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
于连祝
此时的九年级教学主要以复习训练为主,以考试为辅,让学生对整个初中阶段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不但是适应中考的需要,更是学生下一阶段学习的基础。期中考试活动已经结束,分析整理九年级数学学科的成绩发现了几方面的问题,有此权当案例加以分析。
一、整体成绩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九年级又称县一模。考试题型紧紧围绕中考题量和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考察,是一次正规、系统的检测。我们学校九年级68名学生在本次检测中仅有2人超过百分,其余同学中有将近一半的同学没有达到及格分数,更有几名同学的成绩仅为十几分。而且本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仅有七十几分,刚达到及格。
二、校内外成绩对比
1、校内对比
除数学外,九年级其它学科成绩相对较好,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与往年同期相比略低一点,看不出太大的差距,但也令人担忧。再看数学成绩更会让人忧虑不安,平均分仅仅七十几分,而且优秀率仅为1/68,这样的成绩确实不理想。
2、兄弟学校对比
本次九年级测试为全县统一时间,统一试卷,在考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均正常,但从成绩上与其他兄弟学校相比差距较大。无论是平均分、及格率还是优秀率都无法可比,可见本次数学测验反应出我校教学方面的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三、问题与对策
1、回预前一阶段的复习工作,数学老师说出了其中的问题所在。她在考试之前还没有进行数学的综合复习,对于基础知识部分虽然复习的很细致,但在试卷的正页丢分现象仍然较多,而且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另外,教师对20题以后的综合运用问题还没有整体的复习,以致于多数学生没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多半试卷都是空白而没有答题痕迹。
2、本次县一模之后学校与数学学科的教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中了解到许多复习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业务领导集中研讨并确定了下一步复习的重点和思路,为教师的复习工作指明了方向。如应立即着手进行综合复习,将现有的复习资料分出主次,将各种典型题进行归类,紧紧围绕本次考试中丢分的知识点做重点复习与引领,让学生从整体上对中考试卷有感知,让学生在考中复习,在考中校正,在考中熟练知识。要以考带练,让学生有紧张意识,有时间观念,对题型有明确的数学思想引领,达到读题便知所要考察的知识点,进而知道所应运用的数学思想。
3、考试不怕出问题,怕的是有问题而忽视它的存在,如果这样就是自欺欺人,掩盖事实的真相。学校针对这次数学考试中的问题除了要求教师要调整复习思路,搞好以后复习工作外,还责成业务领导认真研究问题的本质所在,寻求破解的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个问题。
四、几点思考
1、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对于数学教学我们要从七年级开始认真抓落实,向课堂要质量,向45分钟要成绩,等到中考将至时为时已晚。
2、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教育。本次考试中除了有复习上的问题,还存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浓,对待考试不重视的现象,如答题卡应用不合理,不正规,乱涂乱改现象较为严重,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和训练时应重点强调并严格要求。
3、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工作。学校要对所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理论应用能力进行认真的考察,要针对问题做出明确的要求和督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不能存在教师边学边教或教后还不清楚的现象。
4、业务领导要经常深入班级听课指导,检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抓好第一手资料,为整体教学策略的制订提供依据。
第二篇:培养整体感知能力
培养整体感知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人就语文课堂上的整体感知教学方法,谈一谈自己的沿海版教材的教学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会感知 激发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学生若在学习时与课文产生共鸣,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沿海版语文教材选文多是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的美文,内容更是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了学习的效果和兴趣成正比,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大,所获得的知识越丰富。教师要使学生对教材产生兴趣,肯去钻研,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整体感知便是架起老师、学生和教材的桥梁。学生先有对教材感情上的认可,才会积极思考,将所想所学的知识反馈给老师,再通过教师的细心指导,形成自己的知识,这一途径也可以看做是由“要我学”转到“我要学”的有效方法。如在教“驿路梨花”时设计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些地方?你从文中要学什么?”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产生兴趣,接下来再具体分析文中是如何表现这些内容的。整个教学过程,老师主要以学生的喜爱的内容为教学目标来进行,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借助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逐步养成学习的习惯,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形成了。
二、把握整体 开拓思维
时至今日,我们经常听到不少语文教师说:“语文难教。”也经常听到不少学生说:“怕学语文。”认为学习语文最佳方法就是背诵。其实,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应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学与思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沿海版语文教材按单元教学目标统一编排课文,更客观、实在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许多途径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而先通过整体感知再具体地分析,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实现了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针对一些普通中学的中下生而言。“整体感知” 以学生为主导,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不理解的疑难问题作为教学重点,以达到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三个环节:
一、课前要让学生有时间浏览一遍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值得学习的内容。
二、上课时,教师多让学生发问,将学生的问题集中成本单元要重点解决的教学内容。
三、让学生通过互相探讨的方式得出答案。这三个环节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这比孤立地让学生跟着上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上课所取得的学习效果更好,传统的教学思路总是以教师在备课时的设计的那一条为主,通过由部分到整体的演绎法表现在课堂上,整体感知一改以往的思维模式,采取由整体感受再具体演绎的归纳法,一步步地开启学生的思路,这种教学过程可谓是“窥一斑略见全豹”。自然学生也就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会思考。
总之,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紧密地结合学科特点,掌握科学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老师自始不必多讲,应致力于导。”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还给学生学习主动权,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无疑是可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
第三篇: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观察到有人学习数学学的很快,有人却学得既慢又辛苦,原因何在?关键是有没有获得数学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就是怎样学习的能力,就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经验.学习能力是人的能力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认为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能力包括逻辑运算能力,空间方位感知能力,熟练的口算估算能力以及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小学三年级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他们学习的知识内容广泛了,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必须扎扎实实的掌握,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习方面的改变还表现在课程内容增加了,思维空间更丰富了。也就是说这个年级的学习已经不同于一、二年级的那种单纯的接受性知识,更多的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应对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开始阶段也是一个重点阶段,这一转变尤其在数学学习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找规律等知识之后的又一次拓展课。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巧妙搭配、有序排列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初步构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见识了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向学生渗透学习、思考的有序性。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的排列、组合等知识。真正实现“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研究对象:李想丁永强宋佩瑶杨敏兰王亿林李卉君
第四篇:如何最快解决综合分析能力问题
如何最快解决综合分析能力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是公务员考试结构化面试中必须要考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在各个要素中占的分值比例高、难度比较大。往往综合分析能力单项得分决定胜败,可谓是得“综合分析”者得“面试”。
如何在短期内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呢?如何将个人的综合素质在面试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呢?这需要对综合分析能力考试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
一般来说综合分析能力题包含内容较为广泛,其中涉及到人际关系意识与技巧的考查、对职业的定位,和对时政热点的分析等等。下面是面试中出题频率比较高的几种题目类型:
(1)理解型。比如,“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如何理解和谐社会?”、“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认识”等。这类问题与国家大政方针有关,要考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熟知并能结合报考职位流利地表达。
(2)消极型。比如,“如何看待跑官现象?”这类问题考生要站在政府的立场上,采取客观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回答,切忌出现偏激、诽谤政府的言辞。客观指出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期待下一步完善。
(3)新生事物型。比如,“房地产价格偏高,青年买房贷款,债务沉重,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此类问题要根据时代对新生事物的主流定位,对新事物进行全面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
(4)名言警句型。这类问题首先要正确诠释名言警句的含义,然后说明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再联系职位情况,说明对公务员工作的指导意义。
(5)漫画型。对于此类问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漫画,然后准确定位漫画的主题,分析漫画所折射蕴含的哲理和寓意,给出合情合理的诠释,最后,站在政府角度给出可行性的政策和建议。
总之,回答综合分析型题目要注意力求言简意赅,同时主要站在政府的角度考虑问题,少用“百姓思维”和“百姓语言”。
2.如何快速提高面试语言表达能力?
快速提高语言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说话时不应用俗语。
2、要做到尽量多用数字。数字是最好的证据也会更加可信。
3、多看电视、报纸评论文章。它们是最感性的语言来源,注意看时政要闻和深度访谈性节目,可以更多地了解国家大事,更好地学习别人的交谈技巧。
4、训练目标感。说话要有的放矢,避免漫无边际的东拉西扯。
5、学一些新语言。尤其是与国家大政方针有关的以及与公务员有关的词汇。
6、多说有力量的话。有力量的话就是指说话时能够直截了当,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尽量说“我认为……”才够力量。
7、多与陌生人交谈。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你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8、生活中见到任何事物都进行情景描述(有话可讲),并梳理出最终要表明什么中心思想。
根据答辩内容需要,适当选用短句;回答复杂问题,交错运用长短句;考生还可以运用假设复句阐明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表达自己的立场。为了增强答辩的表达效果,根据答辩的内容,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也是必要的。
第五篇: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
1、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
作为教师,面对课堂吵闹现象应有的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威结构转变。
2、“科学因人的生活需要而登上教育的舞台,并获得发展,甚至使传统的人文学科教育都失去了往昔的辉煌。但科学教育自产生之日起也潜隐着遗忘生活世界的可能性。”摘引自集美大学刘德华的《科学教育对学生个体生活世界的超越与回归》。(I)生活世界教育是感性的、自发的、混杂的;生活世界教育是本体性的、价值性和意义性的;生活世界教育是实然的、领域的和表象的。
(2)科学世界教育是理性化的教育;科学世界教育是结构化的教育;科学世界的教育是技术化的教育:科学世界教育是课题化的教育。
(3)生活世界的教育是科学世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科学世界教育来源于生活世界教育,它是对生活世界教育的提炼和升华。
3、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
黑格尔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其缺点与不足。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评语以平静的语气,从写给学生看,写出“这个人”的核心特质,赋予“这个人”新起点等三个层次,力求写出“这个人”来。
给学生写评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所
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和正确认识自我。以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
4、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伊尔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伊尔定律”。
(1)以上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依据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而提出的。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3)在以上案例中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并且知道小刚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这充分说明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础。对于小妮,老师对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而对于小刚,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这也体现了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5、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阿Q正传》一课的教学处理,读后请写一段比较性评析。
甲:教师安排7节课,第一节课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介绍写作背景
乙:教师安排4节课。第一节课指导学生自读全文.并就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写出百字短
(1)从特点看。甲教师的教学处理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处理方法,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过程五环节及前苏联文学课教学过程的影响较大,教师努力从字、词、句,讲到语法、修辞、人物、写作方法等等,特别突出课堂教学的知识性。乙教师的处
理具有较大的创新性,是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体验型教学,它综合了活动课、讨论课、研究课等多种课型,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不追求知识的完整,注重学生在动手中体验感悟。
(2)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来看,虽然这两种教学处理具有共同的优点,例如目的性明确、教学环节清楚、教师主导作用明显、紧扣教材。但相比之下,乙教师的处理要优于甲教师的处理。理由主要有五个:①甲教师的处理过程机械,形式单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乙教师的处理则形式灵活,丰富多变,因此,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②甲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识传授者,因此,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结果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乙教师则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予引导者。达到了“导而弗牵”的要求。通过活动的设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③甲教师只注重知性(理性)知识分析传授,学生接受性差,即使接受了。也不可能达到内化的程度;乙教师则注重对学生感性或直觉的培养,通过感性的认识活动,帮助学生丰富情感,获得对对象的完整的认识和深刻的体验。
④甲教师的处理,只将课堂教学停留在书本中,只要求学生带耳朵听讲。导致学生眼界狭窄,能力匮乏;乙教师则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自己去研究判断,组织协调,不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天地。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⑤甲教师的教学处理缺乏师生沟通的基础,乙教师的处理则能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融合。
6、某中学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上课纪律混乱,打架成风。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人物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1)培养优良班集体的方法: 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③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④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2)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的方法: ①严格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规;
②利用其特长为班集体做好事,争荣誉: ③将“在野学生领袖”转化为“正式学生领袖”。
7、“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 分析此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8、一个爸爸很关注儿子的学习情况和班级里学习环境情况。于是一次他问儿子:“你们班上自习课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说:“老师在的时候有45人。”于是爸爸又问:“老师不在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回答:“一个人也没有。” 问题:
(1)从“儿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该班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班级学习风气不浓厚。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势必不能安心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获得,也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不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2)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手。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规范班级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此外,注重班干部的培养及其模范作用的发挥。
9、一位物理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10、有一位教师说:孩子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
首先。弄清楚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在未弄清楚原因之前,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顿或指责一番。这既无济于问题的解决。学生也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改正错误。
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如不仔细调查了解往往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遮掩,找不到真正的原因,而作出错误处理。学生犯错误大致有如下几种原因:第一,缺乏经验而犯错误。由于学生年纪轻,知识浅,特别是缺乏经验往往导致犯错误。这就要求教师事前尽可能教给他们做某一件事的一些简单方法,或者在旁加以指导,这样,就可能避免错误的出现。第二,由于好奇心而犯了错误。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也往往由于
好奇心而犯错误。第三,是非观念薄弱导致了犯错误。由于他们道德评价能力很低,对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等等分辨不清,把坏的当好的,把丑的当美的,结果犯了错误。第四,别人促成了犯错误。这是指孩子本不会犯错误,在别人促成下犯了错误。第五,外界不良诱因。在坏人、坏事等外界不良诱因下犯了错误。
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只有弄清犯错误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1)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要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一道找原因,启发他们勇于讲清事实,承认错误。当他们承认错误后,就应该原谅他,给予改正的机会。
(2)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有一点点改正,即使改得不彻底,教师也应给予鼓励。(3)学生犯了错误。教师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和批评,但也不能漠然视之。必须认真对待,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个契机,当作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次机会。
11、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室被老师批评和处罚 1)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 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才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2)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性。它必然导致学生形成被动和消极的态度,使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意见与自主思 想得不到重视。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学班主任没能理解小明的行为而一味的进行批评和惩罚,使得小明的 行为得不到强化,从而影响了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3)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初中班 主任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 到各门功课中,发现学习的重要
性,使得学习有了很大提高。(4)不同的教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 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
12、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的教学处理,读后回答问题。
(1)从特点看,甲教师的教学处理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处理方法,按部就班,条分屡析。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乙教师的处理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创新性,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种生活化教学,重视学生的主观体验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不追求知识的完整,注重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感悟。(2)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来看,虽然这两种教学处理具有共同的优点,例如目的性明确、教学环节清楚、教师主导作用明显、紧扣教材。但相比之下,乙教师的处理要优于甲教师的处理。理由主要有五个:①甲教师的处理过程机械,形式单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乙教师的处理则形式灵活,丰富多变,因此,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②甲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识传授者,因此,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结果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乙教师则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引导者,达到了“导而弗牵”的要求,通过体验式活动的设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③甲教师只注重知性(理性)知识分析传授,学生接受性差,即使接受了,也不可能达到内化的程度,且所接受的知识缺乏语文价值;乙教师则注重对学生感性或直觉的培养,通过感性的认识活动,帮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情趣。获得对对象的完整的认识和深刻的体验。④甲教师的处理,只将课堂教学停留在书本中,只要求学生带耳朵听讲,导致学生眼界狭窄,能力匮乏;乙教师则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自己去品味探索,研究判断,不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但帮助学生更确切地了解说明对象,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验。⑤甲教师的教学处理缺乏师生沟通的基础,乙教师的处理则能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融合13、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会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
(2)作为教师,面对仙人掌中的刺和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因此。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3)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首先。面对个别的问题学生,要走近他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14、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琵琶行》一课的诵读处理⑴从特点看,甲教师的教学处理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处理方法,即强调集体朗读,强调整齐划一,而且诵读的目的只是为了串讲作铺垫,重视对学生的正面强化。乙教师的处理在传统诵读基础上添加了一些新的元素,主要是强化了教师的指导、增加诵读的方式,而且整堂课围绕着诵读来展开,以诵读来加强学生的体验,而不是将诵读附属于课堂分析,换言之,教学过程不追求知识的完整,注重学生在诵读体验中感悟。⑵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来看,虽然这两种教学处理具有共同的优点,例如目的性明确、教学环节清楚、教师主导作用明显、紧扣教材、注重配乐朗诵。但相比之下,乙教师的处理要优于甲教师的处理。理由主要有五个:
①甲教师的诵读处理机械单一,如长此以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乙教师的处理则形式灵活,丰富多变,将范读、班集体诵读、小组诵读与个人诵读结合起来,因此,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②甲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识传授者,因此,在诵读时,只注意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使诵读的目标定位于对课文内容的服务上,缺乏个性化的诵读指导使诵读功能大打折扣;乙教师则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引导者,达到了“导而弗牵”的要求,通过多种诵读方式的变换以及富有针对性的诵读指导,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逐步掌握诵读的方法。③甲教师虽然也采取了配乐诵读的方法,但由于所选曲目在情调上与全诗的意境不相吻合,因此,反而影响了学生的诵读体验与诵读处理;乙教师则采用根据该诗制作的乐曲,因此乐曲的情调与全诗内容与意境吻合,因此,强化了诵读的氛围。④甲教师的处理,虽然进行了下面强化,但都是泛泛而谈,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而且缺乏必要的诵读指导,学生将不能发现自己在诵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诵读能力下降;乙教师不但作了诵读指导,而且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性诵读,并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来发现诵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切实掌握诵读的能力,从而使诵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此,诵读不但点燃了学生的情绪,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⑤甲教师的诵读处理缺乏师生沟通的基础,乙教师的处理则能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融合,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15、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妥当的。因为:(1)对于拿别人字典的女生,老师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事出有因(因家境贫寒,母亲抱病,无钱买来字典),便没有当众“杀鸡儆猴”,而是自己掏钱为学生弥补 了过失,表现了崇高的师德,令人敬佩。(2)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人道精神和人文关怀。在整个时间的处理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超越简单道德说教的束缚,对学生的品德影响深
远而长久,教育效果是可靠的。(3)既是现代教育目的价值观中“客体论”向“主体论”转变,也是教育目的中由“占有性个人主体”向“共存的类主体”转变的集中体现。老师没有简单的息事宁人的态度,而是将个别的问题进行个别的处理,通过心灵的交流,给学生以自我觉悟的机会,表现出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和对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信任,同时又利用集体的心理氛围的影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着无声的引导。
16、科学因人的生活需要而登上教育的舞台,并获得发展,甚至使传统的人文学科教育都失去了往昔的辉煌。(1)生活世界教育史感性的、自发的、混杂的;生活世界教育史本体性的、价值性和意义性的;生活世界教育史实然的、领域的和表象的(2)科学世界教育是理性化的教育;科学世界教育是结构化的教育;科学世界的教育是技术化的教育;科学世界教育是课题化得教育。(3)生活世界的教育是科学世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科学世界教育来源于生活世界教育,它是对生活世界教育的提炼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