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动我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建议
关于制定和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机制的建议
目前,我市对城市生活垃圾只是简单的实现填埋和堆积,处理手段单
一、处理场地污染隐患严重、垃圾填埋、堆积场所库容量告急等突出问题,城区周围到处可见人们随意倾倒的垃圾,甚至泄洪河道和沿岸也成了垃圾排放之地,不但污染环境,还形成了泄洪不畅的安全隐患。“垃圾围城”的严峻现实,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垃圾分类是科学、合理地处理垃圾的必由之路
1、垃圾分类是循环利用社会物质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实要求。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数量,大量可回收的物品可以利用,符合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牙膏皮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
1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2、垃圾分类处理是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绿色汾阳的题中应有之意。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可以减少垃圾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有利于营造清洁的城市环境;同时,垃圾分类对各种垃圾分别进行针对性地处理,可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和土地占用。
一、影响垃圾分类处理的一些现实问题
1.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现在人们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已有较深的认识,也不缺乏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和热情,但要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良好习惯,还需要很大的努力。它要求人们改变旧的丢垃圾习惯,培养环保的垃圾排放习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
2.市民垃圾分类知识不足。很多市民搞不清楚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垃圾,就连一些保洁、清运人员也是概念不清。
3.街面安装的固定垃圾箱虽标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其他垃圾桶里边更是多种垃圾混杂。垃圾分类处于无人管、无人问、无人为的“三无”状态。
卫生程度是反映城市文明的直接表象,而垃圾处理是否科学、合理,则是对城市管理、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形象的实际考量。要创建省级乃至国家级卫生城市,打造绿色汾阳、魅力汾阳,垃圾分类处理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重要课题。
二、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建议
1.确立合适的垃圾分类方式。要依“法”办事必须先要有“法”可依,应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标
准和方法。如有的地方将垃圾简化为餐厨与生活垃圾两类,方便居民投放。或分为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并在垃圾桶上明确标记。我市也应确立合适的垃圾分类方式,既不会让市民觉得过于繁琐产生抵触情绪,又要便于掌握和实际操作。
2.加强引导和宣传力度。既要增强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又要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我国民众的环境意识普遍淡薄,尤其需要对垃圾分类的意义进行宣传,让市民们都自觉投入到其中。可以通过发放公益宣传材料、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宣传,特别要做好垃圾清洁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免出现分类后又被混装的情况。
3.增加试点范围,将学校、餐饮业等纳入到试点范围中。在学校进行试点,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既有利于集中的宣传教育,更能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每一个家庭提高环保意识、推动垃圾分类减排的初衷。而餐饮业产生的食品垃圾在所有垃圾中占很大的一部分,食品垃圾不仅量多,更重要的是含水量大、易腐烂发臭和传播病菌,能够先在试点中将厨余垃圾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来并单独进行处理,对垃圾分类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4.合理配置收集运输设施。一方面要做到分类收集设施完备,在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设置足够的分类回收垃圾箱,垃圾箱注明分类原则,让市民容易理解和配合执行。大件旧货如一些电器、家具以及电池等有毒垃圾也要设立专门的收集点。另一方面要做到布局合理,日常垃圾方便扔到垃圾箱,其他一些专门的收集点也要方便到达,否则在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很难让人去专门去寻找,这方面可以和一些专业商店合作进行。如在德国,就
是由各个超级市场设立废品回收点回收顾客在购物之后拆下的商品包装和从家中带来的废品;药店负责回收过期药品;商店里的电池销售处回收旧电池,尤其是含汞的、废弃在自然界很有毒性的钮扣电池。
5.扶持垃圾分类处理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更是不断增长的可再生资源。我国目前垃圾量正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长,垃圾处理业作为新兴的产业,风险小、收益稳定,前景是非常诱人的。政府鼓励企业加入到垃圾分类行业中来,参与垃圾直运、垃圾处理整个流程,由相应的垃圾处理企业去收集、运输、处理各种分类好的垃圾,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市场化运作,既可以减少政府在这方面的财政支出,又能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就业。而政府只需要做好服务监督工作,一方面通过减税等手段鼓励、扶持相关企业,并对那些企业无利可图不进行处理的垃圾,利用固废中心免费处理,另一方面要做好监管工作,防止企业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6.建立制度化的长效机制,激励市民参与。以社区等为单位设置旧物交换信息中心,为一些旧货提供交换或交易的平台,变废为宝;对垃圾回收进行奖励,如将可回收垃圾送到垃圾分类站就可领取垃圾分类袋、日用品等,或者玻璃可以换啤酒、塑料可以换塑料制品、废旧电池可以换新电池等。试点后政府可以通过一些地方性政策规章、实施细则,对国家已有的法律法规在具体的可操作性上进行补充,形成制度化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情况汇报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情况汇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分类标准,强化宣传教育,完善运行机制,在全县确定了X个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单位,努力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牵头、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格局。现讲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拔高抓的层次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组织有关部门到江苏、浙江和我市的于都县、全南县等垃圾分类先行地区学习取经,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XX为组长,副县长XX为副组长,X个有关部门、各乡镇乡镇长和社区居委会为成员的领导组,专门负责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统筹协调工作。印发了《XX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指导各试点单位和试点乡村,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组织召开全县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县分类办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月会议,分析研究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规范分类标准,健全抓的措施
我们借鉴先进地区和县区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分别采取了生活垃圾“四分法”和“两分法”,并明确了处置方式。在农村,将生活垃圾分为渣土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对煤球、煤灰等渣土垃圾,由村里清运车收集,就地填埋;
对纸张、金属类等可回收物,由农户或村保洁员收集,回收公司上门有偿回收;
对电池、电子类有害垃圾,每10天由村保洁员上门回收一次,每月由乡镇统一回收,送市清运车收集,送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县城居民小区,对剩菜剩饭、瓜果皮核等湿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送制肥厂发酵制肥;对可回收物,由居民或小区物业收集,回收公司定期上门有偿回收;对有害垃圾,由环卫部门一月上门收集一次,统一送市里有害垃圾处理厂处置;对其它垃圾,环卫部门逐日收集,送县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机关单位、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单位实行“两分法”,即可回收物和其它垃圾。可回收物由公共单位自行收集,其它垃圾由环卫部门逐日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城乡生活垃圾的规范分类,为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建立长效制度,完善抓的机制
为保证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落地见效,我们重点建立完善了四项机制。宣传发动机制。开展垃圾分类“进家庭、进学校、进小区、进机关、进公共场所”五进宣传活动。根据不同场所、不同对象,印发了倡议书、分类指南、宣传彩页、指导手册等多种宣传资料4000套共10000余份,并在电视台、报纸播放、刊登垃圾分类宣传知识,在三路九街的LED显示屏流播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让垃圾分类理念和相关知识逐步深入人心。示范带动机制。县城选取3个居民小区、3个城中村、8个机关单位、2个医院、1个宾馆、1个超市、2个学校共20家和12个乡村先行开展分类示范,积累经验。对各示范点,试点期间先期赊欠一部分垃圾分类设施,向小区和住户发放,确保分类投放硬件配置到位,示范先行,积累经验。正向激励机制。每年年底计划以5%的比例评选小区(村)
住户,列为“五好卫生户”,媒体公开表扬,并给予每户适当奖励。监督考核机制。推行“双五”模式。在农村实行乡镇抓总协调、包村干部督导、两委主干主抓、村民小组负责、群众自觉参与的“五级监管”模式,对乡村两级干部及各小组长履职情况纳入考核,工作好的除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外,还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对履职较差的,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在县城居民小区,实行领导小组抓总协调、物业督导、楼长主抓、组长负责、居民自觉参与的“五级监管”模式,对评为优秀物业、楼长和组长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通过奖惩措施,来调动各级主体抓好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我们尽管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客观上讲,仍然存在舆论宣传氛围不浓、群众分类意识不强、相关配套设施不足、经费投入未予研究、垃圾分类中转设施和终端处理未解决等问题。对此,我们将以试点为动力,把试点单位、居民小区、乡村、学校、医院的好经验、好做法,逐一认真加以研究,予以推广。总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好,以优异成绩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的满意答卷。
第三篇:丽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
丽水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
调研报告
根据省农办工作部署,二月底以来,我市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开展集中调研,调研主要在三个层面展开。一是配合并参与省农办到我市的调研,二是市农办分三组就9个县(市、区)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推进情况、处理模式、设施布点位置、群众参与等情况深入开展调研,三是各县(市、区)农村垃圾治理领导小组到本地各乡镇调研。现就我市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关思考、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现状分析
我市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作为深入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重要嘱托的重要载体,作为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短板,推动农村垃圾革命,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抓手来抓。一是分类减量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14年以来,我市根据省里统一部署,按照户分、村收、有效处理的运作模式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工作。三年来已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村430个,其中开展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村45个[2014年4个、2015年11个,2016年30个(其中省级22个、市级8个)]。新增机械成肥处理终端设施38台,农户垃圾桶167745个、公共垃圾桶20413个,垃圾清运车701辆等处理设施。二是乡村洁净度大幅提高。以“双清”专项行动、六边三化三美等工作为契机,全域开展“洁净乡村”建设,推进垃圾集中收集 有效处理,2016年全市农村人均保洁经费达到67元/年.人,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100%,村庄洁净度显著提高。
1.组织机构和考核体系情况。市级层面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均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确定专门科室、专门人员负责(其中莲都区等4个县区机构设在建设或环保部门)。为更有效推进这项工作,市政府将该项工作分别纳入对县的综合考核范畴(新农村建设考核、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考核)。对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考核合格的县给予100万资金奖补。
2.政策文件制定情况。2016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丽村整建办„2016‟9号),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覆盖率每年递增15%以上,至2020年,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覆盖全市75%以上建制村。各县(市、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遂昌县还完成了以垵口乡为模板的农村垃圾分类标准化体系建设,出台了全省首个农村垃圾分类地方性标准。
3.终端处理模式情况。目前的430个分类村,主要采用机器快速成肥处理模式、太阳能沤肥处理、焚烧处理、还山还田等处理模式,其中机器快速成肥处理模式38个村,占8.8%,太阳能沤肥处理52个村,占12.1%;焚烧处理39个村,占9%;填埋处理56个村,占13%;发电处理43个村,占10%;还山还田等其它处理200个村,占46.5%。4.项目村选点情况。我市试点项目围绕中心村、精品村、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及村干部战斗力强的村开展,确保能有效实现垃圾分类,有一定数量的厨余垃圾,保证机械成肥处理终端设施的正常运行。我市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终端选址上,43%的项目村在现有垃圾中转站和处理站基础上进行扩建或改建,既可有效减少并降低建设成本,亦弥补了因为土地政策调整不到位的困扰和瓶颈制约。
5.建设经费使用情况。据统计,2016年我市共投入垃圾分类4055万元,人均投入达133元,基本用于机器设备场地建设、分类垃圾筒及清运车的购买,而对于运维资金和分捡员工资没有保障。
6.问卷调查统计情况。通过对全市9个县(市、区)问卷调查后汇总统计,村内开展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写进村规民约、分类投放垃圾桶设置、分类运输、保洁员配备(每村1-3人)情况不容乐观;赞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收费的占74%;垃圾定时收集占75%,垃圾定时投放的占25%。
二、存在问题和短板
1.省级试点村建设周期太短,时间不够。按照规范的程序,项目前期(依次要经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发改立项批复、编制预算、财审、招标等阶段)包括国土、建设、环保等部门审批手续,历时8个月左右,如遇农用地调整的时间则更长,我省2月份下达计划,要求8月份完成,如期完成建设任务难度 较大。村内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的形成也需要一定时间来养成。
2.建设和运维资金压力太大,保障不力。我市各县(市、区)经济普遍落后,许多县都是运用省里特扶资金基本保证垃圾集中有效处理,对于垃圾分类基本上没有列入财政专项资金,乡镇(街道)均未有能力配套资金,村级集体又大都薄弱,肥料产出后的效益也不明显。初步测算,省级试点村村均建设资金约需60万元:按照每户配1对户内分类筒(70元/只)、每10户配1对户外分类筒(150元/只)、1辆分类垃圾车(2.6万/辆)的要求垃圾分类村村均一次性投入资金10万元。另外,堆肥机器运行成本较高,500公斤日处理能力厨余设备用电60度/天,一般电压等级为1-10千伏,目前我省电网收费电度电价为0.8996元,每天54元/天,每年约2万元。加上污水处理费用、人工工资等每年运行成本约5万元,靠村集体收入难以维持。省里每村补助30万元资金只能专项用于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置生物堆肥设备的购置和安装,而场地征用、处理站建设等需大笔地方资金配套。
3.机械成肥处理设施标准太少,故障不断。垃圾分类终端设施参差不齐,无统一标准,机械成肥处理终端设施缺乏国家生产标准,机器功能由各生产企业自圆其说(比如,有些正常招来的机器虽然有破碎功能,但是连大一点的萝卜都破碎不了);政府采购招标缺少该领域专家,大部分采用“以价定标”的方式。目前我市的机械化处理终端,故障率高,售后服务不及时。太阳能堆肥房操作不便,村民接受度低。4.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不够,群众参与意识不强。各地对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在人员配备、财政投入上不足。特别是当前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尚真正展开,农村垃圾分类走在前列,农村垃圾分类后运往城市统一处理,而城市对分类处置的设备、建设都没有到位。近年来,农村环境日益改善,离不开检查督查力度大、资金投入力度大等外力作用,同时离不开农户卫生意识增强、居住环境改善等内因。但是垃圾分类对于农村是个新概念,参与意识不强主要原因有:一是目前农户普遍对垃圾分类意义,垃圾分类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垃圾分类投放等认识不够;二是垃圾分类相对繁琐,一时难以改变习惯;三是垃圾分类终端不完善,存在农户做好了源头分类,而保洁员不分类收运,打击分类积极性。
5.机械成肥处理设施效率太低,闲置严重。可成肥垃圾太少,主要原因是村庄人数太少(丽水山区外出人数太多,许多村庄成为空心村),设施共享率低。如很多行政村常住人口不到10人,同时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村家庭的餐厨垃圾基本没有(少量的也基本用于家禽家畜的饲养);从景宁县的全县垃圾量来看,农村家庭只有城镇家庭的四分之一(人均只有0.3公斤,而且是包括所有集中清运的垃圾)。同时,由于分类不彻底,设备损坏得不到及时维修等造成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效率低下。
6.垃圾回收管理体系运转不畅,减量不够。在具体的垃圾分类处理实施过程中,可回收垃圾分开后没去处(回收企业成本原 因不愿收购),许多垃圾最终回到填埋场,同时像垃圾超市等创新的回收模式,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特别是一此农药包装袋、电池、灯管等有害垃圾无处可去。
三、下步思考和建议
(一)注重因地制宜,充分整合资源。垃圾治理工作要着眼于全面、城乡统筹推进,要设计好每一环节,全民发动、循序渐进。建议省委、省政府尽快出台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的实施意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按照“先易后难,分批建设”的原则,采取多种治理模式开展分类治理。丽水是欠发达地区,地域广阔,面积占全省的1/6,人口约占全省的1/25,应鼓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和现有处理设施情况因村制宜地选取分类减量模式。如,人口密集度高、可堆肥垃圾量多的地区,可采用机械成肥处理设施或灭菌焚烧处理;交通不便和偏远山村采用太阳能沤肥、就地还山还田堆肥处理等建设成本少、运行成本较低的处理技术。同时要充分整合利用各地城乡已建的焚烧发电厂、餐厨处理中心等县域集中处理的设施,不盲目新建,造成资金和设备上的浪费。建议省里在试点村任务分配前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上报任务数,合理适时的部署安排建设。
(二)简化审批程序,延长项目周期。开启绿色审批通道助推项目落地实施,参照畜禽养殖治理的审批手续,列为省长督办项目,边审批、边实施。以省下达建设计划文件为依据,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开展试点村初步设计方案编制,由各地发改联合 下达投资计划,不再发改批复立项。建议项目周期调整至1年半或2年,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水平。
(三)扩大补助范围,实现精准扶持。一是要分档补助。考虑到我市经济状况,参考农村生活污水的分档补助方式,实行分类分档差别补助的方式,加强对我市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项目的补助力度。二是要扩大扶持范围。不管采取何种治理模式,只要通过治理,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村,对处理站点都给予一定的补助。对沼气厌氧处理、就地堆肥处理、灭菌焚烧的试点村也给予一定补助。三是对分类设施补助。对配备配足了垃圾筒和垃圾车,建立分类工作机制和分类运行正常的村,给予每村一次性的设施补助。
(四)加强业务指导,强化依法治理。一是统一招投标。建议省里对机械成肥处理设备供应商进行统一招标,确定若干家供应商入围供各县(市、区)选择。二是成立机器堆肥验收专家库。指导我们对机械成肥处理设备的验收。如,龙泉市竹垟乡今年的机械成肥处理设备,目前还没有肥料生产出来,只有水排出来,因此我们不能确定机器是否符合要求,无法进行验收。三是强化依法治理。省政府拟今年7月出台的《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中对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成区餐厨垃圾的依法投放、收运、处置进行了明确,对违反规定的将根据情节严重处以罚款。建议省里依规扩大其他区域的餐厨垃圾处置治理力度。
丽水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2017年3月15日
第四篇:全县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情况汇报
全县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情况汇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分类标准,强化宣传教育,完善运行机制,在全县确定了X个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单位,努力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牵头、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格局。现讲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拔高抓的层次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组织有关部门到江苏、浙江和我市的于都县、全南县等垃圾分类先行地区学习取经,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XX为组长,副县长XX为副组长,X个有关部门、各乡镇乡镇长和社区居委会为成员的领导组,专门负责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统筹协调工作。印发了《XX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指导各试点单位和试点乡村,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组织召开全县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县分类办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月会议,分析研究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规范分类标准,健全抓的措施
我们借鉴先进地区和县区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分别采取了生活垃圾“四分法”和“两分法”,并明确了处置方式。在农村,将生活垃圾分为渣土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对煤球、煤灰等渣土垃圾,由村里清运车收集,就地填埋; 对纸张、金属类等可回收物,由农户或村保洁员收集,回收公司上门有偿回收; 对电池、电子类有害垃圾,每10天由村保洁员上门回收一次,每月由乡镇统一回收,送市清运车收集,送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县城居民小区,对剩菜剩饭、瓜果皮核等湿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送制肥厂发酵制肥;对可回收物,由居民或小区物业收集,回收公司定期上门有偿回收;对有害垃圾,由环卫部门一月上门收集一次,统一送市里有害垃圾处理厂处置;对其它垃圾,环卫部门逐日收集,送县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机关单位、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单位实行“两分法”,即可回收物和其它垃圾。可回收物由公共单位自行收集,其它垃圾由环卫部门逐日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城乡生活垃圾的规范分类,为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建立长效制度,完善抓的机制
为保证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落地见效,我们重点建立完善了四项机制。宣传发动机制。开展垃圾分类“进家庭、进学校、进小区、进机关、进公共场所”五进宣传活动。根据不同场所、不同对象,印发了倡议书、分类指南、宣传彩页、指导手册等多种宣传资料4000套共10000余份,并在电视台、报纸播放、刊登垃圾分类宣传知识,在三路九街的LED显示屏流播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让垃圾分类理念和相关知识逐步深入人心。示范带动机制。县城选取3个居民小区、3个城中村、8个机关单位、2个医院、1个宾馆、1个超市、2个学校共20家和12个乡村先行开展分类示范,积累经验。对各示范点,试点期间先期赊欠一部分垃圾分类设施,向小区和住户发放,确保分类投放硬件配置到位,示范先行,积累经验。正向激励机制。每年年底计划以5%的比例评选小区(村)住户,列为“五好卫生户”,媒体公开表扬,并给予每户适当奖励。监督考核机制。推行“双五”模式。在农村实行乡镇抓总协调、包村干部督导、两委主干主抓、村民小组负责、群众自觉参与的“五级监管”模式,对乡村两级干部及各小组长履职情况纳入考核,工作好的除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外,还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对履职较差的,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在县城居民小区,实行领导小组抓总协调、物业督导、楼长主抓、组长负责、居民自觉参与的“五级监管”模式,对评为优秀物业、楼长和组长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通过奖惩措施,来调动各级主体抓好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我们尽管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客观上讲,仍然存在舆论宣传氛围不浓、群众分类意识不强、相关配套设施不足、经费投入未予研究、垃圾分类中转设施和终端处理未解决等问题。对此,我们将以试点为动力,把试点单位、居民小区、乡村、学校、医院的好经验、好做法,逐一认真加以研究,予以推广。总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好,以优异成绩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的满意答卷。
第五篇:农村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工作实施意见
各村(居)民委员会:
根据《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指导意见》(建发[2010]50号)、环治办[2011]21号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结合XX实际,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今年在地理位置相对较好,交通便
宜的响滩村先行试点,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生态无害化分类集中处理模式,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总体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工作进程,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率,不断改善我镇农村的生态环境,着力提升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二、实施范围
2011年4月底前,确定地理位置相对较好、交通便宜的响滩村作为试点示范村,先行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生态无害化分类集中处理;2011年6月底前,确定地理位置相对较好、交通便宜的偏偏店村作为试点示范村,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生态无害化分类集中处理。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20日—4月10日)。试点示范村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致农民一封公开信等多种手段,大力宣传农村生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的和意义,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工作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并对示范社开展摸底调查,初步确定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收运站点。
(二)修建和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阶段(4月11日—4月25日)。在确定的垃圾收运点修建垃圾房、垃圾池或安装必要的生活垃圾收集容器等基础设施设备。投资12000元在响滩村1、2社居民点安果皮箱30个;投资16万元新建垃圾房15个;投资3万元购环卫斗车、转运车、铁铲等设备设施;投资5万元建垃圾池7个;投资3万元,增设移动垃圾池2个。
(三)全面铺开,集中治理阶段(4月26日—5月25日)。试点示范村对区域内的生活、生产及建筑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分类集中堆放。对可降解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堆放发酵后作为农家肥处理利用;对不可降解的,能回收利用的进行回收再利用;对不能再利用的,落实专人集中收集至垃圾收运点统一转运到垃圾处理场集中进行生态无害化处理。杜绝将生活垃圾乱倒乱堆及焚烧处理。
(四)建章立制,巩固成效阶段(5月26日—6月10日)。示范村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本村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村组环卫保洁机构、人员保障体系,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相关运行、管理到位,并得到有效落实。
(五)督查考评阶段(6月8日—6月18日)。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相关部门对试点示范村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情况进行全面督查,重点检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质量、村容村貌及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各试点示范村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凝聚共识,全面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由党支部书记亲自抓,村主任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大督查考核,狠抓工作落实。为切实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的试点示范,确保我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镇党委、政府将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分类处理工作的试点示范情况作为村两委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成立由镇纪委、镇环境治理办、经济办、环保办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督查组,对各试点示范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并将督查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确保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无害化分类集中处理工作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