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作风关系党的执政基础

时间:2019-05-13 12:0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干部作风关系党的执政基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干部作风关系党的执政基础》。

第一篇:基层干部作风关系党的执政基础

基层干部作风关系党的执政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层干部处于工作第一线,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人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工作的窗口。干部怎么干,群众怎么看,人民群众往往从基层干部的作风和言行来评价我们党和政府。

干部思想要有新境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主题,符合时代潮流,反映人民心声,需要各级干部深入一线,采取贴近基层的方式,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提高党性修养,使要求转化为自觉,理念转化为实践。

转变作风要有新突破。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就是作风建设的着力点。针对“庸懒散”,应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促进基层干部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怀着服务群众、造福百姓的强烈责任感,满腔热情做好服务群众各项工作。针对“办事不公、作风粗暴”的情况,既要增强群众观念,形成干事创业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自觉;又要彰显程序意识和法治意识,养成干部在政策法律框架内开展工作的习惯。

干部能力要有新提升。机遇和挑战面前,干部如何提高能力、化解矛盾,事关改革发展大局。当前形势下,干部培训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帮助基层干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提高正确执行政策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能力。

干部工作要有新思路。基层干部不容易,基层工作不好做,需要开拓创新、以人为本,使干部工作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既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完善各项制度,有效防范各种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也要理解基层工作的困难、体谅基层干部的艰辛,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激励。

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关键在干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明确要求充分认识基层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大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第二篇:《人民日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人民日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对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科学阐述了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我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党有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8260多万名党员,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可能具有的强大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正是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党获得了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可靠的力量源泉,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尖锐复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迫切要求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活动形式和发挥作用的途径,迫切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管理模式和党员教育方式,迫切要求增强基层党组织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对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总体上看,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能够肩负起党的历史使命,但也存在不少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一些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党的力量薄弱;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一些地方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保障不足;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党的宝贵资源和传家宝。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扎根于群众之中,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实质就是服务群众的过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最终要落实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上来。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是适应党所处历史方位变化、提升党在基层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始终坚持这一根本价值取向,自觉把基层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要求落实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各方面,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党的一切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核心在服务,关键在把功能定位从管理转到服务上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根本要求是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检验标准是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要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在推动科学发展、解决民生疾苦、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根基上下功夫,努力建设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多样、服务机制健全的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国有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街道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在本部门完成各项任务中发挥协助和监督作用。高等学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事业单位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在履行本单位职责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非公有制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推进企业先进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完成中心任务和健康发展,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社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做好服务、发挥作用。

(三)切实提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本领。着力提高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顺应人民群众求发展、盼富裕、奔小康的迫切愿望,紧紧扭住第一要务,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把各项富民惠民便民政策落到实处,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成为科学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着力提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拓展服务群众工作平台,深化结对帮扶等活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着力提高协调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些地方在城市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乡村推行“文建明工作法”、“农事村办”,这些来自实践、务实管用、深受群众欢迎的做法要认真总结推广,努力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三、进一步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这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着重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强化物质保障、落实领导责任等工作,推动分布广泛、完善严密、富有活力的基层党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

(一)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全社会的覆盖面,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的部署要求,要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当前,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数量庞大,加强这些领域的党建工作十分重要而紧迫。必须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具备组建条件的要做到应建尽建,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要积极开展党的工作,采取挂靠建、联合建、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形式加快组建。继续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统一,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抓好党群共建,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基层,打牢基础。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更加凸显了“抓书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围绕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体系,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选优训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创新培养选拔机制,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转业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注意培养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对矛盾突出、工作薄弱的村,下派得力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落实教育培训制度,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工作。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完善实绩考核办法,总结推广农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定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激励关爱机制。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切实解决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增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动力活力。

(三)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对于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围绕建立完善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运行体系,实行组织联建,积极探索村企联建、村居联建、跨区域联建等新模式,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统筹设置机制。实行共育共管,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等方面互动融合,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实行活动同创,积极探索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的有效形式,建立健全城乡互帮互助机制。实行资源共享,推动城市和机关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建立健全城乡互促的党建工作机制。

(四)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高度重视。着眼于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保障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方支持、基层党组织自我补充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增强为群众办实事能力。多渠道多途径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工作经费问题。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财政支持和帮扶力度。

(五)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这是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着眼于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体系,强化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责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行业系统具体指导、有关方面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各级党组织书记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真正担负起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完善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基层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切实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确保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领导责任真正落实到位。

四、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一)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两年多来,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这是深化和拓展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的必然要求。要认真总结提升创先争优活动的成功经验,把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有效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使创先争优贴近岗位实际、融入岗位职责、化为岗位行动,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牢固树立创先争优理念,把创先争优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日常工作,健全党组织晋位升级和党员承诺践诺机制、接受群众监督评判机制、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机制,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追求先进和优秀的内生动力。

(二)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

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是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强化党员管理的经常性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的部署要求,必须完善和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健全党内组织生活长效机制,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反对党内组织生活庸俗化,不断提高党内组织生活质量。必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民主评议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党员民主权利,提高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的实际效果。必须坚持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相结合,使党员始终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

(三)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

随着越来越多的党员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农村人”变为“城里人”、“外地人”变为“本地人”,我国2.5亿农民工中流动党员达350多万名,为保证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的要求,要探索建立“一方隶属、多重管理”模式,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健全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强化各项服务措施,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建设党员服务中心,规范“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受理工作,探索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手段,保证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有效纳入组织管理、参加党内生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的数量,更取决于党员的质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紧紧抓住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对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正确处理好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重视党员质量,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把好入口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把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保持发展党员适度规模,加大在青年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群体、大学生等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着力解决农村党员队伍青黄不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严重不足问题。切实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全面推广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

(五)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这是保持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创新之举,是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由之路。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就是要坚持严格质量进、严肃政策出,形成党员队伍吐故纳新、自我纯洁、充满活力的机制。严格执行党章和有关规定,切实贯彻“坚持党员标准、严格掌握政策、严格履行程序、加强教育管理”的原则,探索建立定期分析评议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疏通出口,纯洁队伍,健康肌体,使我们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第三篇:浅谈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浅谈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乡镇干部处在基层第一线,是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和服务者,是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干力量。干部作风建设是一个长期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在国家政策重心越来越向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倾斜的背景下,提出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是极具战略意义的。

一、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作风建设力度,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永顺精神”、强力推行“三法一制”,干部作风明显转变,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干部队伍作风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干部作风还未得到根本转变,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观念意识不到位

一是没有真正树立干事创业的理念,人浮于事。工作着眼点太低,始终停留在完成任务、应付检查的层面,缺乏主动性,创新意识不强,推诿避责思想严重。二是价值取向偏差,受社会错误利益导向影响,个人重心不在工作岗位上,过于看重个人利益的得失,患得患失,没有奉献精神。更有甚者,假公济私,挪用套取政府资金用于私人开销,严重影响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三是没有一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高高在上。个别干部自视甚高,看不起人民群众,不能虚心接受群众意见,疏远干群关系,造成工作被动。

(二)态度方法不到位

疏于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老办法、土办法较多,不能站在讲政策、讲大局的高度看待问题。懒于研究新型办公设备及方法,技术知识不牢靠,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造成工作无法开展;很多驻村干部,善于“遥控”指挥,常年不下队,工作开展不细致,注重应付表面,即使下队也是走走形式,走马观花,不能如实了解群众生活现状、反映实际情况。对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乏深层次的分析思考,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找不到解决办法。

(三)组织纪律不到位

一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迟到早退不在岗,不请假不汇报就离岗,常常不知去向。二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工作或开会时开小差、读闲书、玩手机、玩电脑、打瞌睡,心不在焉。三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到点来准点走,不迟到不早退却不上心,办事拖拉,敷衍塞责,只想混日子凑时间。在散漫作风蔓延的机关里,呈现出环境脏、乱、差以及素质弱、效率低、态度差的整体形象。

二、存在相关问题的原因

主观因素:一是少数干部思想混乱,意志欠坚定。当前实行的市场经济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看着一部分经商者富裕起来,给乡镇干部作风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少数乡镇干部诱发拜金主义观,造成价值取消偏差,导致少数乡镇干部思想滑坡,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工作。二是少数乡镇干部自身素质差。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没有充足的知识武装头脑,不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三是少数乡镇干部逃避监督。党内监督流于形式,民主生活会走过场;上级监督难以到位。

客观因素。一是城乡距离问题,乡镇干部有很多是居住在县城的,绝大多数的乡镇离县城有较远的距离,来往上班不方便,特别是夫妻两地分居的情况较普遍,干部很难安心工作。二是生活环境欠佳。乡镇干部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与县直同级干部相比有一定差距,部分乡镇最基本的办公条件、居住条件很不理想,特别有的边远乡镇的办公楼、宿舍楼已成危房,加之信息不畅,文化生活贫乏,少数干部不安心乡镇工作,心理不平衡。三是工作压力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任务较重,既要落实上级的任务目标,又要将基层基础数据汇总上报,工作量大。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基层建设主力军是我们的迫切要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习,提升意识和能力。一是在课堂学习,组织干部职工要认真系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方法,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干部行政能力和水平。二是向基层实践学习,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了解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各方信息,做出正确决策。三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群众路线,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学习人民群众创造出的好经验、好办法,搜寻蕴藏在群众中间的智慧和力量,并在学习中跟群众打成一片,融洽干群关系。四是向老同志学习,学习我们党优秀老领导的领导艺术、工作方法,经常向本单位、本地区某方面的老专家、老同志请教。五是向外地先进学习,走出家门,拓宽眼界,广泛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谋求新思路、新举措,提升经济带动能力。

(二)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基层干部待遇。一是加大建立基层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对条件较差的乡镇办公大楼、职工宿舍楼,食堂、澡堂,图书室、娱乐室等进行整修或重建。有效地改善乡镇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条件。解决基层干部“住房难、吃饭难、文化娱乐难”的问题。针对个别边远乡镇基础条件太差,基本生活难以保障,要优先进行建设。二是建立政治关爱机制。坚持“一线出干部”的原则,加大乡镇干部的选拔使用力度,从政治上关心基层干部。牢固树立“让能吃苦、肯奉献的基层干部得到优先提拔”的思想,特别是大胆的将优秀的年轻干部选派到乡镇任领导职位,增加乡镇活力。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乡镇干部,结合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换届,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通过把边远乡镇工作多年的干部交流到县直部门或距城较近的乡镇工作,把县直机关干部交流到乡镇工作等方式,对长期在基层工作、有突出成绩的干部及时提拔,设身处地的考虑乡镇干部困难,对于长期两地分居的干部职工,优先考虑通过组织合理分配,解决干部职工分居问题。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培训教育。选派乡镇少数民族干部到外地挂职培训。

(三)强化乡镇干部考核监督。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通过建立制度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岗位责任制来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做到以制度管人。一是规范上班出勤制度、请销假制度、会议制度、干部驻村制度,落实分管领导负责搞好监督,坚持对干部出勤情况、干部职责、干部公开承诺、联系方式、每日去向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二是建立周务工作例会制度,采取班子碰头、集体研究、统筹安排的方式确定每周重点工作进行详细安排,要求各中心组将工作开展情况每周一上报,每月一汇总。三是严格公务接待管理。对公务接待中接待原则、接待对象、开支标准、定点接待等项目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实行对口接待,严格审批程序。凡公务用车、来宾就餐、会务安排等接待活动,由办公室统一安排,负责接待的人员应事先办理公务接待呈批手续,申领和填写公务接待呈批单。开源节流,提升政府形象。四是严格奖惩,根据干部工作情况,认真对照政府奖惩制度,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坚持人人平等原则,严格进行奖惩。彻底改变以往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平均主义的现象,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第四篇:为什么说公有制是共产党执政基础

为什么说公有制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

社会主义为什么要搞生产资料公有制?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强调实行公有制,并确认公有制是党的执政基础?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摆脱一种绕圈子的说法: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实行公有制的社会;为什么要实行公有制?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公有制为基础或为主体。这种绕圈子的抽象论断,没有也难以讲清楚问题。

首先,应弄清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目的是什么?马克思的回答:“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恩格斯的回答:“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列宁的回答:“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邓小平的回答:“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概括地说,共产党人之所以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其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劳动人民从剥削奴役制度下解放出来,过“最美好最幸福”、共同富裕的生活。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最本质的特点。其他社会主义的要求和特点都是由此引申出来的。

共同富裕,要有物质条件做基础,这就要求通过快速发展生产力,创造出不断增多的社会财富。共同富裕,还要有经济制度的保 1 证。任何新的社会制度都会起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无论生产力怎么发展,都不可能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意味着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这就要求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将公有制称作“社会所有制”,意指生产资料归全社会人民所有。但公有制经济及其运行,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机构来掌握和管理。在国家机构存在的条件下,由劳动人民掌握的国家代表全民占有生产资料,这就是国有经济。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生产力还没有获得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存在公有制的不同形式,主要是以国家所有制为代表的全民所有制和归部分劳动群众所有的集体所有制。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是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的制度保证,也是快速发展生产力的社会条件。公有制既消除了不断引发金融和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也消除了旧中国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

新中国60多年来的巨大成就,就是在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制为基础或主体的经济制度下取得的。没有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改革搞好搞活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扩大对外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致力于科学发展等等,都是服从于社会主义的两项本质要求:一是根本任务——快速发展生产力;二是根本目的——共同富裕。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完善为制度安排的。

只有弄清楚上述问题,才便于说明公有制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问题。《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党的名称就表明,共产党是致力于共产主义事业,要求共生产资料之产的,是要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而实行公有制,搞社会主义,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消除贫困,让全体人民“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与目的。只有执政为民、为广大人民谋福利,实行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因此,实行公有制的得失成败,是共产主义事业和共产党人执政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志。如果社会主义公有制蜕变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变了,上层建筑也会跟着变。苏联、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行私有化的“改革”过程中,共产党被解散或失去了其执政地位就是明证。

共产党人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共产主义分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社会主义是其低级阶段,国家还不会消亡,但它是人民的国家。共产党是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掌握国家政权的。其执政的经济基础,只能是搞好搞活和发展壮大以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搞好公有制经济,才能搞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兴衰成败,就是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搞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做大做强国有经济,才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搞好宏观调控,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搞好和做大做强国有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境遇中有效应对国际竞争和经济危机的必要和有力的手段;搞好国有经济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保证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经 济条件;搞好和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是应对国内外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有效手段;搞好国有经济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不再受侵略与屈辱的重要支柱。所有这些都是共产党执政过程中面对的事情。由此可见,如果失去以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也就失去了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和手段。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一切动摇、否定和销蚀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言行,都是违反宪法的和不能允许的。

正因为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和手段,西方某些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就是要通过将国有经济私有化的手段实现“和平演变”的图谋,而且是直言不讳地宣示的。尼克松的《透视世界》一书中讲:“在经济方面,中国朝自由市场制度前进的过程已经走了一半,现在,它的两种经济——一种私有,一种公有——正在进行殊死的竞争”,而且,“战斗还远没有结束”,只要美国“继续介入中国的经济,就能在帮助私营经济逐步销蚀国营经济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2000年9月的《背景材料》中提及克林顿的讲话:要在中国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使中国“加速大型国有企业的衰亡”,“私营企业取而代之”,给“为人权和法治而奋斗的人们增 添力量”。

要重视我国国内的私有化思潮对国有经济的销蚀作用。有人否定我国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宣扬私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宣传“国退民进”是改革的方向;反对讲公有制经济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有人将国有企业贬损得一无是处,公开诅咒和主张取消国有企业。

不言而喻,国有经济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体制性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完善,但这不是制度问题和取消的问题。必须真正坚持和完善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搞单一的公有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是不可逆转的现实趋势;但不搞私有化,毫不动摇地发展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理论上澄清,在实践中解决。目前,资本主义世界已危机重重,新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已声名声名狼藉,如果有人要在中国搞新自由主义,制定私有化和资本主义化的发展蓝图,可以肯定,党中央和广大人民是决不会赞同的。

(本文章摘自2012年《红旗文稿》第15期)

第五篇: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

基础()

郭声琨

《 人民日报 》(2012年12月19日

06 版)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对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科学阐述了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我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党有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8260多万名党员,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可能具有的强大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正是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党获得了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可靠的力量源泉,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尖锐复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迫切要求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活动形式和发挥作用的途径,迫切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管理模式和党员教育方式,迫切要求增强基层党组织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对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总体上看,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能够肩负起党的历史使命,但也存在不少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一些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党的力量薄弱;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一些地方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保障不足;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战斗堡垒,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科学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推进组织设置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加强组织体系、骨干队伍、活动载体、工作制度、场所阵地建设,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刻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密切联系群众的行动指向,充分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政治自觉;深刻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充分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在基层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根本转变;深刻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强服务,在提升服务水平中增强执政能力,充分体现了党始终以巩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来实现长期执政、永续执政的根本要求和政治智慧。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新定位新要求,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一)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党的宝贵资源和传家宝。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扎根于群众之中,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实质就是服务群众的过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最终要落实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上来。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是适应党所处历史方位变化、提升党在基层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始终坚持这一根本价值取向,自觉把基层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要求落实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各方面,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党的一切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核心在服务,关键在把功能定位从管理转到服务上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根本要求是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检验标准是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要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在推动科学发展、解决民生疾苦、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根基上下功夫,努力建设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多样、服务机制健全的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国有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街道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在本部门完成各项任务中发挥协助和监督作用。高等学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事业单位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在履行本单位职责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非公有制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推进企业先进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完成中心任务和健康发展,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社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做好服务、发挥作用。

(三)切实提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本领。着力提高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顺应人民群众求发展、盼富裕、奔小康的迫切愿望,紧紧扭住第一要务,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把各项富民惠民便民政策落到实处,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成为科学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着力提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拓展服务群众工作平台,深化结对帮扶等活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着力提高协调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些地方在城市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乡村推行“文建明工作法”、“农事村办”,这些来自实践、务实管用、深受群众欢迎的做法要认真总结推广,努力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三、进一步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这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着重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强化物质保障、落实领导责任等工作,推动分布广泛、完善严密、富有活力的基层党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

(一)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全社会的覆盖面,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的部署要求,要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当前,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数量庞大,加强这些领域的党建工作十分重要而紧迫。必须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具备组建条件的要做到应建尽建,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要积极开展党的工作,采取挂靠建、联合建、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形式加快组建。继续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统一,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抓好党群共建,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基层,打牢基础。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更加凸显了“抓书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围绕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体系,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选优训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创新培养选拔机制,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转业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注意培养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对矛盾突出、工作薄弱的村,下派得力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落实教育培训制度,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工作。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完善实绩考核办法,总结推广农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定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激励关爱机制。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切实解决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增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动力活力。

(三)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对于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围绕建立完善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运行体系,实行组织联建,积极探索村企联建、村居联建、跨区域联建等新模式,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统筹设置机制。实行共育共管,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等方面互动融合,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实行活动同创,积极探索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的有效形式,建立健全城乡互帮互助机制。实行资源共享,推动城市和机关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建立健全城乡互促的党建工作机制。

(四)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高度重视。着眼于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保障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方支持、基层党组织自我补充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增强为群众办实事能力。多渠道多途径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工作经费问题。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财政支持和帮扶力度。

(五)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这是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着眼于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体系,强化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责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行业系统具体指导、有关方面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各级党组织书记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真正担负起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完善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基层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切实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确保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领导责任真正落实到位。

四、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一)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两年多来,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这是深化和拓展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的必然要求。要认真总结提升创先争优活动的成功经验,把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有效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使创先争优贴近岗位实际、融入岗位职责、化为岗位行动,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牢固树立创先争优理念,把创先争优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日常工作,健全党组织晋位升级和党员承诺践诺机制、接受群众监督评判机制、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机制,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追求先进和优秀的内生动力。

(二)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

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是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强化党员管理的经常性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的部署要求,必须完善和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健全党内组织生活长效机制,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反对党内组织生活庸俗化,不断提高党内组织生活质量。必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民主评议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党员民主权利,提高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的实际效果。必须坚持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相结合,使党员始终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

(三)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

随着越来越多的党员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农村人”变为“城里人”、“外地人”变为“本地人”,我国2.5亿农民工中流动党员达350多万名,为保证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的要求,要探索建立“一方隶属、多重管理”模式,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健全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强化各项服务措施,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建设党员服务中心,规范“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受理工作,探索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手段,保证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有效纳入组织管理、参加党内生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的数量,更取决于党员的质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紧紧抓住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对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正确处理好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重视党员质量,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把好入口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把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保持发展党员适度规模,加大在青年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群体、大学生等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着力解决农村党员队伍青黄不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严重不足问题。切实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全面推广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

(五)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这是保持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创新之举,是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由之路。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就是要坚持严格质量进、严肃政策出,形成党员队伍吐故纳新、自我纯洁、充满活力的机制。严格执行党章和有关规定,切实贯彻“坚持党员标准、严格掌握政策、严格履行程序、加强教育管理”的原则,探索建立定期分析评议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疏通出口,纯洁队伍,健康肌体,使我们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选自人民出版社已出版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

下载基层干部作风关系党的执政基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干部作风关系党的执政基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基础相关标准

    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相关标准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尖山风景区管委会,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全河南创建纲要(2010-2020)的通知》(豫政[......

    社区公推直选: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实践探索

    社区公推直选: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实践探索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以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等要求,进一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密切党......

    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学习体会

    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学习体会(一)、干部作风建设活动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自己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整个乡党委、政府的形象。在工作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公正严明、一......

    转变干部作风服务基层群众

    转变干部作风服务基层群众——汲水乡“转变作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汲水乡党委按照县委、县纪委工作安排,在全乡范围内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扎根基层、服务......

    转变干部作风服务基层群众

    转变干部作风服务基层群众——XXXX乡“转变作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活动经验材料XXXX乡党委按照县委、县纪委工作安排,在全乡范围内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扎根基层、服务群......

    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曾庆贺摘要:提升基层执政能力、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具有紧迫的重要意义。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赢得民心、引领民情、引导民意,不仅是新形势下......

    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之我见

    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之我见 基层领导干部是党在基层各项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党的形象;他们的作风优劣,从某种角度上讲,反映出党风的好坏。因......

    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

    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按照全市领导干部会议要求和县委安排,最近,我们带着干部队伍作风和干部管理两个方面问题,深入基层进行了调研,召开了部分乡(镇)、县级部门有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