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我国墙体材料改革将有新突破

时间:2019-05-13 12:2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五”期间我国墙体材料改革将有新突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五”期间我国墙体材料改革将有新突破》。

第一篇:“十五”期间我国墙体材料改革将有新突破

“十五”期间我国墙体材料改革将有新突破

近日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提出了“十五”墙体材料革新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对策及措施。

“十五”墙体材料革新的指导思想确定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以节省耕地、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和改善建筑功能、提高建筑质量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筑应用为龙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推进,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工业健康发展。

按照规划,2005年全国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将达到3000亿块,比2000年增加900亿块,年均增长速度为8%;淘汰实心黏土砖生产企业2万家,累计节约土地110万亩,节能8000万吨标准煤,利用废渣3亿吨。

按规划安排,到2005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比重将达到40%,比“九五”末28%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达到50%以上,农村达到25%~30%,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采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竣工面积占城镇建筑竣工面积的50%。严寒和寒冷地区城镇新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全部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并达到民用建筑节能标准要求。

据介绍,我国的墙体材料革新,是保护耕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对促进墙体材料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改善建筑功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政策支持和执法监督力度,特别是在财税政策上要作出调整;紧密结合建筑节能和住宅产业现代化,做好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工作;进一步加大淘汰实心黏土砖的力度,在2003年6月30日前170个城市、2005年年底前所有省会城市禁用实心黏土砖;改变目前我国民用建筑以实心黏土砖为主导材料的同时,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要创造条件,将禁用范围逐步扩大到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的墙体材料,禁用实心黏土砖工作要向三个方面延伸:一是由大小城市向小城镇延伸,二是由城镇向农村住宅延伸,三是由民用建筑向工业建筑延伸。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加速淘汰落后工艺;加强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监督;加强基础工作,特别是加强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的研究,加强信息交流;强化目标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

国家经贸委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墙体材料革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二篇: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

【发布单位】国家经贸委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1-01-01 【生效日期】2001-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

墙体材料革新,是保护耕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同时对促进墙体材料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改善建筑功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十五”计划纲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

一、墙体材料革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型墙材产量快速增长,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九五”是新型墙体材料的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达2,100亿块(标准砖,下同),占墙体材料总量的28%,比1995年提高12个百分点。实心粘土砖由1995年的6,300亿块减少到2000年的5,400亿块。累计节约土地近40万亩、节能6,000万吨标准煤、利用废渣2亿吨,实现新型墙材建筑面积2亿平方米,节能建筑面积7,470万平方米。

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九五”期间,引进并建成了一批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包括利废空心砖生产线,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生产线,轻型板材生产线等。在“八五”引进国外先进的煤矸石制砖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煤矸石半硬塑或硬塑挤出生产线,实现了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技术装备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新型墙体材料在产品质量、档次、功能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

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新型墙体材料中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最大生产规模已达到3,000万平方米/年;新建混凝土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的规模一般在10万立方米/年以上;新建烧结空心砖生产线的规模一般在3,000万块/年以上,最大的单线规模达到了8,000万块/年。

新型墙体材料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墙体材料以实心粘土砖为主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目前,我国实心粘土砖的年产量还有5,400多亿块,绝大部分是由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大量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乡镇企业生产的。每年因此而毁坏和占用的耕地达到95万亩。替代性的新型建材主导产品的发展与建筑市场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推广应用力度不够。产品生产与应用脱节的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市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滞后,一些产品没有列入工程建设标准,不能顺利地进入建筑应用领域,使新型墙材的使用范围,应用数量受到了限制。新型墙材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设备利用率低,直接影响了新型墙体材料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了新型墙材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新型墙体材料开发与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主要装备仍依赖进口,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弱,重复引进较为严重,地区间的分工、协作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对市场需求及变化研究不够,攻关的技术目标还不够清晰,技术开发缺乏资金和有了资金攻关方向不清的问题同时存在。

企业竞争能力差,生存较为困难。新型墙体材料在成本和售价方面无法和实心粘土砖竞争,大部分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生存困难,直接影响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二、“十五”新型墙体材料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新型墙体材料快速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墙体材料革新是保护土地资源,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墙体材料大量占用耕地,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状况,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兴产业。

(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住宅产业现代化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十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居民住宅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据预测,我国全社会房屋年竣工面积将达到18-20亿平方米,建筑业增加值年均约7,500亿元。其中城乡住宅年需求量将保持在13-15亿平方米左右,住宅产业的投资增长率已远远大于GDP的年均增长率,这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为提高新型墙体材料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构调整是“十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用新型墙体材料代替“秦砖汉瓦”是建材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墙体材料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建材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是“十五”建材工业发展的方向,这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四)城市现代化和加快城镇化建设要求提供更多的新型墙体材料。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只有32%,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49%的比例差距很大。“十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新型墙体材料工业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扩大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的市场空间。我国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都将推动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一直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家和地方的一些保护性政策将被逐步取消,这对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我国虽然大量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与装备,但消化吸收,特别是自主创新的能力还不强,装备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产品的质量、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还不高,竞争能力较弱。如何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是入世后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十五”墙体材料革新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以节省耕地、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和改善建筑功能、提高建筑质量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筑应用为龙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推进,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工业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05年全国新型墙体材料产量达到3,000亿块,比2000年增加900亿块,年均增长速度为8%;淘汰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2万家,减少产量600亿块,实心粘土砖总量控制在4,500亿块/年以内,累计节约土地110万亩,节能8,000万吨标准煤,利用废渣3亿吨。

2005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比重达到40%,其中城镇达到50%以上,大中城市(辖区内)达到60%以上,市区达到80%以上,农村达到25~30%,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差距减小2个百分点;采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竣工面积占城镇建筑竣工面积的50%,其中大中城市(辖区内)&127;达到60%以上,市区达到80%以上。严寒和寒冷地区城镇新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全部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并达到民用建筑节能标准要求。

2005年,新型墙体材料烧结制品平均单线生产能力达到1,500万块标准砖以上,其中煤矸石、粉煤灰、页岩等废渣烧结制品平均单线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块以上;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平均单线生产能力达到5万立方米以上;&127;加气混凝土平均单线生产能力达到10万立方米以上;轻质墙板平均单线生产能力达到15万平方米以上。

(三)发展重点。

新型墙体材料要适应建筑功能的改善和建筑节能的要求,满足不同建筑结构和不同档次建筑的需要,积极发展利用当地资源,低能耗、低污染、高性能、高强度、多功能、系列化,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

以框架结构为主的高层建筑,应积极发展满足建筑功能要求,保温隔热性能优良,轻质高强,便于机械化施工的各类内、外墙板;多层砌筑结构和高层框架结构,承重墙体材料应重点发展承重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承重利废空心砖;非承重墙体材料应以利废的各类非承重砌块和轻板为主。

有煤矿和火力发电厂的地区,应积极发展高强度、高孔洞率、高废渣掺加量、高保温隔热性能的煤矸石烧结空心砖和粉煤灰烧结空心砖、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粉煤灰蒸压砖以及其他利废制品;页岩和灰砂原料丰富的地区,应积极发展烧结页岩和蒸压灰砂制品,使这些产品成为当地新型墙体材料的主导产品。

烧结砖 发展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江河(湖、海)淤泥,生活、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非粘土资源的烧结多孔砖。要求达到四高:即高掺量(掺加废渣50%以上),高孔洞率(孔洞率25%以上),高强度,高保温性能,同时还要满足自装饰效果的要求。

混凝土空心砌块 在解决好渗漏、保温问题的同时,要向系列化、装饰化、双排孔、多利用废渣方向发展。

板材 提高质量和档次,做到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防火,易于施工,并向复合板方向发展,特别要注意解决好施工标准与规范的配套问题。

技术装备 重点推广利用废渣生产烧结空心砖的国产化技术与装备;消化吸收混凝土空心砌块生产技术与装备;规范板材的生产技术与应用规范,提高装备的自动化、成套化、系列化、规模化水平。

四、主要对策和措施

(一)落实和完善现有法规和政策。

贯彻落实《土地法》、《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关于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优惠政策,尤其要落实好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利废产品免税的政策,把现有的政策用足用好。在此基础上,根据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要求,协调财政、税务部门制定和实施鼓励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和限制实心粘土砖的税收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和执法监督力度,使现有法规和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效能。尚未出台政府令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加快工作进度,积极创造条件,协调有关部门及早出台地方政府令,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争取形成地方立法。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真正形成政策法规体系,依法推进新型墙体材料工业的发展。

(二)结合建筑节能和住宅产业现代化,做好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工作。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72号),加大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工作力度。各地要结合本地资源、地理环境和建筑结构等具体条件,确定新型墙体材料主导产品,密切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部门的相互配合,协调解决好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地建筑结构体系、建筑功能要求,研究确定与当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主导产品,采取有力措施,包括必要的行政措施,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

(三)进一步加大淘汰实心粘土砖的力度。

除到2003年6月30日以前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170个城市外,所有省会城市在2005年底以前全面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以此带动各地淘汰实心粘土砖和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在大中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基础上,要把禁用范围向三个方面延伸:一是由大中城市向小城市和城镇延伸;二是由城镇住宅向农村住宅延伸;三是由民用建筑向工业建筑延伸,实施强制性淘汰措施。

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将禁用范围逐步扩大到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墙体材料。

(四)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加速淘汰落后工艺。

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开发有利于改善建筑环境、提高施工效率、节能、节土、利废、保护环境的轻质、高强、多功能、复合型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使新型墙体材料能更好的满足建筑功能改善和建筑节能的要求;实现多功能、轻质、高强、保温、隔热的复合墙体材料,高效保温墙体材料,多孔砖建筑体系和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体系,隐型框架轻型节能建筑体系,连锁混凝土砌块建筑体系等高技术的产业化。

抓好新技术的应用示范工作。利用现有技术改造和其他资金渠道,集中力量安排一批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采用新型墙体材料,适合不同地理特点,各种建筑结构类型的示范工程。重点抓好利用工业废渣、江河(湖、海)淤泥、生活和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混凝土空心砌块装备大型化、成套化;复合板材规模化生产等示范项目。重点推广北方寒冷地区建筑节能保温技术;小城镇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建设节能住宅等示范工程。

按照国家经贸委《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第一批)(1999年14号令)、国家经贸委《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第二批)(1999年第6号令、16号令)、国土资源部、国家经贸委《限制供地项目目录》、《禁止供地项目目录》(第一批)(国土资发[1999]357号)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做好落后工艺技术、产品的淘汰工作,配合土地管理部门做好实心粘土砖生产建设项目供地审查管理,坚决制止落后工艺重复建设。

(五)加强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监管。

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是推进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重要经济政策。为充分发挥专项基金的作用,国家将研究制定《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强化对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的管理。各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基金征缴率,发挥其对传统墙体材料的限制和对新型墙体材料的鼓励作用;研究改进基金的使用方式,增强对社会资金投向的引导能力,提高基金的使用效能;严格执行财政部对政府性基金管理的规定,将该基金纳入部门预算管理范围,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

(六)加强基础工作。

一是做好新型墙体材料住宅建筑综合经济效益评价工作。要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力争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住户真正认识和体会到其优越性,自觉选择用新型墙体材料建设的住宅,从而扩大其市场空间。

二是加快制定和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和建筑的标准和规范。根据建筑市场需要,研究制定新产品标准及相应的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生产和应用结合起来,使新型墙材产品能顺利地进入建筑应用市场。

三是加强信息交流工作。除了通过报纸、杂志、专业会议等形式交流信息之外,还要尽快建立墙体材料革新网页和全国墙体材料信息网,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技术交流,强化为行业和企业服务的功能。

(七)强化目标管理。

目前地(市)、县尚未成立墙材革新机构或机构不健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加快工作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各地要强化政府及墙体材料革新领导小组对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制定目标责任制,狠抓落实。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

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

墙体材料革新,是保护耕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同时对促进墙体材料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改善建筑功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十五计划纲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

一、墙体材料革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型墙材产量快速增长,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九五是新型墙体材料的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达2,100亿块(标准砖,下同),占墙体材料总量的28%,比1995年提高12个百分点。实心粘土砖由1995年的6,300亿块减少到2000年的5,400亿块。累计节约土地近40万亩、节能6,000万吨标准煤、利用废渣2亿吨,实现新型墙材建筑面积2亿平方米,节能建筑面积7,470万平方米。

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九五期间,引进并建成了一批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包括利废空心砖生产线,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生产线,轻型板材生产线等。在八五引进国外先进的煤矸石制砖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煤矸石半硬塑或硬塑挤出生产线,实现了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技术装备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新型墙体材料在产品质量、档次、功能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

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新型墙体材料中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最大生产规模已达到3,000万平方米/年;新建混凝土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的规模一般在10万立方米/年以上;新建烧结空心砖生产线的规模一般在3,000万块/年以上,最大的单线规模达到了8,000万块/年。

新型墙体材料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墙体材料以实心粘土砖为主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目前,我国实心粘土砖的年产量还有5,400多亿块,绝大部分是由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大量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乡镇企业生产的。每年因此而毁坏和占用的耕地达到95万亩。替代性的新型建材主导产品的发展与建筑市场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推广应用力度不够。产品生产与应用脱节的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市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滞后,一些产品没有列入工程建设标准,不能顺利地进入建筑应用领域,使新型墙材的使用范围,应用数量受到了限制。新型墙材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设备利用率低,直接影响了新型墙体材料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了新型墙材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新型墙体材料开发与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主要装备仍依赖进口,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弱,重复引进较为

严重,地区间的分工、协作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对市场需求及变化研究不够,攻关的技术目标还不够清晰,技术开发缺乏资金和有了资金攻关方向不清的问题同时存在。

企业竞争能力差,生存较为困难。新型墙体材料在成本和售价方面无法和实心粘土砖竞争,大部分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生存困难,直接影响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二、十五新型墙体材料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新型墙体材料快速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墙体材料革新是保护土地资源,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墙体材料大量占用耕地,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状况,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兴产业。

(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住宅产业现代化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十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居民住宅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据预测,我国全社会房屋年竣工面积将达到18-20亿平方米,建筑业增加值年均约7,500亿元。其中城乡住宅年需求量将保持在13-15亿平方米左右,住宅产业的投资增长率已远远大于GDP的年均增长率,这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为提高新型墙体材料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构调整是十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用新型墙体材料代替秦砖汉瓦是建材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墙体材料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建材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是十五建材工业发展的方向,这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四)城市现代化和加快城镇化建设要求提供更多的新型墙体材料。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只有32%,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49%的比例差距很大。十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新型墙体材料工业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扩大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的市场空间。我国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都将推动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一直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家和地方的一些保护性政策将被逐步取消,这对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我国虽然大量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与装备,但消

化吸收,特别是自主创新的能力还不强,装备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产品的质量、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还不高,竞争能力较弱。如何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是入世后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四篇:改革强军教育:改革强军新突破

改革强军教育:改革强军新突破

强国必强军,强军必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既“强大脑”又“壮筋骨”,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9月上旬,一则“„暴风雨‟对决„草原狼‟”的消息,拉开“跨越—2017·朱日和”基地化演练红蓝对抗的战幕。

新机构、新编成,新形象、新战力。作为练兵备战大潮奔涌中的一朵浪花,这场陆军重塑重组后首次组织的合成旅基地化训练,充分展示了改革强军焕发出的磅礴力量。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不改革不行,改慢了也不行;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2015年11月24日,一个瑞雪初霁的冬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主席发出动员令: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一年后的2016年12月2日至3日,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主席指出,要坚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优化兵力规模构成,打造精干高效的现代化常备军。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人民军队在看似波澜不惊中迎来伟大跨越——

打破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和大陆军体制,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调整组建15个军委机关职能部门,划设5大战区,完成海军、空军、火箭军、武警部队机关整编工作,实施联勤保障体制改革,组建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实现历史性变革,初步构建起“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领导指挥体制,抓建设、谋打仗的“大脑”更加强大。

优化军兵种比例,大幅精减非战斗机构人员,在总员额减少30万的同时,作战部队员额不降反增,战略预警、远程打击、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充实加强,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正在形成,能打仗、打胜仗的“筋骨”愈发强健。

在东部战区参与组织的联合立体登陆演习中,海空军力量运用明显加重,新型作战力量渐成主角;中部战区筹划演习,一支老牌精锐部队罕见未受重用,反倒是新转隶的航空兵某部担任主力,发起远程突击……

锐意面向未来,再造精兵劲旅。变革中的人民军队,必将勇立时代潮头,向新的更大胜利挥师疾进。

既“除痼疾”又“增活力”,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

闽西古田,人民军队铸魂定型的地方,时隔85年再次见证了这支军队的涅槃重生。

2014年金秋时节,习主席亲率400余名高级干部走进古田,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辟概括“11个坚持”的优良传统,尖锐指出10个方面突出问题,鲜明强调“四个牢固立起来”“五个着力抓好”……在这次重要会议上,习主席深刻阐明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重大问题,鲜明提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时代主题。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人民军队从古田重整行装再出发。

从坚决查处郭伯雄、徐才厚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到深入开展组织清理、思想清理;从大力纠治发生在士兵身边的不正之风,到突出整治重点领域行业风气……人民军队的政治生态焕然一新,一系列治根本、管长远的改革举措同步密集推出,落地见效。

组建新的军委纪委、新的军委政法委,调整组建军委审计署,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全部实行派驻审计,巡视和审计监督实现常态化、全覆盖;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铲除腐败问题和不良风气滋生的土壤;出台《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等法规制度,治官治权、管钱管物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越编越密;成立全军干部考评委员会,进一步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权威性,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化解……革除沉疴流弊,万千营盘正气充盈。

组织修订《军官法》,推进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论证推进军衔主导军官等级制度试点;修订文职人员条例,推进兵役制度、士官制度改革,深化军费管理、军人工资、住房制度、医疗保障等改革;构建完善军人荣誉制度体系,首次组织评授“八一勋章”……激活发展动力,全军将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破立并举、标本兼治,全军新风正气持续上扬,广大官兵干事创业的环境更好了,机会更多了,舞台更大了,动力更足了。

既“补短板”又“强优势”,锻造面向未来的胜战之师

今年国庆节前,国防部发布消息:歼—20飞机已列装部队,试验试飞工作正按计划顺利推进。

中国创造,大国重器。以歼—20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成为改革大潮中人民军队的闪亮名片。

这轮改革中,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全新亮相,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设立专门机构专司军民融合发展指导、协调和推进工作,以重塑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为牵引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自主创新、前瞻谋划成为人民军队加速向现代化奔跑的新助力。

——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应运而生。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指明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人民军队建设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军队要如期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

——高新武器装备竞相涌现。以作战需求为牵引,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方向,超前规划布局、加速发展步伐,不断完善和优化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在陆战沙场,新一代武装直升机、新型陆战装备加速列装;在广阔空天,空军主力战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进歼—20、运—20领衔的“20”时代;在万里海疆,海军主力战舰以“下饺子”的速度更新换代;在深山密林,中国东风系列战略导弹惊艳全球。

——军民融合凝聚强大合力。军地双方以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为抓手,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的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环顾全国,一座座军民融合产业园拔地而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空气动力等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累累硕果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领域同步大放异彩。

短板不断补齐,优势持续加强。曾经只能靠“小米加步枪”打击“武装到牙齿”敌人的人民军队,今天凭借改革创新培育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战斗力增长点。

既“转身子”又“换脑子”,三军将士矢志改革强军勠力岗位建功

缘于改革,年过半百的空军特级飞行员李浩从飞战斗机改飞无人机,开始了一段崭新的航程。“没有作战体系的重塑,我就没有机会进入这个新质战斗力团队,这是最幸运的事。”他说。

同样缘于改革,年轻的飞行员汤海宁飞上了最先进的歼—20战机。“改革换装让我和战友走上了未来空战的最前沿,这是最幸福的事。”他说。

放眼全军和武警部队,像李浩、汤海宁一样热切拥抱改革、坚定投身改革,奋力实现转型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轮改革,全军团以上建制单位机关减少1000多个,非战斗机构现役员额压减近一半,军官数量减少30%;几十支部队移防部署,三天之内开拔;数百名将军调整岗位,接到命令当天即去报到……

既要“转身子”,更要“换脑子”。步入“新体制时间”,广大官兵主动开展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开始了改革征程上的“二次创新”。

新体制催生新观念。全军团以上机关开展“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军委机关各部门加紧厘清权责边界,规范工作流程;各战区从“形联”走向“神联”,联合作战值班、联合作战推演成为常态……

新体制呼唤新担当。各部队坚持以开展实战化训练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实际行动支持改革,涌现出海军某潜艇基地、火箭军某导弹旅等先进单位和“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抗洪勇士刘景泰、维和烈士申亮亮、李磊、杨树朋等一批为国为民慷慨捐躯的英雄,彰显了当代革命军人的血性与担当。

新体制展现新形象。随着对外军事交流合作和涉外军事行动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军人出现在国际视野中。他们纵横在中外联演联训联赛舞台,冲锋在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现场,战斗在护航、撤侨、维和一线,展现了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改革正在路上,改革未有穷期。走过90年风雨征程的人民军队,阔步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第五篇:我国人口政策将有方向性转折

专家解读18大报告:我国人口政策将有方向性转折

新华网北京11月13日电 中共十八大报告在谈到人口问题时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权威人口专家称,这一表述与五年前的中共十七大报告相关表述有所不同,预示着面临老龄化威胁的中国人口政策将有方向性转折。

中共十七大报告的相关表述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十八大报告没有再提‘稳定低生育水平’,而是强调要‘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表明中国不再只控制人口数量,而是同时关注人口素质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说。

李建民强调,拥有13亿多人的中国现在依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量依然很大,在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下,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这也是中共强调要坚持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原因。

但他表示,十八大报告也传递出完善人口政策信号。“计划生育政策是国策,人口政策的完善与计划生育政策并不矛盾。”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提出,“十二五”时期是中国人口发展的重大转折期,人口素质正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瓶颈。一方面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同时要完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观点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十八大代表、中投公司兼中央汇金公司董事长楼继伟说,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威胁,劳动力成本上升很快,如果不采取措施促进人口结构均衡发展,将会使中国过早失去赶超发达国家的后发优势,失去相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

按照联合国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一个国家或地区就成为老龄化社会。

2010年中国开展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少儿人口比重为16.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8.9%。

“在过去30多年中,人口的转变为中国经济增长创造了丰富的人口红利。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抚养比下降趋势在2011年已经终结,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十八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指出,中国的人口形势正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新阶段。

蔡昉认为,人口红利的结束将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意味着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不能再依靠劳动力数量的无限供给,而要转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上来。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应通过完善人口政策延长第一次人口红利,同时采取措施提高人口素质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从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蔡昉说。

李建民认为,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首先正确理解“均衡”的含义。

“均衡,意味着人口要实现长期发展,就要改变人口金字塔的失衡结构,要警惕少儿人口的持续减少态势、劳动年龄人口即将出现的下降趋势以及老年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趋势。”李建民说。

应对人口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给出了未来五年中国完善人口政策的方向。李建民建议,对人口政策的调整,应以生育政策作为起点。生育政策的调整要循序渐进,既要考虑到人口发展的长期态势,也要避免人口的短期波动带来的冲击。因此,要注意政策的过渡和衔接,确保实现平稳过渡。

“生育政策的调整,可以缓解20年后中国高度老龄化的挑战,使总人口变化更加平稳,并再次获得人口红利。这对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长久大计。”李建民说。(记者 韩洁 季明 徐蕊)

下载“十五”期间我国墙体材料改革将有新突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五”期间我国墙体材料改革将有新突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新思路 发展新突破环保采访稿

    “改革新思路 发展新突破”环保采访稿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作为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部门,我们将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环保领域改革......

    改革有新突破 农民有新实惠

    新华网北京10月21日电 题:改革有新突破 农民有新实惠——权威人士解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陈芳、宋振远 作为新形势下推......

    我国墙体材料的构成及种类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的构成以及种类 2007-7-2 9:31:00 新型墙体材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发展时期其含义不同。从保护耕地,保护环境,节能利废的角度出发,其定义为:主要以非粘土为......

    “十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与改革的基本思路(精选五篇)

    “十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与改革的基本思路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一、“十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方针和目标 (一)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随着......

    辽宁省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文件

    辽宁省 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文件 辽墙改办发[2008]1号 关于辽宁省新型墙体材料 实行备案登记管理的通知 各市墙材革新管理机构、各新型墙材企业及有关单位: 为强化全省新型墙......

    改革发展,创新突破

    改革发展,创新突破 遂川农业经济发展成绩辉煌 遂川县农业局党委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贯彻......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浅议(五篇)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浅议 摘要:对新型墙体材料的兴起,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现状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并针对建筑业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对新......

    2011年国际金融市场将有新风险新趋势

    专业 专注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竞聘演讲稿尽在金融人网站 2011年国际金融市场将有新风险新趋势 [摘要]根据2010年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态势,预计2011年国际金融市场将充满风险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