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历史复习效果之浅谈
提高历史复习效果之浅谈
王海玲
摘要:如何提高历史课堂复习的实效?本文阐述了部分可行的实施策略:合理整合知识结构;精做习题,减负增效;注重专项训练,强化复习效果;关注热点,加强学科渗透;充分准备,应对开卷。
关键词:历史;复习;效果
作者简介:王海玲,任教于安徽省淮北市第四中学。
中考临近的九年级毕业班,课堂的紧张、课时的有限是可想而知的,如何提高历史课堂复习的实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谈谈近几年笔者的教学实践:
一、紧扣考纲,合理整合知识结构
众所周知,考纲是考试纲要,是我们教学、复习的依据和目标。它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如果我们的教学、复习把握不准考纲,那学习必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学生复习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所以,作为九年级的教师要格外关注考纲、研读考纲,紧扣考纲所列的知识层次,把握考纲的每一点目标要求,并始终将考纲贯穿于复习之中,这样复习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复习时紧扣考纲还不够,教师必须还要学会大胆合理地整合知识结构。因为学生在复习时面对三年所学的厚厚六册书中所出现的庞大知识体系,如果知识结构模糊,又不能灵活理解、运用所学知识,那么在短暂的考试答题时间(不到一小时)要想取得历史科的优异成绩是绝不可能的。而学生成绩的提高与教师在复习时“精兵简政”的复习策略是分不开的。即在紧扣考纲的前提下,合理把握知识结构,认真整合复习体系。初中三年的历史虽然有几十万年前的人类起源、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虽然也有着兼顾东、西方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但不外乎分为中外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而且每段时期的历史又都有着政治史、经济史、科技文化史等共性。所以,只要把这些知识结构梳理、整合清楚,形成清晰的知识轮廓,然后分门别类、完整、系统地给学生逐个讲解、分析。这样,学生心中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思考问题有清晰的知识思路,做题有丰富的知识积累,答题肯定会得心应手,不出偏差。如复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只要抓住“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等8个主题即可。而其中的科技文化史部分仅需识记名人,如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名事名物如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和古代“四大发明”等,从而理解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古代科技成就、发明创新对世界的贡献就足矣!
二、精做习题、训练审题,减负增效
毋庸置疑,如果历史复习没有高质量的训练题,那复习肯定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效的,但如果复习时每卷必做,每题必讲,也不值得提倡:无法保证试题中知识的高含量,也不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放度。这样的复习,无疑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使其身心疲惫、麻木,还让学生所获甚少,高度劳作,低效结果。难怪学生对这样的复习既反感又畏惧。所以,在平时复习时,笔者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科学地选择一些精妙的试题,如考试时、训练时学生易出错的题目;如卷中有一定难度、囊括很多知识点、综合分析性较强的题目;再如一些既能测量出学生的思维个性,又能发挥宽阔的思维空间的即兴发挥题让学生当堂练。一堂课中,通过对这些试题的精做细讲,学生既反思了过失,也逐步积累了独立思考、完善总结的能力,同时还打破了复习课堂惯有的沉闷,调动了学生复习的自主性、参与度,另外,课堂的高效率也减少了课外作业的积累,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现在的学生大都聪明、灵活,但他们做题浮躁,马虎的现象也不鲜见,历史开卷考试更是如此。许多学生走出考场时兴高采烈,觉得胜券在握,可发下试卷目瞪口呆,懊悔不己,原因是审题不细或看错了题或误错了意。为此,笔者在复习训练时还特别注重他们审题习惯的培养,刚开始时,训练他们即兴说题,即面对一道新题,说出答案,再说出题中的关键词及有效信息,这其间,因为开卷的缘故,思考时可以翻书、查资料,但有一定的限时,这种即兴答题法既节省了大量写的时间,又最大限度开动了学生的脑筋,还把学生的审题思路、审题习惯暴露无遗,这时,有些学生答题不对或不准确,出现了审题错误,找不出题中的关键词及有效信息的现象。这样,让他再大声读一遍题,边读边思考,重新理解题意,找出错误之源,这时,许多学生会恍然大悟,叫道:“我看错题了”,“我想错了”。当然,也有学生的坏习惯根深蒂固,至始至终都找不出问题,那笔者就首先指明其错误根源,再慢慢讲解,细细分析,让他明白思路与方法。这样的审题训练,使学生的审题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审题失误大大减少,理解题中关键词及有效信息既快又准,这样做起试卷的效果好多了。
无疑,精做习题、训练审题这样的减负增效法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复习目的,提高了复习质量。
三、注重专项训练,强化复习效果
专项训练是为了夯实基础,对知识点合理整合也是为了积累学生的考试经验,这种专项训练必须要适量进行。如对历史开卷考试中分值高、基础知识性强、覆盖面广的选择题,笔者在复习时就专门印刻了一些试题进行比赛训练,这些训练题或是学生较易出错的,或是历届各省、市中考试题的精选,或是在答题上有特别技巧需要教师强化点拨的,比赛训练时一是比规定的时间他们谁做的快,二是比在快的基础上谁做的对题多。刚开始时,因为基础不扎实,或题题都翻书找答案,速度并不理想,正确率也不高,但慢慢地,他们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也找到一些答题技巧与方法,速度上来了,正确率也在逐步提高。当然,既然是比赛,笔者对每次获胜者都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自掏腰包买一个精美的练习本,一个甜甜的棒棒糖……奖品虽然小,但提升了学生做题的兴趣,让他们在竞争中、激励中成绩悄然上升。
四、关注热点、焦点,加强学科渗透,增强综合能力
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近几年中考历史试题都在关注考生联系现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渗透时考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所以,这给我们新增了一个复习导向:要引导学生在复习时关注国家、世界、人类的命运和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如战争与和平、能源开发、科学发展、反恐主义、国际关系等问题,从而注重培养考生与时俱进、联系社会现实热点、焦点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和训练历史与相关学科如地理、文学、政治的综合与渗透,增强学生的归纳、整理、综合能力。
五、充分准备,应对开卷
因为安徽省历史考试是开卷,开卷考试既比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又比临场应变,如资料的齐全与否,查阅书、资料的速度快慢,所以考前准备要充分,如把考纲贴在学生书本的封面上,用标签把每课标题写好,贴在每课的相应位置,便于翻看、查阅。还有在平时就着手准备一个资料本,分门别类把历史知识点如
考点中的热点、易错题、试卷重、难点,一一整理清楚,做到资料本中答案清晰、明确,题题熟悉过关。这样,既巩固所学、所记知识,又能在考场中试题胸有成竹
第二篇:新课改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课学效果
新课改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在45分钟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摆在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略谈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改中教师最关心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但在教学实践中却遇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教材内容多,教师难以在规定课时完成教学,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让学生和教师都难以适应,相反一些教师把上课变成了表演课,无实战意义,达不到教学的根本目的。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就是要打破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和对知识的体验等做法,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上有效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此,本人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新历史教学的手段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创新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教学氛围,使历史教学妙趣横生。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帮助教师形象地重现历史原貌,让学生重温历史,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容易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使学生觉得学习历史是轻松愉快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使他们觉得学习历史是有用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二、确立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也就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程。
第一、认识主体,就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认识主体还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第二、尊重主体,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教学民主性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许多思维的火花就是在尊重中绽放。尊重主体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尊重主体就要在课堂上关注到学生的基础、智力和爱好特长等方面,使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一些历史教师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他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述、自学、提问等环节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作业和考核中都从层次性出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这种成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迁移到整个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第三、发展主体,探索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活动程序是客观存在的,它受制于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思想和历史教学传承习惯的体现。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自觉行动。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探索和试验体现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可以不同,但遵循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是有共性的。首先,要注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质量。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经过“意向——感知——理解——运用”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应是师生互动的,在恰当的历史情境可能产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其次,要保证学生活动的足够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给予学生系统的学法指导,还要调动学生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再次,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变换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独立观察、思考和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注重画龙点睛的小结。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复习小结。一节课的小结应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复习归纳本节所讲核心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并找出便于学生记忆的方法,如讲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时,可归纳为五个战场、四次会议、三次转折性战役、三个法西斯国家投降。使学生不仅记忆牢固,而且知道本节的关键所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是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反思的余波。一节课的结束不能认为是思维发展过程的完成,恰恰相反,应该是思维进入更高层次循环的开始。因此,在小结中,我经常用悬而未决的问题,创设新的情境,给课后学习布下疑阵,以诱发学生渴望知识结论的愿望。例如:在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后我是这样安排的:
1、扼要归纳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方式和危害;
2、分别请学生把代表英、俄、德、法、日的虎、熊、肠、蛙、太阳等符号,插画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示意图”上作为课堂练习;
3、再挂出《时局图》烘托出当时中国的危急局势,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之情。提出: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怎样才能挽救祖国被人宰割的民族危机呢?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在苦苦探索着,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结果怎样?启发学生思考,为讲好后面的新课埋下“伏笔”,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历史唯物主义观,真正实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抱着对社会、对民族、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高度负责精神,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如何提高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效果
如何提高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效果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列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总复习必须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为指导,围绕教材总复习的内容组织复习。复习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部分的内容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复习把小学阶段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对总复习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通过复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都有不同层次的进步。下面是我在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和做法。
一、抓好思想教育和加强管理是提高复习质量的保障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教育的最后阶段,学生既要受到良好的道德素质教育,又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小学的全部学业。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搞好复习工作的保障。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措施得力是提高复习质量的关键
(一)抓准复习的起点。
了解学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抓准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梳理,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查缺补漏。抓学生已有知识的方法是:设计开放题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知识由点成片,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例如,为了考查学生是否会灵活应用长方形的周长这个知识点,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我校准备新建一个周长为20米的长方形花圃,由你来设计,你准备怎样设计?这种题型让学生感到形式新颖,挑战性强,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把他们已有的知识串成片,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复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复习计算时,注意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在复习应用题时,注意训练学生在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寻求合理、简便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推陈出新。
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包含、并列等关系,复习时要将平时所学的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作横向、纵向或不同角度的分类,进行有序的整理,使其系统化,连成片,结成网,以便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传统的复习课是“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梳理知识总是由老师代替,学生仅仅是听听而已。新型的复习课则是让学生亲自经历梳理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四)精心设计练习。
1.练习要有针对性。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能只顾单一的知识复习,更重要的是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如复习四则混合运算时,我觉得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出题,在复习算理时,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算,在复习运算顺序时,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按一定的顺序编题给大家练。在出题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当老师”的责任,既兴致勃勃,又认真负责。做同学出的题,人人感觉很新鲜,情绪高涨,计算的正确率也特别高。应用题也让学生自己编,会编得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具现实意义,效果也更好。
2.练习要有层次性。
复习课的练习以基础题为主要内容,难度不要太高,在巩固的基础上再增加发展性练习。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做到一题一解,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础题外,要求做到一题多解,完成提高题。
3.练习要有灵活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如这样的题:“某公司组织123人去旅游,租车费用如下:30座的客车每天600元,20座的客车每天450元,14座的客车每天350元。请你帮他们算一算怎样租车最便宜。”这样的题既紧密联系生活,又让学生考虑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总复习一定要注重质量,要在重温旧知、强化技能的基础上向外延伸扩展。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再认识与再应用,以及对知识的拓宽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未来初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如何提高爆破效果
如何提高爆破效果与矿山生产组织
一、如何提高爆破效果
1、根据地址条件,选择优化的孔网参数,确保爆破后粒度、地根与后震这三项指标受控
2、钻机穿孔深度受控,杜绝孔深不够
3、穿孔要根据上个平台平台面情况自主选择适当调整孔深,保证下一平台面平整度受控
4、严格按照爆破设计内容进行装药、充填与网络连接
5、爆破前要进行清渣,尽量避免挤压爆破
6、对边坡孔或条件较差地段,要采取打密集孔少量装药的方式,来提高爆破效果与爆破安全
二、如何提高矿山生产组织
1、熟悉矿山地质条件及品位分布,了解低品位矿石与高品位矿石分布情况
2、了解采矿相关基本常识,对采场内爆堆情况及下步爆破情况熟悉,并熟知爆堆品位情况
3、对工程机械完好及故障熟知,判断铲装能力能否与矿车数量匹配
4、熟悉矿车故障与完好情况,对本班矿车出车情况要掌握及调配,保证破碎机台时产量
5、合理安排设备对采场内大块、散料进行收拾,保持采场形象
6、合理安排反铲对边坡进行处理,能够装车的可以边装车边处理边
坡,保持边坡推进速度
7、了解工艺线运行情况,确保工艺线设备无故障影响生产
8、生产结束后,要及时清理采场及道路碎石,为下班生产做好准备
9、关注下山石灰石质量,严格按照质量搭配方案进行生产,发现不合格时要按照质量管理流程进行汇报和调整,防止质量事故发生
矿山生产中,穿孔爆破是第一道工序。它直接影响后续的其它工序和整个采掘工程施工的速度、质量、安全和成本。在露天矿生产过程中,穿孔爆破费用约占生产总费用的20%-30%,对矿石的开采成本影响较大。因此,不断完善穿孔爆破技术,加强穿孔爆破组织管理,提高穿孔爆破效率,为后序工艺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对降低矿石生产成本,提高开采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爆破质量影响因素
从宏观上讲,爆破效果与岩石性质、炸药种类、爆破设计参数、生产设备、生产组织措施等几个方面有关。同时,在具体考虑时,因为在确定台阶高度、生产设备、炸药种类后,主要考虑的是岩石性质的变化、爆破参数、采面推进方向、生产组织对爆破效果的影响。而爆破效果改进主要是在降低炸药单位消耗量的同时,降低大块率和底根产生概率,从而改善铲装效率,提高总体经济效益。因此,我结合实际爆破工作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摸索,以确定合理的孔网各参数。
1.1岩石性质对爆破效果的影响 1.2爆破机理对爆破效果的影响
1.3合理的装药结构对爆破效果的影响 1.4适宜的孔网尺寸 1.5合理的炸药单耗 1.6最小抵抗线与充填高度 1.7具体研究结论
2.1矿区岩石性质对爆破效果的影响
岩石的性质对钻机穿孔效率,爆破破碎程度等都有较大影响。岩石的构造主要形式有层理、裂隙和节理。它们都是岩石的弱面,赋予岩石的各向异性特点,在外载荷作用下,岩石容易首先沿着这些弱面破碎。因此,为了避免卡钻,爆破气体泄漏和改善爆破效果,炮眼必须垂直或斜交于层理面或节理面,而且矿岩破碎,拉应力比压应力更容易破碎岩石。因此在进行穿孔安排时,注意其穿孔方向与层理面垂直。
2.2爆破机理对爆破效果的影响
目前爆炸气体膨胀压力和冲击波所引起的应力波共同作用理论更切合实际情况。该理论认为,爆轰波传播到装药空间岩壁时在岩石表层中迅即衰减为应力波。这股强烈压缩应力波在药包近区造成岩石的“压碎”,而在压碎区域之外造成径向裂隙。这样,尽管动能在爆炸总能量中只占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的微弱比率,然而冲击波在使岩石开始破裂的阶段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爆炸气体产物膨胀的准静态能量,是破碎岩石的主要能源,炸药作功能力同它的爆热和爆容有关,冲击波作用的重要性则同所破坏的介质特性有关,岩石的波阻抗值不同,它所需的应力波波峰值也不同,对坚硬的岩石要求爆破后取得较好的破碎效果时,就需要在岩石中造成较高的应力值和一定的气体膨胀作用时间,故选用爆速、装药密度大的炸药,适当加大充填高度,延长气体作用时间,使矿石充分破碎。同时了解多排孔微差起爆相邻两炮孔同时起爆时在两炮孔之间的中心连线上形成拉应力集中的特点,这对确定适宜的孔网参数非常有用。同时近年来采用逐孔爆破新技术,其理论基础是自由面反射应力波造成拉伸破坏岩体,强调拉伸破碎作用。而自由面越多,其弧长越长,反射作用越大。因此,在布孔时,适当加大孔距,缩小排距,采用较大m值,可以使逐孔爆破效果更好。力争使每排孔成一直线,排数在3-4排时,效果较好,排数过多,后排夹制作用大,易有底根。
2.3合理装药结构对爆破效果的影响
如果炸药分布不均匀,装药高度过低或过高,都会造成爆炸效果不好,造成较多大块或底根。同时还应考虑岩层构造对装药结构选择的影响。当岩层坚硬致密,上部较完整时,应适当减少充填高度,为此可采用二段装药,使炸药合理分布,上部岩石得到充分破碎。当上部岩层破碎松散时,应适当加大充填,保证足够的气体膨胀作功时间。因此,在每次爆破设计时,都要先观察爆区上部岩层破碎程度。当二段装药时,上部药量占总药量的30%左右,并采用孔内微差起爆方法改善爆破质量。同时采用混合装药结构,底部装高密度,高威力的乳化炸药,上部装普通的硝铵炸药。采用二段装
药同时也降低了每孔装药量11%左右。2.4适宜的孔网尺寸
孔距a,排距b和临近系数m是很重要的爆破参数。它控制了钻孔之间相互作用的效应。孔距值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取得较好的爆破效果。过大容易产生大块和底根,过小造成炸药单耗过高。孔距等于m与排距b的乘积。近年来,国内外m值都有取大值,采用大孔距三角形布孔爆破技术。三角形布孔比方形布孔使炸药分布均匀,因此,我将m值提高到1.5-1.8左右。孔网尺寸现为7x4或8x5,全部采用三角形布孔。通过孔网尺寸的变化,使炸药分布更均匀,有效的改善了爆破效果,降低了大块率和底根率。同时合理选用起爆点,注意起爆点自由面情况,一定要保证自由面爆堆清开,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5合理的炸药单耗(kg/m3)
合理的降低炸药单耗是降低爆破成本的有效手段。单耗过高造成浪费,过低矿石得不到充分破碎,大块多。炸药单耗的降低必须结合孔网尺寸、岩石性质、炸药性能考虑,应根据每次爆区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如岩石坚硬致密时,孔网尺寸减小,加大单耗提高总体爆破效果。当岩石破碎松散时,可适当降低单耗,减少每孔装药量,加大孔网尺寸,从而避免炸药的浪费。经过认真仔细的工作,目前矿山的炸药单耗基本控制在0.16 kg/T左右,在集团下达的控制范围内。
2.6最小抵抗线和充填高度
最小抵抗线和充填高度对底根和大块率的控制都很重要。抵抗线过大会使底部夹制作用过大产生底根,充填高度过大会增加大块率,过小又会产生冲炮,造成底根和大块。最小抵抗线与岩石坚硬特性,钻孔角度,台阶高度有关。一般按经验公式倾斜孔时:W=(0.4-0.5)H和装药条件计算:W=√(q1*L1÷(mqL))取两者最小值,本矿山以往经验一般取为4-4.5米。但我通过实践发现,理论值往往因为自由面底部有残留爆堆,造成实际W值变大,造成底根,所以布孔时第一排孔依据现场情况取W值为3.5-4米(CM760为3米,KQG150为4米)。实践证明对减少底根降低大块率有明显效果。
充填高度的选取一般以经验公式L2=ew(e=0.9-1),一般取为4米。实际工作中,对于上部岩石较破碎的加大充填高度为5-6米左右,同样取得很好爆破效果,从而减少了每孔装药量。2.7生产组织对爆破效果的影响
生产组织主要是从穿孔到爆破当天的具体装药组织等工作,它的合理组织和严格检查对爆破效果有重要作用。很多底根大块的产生都是因为生产组织不得力、穿孔不合格,装药不合格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具体总结有以下影响因素:
① 穿孔方位不对,造成孔距排距变大。② 孔深不够造成底根
③ 炮工对炮孔测量数据不准,造成装药不合格。④ 炮工装药中人为堵孔,造成炸药未沉底或脱节。
⑤ 套孔工作不成功造成孔深不够。⑥ 连线遗漏炮孔造成底根或大块。⑦ 有水炮孔炸药不沉底造成底根
针对以上因素,一是严格按爆破安全规程作业,结合本矿山工作实际,重点从规章制度、操作程序上做了规范,通过不断培训,加强各方面工作责任心,减少人为失误对爆破效果的不良影响。
只要在穿爆安排中,认真按上面要素进行思考,就能寻找到适合本矿山的各项参数,保证爆破效果,提高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北流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3月15日
第五篇:如何提高新闻转载效果?
如何提高新闻转载效果?
每一个在网络媒体投放稿件的客户都想取得比较好的转载效果。那么,如何才能让媒体对企业的新闻感兴趣,从而乐于转载呢?主要应从选题、立意、谋篇、及时传播上下功夫。
首先,要学会制造新闻,新闻策划工作必不可少。
制造新闻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人为的多方策划、安排而发生的。企业新闻策划是按照新闻规律,结合企业需要,通过新闻规划向目标受众传递企业及产品信息,以树立企业和产品形象,促进销售的实施过程。这类新闻也不能无中生有,弄虚作假,如一般新闻一样,也必须具备新闻价值,以事实为依据,但它比一般新闻更富有戏剧性,更能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这类新闻是专门针对塑造和改善企业形象而安排的,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起到这个作用,而一般新闻只能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好的或坏的),并不能改善组织的形象(知名度高美誉度低反而有害于组织形象)。
其次,要借势造势,善于借助市场热点进行自我传播。
一个企业要想在网络新闻传播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借势造势”,充分利用市场热点来进行自我传播。借势造势,简单地说,就是寻找和创造时机,采取相应的行动,扩大战果。它的功用在于利用一切主客观条件为自己创造竞争中的有利形势。借势新闻传播是以传播信息为手段的,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同样的新闻发布在不同时间段,可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只有在公众最关注某一话题、最渴望得到某类信息的时刻发布,传播信息的公关活动才会受到欢迎与重视,才能产生理想的传播效果。
第三,要为媒体和读者而写,撰写的稿件有新闻价值。
企业新闻也是新闻,也要符合新闻写作规范。新闻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都要有清晰的描述。不要试图使用新闻来直接销售,如果新闻稿写得像广告,那样就意味着需要重写了。有时候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发现一篇好的企业新闻只做很小的修改甚至没有任何修改就发布出去。更多的情况是记者会根据你的信息挖掘企业新闻稿背后的故事。不管是哪种情况,作为企业都应该要尽力写出一篇符合媒体需要的新闻,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第四,选择最适合的时机及时发布稿件。
新闻是“易碎品”,时效性非常重要。一篇有价值的新闻如果不能及时传播出去,那就成为旧闻,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所以在撰写好稿件后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发布出去。比如当一件重大事件将要发生前发布预热性的稿件,告知将于何时在何地发生何种重要事件,先引起媒体的关注。当事件刚发生时发布有现场感的消息类稿件,媒体关注度达到最高。待事件发生后,可发综述类、总结性的稿件。
围绕这一事件多次传播。但是每一次都有新的宣传点,不要千篇一律,简单重复性传播。要想达到比较好的传播效果,稿件的质量最为关键。在撰写新闻时,要避免以下几种情况发生:
一是不讲究组合策略,有一篇发一篇,给读者和媒体杂乱无序之感。
二是新闻稿件制作面面俱到,拖沓庸长影响传播效果。
三是新闻稿件写得像广告词,极尽夸大宣传之能事,让读者和媒体产生反感,对企业印象不佳!
由于网络媒体具有裂变式的传播效应,一篇好的新闻可以多次被转载。要想提高新闻转载效果,归根结底是要提高文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