主题。安全思想教育与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安全工作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铸就了煤炭企业发展中多环节、多因素、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重生产管理,轻安全思想教育,注重硬件功能,忽视软件效应的“一头沉”现象屡见不鲜,直接影响和制约了企业安全生产。因此我们要不断拓宽安全思想教育领域,有针对性地抓好以人为本的安全思想教育,变领导被动管理为职工主动参与,使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实处,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想教育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一、教育启迪的导向性
安全思想教育是安全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现代化矿井建设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管理相适应,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
一。其主动功能是对人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控制和思想导向,即把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同外在事物、周围环境结合起来,进行全面考察、系统分析,达到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在井下生产一线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个别管理人员往往是急功近利,重生产轻安全。凭老经验和表面现象处理问题多,深入细致地分析安全隐患少;肤皮潦草地处理安全问题多,全面系统地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少。个别企业在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时,三言两语,图省事,走捷径,热哀于利用经济手段代替管教,对“三违”人员不问青红皂白一律严加制裁,以罚代教,以罚代管,致使“三违”现象屡禁不止,零星事故连接不断。
有人把安全思想教育比作是安全生产的“催化剂”。搞好安全思想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启迪职工的思想,增强其安全意识和遵章守法的自觉性,提高自主保安技能。我国煤矿井下事故多,就其安全状况而言,除一部分现代化矿井
外,多数衰老矿井自然条件差、技术设施差、地质构造复杂、管理水平偏低。大批农民工、外来工、临时工涌入井下,这一群体普遍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种种不安全因素,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搞好安全思想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增强搞好安全思想教育的自觉性。
二、教育渗透的间接性
安全思想教育不像安全管理那样直接和具体。它是一个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的过程,要用《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以及企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程、指令,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思想灌输。这一效应的实现,需要通过视察、听觉和思想渗透,通过人与人之间交流等多种环节发生作用。
人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精神状态的好坏,对安全生产管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哲学角度分析,在生产力主要因素中,人是首要的、最活跃的因素。思想工作做得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充分发挥。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任何制度都需要人来自觉执行。人的行为受一定思想支配,人的思想活动与外部环境、条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安全事故分析看,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萌芽期、肇事期,都有一个日积月累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井下工作环境千变万化,很多问题难以预料。职工的精神状态稍有闪失,“安全为天”这跟弦稍有松弛,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细心观察,认真分析职工的思想情绪、情感变化,“常下毛毛雨,常打预防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渗透到职工心田,起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三、教育能力的潜在性
安全思想教育的实际效应揭示了它由“潜”到“显”的变化规律。我们应不断探索优选新的教育支撑点,加强不同层次的正面教育,加速教育与管理之间的横向渗透,充分发挥安全思想教育的潜在功能。
鉴于不同企业在安全管理中的诸多做法,可以把安全思想教育实际效应的潜在性划分为两大块:即浅层效应和深层效应。浅层效应一般是指表面的东西。如对安全法律、法规和“三大规程”的学习宣传,发现“三违”找当事人“过五关”,召开安全生产办公会议,对在安全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每年组织开展的六月安全活动月、“一通三防”、机电运输、顶板管理会战、“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矿井安全评估等。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使职工从思想上受到震动和鼓励,加深了感性认识的程度。
深层效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且常常被忽视。它集中表现为人们“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得牢不牢,企业安全生产的指令、法规贯彻是否彻底,以及安全业务技术水平是否不断提高,安全与生产效益、整体工作目标发生矛盾时是否坚持安全第一……所有这些反映的则是理性认识水平,从根本支配着人的言行,具有较强的潜在性。安全思想教育的浅层与深层效益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四、教育方法的灵活性
主要是说它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和限制,可以在八小时内的工作时间,也
可以在百忙之中八小时以外的茶余饭后。各企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创新,一系列各具特色、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安全思相教育方法脱颖而出,如超前施教法、寓教于乐法、目标激励法、典型引路法、隐患跟踪法……所有这些,将灵活性与科学性有机结合,适应各企业的不同情况,既有宏观的指导性,又有微观的实用性。
五、教育的实效性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就其对象而言,一是管物,二是管人,说到底还是靠人的行为去完成。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职工的行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掌握人的思想变化规律,激励人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把人们的行为引向正确轨道和既定的目标,是当前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的中心。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应明确责任,在具体工作中,分阶段提出与长远目标相适应的安全思想教育短期计划,不断增强抓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保证领导抓、抓领导,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追究哪一级领导的责任。
在企业基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当事人往往不禁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叹。分析事故原因,不能割断“今日”与“当初”的有机联系,要勇于正视现实,找准原因,“吃一堑,长一智”跌而复起。我们要充分认识安全思想教育自身存在的价值,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努力改变安全思想教育时紧时松的作风,消除每个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思想上的隐患。把安全思想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来抓,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持之以恒抓出成效。教育后产生的正面效应,就为安全生产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最为实际的效应。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提高煤矿员工岗位安全技术操作水平和安全理论素质,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安全措施之一。这些年来,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从木支柱到金属支柱,从炮采到综合机采的更新,发展相当快速,针对一代代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应用,对煤矿员工安全技术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员工岗位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极为重要。
煤矿安全文化教育培训就是以安全生产为目的,按照一定要求对员工思想和行为施以有影响的有计划的活动。从施教内容上讲,安全教育包含着以安全为主题的法律法规、岗位职责、操作标准、职业道德等诸多方面;就施教形式而言,它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多年来,我们永定庄煤业公司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安全教育工作经验,公司举办了诸如安全知识培训班、安全业绩讲评会、安全经验报告会、安全技术大比武、安全演讲等大量集安全知识、技术操作于一体的群众性安全教育活动。同时,我们还采用了违章曝光亮相、“三违”人员进入学习班等办法,充分发挥了安全警戒教育的强制性作用。除此之外,煤矿群众性安全文化作为煤炭企业安全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同样大放异彩,大量的独具特色的安全格言、谚语、顺口溜、歇后语等大众性安全文化在矿区内广为传播,员工群众在文化交流中,增强了安全意识,规范了遵章守纪的行为,对安全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安全教育培训是一项理论化、系统化的工程,是贯穿于安全生产的一条主线,是企业和员工利益的保障体系。发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强大优势,寻求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在规律,构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崭新格局,是我们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努力认识和探索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规律和新方法。
第一、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
煤矿安全培训应做到全员培训,对象应包括企业各类人员。一是煤矿各级管理者。让管理者系统地学习《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安全责任制》、质量标准化等安全法律法规。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主要是实施安全技术措施中应承担的技术责任方面教育。对一般工程技术管理干部,目的是使他们提高安全管理责任感和自觉感,大力主动支持安全生产工作。三是煤矿员工。安全技术操作教育培训范围很广,它包括:
1、岗前教育培训,“先培训、后上岗”。
2、转换岗位培训,对部分转换岗位的员工及时进行新的岗位培训,以适应新的地形地物的需要。
3、按新的要求和新的规范,不断地对在岗人员进行新知识、新工序、新技能的继续教育,以提高专业技能及能力。
4、对“三违”人员及事故案例分析的教育培训。凡是出现有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人和事要及时组织培训和教育,尽快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防止出现恶劣后果。
5、岗位资格和岗位现场培训,如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培训。多层次、多学科、多渠道的员工岗位教育培训,不断地提高他们在岗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保证能够最大限度地实行“按需施教”和贯彻“干什么学什么,学以致用”的原则。
第二、要根据煤矿自身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煤矿员工安全培训可分为多种,如;灾害预防培训、案例警示培训、转岗和岗前培训以及“三违”培训等等。首先要做到灵活性,安全思想认识水平是安全生产重要性在员工头脑中反应的程度,员工的行为是由他的思想意识支配的,只要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才有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安全责任落到实处。从很多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看,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态度与事故发生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从一些单位来看,重视安全工作的单位其事故发生率就低,不重视的单位事故发生率就高。因此,切实重视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核心。作为煤炭企业,我们要坚持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思想理念;“人人都是通风员,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安全责任理念,“质量是基础、素质是根本、投入是保障”的安全管理理念。
第三、要提高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
煤矿安全培训教育内容极为广泛,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的技术知识、各种灾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和抢救处理方法、事故案例分析、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以及“三违”培训、顶板管理、水、瓦斯涌出及预防、机械操作、互保联保等内容。要突出矿井“一通三防”知识教育,特别对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和瓦检员、放炮员、安监员的轮训,要突出特殊岗位工种的培训,做到特殊岗位工种人员人人都要持证上岗。
煤矿员工安全培训教育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是强化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工程,是启发、引导、和规范员工遵章守纪的关键,是煤矿科学技术管理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之一。只有把握好员工安全培训的特点,才能不断开创煤矿安全生产的新局面,促进矿井安全、持续、稳产、高效的发展。
第三篇:浅谈创新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浅谈创新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重要工作方针,也是煤矿企业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搞好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已越来越显的重要。“安全为天”、“关注安全,珍爱生命”、“以人为本”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如何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杜绝伤亡事故、保障职工职业安全健康已成了煤炭企业相互探讨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杜绝伤亡事故、保障职工职业安全健康,企业必须要不断创新工作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或效率。因为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消灭事故,杜绝伤亡事故,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促进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在安全生产的认识上应树立“以人为本”和“文明生产”的新观念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外,还应树立“以人为本”和“文明生产”的新观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抓安全生产中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以人为本”的观念就是在生产中把人摆在主体地位,时时处处关注人的安全,关注对人培训、教育,关注对人的激励,多用鼓励、表扬、引导、沟通和认同的方法去激励员工,除非故意违反规章制度,一般不用处罚的办法,在安全生产上最大限度地创造和谐的氛围,将人们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文明生产”的观念就是树立在同行业中安全业绩处在前袤,并不断地创造条件保持领先的地位的思想。做到这点是需要做许多工作,付出很大气力的,所有这些的集合就是人类文明生产的进步,也是社会文化的进步。在经济发展进步的今天,文明生产是每个企业的必然工作,不是愿意不愿意,想不想做的事情。我们应树立新的价值观念。要树立人的生命最重要,时刻保护生产人员不受伤害,树立员工是企业第一、而且是不可再生的财富意识。树立新的时间价值观,新的信誉价值观,新的资源价值观,新的生产环境价值观等等,煤炭企业应该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
二、在安全管理上创新
打造本质化安全型企业,安全管理是基础。要注重管理的创新,增强安全工作的实效性。煤矿安全生产的创新工作应该是全面系统,从理论观念到管理技术等全面的创新。我们应充分应用新理论观念,应用系统论、相对论和渐进论的观念,修改和完善我们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特别要明确安全非一日之功,要坚持不懈、持续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意识。企业的生产是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必须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的意识。并且将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安全管理文件变成全体员工的具体行动,一丝不苟地落实到企业的生产当中。而且,不能理解为管理制度、规定和文件的落实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修改完善、培训教育、落实检查是持续不断,每一次循环都会将企业员工和企业的总体素质得到提升。
打造本质化安全型企业,应该把叫响“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口号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高境界、高标准、严要求,通过创新实施“走动式管理”、“市场化安全管理模式”、机电“设备点检制”,全面推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把安全管理由事后的被动处理向事
前的主动防范转变,把原来的杜绝伤亡保障“生命安全”的安全奋斗目标转变为保障职工“职业安全健康”,全力夯实安全基础。
一是创新推行“走动式”管理,解决安全管理上下脱节问题。所谓“走动式”管理,就是要求各级管理人员打破常规,离开办公桌,走出办公室,以“工作重心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岗位”为原则,巡查各个专业、各个岗位在走动中完成管理中最需要的知情交流与沟通,把握好带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号准脉搏,解决上下脱节及制度落实问题。通过“走动式”管理,既密切了管理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关系,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又发现并解决了现场工作中所存在的安全管理上下脱节问题。如新矿协庄矿自推行“走动式”管理以来,共有效解决落实了230多个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从而促进了本质化安全型企业建设。
二是实施“市场化安全管理”,解决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安全隐患不能闭合消除安全隐患’的问题”。用“市场化安全管理”来调动安监人员抓好安全管理和职工按章作业的积极性,消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只见罚款不见隐患整改落实”的弊端,是运用市场机制创新出来的一种安全管理手段。这一手段的指导思想是:“花钱买隐患,指导服务安全”。它是把安监员在现场发现的隐患按一定等量的价值确定下来,建立安全隐患价格体系,通过安检员在现场发现隐患出售隐患让责任人购买隐患、整改隐患,由安监员复查落实隐患,形成安全管理的市场交易场所和隐患整改闭合程序。通过推行实施“市场化安全管理”,该矿将罚款落实到人头,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人员、职工被罚,工区买单”和“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等问题,还进一步调动了安监人员查隐患抓管理的积极性和管理人员、职工自觉按章作业的主动性,实现了“少罚款多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目前,如新矿集团协庄矿创新实施的“市场化安全管理模式”已通过了由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在鉴定会上,国家煤炭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对“市场化安全管理模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这种管理模式非常好,它是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是一种创新,它对我们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具有较高的指导和应用价值。”这一成果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煤炭企业现代化管理成果特等奖
三是创新实施机电“设备点检制”,超前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确保机电事故为零。“设备点检制”是新矿集团协庄矿针对矿井机电运输等大型机电设备操作、维修管理人员检查、维护不到位,设备事故频繁,而创新实施的“机电设备巡回点检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使机电设备操作、维修管理人员通过对主提升、主运输、主供电、主排水等大设备重点部位的定时定点巡回检查,使设备故障征兆和性能隐患在出故障之前得到及时发现和维修、维护,避免了很多机电运行事故现象的发生。为此有位老机电工当时曾感慨地说:“机电设备点检管理制度可以说是机电设备管理的一场革命,它既解决了机电设备操作、维修管理人员对设备故障检查和维修“管理严不起来,责任落实不下去”的问题,还为矿因超前发现和及时处理事故隐患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保证了矿井机电运输系统的安全运行,为企业如何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实现“机电事故为零”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三、在技术管理上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变革力量。我们应在本质安全的观念引导下,以实现本质安全为技术管理的目的。只有实现了本质安全,才能使生产员工避免伤害,得到根本保障,才能将事故降低到最小程度。实现本质安全需要很大的投入,在企业经济不断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实现本质安全的成本将会越来越低,企业在承受能力上将会越来越强。依靠科技进步,完善安全技措工程、提高安全技术装备水平是提高煤矿综合抗灾能力的首要条件;创新教育方式,转变职工思想,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
一是创新安全教育,统一思想认识
抓好企业安全,必须抓好“以人 为本”的安全教育,让职工自觉约束管理自己。为了达到职工自觉约束管理自己实现“自己安全自己管”的目的,协庄矿创新“2S安全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和安全活动日、政治学习日、班前班后会等时间,大力开展正向引导教育,构建起了以“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健康,安全就是幸福”、“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指望他人不保险”为内容的安全文化体系,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他们创新安全教育思路,在井口安设了安全提醒装置,在井下大巷建起了安全文化亲情教育长廊,在工区学习室悬挂了安全警语警句;在矿有线电视开辟了“安全寄语”、“三违亲情规劝”等安全教育栏目,在回采工专业叫响了“不出带血的煤”,在掘进专业叫响了“巷道免维修,一次成巷”,在机电专业叫响了“不更换下井机设备配件”,大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思想教育氛围。另外,统一了职工的安全思想认识,他们还通过举办安全专题教育讲座和创新开展安全“事故案例系统分析”大讨论的方式,转变职工了思想观念,使职工真正认识到了“安全健康”是职工最大的福利,把“要我安全”变成了“我要安全”,筑牢了安全思想防线。
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应用新技术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事实证明,抓安全不能惜投入,抓安全必须依靠科学。打造本质化安全型企业就要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围绕矿井安全加大安全投入,大搞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安全设施。如新矿集团协庄矿对全矿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投资827万元对132项安措重点工程进行了综合治理;升级了KJ—70型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对重点监控地点瓦斯监测数据和水压、水位数据的手机传送;投资40余万元装备了束管监测系统,为矿井自然火灾瓦斯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大力推广了综采综掘技术,投资新上了5套综采、5套综掘设备,减轻了职工体力劳动,保障了职工身心健康。同时他们还大力推广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安装了水泵自动开停装置,实现了排水设备无人值守;改造了主运输系统,实现了全过程运输自动化控制;建成了PLC综合实验室,为掌握和应用自动技术创造了条件。应用了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由人防到机防的转变,提高了矿井的安全防御能力;研究实施了“煤巷及半煤巷掘进工作面煤层高压快速注水”防尘措施,使炮掘工作面粉尘浓度由原来的32.81mg/m3降到15.26 mg/m3,降尘率为53.49^%;综掘机割煤时的粉尘浓度由原来的319 mg/m3降至109.4 mg/m3,降尘率达到65.71%既降低了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保障了职工身体健康,又有效防止了粉尘爆炸。另外近年来他们还围绕通防工作,还对1401工作面、3-1十一层下山区、4-
2、4-
3、4-3-3下山区防尘系统进行了改造,保证了各采区水量、水压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改造了-550西翼防尘供水系统,将动压供水改为静压供水,既创节能效益44.36万元,又保证了西翼防尘供水,保障了矿井安全。
三是创新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努力实现安全本质化矿井,加强正向引导教育是关键。职工正确安全理念的养成,靠的是引导教育。当前,在安全生产教育,往往出现针对性不强,职工兴趣不高,引不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鸣。安全教育效果很难保证。要实现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必须狠抓安全生产的正向引导教育。所谓正向引导教育,就是安全教育以职工自我为中心开展教育,由职工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要求。这种教育以自我为中心,通过改变心志模式,从而改变环境向安
全的角度转变。去年以来,我们协庄煤矿围绕“矿上抓安全就是为了我安全”,“不违章能不能干活”、“矿上抓安全与职工利益是否矛盾”、事故案例现身教育”、“矿上抓不如职工自己抓”阐明事理,加强教育,并且组织开展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区队管理人员讲安全”、“矿井安全生产我该怎么办”等大讨论,坚持“安全教育每班安全提醒、每周二一次安全教育学习、每月一次安全薄弱人物排查、每月组织一次全员培训”四个一安全活动,定期举办安全事故案例展览,安全教育循循善诱,职工身心全程参与,安全心理双向交流,触动了职工心灵,体现了亲情,接近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距离,彻底改变了“矿上抓安全,职工千方百计逃避被‘抓’”的树立心理。通过开展正向引导教育,要注重形式而不唯形式,要注重内容更要丰富内容。传统的教育形式也可以赋予新的丰富的安全内容。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班前会、班后会等时间,利用学习室、排班室等地点,用生动鲜活的内容加强职工的正向引导教育,效果很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职工牢记安全生产的基本常识和必要的安全知识,使职工置身于安全生产的环境之中,时时处处感受到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作为指导思想,把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作为打造本质化安全型企业的一部份,不断加强对全矿职工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习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培训,对一般工种侧重于岗位技能的应知应会培训,对安全管理人员及要害工种的培训,侧重于安全法律法规、操作技能和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高被培训人员对事故的处理能力和实发事故的应变能力。为了对特殊岗位职工、新分职工劳务工和转岗职工人员的培训,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进行,并明确规定培训学习达不到考核要求的不准上岗,切实增强了培训学习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对薄弱人物,还及时开展安全预防性教育,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培训和帮教,从而使职工能够干标准活、干放心活。另外,为了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为了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一是通过每周举办一次安全技术培训讲座和定期组织特殊工种培训考试的方式,加强对岗位职工的安全技术学习培训。二是利用有线电视以举办“安全知识有奖抢答题”活动的方式,促进职工的安全知识学习。三是利用区队班组开展“面对面安全大讨论”的方式,让职工通过谈体会、说事故、辩对错的方式,使职工在接受自己或别人事故教训的同时,体会按正规操作、按规程施工的重要性。四是通过开展技术比武活动、重奖技术能手的办法,营造“争做专家技术型人才”的氛围。
实践证明,研究安全生产工作,追求安全工作创新是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动力,提高装备水平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因此,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依靠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煤矿企业要打造本质化安全型企业,就要力求创新,上下求索,才能使企业长治久安。安全生产工作是艰巨的,同时,安全生产的美好前景也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安全健康”,用创新求索平安路,才能使事故与生产为伴的煤炭企业安全健康状况逐渐好转。
浅谈创新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2005经本
王 永 祥
第四篇: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汤可尧
[内容提要] 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因而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证。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煤矿生产中某个环节或某些人员的失误或疏忽造成的,而技术管理上出现漏洞或者技术管理不到位,往往是造成事故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改善煤矿安全技术面貌,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有机组成 核心 有效手段 重中之重 最大动力 有力保障
一、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煤矿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十分复杂,环节众多,要做到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此,我们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到煤矿生产管理全过程中去,指导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二、技术管理是制定合理的开拓开采设计方案和完善的《作业规程》的核心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等的总体规划和安排,为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作广泛的了解。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原则,巷道布置
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计和设备能力的选型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有力,这些都必须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对比,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是煤矿的基础,所以技术管理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作业规程》是实施开拓开采方案的基础文件,具有指导性、规范性和强制性。它规定了操作中的具体做法,是技术管理的具体体现。它的内容除了对系统和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劳动组织有详细明确的说明以外,还有应针对性很强的安全技术措施。如果地质条件和工程内容发生变化时,还应及时制定补充措施。目前,在《作业规程》的编写、审批、贯彻、执行方面,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
1、有的《作业规程》写得较为笼统,欠具体化。例如《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采掘工作面禁止空顶作业,在《作业规程》中也照写禁止空顶作业,现场条件需要工人进入无支护区进行临时支护怎么办?在临时支护没有完成前,工人在无支护区作业算不算空顶作业?
2、有的单位为了怕承担事故责任,便将《作业规程》写得面面俱到,把一些没有实际内容根本无一点针对性的东西统统罗列进去,甚至原封不动地把《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也抄了进去。而且每发生一次事故,增加一些内容。这样发展下去《作业规程》会成什么样子?但对此作法似乎是谁也没有理由反对或改变。
3、在编写《作业规程》时安全系数多大比较合适是值得研究的,安全系数过小,会出现工人按《作业规程》作业也可能发生事故;若安全系数过大,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易使工人产生错觉,甚至认为不按要求做也不会发生事故。久而久之,造成工作上习惯性违章,同样会发生事故。造
成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一部分人的不负责外,在编制《作业规程》时,技术管理的不规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使《作业规程》更合理、更科学,就必须加强技术管理工作。
三、技术管理是排查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手段
在地下开采的煤矿中,客观上存在着水、火、瓦斯、粉尘、顶板等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酿成故障或事故,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不论何种条件的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排查事故隐患,全面认识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明确安全上的工作要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安排治理隐患工程,才能为预防事故奠定基础。
隐患与事故密切相关,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按隐患存在的性质和状态可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长期性隐患和短期性隐患。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隐患列为重大隐患,要重点治理。其它隐患列为一般隐患,一般隐患是动态的,暂时影响较小,但是,如果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开采有瓦斯、煤尘、水患、自然发火和顶板问题的矿井自然是长期性隐患,这些隐患将伴随矿井开采的始终。对长期性隐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和工程来加以治理,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瓦斯浓度的异常和超限,井下出现CO,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以及过断层和老空等属于短期性隐患。对这类隐患应明确责任,加强治理措施,使其尽快消除或安全通过。短期性隐患应作为现场排查治理的重点。在排查事故隐患时,要依靠技术手段对地质条件、生产环节、开采状况等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不仅要有定性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
故的关联度。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科学的依据,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四、突出抓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瓦斯、煤尘和火灾事故,约占总事故次数的45%,死亡人数占总数的62%以上,并且一些安全生产情况较好,技术管理水平较高的煤矿也相继发生特大瓦斯、煤尘和火灾事故。如武乡县东庄煤矿,1994年5月28日的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24人;沁源县黄土坡煤矿2000年10月13日的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6人;郊区南村煤矿1999年12月21日的火灾事故等。这说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稍有疏忽,思想上稍有松驰,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重大瓦斯、煤尘和火灾事故就无法得到控制,安全生产就没有主动权。因此,要彻底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就必须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突出抓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和火灾等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应从以下两点着手:
(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责任制,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明确行政正职是“一通三防”工作的第一责任者,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并重点把好5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查关、隐患处理关和“一通三防”安措资金使用关。
(2)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它是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完善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合理供给和分配风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供风充足。
五、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
煤矿安全状况不佳,除了受制于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以外,还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等有很大关系。要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方法,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尽量降低劳动强度,努力改善井下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使煤矿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不能因为没有直接经济效益而被忽略。相当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问题,应注意在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中发挥良好作用。
技术上创新与改进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较多。例如:在过去认为不能使用机械化采煤的煤层中发展采煤机械化;在特殊条件下采用锚喷支护;在含水冲积层下不断提高开采上限;在冲击地压煤层中实现安全开采等都有安全问题需要解决。将上述诸多问题归纳起来有两条:一是原有的部分做法和经验不能使用了,必须重新探索方法和总结新经验;二是有些要突破原有的规定,即所谓“突破禁区”,在技术上有很大风险。在技术工作中不敢创新是不对的,但对创新工作采取简单从事不顾及安全后果的做法更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慎重对待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循序渐进地进行试验。鉴于煤矿基础理论知识较薄弱,试验和测试手段欠缺,信息资料不足的状况,提倡煤矿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搞好产、学、研结合,开展技术攻关,使科研成果尽快在现场推广使用,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六、建立和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已经说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盲目性,也必然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技术管理同样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组织上充实技术管理人员,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前,部分煤矿经济效益较差,甚至不能按时发放工资,影响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离开煤矿向行业外流动。其次,技术工作责任较大,而得到的待遇偏低,也影响了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致使有些工程技术人员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不能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技术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甚至存在干好干差一个样情形,因而使广大职工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创新的热情。这些问题若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使广大煤矿职工热爱矿山,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则肯定会对安全生产作出较大贡献。
总之,在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监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必须大力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年
2.罗云《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科学管理》 黑龙江文化出版社 2004年
4.夏国俊《煤矿安全管理百科全书》 安徽文化出版社2003年10月
第五篇:职工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煤矿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对职工的管理。各种煤矿事故的发生均是内外因素交替吻合的产物。然而,从内因讲,是各种自然因素相互作用发展的结果。从外因讲,煤矿生产工艺及作业操作方式、配套管理措施、安全设施投入等都直接影响煤矿生产及各个环节中矛盾的发展,其结果或诱导矛盾向安全稳定发展,或导致事故发生。其核心是职工的因素。要管好煤矿安全,解决安全问题,就必须从职工的因素和职工的管理入手。
煤矿安全为首要重“实”。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职工的商品意识、效益观念空前强化。安全、产量、产值、利润成为企业和政府领导追求的目标。而一些目光短浅的经营者为追求利润而忽视安全。有些人认为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都比较讲实惠、重效益,人固然有多方面需要,但最重要的是生命。事故危及生命,人人皆知,可这最重要一点却往往在物质的诱惑下被忽视。故煤矿安全教育,职工的意识的转变,必须形成制度、落实责任、常抓不懈,要把每一位职工的思想观念,真正引导到以安全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从煤矿行业不同工种的安全生产措施的制定、实施、监督、检查,到煤矿安全生产设备的使用等,都要配套,保证煤矿安全工作始终在一个有序的良性氛围下运行。同时要责、权、利相结合,把煤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贯穿到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去,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管理人员及职工及责任人要严格按章处理,绝不姑息,特别是对违反集团公司煤矿安全生产“13条红线”的任何人员都要严格按集团公司及潘一矿安全生产2007年1号文严肃处理。
科学的煤矿安全管理突出“严”。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外界刺激的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在特定范围内刺激不到一定程度,达不到作用;而刺激强度过大超出一度限度时,则可能使人精神崩溃、破罐破摔。故在奖罚和安全教育时要注意一定的度,达到一定的量。由于人们的收入已经普遍提高,所以对低额的奖罚许多人并不在乎。奖要奖得别人眼红,罚要罚得心跳流泪,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煤矿安全管理必须严,不允许有丝毫松懈和疏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经济奖惩从严仅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岗位职责、人员配备等都应严格,责任必须明确,制度必须严明。每个具体事件的处理都责任明确,在奖罚的同时,要大抓典型,造成舆论,形成压力,创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煤矿安全管理常抓不懈克服“懒”。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人多事杂,工作千头万绪,安全工作容易松懈。因此,煤矿安全工作必须克服“懒”。要形成稳定的组织系统、管理系统和监督检查系统,定期研究安全工作,发现问题马上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把煤矿安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