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深层次开展依法行政法律培训的思考
强化依法行政法律知识培训,不断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是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一项重要工作。几年来,我们在全市范围内针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了以综合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培训,取得了一些成效,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行政执法实践反馈的情况,特别是每年行政执法责任制检查中对执法人员的测试成绩看,法制培训与执法实践的实际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使依法行政法律知识的培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有效地开展,实现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有效提高的目标,前一阶段,我们通过召开基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人和执法单位法制骨干座谈会、深入一线执法单位调查、与执法单位合作进行创新培训试点等形式,开展了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和试验活动,力求在依法行政法律知识的培训观念、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
一、目前依法行政法律知识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调查、座谈过程中,我们着重就培训工作与行政执法实践的结合是否紧密、培训内容与执法实践是否统一、培训方式与培训需求是否一致等问题进行调研。经对反馈上来的意见进行的认真筛选和归纳,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训的形式较为单一。目前,我市的依法行政法律知识培训形式仍以“上大课”的集中培训为主,由授课人就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熟悉掌握的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等一系列综合法律知识进行讲解,培训人员以被动的听、记的方式进行。这种“上大课”的培训方式,受训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培训效果不明显。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培训人员来自不同单位,法律素质、执法经历、文化层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法律知识的领悟能力有着较大的差距,以单一的教学授课的方式进行培训,对于常年处在执法一线的人来讲,普遍感到不适应。
二是,培训的内容过于理论化、条文化,与执法实践联系不紧密,存在“教与学”的脱节现象。以往在培训内容的设定上,主要以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了解、掌握的基本综合性法律知识为主,授课时偏重对法律条文本身进行讲解,对实际运用法律解决具体问题重视不够,特别是对行政执法人员具体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考虑得不够,不能切实做到从执法实际出发,培训内容无法在具体实践中有效得以运用。造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运用”的状况,出现了培训人员培训成绩高,但实际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的情况。究其原因,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多以及培训对象涉及面广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授课人员缺乏执法实践,没有执法一线的亲身体会,无法将执法实际与法学理论有机结合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培训的针对性较差。由于在以往培训目标设定上,是以行政执法人员经过培训获得执法资格为主要目的,注重的是初级法律知识的普及,培训的内容理论性、知识性的东西多一些,在课程的安排上偏重于对基本法律知识的掌握,缺乏必要的深度以及执法实践的针对性,使得培训与培训需求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调查的结果表明,一线执法人员更注重于法律的运用,即如何合法合理地适用法律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偏重于“实用”,特别是新上岗的执法人员,对如何执法、怎样执好法更感兴趣;此外,参加培训人员由于大多数没有执法实践经验,授课人员在涉及具体案例时又很难将做到面面俱到,不同部门的执法领域不同,适用的法律也大相径庭,理论性、知识性的内容对于参训人员来讲比较抽象,很难把所学的法律知识与上岗后的具体执法实践结合起来。
二、对深化依法行政法律知识培训的思考
初步调研后,我们对反馈上来的信息进行了认真梳理,召集相关培训骨干就如何深化依法行政法律知识培训,使之更加符合执法实践需要进行专题研究讨论,集思广益,提出了把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作为培训主要目的新的培训工作思路。
一是要在培训观念上创新。将以往以知识性内容为主的培训向以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为主转变,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将以往的培训出发点由“我要培训什么”向“执法人员需要什么”转变,从行政执法的具体实际出发,增加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将以往闭门办培训的观念向“走出去、请进来”和联合办学的开门办培训观念转变,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将以往多个部门作为受训单位共同培训,不能针对某个具体部门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针对性培训,转变为以相同执法领域为培训单位,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再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集中进行针对性强的培训。
二是要在培训方式上创新。在培训方式的设定上,将以往的被动式教学变为教与学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增强参加培训人员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将以单纯的讲座形式教学向多种类、多途径的培训形式转变;增加课堂提问、讨论、辩论环节,增设模拟演
第二篇:关于开展医德和法律培训
关于开展“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及
法律法规教育培训”的通知
各科室:
为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按照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及法律法规教育培训”的通知》,医院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培训计划:
一、培训组织
培训的组织工作由周昌文院长牵头负责,医务科、院办公室协助。
二、培训对象及目标
该培训为全员培训项目,培训对象医院全体人员。
三、培训内容
1、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文修养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商业贿赂司法解释的解读
3、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及实际案例分析——新型受贿犯罪的解读与分析
4、医患沟通与医疗纠纷防范
培训内容包含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合格者授予国家级Ⅰ类学分5分,具体办理事项届时通知。
四、培训时间、方式、考核
1、时间:2012年5月10日至12月12日
2、方式:由医院安排各科室分期分批到门诊楼会议室观看教学光盘(各科室人员培训时间另行通知)。
3、考核:培训人员名单以签到为准(不允许代签),结束后采取笔试的方式统一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培训考核成绩作为卫生技术人员本医德医风考评的内容之一。
请各科室按照时间安排积极参加培训。
里达镇中心卫生院
二0一二年五月八日
第三篇:城市管理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范文模版)
城市管理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参加2013年桂林市委党校城市建设管理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
4月20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市委党校的上海交通大学城市建设管理专题第二期培训班。几天的学习,收获很大,既交到了朋友,又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所学知识很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我受益匪浅,无论是在听取专家的知识讲座、理论指导,还是走出课堂实地考察,甚至与同行们茶余饭后的交流沟通,现代城市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无处不在,已容不得管理者固步自封的懈怠和无作为。为理论联系实际,让它山之石为己所用,经反复思考,我深感在我县实施城市管理过程中要解决好深层次问题,以下三大抓手,缺一不可:
一、城市管理要以疏为主,疏堵结合。城市的管理社会性强、涉及面广,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然而在城市发展中,很多城市往往只注重城市建设,到处高楼林立彰显大气,反而忽略了城市功能性配套设施的建设,不能满足大部分弱势群体的生存和生活空间需要,“城”和“市”的未能有机结合,城市包容性不强,未能实现城市综合性繁华,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特别是像临桂这样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新兴县城,一方面城乡功能尚不健全,另一方面作为打造世界旅游名城的主战场,二者间的矛盾不言而喻。因此,在城市管理中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在政策的拟定和实施过程中,应更多地从利民高度来看问题。就整治沿街倚门设摊,乱停乱放摊位等突出问题而言,要堵更要疏,对阻碍交通、污染环境、影响市容的当然要严禁,而对既能满足市民群众一时急需,又能促进进城农民及下岗工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就业的,就应该加以疏导和规劝。为此,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管并重,同步推进。针对市场容量小、市场少,专业市场发育不健全等情况,城市管理和
建设主管部门应在市场的规划及建设上下功夫,做到建管不脱节,把农贸市场、小商品专业市场纳入规划之中,确保新建城区功能完善,方便人民群众生活;要合理有序进行疏导,因地制宜增加市场容量和数量,创造城市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二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和市场功能不完善的城区,按照“三不”和“三分”的原则有序进行疏导。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不影响群众生活秩序和治安的前提下,划分行业、划分区域和地点、时间,对市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特色型,对群众消费必需型而又暂无市场的,要进行有序疏导和规范管理。如修鞋、擦鞋、修自行车、缝补衣服等群众生活需要的服务项目,划出固定的街段进行规范管理,这样既能解决城市管理难题、扩大就业,又可完善城市功能,以满足人们群众的消费需求,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二、城市管理要以教代罚,教罚并举。城市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理对象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城市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何种机制,采取何种方式,使用哪种手段,来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现实难题,重“罚”轻“教”行否?显然不妥;重“教”轻“罚”能否?在某种程度上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面对临桂这样一个进城务工人员多、机关人员和受高等教育人员比重偏少,城市建设起步晚的县城,如是缺乏以民为本、与时俱进、执法为民、讲究执法办案艺术的工作作风和办事能力,必然导致干群关系对立,政府公信力下降,直至激化社会矛盾。因为人民群众是良好环境的受益者,也是不良环境的受害者,只有强化主人翁的意识,使之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整体作用,才能使广大市民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城市管理主体,造就全民参与的一批又一批马路城管、志愿城管。只有以教育为先,处罚为辅,通过加大执法力度,查处不文明行为和违章行为,才能形成使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的良好习惯和行为,只有通过管理和约束得以规范、巩固和强化,才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因此,将城市管理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是我们当前城市管理走上快速通道的有效措施。为此,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发挥舆论 的导向作用,宣传部门要把握舆论的导向,弘扬文明新风,创新载体、手段和方式,多角度、多形式宣传,形成大范围、高频率舆论宣传声势。二要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由社区、社会团体组织推选出思想政治素质、社会责任感强的居民代表,进行培训和示范,让居民代表学习、了解城市管理的意义,让居民宣传居民,居民教育居民,居民带动居民,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从学生抓起,在幼儿园、小学、中学中开设“做文明市民”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努力创造宣教平台,利用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的画廊、公示板等载体,多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强化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让法律法规和规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市民遵章守法的社会环境。
三、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同步。城市管理过程中,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都是人,这就决定了城市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服务城市,服务市民。临桂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工矿企业大部分集中于县城,在实行城镇化建设的当今,不少弱势群体为维护生计,他们不得不在“城”和“市”之间营生,这就给每一个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值得深思的课题。只有社会的公平才有社会的和谐,在城市管理中如何才能体现社会公平,它要求管理者必须用真情去关心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注重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发展。于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活动,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在城市建设管理中不仅仅注重从专家、经济利益角度考虑,更要注重公众需求的角度,真正了解公众的需要,使公众在参与中逐渐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公德意识、责任意识,逐步告别不文明行为和习惯,养成关心市容市貌和城市形象的良好品德,使公众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切实提高公众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自觉遵守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应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只有把关怀和管理二者有机结合,使之相辅相成,才能把城市管理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
以上几点,便是本人在该次专题培训中的点滴体会。
第四篇:素质拓展引发的深层次的思考
素质拓展引发的深层次的思考
2012年5月13日,我们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学员在法政学院李华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素质拓展。短短两个多小时的训练,给了我全新的感受和体验:团队协作、信任沟通、相互配合,激发潜能等精神被一个个游戏巧妙地诠释。这次素质拓展主要包括六项内容:一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生日的先后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始终保持安静,坚决杜绝交流。同学们在听到开始的命令后,都积极地寻找自己的位置,场面非常混乱,每个人都不想输于他人。不一会儿,我们就站好了,当然,还有几位不幸的没有找到自己的队伍的同学,他们就只好接受惩罚了。
二是每个小队利用发给的道具创造出自己的队徽。首先,我们先进行了小组分工,然后各自全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不一会儿,凝结着小组每一位成员的心血的作品就问世了,看着作品,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充溢着一种甜蜜感和成就感。
三是以两个圆环做道具,大家手牵着手,将圆环传递下去,在此过程中手不能松开,否则就要重新开始。这主要考验大家的是团队协作能力和灵活性。
四是用塑料瓶代表烦恼,然后大家都将瓶子扔出去,表示将自己的烦恼抛走。大家都使劲地把自己的瓶子扔向对方的区域内,希望将自己的烦恼都统统抛掉。我们本以为自己抛给对方就是胜利,最后却得出一个结论:把自己的烦恼丢给他人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的也是不道德的行为,正如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把自己的烦恼丢给自己,而把快乐与别人分享。
五是过沼泽地的活动。粗略的说就是看哪一组最后存活的人和存留的书多。
最后一项就更能体现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配合能力了。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做“穿越生命线”。就是每组成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穿越生命线,且不能触及线条,否则,就算失败。最后比较哪组穿过的人多,人多的一方,就获胜。
通过这几个游戏,我发现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要有足够的信心,伙伴的支持,正确的方法和辛勤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出色的完成。在此次素质拓展中,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希望。
在这六项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几乎每一项活动都需要大家很好的配合,只有在配合中才能取得胜利。
二、做好计划是成功的保证。
这主要体现在第六项活动中。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生命线是由大大小小的网格组成的,队员们要想成功穿越,必须要对全组组员做一个分类,包括胖瘦高矮等,只有做好这些计划的情况下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次数下,通过最多的人数。
三、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胜利。
在第六项活动中,女生必须要相信男生足够有力气,足够有责任心,才敢让他们举着自己穿越生命线。
通过这次素质拓展,我还在这些方面得到了提升: 认识自身潜
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大自然。
最后感谢李华老师,是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才共同面对了疲惫、压力、艰险和恐惧的挑战,共同完成了一系列看似很难完成的任务,享受了历经艰辛之后的成功喜悦,增进了交流沟通和友谊,大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战斗力,这次素质拓展,是一次身心的大洗礼,是进一步推动我全力以赴作好各项工作的动力。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思维、一种考验、一种气概。真正实现了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标,更熔炼了一支坚强,团结的优秀团队。
组别:第四小组姓名:刘静静
学号:10030101031院系:法政学院班级:法学10-2班
第五篇:现代人力资源统计的深层次思考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现代人力资源统计的深层次思考
作者:杨超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10-000-0
2摘 要 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力资源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统计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在现代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统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在实际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不断的进行转变,这是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如何做好企业内部的统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将对人力资源统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 人力资源统计 理论基础 实际应用
一、前言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对于人力资源进行约束,对其结构变化进行应对。如何灵活运用管理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是通过管理学、心理学的方法,对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但是人总是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不可能做到像机器一样协调一致,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法解决人力资源存在的不协调性问题。现代人力资源统计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完整的量化指标,对人力资源结构进行反映、调整和检测[1]。
二、现代人力资源统计的内容
(一)人力资源现状统计
对于人力资源总量、种类、结构和开发利用情况等内容的统计是指人力资源现状统计,包括个体信息和整体信息两部分。其中人力资源个体信息主要是对个人情况的原始反映,包括其基本资料、文化程度、职业经验、职业操守、教育经历、薪金收入等内容。整体信息包括所有个体信息的综合,形成可以反映整体发展的指标,包括人力资源的丰富度、人口总数、人力资源总数、经济活动人口、人口增长率等指标。其中划分人力资源种类和结构的指标可以通过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性别、户籍等进行统计,对于人力资源数、人口数以及各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等进行统计。计算平均受教育年限可以反映出整体受教育水平,有利于就业政策的制定,老龄化人口的应对,对于一国的竞争力和社会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人力资源投入统计
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人力资源的投资状况是人力资源统计的重点内容,应该对人力资本的流量进行重点监控。人力资本的投入建立在不断累积的基础上,只有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准确的把握人力资本的存量与流量,做好人力资源投资的方向把握。因此人力资源投资统计也是一项重要的统计内容。
人力资源投资具有多方主体,大至国家政府,小至组织、个体。处于不同的动机,进行人力资本投入。因此要在投资总额统计的基础上,对于投资主体和内容进行分析。人力资源成本是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关联点,在人力资源投资统计中应该重点反映各项人力资源成本。
(三)人力资源产出统计
人力资源产出统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人力资源贡献值的预测,其二是对于人力资源价值进行计算。前者是指对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的联系进行反映和预算。而人力资源价值,是指能够操纵非人力资源的个人或群体,为其经济组织创造未来经济效益的能力。人力资源价值主要有两方面内容,其一是个人价值,其二是群体价值,无论是何种价值
都可以通过货币和非货币法进行计算,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货币法,对人力资源产出价值进行计算是人力资源统计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四)人力资源投资效益分析
对于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比进行分析,就是人力资源的投资效益分析。通过对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的折合现值进行比较,可以计算出人力资源的总体投资效益。要做到定量和定性结合,直接与间接计算相结合,在内容上要做到经济、社会效益兼顾,局部与整体兼顾,直接与间接兼顾[2]。
(五)人力资源供求统计
人力资源供求统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指实际供求状况统计,包括对劳动力需求量、供给量进行统计,并且计算出失业率与供求差量,通过一定的方法对于实际劳动力需求量进行计算,有效的反映出失业情况,对于供求差量、显性和隐性失业率、有效失业率。对于供求失衡度进行分析。
其次,要对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有效的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力资源更加科学合理的配置。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环节,人力资源供求预测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的各项信息进行预测,包括劳动力供给量、需求量、供求差量、失业率等内容,并且根据基本信息对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人力资源供求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整体形势、劳动价值观念、政策、法规等因素,因此在进行预测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劳动力的需求量可以根据劳动生产率法等进行预测。
三、现代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一)人力资源数量指标
人力资源数量指标主要是为了反映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地区的人力资源总量,一般有以下两种指标:首先,是人力资源的数量指标,也就是人的数量,包括组织内员工的数量,有五个子指标,即初期人数、末期人数、平均人数、年龄结构和平均年龄。
人力资源投资总额,是指在人力资源投资开发集聚等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包括开发、使用成本。
(二)人力资源质量指标
人力资源质量指标包括文化素质指标和技能素质指标,文化素质指标包括员工的文化结构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员工的文化结构根据文化程度进行分类汇总,计算出整体结构的相对数,对于组织的发展与实际文化结构之间的相称程度进行分析,确定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案。对于组织内部员工的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进行统计,计算受教育年限与职工平均人数的比值,反映人力资源的整体文化素质。
其次,是人力资源的技能素质指标,首先是职称结构指标,可以有效的反映组织内部员工的技能水平,通过高级、中级、初级三级职称反映整体结构的相对数,反映整体技能素质水平。其次是技术平均等级,通过等级量化的方法对于员工的技术等级进行平均计算。
(三)人力资源开发指标
通过一定的措施,采用多种形式有效的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开发高素质人才,主要流程包括人才招聘、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等。因此应该对一定时期的招聘人数、培训人数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设置一定的指标。
(四)人力资源利用指标
人力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人力资源的配置,其二是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益。人力资源的配置包括两个指标,岗位结构指标和岗位员工文化指标,分别反映各个岗位人员结构和员工的文化水平层次;人力资源利用效益包括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税率和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率。
(五)组织结构状态指标
一个合理和适应性强的组织结构将会对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该对管理幅度、层次、制度完备率和标准完备率设置相应的指标,对组织结构状态进行统计。
(六)人事状态评价指标
人事管理状态指标包括人事变动率、员工违纪率、投诉率和缺勤率,可以对人事调整、人员流动、管理关系的协调性、人事管理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反映。
(七)机构管理状态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信息沟通失真率、指令失效率、部门冲突频率和冲突强度、部门目标未达率和预算突破率等方面,对于机构管理效率、有效性、信息沟通情况、组织运行秩序、效率辅助指标等进行统计。
四、加强统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作用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
人力资源的指标体系是一个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统一体。统计指标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人力资源发展的状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有效的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
(二)将信息化建设应用于统计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的统计工作也应该引入信息化,运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可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因此,建设信息化平台是提高人力资源统计工作的重要举措。
(三)加强监管,健全统计制度的约束
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还不是很完善,各个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避免外界对统计工作造成影响。同时,应该推进法制建设,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更好的约束不法行为
[3]。
五、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统计对于组织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统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力资源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对于人力资源统计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为契机,建立系统完善的人力资源统计指标,是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张建华.论外语强化训练的认知法理论基础.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16-21.[2]李慧.统计调查与分析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职业技术.2012(11):1-21.[3]李安.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科技信息.2010(07):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