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学科有效备课的实践与反思

时间:2019-05-13 12:3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通用技术学科有效备课的实践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通用技术学科有效备课的实践与反思》。

第一篇:通用技术学科有效备课的实践与反思

通用技术学科有效备课的实践与反思

天津三十二中学刘宏丽

一、纠正几种错误观念

1.备课等于写教案吗?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基础,它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有人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这种认识当然是错误的。备课至少应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学语言”。

(1)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是备课的前提。研读教材不仅仅是研读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材的地位、作用、重难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然而,有许多教师备课不仔细,也不深入了解教学内容,以致在课堂教学中抓不住重点、教学目标落实不好或是出错。比如,曾听过一节信息课,教师在介绍信息特征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播放了一段马岭之战的视频,看得出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是花费了一番心思,可令人遗憾的是视频播放完了教师就直接给出了信息的几个特征,完全没有引导学生针对视频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让听课者感觉视频的应用好像就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与教学内容没有丝毫关系,设计的亮点也没有显现出来。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反复阅读教材内容,因为教材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教材编写者依据课程标准所设计选用的,每个教师在认真领会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反复通读教材,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研究教材中基础知识的纵横联系、地位和作用,使自己对全册教材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真正做到“心中有书”,为适当选择教材和合理安排教材做好奠基工作。

(2)教学方法的准备和选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许多教案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均做比较详细的阐述,但对于教学方法确是一带而过,这种现象说明教师备课时没有对教学方法作充分的、全面的准备,没有把“备教法”当作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一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宜过多。有一次听某位教师说课介绍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时,这位教师竟罗列了十余种,不禁使人疑惑,这节课会不会上成教学方法的“走秀”。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也就是说教学方法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用而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自己的特长去确定。在通用技术课上我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协作。我想不管是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方法,应把启发诱导贯彻到教法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并鼓励创新;课堂上学生积极思维,动口、动手、动脑。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样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备学生”就是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和内在潜能充分了解,对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充分估计,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努力寻找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由于学生的素质可能不一致,有的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动作迅速,有的则相反。接受能力好的同学,对他们来说,一再重复知识,是对时间的浪费,是课堂无效的表现。而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需要教师重复几次,才能听懂。所以,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一定要设计不同的方案。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相应的发展。

同一节课,在不同层次的学校、班级,其具体要求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从班级学生来源、特点及学生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学要求,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易出现的问题等。一些教师由于对学生情况不熟悉,又缺乏经验,课堂上往往“卡壳”,设计好的教学活动无法推进,目标达成率低。有的教师认为某些知识已讲过,学生懂了,所以不再讲或提示,却不知这正是学生的薄弱点。这些现象都源于没有对学生进行客观的、正确的分析。

(4)课堂教学语言的组织也尤为重要。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虽然教师不可能按照事先写好的教案一字不差的讲课,但还是建议青年教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从写详案开始,在写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许多平时讲课不注意的细节,比如罗嗦的话、口头词、甚至废话。总之,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应达到以下要求:(1)准确无误;(2)通俗易懂;(3)简明精炼;(4)生动形象。同时还要注意老师的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或幽默感,要将教案的书面语化为口头语;清晰、洪亮、简炼,尤其是要设计讲课的语调,注意起伏相间,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2.优秀教案可以随意借鉴吗?

现在教案资源非常丰富,随便上网一敲就会有收获,我们手边也有一些专家整理的优秀教案集,但别人的成功案例未必适合你。就好像别人脚上合适的鞋你未必能穿,为什么?因为脚是不一样的。那是不是绝不能参考别人成功的案例呢?下面给大家讲讲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讲完就知道我的观点了。2004年我有幸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微软携手助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给我们上课的都是一些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知名教授,比如祝智庭、王吉庆,任友群。在这次培训中让我获得了许多新理念和教学设计案例。其中在第一节课上的昵称接龙记忆尤为深刻。我们一共有20余位培训教师,教授让我们围成一个圆,每个人给自己起个昵称(这个昵称用在整个培训期间),然后从教授开始,她先自报昵称,她一侧的人接着需要从头将说过的昵称重复一遍再连上自己的。直到最后的人需要把所有人的昵称全重复出来。用这样的方式大家可以快速认识,直到现在我们见面还都是称呼对方昵称。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所以开学第一节课我使用了,我让一组学生来做这个游戏,结果大家可想而知。课后我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一是受空间的限制,教室太小根本站不开这么多人;二是我只请一组学生参与,坐在位子上的同学根本不知我们所云,活动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三是整个培训的所有活动都是彼此联系的,单独使用效果大打折扣。究其根本还是自己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活动设计的用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的照抄照搬。再说一个成功案例,在信息技术双优课比赛中我抽到的课题是初识人工智能,要求借班上课。这节课的情境导入尤为重要,怎样才能一开始就抓住学生,我花了一天时间上网看案例,有一个设计对自己启发很大,就是利用在线翻译来译歌词,于是我把这个设计稍加改造用到了课中,先用一段英文歌曲导入,接着抛出问题,如果想知道中文歌词有哪些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应用。学生积极呼应,查词典、搜歌词等等。我说可以在线翻译因而引出人工智能。那次课效果非常好,评委也对课的导入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一次成功的借鉴。从两次借鉴效果的对比可以看出有些现成教案固然优秀,但是教师如果不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图,那么即使是特级教师的成功教案搬进我们的课堂也于事无补。因为每一位设计者有他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储备、教学风格,所

教学生又有他们特有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风格,任何一份教案原封不动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上都不可能成功。所以现成的教案决不能盲目的用,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并且一定要有二度开发,这就是我的观点。

3.案例越多教学的效果就好吗?

我们平时听课时发现,通用技术课上有些教师为了增加上课的趣味性,每节课都呈现大量精彩的案例,课件中的案例一个接一个,有的甚至认为自己上课是在讲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初看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会感叹教师下了功夫、教学资源丰富。但课下询问学生他们所能回忆的案例仅仅是一两个。这种现象说明教师只注意了案例可以吸引学生而忽视了对其深度的挖掘。没有深度分析的案例的呈现,一时吸引了学生,却很难触动学生,知识、思想方法难以内化,也不是真正地让学生经历整个过程。而对于备课来说,大量的案例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大量的时间用于查找素材,教师就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度思考。所以还是提倡案例要精选,一定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能引起学生深度思考的。比如我在讲合理人机关系这课时选取了麦当劳产品设计的案例。

这个案例是教材上没有的,我之所以选用它,一是学生熟悉麦当劳产品,通过他们平时的观察可以总结归纳出我所需要的内容;二是因为它符合课程内容;三是有一些课外的知识可以拓展进来,一举三得。讲完这节课,每当我提起合理人机关系学生马上想起麦当劳这个案例。所以说案例不在多而在精,在课上将使用的案例分析清楚分析透彻,让学生从案例中真正理解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是最关键的。

二、几点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教师备课之真谛。应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

1.平时多读书。

教师备课前应该认真地做好知识的储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读书,给自己定一个规矩,每天定时间看书,看一些专业类书籍,当然还应该读一些非专业的书。读这些书,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使自己滋生灵气。我认为教师不应是“教书匠”,应努力使自己成为杂学家。

2.课前广“博采”。

一拿到课题,就从网上找到不错的教学设计,为我所用,效果往往是不理想。我们要怎么做呢,针对一个课题我们尽最大的可能找到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博采众家之长后,再开始自己的创新之旅。这样在博采的基础上只要我们明确了设计的方向,天天想,时时刻刻地琢磨,“灵感”必定会展现。当然我们平时备课不可能节节都像参赛课一样想得那么细,那么深,但我们可以尽量地想得周全一些,因为想与不想绝对是两个样,想得深刻与否也绝对是两个样。

3.备课要充分考虑课堂上的各种情况,灵活应变。

我们讲备课要充分,到什么环节教师说什么,学生有可能回答什么,提出什么问题,这

些在备课时都要充分考虑进去,准备好几套预案,谁在备课时考虑的越充分谁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当然,有时上课会莫名其妙的出一些状况,这些信息和通用教师经常遇到,比如:投影不亮了、计算机启动不了、课件播放有问题等等。我想除了刚才讲的那些环节我们备课还要备设备、备教具、备环境。将一切可能发生的状况都考虑充分了,这样就不至于手忙脚乱。当然我们上课时还会遇到一些事故,这就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灵活应对,一定要镇定、别慌张,特别是公开课上你遇事不慌,应对自如,就一定会给评委留下好印象。

优秀的教学设计就像伟大的设计师设计的最经典、最时尚的服装,而能否穿出风采和神韵,关键是模特的条件和素养,教师就相当于模特。因为要备好一节课,不仅仅是掌握了一些备课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就能达到的,那仅仅是基础,它还需要备课人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一节好课的诞生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备课人所有智慧和力量的综合体现。让我们每个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吧!

第二篇:高中英语学科有效备课心得体会

《高中英语学科有效备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那坡中学英语组:黄华青

2010年2月25日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通过《有效备课》一书的学习,坚持从有效备课入手,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积极主动的投身于有效备课的研究与实践,从一开始就按照新的课程理念落实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激励了学生学习斗志,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教学作用,对于这些成绩,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首先,以学习理论为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和实际结合。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定要有先进的理论和跨文化意识的思想作指导,才能克服以往教学中的惯性和弊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将其转变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在2010年2月开学时,学校召集教师们集中学习《有效备课》一书的理论知识后,再到各教研组分散学习和交流。交流中,我对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经历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的过程。从中领会到教育专家的教学思想的深邃,悟到了如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方法中,这种收获是不言而喻的,不容质疑的。我结合了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学习,弥补集体学习的不足之处。

接着,明确有效备课的目标。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对着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按部就班的“背课”写教案,有效备课的过程更应是一个“备学生”的过程。新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备课之前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这才是孩子们最需要也是最适合他们的备课。此外,二次备课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发生的事情很难预料,初备课时即使考虑的再怎么周到,也难免实施时有新的课堂生成,所以二次备课也是提高备课实效的重要手段。教学后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和计划性主要体现教学目标上,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动变化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它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其行为的具体描述,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具有导向性和调控性,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拟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即我们熟知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在不同类型的课程中,其结构、主次、实现方式是不同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在知识性较强的学科中,它常常以一种隐性的状态出现、渗透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而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它便是显性的、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在不同的学科备课中教师应依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制定比例恰当的三维目标,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主要是以听课为主,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一同研究内容,分析寻找本节课的成功与得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差距,有效的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师普遍欢迎。还要反思教师自己撰写的教学案例、实践后要进行反思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例如,本学期初,听本年级(高二年级)李玉仙老师的英语阅读课(Book II, Unit 14, I have a dream)时,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李老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特别是当老师让同学们讨论问题”What are some of the problems that black people have?”时,把老师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后,我们英语组的老师一起评了李玉仙老师的课,从评课中,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

从反思中我整理了有效备课思路与方法如下:

一、我的思路:“原创精备”,用最短的时间,不参照任何参考书,自己独立深入钻研教材,;

二、参考较正:“精而准确”,参照备课用书,把握重点,修改不妥之处;

三、取长补短:“翻唱名家”,借鉴名师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风格,适当调整,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

四、课后反思:“精炼提升",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调整自己今后的教学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备课,自己深钻教材,才能磨练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才能真正领会名人专家的教学精髓所在,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高中英语新教学大纲强调,英语教学必须增加语言实践的量,使学生获得充分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有效备课时要坚持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为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一、有效地处理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电荷知识的内在联系等,其中了解教材结构,教学目的是教材处理的核心。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要求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由温故到知新的启动点。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的体现在课堂,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最佳教学过程,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有效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要结合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的兴趣。

2、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和练习。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由浅入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就应该精选练习,使学生所做的练习针对性强,效率高,而不是题海战。

3.板书设计。目前由于多媒体的应用,有许多教师忽略了板书的应用。这是不合理的。适当合理的板书可以加强讲授效果,突出教学目的和重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课堂小结。通过简明扼要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强化记忆和理解。

5.学法设计。在新课标理念下学法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进行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对学生进行学法训练。

三、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引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3.适当有效地运用教学用具,如图片,多媒体等,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我认为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备课”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每节课上的得与失,认真揣摩和研讨每节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备教材、研教法,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素养的同时,能够关注自己课堂教学过程每一个细节,定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第三篇:有效备课的反思

有效备课的反思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见思考的重要作用了。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搞好教学工作。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即备课阶段的反思。从目前的现状看,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虑班级和学生实际情况;二是有些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凭借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依然“穿旧鞋走老路”或“穿新鞋走老路”,要克服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学中的反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话,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就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更是老师与学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因此,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在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设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和“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从而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提到有效备课,大多数人想到了集体备课的开展、个人备课的完善、教学目标的设臵、教材考纲的分析、重点难点的突破。而要想使上述内容能够在备课过程中顺利完成,离不开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有一句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其实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这种情况同样存在。自己所接手的学生,最长是教他们三年,短的只有一年。每年的学生不一样,所发生的教学事件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教师的工作不是说教完一轮从高一到高三就结束了,以后就可以按照上一轮的模式再来,而一种充满变数的工作。

案例:机体的免疫调节一课课前反思中对学情的反思

免疫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过的一种生理活动,有时候经常提到对某病产生免疫力了,或者学生亲身经历的注射疫苗等,所以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并不陌生。但是由于在初中的生物课中对免疫的内容只是很少的一点介绍,所以学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机体中的免疫是如何发生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的,有哪些器官、组织、细胞参与等问题并不明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免疫的具体过程。

另外,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基本过程图记忆困难;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的作用容易混淆;一些细胞(如T 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作用出现错误等。这些内容在授课时要重点解决。基本过程可以通过学生相互之间复述、自己书写相互检查等方法加强记忆理解;对于细胞的作用既要求学生整理总结,同时教师也要进一步强调,并且辅以相关的练习更加巩固。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纵观目前的课程改革,它改的是不适合时代进步的教学模式,而提倡的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直接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效率,那么作为一线老师如何去上好课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课对于老师而言是一件事,那么做这件事的“预”和“备”是什么?那就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对于教师而言,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所以备课对于老师的上课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新形势下的有效教学中老师应该如何备课就显得格外引人注意,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老师们要做到有效备课

我们的备课是否能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用到,而不是成了一种华丽的摆设,如果那样有如写文章出现“形” 与“神”分家,结果备课和上课成了两张皮。二是出于个人利益而言,老师的备课要对自己的上课有帮助,怎样的帮助呢?一致认为是有 利于 老师用较少的时间并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另外,教师有效地备课还有助 于 老师个人的发展,丛自身利益出发,没有老师不希望自己能更快的获取高级职称,所以有效备课是很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三是教师这一行业被赋予“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光环,“做一名老师不容易,做一名好老师更不容易”,“好老师”不能只图个人利益而误人子弟,尤其处于知识时代的教育改革,因课时数少则要求老师要想方设法把知识让学生快、扎实的掌握,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效备课,向课堂要效益。以上是在前辈教育工作者的成果基础上,我略说了个人对有效备课的认识。那么有效备课都要“有效备”哪些内容呢?用我这一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资深专家的经验来浅谈一下。

有效备课主要从这么几方面入手:教学目标、学生学情、深挖教材、资源准备、框架内容、过程安排、练习准备等,下面我就逐一来说一下我个人对这几方面的认识及处理情况。

教学目标是规定教与学全过程的纲领,也就是老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新课改下的课标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老师要想做好有效备课就必须先做好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因为教学内容始终是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的,所以备一节新课老师先熟悉这一节课要上的内容有哪些,然后分析思考通过上这节课学生要达到怎样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这里的“怎样”是一个“度”,如若把握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无效或低效的备课,类似盖大楼结果却画出了一间平房的草图。此外,目前有些学校老师用的书中有一本叫“三维设计”的,里面每一节 都为 老师准备好了三维目标,虽然如此老师们不能把其上的照抄下来,但老师可以参考此书和教参来规划自己的教学目标,因为有诸多原因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共用相同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通过思考形成有助于自身教学的教学目标不仅利于自身的发展还响应课程改革,何乐而不为呢?

学情分析我个人认为在有备课中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备”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备课很少涉及此区域,传统观点是学生就该跟着老师的步伐走,不管你是用走的还是跑的都得跟上老师,跟不上就落后被淘汰,教师很少关心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而今教育时局大变,课改的有效备课中明确提出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首要任务,那么学情分析都要分析什么呢?我认为有这么几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信息渠道、学生的感受和成功感、学生的低起点等,所以老师不能把自己所认为不经学情分析的观点就强加给学生,通过学情分析老师可以在备课中抓住内容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又因考虑了学生的感受和成功感所以教师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之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另外,我觉得学情分析很适合于课堂导入,因为初、高中知识是有衔接的,老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底子来设臵巧妙的导入不仅是在初中所学与高中将学知识之间架一座桥,还能引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求欲望,就拿“光合作用”来说,初中时学生已经有所了解,但那是最基础的,我们做个比喻:把“光合作用”比喻一只兔子,学生已经知道兔子吃什么,但不知怎样把所吃转化成有用的,那么高中即将揭开表象后面隐藏的秘密。

教材是老师上课的依据。拿过一本教材来,老师首先要了解它里面涉及的表面内容有哪些,然后逐节去细品,因为被选用的教材可以说是学者和专家心血的结晶,老师要去深挖里面的蕴含,不能只看到教材中的表面知识。对于一节新内容,老师看完课本首先确立的是教学目标,再确定是教学的重难点,后者 老师在备课时也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学生能全力集中精力的时间不过前二十几分钟,所以一些重难点内容最好在此时间中处理。另外,老师用到的教材也是在变动的,而且里面的内容也会有所变动,例如人教版必修三《环境与稳态》中第二章第四节中有关体液免疫示意图与我去年用的教材就有变动,就多了一个“淋巴因子”但却就由此引发了老师们的深讨,所以老师在分析教材时要注意这方面。此外,认真分析教材老师能较好的处理前后知识的衔接和问题的设臵,例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个知识点的问题衔接可以这样:体液免疫消灭的是在细胞外液的病菌,那么进入细胞内部的病毒或病菌该如何消灭?此外,认真分析教材确定哪些内容可以不处理或浅处理,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例如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技能训练如果没有条件可以不必处理。总之,教材的有效利用对于教师进行有效备课和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并由此设计好预习学案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言道“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资源准备会为老师的备课锦上添花。我个人认为这里的资源准备包括这么几方面:信息搜集、教具选用、课件准备(有条件的话)、学案设臵等。对于一个新内容教师可以以一个小资料开场,这个小资料就需老师提前准备和细选。一个小资料很可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一个合适的教具对 于 老师的课堂教学都会有很大益处,不容小视。

框架内容就相对简单,就是你要进行讲解的内容,哪些内容设臵的多那些设臵的少,简单地说框架内容就是教师的上课思路,思路清晰了才有发展。我个人较喜欢采用“手写式”备课方式,所以框架内容都是书写下来。

我个人较偏重过程处理,过程处理是一门很大的授课艺术,就是教师要明确哪个知识点要选用什么方法来处理,包括学生自学、学生个人思考、老师讲解、学生分组讨论等,这个过 程 老师在备课中要做好全面准备,例如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方法必须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富于变化,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此外,教师课堂语言的选用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是平淡无奇还是绘声绘色抑扬顿挫、亦或故设疑阵,这都要视情况而定,但不论选择用哪一种都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所以老师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但是,备课中已成型的教学过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因情况有所变动,这都需要教师的细心注意及时修正。对于过程处理,我的实践时间较短所以谈不出什么有见解的理论,我个人在备课时有时预备要用的方法却在课堂中用不到而临时替换,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选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至于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可能至今也没有一个规范,我较信奉教学过程“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

至于练习题的预设,我现在采用的是分层次练习题,设有基础题和选做题,因为学生的知识层次是不同的,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成功感,所以这样设臵能或多或少给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些安慰和一些激励。我曾经问学生我这样设臵练习题好还是不好?有学生说不太好,原因是那样做会让他们对选做题产生可怕感,我告诉他们不是选做题就很难,而是选做题的知识整合度较高并还需要更多的细心度。现在的结果是好多基础差的学生会去挑战选做题,虽正确率对他们而言不高,但他们的精神可嘉。

事物总是在发展的,所以老师的每一次备课在上完课后还需要据上课情况进行修改以加完善。

以上是我个人自立加外援来简单谈了一下新课改下的有效备课,因个人资历较浅里面一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望谅解和批评指正。

有效备课对于一线教师是势在必行之路,用心去看、用行动去实践、用交流去完善,或许会耗用我们很长的时间,但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而今在新形势下我们还要有效地去备。

同时要做到“三备”、“三精”,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案、精心编排习题(确定每道习题要达到的目的)、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反思备课又是备好课的前提,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反思对备课的认识。

教师要上好课,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因素是教师备好课,正好比感人的活剧,首先要有感人的剧本,动听的演唱,首先要有动听的词曲。杰出的上课,需要充分的备课,教师没有备好课是不应该不负责的走上讲台的,正如严肃而负责的演员不愿接受质量低下的剧本去演出一样。但目前有部分教师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备课的错误言论,有属缺乏教学经验的,有属忘却职业责任的。现摘录如下,以供反思。

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主要是指备课前教师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的活动,但是,现在随着对备课有效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反思性备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舒尔曼曾对“反思型教师”定义:“所谓反思型教师就是经常回顾、重建、重现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这些教师总是能够用事实来解释一切。”由此,我们也就理解了反思性备课的含义,即:教师课堂教学结束后,对课前准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劣得失等进行反思、分析、总结,从而补救本次教学过失,避免教学重复的失误,去伪存真,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经验借鉴。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上完课只是课堂教学的结束,备课并没有结束。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不论备课时如何严密细致,也不可能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都预料到,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往往有一定的差距,经过全面对比,反复自我检查,教师才能够保持对自我教学工作的自知。反思性备课是教师备课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许多名师就自觉地进行着这一行动,这应该成为教师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

二、反思性备课的主要内容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前备课总是精心准备,教案提前写好,教学过程精心按环节安排好,反复熟悉后,一上完课就万事大吉了,不再进行反思、总结。对于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学习技能是否提高就不甚明了了。一到考试检测,很多老师都迷惑不解:“我都讲过的知识、教过的方法,学生怎么就不会呢?”所以,对自己的每一节课不断地批判性反思,去粗存细,对提高自己备课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都大有裨益。

具体说来,教师在每节课后,应该对自己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反思。

首先,对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既要有基础性目标,又要有发展性目标。比如,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常有“识记”、“理解”、“探究”等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一些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尽量先完成“识记”的学习层次,在此基础上,尽量加深对历史事件原因、影响的分析、理解,逐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对学习基础较好、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识记”、“理解”的要求,他们一般都能达到,在此基础上,还应激发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探究”,不仅知道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还要用历史的基本观点去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等。这样分层次地进行目标教学,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需地学习。每节课后,教师都应该反思自己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测是否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是否明确体会了教学目标?反思课前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否准确?课堂中是否突出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生是否理解?课堂教学中,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是否能“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些都是课后反思的重要内容。

其次,对教学方法的反思。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深入浅出,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形象生动,使学生识记知识、运用知识、迁移知识以及创新等能力均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学习《19世纪的俄国》一课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从“俄国农奴制的状况及危机”到“19世纪中叶,由于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发展步履维艰”,再到“新思潮涌动进一步冲击农奴制”,最后到“克里米亚战争激化矛盾,俄国不得不走上改革之路”。按照此思路讲授,课堂容量大,教师讲解难度大,学生容易厌乏。经过对以前教学方法的反思,我们对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方法进行了调整,让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扮演“农奴”、“新兴资产阶级”、“新思想代表者”、“沙皇政府”的角色,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别探讨不同阶级、阶层当时所处的状况,根据各个阶级、阶层的利益要求提出对社会发展的不同方案。学习方法的改变,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同学们兴趣高昂,讨论激烈,踊跃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点评、总结,使一节课在生生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生动形象地解决了重、难点知识。

再次,反思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从学情出发。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学情分析也是反思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在新授课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导学案教学,导学案的设计目的就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的导学案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1、学习的三维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要从目标入手,有的放矢 地进行预习,而且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要以此来进行检验,反思三维目标制定的是否合理,学生经过学习能达到怎样的实际效果。

2、知识结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基本能解决的问题。课后我 们要反思:这部分内容经过预习,学生能掌握多少?学生掌握了的知识,我们是否在课堂上浪费了过多的时间?我们是否能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既达到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进一步巩固、落实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

3、探究部分。这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部分。每节课后,我们都要反思,设计的探究题难易程度如何?创设的情景是否贴切?选取的史料是否与问题紧密相扣?是否真正能对学法起指导作用?是否能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等等。

4、师生反思。学案上留出一空白之处,作为师生每节课后的反思记录之处。作为教师,要写下每节课自己的心得体会、成功之处、失败之处、闪光之处、忽视之处等;作为学生,要记录下自己每节课的收获与疑惑,并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存在的疑惑之处,不断在释疑中前进。

最后,对课堂管理、课堂生成的反思。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如果能合理 管理课堂,准确处理课堂生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布卢姆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一些教师上课前精心制作教学课件,上课时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都是预料设计好的,如果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思路走,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把学生迂回到自己的预设上来,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大胆调整教案,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每节课后,教师都要反思,我们是否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对能够产生多样化解读的内容,教师是否从拓展学生思路、优化学生思维出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对容易产生疑问的内容,教师是否多角度预设应对方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生成性问题,教师是否诱导学生思辨,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差错,教师是否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是否能捕捉住学生的差错,引导学生在“自我否定”和“自我纠错”中,主动接受和掌握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教师是否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动力?对课堂发生的“意外”,教师是否能把学生的“奇谈怪论”作为教学过程中新的生长点,有效加以引导,不仅使学生思维步入正轨,而且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光彩?总之,只有还学生心灵飞扬的空间,教学设计才能显露生机,我们的备课才能有效、高效。

三、反思性备课的方法

1、静心自我反思总结。每节课上完后,教师都要抽出一段时间来静心回忆、思考课上所讲的内容、所用教学方法、学生听课情况,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分析原因,然后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教学工作的借鉴资料,为今后的备课工作服务。

2、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上完课后,同一级部不同班级的教师之间应该 互相交换信息,介绍各自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特别在听了别的教师的课,或者有别的教师听了自己的课之后,彼此之间一定要坦诚评议,互相虚心征求听课、评课者的意见,集思广益,并写下贴切的课后反思小记,以便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备课工作。

3、做好作业的讲评记录。教师批改作业不单纯是给学生打个分数,或者纠 正错误就了事,还要从学生作业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避免出现重复性错误的发生。例如,在指导学生做题方法过程中,针对新课改下“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的变化,我们反复强调学生做题要学会分析题意要求,如“依据材料回答”,这样的题答案往往要从材料中寻求,而不能照搬课本;“结合材料回答”或者“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样的题的答案应该首先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再用课本知识完善。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求学生不要照搬材料的原话,要经过自己的分析、概括、归纳。但是,有一次做习题时,题目要求“援引材料回答”,结果学生不理解“援引”的含义,这恰恰是要求用材料本身的话回答,导致学生普遍丢分。发现这一问题后,我们及时地把“依据材料”、“结合材料”、“援引材料”给学生作了进一步区分,指导同学们提高做题技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与学生交流,反思自我教学过程。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与学是 相长的,作为教师不应该讳疾忌医,课后应该多以求教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谈心,多听取学生对自己教学的批评。师生之间坦诚相见,不仅不会贬低教师的身份、形象,反而会密切师生关系,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永远也不满意于自己的教学,你就会永远持续不断地 探索,寻求更多的好办法、新办法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来给自己的教学以新的生机,你的教学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让我们记住:优秀的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反思!

第四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读后感

———关于“高效课堂”之反思

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至今已有十年之余,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教育教学、教科研的时髦话、流行语,“高效课堂”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追求。但是课堂教学如何才能达到高效呢?结合多年的探索经验,带着许多疑惑,暑期我学习了《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余文森著,2011年继续教育教材),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一、传统教学与新课改下的教学效果对比

传统的教学,即注入式教学——先讲后练,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题;学生始终定格在被动的位置上。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生只是观众、看客、可看可不看、可做可不做、可想可不想,老师很辛苦,学生很轻松,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潜能没有得以充分挖掘,创新能力没有得以提升。课堂学习内容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事倍功半。因此传统的教学是低效的教学。

目前,风靡全国的“三大教学法”、“三大教学模式”领导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无论是陈康金的“东庐模式”、蔡林森的“洋思模式”、崔其升的“杜郎口模式”,还是刘京海的“成功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施建平的“情景教学法”等,在教学中的趋同现象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先学或先练,再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解疑。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做实践的主人,说主人的话,办主人的事,尽主人的职;教师不再做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而是做好引导者、发现者、提升者、服务者。教学中,教师没有搞一言堂,而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这与陶行知提出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是一致的;也正是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所在。

二、打破重教轻学的教学观念,创造富有活力的教学课堂

“教师不教,学生能练?学生能学会?”这个问题也正是作为教师的我的最大顾虑。

顾虑一:“课堂上教师先不讲解清楚,担心学生不会解题,作为教师的我不放心”。

通过学习实践我认为:主要是“以我为主体,学生为观众”、“我的课堂我做主”、“一言堂”等思想在作祟,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像毛泽东一样,做“战场”的组织者、指挥者、策划者、责任人,而不必亲自冲锋陷阵,应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即将出征的“战士”——培养他们“打仗”的勇气、信心和战斗力,让他们全力以赴去“打仗”,消灭“敌人”——学习中的问题,如:寻找一个陌生的地点,有三种走法:第一种,不动脑筋随便跟着人走,当时虽然一切很顺利,又很省力,可是离开别人帮助,自己再去走,又不认识了;第二种,自己摸索找路,找人问路,当时虽然费时较多,也可能走弯路,但走了一遍,却不会忘记;第三种,先学会看城市地图,然后按地图的位置和路线找到目的地。当然,起初要费时一点,但学会了按图找路的方法以后,不管什么地方都能迅速找到。而且去同一个地方,也可以找到几条不同的路线。你会选择哪一种走法呢?你会让学生一直跟着你走吗?一位教育家说的好:“知识是可能被遗忘的,但能力却不会被丢弃,它将伴随终生。”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受人以渔不如受人以鱼场。把课堂变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顾虑

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学困生能适应吗?

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时,作为教师总以为教师没有教,让学生先练或先学,对优等生不会有什么问题,学困生能适应吗?邱学华老师在最初试验尝试教学时,也曾有过这样的顾虑。但经过一段的尝试教学后,召开了一次学困生座谈会,学生的发言很发人深省:“以前,我们听老师讲课,摸不着头脑,糊里糊涂,到做练习时发现困难,已经下课了,我们不敢再问老师。现在先做尝试题,知道困难在哪里,再听老师讲就清楚了。”“以前,老师要我们看课本,我们不知道从哪里看起,现在为了做尝试题,看课本特别认真,容易看的懂。”“请不要告诉我,先让我们试一试”,做错了也不要紧,再听老师讲,我们学起来很有劲。”由此可见,学会看书,学会思考,这正是学困生最缺乏的东西。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教师讲授所无法替代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自学课本,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们积极进行思考,恰好能对症下药,解决中差生的学习问题。

三、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高效、学生高效,缺一不可。

“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学生的共同活动。因此教师、学生的效率同时提升,才能把自己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

1、教师提高效率是基础

精心备课是教师高效的必要条件。在备课时,应充分备学情、备教材、备学法、备上课时的“导演”策略、备能力、备反思等。如:东庐模式教师备课要经历个人构思、先成个案;交流研讨、后成共案;课前反思、实施精案;课后反思、交流提升的多个环节;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还必须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因此教师还需提高三种能力:一要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抓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提升学生能力上下功夫,把课堂烹调为美味大餐;二要提高课堂上教师的“公关”能力——教学中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三要提高教师的“导演”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要为学生的表演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表演,发现漏洞及时指导,让课堂充满魅力。所以,只有教师高效了,学生高效才有可能。因此,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改变、更新教学方法,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保证学生高效。

2、学生提高效率是核心

教师达到高效时,学生也必须达到高效,高效课堂才能得以实现。评判一堂课是不是真的高效,不仅仅是看教师,还要看学生,看学生是不是都动起来了,是不是达到高效,二者都高效了,就能达到高效课堂。也正是刘京海老师概括的“找到学校课改操作点——两个增加一个减少:增加学生的思维和动手,增加学生的自学;减少教师的讲”。

如:东庐中学采用“讲学稿”,把学生的“不待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教与学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发现为目的。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自己、概括、推理,发现规律,增强了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在“讲学稿”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科学的认识过程,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的能力。“自主”才能探究,探究才有成果,才让人找到自信,才让人身心愉悦,学生动了起来,教师的教学能量得到了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了优化,按“讲学稿”的要求预习是一种主动的达标,要达标就应迎难而上,决不轻易放弃。经过努力,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实现目标,中等生、学困生就逐步树立了自信,就能体会到个人劳动换来的进步与收获才是最好的回报。有了成功的愉悦,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个阶段的学习中去。预习、自学、自测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疑难,但学生的自我探究就具有了预制、预警、蓄势的功能,一旦课堂讨论涉及相关问题便能迅速引起共鸣,使问题迎刃而解。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从而学生达到了高效,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形成。

第五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文档

学习《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

箐口乡中心小学

石兴凤

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通过本次的学习之后,我也对有效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以下为本次学习之后的一些心得。

一、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特别要在知道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游戏教学中,我们的着力点应该在课堂,时间与空间结合,课堂教学可以延伸到校内外,组织有序,效率要高。

二、有效教学行为方面。教师对学生有引导与帮助的相互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应势利导,帮助学生寻找适当的学习策略与方法,而不是“包办”。

三、老师在讲解策略上应精讲与精练,突出重点,学生才能很快的提升学习效果。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利用语言刺激、媒体刺激、演示刺激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的求知欲望和热情。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应遵循以下三大策略:

1、提高学习的教学策略—化难为易;

2、增进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化易为难;

3、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策略—激发情趣。

四、不管那堂课都应该有反思。教师反思也是人人皆知的,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和课后反思。而反思是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反思要有广度;反思要有深度;反思要有高度;反思要有创新度;反思要有灵活度。

学习《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

箐口乡中心小学

王道福

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通过本次的学习之后,让我对什么是有效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以下为本次培训之后所了解的一些内容与心得。

一、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应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不但;要注重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游戏教学中,我们的着力点应该在课堂,如果组织有序,那么效率会更高。

二、有效教学行为。教师对学生有引导与帮助的相互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应势利导,帮助学生寻找适当的学习策略与方法,而不是“包办”。

三、老师在讲解上应精讲与精练,突出重点,学生才能很快的提升学习效果。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利用语言刺激、媒体刺激、演示刺激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的求知欲望和热情。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应遵循:提高学习的教学策略—化难为易;增进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化易为难;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策略—激发情趣这几个原则。

四、不管那堂课都应该有反思。反思是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反思就应要有广度、深度、高度、创新度和灵活度。反思对于老师来说很重要,因为反思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课前反思是老师在上课之前就应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而避免一些简单的问题重复出现导致学生掉以轻心而不学。课中反思,无论你上课的哪一个时间你都会根据上课时学生给出的反馈信息而得出反思,课后反思,在上完一堂课后,可以通过自己上这堂课下来,学生存在哪些问题或者是老师在上课时存在哪些问题而去进一步的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下载通用技术学科有效备课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通用技术学科有效备课的实践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学习计划 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模式是有效教学理论走向实践的中间环节和关键环节,它是一线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有效教学究竟怎样教?从何入手?怎么操作?有哪......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心 得 体 会中 宁 六 中 李 丹 凤《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心 得 体 会 李 丹 凤 对于我,一名刚踏入教师行业的青年英语老师,深知英语教学突出的问......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一) 教学有效果:1.内涵要点:⑴教学有效果指教学产生的结果,它指向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⑵教学指有教之学,有教之学与无教之学(直接—显性......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学习了《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后的几点体会 青铜峡市六中陈默 8月12日我们学习了《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这本书,可以说这对我们面临开学在即的每位教师来说都是迫切需要......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今天聆听了 聆听青市教研主任马淑玲《再读高效课堂》的学习,通过学习......

    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 翻开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仔细研读,感触颇多。 书中谈到教学的有效性内在地包含了备课......

    如何有效备课

    如何有效备课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有很多次课,有很多内容要准备,那如何得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备课内容呢?我的意见是:博采众长,精挑细选;立足学情,由浅入深;强化细节,全盘展现;模拟课堂,精......

    浅谈有效备课

    2011-2012教师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浅谈有效备课 为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我通过参加教师远程全员培训,学到了很多知识,并成功运用于了实践,收获很大。尤其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