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镇雄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3 11:1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镇雄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镇雄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对镇雄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镇雄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几十年来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实践经验,而提出的一个大思路、大举措,各级都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路子,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建设和谐社会。因此结合我县实际,对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城乡统筹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建设和谐镇雄的迫切需要我县城镇化进程比较慢,城镇化水平非常低,目前城镇化水平才达到22%左右,比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约低20个百分点。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95%,农业是靠天吃饭的弱质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农村是贫困落后地区,发展十分缓慢;农民是弱势群体,收入难以增长。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65元,还没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五分之一。这些比较突出的“三农”问题,不仅制约国民经济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可能会演变成为一个复杂的危及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通过体制创新,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秩序,解决制约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促进农村与城镇共同进步、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我县实施“三个三分之一”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和谐镇雄的发展思路,已初步贯穿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但还需要坚持全面的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城乡统筹发展的诸多课题,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要求,跳出农业强农业、减少农民富农民、城乡一体抓农村,全面建

设和谐社会。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城乡平衡、城乡一体,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只有统筹城乡发展,加强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和政策倾斜,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才能将城乡差距缩小到合理范围,加快和谐镇雄建设进程。

二、统筹城乡发展要重点考虑抓好五个方面

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应“三化”并举,以“三化”带“三农”,即以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坚持用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用城镇化提升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目前要重点考虑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树立城乡一盘棋观念,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搞好城乡发展规划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要把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纳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统一完善,解决城乡发展上的盲目无序问题。规划要在指导思想上树立城乡并重、城乡一体的新理念,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注重刚性约束,又要体现灵活运用;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要促进社会进步。按照“规划先行、高点起步,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以城带镇、以镇促村,城乡一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坚持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我县实施城镇化战略几年来的经验教训表明,农村集镇规划工作由于认识不到位而导致投入不到位,投入不到位而导致严重滞后,集镇建设随意性、断层性比较突出,除几个示范集镇外,还没有一个乡镇有一套法定的集镇规划,这个问题严重制约了农

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要痛下决心,在规划上切实加大经济投入和工作力度。特别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上,要通过综合分析全县基本情况,评价各乡镇的发展条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选定重点发展的中心乡镇,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形成“县城——中心集镇——一般集镇——重点村——村庄”的梯度发展格局,利用培植中心,扶持集镇,激励村庄的手段,促进县域城镇体系结构优化,发展加快。

(二)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就是要统筹城乡之间的各种生产要素,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调动乡村发展积极性,激发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民宅向居住小区集中,积极探索在乡镇政府驻地集镇构建居民社区,促使农民就地非农化的政策措施,把农民就地转变为集镇社区居民,实行社区化管理,使中心集镇逐渐向卫星城转化,改变我县35个乡镇,只有乌峰镇有10个社区的状况,切实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突出地方特色优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我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8.8:15.7:35.5,极不合理,需要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而调整产业结构就需要科学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强化城乡三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现代工业理念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的升级,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三次产业的融合,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一是培育优势产业。紧紧抓住省政府把我县列为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列为全省优质烤烟、无公害蔬菜、蚕桑、食用菌、商品猪、马铃薯和杂粮基地县的机遇,把烤烟、畜牧、蚕桑及劳务输出等产业切实培育壮大。二是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流通企业和中介组织。一方面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依托基地,着力培育像县华业公司这样的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像县烟产公司样的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有效的经营形式,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大力推广合同、订单农业,提倡和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服务,提高“订单”、“合同”履约率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发挥其在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强化以工补农。要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必须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因此,要加快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进程,争取各方支持大上工业,特别要依托当地煤炭资源优势,走“黑色扶持绿色”之路,促进农业开发、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我县广大偏远乡村发展的“瓶颈”。打破这一“瓶颈”,必须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更多地优先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用足用活国家各项政策,把资金投入重点转向农村基础设施

和公共事业上,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特别要抓住我县被国家列为煤炭基地县,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云南北大门建设的重点县和中国华电集团、云南东源集团等县外客商纷纷到我县投资开发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全面争取支持,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建设中注、供电、排污、通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

(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关键在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在加快发展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计生和社会保障等事业。要全面整合教育资源,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切实提高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同时加大职业教育、岗前培训等继续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推进劳务输出,解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失业的问题。要加强乡村卫生院建设管理,充实医疗人员和医疗设备,进一步探索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合作医疗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互助合作医疗机制,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医疗救助,使广大农民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而全面扼制因病返贫。要加快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注重集镇有线电视网络化建设,使农民可以从网络电视上直接听到县乡党委政府的声音,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要大力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下乡”活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公民素质和群众生活质量。要全力强化计生事业,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口压力,改变巨大的人口包袱严重制约发展的状况。要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及养老保险制度,解决纯女户、独生子女户养老之忧,改变

农村为有儿防老而抢生偷生,多孩难降的状况。

总之,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镇雄,是事关全局的永恒课题,任重道远,只要全县各级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开拓进取,镇雄的协调发展就会全面加快,镇雄人民的未来重供水就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思考范文

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思考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这是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我市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立足西部山区实际,科学超前规划,突出工作重点,典型示范引导,积极稳步推进。

一要把科学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条件。坚持规划先行,应建立城乡一体、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和管理体制。突出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协调衔接好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和其它各项规划。要把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做强城市,做大县城,做优城镇,建好村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二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任务。当前全市的总体状况是市强县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所以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升县域经济的自我造血功能。一是以发展现代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步伐。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建材等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积极推动加工制造业向县乡梯次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切实增加县域经济实力。二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基地建设、龙头带动、科技创新、市场培育四大重点,推进畜为主导、果为特色、粮为基础的优势产业发展。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农业科技研发推

广。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三是以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推动城镇化进程。以重点镇为突破口,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三大要素,坚持政治文化区、生活服务区、商贸流通区、产业发展区同步规划建设,建成富有特色的小城镇。

三要把项目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支撑。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也是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和集中体现。要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着力点,促进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用。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切实加强农村道路、电网、饮水、通信、广播、电视和农田水利、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市场设施建设等项目建设投入力度,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服务功能,努力使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局面有明显改观。

四要把加大政府投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保障。加大省、市财政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的力度,建立健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政策、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完善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途径和范围,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证更多的资金用于当地建设。积极支持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兼并、重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培育和发展新的农村金融机构,为“三农”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五要把示范典型带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重要手段。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作为参考,只有在实践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要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稳步推进”的要求,选择重点区域、重点乡镇,开展统筹城乡工作现行试点,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做出示范。

第三篇: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不存在土地市场,土地不是商品,也没有价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二元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城乡有别的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立并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农民利益并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平台,实现国有与集体建设用地“同价、同权”的目标,在提高经济绩效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应该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入市与国家立法缺位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已经客观存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价值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以出让、转让、出租和抵押等形式自发流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现象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有不断扩大趋势。尽管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践已经在展开,但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立法仍处于空白之中。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统筹建设用地市场体系,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

随着《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其他省份针对本地区特点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也纷纷出台。这些地方法规的实践,对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实现规范有序管理,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也为修订《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规和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奠定了政策基础。但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仍处在地方实践阶段,要真正建立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国家立法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破除土地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进一步释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同时维护社会公平,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二、二元分割建设用地市场引发的市场失灵问题

首先,我国土地政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以及国家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城市和农村土地享有不同权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被用作城镇建设之前,必须先通过强制征收转到政府手里,成为国有建设用地之后方可合法转让。其次,集体土地所有者缺位导致寻租现象。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实际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处于缺位的状态,村委会在一定程度上充当集体组织“代理人”的角色,这样造成了村干部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土地处置权,在参与征地补偿谈判中掌握了权力寻租的条件。近年来农村最突出的腐败问题几乎都与集体土地有关。村官的寻租活动,直接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成为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无论对维护社会公平还是提高经济效率都将造成不利影响。再其次,缺乏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导致信息不对称。由于城乡土地市场分割,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始终处于“非正式流转”层面上。因此,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始终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状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由此可见,构建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使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价、同权,不仅要对《土地管理法》进行修订,还要修改金融、税收、财政、司法等配套政策。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平台,确保集体建设用地在有形市场的指导下实现流转的渠道畅通和规范管理,是现阶段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构建城乡统筹建设用地市场的对策建议

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对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热情较高,但是要形成平等高效、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诸如耕地保护和土地交易管理、土地税收征管等市场监管体系必不可少。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土地管理,是保障我国土地市场高效运行的前提,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

切实保护耕地,防范“公地的悲剧”。耕地既具备公共物品的特征,又具备私人物品的特征,可称之为“准公共物品”。因此,耕地保护问题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来调节。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安排下,市场作用对于耕地保护有时候起着消极的负面影响。因而必须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纠正市场失灵。从目前情况来看,首先,应该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采取措施,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层层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应实行先补后占制度。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2月31日时段全国31个省(区、市)耕地面积由10月31日的18.2603亿亩减少为18.2574亿亩,净减少29.0万亩,比上净减少数量下降50%,表明我国耕地保护呈现向好势头,耕地减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另外,可以考虑对耕地保护行为采取补贴制度,设立耕地保护基金,根据耕地保护数量、质量以及耕作状况,给予补贴。补贴费用可以由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占用税以及相关税费中提取。

破现行法律对集体建设用地权利的限制。土地确权工作是土地交易同时也是土地收益分配的基础。笔者认为关于我国建设用地市场的确权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明确土地权利的种类。国家土地所有权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自己的土地应该同样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土地权利种类应包括国家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

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土地抵押权等。

二是赋予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与国有土地相同的权利,取消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出让给城镇的单位或个人用于非农建设的有关规定。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租赁,可以采取招标、拍卖等竞争方式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通过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公开方式进行,以维护集体土地产权的完整性。

三是明确产权的工作同时要依靠土地登记确权工作,实行土地统一登记发证制度。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据已确认的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权利证书,确认所有权及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属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四是国家应该建立统一的土地登记系统,各类土地登记结果应当依法进行汇交,土地登记资料可以依法公开查询。同时,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土地调查成果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从事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依据。

完善土地税收,调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在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过程中,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的增值收益分配及使用、管理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环节。应该明确的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的收益,应当归拥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农民集体所有;收益中集体所有部分的使用方向、用途以及使用收益分配,应该由集体成员约定,使用情况应当向集体成员公开。至于集体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政府还应该通过税收的方式进行调节,以实现社会公平。随着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形成,为了规范土地市场的交易秩序,合理调节土地增值收益,应该通过土地税收的杠杆作用,调节国家、集体与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实现帕累托改进。在借鉴国有土地税收征管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筹的土地税收体系,将集体建设用地交易也纳入其中,实现财富公平分配。另外,对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实施统一的土地税制,也可以成为地方政府获得稳定财政收入的来源,改变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以产业融合为理念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创新点,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工农分割、城乡分治的发展状态而提出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消极影响的日益显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内在的要求城乡统筹,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这是因为,作为国民经济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与农业、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农村与城镇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够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城乡界线,优化资源配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因此,探讨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变目前城乡产业分离的现状,推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重工轻农政策,导致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突出表现为:一是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实际劳动力紧缺,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二是工业整体素质不高,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档次低,竞争力不强;三是服务业发展滞后,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四是三个产业孤立发展,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实行城乡联动,统筹城乡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产业融合。无论是加强农业还是提高工业或发展服务业,都不可能仅靠城市或农村就能单独完成。因此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融合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推进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难点在农村,必须以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局面。产业融合的关键在于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向着集约化、工业化的方向迈进。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需要强化三个产业的内在联系、完善三个产业间的布局,形成城乡产业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格局。具体措施为:

(一)以第三产业为纽带,紧密联系城乡,通过技术革新,发挥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创造新的就业空间,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二)通过产业融合,走出农民单纯提供纯原始的农产品原材料,收益微薄的困境。向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方向延伸,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导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的新系,利用城市信息发达的优势,为农产品构建销售平台,使农产品通过自身塑造品牌,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

(三)优先发展有利于城乡产业融合的项目,使城乡产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以产业链条为主导在区域经济范围内集中配置,使城市产业资本持续投入农业,整合城乡资源,做到优势互补,有效地解决农业发展资本不足、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缺乏等问题。

二、三产业相互带动,激活农村自身发展潜力。

(一)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为深化产业融合做好基础保障。农村基础建设大量消化了工业产品和劳动力,加快了资金流通,既拉动了消费,为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又促进了产业融合。

(二)因地制宜,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农业。农产品的多样性以及地域性,为发展当地特色农业打开了一个市场。打造当地特色农业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炼特色产品特征,确定宣传主题,加大宣传力度,在社会营造广泛影响,为打开市场做好充分准备。

2、注重自身品质,以优良的品质打动消费者,在社会中形成良好舆论。

3、以优质的服务,造就良好的口碑,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城乡经济结合点,推进城乡产业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

农副产品加工业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解决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工业化、现代化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1、农副产品加工业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农副产品加工业连接着城乡居民的最终消费。农副产品加工产品的用途在不断增加,所应用的行业和领域不断扩展,它的发展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有力的推动工业反哺农业,机器制造业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设备,吸引一部分农民返乡就近就业,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

2、农副产品加工业方式灵活,延伸空间大。各地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本地农业产业化项目、农副产品加工的等次、程度和种类,形成自己的最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体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可以利用就近加工原则,大大节省成本,比如农副产品具有数量大、份量重、易腐烂等性质,在原料产地就地加工,可以减少损耗和运输费用。

3、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推动城镇产业集约化建设。土地承包责任制形成的千家万户分散式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产业的规模化、集中化管理势在必行,产业的集约化增强了自身竞争力,而且对周边农村和乡镇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起飞,实现农业和城镇产业集约化建设相互协调,互利共赢。

第五篇: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社会管理的思维创新与路径

社会管理与群众利益有着内在的相关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公权力与群众的关系。“党建统领、社会协同”其内在的机理是处理好预算跟服务的关系,社会管理格局中的四大要素问题在于其结构关系,新时期的党群关系要处理好党委与公众的关系、党委与政府的关系,在加强社会管理中,党的各级组织要贯彻群众路线,客服官僚主义,发挥统领和协调各方利益的作用。要矫正各级权力的滥用,防止社会过渡分化,新时期的社会管理要重视公众参与的新特点,正视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包括参与政府动员与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功能,通过培育自主性的社会组织,整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加强社会自治和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具有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急剧的社会转型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为此,在多元的社会治理格局中,需要培育社会力量,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路径上,一方面需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在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需要了解社会需求,加强社会管理的主题能力建设。同时,需要在组织、体制、机制上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保障。

改善党群关系与社会管理创新密切关联,当前社会结构变化与社会规范、价值变迁在进一步催促社会管理加速,时空压缩使得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过西方国家300年的发展,在正面发展效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诸多社会矛盾等负面效应。当单个或是局部是正确的要素合成后可能是错误的结果,合成腐败即是一类,当前各地贫乏的群体性事件即是集体无意识的多重叠加,因此需要加以重视研究,通过改善新时期党群关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下载对镇雄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镇雄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筹城乡发展

    申论热点:统筹城乡发展 【背景链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衡量城乡统筹......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

    统筹城乡发展

    专题二统筹城乡发展 一、时政背景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此为主题,就是要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

    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 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二.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三.怎样统筹城乡发展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1、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我们对这战略深信不疑的......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

    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政策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政策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进入新世纪,我国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但是城乡关系发展不协调严......

    深化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趋好,同时在协调城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在城市建设、项目建设、道路建设、新居民点建设等方面,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