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职务评聘办法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职务评聘办法
填写说明
1.填表前请认真阅读此说明,按照要求进行填写;
2.请填写全面、真实的信息,不得空项、漏项,确实无信息的请填写“无”。
一、封面
1.申请单位:请统一、规范填写我校基层单位名称,不得写学校名称,如电子工程学院。
2.学科:请按照学院安排的二级学科名称填写。
3.申请人现所在单位:应届博士、硕士毕业生、博士后出站填写毕业学校、研究所、流动站;非应届毕业生填写目前所在单位。
4.编号由人事部门统一填写,其他信息均为必填项。
二、申请人简况
5.最高学位及授予单位、时间:学位指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种。例如,博士学位 清华大学 2010.06。注意,博士后不是学位。
6.最高学历及 授予单位、时间:学历一般指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7.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依次填写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名称和现任职的时间,如“副教授,2006.08”,“副研究员,2007.08”等。
8.现任行政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学校内部的班团工作职务无需填写。
9.教育及工作经历:请按照时间顺序填写,每一段经历均应有明确的起始和终止日期(具体到月份)。教育经历从高中起,工作经历从参加工作时填起。超过三个月的非学习、工作情况请予以说明。如:
1993.9-1997.7XXX高中
1997.9-1999.7XXX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士
1998.8-2000.5考硕、考博、赋闲
2006.8-2010.7XXX大学讲师
三、申请人业绩成果
1.个人学术专长及代表性成果:分别进行简要描述,不超过200字。学术专长是指申请人在教学或者科研等方面的特长,代表性成果是指申请人已经取得的代表性业绩以及意义。
2.论文:此处只填写已经正式发表的论文。其中,刊物需要标明影响因子,检索情况请填写检索源,被EI检索源收录的,还应注明光盘版或者网络版,如:“EI(光),2007”。
3.科研项目:
(1)性质及来源: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等;若为国家重大专项、973项目以及其他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的子项目,请在项目来源中注明。
(2)角色(总排名):“角色”指“主持”、“主研”和“参研”等,并注明本人在该项目中的总排名,如:“主持”或者“主研(2)”。
4.著作:
(1)总字数:指专著、译著、教材的总字数;
(2)角色:填写独著、合著、编著、主编、参编或者主审等;
(3)承担比例,请用分数,如“1/4“等;
(4)出版单位及时间:依次填写出版单位名称以及出版时间,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
5.获奖:此处主要填写科技奖项,奖学金等情况在此处不需填写。
6.主要学术兼职:主要填写各学术组织、期刊任职等情况。
四、附件材料
1.申请人需要同时提供三丰同行专家推荐信(至少两位校外专家)以及相关证明材料以备查阅。证明材料主要包括: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以及现任职证明,代表性学术成果(论著、SCI引用情况、专利证书、重要获奖、承担项目等)证明材料。
2.如有另外需要提供的材料,可附页。
五、审批意见
1.此部分内容由学院部(重点实验室、研究院)以及人事部门负责填写。
2.依托团队意见:由申请人来校工作后加入的团队负责人填写,若无依托团队,则不需填写。
3.学院人才引进(选留)专家小组意见:
学院人才引进(选留)专家小组原则上由相关学科5-9名未担任行政领导的教授构成。学院人才引进(选留)专家小组对申请人的教学、科研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考察,详述引进理由,投票给出明确引进意见。投票只投一轮,在投票中,申请人直系亲属实行回避制度,得票数达到出席会议人数的50%上为通过。
3.单位意见:重点说明拟选留申请人与本学院学科方向的相关性,并就申请人
来校后的相关工作安排及支持给予意见。
注明:正式打印时,《填表说明》需要删除。
第二篇:电子科技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
电子科技大学()通知
校人通知„2010‟33号
关于印发《电子科技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聘任办法》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经2010年第四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电子科技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
电子科技大学
二〇一〇年四月七日
主题词:人事 专业 技术职务 聘任 办法 通知
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办公室 2010年4月7日印发
附件
电子科技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健全聘任组织机构,规范聘任程序,进一步强化学术评价,建立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包括教师系列、其他系列(含工程类、教育管理研究类、图书资料类、档案类、出版类、会计类、统计类、审计类和卫生类),其中教师系列职务分为教学科研系列、教学系列和科研系列。
教学科研系列是教学科研并重的职务系列,设臵教授、副教授职务。其职责是从事教学工作,同时承担科学研究任务。
教学系列是以教学为主的职务系列,设臵教授、副教授职务。其主要职责是从事教学工作。长期(不少于五年)从事普通教育课程[大面积公共基础课程(含实验)、大面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含实验)]教学,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优秀,并在教学改革与研究以及教学建设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可申报教学系列。
科研系列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职务系列,设臵研究员、副研究员职务。其主要职责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科研人员和其他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科研人员可申报科研系列。
第二章聘任组织
第三条学校设“院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以下简称“院级聘任小组”)和“学科评审组”二级聘任组织。
院级聘任小组在指标数内提出教学科研系列副教授拟聘人员名单,向学科评审组推荐其他高级职务候选人。院级聘任小组由五至九人组成,设组长一人。
—3—
学科评审组分为教学科研系列(工学)、教学科研系列(理学)、教学科研系列(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系列、科研系列和其他系列评审组。学科评审组对需要复议的人员进行复议并作出决议;听取申报正高级职务和破格申报副高级职务人员的答辩。审议教学科研系列副教授拟聘人员名单,在指标数内提出其他高级职务拟聘人员名单。学科评审组由七至十五人组成,设正副组长各一人。
学校设“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职聘办”),职聘办设在人事处。
第四条学科评审组成员由校长办公会确定。院级聘任小组成员由各单位确定,报职聘办备案。聘任组织成员每年调整一次。
第三章聘任程序
第五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程序
一、正高级职务聘任程序
个人申报,材料审核,教授会议评议,院级聘任小组推荐,公示,校内外同行专家评议,学科评审组评审,公示,校长办公会审定,学校发文聘任。
二、教学科研系列副教授聘任程序
个人申报,材料审核,教授会议评议,院级聘任小组评审,公示,校长办公会审定,学校发文聘任。
三、其他副高级职务聘任程序
个人申报,材料审核,教授会议评议,院级聘任小组推荐,公示,学科评审组评审,公示,校长办公会审定,学校发文聘任。
第四章决议规则
第六条 各级聘任组织在学校人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指标数内进行推荐、评审。
—4—
第七条 在推荐、评审评委本人或其直系亲属时,实行回避制度。
第八条 各级聘任组织及教授会议作出决议时须遵守以下规则:
一、出席会议的成员人数,不得少于总数的三分之二。未出席会议的成员不能委托他人代投或补投票。
二、推荐候选人时决议规则:
(一)只投一轮票;
(二)得票数达到出席会议人数二分之一的方为通过。投票通过的人数超过指标数,则按得票多少从高到低确定通过人数。
三、评审候选人时决议规则:
(一)每一轮投票,得票数达到出席会议人数三分之二的方为通过,得票数在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的进入下一轮投票;
(二)投票通过的人数超过指标数,则按得票多少从高到低确定通过人数。当出现并列导致无法在指标数内确定通过名单时,对相应的并列者再次投票;
(三)投票最多不超过三轮。
第五章附则
第九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已有文件中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
第十条本办法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5—
第三篇:临夏县教师职务评聘办法
2012年下半年职称评审有关要求
为了进一步健全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全县教育跨越发展,根据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相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评聘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公开公正、择优评聘”的原则。
二、评聘对象
全县中小学、职校和幼儿园教师。
三、评聘职务类别及条件
1、相关要求
(1)教师申报评审教师职务必须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
(2)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不一致者,不得评聘高一级职务。
(3)持政治、经济类专业学历者,只能参加政治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4)评聘高一级职务必须有支教经历或在边远山区任教两年以上经历。
(5)中学(职校)教师评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聘期近4年内考核至少有一次优秀;小学(幼儿园)教师评聘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中学(职校)教师评聘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聘期近5年内考核至少有一次优秀。
2、初级职务评聘
(1)小学(幼儿园)教师中专学历任教5年以上,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经考核合格,可评审小学一级教师职务;大专学历任教满3年、本科学历满1年,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可直接定职为小学一级教师。
(2)中学(职校)教师大专学历任教满3年、本科学历满1年,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经考核合格,可直接定职为中学二级教师。
3、中级职务评聘
(1)小学(幼儿园)教师中专学历任教10年以上、大专学历7年以上、本科学历5年以上,任低一级职务满5年,且有相应教师资格证,经考核合格,可评审小学高级教师职务。
(2)中学(职校)教师大专学历任教7年以上、本科学历5年以上,任低一级职务满4年,经考核合格,可评审中学一级教师。
(3)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后,任教满3年(获得硕士学位前专业工作年限折半计算),经考核合格,可定职为中级职务。
(4)中学(职校)教师破格评聘中级职务严格按照《甘肃省破格晋升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甘职改办
[2004]4号)文件规定执行。
4、高级职务评聘
(1)小学教师评聘中学高级教师按照《关于小学教师评聘中学高级教师职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甘人职[2004]3号)和《关于小学教师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甘人职[2006]8号)文件规定执行。
(2)中学(职校)教师正常评聘和破格评聘中学高级教师严格按照《甘肃省中学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甘职改办[1996]17号)和《甘肃省中学教师破格晋升高级职务暂行规定》(甘职改组[1997]28号)文件规定执行。
5、有关学历、专业技术年限、计算机、论文等要求严格按照《关于职称评聘中有关问题的规定》(甘职改办[2003]9
号)、《关于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统一考试的通知》(甘职改办[2003] 2号)、《甘肃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刊物级别认定办法》(甘职改办[2004]7号)和《关于规范中学教师评审高级职务论文要求的通知》(甘人职[2011]55号)等文件规定执行。
四、培训与考核
职称评、聘工作要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相结合,未完成培训任务(50课时)的教师不能参加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不得聘任和续聘教师考核按《甘肃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甘人发[2007] 35号)文件精神执行,考核工作要严格按程序进行,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优秀人数必须控制在规定比例以内,考核不合格(或基本合格),不能评审高一级职务。
五、关于论文要求
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须在省部级正规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非本专业论文、在非法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及论文采稿单一律不能作为评审的依据,具体论文要求按《关于规范中学教师评审高级职务论文要求的通知》(甘人职[2011] 55号)精神执行。
六、评审材料的要求
1.评审对象提供以下材料:
(1)《专业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申报高级职称者填写一式四份,申报中、初级职称者填写一式三份。
(2)《评审简表》一式五份(附Excel电子版)。
(3)任期内考核表原件,申报中学高级、小学高级
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者提供2008-2012考核登记表,申报中专讲师、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者提供2009-2012考核登记表。
(4)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总结或述职报告(一份)。
(5)毕业证、教师资格证、任职资格证、聘任证、《临夏州中小学教师培训手册》、计算机成绩合格证(通知单)、外语成绩合格证(通知单)、教学成果鉴定书、获奖证书、论文等有效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并在材料袋上按顺序注明原件名称及份数。上述材料、表格中的项目由所在学校、县教育局、职改部门逐项审核确认后,如实填写并一律用计算机打印(手写不予受理)。其中,凡是合作完成的成果,须注明合作人数、排名顺序及本人完成的部分。
(6)本人符合晋升条件的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任职资格证、聘任证(或文件)、计算机合格证、获奖证书、成果鉴定书、论文、专著、教材等复印件1式1套,装订成册,同时提供所有材料的原件。对获奖证书,还需提供原始文件,署名清楚。
(7)申报中专高级讲师、中专讲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提供职称外语合格证(通知单)、职称计算机合格证(通知单),县级直属学校申报中学高级、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提供职称计算机成绩合格证(通知单)。
(8)计算机合格证、获奖证书、成果鉴定书、论文、专著等必须是任现职以来取得的。
2.评审材料上报时间:推荐上报的所有职称材料务必于
2012年9月28日前报县教育局人秘股,逾期不予受理。
七、其他要求
1、各种表格的填写要规范,力求做到内容准确、详实。
2、《评审表》要加盖参评人员所在学校的印章。
3、专业技术年限截止时间为2012年8 月31日。
4、职称评审费用按州监察局、财政局、物价局《关于严格〈省财政厅职称评定(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执行。
八、规范评审程序,严肃评审纪律
1、各学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向广大教师广泛宣传评审的政策、规定、程序,增强职称评审工作的透明度。各学校(单位)要成立职称申报评议工作小组,采取教师个人申报、公开述职、组织听课、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做好材料的审核工作,将符合条件者公示一周,无异议后由学校领导签字把关上报。
2、职称评审工作涉及面广,各学校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申报者的师德表现、教育教学业绩、教科研水平,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准确。除申报人证件类、业绩成果类的原件要真实可靠,防止假证外,还要严格把关,保证各类表格内容的填写真实、准确、可靠、无误,严格落实职称申报诚信制度。
3、严格评审程序,严肃评审纪律。对申报材料过程中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一律取消评审资格,情节严重者将追究相关责任。要加大查处力度,维护职称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公
正性。真正把符合条件的教师推荐上来,切实发挥职称的杠杆调节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各学校将上述安排及时传达到有关人员,依照文件规定的报送时间,抓紧做好符合条件人员的推荐、评审材料的审核、上报等工作,以保证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临夏县教育局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七日
第四篇: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国内首创王牌专业
我校若干国内首创专业回顾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自1956年建校以来,就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服务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为己任,不断拓展新的学科、专业,在国内率先开办了一批新专业,满足了社会对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推进了我国电子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一代代成电人的不断改革创新、开拓奋进,这些专业办学特色愈发鲜明、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在学校提出调整学科结构、鼓励学科交叉融合,迅速构建多科性形成百年大学架构的今天,回顾我校若干国内首创专业的创建及发展,希望能对当前的学科结构拓展工作有所启示。
一、主动适应需要,首创若干专业,开人才培养先河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无线电与电讯工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坚持以贡献求发展,克服学校新建、设备短缺、资料匮乏等重重困难,率先在国内开设了一批新专业,为国家培养急需的无线电与电讯工业方面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开相关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先河。
在1956年学院首批招生的 “无线电工学”、“无线电零件与绝缘材料制造”、“电气真空技术”、“有线电通讯机制造”等四个专业中,“无线电零件及绝缘材料制造和有线电通讯机制造两个专业,在我国高等学校还是第一次设置。”① 1956年,学校又在苏联专家的亲自主持下,在“无线电工学”中设立了无线电测量专门化,1959年取消专业化,无线电测量专门化改为“无线电量测仪器设计与制造”专业,“这(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和成都无线电工业学校)就是我国开办电子测量专业最早的两所学校。” ② 2001年,随着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被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技术与产业之一,学校敏锐地抓住时机,率先在国内开设了“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
经过学校及相关学院持续不断地建设与改革,经过专业教师持续不断地开拓创新、拼搏奋进,如今,这些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均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若干国内首创专业的创建及发展
(一)通信工程专业
“一个国家的电话电报通信网,好像人的神经系统。为了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了适应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应该相应地发展电信事业,而且应该在国内自己设计和制造各种现代化的电信设备„„国内现有的电信设备与理想相差尚远,不仅设备数量太少,而且这些设备多数是从前向国外购买的,机件陈旧,使用效率很低,要改变现在的落后状态,提高到先进的水平,就迫切需要大批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来参加现代化通信网的建设工作,设计出祖国自己的现代化电信设备,并且把它们大量生产出来,以满足建设需要。”
基于这样的认识,1956年,学校在有线电设备系(简称“一系”)设置了“有线电通讯机制造”专业(1957年称为“有线电设备设计与制造”专业),设置了长途电信设备、电话设备、电报设备三个专门化,分别培养各种新型载波机、增音机、人工及自动交换机,各种新型电报机与传真电报机等有线电设备的设计及制造工艺工程师。学习期限为五年。1959年,为适应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学校撤销有线电系,成立电讯系(仍简称“一系”),将“有线电设备设计与制造”专业分为“市内通讯设备设计与制造”专业(1965年称为“市内通讯设备”专业)和“长途通讯设备设计与制造”专业(1965年称为“长途通讯设备”专业);同年,并入了无线电系(简称“二系”)的“无线电通讯机设计与制造”专业(1965年称为“无线电通讯设备”专业)和“电视设备设计与制造”专业(1965年称为“电视设备”专业)。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按照军队编制将系改为大队,下设专业连队。
1971-1972年间,“短波超短波通信”专业、“数字通信”专业和“微波通信”专业设在一大队;“电视”专业和“无线电测量仪器”专业设在二大队。1973年,撤销大队,恢复设系。1973-1976年间,“电视”专业和“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专业设在一系;“短波与超短波通信”专业、“微波通讯”专业和“无线电通信”专业设在二系。1981年,为扩大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学校将电视专业、无线电通信专业和电子仪器及测量专业合并为“无线电技术”专业,设在一系,三个教研室仍然保留。1985年,一系重新恢复“无线电通信”、“电视”和“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三个专业;同年,“计算机通信”专业(1984年筹建)开始招生。1986年,学校增设“通信工程”专业。1993年,“计算机通信”专业并入“通信工程”专业,以专业方向的形式予以保留。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将诸如电讯技术、电信技术、无线电技术、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调整正式命名为“通信工程”专业。学校据此进行了专业调整,自2002年起,将原有的无线电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等三个专业以专业方向的形式予以保留,2006年又随着技术的发展,增设光纤通信专业方向。2007年,“通信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其办学实力与水平居于国内同类专业前列。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从筹建开始就认识到,无线电零件是一切无线电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质量、工作性能、稳定程度和使用寿命,无线电零件是整个无线电工业的主要基础,必须走在所有无线电工业的前面。1955年7月21日—28日,在二机部会议室召开了成都无线电工程学院(1955年9月19日,高等教育部将“成都无线电工程学院”更名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置“无线电零件与绝缘材料”专业,专业筹建工作自此展开。
1956年1月3日,在讨论教研组设置时,初步拟定“无线电零件”专业设“电阻及电容制造”、“绝缘材料”、“铁磁材料”、“半导体”四个教研组。1956年9月17日,“无线电零件与绝缘材料制造”专业迎来了第一批478名学生。当年,“我院是国内设立这一专业的唯一学院”。该专业下设绝缘材料与电阻电容、磁性材料与器件、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三个专门化。1957年,改为“无线电零件设计与制造专业”,下设无线电零件、半导体、电声设备、绝缘材料与磁性材料四个专门化。1958年,改为“无线电材料与器件设计与制造”专业,下设绝缘材料与电阻电容、高频瓷与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三个专门化。1959年,学校取消专门化,该专业分为“磁性材料与器件设计与制造”、“绝缘材料与电阻电容设计与制造”和“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设计与制造”等三个专业。这三个专业均是我国最早的专业。1965年,前述三个专业分别改为“磁性材料与器件”、“绝缘材料与器件”和“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1974年,“绝缘材料与器件”专业改为“无线电元器件与材料”专业。1979年,“无线电元器件与材料”和“磁性器件与材料”两个专业合并为“电子材料”专业;“半导体器件”专业改名为“固体器件”专业。1985年,“电子材料”专业改名为“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并恢复“磁性物理与器件”专业;“固体器件”专业改名为“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1989年,“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改名为“微电子技术”专业;“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和“磁性物理与器件”专业调整至新成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简称“十五系”,1992年改为信息材料工程学院)。1993年,“磁性物理与器件”专业再次合并到“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
在1998年的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中,由多个专业合并组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而在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由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的“微电子技术”专业,原信息材料工程学院的“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原光电子技术系的“物理电子技术”专业(可追溯到建校初期设置的“电气真空技术”专业,在办学过程中,该专业名称多有变化,曾先后用过:“电子器件设计与制造”(1957—1958年)、“电真空器件”(1959—1965年)、“真空电子技术”(1979—1982年)、“物理电子技术”(1983—1997年);1972年,“电真空器件”专业分为“微波器件与材料”和“显示器件与材料”两个专业,1977年,这两个专业又合并为“电真空器件”专业。)和“光电子技术”专业(由1972年设置的“激光技术”专业于1983年改名而来)合并而来。上述四个专业分别对应微电子技术、固体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与光电子技术四个专业方向,并分别在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光电信息学院开展人才培养工作。2007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其办学实力与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前苏联杰出科学家门捷列夫曾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1956年,学校在无线电系的“无线电工学”专业下开设了无线电测量专门化。这使我校成为我国第一个专门培养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基地。1959年,学校取消专门化,将其改为“无线电量测仪器设计与制造”专业,设在电讯系。该专业于1965年改为“无线电量测技术与设备”专业,1972年改为“无线电测量仪器”专业,1981年,并入“无线电技术专业”,后又于1985年恢复单独招生,专业名称亦改为“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1987年,学校将无线电技术系的“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专业调整到新组建的自动化系,同时在高能电子学研究所增设“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1998年,“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与“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合并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致力于培养从事电子测量与自动测试理论与应用研究,掌握信号的采集、变换、处理、通信、控制与显示技术,能进行计算机测控系统和智能化仪器硬件、软件设计与开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2008年,该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于2012年成功入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四)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
信息显示与光电产业是21世纪的一项新兴高科技产业,有“朝阳产业”之称,被国家列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为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早在2001年,学校就以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和信息显示科学与技术四川省重点学科为依托,在光电信息学院设置“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使我校成为我国第一个培养急需的信息显示科学与技术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该专业是以显示技术为基础,将光、电、半导体技术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光电材料与器件专业基础知识,培养显示材料、器件工艺与控制驱动显示系统的高级专业人才。2008年,该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随着国家新一轮专业目录的调整,该专业并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注释: ①《高等学校在新学年中将普遍设立新专业 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人民日报1956年8月30日;
②向天明,振兴我国电子仪器——纪念电子测量技术三十周年。
第五篇: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章程(征求意见稿).
电子科技大学章程
(征求意见稿)
序
言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首批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电子科技大学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科拓展战略、国际化战略,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以服务国家、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努力建设电子信息学科领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为促进电子科技大学依法自主办学、自主管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学校),英译文: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学校中文校名字体由郭沫若手稿集字组成(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校名由郭沫若手书)。
第二条
学校的校训为:求实求真、大气大为。其字体由毛泽东手稿集字组成。
第三条
学校设有清水河校区、沙河校区、九里堤校区三个校区。学校注册地址为: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学校可视需要设立和调整校区及校址。
同创新和自由探索。
第十三条
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学校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结合学校战略规划、发展定位,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设置、调整学科专业,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第十四条
学校依法颁发学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学校执行国家学位制度,依法授予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学校可向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第十五条
学校徽章由数字“1956”、字母“e”、学校英文简称“UESTC”、中文全称“电子科技大学”字样、深蓝和橘红色交互的两个椭圆等部分构成,整个画面呈圆形。
第十六条
学校校徽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校徽为红底白字,本科生校徽为白底红字,研究生校徽为黄底红字。
第十七条
学校确定每年9月29日为校庆日。第十八条
学校网址是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章
学
生
第十九条
学生是指被学校依法录取、取得入学资格,具有学校学籍的受教育者。
第二十条
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社团及科技文娱体育等活动;
(三)获得相应的荣誉称号和奖励;
(四)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五)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
第三章
教职工
第二十九条
学校教职工由教师、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等组成。
学校依法自主聘任各类人员,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依据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公开招聘,择优聘用。
第三十条
学校对教职工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类人员聘用、晋升、流动、奖惩的依据。
第三十一条
教职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学校予以奖励。
教职工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校责令其改正或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考核不符合任职要求的,学校可变更其岗位、解除聘任合同或劳动合同。
第三十二条
学校教职工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队,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按照工作职责使用学校的公共资源;
(四)在品德、能力和业绩方面获得公平评价,公平获得各类奖励、荣誉称号和自身发展所需的机会和条件;
(五)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六)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七)参加进修或者其他形式的培训;
(八)就职务聘用、福利待遇、评优评奖、纪律处分等事项表达异议;
(九)法律法规、本章程及聘约规定的其他权利。第三十三条
学校教职工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
(二)遵守规章制度,履行聘约,完成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
用。
(五)按照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加强党员理论学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
(六)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七)领导学校的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
(八)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对学校内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实行政治领导,支持他们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支持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成员参加统一战线相关活动,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电子科技大学委员会由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中国共产党电子科技大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由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在中国共产党电子科技大学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其职责由其常务委员会履行。
党委会、党委常委会由党委书记主持。
第三十六条
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管理工作。
学校设校长一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负责全校校务。学校可设副校长和校长助理等若干人,协助校长行使职权。校长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发展规划,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和思想品德教育;
(三)拟订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案,推荐副校长人选,任免内部组织机构的负责人;
(四)聘任与解聘教师以及内部其他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并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五)拟订和执行经费预算方案,保护和管理校产,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门负责人、纪委副书记,根据议题内容需要列席的其他人员。列席人员由书记或书记委托的副书记确定。
学校党委常委会按照《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会议事决策制度》行使决策权。
第四十二条
校长通过《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办公会制度》行使决策权。
校长办公会由校长或校长授权的校领导主持。校长办公会的议题,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由校长或授权的校领导作出明确决定。如暂不能作出决定,也应有明确说明。
出席校长办公会的成员为:校长、副校长,学校党委书记、副书记,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列席校长办公会的人员为:学校行政有关部门负责人、监察处处长,根据议题内容需要列席的其他人员。列席人员由校长或校长授权的校领导确定。
第三节
内部组织机构
第四十三条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需要设置教学科研单位,包括学院(教学部)和具有独立建制的科研院所等。
第四十四条
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置、变更或者撤销学校的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各部门(单位)的职能。各部门(单位)根据学校的授权,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十五条 学校实行校、院(教学部、实验室、中心、所)两级管理体制,教学科研单位是学校组织实施办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四十六条
学校设立学院。学院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实行自主管理,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工作。学校鼓励并支持学院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阶段,形成办学特色。
具有独立建制的教学部、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以及根据有关规定由学校授权设立的相应级别的教学科研机构,享有与学院同等的权利,履行相应义务。
第四十七条
学校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以及学校发展的具体情形,可增设、变更、合并或撤销学院、教学部或研究院所等。
(四)领导本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
(五)做好本单位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六)领导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
第五十四条
党政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第五十五条
学校根据需要可设置各种非常设机构。校级非常设机构的设立和撤销,根据其不同职能,由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
第五十六条
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与其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联合设立相关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合作研究与技术开发、社会实践等。
第四节
学术组织
第五十七条
学校设置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开展工作。
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对学术事务的咨询、评定、审议和决策权。
学校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尊重并支持学术委员会独立行使职权,为学术委员会正常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学术委员会遵循民主原则,按照少数服从多数集体决策。校学术委员会人员组成由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学术委员会按照其章程开展工作。
第五十八条
学术委员会可以就具体事项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在教学科研单位设置学术委员会或者委托教授委员会等基层学术组织承担相应职责。
各专门委员会和教学科研单位学术委员会根据校学术委员会的授权或者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向校学术委员会报告工作,接受校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十九条
学校设置学位评定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批准授予、撤销学位及处理学位授予争议等
1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组织形式,按照各自章程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第六十五条
学校设置校务委员会,作为学校的顾问咨询机构,依据其工作条例开展学校建设发展战略研究,对关系学校全局的重大决策开展调查研究和顾问咨询,协助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第六十六条
校内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依据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活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第六十七条
学校依法设置工会、团委等群众组织,各群众组织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
第五章
外部关系
第六十八条
学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本章程自主管理学校内部事务,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六十九条
学校附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依据法律和学校规定实行相对独立的运营与管理。
第七十条
学校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依法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办学信息。
第七十一条
学校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多样化办学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高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优质教育服务。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以不影响学历教育为前提。
第七十二条
学校根据国家需要和自身能力,积极开展面向老少边穷地区的对口支援。
第七十三条
学校积极服务社会,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推动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加强与所在地方的沟通与合作,根据自身条件为所在地方的发展提供服务。
第七十四条
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包括在电子科技大学学习或工作过的学生和教职工,被学校授予各种名誉学位和荣誉职衔的中外各界人士。
第七十五条
学校依法设立电子科技大学校友总会。
电子科技大学校友总会是学校依法注册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按
3加强对各类国有资产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学校对占有或使用的全部资产实行校、院分级监管,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学校对外投资等资产使用形式形成的资产应依法合理经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八十三条
学校设立公共服务机构,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图书、档案、网络信息、后勤保障、医疗卫生等服务,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七章
附
则
第八十四条
学校的分立、合并与终止,由举办者决定。学校终止,本章程自动失效;学校分立、合并,根据规定启动章程修订程序。
第八十五条
本章程经学校教代会讨论、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党委审定,报教育部核准。
第八十六条
本章程由校长办公会提议修改,章程修订案的审核程序依据第八十五条的规定执行。
第八十七条
学校办公室监督本章程的执行,受理对违反本章程的行为、活动的举报和投诉。
第八十八条
本章程由学校党委负责解释。
第八十九条
本章程经教育部核准后,自公布之日起颁布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