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第二单元练习
九年级英语练习二 Unit2
九年级英语组编制 9 月 27 日 班别: 姓名: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My father an English teacher.A.used to B.is used to C.used to be D.was used to be()2.Amy used to have long hair, she? A.used B.didn’t C.didn’t use D.usedn’t to()3.Where live before you come here? A.did you used to B.did you use to C.use he to D.he used to()4.These boys are very in football.A.interested, playing B.interested, playing the C.interesting, play D.interesting, play the()5.The boys don’t know.A how do they swim B.how swim C.they how swim D.how to swim()6.–Why are you going in a hurry? –Because I’m about late for school.A.worry, be B.worried, being C.worrying, be D.worry, being()7.He will go there me, because I am too busy at home.A.instead B.instead of C.with D.taking()8.I always go to sleep the light.A.in , on B.with, on C.and , in D.and, with()9.I like the Internet because I can my friends and make a lot of new friends online.A.chat with B.help with C.find D.go with()10.seems that he is not going to be back.A.That B.He C.She D.It()11.She hardly ever goes to school late, she ? A.do B.isn’t C.does D.doesn’t()12.–Don’t you remember me?-.A.Yes, I do B.No, I didn’t C.No, I do D.Yes, I didn’t()13.–She didn’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did she?-, though she was not feeling well.A.No, she didn’t B.No, she did C.Yes, she didn’t D.yes, she did()14.I spent half an hour my homework.A.finish doing B.finishing doing C.to finish doing D.finishing to do()15.It takes a long time by the way.A.write B.to write C.written D.writing()16.She is girl.A.an 18—years—old B.an 18—year—old C.a 18 years old D.a 18—year—olds()17.Would you mind the door? It’s too hot here.A.to open B.openning C.opening D.opened()18.Jack bought useful book.book is also very interesting.A.a, The B.an, The C.an, A D.a, A()19.–We’re going to the park this afternoon.-.A.Good time B.Have good time C.Enjoy yourselves D.Enjoy playing()20.–Thanks a lot!–.A.No at all B.That’s all C.Not at all D.You aren’t at all
二、词形变换(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一)根据句意,用方框中所给的词的适当形式填空。have to , not… any more , do, be able to , die 1.She spends lots of time housework.2.Li Lei swim in the river last year.Look, he is swimming.3.His mother is ill at home.He look after her very day.4.After his father’s , Tom’s life became difficult.5.He left school last year.He a student.(二)根据句意,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词填空。6.She likes to speak in front of people because she is(friend).7.Remember(bring)your homework here tomorrow.8.His mother makes him(wash)his feet before going to bed.9.I used to be afraid of(speak)in front of a group.10.He has already(
第二篇:第二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B.英国的汤姆生C.瑞典的舍勒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白磷燃烧B.汽油挥发C.水遇强冷变成冰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4.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A.木炭B.硫粉C.铁丝D.红磷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6.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态氧是一种淡蓝色液体B.氧气难溶于水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D.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
7.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A.硫磺B.红磷C.铁丝D.木炭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9.下列关于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全不是化合反应D.所有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双氧水B.空气C.氯酸钾D.氧化汞
11.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A.加热时无氧气产生 B.加热时产生氧气少 C.产生氧气缓慢 D.没有影响 12.常温下,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不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挥发性,该气体泄漏时对人体有严重危害.收集该气体的最适宜方法是()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用气球泡收集 13.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有无集满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向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D.将鼻子伸到瓶口闻一下气味
14.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碘和锌粉的混合物,没有什么明显的化学反应.向其中滴入几滴水,则迅速发生反应,且水的质量未改变.则上述变化过程中水充当()
A.氧化剂B.反应物C.催化剂D.生成物
15.将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混合物装入试管并充分加热,反应完成后试管中残渣中物质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16.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A.颜色B.状态C.硬度D.可燃性
17.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耀眼的强光C.有白色固体生成D.镁带消失 1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共有体B.医用的生理盐水C.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D.雪碧饮料
.19.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20.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21.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A.木炭B.硫粉C.铁丝D.红磷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产生大量白雾B.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火星四射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氧化反应未必是化合反应,而化合反应必定是氧化反应
23.实验室用试管盛放固体物质并加热,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应该()A.试管竖直放置B.试管水平放置 C.试管口稍向下倾斜 D.试管口稍向上倾斜 24.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空气B.铁丝C.二氧化硫D.氧气 25.存放一瓶氧气,正确的方法是()
A.瓶口朝下,盖上玻璃片B.瓶口朝下,不盖玻璃片C.瓶口朝上,盖上玻璃片D.瓶口朝上,不盖玻璃片 2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操作:
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隐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面下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④①⑤②⑥B.③④①⑤⑥②C.④①③⑤②⑥D.④①③⑤⑥② 27.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铁生锈B.酿酒C.蜡烛燃烧D.食物腐烂 28.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B.烧杯C.量筒D.燃烧匙
29.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的方法是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30.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 31.下列生活中的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品袋内防腐的氮气 B.铅笔芯C.碳酸饮料D.不锈钢锅32.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自燃、燃烧的共同点是()A.都放出热量B.都生成气体C.都有响声D.都发光
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钠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顷刻间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1)(2)(3)(4)2.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无色无味的D中,木条熄灭,向D中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推断: A是;B是;C是;D是。3.市场上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想是氮气。⑴假设猜想正确,请你用实验方法证明。验证方法及操作可能看到的现象结论 4.下面这则短文是某科普杂志上一篇文章的一部分, 请认真阅读, 并回答问题。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以及家用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氧气和臭氧是不是同种物质?。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3)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方法保护臭氧层?
5.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已知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4/5,则:(1)这些物质分别是:甲乙丙(2)甲与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6.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如果用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放出时就可以收集。当停止反应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造成的后果是。7.(4分)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①硬度________;②熔点________;③密度________;④颜色________。8.(5分)在①洁净的空气;②液态氧;③四氧化三铁;④高锰酸钾;⑤二氧化碳;⑥自来水中
(1)属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2)属于纯净物的是(3)属于氧化物的是(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一种 9.(15分)暗紫色固体A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C以及D,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时分解放出D,其中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若将细铁丝放在D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1)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A; B;C;D;E。(2)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反应所属的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①(); ②(); ③()。(3)C是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填“催化剂”或“氧化剂”)
四、在“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还能任意弯曲的细铁丝,在新制较纯净的氧气中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
第三篇:第二单元练习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黎平四中龙通敏
我校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在影院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真的很感动,心灵再一次被洗礼,观看的整个过程我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在中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内忧外患的困难年代,总理能够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特别想静下心来的写一篇文章,的确想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受。我,是生在80年代的中国农村,记事时就常常听老人说过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的爷爷当过兵,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告诫我要爱惜粮食,吃饭要把碗里吃干净,不能剩饭或者留有饭粒,这看似普通的话语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挥之不去印象。后来我上学了,90年代的中国农村也并不富裕,我深有感触,父亲也和我经常谈起那个连树叶、树皮和草根都没得吃的年代来激励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那时我也是似懂非懂的点头。时隔多年,而我也已工作十年有余,奋斗成长的足迹清晰可见,在这个富裕和平的年代,似乎那段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今天当我们再次通过这部电影重温国家与人民遭受那段磨难的历史,意义深远!1961年,周恩来总理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老百姓发生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纯朴,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中的周恩来总理在国家最困难时期带着病去革命老区调研考察,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我也似乎被电影带到了那个岁月。总理在和老百姓一起吃着树叶糊糊,在炕上听连弟奶奶的河北落子,坐在搞“个人主义”老乡的门槛上落着家常,给带病上夜课的乡村教师拿鞋穿鞋的场景温暖人心。电影中用三次镜头描绘了总理深入调研后不顾白天的劳累工作到深夜的画面让人潸然泪下。这部电影的主体教育我觉得他在告诫我们领导要爱自己的群众,百姓在困难时期要同国家共患难,敢于说真话,勇于担当。同时这部电影也反映革命老区人民的质朴,没有坏人坏思想,只有好与更好之分,那个村主任不是不讲真话,有意隐瞒,我觉得他的初衷是好意的,是要为党分忧,不想给国家添乱,只不过他没有更深的理解是吃大锅饭滋生的党与群众关系的矛盾。不过今天想来在那个年代党员容易误入教条主义错误,忠诚在党员的心中根深蒂固。总理告诫村主任要“谦虚谨慎,实事求实”,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最能感受生活。当然这部电影也刻画了说实话的百姓人物语言和内心世界,也真是这些人让总理真正的了解了民情,真正的了解了百姓真实的思想状态,才有了革命老区率先在全国打破吃大锅饭的正确决策。
当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3个春秋,新中国也很快将要迎来65岁的华诞,在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科技的发展,工业的振兴,民族的昌盛,国家的富强。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党走出了一条正确而光辉的道路,即便在这条道路上有“老虎”也有“苍蝇”,即便今天的媒体新闻不断爆料贪污腐败、民生问题,但我们的党敢于正视,自我纠错,不断发展。
在今天,中华大地各民族儿女都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各条战线上努力奋斗,在为强国梦的征途上勤奋工作。对于我们测绘地理信息院也不例外,全体干部职工正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一流团队而披荆斩棘、继往开来。我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多年,常怀感恩之心。今年单位也算是“内忧外患”,内没有家底,经济困难,外别人欠款难以回收!院长朱卫民经常和我们讲这样的两句话“大家有钱,小家不慌,大家无钱,何来小家”、“不能今天吃足明天不吃”,话虽简单但意味深长。我们全院干部职工只要做到吴孔军局长“六要六不要”,上下齐心就没有越不过的河,更没有翻不过的山。新一届党委务实清廉、真抓实干,一定能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走出一条具有长足发展的新道路。
现在正值全国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也是大家庭中的一员,要深入一线,勇于作为,敢于担当,深刻剖析我们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开诚布公的开展自我批评,自我革新,自我完善!通过实践活动让我们每个干部自我警醒,自觉来规范我们的言行,在大是大非面前每个人要真诚,正直,要有正义感,不带有个人感情!要敢于给领导献言纳策,让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主人翁思想,都有集体荣誉感,都有大局观念,都能快乐的工作和生活,更能在为单位的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2014年4月28日
第四篇:九年级第五单元练习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积累运用(20%)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jié()乎 lǘ()左 huī()突 gōng()筹交错 阴yì()伛lǚ()顿bó()qiáng()倾楫摧
二、默写。(12%)
1._______________,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一曲新词酒一杯,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 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4.且壮士不死即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悍吏之来吾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哗然而骇者,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本字。(4%)1. 固以怪之矣 _______同 _____ 2. 身被坚执锐 _______同 _____ 3. 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同 _____ 4. 百废具兴 _______同 _____ 阅读理解(40%)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13%)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这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上文可分为几个层次?用文中的原话概括各层次的层意。(3%)
2、对上文场面描写的内容,有下面几种不同的概括:A铺张热闹,B简朴欢乐,C与民同乐,D忧国忧民。你认为哪一种恰当?简述理由。(4%)
3、根据上文文意,为下面一句话加一个上联或续一句下联。(不必过分强调格律)(2%)
山肴杂陈太守宴
4、有人说,《醉翁亭记》是纯粹写山水风月的文章;也有人说,它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根据上面语段的内容,适当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5%)魏武将见匈奴使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
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
2、“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5%)
[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
4、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只见那床头捉刀人,六、阅读《游龙门记》,回答问题。(12%)游龙门记(节选)薛瑄
出河津县西郭门1,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皆层峦危峰2,横出天汉3。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4相望。神禹5疏凿之劳,于此为大。
由东南麓穴岩构木6,浮虚架水为栈道7,盘曲而上。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8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9思德10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11,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12,形状毅然13,若壮夫离立14,相持不下。
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15。布石磴,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16,甃甓17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18,三面触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19,倏忽20万变。西则连山宛宛21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22。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23,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24,渺茫出没,太华、潼关、雍豫诸山,仿佛见之。盖天下之奇观也。
注释:1.郭门,城门。2.威峰,高峰。3天汉,天河,也叫银河。4.俨立,齐齐整整地立着。5.神禹,即夏禹。传说大禹治水凿开黄河上的龙门山以疏导河水。6.穴岩构木,在岩石上凿洞,搭上木架。7.浮虚架水为栈道,在水上凌空搭起栈道。8.制,(建筑的)规格。9.悚肃,必恭必敬地。10.根负土石,突走连接,意思是树根钻入泥土之内,向四外伸展。12.偃蹇,高傲的样子。14.离立,并立。15.危出半流,高高地突在中流。16.不可木,不可用木料建筑。17.甃(zhòu)甓(pì),砖块。18.湍(tuān),急流。19.开阖晦明,云雾开则明,云雾合则暗。20.倏(shū)忽,很短的时间,一会儿。21.宛宛,曲折蜿蜒。22.与天浮,与天浮在一起,高与天齐。23.石洲沙渚(zhǔ),水中的陆地。渚,小洲。24.舸(gě),大船。
1、为什么说“神禹疏凿之劳,于此为大”?根据龙门所处地理环境的特点作简要回答。(3%)
2、“明德宫”在“临思阁”的 方向,“临思阁”在“龙门”的 方向,“龙门”位于“明德宫”的 方向。(3%)
3、根据文中有关描写,以“青松奇木”为题,试在下面画一幅画。(2%)
4、常用的写景方法有两种: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本文用了什么方法?对第3小节中的写景顺序,你是否觉得有点乱?简述理由。(4%)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一、嗟、闾、隳、觥、翳、偻、踣、樯
二、1.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3.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虽鸡狗不得宁焉。
三、1.以同已。2.被同披。3.属同嘱。4.具同俱。阅读理解
四、1、可分为四个层次。依次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B较
恰当。虽然“鱼肥”“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看起来有些铺张,但都是就地取材,说不上奢侈。全文又是以“乐”贯穿始终,所以“欢乐”也比一般性的“热闹”来得恰当。C项与题意不合,D项是架空分析。
3、参考答案:老少往来滁人游,觥筹交错众宾欢(不必过分强调格律,意思对即可)。
4、参考答案:文章蕴涵着浓厚的乐民之乐的思想。如本段开头写游人之多,“与民同乐”的思想就在言外。全文最后一段中“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五、1、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2、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3、不恰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
4、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势,就是佳作。
六、1、因为这里山高(层峦危峰,横出天汉),路险(穴岩构木,浮虚驾水为栈道),风高(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浪急(大河奔湍,石峰疑若摇振)。
2、东北、正南、西北。
3、图画不要求画得很象,但要根据文中的描写,把这些树木扎根土石,枝疏叶茂,高大挺立的特点表现出来。
4、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相结合。后半个问题无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有点乱。按观察顺序,北开始,再西,接下来应为南,却跳过先写东;写南面所见,或上或下,也有点乱。(反面意见:不乱。游龙门应以峡为重点,古南北方向应详写,东西方向应略写,写“西”后跳过“南”先写“东”,是出于安排详略的需要,更显合理。)
第五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单元练习
九年级思想品德 单元练习
(一)(共四个大题,50分,45分钟完成)
班级姓名序号成绩
一、选择题:下列1——6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7
——10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将其字母番号填入下面表格相应的方框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某网站组织的”成人标准”网络票选活动中,“责任”一词的选票高居榜首,成为入选成人标准的首个关键词,这表明
A.责任就是无私奉献B.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C.承担责任就要不言代价D.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2.、“你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易卜生语)。这句话启示我们
A.人生最大的任务是做好自己的事,对自己负责
B.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C.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就不必在意别人说什么
D.人生最大的责任是让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
3、下列属于在家庭生活中必须承担的责任有
①爱岗敬业②孝敬父母③尊老爱幼..④见义勇为⑤刻苦学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⑤
4、俗话说:“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
A.玫瑰有着浓郁的芬芳,它经久不衰
B.我们应该把美丽的花朵赠与他人一起分享,不能独自享受C.生活中应该注意培养高雅情趣,将快乐幸福和他人一起分享
D.当你关爱和帮助了他人,当你关注和服务了社会,你同时也收获了幸福和快乐
5、香港之子“阿福”(黄福荣),从2002年开始在内地做慈善工作。在青海玉树地震中,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四个孤儿院师生的安全,这说明“阿福”
①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②能亲社会,服务社会
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④个人荣誉感太强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沈浩同志在任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书记六年间,舍小家为大家,无暇顾及年迈的母亲和未成年的女儿,一心扑在工作上,推动小岗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群众称他是“离不开”的好干部。下列对沈浩同志的行为认识不正确的是:
A.无私奉献,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缺乏承担做儿子和父亲的责任意识
C.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D.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以集体利益为重
7、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在广州举行,约20万名志愿者为亚运会提供志愿服务。
承担志愿者工作
A.要付出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等代价
B.可以收获知识、经验、技能和社会的赞誉
C.是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D.将会付出生命的代价8、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郭明义,20年来,他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他的事迹表明
A.承担责任,付出的越多,得到的物质回报就越多
B.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
C.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是一种奉献精神
D.要审时度势,学会在不同的责任之间进行选择
9、以下是同学们在“我与集体”主题班会上提出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A.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B.集体好处我多占,集体困难我不管
C.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D.集体荣誉要珍惜,集体事务共承担
10、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下列活动属于社会公益活动的是
A.参加义务植树B.参加城市“啄木鸟”活动,维护城市清洁
C.向社区居民宣传税法知识D.无偿资助失学儿童
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1、仔细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女同学的做法对吗?
⑵她的这种行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和后果?
12、一位同学在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团体操表演后,在日记中写道:“炎炎夏日,汗水从颈脖子流到了脚脖子,一些动作练习了数万次。我们晒黑了,但是也长大了,坚强了。在火热的七月,挥洒出汗水,磨练了意志······”同学们勇敢地承担了对祖国的责任。他
们得到了什么回报?付出了什么代价?
13、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的读后感。
材料一:“不关爱集体的人不用”,这是一家科研机构招聘人才时的首项要求。材料二:漫画
三、分析说明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4、材料一:中学生马鹏飞,自幼家庭不幸,奶奶是他唯一的亲人。5岁那年,奶奶因患糖
尿病失明,生活不能自理,他十年如一日,坚持照顾奶奶,帮助奶奶穿衣洗漱,打针吃药,同时坚持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他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治好奶奶的病,还要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
材料二:空军某航空兵师飞行员冯思广,在驾驶飞机时遭遇发动机骤停,为避免飞机坠
落在人口稠密地区,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果断地改变飞行轨迹,最后自己却因错过跳伞最佳时机,壮烈牺牲。
⑴请些出马鹏飞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至少两种)。
⑵材料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扮演了那些角色?
⑶冯思广的选择是珍爱生命的表现吗?为什么?
15、据《重庆晨报》2011年3月5日讯,3·5学雷锋郭明义爱心团队“大型奉献日”活动
在江北区春晖社区启动。郭明义爱心团队重庆大队、江北绿叶义工志愿服务队等近600名新的志愿者代表郑重宣誓:用爱温暖山城!据了解,我市从1994年成立志愿者协会以来,至今注册志愿者达78万,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服务涵盖助老助残、关爱儿童、扶贫开发、生态环保、禁毒防艾、全民健身、社区互助、法律援助等各方面。
⑴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服务的行列中来?
⑵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志愿者们共有的品质和自觉行动。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有什么体会?
四、活动探究题(6分)
16、信义兄弟·公民责任
在北京当包工头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中,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他30多个小时没合眼,冒着一路风雪赶回老家,将筹借的33.6万元钱一分不少地送到了60余位农民工的手中。兄弟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20多年来一直秉持的“新年不欠旧年帐,今生不欠来生债”的家训。
⑴ 教材连接:“信义兄弟”为了承担信守承诺的责任付出了巨大代价。请你说说负责任需要付出哪些代价?
⑵ 践行责任:作为中学生,虽然我们年纪尚小,但我们毕竟日渐成熟,开始融入社会,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请你谈谈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
⑶ 我思我悟:从“信义兄弟”的感人事迹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至少从两个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