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新发展 新跨越 新篇章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十一五”前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增长12.7%,2007年加速到14.2%,增速仅次于改革开放后最高的1984年。2008年,受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影响,经济增速陡然回落到9.6%。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迅速出台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我国经济增速在世界各国中实现率先回升,2009年经济增长9.2%,与世界经济下降0.6%形成鲜明对照。2010年经济增长进一步回升到10.3%,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的平均增速。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
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9.9%。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特别是2008年第三季度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均面临负增长或停滞困境时,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速并率先回升,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加。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创造价值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初步预计,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748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5.7%,年均实际增长10.6%,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5个百分点。
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我国财政收入2007年超过5万亿,达到51322亿元;2008年超过6万亿,达到61330亿元;2010年超过8万亿,达到83080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3%。“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增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我国外汇储备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2009年突破2万亿美元,达到23992亿美元。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3%。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自2006年超过日本,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第二篇:国家统计局办公室文件(定稿)
国家统计局办公室文件
‟187号 国统办字„2009―――――――――――――――――――――――――――――――――――――――――
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 2009建设领域统计问题解答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 现将2009建设领域统计问题解答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9建设领域统计问题解答
一、土地储备中心等土地购置费和土地开发费用应该如何统计?
土地储备中心及各类专门从事土地开发的机构(包括开发区管理机构、专门从事土地开发的公司等)所从事的土地储备及开发活动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土地购置费用,二是土地开发费用。按照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各类事业单位单纯的土地购置和交易活动不应纳入投资或房地产开发统计的范围。各级土地储备中心、开发区等类似机构收储的土地不是直接用于项目建设,而是为了土地上市交易,属于单纯的土地交易活动,因此这部分土地购置费不能纳入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统计范围。
土地储备中心或开发区在收储土地的过程中自主进行的土地开发活动,以及委托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公司)对被收储土地进行的拆迁(补偿)、开发活动,均为土地的一级开发工作。从理论上讲,应该统计土地开发投资,但由于这部分土地进入交易市场后,土地开发投资会包含在购买该土地的企业或单位的土地购置费中。为了避免统计上的重复,在一级土地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土地开发费用也不纳入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统计范围。
已经把土地储备中心(开发区)收储土地的购置费和开发费用纳入到投资或者房地产开发统计范围之内的地区,要扣除相关数据。为解决检查计划等问题,可以采取“表外列数”的方法处理。
二、保障性住房如何进行统计?
(一)保障性住房的统计口径。纳入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统计的保障性住房,是指在报告期内各地由相关单位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建的保障性住房,不包括资金补贴和购置转租类的保障性住房。部分地区即使把资金补贴列入了保障性住房投资计划,也不能纳入投资或房地产开发统计。
(二)保障性住房的统计范围。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性租赁房和棚户区改造房。棚户区改造房主要包括城市棚户区改造、林垦煤区棚户区改造和国有工矿区棚户区改造三个部分。各地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保障性住房的名称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只要符合保障性住房性质的,也要纳入保障性住房统计范围。
(三)保障性住房的统计方法。新建保障性住房分别从投资和房地产开发两个专业分别进行统计。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承建的保障性住房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填报房地产报表;非房地产开发企业承建的保障性住房由项目承建单位上报投资报表。在进行保障性住房相关统计分析时,同时汇总两个专业的统计数据。
三、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几个问题
(一)新建项目总投资中不包含装修,建成后再装修的(实际是第一次装修),能否报投资?
项目建成后再进行的装修属于单纯装修,按照投资统计制度规定,单纯装饰装修不计入固定资产投资。
(二)多大规模的项目可以在筹建阶段上报投资额? 凡成立了专门筹建机构(如项目指挥部)的项目,其财务可以独立核算,可以按筹建项目报投资额。其他项目(不论是否进行了土地、设备购置等前期投资)一律不按筹建项目报送,这些前期投资应在项目正式开工后再计入投资,以前完成的投资计入累计完成投资中。
(三)统一立项、分期实施项目计划总投资如何填报? 按项目设计批文中的计划总投资填报。若只实施了一期,其余各期建设时间不确定,则按停缓建项目处理。
(四)一些道路、桥梁等项目批文中的计划总投资不包括拆迁费用,这些项目的拆迁费用是否计入投资额?
此类项目的拆迁费用计入投资额,但必须由项目投资单位报送,不得由政府部门代报。
(五)跨土地购置费用如何填报?
以前发生的土地购置费用,填在累计完成投资中,不得作为当年投资报送。
(六)为了吸引投资而将土地低于该地块的拆迁成本价卖给投资方,投资额应如何计算? 由项目投资单位填报,按照企业实际支付的土地款(即土地成交价)计算投资额。
(七)企业从国外购置的旧设备是否计入投资额? 按照核算原则,从国外购置的旧设备在我国属于新增设备,应计入投资额。
(八)投资主体不变,工业用地转商业用地或者商业用地转工业用地,能否使用原来的审批做上报材料?
土地用途转换,应向相关部门申请批准。如有新的审批文号,则按照新的审批文号报送投资报表;否则按照原来的审批材料报送。
(九)单纯的拆迁工程是否填报投资报表?
投资项目中拆迁工程发生的费用随项目填报,单纯的拆迁工程不填报投资统计报表。
(十)由政府组织实施、农户参与的农业种植业、养殖基地、农村危房危窑改造、农村生态移民、设施农业建设等项目,如何填报投资统计报表?
分两种情况:1.由政府出资统一组织,由专门机构承建的规模以上建设项目,作为农村非农户项目填报投资统计报表。2.由政府补助,农户自己建设的上述项目,项目投资主体是农户,在农户抽样调查中已经包括,不再填报投资统计报表。
(十一)城市道路改造(路面、灯光及绿化等)是否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有单独立项、设计文件的道路改造(加宽、安装路灯、增加绿化带等)计入固定资产投资,由项目投资主体填报投资统计报表。道路日常养护(路面养护、路灯维修、绿化物养护等)不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十二)教育、电信、林业、交通、水利等项目如何填报?
上述行业项目相对分散,填报投资统计报表应按两个原则:一是有单独的立项、设计文件的,按项目设计文件包括的内容填报;二是无设计文件的,按独立财务核算的法人单位填报。一般情况下,政府部门不可作为项目填报单位。
(十三)如何区分维修、装修及改建投资?
凡为维持现有设备和建筑物正常运转、未改变其主体构造和结构、仅提高其使用价值而进行的支出,均为维修(装修)投资,不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对设备进行整体更换和对建筑物拆除重建而进行的投资作为改建投资,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十四)“包安装”的设备购置投资,安装工作量如何计算?
凡安装费用已全部计入设备购置费用里,投资方不必额外支出安装费用的,则全部计入设备购置投资中。若投资方还需为安装提供必要的支持(如搭建工作台等),这部分费用计入安装投资中。
(十五)大中型设备购置投资完成额如何计算? 按照工业统计规定,生产周期较长(六个月以上)的机械产品可以按产品的生产进度计算总产值。购置了此类机械设备的项目,设备购置费可以按财务分期付款的进度计算。
(十六)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行业应该如何划分? 划归“其他房地产业”(行业代码:7290)。(十七)新农村建设中对于农村社保、低保、医保、就学补助等保障性投入是否计入投资?
这些投入不属于固定资产投资,不应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
(十八)筹建项目如果填报了H201表,如何填报H202表?
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的规定,筹建项目一般情况下不填报H201表。如果填报了H201表,暂不用填报H202表,待项目正式开工后再填报H202表。
四、房地产开发统计的几个问题
(一)在同一内,房地产开发企业先从银行贷款投资,后用自有资金或预算内资金偿还贷款,内资金来源渠道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无需调整。
(二)房地产开发的住宅中,阁楼和地下跃层的面积日益增多,如何计算阁楼和地下跃层面积? 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规定,层高在2.20米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米不算面积。
(三)非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用于商品房建设,是否作为房地产开发项目上报?
非房地产企业或主管部门直接组织施工的项目,不能报送房地产开发统计报表,直接按投资项目填报。
(四)一次性购置土地、分多期进行施工建设的项目,土地购置等指标是一次性上报还是分期上报?
一次性购置土地,要一次性统计土地成交价款(合同价)及土地成交面积。土地购置费和土地购置面积按实际数额分期填报。
(五)房地产公司购买的土地尚未确定作何用途,这部分土地购置费在按工程用途分组的时候应该计入哪一个指标?
房地产公司在二级工地市场上取得土地的,在土地用途尚未明确时,土地购置费暂放在“其他”中,待项目开工建设后可以按照实际用途进行调整。
(六)房地产开发企业购买旧建筑进行改造或装修后销售如何填报?
购置旧建筑物的费用不计入投资,改造建设的费用计入投资,单纯装修不计入投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指标按实际情况填报。
(七)新物权法规定,房地产公司可将未及时出售的商品房进行确权,办理产权登记后作为二手房再次销售,这样的房屋算作不可销售、已销售、还是空置?
商品房销售与否的依据是是否签订了商品房销售(预售)合同。“确权”并非销售行为,因此,这种房屋应该按空置房统计。
(八)本年批准预售面积和住宅套数是否需要将往年批准的未销售完的预售面积和套数予以结转?
报告期只统计本年内批准预售的面积和套数,往年批准的不予结转。
(九)已竣工商品房项目由于手续办理迟缓,出售时仍然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填报现房销售还是期房销售?
按期房销售填报。
五、建筑业统计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按构成划分电线架设、自来水管道安装等施工活动产值?
应以企业施工预算报告或工程合同为依据划分施工活动产值。如果建设项目列入建筑工程预算,应统计为建筑工程产值;如果列入安装工程预算,统计为安装工程产值。
(二)建筑业总产值是否包含企业在国外完成的产值? 根据GDP核算原则和建筑业统计制度规定,建筑业总产值不包含企业在国外完成的产值。如果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在国外或港、澳、台等地区有施工活动或劳务输出,应将其活动内容纳入“境外完成的营业额”指标统计。
(三)企业预收工程款能否作为工程结算收入填报? 不能。根据企业的会计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无论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统计;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到,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统计。
(四)如何统计非独立核算零散包工队(组)承接总承包、专业承包或劳务分包企业分包的施工活动?
非独立核算零散建筑包工队(组)承接总承包、专业承包或劳务分包建筑企业的分包施工活动,应视为企业整体施工活动的一部份,应将人员、产值、劳动者报酬等内容纳入企业核算范围,一并登记填报相应的建筑业企业统计报表。
(五)劳动、失业保险费是否包括“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属于企业向社会保障部门和保险公司为本单位职工支付的保险费,应纳入“劳动、失业保险费”指标统计。
(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是否包括“补充养老保险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福利性补助”和“离退休人员医疗费”?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包括补充养老保险,但不含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福利性补助和离退休人员医疗费。
国家统计局办公室
2009年12月20日 印发
第三篇:农民工报告--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之一
2006-10-20 上午 09:22:42 来源:国家统计局 点击数:939
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
为了解我国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为党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今年8月,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城市农民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他们劳动强度大,生活开销大;文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低;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差;文化娱乐少,技能培训少。尽管如此,但多数农民工仍认可目前生存的现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共分四篇,第一篇为《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第二篇为《城市农民工生活与教育状况》,第三篇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评价和希望》,第四篇为《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范围、方式和内容
本次调查范围为:全国各级城市(含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中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和灵活就业的农民工。
调查对象是:年龄在16-65周岁的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包括被企业(单位)招用的在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和在社区街道上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灵活就业的农民工。
调查采用面访方式,对在固定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直接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对灵活就业的农民工采取街道社区拦截调查和入户调查方式。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包括劳动就业、获取报酬、就业保障、住房、子女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情况。
(二)调查样本的抽取
1、在固定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样本的抽取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总体,分两阶段抽取城市农民工进行调查。即先在制造业等12个主要行业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企业(单位),然后从中选取一定数量农民工进行调查。在抽取农民工时按照该企业(单位)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职业,适当考虑了农民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分布。
在抽取各省级农民工样本总量时,考虑到东部地区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因此江苏、浙江、广东省抽取的样本不少于1200个,其他东部省份抽取的样本不少于900个,中部省份不少于650个,西部省份不少于400个。
2、灵活就业的个体农民工样本的抽取
以城市(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为总体从街道社区中选取灵活就业的农民工,适当考虑农民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分布。
4个直辖市各抽取200名农民工,15个副省级市各抽取30名农民工,各地级市和县级市分别抽取10名和5名农民工进行调查。
(三)调查的样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各类农民工29425人。
1、样本分布情况
按工作岗位分,固定岗位就业农民工23880人,流动就业农民工为5545人,分别占81.16%和18.84%。按从事工作的行业分,在制造业,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工作的农民工分别占19.53%、15.12%和14.84%;在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工作的农民工分别占13.88%、9.75%、8.22%和1.26%;其他农民工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中工作。
按从事的职业分,主要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技术工人、建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等,分别占17.49%、15.46%、13.22%、9.08%。和7.17%。
按东中西部划分,东部地区调查农民工13435人,中部地区调查农民工8980人,西部地区调查农民工7010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45.66%、30.52%和23.82%。
2、农民工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29425名农民工中,男性农民工19027人,女性农民工10398人,分别占64.66%和35.34%。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有18191人,未婚的有10743人,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数的61.82%和36.51%。从年龄上看,16-25岁的农民工有8954人,25-35岁的农民工有10553人,35-45岁的农民工有7516人,45岁以上的农民工有2402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30.43%、35.86%、25.54%和8.17%。
从文化程度上看,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民工有756人,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3750人,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1531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7848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1759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2.57%、12.74%、52.04%、26.67%和5.98%。
二、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情况
(一)农民工的求职主要靠亲朋好友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据调查,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20%,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5.99 %,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占10.51%。另外,还有部分农民工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老板招募,劳务市场,招聘会,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找到工作,分别占7.94%、7.38%、5.15%、3.85%、2.46%和2.05%。
(二)农民工职业 涉及城市生活的诸多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从事的职业有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技术工人、建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一般职员、办事员、管理人员、居民服务人员、商务服务人员、个体业主、小摊小贩、家政服务人员、市政环卫工人等。
从性别上看,男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主要有技术工人、生产工人、建筑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17.65%、16.66%、12.99%和8.94%;女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依次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一般职员及办事员,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35.14%、13.27%和10.45%。
(三)农民工工作时间过长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城里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29天,平均每天工作8.93小时。
从每天工作时间看,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足8小时的占6.85%,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的占53.26%。每天工作9-10小时的占26.28%,每天工作11-12小时的占10.70%。有2.91%的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从每周工作时间上看,46.90%的农民工每周工作7天,36.71%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6天,15.58%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5天,只有0.81%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天以下。
从调查中了解到,造成农民工劳动时间过长的原因主要是: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多挣钱,主动延长工作时间。
三、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情况
(一)农民工所在单位提供的工作待遇普遍不高
据调查,29425名农民工所在的单位提供工作待遇情况是:签订合同或协议的占54.01%,能兑现工资的占
85.14%,提供加班补贴的占49.87%,有双休日的占11.87%,能提供工伤补偿的占42.84%,可以带薪休假的占20.47%,可提供岗位培训的占47.23%,有住房补贴的占7.58%,提供住房公积金的占4.76%,妇女可以带薪休产假的占被调查的女农民工的比重为20.22%。
(二)半数以上的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
在调查的29425名农民工中,签订了劳动合同的有15891人,超过半数。其中,签订固定期限合同的占68.27%,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占10.53%,签订临时合同的占21.20%。
在签订有固定期限合同的10849名农民工中,平均签订合同期限仅为一年。其中,75.68%的农民工签订了9-12月的合同,7.91%的农民工签订了1-2年的合同,只有10%左右的农民工签订的合同时间超过两年。
据调查,签订过合同的农民工对合同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很清楚所签合同详细内容的农民工占了22.94%,比较清楚合同内容的占了41.94%,一般了解合同内容的占了23.02%,不大清楚和完全不清楚合同内容的只占9.05%和3.05%。
(三)农民工购买保险比重较低
据调查,农民工没有购买保险的情况居多,没有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73.37%、73.77%、84.65%、67.46%。以上四险由单位购买的比例分别为11.89%、12.61%、8.41%和23.09%,由农民工个人自己购买的比例分别为6.56%、7.23%、2.55%和4.62%,由农民工个人和单位共同购买的比例分别为8.18%、6.39%、4.39%和4.83%。
(四)多数单位能够为农民工提供基本安全防护措施和防暑降温措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特殊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中,10.93%的农民工有非常严密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23.74%的农民工有较为严密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51.47%的农民工有一些劳动安全防护措施,13.86%的农民工没有劳动安全防护措施。
调查结果还表明,在高温下作业,由单位给农民工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占60.97%,由农民工自己花钱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占19.77%,还有19.26%的农民工未采取任何防暑降温措施。
注:职业中各类服务员包括餐馆、饭店、发廊美容、保洁等服务员,技术工人包括木工、石工、泥水工、电工、修理工、缝纫工、厨师、驾驶员等,居民服务人员包括送货员、送奶工、送报员、送水员、洗衣、洗染、搬运工、人力车夫、废旧物资收购人员等,商务服务人员包括打字、排版、影印、美工人员、快递员、话务员、保安员等,家政服务人员包括保育员、保姆、小时工、护工等,小摊小贩包括卖菜、卖报、卖烟、推销员、售货员等。
第四篇:2012年国家统计局数据
国家统计局:2012年全年GDP同比增长7.8%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8日讯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增长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比上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连续九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2995万吨,比上年增长2.8%;早稻产量3329万吨,增长1.6%;秋粮产量42633万吨,增长3.5%。全年棉花产量684万吨,比上年增长3.8%;油料产量3476万吨,增长5.1%;糖料产量13493万吨,增长
7.8%。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221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猪肉产量5335万吨,增长5.6%。生猪存栏47492万头,比上年增长1.6%;生猪出栏69628万头,比上年增长5.2%。全年禽蛋产量2861万吨,比上年增长1.8%;牛奶3744万吨,增长2.3%。
二、工业生产缓中趋稳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6%,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集体企业增长7.1%,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轻工业增长10.1%。分行业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比上年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中部地区增长11.3%,西部地区增长12.6%。分产品看,全年471种工业产品中有345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4.7%,粗钢增长3.1%,钢材增长7.7%,水泥增长7.4%,十种有色金属增长
9.3%,焦炭增长5.2%,硫酸(折100%)增长4.8%,烧碱(折100%)增长3.8%,化学纤维增长11.8%,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11.7%,集成电路增长9.3%,汽车增长
6.3%,其中轿车增长8.3%,乙烯下降2.5%,平板玻璃下降3.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0%,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6759亿元,比上年增长7.1%。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环比增长0.87%。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625亿元,同比增长3.0%,1-9月份为同比下降1.8%,去年同期为增长24.4%。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0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个行业亏损。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14元,比前三季度下降0.28元,比去年同期提高0.16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
5.66%。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4835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3%),增速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23694亿元,增长14.7%;民间投资223982亿元,增长24.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4%。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17.8%,中部地区增长25.8%,西部地区增长2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004亿元,比上年增长32.2%;第二产业投资158672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投资197159亿元,增长20.6%。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54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采矿业投资13129亿元,增长11.8%;制造业投资124971亿元,增长2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6536亿元,增长12.8%。全年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58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399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29.7%,国内贷款增长8.4%,自筹资金增长21.7%,利用外资下降10.9%,其他资金增长13.7%。全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09083亿元,比上年增长28.6%;新开工项目356296个,比上年增加28948个。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53%。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1804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9%),增速比上年回落11.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1.4%,回落18.9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17733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1.2%。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3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增速比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0%,回落
1.4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额64456亿元,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0.9%,加快1.7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566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5%。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36460万平方米,增长27.0%,增速比上年回落6.1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96538亿元,增长12.7%,增速比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增长13.2%,自筹资金增长11.7%,利用外资下降48.8%,其他资金增长14.7%。
四、市场销售稳定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1129亿元,增长14.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9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849亿元,增长14.5%。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3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商品零售183884亿元,增长14.4%。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93330亿元,增长14.8%。其中,汽车类增长7.3%,增速比上年回落7.3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27.0%,回落5.8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7.2%,回落14.4个百分点。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5%),环比增长1.53%。
五、进出口增速回落
全年进出口总额3866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增速比上年回落16.3个百分点;出口20489.3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增长4.3%。进出口相抵,顺差231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2009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加工贸易进出口13439.5亿美元,增长3.0%。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9880.1亿美元,增长7.7%;加工贸易出口8627.8亿美元,增长
3.3%。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10218.2亿美元,增长1.4%;加工贸易进口4811.7亿美元,增长2.4%。12月份,进出口总额3668.4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出口1992.3亿美元,增长14.1%;进口1676.1亿美元,增长6.0%。
六、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涨幅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2.5%。分类别看,食品价格比上年上涨4.8%,烟酒及用品上涨2.9%,衣着上涨
3.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0%,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5%,居住上涨2.1%。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4.0%,油脂价格上涨5.1%,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1%,鲜菜价格上涨15.9%,鲜果价格下降1.2%。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8%。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7%;12月份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0.1%。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1.8%;12月份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0.1%。
七、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95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2.5%,经营净收入增长15.3%,财产性收入增长
8.9%,转移性收入增长11.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1986元,同比名义增长15.0%。按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4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1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2419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814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1456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6.3%,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9.7%,财产性收入增长9.0%,转移性收入增长2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7019元,名义增长13.3%。按农村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纯收入2316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纯收入4807元,中等收入组人均纯收入7041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0142元,高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9009元。全年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2290元,比上年增长11.8%。
八、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97.4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末加快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0.87万亿元,增长6.5%,回落1.4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
余额5.47万亿元,增长7.7%,回落6.1个百分点。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62.99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91.74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20万亿元,比上年多增7320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0.81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17万亿元。
九、人口与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54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出生人口16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0‰,比上年提高0.1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6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5‰,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5‰,比上年提高0.16个千分点。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上年末下降0.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0,比上年末下降0.08。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4%,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79亿人,比上年末增加78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36亿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扎实工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第五篇: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安排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安排,自2011年年报和2012年定报起,对所有“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实施一套表制度,为了充分做好企业一套表网报工作,现将企业联网直报环境及证书下载要求通知如下:
一、企业网报环境要求
1.客户端PC机
CPU:Intel P4 3.0G以上;
内存:2G以上;
硬盘:硬盘120G;
显卡:独立显卡;
操作系统:Windows XP、相关的补丁;
IE浏览器为6.0以上;
安装杀毒软件;
接口:USB2.0;
网卡:100M/1000M网卡;
光驱:DVD光驱。
2.网络环境
具备通过2M以上带宽互联网以CA认证方式接入国家统计局企业联网直报系统。
二、CA证书的下载与安装
为保障企业用户报送数据的安全,国家联网直报系统必须采用数字证书进行用户身份认证(CA认证)。
(一)2012年1月15日前,完成本地企业用户证书下载和使用的培训工作。
(二)2012年1月18日前,组织各直报企业用户完成证书下载工作,证书要下载到用于实际数据报送的计算机中。组织各企业用户进行使用证书访问国家统计局统计联网直报应用系统测试,确保正常登录。
(三)用户第一次进行报表报送时,必须先下载安装根证书,然后才能下载安装企业证书。因企业证书失效,在同一台计算机上重新申请安装证书时可以不再下载安装根证书,只下载安装证书。具体步骤如下:
1.登录,点击左侧“证书下载”,选择“京云万峰:下载地址”,进入证书下载页面。
2.首次进入联网直报系统的计算机需先下载根证书,点击“根证书及配置文件”链接,弹出文件下载页面,点击“保存”下载文件至指定文件夹。
3.WindowsXP用户请双击运行指定文件夹下的“ConfigTools.exe”文件,Windows7以及WindowsVista用户请右击该文件,点击“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4.弹出“配置成功”界面,说明已成功配置客户端。
5.根证书配置文件下载安装成功后,回到申请证书页面,在“用户名”、“口令”中输入用户名、密码,(用户名、密码即企业一套表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初始用户名和密码均为企业法人代码,用户名和密码中的英文字母均必须大写)。
6.输入用户名、密码点击“确定”,进入证书下载页面。
7.点击“证书下载”,进入“证书下载安装”页面,页面中会显示序列号、证书密码。
8.点击“证书下载”,即可下载证书。
9.下载成功后会转入证书查看页面,显示证书序列号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