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改革调查情况与建议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2:0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医疗改革调查情况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医疗改革调查情况与建议》。

第一篇:基层医疗改革调查情况与建议

基层医疗改革调查情况与建议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情况抽样调查的通知》精神,11月下旬,省医改办会同调查总队联合在全省17个医改试点市县开展全省基层医改情况抽样调查。通过调查,着重了解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成果和现状,进一步掌握基层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及时总结基层医改的基本经验,为政府完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样本情况

根据医改调查方案规定,我县以基层卫生院服务人口为标识排队,随机等距抽取6个卫生院、24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和52名群众进行直接调查,当场检查收回问卷,保证调查资料的完整性、独立性和公正性,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

二、基层医改情况

年初,县人民政府根据省政府和省医改办具体部署,及时成立由分管县长、县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卫生局等单位分管领导组成的基层医疗机构改革领导小组,设立县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办公室,负责指导全县28个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18个农村(社区)卫生室的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工作。全县加强组织领导、政策宣传、制度建立、人员分流、药品采购配送、药品零差率销售、基层医疗收费统一结算和协调管理等综合配套性改革工作,保障全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稳步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据调查统计,到今年9月底,全县28个乡镇卫生院和218个村卫生室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和基层医药卫生综合体制改革。改革后,全县28个乡镇卫生院共核定646名编制;其中:现有乡镇卫生院职工621人,空编率为3.9%。经调查发现,在一些偏远山区卫生院空编数较多,在职人员出现了满负荷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在基层卫生院改革后,全县现配有管理人员31人,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464人,执业医师174人,还配有专职或兼职公共卫生服务人员116名,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公共卫生处置能力与水平。我县在改革初始,县医改办就对全

县乡镇卫生院财务进行了统一结算和管理,有效地改变了基层卫生院财务管理松散的格局。同时,加大基层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建设投入,使各基层卫生院(室)整体卫生环境、医疗条件、管理与服务态度都得到了改善和提升。如今,全县统一对村卫生室医疗用房进行了改建,配备了1--2张治疗床和4--6把治疗观察椅,大大方便了基层群众就近治病。

三、基层医改成效

从全县卫生院诊疗方面看:到今年9月底止,累计诊疗人数达260376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6.3%;其中住院人数4286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62.8%。1—9月份累计医疗服务收入为1110万元,同比减少11.0%;药品销售收入1472万元,同比下降25.2%,呈现“一增三减”态势。全县基层卫生院10月份采购使用药物品种数达430种,其中基本药物品种288种;药品配送企业达20家,基本药物配送量占87.5%;10月份药品购进总额109.5万元,比今年1月份增长16.3%。改革后,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立足做好公共卫生和公民健康保健意识宣传工作明显加强,小伤小病能就近得到及时医治,基层卫生院医疗安全风险大大降低。

从基层卫生院经费支出看:1—9月份,全县基层卫生院人员经费累计支出1139万元,同比增长8.3%。基层卫生院行政性费用支出457万元,同比减少35.0%。在全县基层卫生院机构改革中138人得到了分流,其中提前退休19人,占分流总数的13.8%;非在编分流111人,占分流总数的80.4%。基层卫生院通过改革和医疗资源整合后,基层医务人员结构得到了充实与调整。在调查中,多数卫生院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改革表示赞同,98%的公众对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提供的医疗服务较满意;92%的公众认为卫生院(室)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比以前好;还有92%的公众认为卫生院(室)的药价比去年便宜了。希望政府坚持下去,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改革措施,切实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难题,让广大群众普受改革后的实惠。

第二篇:医疗服务机构的改革建议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案例)考核

医疗服务机构的改革建议

作者程定全考试批次1009学籍批次1009

学习中心重庆经贸学院奥鹏学习中心层次高起专专业行政管理完成时间2012年2月26日

试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路径

上个世纪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体制改革,被看作是力度较大、成效显著的一项改革。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变化,但也带来了新的矛盾。一方面老百姓越发感到“看病难、看病贵”,据权威机构的调查统计,90%的人对医疗变化表示不满。另一方面医疗机构的利用率却在不断地下降。据卫生部统计,2003年我国患病人数比 1993年增加了7.1亿,而就诊人数比1993年却减少了5.4亿。病床使用率城市由81%下降到61%,农村由44%下降到33%。城乡居民有48%的人有病不去就医,有29.6%的人应住院未去住院,其中大部分原因是经济原因。这一矛盾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中国医疗改革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一、我国医疗改革的进程及基本做法

改革开放后,各项改革开始起步,医疗改革也开始酝酿。特别是在确定了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后,医疗改革便开始了市场化的进程。从医疗供给角度,强调医疗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供给体制。具体的做法是,在城市首先将作为事业单位的公立医疗机构推向市场。企业自办的为职工服务的医疗机构也随着企业制度的改革被作为企业办社会的一项内容从企业主业中分离并走向市场。虽然这些机构并未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但随着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拨款的不断减少和企业资金的供应的终止,其运行机制在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基础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从分工协作走向全面竞争;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目标为主转变为全面追求经济目标。因为他们要靠服务收费来弥补成本。

从医疗的需求角度,市场化改革实际上将医疗产品的需求作为一种私人物品的需求。既然是私人物品就需要以个人支付为主。在城市,职工在经历了短暂的定点定量享受免费的有限医疗服务后,便开始了向市场化的医疗保障制度过渡。最初1994年在“两江”地区搞试点(江苏的镇江和江西的九江)。1998年又将两江的医改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农村,随着80年代初期人民公社解体,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绝大部分地区迅速瓦解;因为该制度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从此以后,农民的求医问药便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市场化。因为从供给层面看,现在基本形成了商业化的服务提供模式。主要表现在,各种资本都可以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基本上不存在进入和退出限制,新建医疗机构的布局以及服务目标定位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状况。包括公立医疗机构乃至公共卫生机构在内的所有医疗服务机构,都已经成为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具有独立经营意识的利益主体。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微观组织和管理方面,普遍转向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各种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则逐步走向全面竞争;医疗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也主要依靠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在需求层面,计划体制下福利性的医疗保障制度解体后,居民医疗服务的满足只能通过市场来实现,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地演变为私人消费品。目前在城镇地区,医疗保障(保险)制度所覆盖的人群大约有1.2亿人左右,不足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半数;在农村地区,则只有全部人口的10%左右。另外,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的医疗保障体制本身都不具有强制性。改革开放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直坚持自愿原则。城镇医疗保障(保险)制度虽然名义上具有强制性,但在操作中因过分追求小范围的收支平衡,也只有确保缴费才能享受相关待遇。对于绝大部分社会成员来说,医疗服务上的需求能否被满足以及被满足的程度,基本上取决于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力量。在公共卫生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可见,中国的医疗改革

在把公立医疗机构推向市场的同时,也把大多数居民医疗需求推向市场,他们失去了原有的医疗保障。特别是收入极不稳定、低收入和无收入的居民,他们游离在社会统筹的医疗保障制度之外。

二、中国医疗改革的成本分摊分析

在由福利性的医疗保障转向市场化的医疗保障过程中,医疗改革成本由谁来承担的,我们可以通过几组数据清晰地看到。

首先我们看近10几年来医疗费用构成的变化。根据历年卫生统计年鉴的财政预算支出,还包括了医疗以外的公共卫生支出,如把公共卫生支出扣除,个人支出的比例还要大。医疗转轨过程中,卫生总费用2003年比1990年增长8.63倍,政府预算支出只增长6.07倍,社会卫生支出6.17倍,而个人支出增长13.77倍。卫生总费用的增长主要是靠个人卫生支出增长拉动的。其次,人均收入的增长与医疗费用的变化,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卫生统计年鉴计算得出的列表,可以看出,一次就诊和一次住院费用上涨最快是1993年到2001年。但1993到1998年的上升基本上是与人均收入的增长同步的。这一阶段是我国价格改革力度较大的年份,医疗制度改革也处于起步的试验阶段,医疗费用的上涨是正常的。但1998年到2003年,医疗费用以每年 30%以上升势加速上扬,远远超过了人均收入7%的增长速度。这一阶段正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在全国各城市普遍推广的时期。在此之前,由于公费医疗实行定点的费用包干、超支由医院承担,而劳保医疗的费用也由于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严格受到企业预算的约束,因此医疗费用的上涨由于受到供给方的控制其增长并不很快。而1998年以后,随着大规模的医疗保障市场化的改革,医疗费用主要由个人承担,来自供给方的医疗费用控制约束被解除了。相反,医疗机构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必须利用医疗技术上的垄断性和信息的优势,千方百计的诱导医疗需求。医疗费用便有如脱了缰的野马。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医疗改革市场化的过程中,医疗改革的成本更多的由广大居民承担,负担最多的是没有任何医疗保险保障的弱势群体。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中的诸多问题,其中就有医改的因素。

三、我国医疗改革的主要问题及反思

市场化走向的医疗体制变革带来的成效主要表现为:通过竞争以及民间经济力量的广泛介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医生数量以及床位数量都比计划经济时期有了明显的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能够开展的诊疗项目不断增加。此外,所有制结构上的变动、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以及多层次的竞争,明显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机构及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内部运转效率有了普遍提高。

但医疗改革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以往中国医疗改革路径选择是存在偏差的,我们认为主要失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多的依靠市场来解决居民医疗卫生的问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丧失。

医疗产品本身的可排他性使之成为私人产品,但医疗卫生又具有较强外溢性,使它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同时,医疗服务技术上的复杂性和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与其他商品和服务提供者相比具有一种特别的优势,即可以通过医疗服务诱导过度需求,实现供给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医疗市场是典型的非竞争性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卖方垄断的市场。这也使得医疗产品的价格无法反映真实的需求,不能根据等边际的原

则来实现供需均衡。从需求方来看,医疗产品的公共品性质,决定了它的可及性,即应是广大居民普遍可享受到的服务。但市场化的医疗保障,使得医疗需求成为一种主要依靠个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如果不能通过市场以外的力量对其进行帮助,个人支付能力较低的居民将无法享受医疗服务。公共物品的可及性就无法实现。特别是在我国,广大的居民在刚刚解决了温饱,就将住房、教育、医疗等一整套接近市场化改革推出,其医疗的支付能力更为有限。因此,医疗资源的市场配置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失灵,必须通过政府介入来解决。实际上就是在许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考虑到医疗卫生的公共性质,政府对本国居民提供了完全或大部分的免费服务。

(二)医疗卫生事业走上了一条资本密集型的高成本发展道路,偏离了中国的国情

在医疗改革过程中,由于国家对医疗机构资金拨付的不断减少,医疗机构的服务费用的补偿实行“药品加价、检查项目收费”,这必然滋长医疗机构逐利化的倾向。为了得到更多的加价和收费,实现利益最大化,他们不断的向西方发达国家进口高档的医疗设备,购进高价的新特药品,并通过将医务人员的劳动补偿与医疗行为挂钩、按科室核算、按收入提成,诱导需求。把高额的医疗设备的成本和使用收益转嫁给患者。在许多医院,不管患者病情轻重、手术大小都必须进行全身性各种检查,不同的医疗机构相互之间也不认同医疗检验和诊断结果,给病人的身心和经济上都造成很大的影响。现行的医疗机构费用的补偿机制,激励医疗机构上设备、上档次,追求资本密集型的发展。目前中国医疗资源很有限,有限的资源又用在了少数大医疗机构的高精尖设备上,这在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人均卫生资源仅占世界总资源的2%的国度中,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浪费。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阶段又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就决定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必须用在低成本的医疗项目上,才能以较少的投入服务更多的人口。

(三)医疗服务体系中政府和市场作用领域的错位,不同医疗机构服务的对象倒置

我国医疗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供给体系和医疗保障格局。但我们在医疗卫生市场化的改革中,没有顾及医疗领域的特殊性,强调了与其他领域改革同一的思路和做法,即“抓大放小”。这种思路在医疗领域存在重大缺陷。因为“抓大”意味着要保证大的医疗机构的国有化性质,即政府只对大的公立医院给与一定的财政补贴,而“放小”实际上是将中小医疗机构全部放开,即允许各种民间和私人资本进入中小医疗机构。在现实中,规模较大的公立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确实尚未进行,非常有限的财政用于医疗方面的资金80%也都用在了城市那些三级以上的大型综合医院,即医疗服务的高端市场。而在县区、街道和广大农村的低端的医疗服务市场到处活跃着私人医院和个体诊所。由于国家规定各医疗机构收费,是以医疗机构的等级的划分为标准的,等级较高的医院机构收费标准自然也高,这就决定了能够进入这些机构的必然是能够享受各种医疗保险的一部分正规就业的群体和少数收入较高的阶层,而另外一些只能进入那些收费较低的私人诊所。而私人的医疗机构是盈利性的医疗机构。为了维持低成本的运行,只能接受被大的公立医疗机构排挤的弱势群体。低收费可能伴随着低质量的医疗服务,乃至造成非法行医和黑诊所像毒瘤一样不断地滋生。使患病的居民小病拖大,大病拖重,医疗事故屡屡发生。由于大的医疗机构对弱势群体的不可及性,使非常有限的财政补贴资金实际暗补了相对的高收入者。

四、医改的路径选择

医改要继续进行必须调整思路,中国医疗改革的路径选择我们认为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在居民医疗卫生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医疗服务的融资应以政府为主,而不能把它交给市场,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基本做法。在已建立市场经济的国家中,除美国之外,所有国家政府都承担了近3/4的卫生总开支。英国、瑞典和挪威,用财政税收支持由政府直接提供卫生服务;在法国、德国及日本社会保障是占主导地位的医疗筹集方式,但政府为社会保障融资达60%以上;美国被公认为是比较典型的市场化医疗体制,大多数就业的人口,强制地实施由雇佣双方缴费的统筹医疗保险。但无法进入统筹保险的特殊群体,由政府提供医疗保障。每年政府用于医疗方面的公共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重的近46%,私人保险慈善机构占35%,自费支出只占19%。

当然,我国目前财政用于医疗方面的资金还很有限,无法撑起全民的医疗保障。如何解决医疗卫生资源有限性与公众医疗卫生需求无限性的矛盾,其出路是,一定要合理地选择政府医疗卫生的干预重点和干预方式。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投入的宏观绩效,也关系到社会公平问题。选择的唯一标准是使有限的医疗卫生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增进国民健康的效果。选择的基础则是在不同的医疗卫生干预目标、干预成本和效益(增进国民健康的效果)之间进行比较。

即应将医疗资源集中于成本低、效益好的基本临床服务,放弃那些按照现有技术可以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但成本非常高昂的临床服务。

在医疗融资方面,政府要保证每年的公共卫生支出有所增长。同时要通过政府的各种政策和手段,动员社会资金为医疗卫生融资。

第二,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必须走一条劳动密集型的发展道路,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条道路。其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医疗资金投入有限,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高成本的物质资本投入上,固然可以通过提高诊治水平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但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必然会出现质量对数量的替代。要实现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关键是增加医疗服务人口的数量。当然这不是说,忽视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重视诊治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而是把重点放在哪一方面,现在医疗领域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医疗服务的普遍性问题。在一些大的综合医院,仍然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先进的医疗设备,不断提高疑难病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二是因为,中国的人力资源丰富,特别是随着这些年高校的扩招,各医学院校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性医护人员,医疗的人力资源充足。近几年来一些大的综合性医院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显得过剩,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吸纳能力有限。相反一些基层的医疗机构由于数量众多,资本有机构成低,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鼓励这些毕业生去基层工作,实现医疗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原因之三是,中国传统医疗的中医中药有广阔的市场,它对于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还是很有效的,而且它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医疗服务。因此,我国应发展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服务项目,这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

第三,在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明确政府与市场各自活动的领域。要想充分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要想真正提高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需要优先发展和政府确保的是初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而不是那些三级以上的大型综合医院。因此,政府应保证初级的低端医疗服务的公共供给,或政府对初级的医疗机构提供资金帮助,使之为大多数居民提供免费的或低成本的服务。为了提高公共医疗的效益,政府也可以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一揽子服务计划,精心设计一个医疗“服务包”,规定由政府提供的免费和低费服务的病种、诊疗项目和手段、药品目录,由各种医疗机构提供,政府买单。超出服务包的范围,再由个人和社会资金解决。在高端的服务市场,一些大型综合医院应尽快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允许各种资本进入,按市场原则经营。这样既可以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又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当然,国家要对这些医疗机构进行必要的监管,同时对一些特殊群体,还要建立重特大疾病的医疗救助制度。医疗市场中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与其它领域不同,从这个意义讲,可能“抓小放大”比“抓大放小”更为合理。

医疗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难度大,任务艰巨。其实医

改是世界性的问题。即使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国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像英国,由国家出资实行全民的免费医疗保障,公平保证了,可效率解决不了,排队等候成了这一制度的特点。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虽然政府和市场有合理的分工,但最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公共的医疗开支在不断攀升,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有人担心这个保障体系是否会崩溃。所以,他们同样面临着医疗改革的问题,只不过是问题的性质有所不同。

第三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张公庙镇位于澧县西南边界,与临澧县接壤,素有澧县“西大门”之称,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也是市、县主要领导的重点联系乡镇,全镇现有人口近2.8万人,1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张公庙镇中心卫生院1995年由原张公庙卫生院和澧西卫生院合并组建而成,2003年被省人民政府、省卫生厅批准为全省首批中心卫生院,承担着全镇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和健康教育等职能,并承担着对全镇19所村卫生室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工作。卫生院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79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3284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近650万元。现有正式职工4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6人),退休职工18人,编制床位50张,开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口腔科、理疗科等临床科室,能诊治各种农村常见病及多发病,能开展部分中下腹部手术、骨科手术及妇产科手术。

三、存在的问题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

①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是一种政府行为。在基层实施的时候,不能以乡镇卫生院来取代政府为主体来开展工作。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没有细化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缺乏可操作性。③已经建好的纸质

健康档案,由于没有实行计算机管理,利用起来比较困难。

2、乡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方面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是卫生院职工最关注的问题,也是卫生院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目前,临床业务人员的绩效工资大都是与业务量挂钩,以至于与非业务人员的绩效工资差距太大,绩效考核机制尚未细化,容易引起一些不稳定因素。

3、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人才是关键。目前,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两大难题:一是人才引进难。乡镇卫生院在引进优秀人才,辞退富余人员等方面缺乏自主权。二是人才留住难。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相比,无论从工资待遇还是工作环境,都是相差甚远。以致于卫生院中一批优秀的业务尖子动用各方面的关系调往县城工作,卫生院很难留住技术人才。

四、措施和建议

1.加强统筹规划,着力完善卫生服务管理体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应在政府主导下开展工作。其次,在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时,要明确镇政府、卫生院、村委会和村卫生室的职责和任务。譬如: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时,政府和村委会要负责搞好摸底调查,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根据摸底资料建好档案;下村体检和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时,各村委会要负责提供场所和组织发动等等。工作任务的分工必须要政府牵头,以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年底工作考核时,不能只单纯考核卫生院,对各分工合作单位都要考核。再次,要逐步实行健康档案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提高档案使用率。

2、完善配套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改革进程的现实问题 加强对制定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的指导,县级以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乡镇卫生院的服务人口数量,核定人员编制,合理定岗定责,制定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一步完善体现效率,兼顾公平的绩效工资制度,适当提高鼓励性工资的所占比例,建立健全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

3.强化人才理念,着力建设人才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要针对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管理实施方案》,简化人员引进、辞退等程序。其次,要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提高医务人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为卫生院制定留住技术人才的保障机制。第三,可以采取请进来授课、走出去进修、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乡镇卫生院人才建设力度。第四,对在村卫生室工作多年的乡村医生,要出台政策倾斜,可以采取为其购买养老保险,让他们老有所养,从而提高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积极性,稳定村医队伍,以保证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正常运转。

第四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为切实做好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自治区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办法》(新政办发〔2011〕107号),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工作目标

按照“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的要求,坚持保障机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保障医务人员合理待遇的原则,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运行机制,积极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医改的成果。

二、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其诊疗科目、床位数量、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与其功能定位相适 应。

1.乡镇卫生院要按照自治区卫生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的通知》(新卫农卫发〔2008〕10号)的要求,设立完善急诊科、内儿科、中医科、外科、妇产科以及医技科室等,并在中心卫生院设置口腔科,负责向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政府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承担辖区内居民的健康保健管理等工作。主要负责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和住院诊疗,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医疗护理,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双向转诊、康复服务等,并通过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等形式,不断扩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

(二)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管理,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合理设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岗位,确保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占总岗位的90%以上。

(三)充分发挥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促进作用

将城乡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并逐步提高参保(合)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费用的报销比例,进一步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看病就医。要在新农合“门诊统筹+住院统筹”的补偿模式的基础上,推行新农合病人就诊“一卡通”,提高参合农牧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四)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和激励机制 对乡镇卫生院在编工作人员给予每人每月平均200元生活补助,进一步稳定基层医疗队伍。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工作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依托,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根据管理绩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综合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五)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昌吉市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在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遵循分类考核,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公共卫生、临床一线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人员竞聘上岗紧密结合。向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养培训机会,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外出进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强政策宣传,使广大医务人员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组织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职医务人员分期分批到乡 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查房、指导工作,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三、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一)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经费

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编人员经费、培训经费、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支出,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

(二)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建立稳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人均2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断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服务数量、质量和绩效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三)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

凡参加新农合的农牧民在新农合定点的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就诊,将现有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为8元/人次,其中个人承担1元,新农合基金承担7元。参加新农合的农牧民,按照“单次补偿、累计封顶、总额控制”补偿方式,内每人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一般诊疗费累计补偿封顶不超过200元。

(四)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 落实专项补助和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入仍不足以弥补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财 政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实行先预拨后结算,并建立起稳定的补助渠道和长效补助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结余按规定留用或上缴。按照《昌吉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四、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

(一)卫生、财政等部门在执行乡村医生补助每人每月500元—800元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到平均每人每月1000元。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纳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范围。

(二)卫生部门负责在核定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能力和服务人员数量的基础上,安排一定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由其承担,落实相应经费,并强化监管。

(三)加大村卫生室建设力度,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由新农合管理中心负责审核,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并提高门诊报销比例。

(四)卫生部门要开展多层次、多途径的在岗培训,结合对口支援工作,加大对村卫生室的工作指导,鼓励和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逐步实现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

(五)对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助。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和责任制度。各单位要把推进基层综合改革、建立新机制作为当前医改的一项重点工 作,加强组织领导,尽快建立分工明确、紧密配合、上下联动、定期督查的推进机制。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统筹协调的责任,卫生部门要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的责任,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编委、审计、监察等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承担相关职责,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

(二)强化督导检查。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财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加强检查指导,定期进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相关单位要把推进综合改革、建立运行新机制作为宣传重点,深入挖掘推进综合改革、建立新机制的新亮点、新举措、新成效,积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合理引导预期,客观宣传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医务人员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医改持续深入推进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五篇:两会调查: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两会热点话体: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备受关注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于23日下午正式发布,《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公益性为核心,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该项费用纳入医保,并从九个方面切实缓解民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为此,和讯网与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展开了专项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2月26日—3月8日

调查对象:社会公众

调查方法:网络抽样在线调查

调查样本:2112个

1、您是否关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

64.5%的公众关注“医改意见”

医疗改革近年来一直都是舆论关注的社会热点之一。尤其是今年国务院推出了新医疗体制改革方案,这一关系到公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本次调查中,超过六成的公众关注“医疗改革指导意见”,同时,也表示对具体内容不太清楚。表示了解“医疗改革指导意见”的人仅为29.4%。

2、您认为《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九项主要内容能缓解看病贵,看不起病等问题吗? 超过七成公众看好“医改指导意见”

国家卫生部联同发改委等5个部门,近期发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明确推进医疗改革,从9个方面缓解高医疗收费,并在各省、自治区以及直豁市选定1-2个城市作为改革试点。公众对此表示出极大的期待,超过七成的公众看好新出台的医改政策,其中64.2%的受访者认为“医疗改革指导意见”会有一定的效果,认为会有很大效果的人有12.7%。

3、对您来说,当前整体药品价格是否偏高?

药品价格偏高49.2%的公众无法承受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还一直在为个人医疗保健的花费买单。然而,中国推行市场经济改革以后,国家取消了公共医疗补助,到2007年,国家给予公立医院的总体补助只有医院年收入的7%。对于想取得“经济效益”医院的来说,最直接的方式是从医疗服务和药品销售进行创收。由此,造成了药价与医疗费用逐年增高。数据显示,49.2%的公众人物目前药品价格整体偏高,已经达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认为不算高的人仅有5.7%。

4、你认为医护人员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医护人员在公众心中的地位正在下降

由于医院医疗机构运营企业化,在公众看来,越来越多的医院背离了公益性,转而纯粹追求经济利益。这种公益性的淡化,受伤害的不只是患者一方。普通医护人员渐渐从昔日人们心目中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变成今天很多人眼中的商人。本次调查显示,70.8%的人认为,医护人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正在下降。

5、如果得小病,您会选择去哪类的医院?

43.2%的人生病在家休养

根据规定,社会医疗保险的报销是按比例进行的,一般在70%左右浮动。其报销的比例和多少跟医疗服务的种类、用药情况,以及医院等级等因素有关。然而本次调查中,有43.2%的受访者表示如何得了小病,并不会去医院治疗,而是买点药,在家休养。选择去医院看病的不到三成。可见,高额的费用,已经成了人们享有医疗服务的屏障。

6、您去医院看病比较注重的是什么?

近四成人看病注重能否报销

数据显示,57.4%的人因病情需要而选择医院,但是,也有39.9%的人看病注重是否能够报销。由此可见高昂的医药费已经对公众看病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医疗机构市场化、企业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7、您认为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是否应走向市场化?

47.9%的人不同意医疗机构市场化

国务院也发表的有关调查报告称,“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 有数据显示,47.9%的公众认为医疗机构不应市场化。

8、你认为看病难难在何处?

药品贵医疗费用高造成看病难

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于看病难的问题,公众比较集中的看法是,药品贵、诊疗费用高、医护人员态度差位居前三位。有专家认为,过分依赖药物收入,令医疗服务出现倾斜,医院为应付日常开支,不得不对病人加开,或提供价格较高的药物,加上政府对公共医疗投入不足,形成“看病难”的现象。还有部分医院为增加收入,为病人提供众多与病情无关的检查,甚至与批发商合谋调升药品批发价,藉以增加药物收入,维持医院日常营运,继而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

9、您认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药价虚高是医疗体制的突出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显示出我国现行医药卫生体制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难以应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巨大挑战,不足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本次调查中,75.7%的公众认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药品价格虚高,61.9%的人觉得医疗服务费用太高,与此相对应的是49.4%的人认为现在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不高。

10、您认为医改应该在哪些方面再加强?

公众期待医改降低高收费和乱用药

面对医改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希望5年内形成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大诊疗体系。今年将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提高到6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今年大病补偿比例能达到50%以上。同时,公众也对“医改”充满期待,本次调查中,71.4%的人认为应该降低医疗费用,68.7%的人认为应该杜绝乱用药,还有64.3%的人表示,应该降低药费。

11、您对中国医革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看病贵成为公众对医改的深切体会

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社会医疗保险作为一项强制性福利措施已经实施多年。社会医疗保险会按照,个人工资的2%收取,企业也需按照工资的12%缴纳(各地情况略有不同)。依照这一比例,个人收入的14%都交了医疗保险金。然而据调查,“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公众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次调查中,75.8%的人认为现在看病越来越贵了,64.1%的人觉得买药越来越贵了。同时,也有44.5%的人表示,现在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了。

下载基层医疗改革调查情况与建议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医疗改革调查情况与建议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医疗改革调查问卷

    大学生医疗改革调查问卷 你好,我们是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的学生,正在进行一份关于大学生医疗改革的调查问卷,请您抽出一点点时间,帮忙完成一下以下的题目,谢谢! 1、所属学......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

    加强江南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 区政协课题组 (2013年10月) 为全面推进我区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根据区政协常委......

    完善基层医疗体制的建议

    在具体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带有普遍性的倾向: 一是医联体建设联体不联心。医联体中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需要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同时发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地方“拉......

    浅谈个人所得税改革与建议

    浅析中国个人所得税与改革建议摘要个人所得税从征收以来一直到现在,在我国税收比重中占的份额越来越大。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仍存在着很多......

    医疗改革

    改革开放以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旗下,为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国开始了漫长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作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本保障,......

    医疗改革

    医疗改革——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起病 卫生部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速超过了人均收入增长,医药卫生开销已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看病难、看......

    医疗如何改革[★]

    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会议指出,根据国务院部署,去年9月《关......

    浅谈医疗改革与医患关系

    浅谈医疗改革与医患关系 —无名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这为公立医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明确了公益性责任。人们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