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探究性学习案例(含5篇)

时间:2019-05-13 12:2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探究性学习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探究性学习案例》。

第一篇:语文探究性学习案例

探究性学习教案(高三五册)人生的境界

武威一中 张万弘

◇教学目的1、通过发问,深入研究。理解作者观点。

2、写读书笔记,阐述对境界的认识。

◇重点难点:概括四种境界的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一、跟读录音,正音朗读。

二、阅读指导

师生谈感悟(学生先讲,启发:通过事例谈)

本人说说

仔细品味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探究人生境界的4个等级,我想到下面的文字。这个故事在讲《山民》里好象说过:

山区放羊娃的人生(自然境界)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

还有一段故事:

芸芸众生皆为利(功利境界)

1997年和二十几位老师一起在大连旅游,一天,从旅店要到星海广场。的士司机从星海广场绕道有十公里,多看看市容风光吗。回来时,大家都坐公交车。车子开动了,车由东往东开,一会儿就到。咦,这么近?来时的“桑塔纳”走西路有十公里路,现在走东路,才五公里„„

下面是:大无大有周恩来(道德境界)

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这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也是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是这个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私有制,要求每个党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梁衡说,150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绝妙境界者,周恩来是第一人。因为即使如马恩列也没有像他这样长期处于手握党权、政权的诱惑和身处各种矛盾的煎熬之中。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

遥想《逍遥游》(天地境界)

仰望茫茫宇宙,遥想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手待哉?„„

◇板书人生境界:山区放羊娃的人生(自然境界)

芸芸众生皆为利(功利境界)

大无大有周恩来(道德境界)

遥想《逍遥游》(天地境界)

第二课时

◇课文探究

一、重点精析

1、人生四种境界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觉解的不同)

2、“境界说”拓展:

(1)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3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向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追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顿悟)。

(2)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经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阶段。

第二种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似已悟道而实未悟的阶段。第三种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写悟道了瞬间即永恒,刹那成终古的心态。

二、问题探究

1、“人之战”和“蚁之战”的区别是什么?

探究学习:冯先生认为,有觉解才是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才是人生最特殊最显著的性质。人只有觉解到了“觉解”这种人的本性,人生才真正有意义。道德也必须以觉解为前提,凡可称为道德的行为,必同时也是有觉解的行为。无觉解的行为,虽亦可合于道德,但严格地说,并不是道德的行为。蚂蚁打仗时,每个蚂蚁都各为其群,奋不顾身。从表面上看,与军人为国打仗,奋不顾身似无区别。但人打仗是很危险的,在这种前提下他仍能奋不顾身,其行为是道德行为。蚂蚁打仗时奋不顾身只是一种本能,它对于打仗及其危险并无觉解,所以严格地说,其行为并不是道德行为。

2、若把曹丕和曹植相比,谁的成就大,谁的境界高?

探究学习:我们不能把一个人的境界与一个人的成就等同起来。境界的高低,以觉解的多少为标准。成就的大小,在艺术上有艺术的标准,在事功上有事功的标准,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有很高的境界,就一定有很大的事功。其成就的大小,不能以境界的高低为标准。

3、关羽的人生境界是道德境界吗?

探究学习:在功利境界中的人,其合乎道德的行为是为了求自己的利。功利主义者(如那位的士司机)以为道德不过如此,这是对于道德没有完全的了解。功利境界中的人做道德的事,只是合乎道德的行为。他们的境界是功利境界,而不是道德境界。

4.怎样理解道德境界?

探究学习:“我”有自私义和主宰义。就“我”之自私义说,道德境界中的人无“我”;就“我”之主宰义说,道德境界中的人真正有“我”,亦即有“真我”。这就是说,道德境界也就是无“小我”之境,或曰有“大我”之境。道德境界中的人以社会为“我”,所以他们不自私,不利己。他们为社会做事,为社会谋利时没有任何个人目的。他们的行为被“真我”所主宰,所以其行为虽无个人目的,但却有觉解,他们的行为是出于“真我”自觉选择的行为。

◇板书觉解

第三课时

◇课后演练

一、知识拓展

课外阅读: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

(2)研讨题目: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超越人世的渴望)。研究方法:比较法。参读篇目: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上有关篇目。

(3)王国维《人间词话八则》(见《语文读本》)。

(4)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四卷。

二、课后检测

见同步练习。

第二篇:探究性教学教学案例

探究性教学案例

1、请大家用课桌上的长方体学具与非长方体学具进行对照,从面、棱、顶点三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并把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研讨。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学生共同进行研讨:

大家研讨得挺好,现在来汇报你的研究收获。(你认为有几个特征就说几个特征,老师帮你记录。)谁愿意先汇报?(学生举起学具汇报研究所得,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并进行点拨,规范表述语言,特别是数“面”、数“棱”的方法,即“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认识指导要到位。)

1、整理获取的结论,使之条理化:

⑴你能把长方体的这些特征有条理地整理一下吗?(结合板书,学生可以从数量、形状、大小和长短几方面整理;也可从面、棱、顶点三方面整理。)⑵到底长方体的特征有几点?是否都重要呢?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概括的?(通过看书,使学生明晰——长方体的特征就是三点:①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②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⑶师:这就是长方体的三个重要特征,也就是识别一个形体是不是长方体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2、辨析比较,抓住本质:

⑴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学具(指长方体模型与非长方体模型)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为什么它是长方体?而它却不是呢?

⑵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长方体的三个特征中最本质的是“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⑶我们前面列举实例中的电视、冰箱等物体的形状都是在长方体形状基础上 的艺术加工。

3、建立表象:

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特征?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4、识图:

⑴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你最多能看到了哪几个面? ⑵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图略)。

5、认识长、宽

第三篇:探究性教学案例

探究性教学案例——《草船借箭》

设计理念

探究性教学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当前还处在一个探讨、摸索的过程之中。就内容而言,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小学,探究性教学已不再是能否开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开展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广阔空间。小学语文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本身就有无穷无尽的研究课题。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应重视以下几点:

一、突出语文的特点。不管采用什么方式,研究什么课题,其主要目的还是学习语文。要突出语文特点,强化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这是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标,切不可主次颠倒、本末倒置。

二、强调研究性特点。要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不能成为变相的“接受性学习”。注意探究性学习与课堂上有效的接受性学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孕育学生的课题意识,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习惯。

三、关注学生特点。既要相信学生思维的敏捷、探索问题的热忱、想象的丰富,又要考虑到小学生社会活动能力不强、处理实际问题缺乏经验、思想单纯的实际情况,因而活动范围宜集中,活动的组织亦应得到有效控制,教师要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选择的研究性课题切入口也宜小不宜大。

四、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重在学习过程而不只是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只是掌握知识的数量。

五、探究性教学的开展,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不受一般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充分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段意给课文分段,能理解“神机妙算”。

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重点研究诸葛亮如何看穿周瑜的险恶用心,了解鲁肃的忠诚厚道、言而有信,利用曹操多疑的弱点,巧妙安排,成功借箭。

三、研究《三国演义》与《三十六计》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文学和军事学的兴趣,初步体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和过程。

教学过程

组织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收集《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书籍。

2.准备《三国演义》原著、少儿读物等。

3.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4.布置学生预习课文。5.编制评价表。

6.收看《三国演义》影视片

7.阅读《三国演义》《三十六计》等书籍。8.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

9.大概了解《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知道《草船借箭》的前后经过。

10.初步了解课文,初步掌握生字词。通过阅读、预习等引起学习兴趣,做好知识储备。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1.质疑:《三国演义》中,周瑜临死前说了什么话?为什么这样说?

2.审题:研究“借”。3.播放课文录像。

观看录像,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引起学习兴趣。由疑激趣,通过录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

1.组织学生汇报:预习中学会了什么?

2.了解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

提出研究课题

组织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值得研究的课题。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基础、水平,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引导提出探究性学习课题。课题源于学生,源于课本。

第二课时

重点研究“神机妙算”

1.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相机提出探究性学习课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2.引导学生初步讨论。

3.根据学生要求,选择学习伙伴,分在个研究小组,重点研究“识人心”,并以此对全文展开研究。

4.讨论研究计划,制订研究内容、方法、形式,提供交流及评价方法。5.组织学生分组研究,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研 究 6.组织全班交流。

讨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分为三个学习小组:A组研究诸葛亮对周瑜;B组研究诸葛亮对鲁肃;C组研究诸葛亮对曹操。(也可独立研究)

根据研究提纲分组研究: 1)诸葛亮算到了什么?

2)诸葛亮采用了什么计策?为什么要这样做?

3)说明了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4.以课文为依托,组内交流、讨论,推选代表发言。5.全班交流,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能知道诸葛亮知天文、识地理、懂人心,所以能神机妙算。

能进一步研究出诸葛亮能看透周瑜笑里藏刀、借刀杀人、心胸狭窄,而他则顾全大局、胸有成竹、将计就计;了解鲁肃真诚厚道、言而有信,而知人善用;最后利用曹操多疑的弱点,利用天时、地利而一举成功。

通过探究性阅读,初步体验探究性的全过程,感受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在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评价机制,做好调控。

第三课时

研究表演课本剧

1.引导学生研究如何才能表演好课本剧。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言行。

3.让学生给课文录像配音。

4.组织学生分组表演。

5.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评价。分组讨论如何表演好课本剧。

2.深入理解文中“希望”“谢谢”“果然”轻易出动“等词语的意思。3.按组分好角色,先进行配音练习,再按角色表演。

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特点。

能较好地表演人物。按照表演的要求研究课文。

唤起学生的研究意识,体验探究性学习。

课内扩展研究

1.相机提出课题:《草船借箭》与《三十六计》。组织学生研究、交流、评价。

2.提供评价表。

3.引导学生逐步归纳总结。4.师生评价。

在个人研究基础上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

按照评价表研究,撰写小论文。

小组推荐交流。变换角度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归纳出本课所运用的计策:如诸葛亮的瞒天过海、无中生有等。

进一步作探究性学习,使学习可持续性发展。

课后延伸研究

引导学生探究《三国演义》与《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之间的关系。

课后深入研究《三国演义》原著,与《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对照研读。

能运用课内所学,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

进一步作探究性学习,使学习可持续性发展。

第四篇:小学语文探究性论文: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初探

小学语文探究性论文: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初探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多种学习途径获取知识和能力,并获得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笔者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

在当今课堂教学中,应建立平等对话、合作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知识阅历和潜能,不要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要创造时机、抓住时机启发学生,引导他们探究,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的建构的过程。从而达到进一步激活学生智慧和思维的目的。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营造探究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在观察、实践中积极探究。如利用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创办班级图书角》,号召全班学生创办班级图书角。图书管理员由班级学生轮流担任,大家分工合作,讨沦、探究怎样为图书登记造册,制订书籍借阅制度,设计制作什么样的 借书卡等等。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调动。

3.采用教学辅助手段,营造探究氛围

最常用的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探究氛围很容易形成。再如开辟第二课堂,在学生中成立文学社、摄影组、板报组、宣传组等课外活动学习小组,教师只当参谋和观众,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

二、激发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1.利用好奇心,引发探究意识

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利用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如一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这样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是非常有趣的,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和语文成为好朋友,你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你能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提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吗?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老师,我想知道你的姓怎么写?”有的说:“语文要学些什么呀?”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适当地给予鼓励,学生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

2.通过质疑问难,增强探究意识

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才会去探究解决

问题。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好求谋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汉语中,有很多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现象。

3.鼓励独特见解,巩固探究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巩固学生探究意识。如《穷人》一课中,对于桑娜是否应该抱回西蒙的孩子,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不同意见的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发表自己意见,深入理解课文。

三、生成探究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后,在课堂上会踊跃地发问。但是,有的学生的问题经常停留在一些词语不懂上,无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还有的学生就发现不出问题。所以,要让学生明白哪些问题对掌握课文内容真正有帮助,我们才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引导学生在课题中发现问题。很多课文,我们可以单刀直入,抓住课题,让学生多作解析,引发一些问题;再围绕提出的几个好问题去阅读课文,使课文阅读更有目的性、针对性、连续性。以题析文,能激起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为学习文章引路,引导学生探索。二是通过重点词句发现问题。如《白杨》一课中,有“沉思”一词,在文中两次出现,爸爸这两次沉思,都想了些什么?说明了

什么?三是引导学生在空白处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

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一是读思结合,探究问题。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让学生仔细阅读,尽可能从已有的资料中找到答案。对难题要推测几种答案,经过周密思考,选择最佳答案。二是思议结合,探究问题。经过阅读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与已有答案一致,也可能与已有答案不一致。这不一致有可能是学生找到的答案错了,也有时能是答案不只—个。这时可让同桌议一议。三是合作讨论,探究问题。我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分小组合作互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之浅见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本着“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和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我校的语言教研组对“探究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研成果。下面谈一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善于引导,强化探究的意识

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宽广渊博的专业知识,纯熟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专业情感,更要求教师能在平凡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创新。教师应从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站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角度,认真钻研教材,善于引导,积极挖掘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所蕴含的创新因素和智力价值,有目的的强化学生探究,创新意识。

在学习《燕子》这一课时,我们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学会用两双眼睛读书,一双眼睛看字面上的内容,让学生划出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文字,另一双眼睛搜寻文字后面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小燕子为什么春天才来?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拿起“望远镜”,思考一下小燕子时常飞在麦田上,对庄稼有啥益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随时叩问自己学习《燕子》这一课所得到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经验有什么联系?这样有利于及时内化新知并将其纳入自己认知结构。通过这样的训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强化了探究的意识。

二、巧妙设疑,激发探究的兴趣

疑是一切发现和探究的基础,学生质疑是他们创造灵感的催化剂。新课改革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真正把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放到重要地位。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但能对文章内容的感悟起到帮助,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思考,乐于探究和讨论问题的动机和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1、设置的问题具有阶梯性。手指头有长短之分,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及认知能力也因人而异,参差不齐。因此,设置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做到难易适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让学生乐于探究和讨论。如小学语文专家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惊弓之鸟》这课时,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张弓,让学生指出哪是“弦”接着又画了一支箭,这样有了弓,箭就能射鸟了。可是古时候有个叫更赢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够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名家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具有鲜明的阶梯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轻而易举地把学生引入新课,感知了课文大意,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2、设置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在语文教学中,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如教学古词《忆江南》时,我特意设置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春天对大家来说都很熟悉。一提到春天,我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春暖花开,万木吐绿的景象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赞美过春天,描绘过春天,大家能回忆一下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诗句来吗?霎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优美名句勾起了同学们对《忆江南》的相关问题深入思考,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建构模式,培养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积极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渐渐走入课堂。在教学中我们应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强化探究意识,激发探究兴趣为基础,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主动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自读感悟,生发问题。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和文本“交流“,在此基础上说出课文的精彩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对于有些课文在这一步骤前,可以加上”挑战式探索尝试“这一环节。如:下一课要学〈桂林山水〉,在此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描绘一下自己家乡的山和水,看看自己家乡的山水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文中的山水秀丽。经过尝试再去学习课文,自然就更容易体会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内涵。

2、分组品读,相互释疑。把自己的成果让别人分享,用有价值的“难题”挑战一下别人,通过给别人释疑来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这是每一个学生怦然心动的,在分组活动中,局部“成果”巩固了,一些落差不大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的。

3、全班会战,再掀高潮。在教师的点拔下,各组代表提交成果和困惑,对于成果,教师要通过让“发现者”上台发布、领读、表演等多种有效方法,让全班学生受益。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探究。而对于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就应通过异组讨论、切磋或通过教师引导去深入探究。如在学习文言文《矛与盾》时,先让小组中感悟能力强的学生,即“发现者”到讲台上说出文言文的在大意,并用简单的道具表演一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全体学生领悟了课文大意。最后由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笑话?能举例说明一下吗?经常做这些拓展的练习,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下载语文探究性学习案例(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探究性学习案例(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案例范文

    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案例 探究性学习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型模式。探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体验学做科学的过程......

    简要描述并分析探究性案例

    曾几次观看《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真是精彩纷呈,每次观看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相比之下,自己真有点才疏学浅了。在此,谈谈我所认为的精彩片段。 片段一: 创设了“......

    团组探究性学习的案例及反思

    一堂课一个魂,感悟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团组探究性学习 ——《大气压强》案例及分析 班沙尔学校祁守德 我所说的一堂课一个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具体说就是指教学......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举例说明如何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如果要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精神是什么?那么,笔者的回答就是......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共2篇)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