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国盐业依法行政的几点思考
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党和国家确立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而依法行政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保障。党的“十五大”指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严格实施”.1990年国务院颁布的《盐业管理条例》标志着盐业管理与盐业执法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盐业管理部门作为依法成立、履行盐业市场管理的政府授权的行政执法机关,如何不断加强和提高自身建设,完善对盐业行政执法权力的规范与制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盐,笔者对此作一粗浅思考。
一、盐业依法行政的实践
盐业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就是各级盐业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使食盐专营和小工业盐计划管理的行政权力。盐业部门既是盐业市场管理部门,同时又是食盐专营企业,除中央层面政企分开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是执法与经营合二为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政企合一。盐业行政权力来自于政府授权,就是依据盐业法规的规定,管理盐业市场,这种行政权力不同于其他国家行政机关法定权力或行政机关委托管理。对盐业市场实施行政管理的目的是对食盐进行专营,对小工业盐进行计划管理,以保障食盐安全,保证人民群众食用合格碘盐,消除碘缺乏危害,提高人口智力,提升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它的依法行政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盐业行政的法律依据
行政机关的管理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即有法可依。盐业依法行政,所依据的是现行国家盐业法规和规章,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是依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和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盐业地方法规、规章是主体。我国盐业属于行政法规的有:国务院1990年3月颁布的《盐业管理条例》,1994年10月颁布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1996年5月颁布的《食盐专营办法》;属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有:1991年9月原轻工业部颁布的《盐业行政执法办法》,2003年3月国家计委颁布的《食盐价格管理办法》;属于司法解释的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第一位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有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实施的《关于办理非法经营食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各省、市、自治区还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和完善了地方配套的法规、规章。除此之外,还有《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所有行政执法机关都必须遵守的法律,也是盐业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可见,我国盐业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在这一法律体系中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法律功能和效力,为盐业依法行政奠定了法制基础。
2、盐业行政的职权法定
《食盐专营办法》规定:国务院授权的盐业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全国食盐专营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的盐业主管机构,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食盐专营工作。《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规定:国务院授权的盐业主管机构负责全国碘盐加工、市场供应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盐业主管机构负责对本地区碘盐加工、市场供应的监督管理。国务院授权的盐业主管机构,目前是国家发改委盐管办,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盐业主管机构,目前各省、市、自治区一般是盐务局或盐管办,是各级政府授权的盐业行政执法机关。对违反盐业法规、规章的案件具有管辖权,包括独立行使盐政执法权,对盐业违法行为调查、询问、取证权,对涉案盐产品的生产、储存、经营场所及运输工具的检查权,对盐业违法行为批评、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其非法生产、运销、购进的原盐、加工盐,没收其非法所得等权利。国家盐业法规、规章赋予各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各自辖区内盐业管理工作的权力,是一项法定授权,可以行使,但不得放弃,这种权力既是职权,更是职责,所以各级盐业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就是代表国家对食盐专营的生产、经营是否合法进行监督,是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如不履行,就是失职,就必须追究法律责任,也就是行政不作为。
3、盐业行政的法制监督
任何权力都需要监督,盐业行政执法权力同样也需要监督。行政法制监督是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管理活动实施具有法律效力的监察、督促行为。盐业行政管理为了确保行政执法权的公正、公平、公开进行,一方面实行罚缴分离,另一方面实行分级管理和层级管理。各级盐业行政管理部门制订的盐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过错责任追究制和盐政执法公示制等,对自身的盐业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约束,做到程序合法、公正执法,此为内部监督。各级政府和上一级盐业主管部门是盐业违法案件复议部门,负责对下一级盐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案件进行监督;各级盐业行政管理部门还参与当地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接受社会舆论和行政相对人的监督,此为外部监督,通过内外监督相结合,使盐业行政法制监督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盐业行政的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盐业行政管理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维护了食盐专营和小工业盐的计划管理(其目的是防止对食盐市场的冲销),保证人民群众食用合格碘盐,实现了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目标。但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盐业行政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的问题,影响了盐业行政部门依法行政,主要有以下主要问题。
首先,我国现行的盐业管理法规大多发布九十年代初、中期,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与现行的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在运行了十余年之后,需要对盐业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如《盐业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私营企业和个人不得开发盐资源”,但事实上,在生产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资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统天下,可让民营资本进入盐业生产;还有,随着小工业盐市场的逐步放宽管理,为有效制止小工业盐流入食盐市场,对食盐专营的管理有必要上升为法律,因此亟须制定一部《食盐专营法》;甚至出现了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盐业公司卖给私人的违法行为,也必须从法律上予以明确制止。
其次,在盐业法规的制订过程中,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某些法规条文规定不具体,界定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如在碘盐零售许可证问题上,没有具体的规定,对无证户的处理不明确。二是某些法规条文规定较含糊,没有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作出规定,在实践中给查处盐业违法案件造成了不便,如目前比较普遍的碘盐零售户不把私盐放在店中,而是放在家中或是寄存在他人家中,盐政执法人员因无权到店主家中或他人家中检查,难以依法处理,损害了法律的尊严。三是地方法和中央法不一致。按照规定,应贯彻法律优先的原则,地方法服从中央法,下位阶法必须服从上位阶法。不可否认,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出台的有关盐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对国家盐业法规体系作了补充和细化,但有的地方法,有将食盐专营扩大化之嫌,在两碱(纯碱、烧碱)工业盐放开经营,一些地区对小工业盐、多品种盐实行垄断经营和地区封锁。四是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内容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最后,在行政法制监督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法制监督部门的职能作用,着重解决执法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一是由于各地盐政执法人员大多不是科班出身,素质参差不齐,人数又比较少,盐业市场管理幅度较大,特别是人民群众素质提高后,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对复议案件的审理工作,普遍存在着顾及下级机关脸面,怕得罪或怕当被告而随意维护下级机关处罚决定的现象,即群众痛恨的官官相护。三领导自身素质不高或本身不正,无法履行监督职能或自己的“屁股红堂堂”,造成当地盐政管理部门不依法办事乃至违法办事而得不到及时纠正。四是由于垂直管理,有所在地政府监督不能而上级又监督不到的现象。
三、完善盐业行政管理的思考
当前,加强盐业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是盐业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国家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盐业行政管理涉及到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许可等,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盐业管理部门整顿和规范食盐市场秩序,必须在法制建设方面不断地加以完善,以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我国已加入WTO,WTO对我国食盐专营制度的影响已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运用盐业法律武器,完善盐业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捍卫食盐专营制度,已是摆在我们盐业人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1、增强盐业法制意识,树立依法行政理念
加快盐业法规规章的普及宣传,提高全民盐业法制意识是盐业依法行政的基础。首先,作为盐业行政管理部门,尤其是盐政执法人员的盐业法制水平要提高,要从思想上重视、从制度上入手,全面提高盐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如对现有在职人员,有计划地进行法制培训、学习、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执法人员的待遇挂钩,以增强责任心,提高积极性。
其次,在盐行业内部普及“盐法”,自身要依法办事、依法经营,不能一方面你查处别人违反盐业法规的行为,另一方面你自身也在违反盐业法规,如不按计划调运,将不合格盐产品供应给消费者等。要不断提高盐业各级领导干部和盐政执法人员法制理念和法律意识,在全行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
最后,强化盐业法制和科学补碘知识宣传,营造食盐专营氛围是盐业依法行政的关键。抓好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进行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宣传工具如网站、宣传画册、墙体标语等,同时,结合“5.15”消除碘缺乏病日,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开展联合宣传咨询活动,不断提高民众的盐业法制和科学补碘意识,使之具备较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食用合格碘盐,从而减少盐业违法案件发生,在全社会形成知法、懂法、不违法的社会氛围。
2、坚持依法行政,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依法行政,要做到自身的盐业行政行为既不缺位,也不越位,要根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健全、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一是盐政执法队伍建设。盐政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盐政执法水平的高低,因为每个具体的盐政案件都要靠盐政执法人员去实施,因此要把好入口关,凡进必考,不合格者坚决拒之门外;立足当前,尽可能把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选拔到盐政执法岗位,不能把老弱病残或其他部门不好安置的人员安排到盐政执法岗位。同时抓好岗位培训考核,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二是制度化管理。严格执法证件的管理,盐政执法人员在履行职务时,特别是在脱装后,必须挂牌上岗、亮证执法,并严格按照核定的执法种类、执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第一位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法区域履行职责,以严肃执法纪律。对那些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甚至与私盐贩子内外勾结的执法人员中的败类,坚决清除出盐政执法队伍,保持盐政执法队伍的纯洁性。三是实行执法考核评议制度。如对盐政执法人员到达发案现场时间,盐政执法案卷质量进行量化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荐优、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四是实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对违反制度规定的各类行为,依法追究案件承办人员、分管领导甚至主管领导的行政责任,必要时按《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承担因本人原因导致的相关赔偿费用,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有错必究。
3、强化执法监督,保证盐业法规全面实施
强化执法监督就要加强行政法制监督制度建设,一是落实层级管理。建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制约、约束机制,即在行业内,县一级对市一级负责,市一级对省一级负责,省一级对国家负责;在单位内,具体承办案件人员对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负责人对主管负责人负责,主管负责人对上一级机关负责的机制。二是实行官员问责制。即当某地食盐市场出现重大问题,或者重大的违法违纪事件,借鉴安全管理责任制的模式,由上级主管或分管领导承担责任。三是建立备案制度。较大的行政处罚案件、行政复议案件、行政赔偿案件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实行上级备案监督管理。四是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一方面强化内部监督检查机制,盐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内部健全法制机构,强化法制机构的力量,加强法制部门执法监督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素质高、专业性强的监督队伍,不断提高监督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和法律素质。在内部实行较大案件通案制度,大、要案不搞一人说了算,实行集体研究定案。另一方面完善外部检查监督机制,当地人大、检察院等法制监督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有计划地对盐业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具体行政行为,包括抽象行政行为开展执法检查,以加强对盐业行政执法主体自身的约束。当地政府法制部门要认真落实行政处罚横向审核制度,加强对复议案件的审理工作,敢于纠正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将一定时期、一定的工作及相关政策主动向社会通报,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将行政许可的依据、条件、程序、时限等实行公开,将盐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过错责任追究制、盐政执法公示制以及社会服务承诺等事项向社会公开,增强社会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第二篇:对提高税务机关依法行政水平的一点思考
对提高税务机关依法行政水平的一点思考
税务机关是国家税收执法机关,应当牢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坚持依法治税,不断提高税务机关依法行政水平。
一、依法治税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其它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依法治税与依法行政之间是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依法治税是依法行政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依法行政整体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工程,并与其他方面的法治子系统工程相互联系、互相促进。
二、当前依法治税的现状
经过1994年税制改革和后续改革,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税法体系。但随着我国经济和税收事业的快速发展,依法治税的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来越高,税收法律制度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不强也逐步显现出来。
(一)立法、执法方面
l、税收立法层次较低。目前我国税收立法除仅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三部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以外,其余的大多数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暂行条例等行政法规,相当大的部分还是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暂行规定等。立法层次相对较低、权威性较差,容易导致税收立法程序简单、变化较多、执法随意性等问题,不利于税务机关依法行政。
2、税收执法可操作性有待提高。依法治税首先要有法可依。目前,我国在税法上已规定了税收征管程序和简易程
序、一般程序、听证程序在内的税收违法处罚程序,以及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等权利损害的救济程序,但这些程序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3、重管理轻服务。虽然税务机关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仅仅停留在具体行政行为的优质快捷上,对于在执行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教育上依旧跟不上,应加强税务人员的培训。
(二)税收执法环境方面
公民依法纳税意识不强。纳税人对税收的认识存在纳税吃亏、法不责众和投机取巧等心理误区,造成偷漏抗税时有发生,使税收面临着征收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
三、建立健全依法治税机制,确保税务机关依法行政 依法治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分步推进。
(一)完善税收立法机制,增强依法行政刚性
尽快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加快税收立法工作,制定税收基本法或“税法通则”,把税收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统一于基本法,强化税法的系统性、稳定性和规范性,并为单项税收立法提供依据,同时随着一些暂行条例、部门规章的不断成熟,抓住时机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
(二)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质量
坚持纳税服务与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并重。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帮助纳税人更准确地履行纳税义务。一方面要加大税法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税法遵从意识。另外要着重把纳税人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公开,增强税收政策透明度。牢固树立严格依法治税就是对纳税人最高层次服务的思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执法,最大限度保护纳税人利益,把优化服务体现到依法治税、依法行政之中。
(三)优化税收执法环境,营造依法行政和谐氛围
1、加强税法宣传。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让税法深入人心是我们税务机关的责任。只有让公民知法、守法,才能有稳定的社会环境。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坚持不懈地向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宣传税法、普及税法,努力扩大税法宣传辐射面和影响力,增强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为依法治税和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优化纳税服务。坚持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在具体税收征管中要注意减轻纳税人负担,提高办事效率。要合理简化办税程序,方便纳税人办税。要通过税务机关的优质服务、规范执法,体现先进的治税理念,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四)加强税收执法监督,确保依法行政良性运转
1、强化内部监督,加强执法考核。要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促进税务干部队伍建设。要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加强执法监督和责任考核。要进一步推广应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自动考核。要扎实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税收制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强化外部监督,公开执法行为。税务机关应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依法向有关机关备案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自觉接受政协的民意监督,虚心听取其对税收工作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工作,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决定。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共同做好预防税务干部职务犯罪工作。要增加税收工作透明度,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税收工作。
总之,依法治税是衡量税务部门依法行政的核心标准和实现税收各项职能的核心途径。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大力推进,税收环境的不断改善,税务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必将越 来越高。
孙大为
2011.11.30
第三篇:关于对推进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思考
关于对推进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思
考
关于对推进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结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等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流动人口、下岗职工、非婚生育、再婚人员等特殊人群大量增多,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对自身的生命质量、生育质量、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给做好新形势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实行依法行政在计划生育工作工作中的必要性
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提出的根本要
求,是十五大确定的治国方略。依法推行计划生育,不仅是计划生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的政治任务,对于规范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维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树立计生队伍的良好形象有着重要作用。计划生育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中形成的,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社会制约措施来实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坚持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对于促进计生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依靠法律的严肃性、管理的规范性解决行政管理中的随意性、盲目性,依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树立计生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加强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提高计生人员的法律水平和整体素质,引导教育人民群众
增强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维护正常的生育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用法律手段调整和理顺相关部门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职责,以实现对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的综合治理,从根本上保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稳定低生育水平目标的实现。
二、推行依法行政,必须着眼于3个加强
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只有把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依靠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计划生育工作才能真正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只有最大限度地努力帮助育龄群众她们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达到使其自觉接受计划生育管理的目的。
1、加强各类培训,提高计生干部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搞好计划生育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核心问题是加强行政执法,而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计生队伍的政治素质和
业务素质。如果计生干部不懂法,就根本谈不上很好地去执行。因此应该把提高计生干部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作为依法行政的切入点,把计生干部的政治学习、业务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要抓好政治培训,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准确地领会其实质。同时,要利用业余党校和人口学校等阵地对基层计生干部进行宗旨教育、人口理论和基本国策及基本国情的教育,并深入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树立计生行业新风。二要抓好业务培训。除了组织计生干部认真学习《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和“七个不准”的规定等计划生育专业法律及行政规章。还要聘请法院、检察院、司法等专业法律执法人员辅导学习《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收养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培训,提高了广大计生干部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增强了计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和依
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自觉性。
2、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育龄群众的知法、守法意识,自觉接受计划生育管理。
要充分借助广播、板报、专栏、明白纸、传递袋等多种宣传载体,通过计生专题文艺演出或举办短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学习班等多种形式,开展集中和进家入户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力度,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以及“三优”、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保健知识等,使其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这样,既可以教育育龄群众,又能提高育龄群众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自觉性,强化育龄群众的责任感,使其在计生管理中,逐步由“被动接受”向着“主动参与”方向转变。3加强联合执法机构和队伍的协作,加大处罚力度,维护地方法规的严肃性。作为地方法规,《条例》和《办法》都对违反规定的行为明确了法律责任。但从
近几年的实践看,由于机构队伍和人财物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造成执法状况十分苍白无力,使地方法规受到严重挑战。有鉴于此,必须设立常设联合执法机构,以公安为主,劳动、计生、城管、街道等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各办事处设立分支机构和足够数量的巡检队伍,加大日常巡检力度,进行综合执法,以增强人们自觉遵守法规的意识,确保地方法规的严肃性和全面实施。通过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要形成一种全新的社会氛围,如:在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法规的规范下,使全社会的单位法人和自然人都知法、懂法、守法;自然人在有了到外地暂住念头的同时,即刻就想到必须到目的地要办暂住证;要办暂住证,必须在动身前办好、带齐户籍地所应出具的包括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在内的全部证件、证明和材料。否则,就是不合法和违法。当流动人口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主动办理暂住证之时,也就是依法行政管理达到大治之时。
第四篇:对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几点思考
对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也进入到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工作思路上由控制人口数量向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在工作方法上,由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依法管理、优质服务、综合治理人口问题转变。这就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依法行政简单的说就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行政职责。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建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核心,以《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及各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为主体的“一法五规”的法制体系。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创造了良好的法制基础。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广大群众依法生育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当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特殊人群政策外生育、出生人口性别比等一些突出的矛盾和深层次的问题日益突显,对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一法五规”的贯彻落实和广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地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对依法管理的认识不足。
由于受封建社会“人治”思想的影响,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对依法行政没有高度重视,只是停留在口头、文件和会议上,并没有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还是运用过去以行政命令为主的管理模式。还有部分人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人口与计划生育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因此出现对政策理解不透彻,执行政策有偏差。还有人认为依法管理是规范群众的生育行为,导致在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违法的现象。
(二)计划生育执法人员有时会出现“有法不以、执法不严”的现象。
在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过程中有少数领导干部文化素质较低,不按法律法规办事,而是按照个人的利益关系开展工作,执法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比较大,在执法过程中出现:“该罚的不罚、重罚的轻罚”、“人情关系”、“权钱交易”等现象。
(三)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计划生育执法有时处于两难境地。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只是从宏观方面做了规定,没有根据具体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完善立法。比如:法律法规对违反政策的生育行为都做了处罚规定,而对未接受“三查”服务、未落实“节育”措施没有相应的处罚规定,这正是政策外生育最大的隐患。二是法律法规虽然做出了规定,但过于“人性化”,有些就不能落到实处。比如:政策外怀孕实行补救必须经本人同意,落实措施要知情选择等,如果严格依法,将不能落实。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有时迫于工作指标的完成有违法的情况,不然工作上不去、考核有问题就会处理相关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所以有人就认为:“没有《法》的时候有办法、有了《法》的时候没办法”
(四)群众文化素质较低,不能配合计划生育执法人员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实行更多的规范了计划生育执法人员的责任,群众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有的群众认为现在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走上了正规,政策可以放宽了,只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就可以多生育。还有的群众根本不配合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开展工作,认为我不接受处罚,计生人员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采取强制的行政手段,这给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所以现在的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常说:“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另外,法院强制执行难、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缺乏必要的监督等都是造成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难的原因。
二、加强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的宣传,提高对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的认识。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既规范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同时也规范了群众的生育、节育等行为。要使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依法办事、公正执法,同时又要让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就必须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一是在宣传内容上要系统学习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及人口与计划生育业务知识,同时要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如《行政处罚法》、《收养法》等进行学习宣传,坚决做到有法必以、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是在宣传方式方法上,应采取经常性宣传的方法,利用培训讲课、报纸刊物、电视网络、广告图片、印发各种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要和群众面对面的交流、谈心,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样政策、什么样的服务。真正使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队伍建设,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队伍执法水平。
各级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的认识与素质,直接决定着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所以必须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在配备计划生育执法人员上要选择有文化、有知识、懂法律、有事业心的年轻人。其次要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培训工作,要着力提高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坚决做到岗前培训、持证上岗、严格考核。最后要转变行政执法队伍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法制观念、服务观念。总之通过提高计划生育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法规,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情的变化,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体系也要适时进行完善,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专家、学者及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要时刻关注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的变化,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使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做到有法可以、有法必以、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要在“上”、“下”两个方面进行。“上”指计生执法人员要接受上级和同级政府、相关业务部门的监督检查,通过定期汇报工作、重大事件及时上报接受监督。上级要定期对下级行政执法程序、执法文书、认定事 实、处罚依据等进行监督。还要推行计划生育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计生行政执法行为责任制、责任过错追究制等制度。“下”指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要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开办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栏,采取张榜公布、发放明白卡等向群众公开有关政策和服务内容。要设立举报电话、意见箱,充分反映民意,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上”“下”联动、互相监督,增强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要求。相信在人口计生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把基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五篇:关于盐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盐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盐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适合盐业企业发展的文化的重要性,同时针对当前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做出了对策性建议研究。
关键词:盐业企业;文化建设;对策思考。
1、前言
企业文化建设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和研究,了解了盐业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和不足。本文从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2、盐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盐业企业文化通过多年的沉淀,应该是一种既体现社会主义方向,又有盐业行业和企业个性,融员工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生活情趣、员工技能为一体的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但是,由于盐业企业目标单一,受纯经济利益和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存在的许多问题阻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2.1、传统国有企业文化已经不适合现代盐业企业的发展 弱势文化占主导的现象在盐业企业比较普遍。相对而言,盐业企业更看重经营业绩和业务情况,企业文化建设的交流和宣传是比较欠缺的。在这些僵化的企业文化中表现出来人们的思想观念、行
为习惯、管理理念、精神状态都难以跟上时代的节拍。在企业文化特征方面,也往往只局限于“团结、诚信、求真、务实、严谨、开拓、创新、勤奋、进取”,这些口号很大程度是来自社会文化,难以体现盐业特色
2.2、部分盐业员工思想僵化,影响了盐业企业的发展 有些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价值观与老一辈盐业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导致近年一些盐业不良现象的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有些员工只做份内事,不管身边事,视野狭窄、信息不畅,缺乏挑战精神、缺乏沟通进取心;有些员工观念保守,“等、靠、要”等依赖思想严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有些员工对企业缺乏强烈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等等。这与我们盐业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适应。
2.3、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盐业体制的原因,一些盐业企业受计划经济的思想影响,只片面重视生产与市场营销管理,而忽略了建设具有盐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忽视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从而导致盐业企业管理理念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经营管理方式拘泥于老一套,习惯于运用计划经济的手法,不够注重考虑市场要求,不够重视规则、规范,缺乏用市场经济手段进行管理的办法和新思路。这种不思进取的现状遏制了企业的创新精神,阻碍了盐业企业经济的
全面协调和进一步发展,成为盐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2.4、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明确
没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则。学习成为一种敷衍上级检查的差事,而且学习的科目针对性不强、学习的内容不够活泼,照本宣科,硬性灌输,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人念、大家听,布臵一下写学习心得就完事。员工不关心,没兴趣,学不进,因而效果不明显。
2.5、文化活动比较单一,缺乏文化氛围和底蕴
一些企业组织活动时,完全按照上级指定的或者心血来潮臆想的内容。这种单一的文化方式,如不及时纠正,将会淡化员工的热情,引起员工的逆反心理。不能够开展好凝人心聚人气的工作,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文化氛围和再教育的基础,致使不少员工把企业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在领导者身上,加上长期专营经营形式的陈旧观念和官商作风普遍存在,市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淡薄,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没有与企业共命运的意识。
2.6、部分员工的价值观念淡薄
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信念淡化,思想滑坡,懒散、中庸、按部就班等无作为的思想意识倾向显露出来。长期以来习惯于上级叫怎么干就怎么干,领导怎么吩咐就怎么干,创新精神不强或者不想去创新,省一事是一事,觉得反正工资不少拿一分,不想作为。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将直接或间接影响盐业行业快速、健康、稳步发展,盐业企业员工的思想痼疾不根除,独成体系 的企业文化积蕴不深,势必贻误盐业事业的发展。
3、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3.1、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调整、发展方向、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2、优秀的企业文化能适应新形势,满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现在的盐行业,正在向着分装集中化、流通配送化、销售网络化、经营连锁化、管理信息化方向大踏步前进着,呈现出以盐为主的多元化蓬勃发展势头。在这种新形势下,通过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正确引导员工思想价值,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坚定政治信念,形成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已经成为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和现实需要。
3.3、优秀的企业文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当前,盐业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尚未有效全面整合,创新能力不强,而且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也正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要通过建设具有盐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并由优秀的企业文化引领盐行业沿着健康的方向稳步发展,从而在盐行业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旺盛不败的发展势头。
4、建设盐业企业文化的对策
目前,随着我国盐业改革的深入,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对企业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以及企业建设与改革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而且可以对企业转变机制、经营管理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引导员工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以及弘扬企业精神都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推动作用。为此,盐业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采取如下措施和发展思路:
4.1、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战略性的调整
当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很不协调且企业必须采取新的战略才能生存时,企业文化就要做出战略性调整,以利于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为此,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痛下决心进行变革,并向全体员工讲明变革的意义。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必须打破陈旧观念,从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上树立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以适应市场发展规律。
2.为了形成新的文化,企业要招聘或从企业内部提拔一批与新文化相符的人员。
3.改变奖励结构,将奖励重点放在具有新文化意识的部门或个人身上,促进企业文化的转变。
4.设法让管理人员和员工明确新文化所需要的行为,形成一定的规范,保证新战略的实施。
4.2、引入新的文化管理,丰富和完善现有的文化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促进新文化的形成:
1.反复宣传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故事,强化企业文化的行为标准,促进新的企业文化的推广。
2.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灌输企业使命和经营哲学,使其深入每个员工的心中,也深入到每个与企业有关的客户和人员的心中。
3.通过日常的活动将企业文化的基础系统地灌输给员工,企业应举办定期的仪式奖励那些展示企业文化精神的人,惩罚违背企业文化准则的人。
4.3、根据环境和企业战略需求建立企业共同经营观和强有力的企业文化
建立共同经营观和强有力企业文化至关重要。它有利于减少文化摩擦,使每个员工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和企业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也使各级、各部门之间的结合更为紧密,同时还能在市场上建立良好的声誉,因此,企业文化的建立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1.明确性。既要简明、贴切和突出,使企业经营目标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2.连续性。公司的核心战略和价值观念有相对的稳定性;没有这种相对稳定性所带来的连续性,企业文化将支离破碎,难以发挥作用。
3.一致性。在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特别是相关部门之间必须不断的沟通战略意图,以此确保企业成员对共同经营战略的认同
和坚持。在明确这三个要素后就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有步骤地建立起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又能适应环境的独特企业文化。在产品开发、生产管理上创出新的盐种,要建设提到某某品牌的食盐产品、某某项目、某某经营理念,就会想到我们盐业企业,就像一提到德国,就想到宝马、奔驰;一提到美国,就想到可口可乐;一提到韩国,就想到现代和三星;使员工对处于这样的企业,有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
4.4、建立培训机制,夯实教育基础,促进员工队伍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意发展和培养人才,为其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开设适应盐业生产发展需要的专业,促进人才成才。其次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员工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技术教育和培训,通过高知高薪等激励措施引导员工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积极参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岗位竞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4.5、寓教于乐,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盐业企业应充分发挥工会作用,每年在基层开展群众性的读书、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和体育比赛等,促进员工互相交流、积极融入,每年组织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和员工度假旅游,以凝聚和调动本级盐业企业员工的创造性。
4.6、培育企业精神,从思想教育入手,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
企业精神体现着企业的最高价值观念,要结合盐业企业的实际,提出盐业的企业精神,并进行提炼、培育。使之成为激励全体盐业员工为实现企业使命和各项目标创造辉煌建功立业的强大动力源泉。要使企业精神不至于成为一种动听的口号,而应成为盐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下意识的工作状态,就要采取传统教育方法与言传身教手段相结合,宣传先进典型与鞭策批评后进相结,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行之有效盼政治教育方法,对全体盐业员工进行“三个代表”和科学文化、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理想与信念产、期望和追求、传统习惯与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以全面提高干部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搞好盐业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企业员工爱国、爱岗、争做贡献的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有利于树立盐业企业良好形象,促进盐业企业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化企业过渡。
中盐物流业务部
王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