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看法怎样

时间:2019-05-13 12:0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傅雷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看法怎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傅雷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看法怎样》。

第一篇:傅雷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看法怎样

傅雷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看法怎样?哪些你同意?哪些你有不同的看法?

从傅雷的家书来看,傅雷对西方文化的缺陷进行了严格的批判,比如说西方的经典基督教,在作者看来是病态的。作者由基督教的基本思想引出对西方主流思想的思考,很明显,作者更倾向于赞同东方的平静、自由和易于满足,这从作者欣赏舒伯特的音乐,并将之与我国古代文学对比可看出的。将西方的愤慨与反抗和对于生命的种种不满持与隐晦的反对态度。从作者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作者受东方的主流思想影响较深,本身更欣赏东方特有的从容的人生态度,对于生命中的种种机遇报以感激;相反的,对于西方人的不满与极端主义并不理解亦不看好。

对于作者对东方的人生态度中亲切,洒脱,随性,高蹈,遗世独立等的态度是我所赞同的。因为在我看来,人生应该平和一点,不要太激愤会更能获得幸福。当然,这并不是说自满或者没有追求。

可是,对于作者对基督教过多的否定以及对佛教的过多肯定是我所不认同的。作者是拿基督教的缺陷与佛教的优点比,当然会有很多的弊端。事物应该一分为二看,基督教流传于世至今,当然也 会有其流传的价值与意义。基督教确实对西方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形成了他们现在的激愤与不满的态度。而佛教倡导人平和淡定,也让我们中国人有了自己的性格特点,虽然是截然不同的性格,却也都有自己的成就,不能如此就说西方的思想不够东方好。作者只是站在中国人的视角看问题,因而不够客观。

以现在的眼光看,傅雷的思想有什么时代局限?

从全文看,傅雷对东方的思想大多持肯定态度,而对于西方的思想则是批判继承,并有些偏激。由傅雷所处的时代看,他们那时的人对西方了解并不深刻,并且佛家思想对东方人的影响是很全面的,所以对西方与东方的对立面就很难接受,因而作者会有这种想法也不奇怪。而且,西方的思想也确实有不妥之处,作者是拿西方思想与东方思想的对立面来对比批判,难免会偏颇。

第二篇:东西方文化差异

思维差异:

国际商务谈判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往往会遭遇思维方式的冲突。以东方和英美文化为例,两者在思维方面的差异有三个方面:

1.东方文化偏好形象思维,英 美文化偏好抽象思维;

2.东方文化偏好综合思维,英美文化偏好分析思维;

3.东方文化注重统一,英美文化注重对立。

意识差异:

1.决策意识 当面对复杂的谈判时,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将使用不同 的方式做出决定。比如,对于日本人来说,决策是集体的事 情,需要得到管理层的一致同意。日本人的价值观念和精 神取向都是集体主义的,以集体为核心。而在德国,决策权 一般在公司的最高层手中。

2.人情意识 中国有别于西方的一个特色就是人情问题,凡事讲究 人情,讲究面子,所以在谈判中,也不可避免受此影响。而 且,中国谈判者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认为个人间的融 洽关系对于谈判的成败有很大影响。西方人在现行的市场 经济条件下,强调对利益的追求。虽然也很注重谈判中的 人际关系,但他们一切以利益为重,在人情和利益两难的情 况下,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益。

3.利益意识 商务谈判的目的主要是获取经济利益。在现代社会, 中西谈判者都具有利益意识,双方谈判的目标集中而鲜明 地指向利益,并以利益作为谈判的主要评价指标。但是,中 国谈判者的利益意识没有西方谈判者那么明确和强烈

观念差异:

空间观:西方人一般有很强的空间领域感和个人秘密感,由于这两种需要,他们常用墙、门以及夹板把个人工作或生活的地域隔起来,如果门开着就意味着一种邀请。与空间观直接相连的是人与人交谈时的距离。距离反映了谈话者双方的社会身份。在西方,上司与下属交谈时,总保持相当宽的距离;而社会地位相等的双方交谈时,空间则相对缩小。在商务活动中,双方一般保持一臂之远,在430分钟内解决问题。而阿拉伯、南美和亚洲某些商务会谈可能一连数小时,甚至数次都不涉及正题,而且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客套,诸如拉家常、喝咖啡或饮茶之类,其目的是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此,美国人则视为浪费时间。

第三篇:东西方文化差异

东西方文化差异

1.东西方价值观存在的差异

首先我们要从与自然的关系入手,那便是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既然说到这里,我们要明确,我们东方主张的是天人合一,而西方主张的是天人相分,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中国的“世界观”又称“宇宙观”,宇宙万物乃天地自然“大用流行”演化而来,宇宙(天)与人(物)合二为一。“群经之首”的《易经》认为,“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即所谓“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中国的“人生观”也指“心”性,《礼记·礼运篇》云,“人者,天地之心”,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人与天地之间,存在着血脉亲缘的伦理涵摄关系!宇宙富含着天命、天理、天良、天网、天帝,“心”包括有心性、良心、心眼、心知、心意、心神,“天理”与“心性”,相互鱼贯,融通为一!中国人讲“良心发现”,并非果真“发现”什么外在客观的“天理”,而是指“天理”原本存在于“良心”之中,“天理”与“良知”相互启示,彼此“发明”。中国式的“天地良心”,所昭示的“宇宙与人生和谐如一”,从另一维度,表现了“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统一性”。因是之故,立于宇宙天地之间的人,可以以其自主的积极性,一方面赋予自然进化的世界以“道德意义”,另一方面又可以以自己的生命,参与自然演进,纵浪大化。

西方世界观认为,宇宙万物乃上帝凭借“自由意志”,花了六天时间创造出来的,“造物主”与“被造物””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这个神圣而绝对的真理,只能由“先知”按照上帝启示,被“先验发现”出来,而不是“经验发明”出来。西方人生观认为,所谓的人生意义,不过完成上帝赋予人的神圣使命。上帝(或“物自体”)属于神圣、不可知的绝对“他在性”,万物则属于世俗、可感知的相对“此在性”,“他在”与“此在”之间,呈现“神人对立”的主客二分关系,神依照“神迹”来主导人或物,人或物必须依附于神——这种以上帝为本位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婴儿出生,必须到教堂接受洗礼;成人结婚,必须进教堂见证爱情;法院开庭,必须向神圣做出保证;总统就职,必须手按《圣经》宣誓;甚至钞票之上,都印上“我们信赖上帝”(In God We Trust)的显著标志……这种“宇宙与人生乃被造,并遵循着制造者的规则运行”的思维范式,折射出西方“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统一性”。当然,近代“文艺复兴”所提示的“人文主义”,现代哲学所强调的“存在主义”,其实质,不过是人在“天人对立”的紧张关系之中,开始向神夺回人的主体性地位。

其次,东西方文化中人对变化的态度是不同的。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人的生活则被“万物不变”,或“万变不离其宗”,“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精神所笼罩。尽管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他是在稳定中求进步,求发展。美国文化的真谛在“变化”二字,核心思想是“无物不变”,而且变化永无停顿。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变化体现出不断打破常规、不断创新的精神。

第三,在动与静,做人与做事上也有区别。在谈论民族性格的问题时,李大钊先生曾指出,东方属于静的文明,这是有道理的。儒家关心人的主体,偏重柔,主张“明心见性”,求内省及人格完善,以达到德的境界。在道家与佛家的影响下,中国人又讲究“虚静”,“修身养性”,“谦虚自律”,自我压抑。可以讲几千年以来中国人强调如何做人,而不尚做事。做好人成了人生最高理想,而且道德本身就是最高的报酬。西方从古代希腊的海洋文化起,就企图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争取个性解放;在个人奋斗中克服常规,求变,求动是他们精神的动力,并在做事中发展这一动力,因此“做事”,“有所成就”就自然变成了他们的重要的文化取向或价值观念。

第四是人的天性观。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中国人传统的人性论是性善为本,这种人性论渊源于孔子思想,他指出,“性相近,习相远。”孟子发展了孔子性本善说,注重发扬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及“是非之心”等与生俱来的善性。“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文化中基本的人性论。影响西方的基督教的人性论是“人之初性本恶”,人们认为自己在上帝面前是有罪的,这就是被西方学者广泛称之为的原罪说。以原罪为起点的西方文化,为改变原罪,人们不断忏悔,设法改变罪的本性,努力超越现世,奋起变化,这就造成西方人求“动”,求“变”的心态。

第五是关于人机关系,是群体,集体主义取向还是个人取向。在群体取向影响下,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忽略,可以牺牲。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极端崇拜个人主义。在西方,个人主义这一重要概念充分体现在以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为代表的哲学传统之中。根据洛克的观点,“生物的个体是自然的基本单位”。

第六是时间取向。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儒道两家思想相反相成,二者都主张回归自然,回归过去。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我们可以讲中国是一个传统导向的社会,这说明传统的思想规则、方法等延续至今,为大家认同,变成集体的无意识,而且规定人们的行为。这意味着,在时间上,中国是一个以过去取向为主的社会,或者重视过去的社会。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一切着眼于未来,因此未来取向是他们的重要的价值观念,对他们来讲回归过去如同走向“原罪”,因此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第七我要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与我而言,即使是了解和接触了西方文化,我依然喜欢咱们的中国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气磅礴却又内敛含蓄。价值观方面上中国人大部分所拥有的价值观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他人着想的,很少为自己的得失而斤斤计较。隐私和空间来说,西方人更注重隐私与空间,这不代表中国人不在意,中国人讲究包容与开放,我们喜欢将好的东西与大家分享。但是也是有底线的分享,并不是毫无保留的。

2.论述东西方在社会结构的差异

谈论这点就让人想到了层级文化与民主,平等文化。美国等国家的文化都偏向于更加扁平化或更加民主的结构,在这种文化中,无论工作说明书怎么写,工人们都可以为自己和同事考虑不同的责任水平。

东方社会则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中国人通常认为向上级或是长辈提出不一致建议是不对的,甚至会影响双方感情。3.论述高语情境与低语情境文化的特点及自我的感受

根据“情景”和“内容”的不同组合,可将文化分为高情景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和低情景文化(low-contextculture)。高情景文化的特征是:在沟通过程中,只有很少的信息是经过编码后被清晰传递出来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重视“情景”而非“内容”,注重建立社会信任,高度评价关系和友谊,关系的维持比较长久。沟通是含蓄的,人们对含蓄的信息非常敏感,个体从早期就学会了准确解释这些含蓄的信息。“高情境文化”在东方文化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在西方工业化早期家族式企业中也较为普遍,从通俗意义上可理解为重感情的人际关系;而低情境文化是与高情境文化相地对比而存在的,在现代企业及社会管理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强调了制度和理性的人际关系。两种沟通与传递信息的方式都有着一定的优点:高情境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仁义泛爱的人文精神;有利地社会的和谐和管理的融洽;而低情境文化可以更好地以制度和刚性的表达来实现秩序与管理的规范性;但另一方面,两种沟通与传递信息的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缺陷:高情境文化往往过多地注重了人情,以人治 代替法制,在操作上往往缺乏效率;而低情境文化则过多地强调了理性,在执行中又陷于机械与刻板。

尽管二者不尽相同,各有优劣,但是我认为这正是文化差异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的文化,有了这些充满差异性的文化,我们的世界才能如此丰富多彩,才能像一个大花园一样有这有那,让人流连忘返。正因如此,在面对东西方文化的时候,我很理智,并没有踩一捧一,因为国情不同,发展情况不同,所以文化层次不同,产生了不一样的分支路线。

第四篇:浅析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浅析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作者:张运珠

内容摘要: 饮食是人类保留与成长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糊口的根基形式之一。然而差异的文化背景,却有差异的饮食看法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差异的饮食文化。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来自中西方差异的思维方法和处世哲学。

关键字: 东西方

饮食

饮食文化

对比

饮食是人类保留与成长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糊口的根基形式之一。然而差异的文化背景,却有差异的饮食看法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差异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受,而不注意食物的营养身分,多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优劣黑白,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简单地说,中国人吃的是口味,“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地址。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充饥果腹,同时还要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

讲求和谐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如福建名菜“佛跳墙”,里面有鸡肉、鸭肉、猪蹄筋、鲍鱼、海参、猪肚、鱼翅等多种主料,另有数种辅料。这样调制出来的制品,本性全被埋没,而整体却色泽熠熠,这与中国人贬抑本性、讲平均、重中和的中庸之道是相通的。

中国饮食过分强调味感以及用餐的精神享受,忽视营养分析和营养的合理搭配,有其片面性。而西方饮食注重科学分析与营养,虽有其机械性,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对维护人体的健康发展是积极的。

现在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周围的餐馆总是不断的变换招牌,这应该也是为了满足中国人的口味而在不断的应变吧。

中国有句老话:人,越吃越馋,越呆越懒。其实,这句话真是很有道理的。常听一些人说:过去经济困难,吃的东西很有限,可是吃着感觉有滋味,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大的快乐;现在经济发达了,吃的东西非常多,可是吃什么都觉得乏味,常常因为不知道该吃什么而烦恼。

我们中国人到底要吃什么,怎么吃?在《黄帝内经》中,有许多关于人类的日常健康饮食方面的论述,提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素问·五常政大论》)的饮食养生原则。并且要求在日常饮食生活中,以及在对疾病的食疗调养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天时季节、不同的地域人群、不同的体质状况与疾病种类等具体情况,按照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原则,将谷、肉、果、菜四者进行合理搭配,调和运用,这样才能不断的滋补人体的精气津血,使气血阴阳保持平衡协调状态,真正实现“吃出健康”。

其实,只要认真留意观察,就能够发现那些外国餐的搭配结构还是非常合理的。

先说谷物方面吧,主要是面包、蛋糕、面条、白米饭,中国的北方人喜欢吃米饭,南方人更喜欢吃面食。中国面食的品种和花样称得上是天下无敌,举世无双。尤其是各种带馅的面食,各式的饺子、包子、馄饨、馅饼等,那是即味香可口,又营养丰富。这些在中国内地随处可见的饮食佳品,在这里却是一样也没有见到。中国人说的“好吃不如饺子”在这里没能体现出来。餐厅正中央总是非常夸张地摆放着一些很大个头的全麦面包,这应该是有意向人们推荐的,许多老外都会切一小块这样的面包。我们中国人没有一个去吃的。蛋糕的品种很多,配以各种水果、奶油、沙拉,很受欢迎。为了防止一次吃的甜味太多,这些美味蛋糕都被切成非常小的块(多是5cm左右的方块),这应该是餐厅对于控制甜食的摄入量所作的精心安排。伴随着面包的,就是牛奶。在牛奶旁边,摆放着几种不同颜色与口味的麦片(燕麦),用牛奶泡麦片成为外国人的饮食习惯,它是公认的谷物与动物类食物搭配的最佳组合之一。

在肉蛋方面,有烤牛肉(是八分熟的)、烤鸭肉、清炖鸡肉(实际上是一种菌汤)、火腿、海鲜等。因为是在海边,所以海鲜食品不少,鱼、虾、螃蟹、扇贝等都是非常新鲜的,加入的都是很少的调料,可以品到原味。当然,也会有生鱼片类的,那是要生吃的。这些没有一样是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看到牛肉,我们想吃的是酱牛肉、铁板牛柳;看到鸭肉,我们想吃的是北京烤鸭、咸水鸭;看到鸡肉,我们想吃的是香酥鸡、红烧鸡翅;看到海鲜,我们想吃的是红烧鱼、水煮鱼、燜大虾、清蒸螃蟹„„唉,心里想着:这些东西都让老外给做白瞎了,怎么就不请几个中国厨师来呢?蛋类之中竟然会有咸鸭蛋、松花蛋(这是中国独有的吧),可是也被切成1/2或1/4的块,生怕你多吃。好在这里常有煎蛋,算是比较受中国人欢迎的。

水果是非常丰富的。每餐必有20多种新鲜水果摆放,还有各类果汁、水果汤、果酱等。与中餐不同的是,西餐把水果也当成餐饮中的重要食品,并不像中餐那样,常常将其放在餐后食用。这样一来,即避免了因饮食已饱、无法再进水果的弊端,同时也会减少经常忘记吃水果的情况。如果在正餐时没有吃水果,谷肉果菜四者之中就会缺少一个种类,变成了完全是谷肉菜占据肠胃。有的人会在两餐之间加吃水果,这样就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因为胃中的食物已经消化掉一部分了,有了一定的空间,加吃水果后可能又吃了个饱,这样就容易造成吃的过量,时间久了就会因营养过剩而引起肥胖。我治疗过一些得了肥胖症的女士,她们之中有很多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如果正餐中没有吃水果,许多人会因为一整天忙于工作、学习而忘记,从而养成吃不喜欢吃水果或想不起来吃水果的不良饮食习惯。所以,我在此建议大家,在正餐时,不妨也把一些常吃的、应季的水果摆放在餐桌上,让家人在进餐的同时也能及时吃到一些水果,使每餐饮食的营养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蔬菜方面是最值得一提的。在这种西餐厅里,多种新鲜蔬菜都是基本保存着原本的味道,并不做任何加工,比如西红柿、黄瓜、青椒、包心菜、胡萝卜、元葱、香葱、香菜、生菜等,或是切成片,或是切成寸断,或是拿来整个的,旁边只有三种不同口味的沙拉(甜、微辣、微咸)。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这种吃法更有利于保护蔬菜中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现代研究发现,蔬菜中有许多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相关的植物化学物质、酶等,这些都是有效抗氧化剂,能够帮助身体清除过多的有破坏性的活性氧、活性氮,从而防止因受到环境污染而引起多种疾病。所以蔬菜不仅是低糖、低盐、低脂的健康营养食物,同时蔬菜还能减轻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损害,具有对抗各种疾病的预防作用。

许多蔬菜中还含有抗癌物质,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如洋葱、大白菜、芹菜、韭菜、蘑菇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方面的成果将会越来越多,会更加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蔬菜中富含多种维生素,这些维生素都是按照一定比例而存在的天然成份,可以说蔬菜就是多种维生素的集合体,是任何人工合成的维生素制剂不能代替的。蔬菜中还有一些与维生素类似的天然物质,如叶绿素等,它对人体的作用也很重要。当然蔬菜中还含有矿物质、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非维生素类营养成份,营养更全面。因此,想用维生素制剂代替蔬菜几乎是不可能的。

蔬菜里的维生素及营养成分很容易丢失,有的会溶于水中,有的怕高温等,多数容易被空气氧化,所以蔬菜更宜保持新鲜,有些蔬菜尽量减少加工或不加工为好。中国人喜欢按自己的口味来加工蔬菜,为了使饭菜更合口味,不惜以破坏食物营养为代价而一顿的煎炒烹炸,最后常常会导致让蔬菜面目全非,让营养四分五裂。

在营养界有一种说法:外国人用“脑”吃饭,中国人用“嘴”吃饭。在日本、西班牙等饮食比较健康的地区,人们多是根据营养结构来决定吃什么、怎么吃,而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人还是根据味道决定吃什么、怎么吃。

从根本上讲,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来自中西方差异的思维方法和处世哲学。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风靡世界。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成长,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方的一些国度曾搜集着各国的移民,因此这些国度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形成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西方饮食看法是一种理性的、讲求科学的饮食看法。他们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卵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几多,出格讲究食物的营养身分搭配是否适宜,卡路里的供应是否恰到利益,以及这些营养身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实吸收,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即便是口味千篇一律,甚至味同嚼蜡,他们也会将它吃下去。西方人吃的是营养,他们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在饮食上反应出一种强烈的实用与功利的目的。西方人认为,饮食仅是保留的手段,用以充饥果腹罢了,只不外它回收了一种更科学、范例和公道的方法。如他们的中小学校都配有营养师,以担保青少年的营养富裕宁静衡。这种科学化理性化的饮食看法,是值得中餐借鉴的。但同时这又使西餐在用料上受到极大的局限。如西方人不吃动物内脏以及他们认为没有营养价值的对象。同时在烹饪技巧上也显得机械呆板,牛排就是牛排,鸡就是鸡,各式蔬菜也决不会稠浊串味,也不会变出几多格式来。

由此可以看出,中餐菜的品种虽然非常繁多,变化多端,但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口味”而展开,很少考虑食物的营养和人体的健康这些十分关键的问题,这使得不少人变成了为满足口福而吃,而不是为维护健康而吃。因此,中餐在其发展中,应汲取西餐的“科学”观念,取长补短,使之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 栾扶桂.谈西方饮食的基本特色[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4,(03).[2] 蒋璟萍.中国饮食习惯特点[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3] 吴爱宁.中西饮食文化内涵反思 [J].理论导刊, 2007,(08).[4] 李晓军.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与融合[J].内江科技, 2007.(05)[5] 李芹,高鉴国.现代西方饮食的基本精神与特点[J].民俗研究, 2008,(04).[6]汤瑞林.The Comparison of the Etiquette betwee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Hospital Culture[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6,(09).[7] 孙爱珍.中国传统饮食习惯[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04).

第五篇: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一、作者 组长:蔡晨辉

组员:阮梦婷 黄葵 葛赋春 杨代鑫 林翌鑫

二、摘要: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从东西方饮食观念、对象差异、饮食方式以及影响与思考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三、前言:饮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手段。饮食文化作文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狭义的饮食文化和广义的饮食文化。世界上有许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一个民族的特质,旺旺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由于东西方历史上端、风俗习惯、经济结构等存在差异,所以中西方饮食文化也不一样。

四、研究经过:(1)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2)第一周上网总体了解东西方饮食文化 第二周、第三周到附近中西餐馆亲身体验 第四周、第五周查阅资料 第六周总结报告

(3)分工:查阅资料:葛赋春杨代鑫 林翌鑫

上餐馆:蔡晨辉 黄葵 论文总结:阮梦婷

五、结论: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四、中西方饮食文化互相影响及思考

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自然会有饮食观念上的差异和饮食方式的不同。两者各有千秋,单说历史,西餐自然无法和中餐相比。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不必说。但是很多历史的东西,过去可能是先进的,今天则可能是落后的。比如,就现在的生活节奏来说,中餐做起来远不如汉堡方便、快捷。从卫生的角度看,中餐的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中既要有传统的中餐,也要有一下西式的视频。

文化差异就动与静,需要的不是个人或集体的评价,而是需要一个“零势面”。在西方人眼里,中国的饮食知识单纯的“味”天下,而中国人却始终没有改,西方人也没有察觉的自己的饮食又和不足。在西方一些哲学家的观点认为,没有镜子是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的,然而,西方人和中国人一样,没有找到一面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的镜子。西方饮食文化又和不足?很简单,从肉类煮八成熟就能看出,八成熟的肉类的确含有比较多的营养,但是,从监看的角度看,他们缺少卫生的眼光,肉类的细菌没能得以杀除,在保证美味、营养的条件下还必须有健康。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保证个人健康,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传承文化。

饮食文化不是历史的,也不是现代的,她是从古代到现代在蒸煮实践中得到的。饮食文化不是属于个人的,也不是属于某个集体的,它是属于全世界的,是历史的累积物与文化的见证。

六、参考文献(1)赵红群,世界饮食文化,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2)何宏,中外饮食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李曦,中国饮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下载傅雷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看法怎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傅雷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看法怎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我见 美术学院 专业:艺术设计 班级:六班 姓名:李世伟学号:201221015603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我见 李世伟 摘要:我们每个人都是......

    东西方文化差异(5篇材料)

    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于东方重视整体,而西方重视个体。我们可以从语言上来考察,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产品,也是文化的载体,它最能反映文化差异。 从英文和中文文字的比较可以看出......

    东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东西方文化差异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它深深地植根于它所属的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同时,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

    英语作文--东西方文化差异

    东西方文化差异 As the world is developing faster and faster, there are mor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so more and more people want to minimize the misun......

    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5篇模版)

    论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二十一世纪的政治气候和文化发展趋势,中国和美国将成为领导世界的两支主要力量,因此对于中、美两国的研究很重要,其中,就他们分别代表的文化作一些......

    东西方影视文化差异欣赏

    《东西方影视文化差异欣赏》课程结课影评 从《国王的演讲》浅探东西方文化异同 及“达西大叔”的表演魅力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年级:15级 学号:08151203 姓名:戴哲 任课老师:赵......

    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1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的成因: 造成中西方礼仪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环境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各国的人民有着基本上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体系和价值观。礼仪是与本土的思想......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班级管理体制的影响

    从我了解的西方文化来看,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发挥,因材施教,如:走班制的建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