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依法行政理念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4:0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依法行政理念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依法行政理念的思考》。

第一篇:加强依法行政理念的思考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的重大任务,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本文先对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依法行政的要求及完善等做了阐述。然后又对担负着把好国门、服务社会重要职责的检验检疫部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法施检、依法行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做了论述。

[关键

词]和谐社会依法行政人性化行政执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六中全会及十七大提出的重大任务。和谐是人类所向往的一种美好的社会生活状态,和谐社会是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运用政策、法律、?­济、行政以及道德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d­调发展问题。对此,胡锦涛总书记从六个方面归纳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即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其中,法治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依法治国、实现法治社会,党的组织、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都担负着重要职责。相对而言,行政机关的地位和作用更有其特殊性。中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法治发展道路决定了政府在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洛克曾?­说过,在所有国家权力中,行政权力是最难驾驭的。行政权力可以是公民权利最大的保护者,也可以是公民权利最大的侵害者。政府在法治建设中扮演的双重角色,决定了其执法行为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政府不当、违法的执法行为干预了社会的正常运转,损害了公民的权利,à­大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政府的合法执法行为实现了立法调控社会的功能,还保护了公民的权利。通过执法,政府实现了对社会公共生活的管理,合法、合理地调整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化解利益矛盾,从而达到社会和谐。因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依法行政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人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对政府权力的制约之上。从一定程度上说,公民权利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建立在国家、政府权力的让步之上的。从另一方面说,政府权力源于人民,保障公民的权利既是政府的生存基础,也是法治和依法行政的价值追求。因为政府处于双重角色的地位,所以必须通过依法行政,促进行政主体积极履行其职责,保障公共利益;限制行政权力的滥用,防止其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规范行政权的有序运作,达到限制行政权力滥用、维护公民权利的目的。

(二)依法行政是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证

与其他国家机关相比,行政在整个国家活动中所占比重最大、涉及范围最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数量也最多。行政机关的管理权涉及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公民“从摇篮到墓地”无所不管。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行政权运用得如何,影响着国家?­济和社会生活的走向,直接体现了我国法制建设的程度。行政机关能否公正行使行政权力、调整社会关系、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直接关系到社会运作是否顺畅、社会关系是否合理,进而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因此,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环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证。

(三)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立足中国法治的现实,影响法治进程的最主要矛盾是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矛盾。有学者指出权力与权利的不和谐关系是目前中国最不和谐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权力结构体系中的寻租设租、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各种形式的腐败现象严重。一些地方,基层政权与群众的关系尖锐对立,农民和居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些现象己严重影响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只有依法行政才能限制权力滥用,确保人民群众的权利与利益,妥善解决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矛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而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四)依法行政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d­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也

第二篇:以依法行政理念构建和谐社会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的重大任务,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本文先对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依法行政的要求及完善等做了阐述。然后又对担负着把好国门、服务社会重要职责的检验检疫部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法施检、依法行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做了论述。

[关键词]和谐社会依法行政人性化行政执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六中全会及十七大提出的重大任务。和谐是人类所向往的一种美好的社会生活状态,和谐社会是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运用政策、法律、?­济、行政以及道德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d­调发展问题。对此,胡锦涛总书记从六个方面归纳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即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其中,法治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依法治国、实现法治社会,党的组织、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都担负着重要职责。相对而言,行政机关的地位和作用更有其特殊性。中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法治发展道路决定了政府在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洛克曾?­说过,在所有国家权力中,行政权力是最难驾驭的。行政权力可以是公民权利最大的保护者,也可以是公民权利最大的侵害者。政府在法治建设中扮演的双重角色,决定了其执法行为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政府不当、违法的执法行为干预了社会的正常运转,损害了公民的权利,à­大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政府的合法执法行为实现了立法调控社会的功能,还保护了公民的权利。通过执法,政府实现了对社会公共生活的管理,合法、合理地调整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化解利益矛盾,从而达到社会和谐。因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依法行政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人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对政府权力的制约之上。从一定程度上说,公民权利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建立在国家、政府权力的让步之上的。从另一方面说,政府权力源于人民,保障公民的权利既是政府的生存基础,也是法治和依法行政的价值追求。因为政府处于双重角色的地位,所以必须通过依法行政,促进行政主体积极履行其职责,保障公共利益;限制行政权力的滥用,防止其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规范行政权的有序运作,达到限制行政权力滥用、维护公民权利的目的。

(二)依法行政是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证

与其他国家机关相比,行政在整个国家活动中所占比重最大、涉及范围最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数量也最多。行政机关的管理权涉及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公民“从摇篮到墓地”无所不管。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行政权运用得如何,影响着国家?­济和社会生活的走向,直接体现了我国法制建设的程度。行政机关能否公正行使行政权力、调整社会关系、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直接关系到社会运作是否顺畅、社会关系是否合理,进而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因此,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环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证。

(三)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立足中国法治的现实,影响法治进程的最主要矛盾是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矛盾。有学者指出权力与权利的不和谐关系是目前中国最不和谐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权力结构体系中的寻租设租、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各种形式的腐败现象严重。一些地方,基层政权与群众的关系尖锐对立,农民和居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些现象己严重影响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只有依法行政才能限制权力滥用,确保人民群众的权利与利益,妥善解决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矛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而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四)依法行政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d­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贯穿于和谐社会各个层面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之一。国家的政策、法律和制度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保障;政府行为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所以,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应依法发挥行政机关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的作用。各级政府通过依法行政,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来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满足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公民与政府之间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五)依法行政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要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发性、多样性的状况。造成这一状况的?­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有些政府和政府部门不能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因此,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把维护群众利益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有机统一起来。所以,政府是否依法行政关系到和谐社会能否顺利实现。

二、依法行政的要求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重要实现形式,换句话说,没有完全意义上的依法行政就不可能实现依法治国,也就无法实现和谐社会。因为我们的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既是组织者、领导者,又是执行者、落实者,所以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能否做到依法行政,怎么做到依法行政是至关重要的。

依法行政指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符合法律,即行政机关在从事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符合法律规定,完全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依法行政的标准。

依法行政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要求

依法行政的主体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并具备相应的资格和条件的行政机关。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和组织条件及人员条件,即行使行政权的行政机关的设置、性质、地位、职权以及编制等都必须符合行政机关组织法与编制法。

(二)内容要求(行政行为要求)

依法行政的内容,即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行为要合法,包括:行政行为要有法律或法规的依据;必须在法定的权限内进行活动;应当有合法、正当的目的、动机;行政行为要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和人们普遍遵守的准则;行政行为要合乎人们的正常理智的判断;行政活动的依据和政策公开,行政活动的过程公开,行政信息、情况公开等。

(三)程序要求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主体做出行政行为须符合法定程序,即作出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和时限、顺序应严格依照法规的规定。我国目前尚无行政程序法典,对行政行为所依程序的规定散见于各单行法中,这导致行政规定不统一,不完善。二战后,各国行政程序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其法律形式的法典化,一部融入听证程序、公开程序、说明理由程序等的完备的行政程序法典必将有助于我国依法行政的发展。

(四)监督要求

对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监督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司法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等。虽然我国具备比较完整的监督体系,但有的监督并未发挥其诮有效力,如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常因其上下服从关系,复杂的人事关系而可能有失公正。社会舆论监督虽更客观真实,但不具有强制效力。所以为实现依法行政,应当加强行政法制监督等的建设,使监督体系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五)救济要求

依法行政还要求建立完备的救济体制,如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制度,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合法的行政行为侵害时能采取有效的救济手段。同时,因为救济途径的存在,也使得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依法做出,而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依法行政建设

(一)大力培育公民的法律意识,使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人心。

依法行政的推进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土壤,这就是一个社会的成员所具备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在我国,人治历史悠久,法泊传统薄弱。一些群众法制意识不够强,他们在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时,不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是习惯于à­关系、找熟人,千方百计寻门路。所以,要在公民中进行普法宣传,让公民习惯以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权利,在生活中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

(二)完善行政法制,以健全的法律制度来推进社会和谐建设。

没有法治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和谐社会首先要健全法制体系,依法行政的前提就是要建立完备的行政立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行政法律制度。但在实践中,行政立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行政立法中部门保护和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明显;部门与地方规章相互矛盾、对立的情形时有发生,行政立法的调研工作薄弱;公众参与程度较低。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行政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以完善的行政法律制度为和谐社会奠定法治基础。

(三)规范行政执法,坚持公正文明执法,保障社会的安定有序。

依法行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立法,二是执法。法律、法规能否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作用,最终要靠行政执法来落实。人民群众往往是通过行政执法来认识和评价政府和法律。行政执法是否公正、廉洁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威望和法律的权威,关系着依法行政的成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

目前,违法行政问题突出。如:行政执法主体混乱、行政执法“利益化”、执法程序“随意化”、执法不严及违法难究等。所以,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确保整个社会的安定有序和良性运转。包括;规范行政执法主体,明确界定执法权限;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

(四)健全行政监督,塑造阳光、廉洁、高效政府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指出,一切有权力的入都容易滥用权力,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依法行政不能仅仅靠行政权的自我约束,还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和外部制约机制,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行政不作为行为,从而塑造一个阳光、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人大监督,使人大的地位实至名归;完善行政内部监督制度;加强司法监督;强化人民监督;积极推进政务公开。

四、检验检疫部门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全球?­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我国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济水平,进出口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因为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等因素,不惜铤而走险,触犯检验检疫的法律法规,案件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货币政策的调整,劳动力及各种?­料成本的增加,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多。这就给我们检验检疫部门的行政执法带来严峻的考验,而如何应对考验是我们所面临的新的课题。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和谐。

(一)梳理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依法行政打好基础。这可以说是当前检验检疫部门依法施检、依法行政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与其他法律法规相比可以看出,检验检疫的法律概念重、线条粗、专业性强、操作难、不符合新形势,并且从没有司法解释为检验检疫法律做明确的指导。作为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的法律,本身规定不明确,又没有权威的司法部门对其中比较模糊的问题做出明确的解释,这就给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非常大的疑惑与困难。所以,要梳理完善法律法规、技术性规范,对法律规定比较模糊的地方出台司法解释,为检验检疫部门依法施检、依法行政提供法律基础和支持与约束。

(二)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

这是切实履行检验检疫职能和职责、应对压力和挑战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检验检疫工作对社会?­济发展有效性的必然要求。检验检疫是以技术为依托的行政执法部门,科技实力和技术手段是履行检验检疫职能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因此,检验检疫公务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从事本职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和公文写作、英语、计算机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另外,作为国家涉外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不但要具备一般国家工作人员应有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学素养外,还应当具备胜任检验检疫工作所要求的法律素质,即能够按照法律?­则、法定目标和要求,依据注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确保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法规正确实施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法、知法、懂法和守法,更要善于执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正确运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依法施检、准确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三)人性化行政执法、服务企业

在我国,一些企业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外贸专业人才稀缺,对国际法律法规不了解。这都使得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陷入被动,甚至会因对法律的不熟悉而导致违法。虽然,行政违法并不以当事人的主观过错为要件,但一味强调行政执法强制性的一面,往往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检验检疫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把好国门,一个是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即把关与服务。如果只注重把关作用,而忽视子服务功能,检验检疫的工作往往不能很好的完成。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职能,把监管寓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监管。将把关与服务相结合,将我们的检验责任提高到对社会?­济发展的责任,注重检验检疫把关服务、服务外贸的社会功能,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施检与执法,通过监督检查的手段,采取适当的处罚、整改措施,在监督检查中提供服务和帮助,促使行政相对人规范检验检疫行为,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行为,推进对外贸易发展,实现检验检疫部门职能,促进社会和谐。

(四)标本兼治、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作为执法主体,我们的执法活动不能首先把相对人假设为违法主体,不能为处罚而执法。而应当和相对人建立起沟通合作的桥梁,“提示在先,教育在后,普法在先,处罚在后”,采用规劝、引导、教育、服务的方法执法。根据具体案件的不同情况,分析企业违法?­因,在对企业进行处罚的同时,指出企业存在问题,对其进行法律和职业道德、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其改正错误,促进企业的发展,从根源上杜绝违法现象。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既代表国家行使检验检疫职能,又肩负着服务人民利益的重担,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参与者。我们更应加强依法行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总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在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层出不穷、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各级行政部门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快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步伐,才能及时化解矛盾、妥善处理纠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推进依法行政的理念和目标

推进依法行政的理念和长远目标

一、推进依法行政的理念

依法行政,简言之,就是行政机关自身的设立(包括职能的确定、组织设立、权力来源)、行政机关的运行(尤其是行使行政权力)都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并遵守相应程序,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接受法律的监督,违法行政应承担法定责任。

依法行政作为一个原则,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反对封建专制的产物,是法治主义在行政领域的体现。由于国情的差异和对法治的理解不同,依法行政原则的表述也因国而异:在称谓上,英国称为法治或依法行政,法国称为行政法治,日本称为法治行政;在具体内容上,英国主要反映为越权无效原则和自然公正原则,美国为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德国为法律优先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各国尽管在依法行政的称谓和具体内容上理解不一,但是行政必须遵循法治原则,在法律之下进行是共同的。

与西方建立在深厚的法治传统基础上不同,我国提出依法行政口号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从1984年彭真同志提出要从依靠政策办事逐步过渡到不仅依靠政策还要依法办事,到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都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再到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入宪,依法行政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道路,作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不仅是现代政府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更是现代政府管理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

我国的依法行政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受制于转型期种种现实情况的约束,目前在许多方面还带有大量的人治因素和现象,过于注重形式上行政的“合法性”,忽视行政的实质目的、法本身的正当性,这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WTO后新形势对政府的要求是不一致的,不仅给依法行政事业本身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党的16大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形势均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这些要求,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并在推进中实现自身由形式主义向实质主义的转型,是今后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而“法律的变革,不单纯是法典的编纂问题,重要的是社会的演进和观念的转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努力克服计划经济下人治传统对依法行政的不良影响,真正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依法行政,使依法行政的理念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彻底转变,具体而言,新形势下推进依法行政应树立下列理念:

(一)要树立法律至上理念

法律至上,是指法律取代其他社会规范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宰,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效力。法律至上是法治的核心理念,对于政府权力而言,这意味着在法治状态下,静态的政府权力受到法律的“边际约束”;动态的政府权力受到法律的控制。简言之,法律至上要求行政在法律之下,无法律即无行政,行政职能和行政组织实现法定化,行政权力来源于法律,行政权力的行使和对社会的干预必须依据法律并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违法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法律至上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求市场主体能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自主地进行交换,这就需要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来明确并保护产权,确保存在一个公平的市场和竞争环境,规范市场行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要求规范政府权力,防止政府干涉市场的同时承担市场无法承担的职能,这也需要用法律的形式规范政府权力和行为。市场经济需要法律提供产权、自由和市场,并作为规则协调市场主体之间、市场主体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法治的经济自然呼唤法律至上。此外,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理性资本主义”,理性分析的前提之一就是存在重视原则和形式,具有可预测性的“形式理性”的法律,显然,法律至上是确保法律具有“形式理性”的重要前提。

法律至上是法治和依法行政的本质要求。法治,顾名思义即为法律的统治(ruleoflaw),法律在人之上,人们必须接受并服从法律的统治,与人治相较,其本质特点在于法治情形下法律取代个人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法律在最高、终极的意义上具有规制和裁决人们行为的力量,它是公民行为的最终向导,是司法活动的唯一准绳,不论是私人还是政府都必须首先和主要受法律约束;在社会主义国家,法律也应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即法律至上,其核心在于宪法至上和司法至上;法律至上性原则的价值一方面在于确立法律下的公民主动、自由选择的权利,另一方面在于确立权力必须在法律授予的基础上依法行使的原则。依法行政,要求行政依法律进行,法律构成行政的依据和规则,法律具有至上的权威和效力。

当前树立法律至上理念也是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在一个法律并不具备最高权威和效力的国度能真正实现依法行政,此时的依法行政只不过是权力的一个好看的摆设而已。我们要推进依法行政,首先就必须培养起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因为没有被信仰的法律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并不能真正规范权力,而要使法律被信仰,一条重要的路径就是使法律(尤其是宪法)在行政中真正树立起至高无上的地位。法律至上不仅要求法律具有秩序意义上的最高权威和效力,而且还要求法律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而不是一种工具存在并发挥作用。当前,受制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人治传统、法律工具论思想在人们的心目和行为方式中具有极为浓厚的影响,现实中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等现象普遍,法律缺乏权威,得不到贯彻或被任意违反,其根源即在于法律缺乏价值属性而导致不被信仰,法律现实中没有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确立至上的地位,这反过来更强化了法律工具论、人治的意识和相应行为,形成了一种“怪圈”。要扭转这种局面,出路在于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和地位,使法律真正作为一个规则运行并发挥作用,分配权力、义务,实现自由、公平和正义,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最终实现人治文化向法治文化的转型,实现依法行政。

(二)要树立权利本位理念

权利本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应当树立权力来自权利,权力为权利服务的理念,权力不得侵犯相对人的消极权利,同时又必须积极运作以保障相对人积极权利的实现;一是在权利与义务关系上

此文共有8页12345678

第四篇:税务部门依法行政思考

税务部门依法行政思考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现依法治国,关键是坚持依法行政。

税务机关作为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怎样才能适应依法治国的新形势,做到依法行政,是各级税务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什么是依法行政

(一)依法行政的内涵

所谓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授权和法律依据,并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还要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依法行政有以下几方面含义:一是行政主体合法;二是 行政权的取得和行使要合法;三是依法行政的根本目标是保障公民合法权利;四是行使行政权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违法必须受到追究。

(二)依法行政的本质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权,不是依法治事;是依法治官,不 是依法治民;是依法治自己,不是依法治别人。

(三)依法行政的目标

依法行政的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 把自身的权力自觉地限制在法律的范围内,防止权力被滥用。

(四)衡量依法行政的标准

合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

合理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程序正当,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 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应当公开,并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 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诚实守信,是指行政机关发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

权责统一,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 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二、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和首要环节。有法可依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需要法律调整的领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据和遵循。

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的具体要求包括:一是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二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必须严格依法办事。

执法必严。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难点和重点也在执法。执法必严,一是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忠实于法律的精神严肃认真地、一丝不苟地执行法律;二是执法要正确、合法、合理、公正、及时。

违法必纠。违法必究就是要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二)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三、税务部门怎样依法行政

(一)依法治税是依法行政在税务部门的具体化 1.依法治税的基本概念:一方面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义务;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认真履行法律授予的职责。

2.依法治税的基本内涵:一是税收法制体系科学、完善;二是执法行为全面规范;三是执法监督严密有力;四是税收法律应当充分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依法治税,重在治内,以内促外。

依法治税与依法行政是统一的,依法治税是依法行政在税务工作中的具体化。

(二)税务部门依法行政的现状 1.应该充分肯定的主要表现。2.依然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全面贯彻行政法,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1.行政法是税务行政应遵循的基本法律规范。行政法体系的基本框架:1989年制定了《行政诉讼法》,1990年制定了《行政复议条例》,1994年制定了《国家赔偿法》,1995年制定了《信访条例》,1996年制定了《行政处罚法》,1999年制定了《行政复议法》,2004年制定了《行政许可法》。同时,各个部门法不断完善。

2.税收法律体系是行政法在税务部门的具体化。3.税收执法中应把握的一些行为规范(1)纳税服务方面;(2)税收政策贯彻方面;

(3)税务登记方面;(4)税款征收方面;

(5)税务检查方面;

(6)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方面;

(7)税务行政许可方面;(8)税务行政处罚方面;(9)税务行政复议方面;(10)税务行政赔偿方面;(11)税务文书送达方面;(12)执法回避方面。

(四)认识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增强法律责任意识 1.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

征税主体是指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国家税收征管权力和履行国家税收征管职能,依法对纳税主体进行税收征收管理的当事人(税务机关)。

纳税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负有纳税义务的一方当事人(纳税人)。

2.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征纳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就是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下面着重强调税务机关的职责和纳税人的权利。(1)税务机关的职权和职责

税务机关的职权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税务管理权; 税收征收权; 税务检查权; 税务违法处理权; 税收行政立法权。

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如下职责:

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

税务机关应当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税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

各级税务机关应该建立健全内部制约和监督管理制度; 上级税务机关应当对下级税务机关的执法活动依法进行监督;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对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稽查、行政复议的人员的职责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税务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税务机关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税款,或擅自决定税收优惠; 税务机关应当将征收的税款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不得截留、挪用和混库;

税务机关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征税,依法确定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

税务机关应当依法办理减税、免税等税收优惠,对纳税人的咨询、请求和申诉作出答复处理或报请上级机关处理;

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 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手续费,且不得要求非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

税务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实施和解除税收保全措施,如因税务机关的原因,致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税务机关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礼貌待人、文明服务,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依法接受监督;

税务人员不得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不征或少征应征税款;不得滥用职权多征税款或者故意刁难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税务人员征收税款和查处税收违法案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税收违法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2)纳税人的权利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 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其情况保密; 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所做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控告和检举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对其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时,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3.征税主体的税收法律责任

税收法律责任的类别: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

税务机关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撤销违法决定、行政赔偿等,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是行政处分。当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时,就要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

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执法所要承担的具体法律责任详解。

第五篇:关于依法行政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依法行政的几点思考 同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的确定,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不断增 强, 全社会对政府依法行政的呼声越来越大, 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严格依法行政作出了全面的论述,并从 “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高度对推进依法行政提出了更新更高的 要求。如何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认识、理解、实行依 法行政,实现规范行政、服务行政、民主行政、高效行政,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 人拟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转变思想观念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党的十五大关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定,标志着我国已进 入了一个主要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的新阶段。这在客观上要 求各级政府行使职能的手段和方式,必须由传统的主要依靠 指标审批、个案处理等经验运作方式逐步转向依法决策、依 法管理和依法办事,用法律来调整各种经济关系,靠法律来 规范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但是我国具有几千年 的封建专制传统,人治根深蒂固,人治的观念在各级政府机 关中仍然较普遍地存在着,如一些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淡薄, 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按程序办事, 随意性强;有些不会依法行政, 认为还是靠批条子办事方便。这种观念不转变,必然对依法行政产生消极影响,阻碍依法 治国各项目标的实现。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 临着诸多法律问题,如不彻底转变思想观念,也不可能在国 际大舞台上真正有所作为。为此,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特 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彻底摒弃人治观念,转变那些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传统 观念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改变以前以行政命 令办事,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实现 从人治行政向法治行政的彻底转变,做到不唯上,不唯权, 只唯法,自觉地运

用法治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在法 律规定的范围内,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不越权,不滥用职权, 遵守法定程序,真正养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的习惯。

二、规范政府行为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关键

在国家机关中,行政机关比重最大,具体管理着繁重的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事务,在我国现行法律 法规中,由行政机关负责执行的占 80%以上。政府行为不规 范,将会影响行政体制的良性运行,也将会直接影响法律法 规的正确实施。从这可以看到,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实现依 法行政必须着眼于规范政府行为, 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 把行政行为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如何规范 政府行为才能使其与改革的进程相适应,我们考虑一个基本 思路是:要以调整和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强化政府责任, 界定权限范围,确定责任形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政 府滥用权力和失职行为,建立起政府自觉守法和严格执法的 制度。

(一转变政府职能。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进一 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 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作为市场经济参与者的角 色,主要的职能是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各种杠杆进行宏 观调控,从经济结构、产业导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等大的方面引导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后,政府更多的工作是充当市场竞争裁判员的 角色,执行法律、维护平等、保持公正、促进竞争、推动发 展。为此,无论是在政府立法工作中,还是在行政执法活动 中,都要切实体现政府职能转变的精神和原则。

一是要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加快公共服务社会化进 程。通过立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 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和投资决策权 交给企业,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中介 组织,把群众自治范围内的事情交给群众自己依法办理,切

实体现政企分开、权力和利益彻底脱钩的原则,真正做到政 府行政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使“无限权力政府”转变 为“有限权力政府” ,二是要理顺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加快政府管理民主化的 进程。要加强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不断扩大信 息的公开度,减少暗箱操作。通过召开决策听证会、咨询会、座谈会以及实行公示、通报等制度,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听 取百姓的质疑和咨询、建议与呼声,提高他们对政府管理的 关切度和参与意识,使“暗箱政府”转变为“透明政府”。三是要理顺新旧体制关系, 加快政府管理程序化的进程。从发展趋势来看,政府机关依法进行管理,主要的、大量的、经常的是靠事中监督、事后追惩,事前的行政审批、许可势 必逐渐减少。所以政府要按照合法、合理、效率、责任、监 督的原则,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能精简的予以精简;能 改为备案的改为备案;需要保留的要简化手续、公开办事程 序、明确时限、强化服务,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基层,方 便群众,使“低效政府”转变为“高效政府”。

(二强化政府责任。我国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造 成了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政府的权力与责任严重脱节、错位和失衡。在以往的立法工作中,过多地强调了政府的权 力而忽视其责任,对政府的基本权力规定得比较具体,而对 其责任不作对应的规定或规定得简单、笼统;过多地强调了

管理相对人的义务而忽视其权利和合法利益,对管理相对人 的义务规定得比较具体、严厉,权利规定得比较原则。在行 政执法中也存在类似问题,只重视行使行政权力,不重视承 担行政责任;只重视硬性管理,不重视主动服务。要改变这 种“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部门利益倾向, 就要着眼于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责任政府,实现政府责任法 定化。

一是树立责任意识。责任是法律的生命,政府责任是行 政权力的核心,是政府属性的本质。没有政府责任,行政权 的运行就没有制约,违法行政就不可能受到追究,依法行政 就不可能真正推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 识,在立法和执法工作中,要从片面强调公民责任向强化政 府责任转变,从政府权力本位向政府责任

本位转变,在赋予 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力的同时,也要明确规定行使 权力的程序和应负的责任,实现权责统一。

二是建立政府责任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首长在政 府工作中出现重大违法、失职、滥用职权等情形时罢免、引 咎辞职或责令辞职的政治责任制度;进一步健全所有政府机 关工作人员因违法、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行为而受到行政 处分和刑事处罚的制度;建立行政机关的违法行政行为被撤 销、变更、确认违法、责令重新作出、损害赔偿的行政责任 制度;建立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轻微违法失职或官僚主

义等而向公民、法人赔礼道歉的道义责任制度。

(三)完善监督机制。“不受制约的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不受制约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 行政权具有能动性。强、自由裁量权大、可以强制实施等特点,如不对其进行强 有力的监督,就有可能膨胀为恣意妄为的权杖。党的十六大 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 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 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但是现有的制。约机制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乏力,为此,要大力强化和完善对行政权的全方位监督机制。一是要充分挥人大依法监督、法院司法监督、政协民主 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社会各阶层群众监督对依法行政 的监督作用,加强和完善政纪、审计、财政等专项监督,进 一步增强监督的独立性、公开性和民主参与力度,通过来自 各方面的监督,更有力揭露消极腐败现象,促进公正,提高 效率。二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加强政府内部的行政执法监督 是政府机关完善自身行政行为、提高信誉和争取主动的最直 接的手段。一方面要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 错责任追究制,以责任制约权力。另一方面要抓好《行政复 议法》的贯彻执行,运用行政复议这项行政系统内部自我纠 错的重要制度,加大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力度,及时纠正

违法和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 合法权益。与此同时,还要真正发挥政府法制监督作用,对 各行政机关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进行监督,对重 大的行政行为实行事前审查、事中监督和事后备案的全过

程 监督,促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确保国家的法律法规得 到正确实施,违法行政行为得到及时查处,违法行政责任得 到及时追究,违法行政人员得到及时惩处,管理相对人的合 法权益得到及时保护。

三、加强素质建设是实现依法行政的保障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是一切行政活动的最终实施者,他们 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行政 的效果,影响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目前,在行政执法机关 中仍存在一些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水平较低,执法方式 简单粗暴,甚至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的问题。对 这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果放任自流,势必会影响 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因此,政府机关要按照“三个 代表”的要求,加强对行政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 法规知识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是要教育行政工作人员树立 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法律处理问题、维护人 民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整顿行政执法队伍,积 极推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评议考核制度,对那些 不能严格执法或不能胜任依法行政的人员,要给予淘汰。只

有全面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才能规范 行政行为,提高执法能力,确保依法行政。“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 弱” 只要全体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认识到肩上担负着依法行政。的重任,自觉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真正成为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的强有力的“奉法者”,就一定能建设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

下载加强依法行政理念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依法行政理念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依法行政的现实思考

    关于依法行政的几点思考 依法行政是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所奉行的普遍准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责、管理......

    现代教育理念思考

    现代教育理念思考主讲:李红权校长{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现挂职于连平县第二初级中学副校长,联系电话:***(河源)***(深圳)}一、 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 1、以人为本的......

    服务型政府理念下的依法行政探讨

    服务型政府理念下的依法行政探讨 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改革步伐,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着实强调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并坚持以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制度建设认识思考(精选合集)

    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是涉及面广泛而且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题,我今天从自己学习和工作实践的角度谈一点看法和体会,仅供同志们参考。一、关于依法行政(一)对依法行政的认识第......

    关于基层依法行政的现实思考

    关于基层依法行政的现实思考 *** (2009年6月20日) 一、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一基本......

    依法行政的调查与思考

    多措并举抓整改 严格执法提效能 ——从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看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复议制度是行政机关内部实行层级监督,自我纠正错误的具体行政行为,保障行政管......

    企业管理理念的思考

    关于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论的一些思考 (2009-05-13 08:50:16) 转载▼ 在怡丰置业的不断成长和发展中,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论不断的总结和完善,在价值观层面、方法论层面......

    树立和谐执法理念,推进依法行政进程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执法理念;依法行政 论文摘 要: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法治社会,是一个建立在良好的以法律为主导的规则体系下的公平、正义与秩序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