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计术语
统计术语
1、增量:增长的绝对值。(求增长最多(大)的量或求增加最多(大)的量或求增长量(增加值)或求同比增加值)。
增速:增长的相对量。(求增长(速度)最快(慢)的或求同比增长率,有时求的增幅也指增速)。
增长(减少)率=增长(减少)量÷基期值×100%
现期量=基期量×(1+增长率)或现期量=基期量×(1-减少率)
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或基期量=现期量÷(1-减少率)
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现期量÷(1+增长率)×增长率
2、百分数:数量之间的比较一般用“百分数”表示,需要先相减后再除以基期值。注意:“占”、“为”、“超”、“增”的细节。
百分点:它是分析百分比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增长率或者增幅之间的比较一般用“百分点”表示,直接相减即可。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3、比重(比例):是指总体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A拉动„„B增长„„(几个百分比);总体中某部分的增加值造成的总体增长的百分比,即:A的增加量÷为增长前B的总量。
4、同比增长:与上年的同一期相比。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包括日环比、月环比、年环比。同比增长速度=(本期数-去年同期数)÷去年同期数×100%
环比增长速度=(本期数-上一期数)÷100%
5、年均增长率公式:A(1+R)n=B(R为年均增长率,A为经济变量最初值,n为经过n年,B为最后经济变化量)。
如果n=1,此时年均增长率等于年增长率,且有R=B÷A-1
当R在±5%范围内时(1+R)n=1+n+R,从而有R≈1÷n(B÷A-1)
两年混合增长率公式: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增长率分别为R1和R2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R1+R2+R1×R2;(当R1和R2同号时,R1+R2+R1×R2>R1+R2;当R1和R2异号时,R1+R2+R1×R2<R1+R2)
6、平均数和中位数
平均数:数的总和与总个数的比值,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必大于该组数据的最小值,小于最大值。
中位数:讲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重新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即为中位数,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两个数据的平均值就是中位数。
7、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出口额-进口额
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进口额-出口额
第二篇:统计术语
第一节
统计术语
一、增长类相关
1.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表示两个量的比例关系,百分点表示百分数的变化。
2.斜率≠增长率。
3.增长了,增长到,翻番:
①增长(了)r倍=是原来的r+1倍。
②增长到n倍=就是原来的n倍。
③翻n番代表变成2的n次方倍。
4.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
二、比例类相关
(一)比重
1.产销率,产销率=销量/产量。
2.增长贡献率=部分增量/总体增量。三次产业贡献率是指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等于各产业增量与GDP的增量之比。
(二)倍数
注:倍数与增长率可以相互转化,若2015年粮食产量与2014年之间的倍数关系为n,2015年的同比增长率为r,则有n=r+1。
(三)平均数
平均数=总数÷个数
平均数一般用后面的量除以前面的量。
三、其他相关术语
(一)顺差、逆差
顺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作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
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作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
(二)三大产业
(三)GDP(国内生产总值)
(四)GNP(国民生产总值)
(五)恩格尔系数
(六)基尼系数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介于0~1,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七)特定历史时期表述
“新中国成立初”指“1949年”之后的几年。
“改革开放以来”指:“1978年”至今。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二个“五年计划”:
12.“十二五”时期:2011-2015。
第二节
速算技巧
一、计算类【注意】计算
注意:
(1)A.0.11、B.0.21、C.0.31、D.0.41
答:0相当于没有意义,选项首位不同,“首位”指的是有效数字。
(2)如果选项出现13.17和13.18,此类选项不能用套路,要么放弃要么硬算,考试的时候没有时间计算到四位,建议放弃。
(3)
不建议抄数。考试中在材料上直接用,尽量少处理数字。
(4)
平均数:削峰填谷。
二、比较类
第三节
简单计算
第四节
增长率一、一般增长率
【知识点】增长率:变形最多的题型。
1.题型识别:增长+%、成(2
成=20%)、倍(1
倍=100%);最快/最慢;增
长速度、增长幅度。
2.解题方法:
(1)给百分点:直接加减。
(2)公式:r=增长量/基期量(最基础公式)=增长量/(现期量-增长量)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1。
3.速算技巧:尾数(主要用于加减法)、截位直除(选项是数)、分数比较(选项是增长率比较)。
【知识点】增长率比较:
1.公式法: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1
2.现期<2*基期:建议比较增长量/基期。如169/157,商1+不易计算和比较,可以比较增长量/基期=12/157。
3.现期>2*基期:直接比较现期量/基期量。
二、间隔增长率
1.题型识别:中间隔一年的增长率。
2.举例:2016
年的工资为5000,2017
年增长率为10%,2018
年增长率为20%,问2018
年比2016
年收入增长了多少?
答:2017
年收入为5000*(1+10%),2018
年收入为5000*(1+10%)*(1+20%)。
r=增长量/基期=(2018
年-2016
年)/2016
年=[5000*(1+10%)*(1+20%)-5000]/5000=(1+10%)*(1+20%)-1=1+10%+20%+10%*20%-1=10%+20%+10%*20%。
3.计算公式:r1+r2+r1*r2。
4.速算技巧:10%*20%≠200%。
(1)r1
和r2均小于10%时,r1*r2
可忽略。
(2)否则,将其中一个化成分数或凑整,例:①10%*20%=1/10*20%=2%。
②17.3%*11.8%≈20%*10%=2%。
5.间隔倍数=间隔增长率+1。
三、年均增长率
1.题型识别:年均增速、年均增长最快/慢。
2.计算公式:(1+r)n=现期/基期,n
为现期与基期的年份差。
3.速算技巧:n
相同直接比较现期/基期。
4.年份差的选择:
(1)一般情况(国考、政法干警、省考):2001
年~2005
年:年份差为4年,按道理需要开4
次方,2005
年/2001
年。
(2)五年规划:统计局规定必须为5
年,十五期间(2001~2005
年):年份差为5,此时凑不够五年,往前推一年,用2005
年/2000
年。
四、混合增长率
【知识点】混合增长率:考得相对普遍,主要通过排除法来做,做不出再计算。
1.题型识别:增长+%为增长率,部分与总体+增长率为混合增长率,考查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2.解题方法:
(1)混合居中但不中。
(2)偏向基数较大的。
(3)精算利用反比例。
3.混合是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1)房产、地产、房地产,房产+地产=房地产。
(2)出口、进口、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
(3)城镇、农村、全国,城镇+农村=全国。
(4)上半年、下半年、全年,上半年+下半年=全年。
(5)6
月、1~5
月、1~6
月,6
月+1~5
月=1~6
月。
例:男性人口增长了3%,女性人口增长了5%,男性有1
万人,女性有
人,总人数在3%的5%之间,选项中有3.1%、3.2%、4.7%,均满足,男性
人口几乎代替了总人口,总体增长率应靠近男性的3%。计算时用反比例,看人数的比例,距离之比是人数之比的反比。
第五节
基期量与现期量
一、基期量
【知识点】基期:
1.基期分为两种考法:单个基期和基期和差。
(1)单个基期:比如求钟表行业的相关数据。
(2)基期和差:比如求钟表中手表比时钟多多少。
基期和差一般不考查计算,做题时可以根据“以坑治坑”的方法找到答案。
2.计算公式:基期=现期-增长量(考查不多);基期=现期/(1+r)(常用公式)。
3.速算技巧:
(1)|r|>5%,截位直除法(80%的计算都是用截位直除)。
(2)|r|≤5%,利用化除为乘。
【知识点】增长率化除为乘近似公式(当增长率很小,比较难算的时候):
1.公式:A/(1+r)≈A*(1-r)。
2.推导:上式分子分母同时乘以(1-r),A/(1+r)=[A*(1-r)]/[(1+r)(1-r)]=A*(1-r)/(1-r²),当r比较小的时候,r²更小,可以忽略不计,则分母1-r²≈1,则A/(1+r)≈A*(1-r)。
3.条件:r的绝对值在5%以内,|r|≤5%,即-5%≤r≤5%。
4.应用:
(1)现期/(1+r)=现期*(1-r)。
(2)现期/(1-r)=现期*(1+r)。
二、现期量
【知识点】现期(考得少,难度小):
1.题型识别:求后面某时期的值。
2.计算公式:现期=基期*(1+r)。
【知识点】现期:
1.计算公式:
(1)保持增长量不变:现期=基期+n*增长量。
(2)年均增长率不变(常考):
公式:从年份A变化到年份B再变化到年份C,A到B到C之前相差的年份相同,结论为(1+r)n=B/A=C/B,则C=B*B/A。
第六节
增长量
【知识点】增长量(套路性强):
1.题型识别:增长+具体单位(元、吨、人次等),增长最多/最少。
2.计算公式:
(1)已知现期和基期,增长量=现期-基期(常考公式)。
(2)增长量=基期*r,因为r=增长量/基期,则增长量=基期*r。
(3)已知现期和增长率(一般题目特征):基期=现期/(1+r),则增长量=基期*r=现期*r/(1+r),该公式为常考公式。
注意:求年均增长量的时候,求年份差用年份直接减即可,比如2011~2016年,年份差为2016-2011=5年。如果本题为江苏题或者年份为五年规划,则基期往前算一年,年份差为5年。
【知识点】增长量:
1.例如:小辛同学2019年的体重是200斤,比2018年增长了20%,问2019年比2018年增长了多少斤?
(1)答题思路:增长+单位问的是增长量,本题列公式为200*20%/(1+20%),20%=1/5,则20%/(1+20%)=(1/5)/[1+(1/5)]=(1/5)/(6/5)=1/6,原式=200*1/6,增长量=200/6。
(2)答题套路:20%=1/5,增长量=现期/(n+1)2.题型识别:增长+具体单位;增长最多/最少。
3.计算公式:增长量=现期-基期=基期*r=现期*[r/(1+r)]。
4.速算技巧:百分数化分数。
(1)若r≈1/n,则增长量=现期*[(1/n)/(1+1/n)]=现期*1/(n+1)=现期/(n+1)。
(2)若r≈-1/n,则增加量=现期*[(-1/n)/(1-1/n)]=-现期/(n-1),即减少量=现期/(n-1)。
(3)百化分:1/2=50%,1/3≈33.3%,1/4=25%,1/5=20%,1/6≈16.7%,1/7≈14.3%,1/8=12.5%,1/9≈11.1%,1/10=10%,1/11≈9.1%,1/12≈8.3%,1/13≈7.7%,1/14≈7.1%,1/15≈6.7%,1/16≈6.3%,1/17≈5.9%,1/18≈5.6%,1/19≈5.3%,1/20=5%。
(4)常用的有:
①1/2、1/3、1/4、1/5、1/8、1/10、1/20本来就会,不用背。
②1/6≈16.7%,1/7≈14.3%,没有技巧,直接记。
③1/9≈11.1%,1/10=10%,1/11≈9.1%,1/12≈8.3%,1/13≈7.7%。
记忆方法a.分母部分依次递增1,百分数整数部分依次递减1;
记忆方法b.分数的分母整数部分和百分数的整数部分相加为20。
④1/15=1/3*1/5=33%*0.2=6.6666%。
⑤1/14≈7.1%,1/15≈6.7%,1/16≈6.3%,“百分数”为相差0.4的等差数列。
⑥1/17≈5.9%,1/18≈5.6%,1/19≈5.3%,1/20=5%,“百分数”为相差0.3的等差数列。
2.取中转化:制造业增长率为22%,在1/5=20%和1/4=25%中间,刚好处在中间,取中近似为1/4.5,124971/5.5;15.5%在14.3%≈1/7和16.7%≈1/6中间,因此近似为1/6.5。28.3%在25%=1/4和33%≈1/3中间,取中近似为1/3.5,如果觉得28.3%不在25%和33%正中间,可以看离谁近,比如28.3%离25%更近,则可以偏向1/4,近似转化为1/3.6。
3.倍数转化(数字特别小、特别大):3.15%≈31.5%/10≈1/3÷10=1/30;170%=17%*10≈1/6*10=1/0.6;2.47≈25%/10≈1/4÷10=1/40;1.92%≈20%÷10=1/5÷10=1/50。
【知识点】增长量比较(国考考得非常少,省考考频相对高一些)
1.题型识别:增长最多/少。
2.计算公式:增长量=现期-基期=基期*r=现期*r/(1+r)。
3.比较技巧:
(1)柱状图:先观察再比较。
(2)给现期和增长率:
①两个都大增量必然大;如果不想百化分计算,比较的时候也可以直接比较现期和增长率,如果现期和增长率都大,则增长量大。增长量=现期*1/[(1/r)+1],把1/[(1/r)+1]上下乘以r,可得r/(1+r),现期越大增长量越大,因为现期是乘数;r越大分母越小,增长量越大。比较的时候有口诀,叫大大则大。
②一大一小百化分计算或忽略1+r直接比现期*r。
注:一大一小有套路,但该套路有点瑕疵,建议考试的时候有时间还是直接百化分计算出增长量再比较。
套路:列出四个现期*r/(1+r)的式子,比较的时候有一个技巧,常见题型中,1+r都是1多一点点,相差不多,因此可以忽略1+r,直接看现期*r;但是有瑕疵,增长率相差特别大的时候,比如一个下降20%,一个增加200%,1-20%=0.8,1+200%=3,3和0.8差距太大,此时不能忽略1+r。所以增长率有负数或者数据相差太大时,不能忽略1+r。但大多数题目还是可以直接比较“现期*r”的。
4.总结:
(1)现期量和增长率都大的时候,增长量大,大大则大。
(2)比较增长率的时候,如果不想百化分计算,可以忽略1+r,直接看现期*r。
第七节
比重问题(非常重要)
一、【知识点】现期比重:
1.题型识别:问题时间与材料一致,问题问2015年,材料给2015年,即为现期。
比重问题的典型考法会有“占、比重”之类的关键词,如:男生占总人数的比重;如果问到利润率,利润率=利润/收入,利润本身就是收入的一部分,也能称作利润在收入中的比重,同属于比重问题。
2.计算公式:A占B的比重,A/B。
3.速算技巧:截位直除法。
二、【知识点】基期比重:
看到谁占谁的比重,前面除以后面.1.题型识别:问题时间在材料之前,给的是2016年的数,问的是2015年的比重。
例:2016年,男生人数为A,增长率为a;总人数为B,增长率为b。2015年男生占总人数的比重=[A/(1+a)]÷[B/(1+b)]=[A/(1+a)]*[(1+b)/B]=A/B*[(1+b)/(1+a)]。
2.计算公式:A/B*[(1+b)/(1+a)]。
3.速算技巧:截位直除、与现期比较。
【注意】如果截位直除,截3位计算太复杂,可以大概与现期相比较。
三、【知识点】两期比重比较:
1.题型识别:题干中涉及两个时间+比重/平均。常见问法:2016年和2015年比重相比较,是升了还是降了,或者升降几个百分点?问升降,则比较现期比重和基期比重,直接用现期比重—基期比重,结果大于0则比重上升,结果小于0则比重下降。
2.两期比重差计算公式:A/B-A/B*[(1+b)/(1+a)]=A/B*[1-(1+b)/(1+a)]=A/B*[(1+a)/(1+a)-(1+b)/(1+a)]=A/B*[(a-b)/(1+a)]。
3.在A/B*[(a-b)/(1+a)]中,A/B一定大于零,(1+a)>0。所以要判断式子的正负,只要关注a-b的大小,a>b,则a-b>0,式子为正数;a<b,则a-b<0,式子为负数;a=b,则a-b=0,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所以比重与去年持平。
4.升降判断:a>b,比重上升;a<b,比重下降;a=b,比重不变。
【注意】a指占字前面A的增长率,b指占字后面B的增长率。
5.数值计算:A/B*[(a-b)/(1+a)]<|a-b|,即比重差<|a-b|。
(1)A/B为现期比重,则0<A/B≤1;
(2)1/(1+a),若a>0,则原式<1;若a<0,原式≈1,1/(1+a)<1。
(3)结合(1)、(2),A/B*[(a-b)/(1+a)]<a-b,因为a-b会出现负数的情况,把此式统一为小于a-b的绝对值,因此A/B*[(a-b)/(1+a)]<|a-b|。
【注意】
1.大多数情况,两期比重问题蒙最小的,正答率在99%以上。
2.相邻两年/月的比重一般变化很小,间隔比重就有可能变动很大,可以选择放弃。
第八节
比值与倍数
一、【知识点】倍数:
1.现期倍数:A/B。
2.基期倍数:A/B*[(1+b)/(1+a)]
3.辨析:多/增长多少倍,属于增长率题型,(A-B)/B=A/B-1。假如:2015年和2016年的数据,问2016年是2015年的多少倍:2016/2015;问增长多少倍,r=(2016-2015)/2015=2016/2015-1。
4.倍数和增长率的关系:n=r+1,r=n-1。
注意:
1.部分量之比=各自比重之比。
2.所有给图的题目都可以看图。
第九节
平均数
一、【知识点】现期平均数(给2016年,问2016年):
1.题型识别:问题时间与材料一致+平均(均/每/单位),用后/前;
2.计算公式:平均数=总数/个数=A/B。
3..计算技巧(一步除法):截位直除。
【注意】问比重最大/比重排名前三?直接找最大/前三大即可。
二、基期平均
【知识点】
1.现期平均需要掌握谁除以谁。注意陷阱,可能会出现除两次的情况,比如先除以公共图书馆个数,再除以月份。
2.基期平均:
(1)时间上挖陷阱,需要找去年的数据。
(2)比重是两数直接相除,平均数是后除前,均需要掌握谁除以谁。
(3)所有的基期均需要乘以(1+b)/(1+a),(1+增长率)呈交叉对应。
三、【知识点】两期平均数比较:
1.问2016年的人均收入比2015年是上升还是下降?
现期平均-基期平均=A/B-A/B*[(1+b)/(1+a)]=A/B*[1-(1+b)/(1+a)]=A/B*[(a-b)/(1+a)],此式在比重中是两期比重的公式,在平均数中是两期平均数的公式。
则A/B>0,(1+a)>0。a>b,平均数上升;a<b,平均数下降;a=b,平均数不变。
2.比重中是“占”前除“占”后。平均数后除前,a、b分别是分子、分母的增长率。
【知识点】1.两期比重中问升降几个百分点、两期平均数中问升降几个百分点,两者有区别。2..两期平均数中很少考查两期平均数的差,一般考查平均数增长率。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现期-基期)/基期=[A/B*(a-b)/(1+a)]÷[A/B*(1+b)/(1+a)]=(a-b)/(1+b)。
4.平均数增长率:(1)公式:(a-b)/(1+b)。(2)题型识别:平均数+增长率。出现“均、每、单位”,即平均数问题。增长+%,即增长率问题。
第十节
综合分析
1.问法:以下说法正确/错误的是?四个说法中没有新的知识点。
2.(1)简单着手。先观察短的选项,好算的数值(1/3比27.8%更容易计算)。
(2)建议先看C、D项,再看B、A项。A项在综合分析中正确的概率较低,但并不是不选A项。A项正确的概率一般是10%+。
3.做题策略:
(1)以下说法有几个是正确的?这类题国考和省考一般不考查,最多4篇材料中出现1题。2015年前江苏每年考查,少看或错看都会出错,题目里一般都是坑,此类题建议放弃,做题的性价比不高。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先考虑排除,C项正确则选C项,C项不对则观察其他选项。
4.资料分析给出的是关于经济指标的数据,需要三观正。收入、消费必须上升,GDP一般上升,或者下降一点,选项中出现消费下降绝对错误,做题需要有阳光思维。
第三篇:统计术语篇
1、“番数”和“倍数”混淆
翻番: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翻两番为原来的4倍;依此类推,翻n番为原来的2n倍。
【例】198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2500亿元,到201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即20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目标为 20000 亿元。(2500×23=20000)。
2、“增长”和“增加”混淆
“增加”一词所表示的是绝对数,是报告期数字减基期数字所得到的差,它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水平。
“增长”一词所表示的是相对数,是报告期数字减去基期数再与基期数相比较(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它反映了事物的发展速度。所以,增加和增长两个词虽为同义语,但在反映统计数字时有一定的差别,不能混淆。
【例】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120人,则今年的增长量为120人,即增加了120人,增长率为 6% 即增长了6%。(2120-2000=120,120÷2000×100%=6%)。
3、“百分数”与“百分点”混淆
注意:表示构成的变动幅度不宜用百分数而应用百分点。因为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百分数:n% 即。
【例】某城市有30万人口,其中老年人有6万,则老年人占总人口的 20%。(6÷30×100%)百分点:n个百分点即(注意百分点不带百分号),一般在考试中,单位为“个百分点”。
【例】某国今年粮食增产20%,去年增产了12%,则粮食的增长率提高了 8 个百分点(20%-12%=8%)
【例】某地去年汽车销售总额比前年增加了8%,今年汽车销售总额比去年增加了13%则今年汽车销售总额增幅提高了 5 个百分点。(13%-8%=5%)
【注】实际量之间的比较一般用“百分数”表示,需要先相减后再除以基期值(即增长率);增长率(或比例)之间的比较一般用“百分点”表示,只需要直接相减即可,不需要再除以基期值。
4、表示下降或减少幅度
经常可以看到使用倍数来说明下降或减少幅度之大的。如:某种病的发病率由去年的30%下降到今年的15%,某种病的发病率下降了15个百分点;某种产品的成本由去年的120元一吨下降到今年的60元一吨,某种产品的成本下降了50%。
【注】倍数一般是表示增长或上升幅度的,不宜用于表示减少或下降。
第四篇:医学论文中常用统计符号及术语
医学论文中常用统计符号及术语
符号 术语
样本均数
总体均数
样本标准差
总体标准差
样本方差
总体方差
极差
中位数
第X百分位数
四分位数间距
事件A发生的概率
样本大小、样本含量
自由度
标准正态变量或U、Z 检验计算的检验统计量 S s2 2 R M PX Q P(A)N U、Z
2
F
T 2分布或2检验计算的检验统计量 F分布或F检验计算的检验统计量 T分布或T检验计算的检验统计量
R 检验水准 样本相关系数
总体相关系数
第五篇: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汇总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从生产角度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说,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说,它是最终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流动资产以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2.总产出
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
3.中间投入
指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
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内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4.国民生产总值(GNP)
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财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红利、利息、地租等财产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余额)之和。
5.世界上通行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它是世界上通行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6.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7.当年价格
指报告期的实际价格,如工厂的出厂价格、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商业的零售价格等。使用当年价格计算的数字,是为了使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互相衔接,便于考察当年社会经济效益,便于对生产和流通、生产和分配、生产和消费进行经济核算和综合平衡。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价值指标,在不同年份之间进行对比时,因为包含有各年间价格变动的因素,不能确切地反映实物量的增减变动。必须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后,才能真实反映经济发展动态。因此,在计算增长速度时都使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数字。
8.可比价格
指在不同时期的价格指标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以确切反映物量的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按产品产量乘其不变价格计算;一种是用物价指数换算。
9.不变价格
用某一时期的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农业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先后四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和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49年到1957年使用1952年工(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57年到1971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从1971年到1981年使用1970年不变价格,从1981年到1990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从1990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
10.社会劳动者
是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者。包括全民所有制单位、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含自负盈亏的合作社)、其他各种所有制单位的全部职工,以及城镇个体私营劳动者、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扣除外出临时工、合同工的农村劳动者,这部分劳动者已统计在全民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职工人数中)和其他劳动者。不包括待业人员、在学人员和家务劳动者。
11.人口数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是指每年12月31日2 4时的人口数。它通常是根据公安部门户籍登记的常住户口进行统计的。
12.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
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1000‰
年平均人数 或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13.发展速度
用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对比而得。由于比较的标准时期不同,发展速度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两种。
14.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减1(或100%)就是增长速度。即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
15.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我国计算平均增长速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习惯上经常使用的“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是以间隔最后一年的水平同基期水平对比来计算平均每年增长(或下降)的速度;另一种是“累计法”又称代数平均法或方程法,是以间隔年内各年水平的总和同基期水平对比来计算平均每年增长(或下降)的速度。具体计算方法,可参照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的《平均增长速度查对表》。农业总产值
16.我国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
(1)农业(种植业),包括粮、棉、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瓜类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和茶园、果园等的经营。
(2)林业,包括林木的栽培(不包括茶园、果园等)、林产品的采集和村及村以下的集体和个人竹木采伐。
(3)牧业,包括除渔业养殖以外的一切动物饲养和放牧。
(4)副业,包括采集野生植物、捕猪野兽、野禽及农民家庭经营的手工业等。
(5)渔业,包括水生动物和海藻类植物的养殖和捕捞。
农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业的全部产品(包括副产品)的总量,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的总成果。计算方法通常是以农林牧副渔产品及其副产品乘以该项产品的单位价格而得该项产品的产值。各项产品产值之和即为农业总产值。
17.农业增加值
指在一定时期内农业劳动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提供的社会劳动量的货币表现。它反映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和对社会的贡献。它等于农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18.农业商品产值
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可供商品交换的那一部分产品总量指标。
19.农村经济总收入
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在一年之中经营生产性和服务性活动所得到的可以用于抵偿本年开支,并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的全部收入。包括农林牧渔业、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劳务等各项经营收入和利息、租金等收入。但不包括那些不能用来分配,属于借贷性质或暂收性质的收入,如贷款收入、预购定金、国家投资、农民投资等。
20.总收入和农业总产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第一,两者包括的范围不同。总收入除了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的收入外,还包括其他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事业活动所得到的可以直接支配的全部收入,而总产值则不包括后面这些。
第二,就农林牧副渔五业而言,总产值要计算当年的全部成果,而总收入只计算当年可用于开支和分配的部分。例如总产值计算人造林木的生产量、大小家禽的繁殖、增长和增重的产值,总收入则不包括。
第三,计算的价格不同,计算总产值,全部产品都按统一的不变价格或当年价格计算,而计算收入一般只按当年价格计算,产品中的出售部分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自用部分按当地收购的价格计算。
21乡镇企业
原来仅指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两级集体经济举办的社队企业。在农村政社组织管理体制分设之后,除了包括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办企业外,还包括组办、联户办和个体办的企业。1984年3月确定将这类企业统称为“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单位一般应拥有固定的组织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和人员;有核算制度,承担经济责任和纳税义务;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实体。
22.工业总产值
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的总成果和总规模。工业总产值目前采用“工厂法”计算,包括各工业企业生产的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入库产品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的差额价值。在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方案中,国家对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原则和方法作了修改,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与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原规定)的区别在于:
一是计算价格不同,新规定是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原规定按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
二是全价与加工费的计算原则不同。新规定凡自备原材料,不论其生产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计算总产值,凡来料加工,一律按加工费计算总产值;原规定对此则有一些特殊规定。
三是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的计算原则不同,新规定要求会计在产品成
本核算时计算了这部分价值,工业总产值则应包括,否则,可不包括;原规定则按生产周期计算。
23.工业增加值
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二是收入法。工业统计制度中工业增加值的计算采用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
24.工业销售产值
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的工业产品总量。包括已销售的成品、半成品价值,对外提供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和对本单位基本建设部门、生活福利部门等提供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及自制设备的价值。
25.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职工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目前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职工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现价)
全员劳动生产率=
────────
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26.轻工业
指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按其使用的原料不同分为:①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②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27.重工业
指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工业。按其生产和产品用途,可分为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和制造工业。根据上述划分原则,修理作业中修理作业对象是重工业,否则划为轻工业。轻重工业总产值的划分也按“工厂法”计算的,即一个工业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生产的主要产品的性质属于轻工业,则该企业的全部总产值作为轻工业总产值;一个工业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的性质属于重工业,则该企业的全部总产值作为重工业总产值。
28.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资本金通俗地讲就是办企业的本钱。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资本金按照投资主体一般分为四种:
①国家资本金
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不论企业的资本金是哪个政府部门或机构投入的,只要是以国家资金进行投资的,均作为国家资本金。
②法人资本金
是指其他法人单位投入本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③个人资本金
是指社会个人或者本企业内部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④外商资本金
是指外国投资者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投资者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资本金在一般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增加或减少注册资金数额,必须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
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建设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其他经济和个人投资。国有经济和其他经济投资可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商品房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集体经济和个人投资可分为城镇(个人部分含工矿区)农村两个方面。
30.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
是以货币表现的基本建设完成工作量指标,包括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值,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费,以及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没用到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工程预付款和没有进行安装的需要安装的设备等,都不能计算投资完成额。建筑安装工程按预算价格计算,实际招标的工程,按中标价格计算。
31.更新改造措施投资
是以货币表现的更新改造工作量。
32.房地产开发投资
是指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建设公司及其他房地产开发单位进行土地开发工程,商品房屋建设工程所完成的投资额。
33.新增固定资产(或称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
新增固定资产是指已经建成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工程价值和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投资,以及有关应摊入的费用。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包括交付使用工程的全部价值,即包括交付使用工程在报告期内完成的投资和报告期以前完成的投资的全部价值在内。
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售给城乡居民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售给社会集团直接用于公用消费的商品金额,以及农民售给非农业居民消费品的金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售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的金额。
35.社会商业“国内纯购进”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企业(包括全民、集体、合营、个体商业)从商业部门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以各种价格购进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
36.社会商业“国内纯销售”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企业以各种价格对商业部门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的商品。
37.社会商业期末库存
指期末各种经济类型商业企业已取得所有权的全部商品。
38.社会商品购买力(指零售商品购买力)
即在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和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在零售市场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它包括居民消费品购买力、社会集团消费品购买力、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三部分。社会商品购买力分为已实现的社会商品购买力和未实现的购买力(又称结余购买力)。已实现的社会商品购买力是指一定时期居民和社会集团在零售市场实际购买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货币支出,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未实现的购买力表现为城乡居民期末储蓄存款和手存现金比期初的增加额。
39.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
指在农村集市和城市集市上买卖双方(包括农民、非农业居民、机关、团体、工商企业、个体商贩)成交的全部商品金额。目前农民在集市外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也统计在内。不包括城市工业品市场的成交额。
40.物资消费量
指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原料、材料和燃料的实物量,包括用于产品生产、经营维修、更新改造、科学实验和基本建设等消费。
41.物资销售总值
是指物资供销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本企业经营的物资总金额。其计算价格按销售单价计算。
42.能源消费总量
是指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包括生产用、固定资产投资用和生活用。
43.一次能源生产量
目前仅指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及其他动力能发电量。不包括薪柴、沼气、秸杆(苗)等能源。
44.终端消费量
是指本地区报告期内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数量,不包括用于加工转换的投入量、加工转换损失量和损失量。
45.能源生产增长系数
是研究能源生产量的增长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指标。通常计算能源生产增长系数和电力生产增长系数。计算公式为:
能源(或电力)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
能源(或电力)生产增长系数=────────────────
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4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是研究能源消费量增长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指标。通常计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能源(或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
能源(或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
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47.货(客)运量
指运输业实际运送的货物(旅客)数量。货运按吨计算,客运按人计算。货物不论运输距离长短,货物类型,均按实际重量统计;旅客不论行程远近或票价多少,均按一人一次作为客运量统计。半价票,小孩票也按一人统计。货(客)运量反映运输业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数量,也是制定和检查运输生产计划,研究运输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重要指标。
48.货物(旅客)周转量
指运输业运送的货物(旅客)与其相应运输距离的乘积之和,通常以吨公里和人公里为计算单位。计算货物周转量通常按发出站与到达站之间的最短距离,也就是计费距离计算。它是反映运输业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编制和检查运输生产计划,计算运输效率,劳动生产率以及核算运输单位成本的主要基本资料。
49.货物吞吐量
是指经由水运进、出港区范围,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货物吞吐量分别按国内进口(装卸)、出口(装船),外贸进口、出口统计。货物吞吐量按货物实际重量吨统计,以货物交接清单或货单上记载的重量吨为准。如无实际重量吨,可根据船舶装载情况来推算。在本港区内的水运转口分别按进口和出口各计算一次吞吐量。货物吞吐量是衡量港口生产规模的一个主要数量指标。
50.邮电业务总量
指以货币表现的邮电部门为用户传递信息和提供其他邮电服务的总量。它用各种邮电分类业务量,如函件件数、电报份数、长话张数、市内电话和农村电话的年均户数、订销报刊、累计份数等,分别乘以相应的平均单价(不变价),加总后再加上出租电路和设备收入,代用户维护电话交换机和线路等设备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求得。邮电业务总量综合反映了一定时期邮电工业的总成果,是研究邮电业务量构成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
51.实际收入
指调查户家庭全部实际的现金收入。但不包括借贷收入,如提取银行存款、向亲友借入款、收回借出款以及其他各种暂收款。
52.居民生活费收入
指调查户家庭实际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即用实际收入减掉“赡养支出”和“赠送支出”减掉调查户“记帐补贴”、非家庭人口 “搭伙费”以及“家庭副业支出”。具体包括工资收入、各种奖金、津贴,职工从单位得到的其他收入、个体经营者的净收益、个体被雇者收入、离退休再就业人员收入、其他就业收入、其他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家庭副业收入。
53.居民生活费支出
指调查户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等八大类支出,均按用途划分归类。
54.零售物价总指数
是商业零售牌、议价、集市贸易价格的综合平均水平与基期水平对比的相对数。它综合反映价格总水平升降变化情况,说明货币购买力的强弱,以及物价变动对城乡人民生活支出的总影响。城市零售物价指数包括食品、衣着、日用品、文化娱乐用品、书报杂志、医药、建材和燃料8大类,36个小类。计算零售物价指数,根据全社会综合平均价格加权计算,其权数根据城市住户调查资料中居民消费零售额确定。
55.全社会零售物价指数
是全面反映市场零售物价总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通过它,可以观察国营商业零售牌价、议价和集市贸易价格的总升降水平,说明货币购买力的强弱,以及物价变动对城乡人民生活支出的总影响。
56.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是反映城镇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及其程度的相对数。它和零售物价指数的区别,其一是零售物价指数的观察对象是城乡居民购买的全部商品价格,而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观察对象只限城市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消费品价格。其二是零售物价指数只包括商品部分,而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则包括商品支出和服务支出两个部分。
57.国营商业零售物价指数
是反映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商业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它可以观察分析国营商业和代销合作社商业商品零售牌价、议价的总变动及其对城乡居民生活支出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
58.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是反映国家企业、个体商业及有关部门,以各种不同价格形式收购农副产品的价格综合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用其可以观察和研究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农民货币收入和国家、企业、个体商业及有关部门支出的影响,以作为制订和检查农副产品价格政策的依据。
59.集市贸易价格指数
是反映城乡集市贸易商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通过它,可以观察集市贸易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研究集市贸易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研究集市价格和国营商业价格的比例关系,以及集市价格变动对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
60.出口总额
包括一般贸易出口,三来一补出口,三资企业出口。
61.一般贸易出口
指由外贸进出口公司、工农贸易进出口公司和地方性的进出口公司由国家统一安排的出口、代理出口和自营、联营出口,其中包括进料加工出口,以及各进出口公司在国内以外汇结算方式售给外轮供应公司、友谊商店、华侨商店、广州贸易中心、出国人员服务公司和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资企业等的出口商品。
62.三来一补出口
指来料加工装配出口按工缴费计算,中小型补偿贸易按金额计算。
63.三资企业出口
指三资企业自己出口的本企业产品。不包括委托外贸进出口公司出口的商品。
64.地方进口到货总额
指由地方掌握使用的外汇,包括中央分配给地方的外汇,出口商品留成外汇、非贸易留成外汇、黄金留成外汇、地方货款外汇等的进口总额。进口到货以货物运达我国口岸或国境进行统计。
65.地方外汇进口
指地方各项留成外汇和地方货款外汇的进口,不包括中央分配给地方的外汇进口。
66.三资企业进口
指三资企业自己进口的部分,包括:①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和物资;②本企业生产经营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其他物资。委托外贸进出口公司进口的不包括在内。
67.利用外资
指我国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客商直接投资以及向境外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筹借的境外资金。外资的形式可以是现汇、实物、工业产值或专有技术等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我国自有外汇和中国银行自有外汇资金发放的外汇贷款购置国外设备和材料,华侨、港澳同胞的捐赠,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的无偿赠送资金、无偿援建的项目均不属于外资范围。利用外资的方式有:对外借款,外国(或港澳地区)企业和经济组织和个人在我国境内开办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组织共同开办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项目或合作开发资源,以及裣贸易、国际租赁等。
68.补偿贸易
是以商品或劳务偿还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即由客商提供设备、原材料、生产技术,以这些设备、原材料、生产技术生产的产品或是用双方协商的其他产品价值去支付(偿还)进口设备、原材料价款。
69.对外借款
指我国政府、部门企业和中国银行等单位向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企业等借用的长期、短期资本,到期需还本付息。借款按不同渠道划分为:①外国政府贷款;②国际金融组织贷 款;③外国银行贷款;④出口信贷;⑤发行债券、股票。
70.外商直接投资
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以及我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以及外商从企业得到收益的再投资。
71.国际租赁
指出租者用自有资金,或向银行借款购买资本设备租给承租者在约定的期限内使用,承租者约按期付给出租者一定租金,在租赁期内设备的使用属于承租者,设备的所有权属于出租者,租期满后,出租者对设备具有支配权:收回、作价出卖或赠送企业。
72.旅游外汇收入
指国内各部门为来我国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和台湾同胞提供商品和劳务而得到的外汇收入。包括供应商品、饮食和提供住宿、交通、邮电、文化娱乐、导游等各项服务所得的全部外汇收入。
73.财政收入
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与再分配时,筹集的预算内财政资金,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各项税收和国营企业纯收入。各项税收,包括工商税、农业税、盐税、建筑税和海关税等。企业收入,包括国营企业所得税、调节税和上缴利润等。
74.财政支出
是国家为执行其职能,对财政预算收入资金的使用。财政支出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和行政支出。
75.基本建设支出
指国家预算内的基本建设拨款,不包括国家预算外自筹的各种基本建设资金。
76.行政事业费支出
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管理费支出和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
77.银行信贷存款
指企业、机关、团体或居民根据必须收回的原则,把货币资金存入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保管并取得一定利息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根据存款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企业存款、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基本建设存款、城镇居民储蓄、农村存款等科目。它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78.银行信贷贷款
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根据必须归还的原则,按一定利率,为企业、个人等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我国银行贷款,分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城乡个体工商户贷款以及农户贷款等科目。
79.承保额
又叫保险金额。它是保险人对被保险人负担损失补偿或约定给付的金额,它是保险合同上的最高责任额,也是计算保费的依据。
80.保费
又叫保险费。是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有关规定,为被保险人取得因约定危险事故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补偿(或给付)权利,付给保险人的代价。包括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储金收入。
81.赔款
保险事故发生后,经查证确属保险责任范围以内的保险标的损失,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覆行赔偿义务,给予被保险人的款项叫做赔款。赔款可分为已决赔款和未决赔款两种。
82.工资总额
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工资总额的组成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六个部分组成。但不包括:(1)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3)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费用;(4)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5)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6)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7)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8)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9)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职工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补偿费;(10)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11)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职工所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红)和利息;(12)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费、生活补助费等;(13)因录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14)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15)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16)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由居委会或肉菜市场发给城镇职工和城镇职工家属的肉类价格等补贴,暂不列入工资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