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部介绍夏粮生产和上半年农业形势等情况
农业部介绍夏粮生产和上半年农业形势等情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0年7月16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农业部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陈萌山介绍夏粮生产和上半年农业形势等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主持人 华清]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上午我们请来了农业部新闻发言人、经济师陈萌山先生,请他跟大家介绍夏粮生产及上半年农业形势,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现在有请陈萌山先生介绍情况。
[农业部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 陈萌山]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上午好!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农业形势专题新闻发布会,同时还要感谢华清副局长主持今天的发布会。
[陈萌山]首先,我就今年的夏粮生产和今年上半年的农业生产形势简要地向大家通报一下。今年以来,我国气候极端异常,灾害极为严重,任务极为艰巨,农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夏粮再获好收成,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些好成绩的取得极为不易。
[陈萌山]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亮点,是夏粮再获好收成。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夏粮总产2462亿斤,接近上年水平,是历史上第三高产年,仅次于1997年的2559.3亿斤和2009年的2469.7亿斤。其中冬小麦产量2176亿斤,比上年增加近20亿斤,实现连续第7年增产。
[陈萌山]今年夏粮在基数高、灾害重的情况下获得好收成,实属难能可贵,有几个特点:一是播种面积继续增加,预计夏粮面积4.11亿亩,比上年增加58万亩。其中,冬小麦增加260多万亩。二是夏粮单产因灾略有下降,但冬小麦单产略增。由于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夏粮减产,导致全国夏粮单产比上年减少1.4公斤。而全国冬小麦亩产321.1公斤,增加0.2公斤。
[陈萌山]三是主产区全部增产,我们国家的夏粮,特别是小麦1000万亩以上的有11个省是全面增产。夏粮减产主要是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主要是受旱,云南、贵州夏粮90%以上是薯类、蚕豆等杂粮因旱减产,是全国夏粮减产8亿斤的主要原因。四是优质率进一步提升。全国小麦统一供种面积2.29亿亩,统供率达65.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61亿亩,优质率达74.6%,提高4.3个百分点。
[陈萌山]在农业发展其它方面,一是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蔬菜、水果、茶叶等园艺产品产销两旺。棉花、油料、糖料面积恢复增加。上半年全国肉类、禽蛋、牛奶总产量分别为3713万吨、1280万吨和1443万吨,肉类和牛奶同比分别增长3.5%和2.2%,禽蛋基本持平;水产品产量2100万吨,同比增长3%。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交易活跃,运行总体正常。
[陈萌山]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全国大中城市蔬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2%、99.6%和96.0%,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提高。
[陈萌山]三是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有力。截至6月底,全国未发生家禽禽流感疫情和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新发A型和O型口蹄疫等疫情迅速扑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陈萌山]四是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9.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陈萌山]夏粮再获好收成、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好,意义重大,为实现全年农业农村经济目标奠定了基础,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支撑。特别是占全国夏粮产量90%以上的小麦连续第7年增产,为国家宏观调控赢得了主动。成绩来之不易,关键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得益于各地的高度重视和有力行动,得益于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形成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强大合力。
[陈萌山]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抢前抓早、分秒必争,坚定不移、迎难而上,狠抓落实、合力攻坚,赢得了农业生产的主动权,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强化政策落实。在认真落实好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推动及时出台冬小麦施肥补助等11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
[陈萌山]二是强化防灾减灾。做到早预警、早部署、早落实,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
[陈萌山]三是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进粮棉油糖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深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推动先进实用技术进村入户。精心组织“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发挥农机抢收抢种的重大作用,实现了“龙口夺粮”。
[陈萌山]四是强化工作合力。牢固树立“大农业”、“大合作”理念,强化部门协调,积极争取支持,充分动员各方力量合力攻坚,努力营造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陈萌山]下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形势不容乐观,任务异常艰巨,我们将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定年初确定的“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6%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目标不动摇,坚决做到工作不松懈、力度不减弱、措施不减少,立足抗灾夺丰收,全力以赴促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下面,我愿意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主持人 华清]现在请大家提问,提问之前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我们知道,近期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了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秋粮的生产形势如何?能不能保持全年粮食生产的稳定?谢谢。
[陈萌山]这个问题应该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国气候极端异常,自然灾害从入春以后到现在是频发、多发,甚至是重发,的确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陈萌山]但是从全年的情况来看,粮食生产仍然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夏粮获得好收成,为我们稳定粮食生产争取了主动。夏粮是全年粮食第一季,夏粮收成好,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也极大地提振了我们的信心。秋粮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首先早稻秋粮面积是增加的,为稳定粮食生产打下了基础。
[陈萌山]全年粮食分三季,即夏粮、早稻、秋粮,从早稻、秋粮的播种面积来看,早稻面积大概增加了130万亩左右,秋粮的面积有望比上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特别是水稻、玉米、马铃薯都是高产作物,面积增加的比较多。
[陈萌山]从秋粮目前的长势情况看,总体还是比较好的。在今年秋粮播种期间,各地克服不利的气候条件影响,抓住有利天气,抢农时播种,及时管理。水稻、玉米等作物生长发育的进程加快,目前调度的情况来看,长势总体上好于上年。
[陈萌山]更重要的一点,今年中央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有力,为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提供了保障。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了930亿元,增长了12.8%。在这个基础上,今年的4月19日,中央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财政又增加了70.8亿元,专项用于扶持农业生产。同时,国家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实施玉米、大豆、油菜籽收储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想这是我们当前来引导农民抓好秋粮管理一个很有利的前提和措施。
[陈萌山]秋粮生产还面临着多种灾害的威胁,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有忧患意识,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把各种气象灾害、生物灾害降到最低程度,努力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的目标。我们对这个目标是坚定不动摇的。我们现在有基础、有条件,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凤凰卫视记者]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粮食主产区小麦收购价格出现高价收不到小麦的情况,请问您怎么看待这种情况?您刚才讲到夏粮丰产给宏观调控降低通胀预期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支撑,如果粮食价格不断往上涨的话,对下一步宏观调控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萌山]前一阶段小麦价格上涨,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是国家提高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今年增加了收购主体等因素。近期,随着今年新麦上市收购量的增加,小麦价格已经趋于稳定,我这里给大家通报一个最新的市场监测的数据。上周据农业部监测,国有粮食企业白麦和红麦收购价格分别是白麦是96.59元、红麦是91.26元,环比分别下降了0.13%和0.96%。
[陈萌山]据测算,目前我们国家的小麦每年的消费量大体在2100亿斤左右。今年冬小麦产量达到2176亿斤,如果加上即将收购的春小麦,今年小麦生产总量将超过2300亿斤。所以,生产供给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从2003年至今,我们国家的小麦连年增产,共增产了536亿斤,国内储备充足,我们有足够的市场调控能力。
[陈萌山]在这里,我还给大家报告一个情况。我们不仅立足国内实现了小麦总量自给,还做到了品种、数量、结构的平衡。从新世纪以来,我们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优质专用小麦的面积在不断扩大,比例在不断上升,彻底改变了过去长期依靠进口优质专业小麦满足国内需求的历史。形象地讲,现在用中国的小麦可以制作世界上最好的面包和蛋糕。
[中央电视台记者]众所周知,今年以来我们国家受极端气候影响,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范围出现了连续的自然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夏粮还能取得历史上较好的丰收年,请问这其中的原因都是哪些?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陈萌山]夏粮能够获得好收成的确来之不易,主要是政策支持力度大,管理措施力度大,抗灾工作力度大,应该说是天道酬勤。今年夏粮生产的支持力度是多年少有的。入春以来,国务院研究春季农业生产、粮食生产,召开的会议先后有6次之多。中央在下发“一号文件”、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又主要针对夏粮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安排了70.8亿元的扶持资金。特别是中央财政补贴农民追施肥料,对实施关键技术措施提供补助,有力调动了地方和广大农民利用科学技术、加强田间管理的积极性。
[陈萌山]4月21日《人民日报》有一篇评论,讲到今年总理亲自过问拔节肥,这充分说明了中央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对农民的关心。
[陈萌山]科学管理是今年夏粮生产突出的特点。从田间管理看,今年的实用技术推广率、普及率大幅度提高;防灾减灾针对性强,措施有力、成效显著。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今
年夏收季节推后,但是全国跨区机收组织得有力有效,我们做到了抢收、抢打,颗粒归仓。所以,今年在主产区小麦大面积成熟、收购推迟7天的情况下,农业部有效组织跨区机收,使全国小麦收获只用了24天,同志们,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比往年缩短了4天,我们讲实现了“龙口夺粮”。
[陈萌山]从客观条件看,今年夏粮面积比上年略有增加,为丰收奠定了基础。尽管去冬今春冬小麦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灾害,但是后期的气候条件比较有利。冬小麦生育期是230天左右,上一年秋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获,历经秋冬春夏四个季节,自身调节能力和回旋余地比较大。比如每亩穗数少了以后,通过后期的管理,通过穗粒数增加,可以弥补前期灾害影响和损失,穗粒数少了可以通过增加千粒重来弥补,所以小麦生长的特点是,只要管理跟上了,就能有效调控。
[陈萌山]今年小麦和夏粮的播种面积比上年分别增加了58万亩、260万亩,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夏季以后气温比较适宜,特别是没有出现干热风等不利的气候,对小麦灌浆十分有利。今年夏粮生产一路走来十分不易,这里面有很多经验,我们正在认真总结。
[北京电视台记者]第一个问题,夏粮收购价格的走高对CPI的有哪些影响?您觉得如何应对夏粮价格走高带来的通胀压力?第二个问题,小麦托市收购价格今年也有所提升,提升的原因想请您介绍一下?
[陈萌山]说心里话,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我们希望农产品的价格稳一点、低一点。但作为农业部的工作人员,我们希望农产品的价格高一点,这既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形势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决定性的作用和意义,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就能够为经济社会全局的稳定较快发展,特别是管理通胀预期提供有力的支撑。我们农业部门把保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发展作为首要职责,把保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作为中心任务。我们今年年初提出千方百计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千方百计保证农民收入增长6%以上。上半年农业形势稳定发展,特别是夏粮获得好收成,对稳定市场,特别是对稳定市场价格,是有力的支撑。保持农产品市场价格总体稳定,我们是有信心的。
[陈萌山]从现在来看,下半年农业仍然面临继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秋粮面积稳定增加,棉花、油料、糖料面积恢复性增长,菜篮子生产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好形势。我们农业部门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以赴努力实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这样就能为我们国民经济全局的稳定发展打好基础。
[陈萌山]关于第二个问题,国家小麦的托市价格逐年有所提高,主要是为了保持农民收入,特别是种粮收入逐年有所提高。农产品价格对稳定种植面积、对调动农民加强田间管理的积极性作用最直接。所以,我们要保持粮食价格温和上涨,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通过生产的稳定发展,支撑整个农产品价格保持合理水平。
[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记者]陈总,您刚才提到,部里今年提出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请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部里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到现阶段为止成效如何?
[陈萌山]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今年以来,农业部紧紧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样一个目标,强化监管,取得了积极进展。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从投入品进行把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我们以风险高、隐患大的投入品为重点,进行集中整治,今年以来,共出动了执法人员74万人次,查处问题1.2万起,立案查处2300起。前不久,我们在各大媒体公布了几个重大案件,这些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陈萌山]第二个方面,我们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家知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是通过全程控制、标准化生产出来的。我们在全国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推进蔬菜、茶叶等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粮食的标准化生产已经在前几年得到大面积推进,今年要把园艺产品标准化创建列入重点的支持和实施范围中。经过努力,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升,上半年全国大中城市蔬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我刚才讲了一个大数,这里还告诉大家,上半年蔬菜监测合格率达到96.2%,畜禽产品达到99.6%,水产品达到96%。可以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是安全的、有保障的。
[陈萌山]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一手抓执法监督,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一手继续抓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记者]我有一个大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现在这段时间以来,说是“高盛养猪、黑市卖菜”,这个情况出现以后,很多人有担心,也有争议。就是说,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中国农产品产业链当中,从农业部来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第二个问题,中国农业用不上中国的种子的情况也是很受大家关注的,比如有媒体报道,在中国的第一菜园――山东寿光,圆椒、长茄、西红柿这些蔬菜品种洋种子的份额甚至超过了90%,对这个情况您怎么看?
[陈萌山]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一贯的方针,同样,农业利用外资、开展对外合作也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原则。对一些国外企业根据中国的法律和国际贸易的惯例在中国进行投资,包括贸易合作,我们总的来讲是支持的。但是,我们已注意到我们在一些领域已经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包括你刚才提到的问题,我们会依法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比如你说到中国的种子,我们国家的种子在农业领域当中是最早迈入市场经济的,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时就建立了种子市场,种子的对外开放在农业各领域是率先进入市场的。这几年,我国种子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支撑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粮食连续六年增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陈萌山]外资进入,对中国的种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应对挑战,不是把门关起来,关键是要提升国内种子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所以,农业部正在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制定推进我国种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种子管理的法律法规,为推进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主持人 华清]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夏粮生产及上半年农业形势夏粮再获好收成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良好势头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夏粮生产及上半年农业形势夏粮再获好收成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良好势头
7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夏粮生产及上半年农业形势,农业部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陈萌山介绍说,今年以来,气候条件极为异常,灾害极为严重,任务极为艰巨,农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夏粮再获好收成,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夏粮再获好收成是最大亮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夏粮总产2462亿斤,接近上年水平,是历史上第三高产年,仅次于1997年的2559.3亿斤和2009年的2469.7亿斤。其中冬小麦产量2176亿斤,比上年增加近20亿斤,实现连续第七年增产。
陈萌山说,上半年农村经济形势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亮点,就是夏粮再获好收成。今年夏粮在基数高、灾害重的情况下获得好收成,实属难能可贵,有几个特点:
一是播种面积继续增加,预计夏粮面积4.11亿亩,比上年增加58万亩。其中,冬小麦增加260多万亩。二是夏粮单产因灾略有下降,但冬小麦单产略增。由于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使其夏粮减产,导致全国夏粮单产比上年减少1.4公斤,而全国冬小麦亩产达321.1公斤,增加0.2公斤。三是主产区全部增产,11个夏粮主产省(区)均有不同程度增产。西南地区薯类、蚕豆等杂粮因旱减产,是全国夏粮减产8亿斤的主要原因。四是优质率进一步提升。全国小麦统一供种面积2.29亿亩,统供率达65.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61亿亩,优质率达74.6%,提高4.3个百分点。
陈萌山介绍,在农业发展其他方面,一是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蔬菜、水果、茶叶等园艺产品产销两旺。棉花、油料、糖料面积恢复增加。上半年全国肉类、禽蛋、牛奶总产量分别为3713万吨、1280万吨和1443万吨,肉类和牛奶同比分别增长了3.5%和2.2%,禽蛋基本持平;水产品产量2100万吨,同比增长3%。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交易活跃,运行总体正常。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全国大中城市蔬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2%、99.6%和96.0%,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提高。三是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有力。截至6月底,全国未发生家禽禽流感疫情和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新发A型和O型口蹄疫等疫情迅速扑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四是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9.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支撑
夏粮再获好收成、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好,意义重大,为实现全年农业农村经济目标奠定了基础,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支撑,特别是占全国夏粮产量90%以上的小麦连续第七年增产,为国家宏观调控赢得了主动。
陈萌山说,成绩来之不易,关键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得益于各地的重视和有力行动,得益于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形成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强大合力。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抢先抓早、分秒必争,坚定不移、迎难而上,狠抓落实、合力攻坚,掌握了形势的主动权,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强化政策落实。在认真落实好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推动及时出台冬小麦弱苗施肥、西南旱区覆膜种植和东北水稻大棚育秧补助等11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
二是强化防灾减灾。做到早预警、早部署、早落实,防在灾害前,救在第一时间。组织督导组和专家组,深入一线开展指导服务,及时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帮助搞好种子、柴
油等救灾物资调剂调运,做好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科学调度农机参与抗灾,支持灾区迅速恢复生产。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动粮棉油糖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深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推动先进实用技术进村入户。精心组织“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发挥农机抢收抢种的重大作用,今年在主产区小麦大面积成熟,收割推迟7天的情况下,农业部有效组织跨区机收,使全国小麦收获只用了24天,实现了“龙口夺粮”。
四是强化工作合力。牢固树立“大农业”、“大合作”理念,强化部门协调,积极争取支持,充分动员各方力量合力攻坚,努力营造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秋粮面积增加长势较好
今年以来,我国气候极端异常,自然灾害从入春以后到现在是频发、多发,甚至是重发,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陈萌山说,从全年的情况来看,粮食生产仍然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夏粮获得好收成,为我们稳定粮食生产争取了主动。夏粮是全年粮食第一季,夏粮收成好,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也极大地提振了我们的信心。秋粮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首先早稻秋粮面积是增加的,为稳定粮食生产打下了基础。从早稻、秋粮的播种面积来看,早稻面积大概增加了130万亩左右,秋粮的面积有望比上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特别是水稻、玉米、马铃薯都是高产作物,面积增加的比较多。从秋粮目前的长势情况看,总体还是比较好的。在今年秋粮播种期间,各地克服不利的气候条件影响,抓住有利天气,抢农时播种,及时管理。水稻、玉米等作物生长发育的进程加快,从目前的农情调度情况来看,长势总体上好于上年。更重要的是今年中央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有力,为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提供了保障。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了930亿元,增长了12.8%。在这个基础上,今年的4月19日,中央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财政又增加了70.8亿元,专项用于扶持农业生产。同时,国家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实施大豆、油菜籽收储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引导农民抓好秋粮管理也是一个很有利的前提和措施。
陈萌山表示,秋粮生产还面临着多种灾害的威胁,下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形势不容乐观,任务异常艰巨,农业部门将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深入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定年初确定的“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6%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目标不动摇,坚决做到工作不松懈、力度不减弱、措施不减少,立足抗灾夺丰收,全力以赴促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第三篇:美国农业部XXXX年农业预测报告
美国农业部2021年农业基线预测报告
简介
概述
宏观经济预测
农作物
牲畜
美国农业部门总指标:农场收入、食品价格、贸易额
农业贸易
简介
本文是对到2021年农业的长期基线预测,涵盖了农产品、农产品交易、以及农业的各项指标〔包括农场收入和食品价格〕。基线确定了主要障碍及不确定因素对以下各问题的影响,包括:未来农产品市场的状况、全球经济增长、消费和贸易的长期前景、未来价格趋势、贸易流向以及美国主要农产品出口。
概述:
经济增长
预期2006-2021年世界经济将平均保持每年3.2%的增长,高于2001-2005年的3%,美国GDP增长率将低于2004和2005年的最顶峰,趋向于长期的3%年增长。预计2006-2021年开展中国家仍将保持年5%的强劲增长。
人口: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将继续下降,平均1.1%的年增长,低于上世界80年代1.7%的年增长率。开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仍将高于兴旺国家。因此预计到2021年开展中国家的人口将到达世界的81%,高于2005的80%。
美元价值:
美元将会缓慢升值,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强劲的美元将促使资本流入美国以利用成熟的金融市场及长期增长的生产率。
油价:
2002到2005年油价经历了极大的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原油的大量需求引起的,从而影响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及中国和印度制造业的快速增长。2007-2021年,预计现货油价将会降低,因为新的原油供给抵消了亚洲需求的增长。预计原油价格将会小幅增加,仅比通货膨胀高一点而已。一系列因素将会影响油价的长期增长,包括:新油田的开发,开掘、提炼等技术的提高,新能源的利用以及利用率的提高。
美国农业政策:
2002年的农场法案会继续施行;
新开垦耕地面积将会从3500万英亩增长至3920万英亩;
乙醇:
由于2005年美国替代燃料方案的规定,2021年美国汽油中的替代燃料要到达75亿加仑。这一方案极大促进了乙醇的生产。如果有经济刺激方案出台的话,预计2021年就会到达这一目标。
牛以及牛肉交易:
预计美国出口到日本和韩国的牛肉将会缓慢恢复。加拿大活牛出口仍将局限在30个月以下年龄段。
国际政策:
假设各国仍遵守已有的双边和多变的协定。美国中部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关于糖类自由贸易协定在2006年生效。
假定各国农业和贸易政策仍延续现在的路径,开展中国家经济和贸易改革仍将继续。
美国总的指标:
预计2006-2021年净农场收入将保持稳定。由于国内市场和出口的需求增加及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农场现金总收入将会增加。但是由于生产本钱的上升及政府付款的减少,将会局部抵消现金收入的增加。现金收入将占总的现金收支的89%,高于2005年的85%。未来十年,净农场收入预计将到达平均每年540亿美元,高于90年代的480亿美元。
由于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持续增长,美国农业出口价值将会增加。高价值产品出口也会持续增长。由于美国消费者收入和需求的增加,进口也会相应增长。预计美国农业贸易将会呈现小幅盈余。
预计食品价格增长将低于通货膨胀率。
美国农产品:
到2021年,将会有比2004年多一倍的玉米用于生产乙醇。但是乙醇生产过程中副产品的增加,将会满足活畜养殖的需要。因此养殖用玉米价格将只会呈小幅上涨。
食用小麦的增长将满足不了更高的人口增长,因此消费者饮食将会有些调整,转变到包括低糖食品的其他需求。
由于肉食生产的需求增加,国内大豆的大量需求出现增长。但是乙醇副产品的增加将会局部削弱增长的程度。
由于美国进口服装持续增加,国内生产用棉花将会减少。
国内大米需求也将由于食用需求的增加而增加。
国内园艺产品的消费也将持续增加。
由于美国烟草市场配额及其他支持政策的取消,烟叶生产下降。美国香烟消费的降低将减少国内烟叶的需求。然而由于较低的价格增强了美国烟叶的竞争力,烟叶出口将出现增加。
谷物价格的上涨降低了美国肉食生产商的收益。人均肉类消费将会增加,其中禽肉占据较大比例。消费者肉类支出增加。
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每头牛的产奶量,也增加了牛奶的总产量。2006年后,奶牛数量将会减少。
农业贸易:
由于人口增长率的下降,收入因素就成为了影响食品和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开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尤其重要,因为食品消费尤其受这些国家居民收入的影响。
全球食品和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将提高农产品贸易和美国出口的收益。美国在农业市场上将继续保持竞争力。竞争也会增强。巴西、阿根廷、加拿大、乌克兰和哈萨克都在扩大生产,造成局部农产品出口的竞争。
未来十年,亚洲、拉丁美洲、北非、以及中东地区的长期持续增加的活畜养殖将会极大增加所需粗粮的进口。美国是世界上玉米最大的出口。然而,因为美国乙醇生产用玉米的增加,美国玉米出口将不会出现增长。相反,巴西和阿根廷的玉米产量和出口量都将会增长。中国玉米产量也会出现增长。但是中国仍将是长期的玉米进口国。
开展中国家收入和人口的增长增加了蔬菜油消费的增加。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已占据了世界大豆出口的主要份额。阿根廷也是豆粕和大豆油出口的主要国家。
美国、澳大利亚、欧盟、加拿大和阿根廷一直是小麦出口的主要国家。然而未来十年,哈萨克和乌克兰在小麦出口的地位将增强。
棉花消费和服装产量在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将会增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进口国。美国是棉花出口的重要国家。
长粒大米占全球大米贸易的四分之三,未来十年,仍将持续增长。长粒大米被南亚和东南亚的很多国家进口,还有中东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拉丁美洲大部。泰国和越南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预计将会超过美国成为第三大大大米出口国。
美国肉类出口受益于国外经济增长。尽管美国出口到日本和韩国的牛肉预计将增长,仍不会恢复到2003年的水平。
加拿大是美国猪肉出口的强劲对手。加拿大还是美国活猪进口的主要国家。巴西也是猪肉的主要出口国,然而由于口蹄疫的出现,巴西销往日本和韩国的市场将受到影响。
预计禽流感将不会对禽肉需求造成太大影响。然而受其影响的泰国、中国和越南禽肉出口将受到影响。巴西仍然是最大的禽肉出口国。
宏观经济预测
宏观经济预测基于历史平均增长率的走势。过高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仍占据世界GDP的30%。中国和印度的强劲增长也对全球经济起到拉动作用。
美国GDP的增长率将在2007年由3.7%的波动走向持续的3%的增长。世界经济增长预期2006-2021年将从2001-2005年的年3%增长到3.2%。
l
除了欧盟和日本缓慢的增长外,大局部国家将在2006年走向长期的稳定增长。计算机通信技术将持续促进世界的生产率的提高。
l
持续走高的油价将限制亚洲及制造部门的开展。
l
全球经济及人口的增产会进一步增加食物的需求国际购置力的增强和人口的增长也是美国农产品出口的驱动力。
预计兴旺国家经济增长率将类似于九十年代,在2006-2021年平均2.5%的增长。
l
欧盟的扩张将创造新的贸易和投资时机
l
由于体制、法律及高保障等因素,欧盟经济将不会像美国那样较快增长。政治因素也会限制一体化的利益,尤其是劳动力的流动性和冗繁的决策机制。
l
日本也因长期的体制制度和经济改革面临较大的经济困难。预计年增长率在1.5%。占世界GDP份额由1991年的18%降到2021年的12%。
2006-2021年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将会保持约5%。开展中国家在食品需求上作用巨大。也逐渐成为美国出口的另一个重要市场。开展中国家食物消费和进口的增加主要源于收入的增长,使消费逐渐转向高价值食品。美国肉类和加工食品的出口将增加。
l
预计拉丁美洲将保持长期的3.7%的增长率。
l
南亚和东南亚的开展中国家将保持5%的增长
l
中国在2003-2005年都到达了9%的增长,预计未来十年将保持7%
l
预计印度将到达接近6%的增长。然而印度仍然是个低收入国家,年人均收入低于600.l
预计前苏联国家未来十年会到达平均5%的增长。
未来十年,人口增长率的持续下降将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增加。经验上来看,大约70%的食物增长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引起的,剩下的30%由收入等因素决定。因此未来,收入因素将成为决定农产品和食物需求增长与否的关键。
l
世界人都增长率由80年代的年1.7%下降到1.1
l
兴旺国家和前苏联国家人口增长率分别为0.4%和0.1%美国是兴旺国家中增长率最高的,约0.9%
l
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比70年代下降一半,但仍是最高的,在2021年会占到全球的81%
l
中国和印度加起来占到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中国的人口增长率由81-90年的2.1下降到2006-2021年的0.9.印度将由2.1下降到1.3%。
l
巴西人口增长率将由81-90年的2.1%下降到2.1.撒哈拉以南非洲将由2.9%下降到2.2%
预计2005年后美元将缓慢升值,这将限制美国出口,然而,长期强劲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开展中国家,将会增加美国出口需求。
l
强劲的GDP增长将会加强美元的强势地位,相比于欧元和日元
l
因为资本涌入,美元将继续强劲
l
由于增强的全球贸易竞争,美国出口的很多商品及园艺品将会受到美元走强的影响
l
中国在长期的低估本币价值之后,在政治压力之下开始升值人民币
全球通胀率,到2021年将会持续保持低走。
l
美国和世界经济的扩张开展,引起通胀压力的出现。为此,各国已纷纷提高短期利率应对。
l
预计在政策下,世界通胀将保持在3%以下
l
开展中国家的通胀率由7%降到5%。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通胀率尽管在下降,仍然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l
前苏联国家通胀平均下降到7%以下
l
相比拟低的通胀,名义利率将不会大的提高。然而,贷款的增加会刺激长期利率的升高。
原油价格自从2002到2005年出现较高的上涨,影响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中国、印度制造业的开展。卡琳娜飓风导致的原油供给减少进一步加大了世界油价的升高压力。美国政府和国际能源组织已释放了应急原油和燃料储藏,以防止油价的继续上升。
亚洲经济的持续增长将会继续增加2006年的石油需求。2007-2021年,由于新油田的供给,原油价格预计会有小幅下降。2021年后,原油价格预计会小幅上涨。
l
由于亚洲一些高耗能经济体需求的增加,石油需求将继续增加。
——中国的主要能源是媒,随着收入和汽车的增加,很大一局部能源将会使石油。中国的耗能是美国的3倍
——印度在80年代,每一美元耗能是美国的2倍,现在约2.5倍,并且由于高速公路和电网的增加,耗能将继续上升
——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包括台湾、韩国、马来西亚、香港、新加波和泰国耗能也超过美国50%
l
一系列缓解油价上涨的因素
——新油田的发现
——非石油燃料的转移
——非能源投入要素的替代
l
结论是石油的实际价格将会保持持续增高,然而不会显著影响世界经济的增长
油价一直以来都会影响到天然气和氮化合物肥料的价格。然而,由于天然气供给的增加和管制的放宽,天然气和油市场的关系也大大弱化了。天然气和氮化合物肥料价格比油价更易变化,因为天然气是不可替代的,其供给是非弹性的。然而,长期来看,油价和天然气价格趋势将趋向于统一。
高油价并未减慢全球经济的增长
尽管油价偏高,美国、亚洲及拉美大国的经济并未减缓。是什么因素使经济免遭高油价的影响呢?
l
2004年,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得到了极大开展。宏观经济冲击的影响取决与经济实力。
l
2005年9月,油价升至67美元每桶,并未到达1981年的通胀调整后的水平,名义油价到达90美元每桶的时候,才能到达那时的水平。
l
原油生产国通过财政和直接的经济投资,降低了资本的本钱,也降低了因油价造成的生产本钱。高投资也保持了低利率。
l
由于低通胀和持续的货币政策,高能源价格并未传递到消费者那里。对CPI的影响只有1%的增长。
l
工业的开展及亚洲经济的开展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同时向效劳行业的开展也减少了能源使用。
l
许多新兴市场国家,能源补贴也局部抵消了高油价。
l
经济一体化提高了能源替代的可能。
生产和农业部门相比之下收到影响更大。2002年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的下降正是由此。
农作物
持续稳定增长的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提高了对农作物的需求,并且由于2005年美国能源政策法案的实施,规定了到2021年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生产到达75亿加仑,也扩大了玉米乙醇生产的预期。
全球养殖业生产由于对肉食的需求增长也出现增长,这也会有利于世界饲料谷物的贸易。尽管近年来美元相比其他货币贬值,但是预期未来会实现升值。走强的美元以及来自巴西、阿根廷和黑海地区的竞争将造成美国农作物出口的压力。国内乙醇生产的需求也将进一步限制出口。
2002年的农场平安和农村投资法案预计会继续实施,收入支持、贷款、固定直接付款等政策会保持。根据CRP法案,新开垦耕地面积将由3500万英亩增加至3920万英亩。三分之二的土地将主要种植八大作物〔玉米、高粱、大麦、燕麦、小麦、大米、棉花、大豆〕。
预计八大主要农作物将保持在24500万英亩。
播种何种作物取决与作物的预期净收益,包括价格、产出率、生产本钱等都会影响种植。
l
玉米、小麦和大豆种植占到八大类作物的87%。玉米种植增长,大豆减少。主要是供需的影响,国内乙醇生产也有影响。
l
小麦种植约在5700万英亩到5900万,国内和出口仅有小幅增长,产出率的提高就足以满足了。因此价格上涨空间不大。
l
大豆生产因为玉米生产的增加而减少。
美国玉米的国内需求主要来自乙醇生产需要。出口的实现增长也在2021年之后。
l
未来几年,玉米使用的大量增长都将是满足乙醇生产。较高的油价也会促使这一规模的扩大。
l
饲料和居民生活需求仅呈小幅增长,因为乙醇生产过程中副产品的大量的出现将满足活畜喂养的需求。
l
食品和其他工业的需求不大。
l
由于开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肉食需求提高,喂养饲料的需求也将增加,尽管美国的玉米出口不会因此增加,阿根廷、巴西和中国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将会增加。
l
从长期看,美国乙醇生产增长期过后,玉米出口会出现增加。另外,出口往墨西哥的玉米也会因为配额的取消而增加。
预计美国小麦将会随着出口和国内人畜的需求而增加。
l
2000-2004年的下降之后,预计未来小麦需求将会小幅增长。
l
因为比玉米本钱要低,饲料用小麦也会小幅增长。
l
出口的增长以及开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会带动小麦的消费和贸易。欧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以及黑海区域的国家会造成竞争,美国的小麦份额会占到23%。
国内大豆需求会缓慢上涨,但是因为产量增长缓慢及国际竞争的家具,出口将下降。
l
国内大豆增长的刺激主要来自肉食生产的需求,但是玉米生产的增加,会局部抵消大豆生产的增加。
l
由于美国大量的大豆库存及低价,大豆出口到达近11亿蒲式耳,但是后来降到10亿,美国大豆的国际市场在萎缩。
l
美国豆粕和大豆油的出口也面临着来自南美的竞争,降低了出口。
美国棉花的工厂需求自1997年之后持续下降。2006年后,因为大量开展中国家低本钱棉花工厂的增加,棉花出口随之增加。
l
由于纺织服装配额的取消,美国服装进口持续增长,降低了国内服装的生产,减少了纤维和亚麻的生产需求。
l
美国棉花出口在2006-07年下降,但在后期将会呈缓慢增长。
l
由于中国服装产业的减速,中国棉花进口会下降,美国棉花出口因此会在2006-07年后下降,国际市场比重将从40%降至37%-38%
大米需求将会随着国内食品的需求增长,出口也将会在后期出现小幅增长。
l
国内大米需求的增长主要源自亚洲和拉美裔居民的需求。食品加工及宠物食物也增加了大米的需求。
l
由于国内较紧的需求压力,大米出口预计2006-07年后会下降,但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超过国内需求,美国大米竞争力的提高将促进出口增加。
l
由于亚洲产量增长缓慢,世界进口需求增加,全球大米价格预计每年会上涨3%,超过每英担8美元。
美国玉米和大豆的库存使用比在前期由于连续2年的产量大增而出现连续的大幅提高,而后玉米和大豆库存的减少也降低了库存使用比。后期价格上涨促进生产,将使得库存使用比曲线趋于平坦。由于出口的形势不好,小麦的库存使用比在2021-2021将会提高,随着出口的加强,该比也会因此下降。
棉花的库存使用率由于2004和2005两年的丰收而处于较高水平,随后,该比将趋于下降,最后呈平稳态势。而相反的是大米的库存使用率由于2005年产量的下降而减小,随后缓慢上升至平稳。
美国玉米、小麦和大豆价格-库存使用比走势:
l
未来几年,玉米价格将由于乙醇生产需求和供给的相对缺乏而上涨。长期来看,玉米产量的增长足以满足乙醇生产的需要。价格也会随着库存使用比的稳定而走向平稳。
l
类似,前期大豆库存会从高水平下降,价格也会随之上涨。长期,大豆价格随着库存使用比稳定在8%也趋于稳定。
l
外国竞争的加剧和美国小麦出口的走弱,会降低小麦价格。随着国内需求和出口的缓慢上升,价格将会随之上涨,同时库存使用率下降。
食糖预测:
l
美国食糖政策包含在2002年的农场法案里。包含了价格支持机制,包括贷款利率方案和国内市场分配方案。天然食糖的贷款利率为每磅18美分,精制甜菜为每磅22.9美分。
l
墨西哥食糖政策是在NAFTA框架之下的。墨西哥对添加果汁糖浆的饮料征收20%的消费税。此项征税限制了墨西哥对美国的食糖出口。
美国食糖消费增长超过了产量的增长,与人口增长率相同,这说明2006年后人均食糖消费将保持不变。预测糖类作物的种植面积不会增长。
2007年1月1日,天然食糖进口关税会降至1.51美分每磅,精制甜菜降至1.60,2021将都将为0.因为美国食糖价格持续高于世界水平,美国成为墨西哥食糖一直以来的出口地。2005年和2006年墨西哥糖类产量的增加,造成2007和2021年出口的高涨,随着库存的降低,恢复到缓慢增长水平。
2007和2021财政年美国大量从墨西哥进口的食糖导致国内的盈余,致使食糖出清价格低于最小水平。
2004年10月美国中止了烟草市场配额和价格支持方案。生产者不用在局限于区域和数量,也不会再得到价格支持。
l
因为烟草支持方案的取消,局部农民将不在生产烟叶。随着产量的下降,2006年烟草生产将得到缓慢恢复。
l
2005-2006年预计烟草价格下降,低于过去支持方案之下的价格,这将使烟叶出口在国际市场更有竞争力,出口会增加。但是来自巴西的竞争也会增强。
l
国内市场由于香烟消费的下降需求也会减少。美国香烟销售预计会持续每年减少2-3%,香烟出口会保持在现在水平。
预计美国园艺品进口将超过出口,2005-2021年净进口将增加80亿美元。国内市场的需求将主要靠进口来满足。
l
美元的升值将减少出口,增加进口
l
美国园艺品进口预计到2021年会增长4%。2005年美国进口达258亿美元,其中欧盟是美国的主要进口国,占到74亿美元。墨西哥是第二大,占到60亿美元。智利、加拿大和巴西也是较大的来源国。
l
2021年,美国园艺品出口预计会每年增长3%。杏仁和其他坚果将是出口的主要产品。新鲜和加工的蔬菜出口也将超过温室作物。酒和油的出口预计也会增长。较大的市场主要有加拿大、日本和东南亚。
l
园艺作物的产值预计会每年增加2.3%。2005年农场总产值预计到达475亿美元,约三分之一是三大类商品:水果和坚果类、蔬菜和瓜类、温室作物。
牲畜
由于强劲的国内市场和出口需求,牲畜产量将会增加。随着全球收入的增长和肉类需求的增加,肉类出口将得到开展。美国出口日本和韩国的牛肉市场将扩大,然而还是低于2003年12月疯牛病出现以前的规模。
由于粮食价格的上涨以及玉米制乙醇的生产,2005-2021年美国红肉生产将会下降,牛肉和猪肉收益降低。而禽肉产量将会有大的增长,从而禽肉会成为美国肉食消费的主要类别。人均红肉和禽肉消费量将由2005年的220磅增长至2021年的231磅。
美国牛肉生产将会继2003和2004年下降之后恢复增长。尽管因疯牛病市场的萎缩,强劲的国内需求及加拿大进口牛肉的受限将扩大美国牛肉的消费。牛的数量将增至10300万头,屠宰量也会随之增加。牛肉产量将在2021年到达较大增长,随后小幅上升。猪肉生产仍然增长缓慢。禽肉生产继续增加。
尽管产量会上升,实际价格将会下降。尤其是较高的喂养本钱将使得肉类生产在后期逐渐放缓。
l
国内餐馆和零售市场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依然会强劲。并且出口市场的恢复也增加了对优质牛肉的需求。未来对质量保证的需求将增强,向精选牛肉倾斜。
l
猪肉生产将向大规模、专业化、更高效的生产模式转移
l
加拿大仍是美国最主要的生猪进口国
l
预计高效的生产和加工产生的收入将会比过去的25年前少
牲畜价格预计将比2004年的低,生产收益也会因此降低。
美国肉类消费将继续增加,然而占收入支出比例却会下降。未来十年,消费者肉类支出比例将由2%下降至1.3%。禽肉支出继续增加。
人均肉食消费继续增加,由人均220磅增加至231磅。
l
人均牛肉消费维持在较高水平。出口市场尽管会扩大,价格不会上涨。
l
猪肉消费保持在人均50-51磅
l
禽肉比例加大
美国肉类出口将随着全球收入和需求的增加而增加,日本和韩国市场的恢复也意义重大。假定巴西和阿根廷的出口不会恢复。
牛肉:
l
环太平洋国家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将扩大美国牛肉的出口。
l
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的加工牛肉将会减少。但是美国仍然是牛肉净进口国。
猪肉:
l
美国猪肉出口将会增加。环太平洋国家和墨西哥依然是美国猪肉的主要进口国。加拿大依然是该市场的强大竞争。巴西尽管也是主要的猪肉出口国,但是由于口蹄疫的影响将无法进入日本和韩国,市场主要局限于俄罗斯、阿根廷和亚洲国家。
l
尽管美国高效的生产局部克服了生产本钱的上升,加强了竞争力,但是长期的收益将取决于生产本钱和环境控制。这些本钱在新兴猪肉工业国家也在降低。
禽肉:
l
美国肉鸡出口预计会比90年代减缓。出口市场主要包括亚洲、俄罗斯和墨西哥。但是其他国家例如巴西的竞争也将更剧烈。其他受禽流感影响的国家,比方泰国、中国和越南的熟食品出口将受到影响。
由于2004年牛肉出口的骤减,美国肉食出口占国内产量的比例由2003年的11%下降到8%。尽管预计后期将会恢复增长到11%以上,国内需求仍占据肉类消费的主导。
2004和2005年牛奶价格的走高扩大了2005和06年的奶牛数量。由于奶牛的高单产量,2005年牛奶产量增加,价格下跌,预计2006年形势将趋于2005年。
l
大规模、专业化的生产和生产率的提高将进一步增加奶牛的单产和牛奶产量。
l
单靠简单的增加集中喂养奶牛的数量来增加单产的方法,奶牛单产增长速度将减缓。
l
奶牛数量预计2006年后将会相对减少。产业退出比例较过去大大降低。
l
国内牛奶制品需求增长速度减缓,人均液态牛奶消费将下降。
l
2006年牛奶价格将会下降。2007年反弹式上涨。预计2007年后价格会保持平稳。
美国农业部门总指标:农场收入、食品价格、贸易额
国内和国际经济的增长将提高美国农场部门收入。尽管出口竞争加剧,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扩大了世界贸易和美国农产品出口。并且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尤其是玉米制乙醇需求的增加会进一步提高市场价格和现金收入。增长的生产本钱和政府支付的减少会局部抵消现金收入的增加。这将使得农场收入自2006-2021年保持在稳定水平。消费食品价格将缓慢上涨,低于通胀速度。
现金收入的减少,政府付款的降低以及生产本钱的上升将使2006年的农场净收入下降。之后,种植的增加将提高现金收入。预计农场收入会相对平稳在540亿美元一年。比90年代的平均480亿美元高。
政府直接付款预计将由2005年的230亿美元降至2021-14年的130亿美元,2021年烟草配额支付到期之后降至115亿美元。
l
预期价格上升后,价格敏感性支付将在后期降低。
l
政府购置占总现金收入的比重将由2005年的8%下降至后期的5%。
生产支出:
生产支出约和通胀率同步增长。主要分为三大局部:原材料投入〔种子、饲料、幼仔〕、生产投入〔燃料、肥料、虫药、电〕和其他〔人力、利息和其他支出〕
l
最大支出项是其他,主要是来自人力和利息本钱的上涨。
l
生产投入本钱由于油价和作物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增长。
l
原材料支出增长低于通胀率。
l
到2021年,现金支出将占毛现金收入的80%,2000-05年平均只有73%
资产负债率:
l
耕地价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决于土地质量和位置,城市开展的需求、重建需要、信贷条件、非农业投资时机、生产风险和天气的不确定因素。由于经济的扩张,对非农业用地需求的增长提高了土地价格。
l
资产负债率缓慢下降,由2005年的13.4%降至期末的12.4%。
食物通货膨胀率:零售食品价格上涨低于总体通胀率
l
在家庭购置食品中,深加工食品的价格将会上涨
l
快餐和食品效劳行业的收入上升
美国农业贸易价值:
由于全球收入的上升及食物需求的增长,美国农产品出口值将增加,数量和价格都将上升。国内消费者需求也会刺激进口的增加。
l
美国农产品出口预计将从2006年的645亿美元上升至2021年的849亿美元。
l
高价值产品出口持续增加,占到美国出口的三分之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主要有动物产品和园艺产品。
l
2021年美国农产品进口将上升至840亿美元,园艺产品进口增长迅速,占到进口增长的一半,加工食品也会持续增长,占到美国农产品进口的一半。
l
总的来看,美国农产品贸易会出现小的盈余。
农业贸易
全球农产品贸易持续扩大。
开展中国家的开展增加了农产品贸易的需求,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改变了饮食的多样化,增加了对活畜产品的需求,以及水果、蔬菜和加工产品的需求,较高的人口增长率也促进了进口的需求。而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兴旺国家的需求。也将会受到禽流感、疯牛病和口蹄疫等疾病的影响。支持国内肉食生产的政策也会进一步促进饲料用粮食的贸易。
不仅在传统的出口国诸如阿根廷、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之间会产生进一步的竞争,那些在农业领域加大投资的新兴国家包括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等国家的竞争也会加剧。
乙醇和生物能源的生产会对全球玉米和蔬菜油需求和价格产生重大影响。一些国家油籽压榨能力的扩张也将进一步加剧对油籽的需求。
本预测假设各国遵守已由的双边和多病协定,并延续持续的开展路径。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和贸易改革继续进行。农业科技及消费者偏好的改变都基于以往经验性的判断。
自从90年代名全球大豆和大豆产品的贸易就已超过小麦和其他粗粮。蔬菜油和蛋白粉需求的增加也将使未来几年大豆和其制品的贸易超过小麦和其他粗粮。
l
这三大类主要产品种植面积此消彼长,相互竞争。在巴西和印度尼西亚新增更低都已用来种植大豆和进行棕榈油的生产。
l
由于前苏联和中、东欧进口的减少,全球小麦和粗粮贸易并未增长。未来十年,全球粮食贸易的需求将主要来自开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和中东地区。
l
除了巴西、阿根廷和印尼很多国家的作物种植面积都在减少。作物产出率增长将减缓。
l
作物生产总产量的增长减缓和世界人口的缓慢增长相抵消。人口因素是影响农产品需求的重要因素。另外,许多国家的人均收入上升增加了对蔬菜油和活畜及园艺产品的需求。
全球小麦进口:小麦进口的增长主要来自开展中国家需求的增长。主要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巴西、墨西哥和埃及。世界小麦贸易2006-2021年将会增长2000万吨。
l
埃及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到达900万吨,巴西将到达700万吨。
l
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非和中东的进口增加700万吨,占到世界小麦贸易的40%。尼日利亚也成为新兴的小麦主要进口国。
l
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将增加一些国家的进口。印尼和墨西哥的人均小麦消费量都将有所增加。
l
期初,低质量小麦的库存很大。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低价位。这将促使养殖用小麦替代局部玉米。韩国到2021年方案用100万吨小麦替代玉米喂养。
小麦出口:到2021年,全球五大小麦出口国〔美国、澳大利亚、欧盟、加拿大和阿根廷〕占世界贸易总量的75%。这比90年代的85%低了很多。主要是由于黑海地区出口的增加。美国小麦出口占据的份额将从25%降至23%。
l
加拿大、欧盟和美国小麦出口市场将小幅萎缩,澳大利亚、阿根廷和乌克兰及哈萨克的出口会相应增加
l
加拿大大麦和油籽需求的增加将减少小麦的种植及出口。
l
欧盟由于2004年的干旱将预留率由10%降低了到5%。预计今后将会恢复到10%。
l
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已成为小麦出口大国,占到市场的14%。乌克兰和哈萨克的出口将继续上升超过俄罗斯的减少量。
l
预计土耳其和中国及其他相对出口小国出口将会下降
l
尽管印度近年来有些出口,但是随着库存的减少,出口会减少。
粗粮贸易的增长取决于活畜养殖的扩张。主要需求国家包括墨西哥、北非、中东、中国和东南亚。
l
玉米是主要的饲料谷物。出口占到所有粗粮出口的76%。大麦占16%,高粱5%
l
牲畜喂养的商业化是玉米越来越重要的促进因素。尽管猪、牛和羊的饲料具有可替代性,需求较易受价格影响,高价格会改变饲料的使用种类。但是由于猪肉和禽肉生产的商业化,还是需要高质量的饲料。
l
预计未来粗粮贸易将每年增长2%,玉米占主要增长地位。
粗粮进口:2006-2021年世界粗粮贸易将增长1900万吨。三分之二的粗粮供给将用来满足动物喂养。工业使用相对较小但呈增长趋势。食用将下降。主要集中拉美、非洲和亚洲。
l
亚洲、拉美、北非和中东地区开展中国家的牲畜养殖部门的开展将促进进口的增加。
l
预计到2021年墨西哥的玉米进口将由2006年的730万吨上升至1300万吨。
l
北非和中东由于收入上升增加了对动物产品的需求,蛋白粉和谷物进口因此增加。
l
日本、韩国和台湾因为肉食进口的增加会减少粗粮进口。
l
欧盟从东欧国家进口玉米将会增加,尤其是来自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
全球玉米出口:美国是玉米贸易的主导国,尽管受乙醇生产的影响。美国玉米出口仍会增加。预计到2021年占世界玉米贸易的比重将由60%增至63%。
l
阿根廷将仍然是第二大玉米出口国。将从1100万吨增至1600万吨。
l
南非将继续出口200万吨玉米。由于国内土地改革方案预计产量会下降。
l
非欧盟的东欧国家玉米出口,主要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将增至300万吨。
l
巴西的玉米出口将实现翻番,到达450万吨。
l
中国由于养殖业的开展玉米出口将会下降。预计中国政策将向支持大豆进口倾斜。
中国玉米进出口:预计中国玉米产量将会增加以缓解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的压力。到2021-2021年,中国将成为玉米净进口国。中国北部玉米供大于求,而南方那么需求过剩。
l
玉米是东北地区的主要作物,可以满足韩国和临近亚洲国家市场的需求。由于中国交通费和增值税的降低,以及美国海运运费的上升,中国玉米具有国际竞争力。但是在国内由于高昂的运输费用,由东北到南方的流通将受到限制。
l
过去6年,中国玉米消费超过产量,库存减少。预计中国将会增加进口,减少出口,成为净进口国。
全球大麦贸易:由于麦芽和饲料用大麦需求的增加会出现上升。
l
由于养殖业的开展,北非和中东国家饲料用大麦进口将会增加。并且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区域。
l
沙特阿拉伯大麦进口占世界30%
l
开展中国家啤酒需求的增加提高了对麦芽生产用大麦的需求,中国是最大的麦芽用大麦进口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中国主要进口国。
全球大麦出口:传统的出口国主要是欧盟、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新兴的出口国包括乌克兰和俄罗斯。
l
欧盟25国大麦生产将会扩大,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25国内贸易也会增加。向外出口预计将到达300万吨左右。
l
前苏联国家仍是主要的出口地区,超过500万吨。前苏联和欧盟25国加起来占到世界大麦贸易的50%。
l
麦芽生产用大麦将提高收益,扩大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生产。预计在后期麦芽生产用大麦的种植份额将会上升。
全球高粱进口:全球高粱贸易过去十几年到达近700万吨,预计在中期将减至500万吨,期末恢复增长。波动主要是由墨西哥导致的。
l
墨西哥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粱进口国。由于配额关税的降低,墨西哥玉米进口的增加减少了高粱进口。预计期末高粱进口在300万吨左右。仍然占到全球进口的55%。
l
日本将保持约130万吨的高粱进口。
l
美国是最大的高粱出口国,占到世界的80%,不会受墨西哥需求减少的影响。
l
阿根廷是第二大出口国,主要市场是日本、智利和欧盟。由于其他作物的利润上升,阿根廷高粱出口预计不会出现大的增长。
l
巴西出口将有所上升。
蔬菜油和蛋白粉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全球大豆贸易将到达3.6%的年增长,大豆油到达2.8%,豆粕2.2%
l
来自中国、北非国家、中东和南亚国家的需求使得大豆进口增长速度超过豆油和豆粕。并且由于蛋白粉的剧烈竞争将进一步减少利润,油籽粉的需求将局部被转移向其他廉价的面粉。油籽压榨能力的竞争也将使局部企业退出市场。
l
中国压榨能力的提高增加了对大豆和其他油籽的需求,大豆产品需求影响不大。
l
巴西持续增长的大豆种植面积扩大了巴西的大豆世界贸易份额。到2021年大豆及豆粕出口占世界出口份额将由32%增加至45%。
l
阿根廷因开展玉米种植,大豆面积将有所下降。
全球大豆进口:
l
欧盟一直是豆粕的主要进口国,直到2002年也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市场。但是由于欧盟其他谷物生产的增加,大豆进口将下降。
l
中国国内玉米和大豆生产和进口政策,以及国内压榨产能的提高将使中国未来十年进口世界70%的大豆。
l
东亚地区由于肉类进口的增加,蛋白粉和油籽进口将会下降。尤其是日本。
l
阿根廷压榨产能的提高将使得在期末到达年进口300万吨。
全球大豆出口:
l
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将占到世界出口的90%。
l
巴西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及其产品的出口国。在中期会有局部土地转种玉米。但是中西部土地种植的扩张将会使巴西大豆面积保持每年4%的增长,在2021年将到达3000万英亩。
l
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出口减少。
l
阿根廷压榨产能的提高以及转种玉米,预计将从巴乌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维亚进口局部大豆。出口将保持700万吨。
全球豆粕进口:
l
欧盟仍将是最大的豆粕进口国。大豆压榨的高本钱和豆粕的低价格将减少大豆和其制品的进口。
l
北非和中东地区由于养殖业的开展成为主要豆粕进口地区。
l
如果禽流感得到控制,拉美、东南亚和前苏联国家进口将会增加。
l
墨西哥蛋白饲料和蔬菜油的需求继续增加,但是由于国内压榨工业的扩张,大豆进口会增加,而豆粕进口增幅会下降。
豆粕出口:
l
阿根廷、巴西和美国仍将是最打的豆粕出口国。
l
阿根廷将是最大的出口国,占世界份额将由45%上升至53%。美国和巴西份额相对萎缩。
l
巴西国内养殖业的需求减少了豆粕的出口。
l
中国因为压榨产能的扩大,豆粕出口将升至每年100万吨。
l
欧盟出口较少,主要出往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印度出口由于国内养殖业的开展减少。
全球大豆油进口:
l
各国豆油进口都将增长。印度和中国仍是最大的进口国。北非、中东和拉美国家也会增长。
l
由于豆油的低关税,印度豆油将会有大的增长。国内大量的需求和生产能力的局限将使印度保持最大的进口国地位。
l
中国由于对高品质蔬菜油的需求大增,大大扩大了国内油的生产,也提高了进口量。
大豆油出口:巴西和阿根廷豆油出口占全球的份额将由80%升至85%
l
阿根廷是最大的豆油出口国,国内拥有巨大的压榨产能和大豆种植面积。
l
巴西由于种植面积的增加,豆油出口量和在世界市场的份额都有所上升。
l
欧盟和美国是其次的主要出口国。市场份额在下降。
全球大米进口:预计大米贸易从2006年到2021年将每年增长2.5%,到达3300万吨,比2002年增加15%。
l
长粒大米占大米贸易的四分之三。长粒大米的主要进口国家是东南亚和南亚、中东、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印尼、尼日利亚、伊朗、伊拉克、菲律宾和沙特阿拉最大的主要的进口市场。
l
中粒和短粒大米占全球大米贸易的10-12%,主要进口国是日本、韩国、台湾、土耳其和约旦。预计中粒大米的增长将远远小于长粒。只有韩国预计会增加进口。
l
香米贸易占剩下局部。主要由高收入消费者进口。
l
印尼和孟加拉国是最大的大米进口国,随着人口的上升,进口会进一步增加。未来大米贸易增加的22%都将用来满足这两国的需求。
l
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中东地区也是大米的主要进口国。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及根底设施的缺乏,这些地区产量有限。预计未来30%的贸易增长都将用来满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需求。
大米出口:
l
泰国和越南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占到全球的近一半,根本上都是长粒大米。
l
预计美国前期仍将是第三大出口国,但是随着国内需求的上升和产出率的缓慢增长,出口能力将受到限制。
l
预计印度在中期将成为第三大出口国。印度出口包括低质量的长粒大米和少量高质量的香米。
l
巴基斯坦近些年来超越中国成为第五大出口国,到达220万吨。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出口的减少。但是巴基斯坦大米生产收到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将难以实现增长,主要出口高质量的香米和低质量的长粒大米。
l
中国出口大米已由200万吨降至近几年的90万吨。由于种植面积的减少未来中国大米生产不会有大的增加。国内消费根本持平。中国驻澳出口高质量的中、短粒大米,销往东北亚,以及一些低质量的长粒大米,销往撒哈拉以南非洲及低收入亚洲国家。
全球棉花进口:由于2004年棉花贸易配额的取消,棉花、纺织服装贸易将受到大的影响。低本钱将决定生产分布。低人力本钱国家的纺织生产和棉花消费将以进一增加。欧洲和东亚高人力本钱国家棉花进口将将少。
l
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纺织业将因此收益。
l
中国在2003-2004棉花出现短缺时进口了大量棉花。未来,中国棉花进口将极大增加,到2021年将占到世界进口的46%。
l
印度的纺织业也飞速开展,但不会超越中国。其市场定位和收入增加速度也滞后于中国,因此棉花消费增长有局限性。
l
土耳其也是纺织服装出口大国。但是预计未来10年其棉花进口会缓慢下降。
l
欧盟、日本、台湾和韩国进口逐步下降。
棉花出口:棉花生产继续向资源充足、技术高效的低本钱国家转移。美国、撒哈拉以南、澳大利亚和巴西都将从配额的取消中收益。
l
美国仍然是最大的棉花出口国,每年出口额约1600捆。
l
中亚地区也是重要的棉花出口地区。但是由于政府促进纺织业投资的政策,出口将更偏向于纺织品的出口。
l
撒哈拉以南非洲已经超越中亚成为主要的出口市场。随着出口导向型政策的实施,很多南非国家扩大了棉花生产。
l
印度棉花生产率提高,预计前期出口将实行增长。
世界肉食出口:人均收入的提高促进了全球肉食需求的上升。疫病也将会是继续影响肉食贸易的重要因素。
l
2003年加拿大和美国出现的疯牛病减少了加拿大对美国牛肉的出口。2004-2005年实现恢复增长。预计加拿大牛肉出口将实现稳定增长。
l
欧盟的扩大扩展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减少了对非成员国的出口。持续走强的欧元和减少牛肉生产的政策也使得欧盟牛肉出口竞争力降低。
l
阿根廷的牛肉出口近两年骤增。但是出口税及国内政策将削弱其竞争力。预计出口将会下降,但是会高于2004年水平。
l
巴西养猪业的开展将扩大对俄罗斯和其他一些价格敏感国家的出口。
l
美国禽肉出口也将面对更强的竞争。巴西以其较低的本钱和价格形成较强竞争力,产量和出口量骤增。
l
由于禽流感的出现,泰国冷冻禽肉出口被禁止。但是泰国熟食禽肉制品出口骤增,抵消了非熟食品的减少。
牛肉进口:巴西和印度成为低质量牛肉的主要出口国。预计美国和加拿大对日本和韩国的出口将逐渐恢复。
l
韩国和日本高品质牛肉国内需求上升,美国牛肉出口有望恢复。但是由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牛肉的进入,美国牛肉市场将萎缩。
l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口美国的牧草养殖牛肉及其制品有所下降,但是亚洲进口的增加将扩大澳新两国的出口。
l
预计美国出口墨西哥市场牛肉将强劲增加。
l
俄罗斯于2003年制定了关税配额制度,预计2021年仍然有效。长期来看,俄罗斯国内需求的增长将促进其牛肉进口。俄罗斯主要的进口来源是欧盟和巴西。
猪肉进口:
l
墨西哥猪肉进口在2006-2021年将到达40万吨,成为增长最快的国家。
l
东亚富裕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进口饲料本钱的上升及环境制约,将增加猪肉进口。在韩国和日本,消费者对疯牛病的担忧也将进一步促进猪肉的消费和进口。
l
俄罗斯仍然是欧盟和巴西猪肉的主要进口国。
l
中国猪肉产量和出口持续飞速增加。尽管进口也在增加,但是中国仍然是净出口国。
禽肉进口:
l
俄罗斯国内禽肉需求旺盛,仍将是最大的禽肉进口国。
l
俄罗斯低关税配额继续增加,配额外关税逐渐降低。美国禽肉将占据俄罗斯进口禽肉配额的75%。
l
墨西哥是禽肉进口第二大国。
l
中国禽肉国内的大规模增加将满足国内需求,但预计进口也会增加。
l
因为禽流感的影响泰国和中国的禽肉出口将局限在熟食上。
l
沙特阿拉伯的禽肉进口也会继续增加。其国内产量也会增加。
l
开展中国家收入的上涨将促进低价值禽肉制品的消费。
l
第四篇:XX市2004-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分析
2004年,是xx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力度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一年,是“九五”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保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克服了严重的干旱、洪涝、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禽流感疫情的不利影响,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8.1亿元,增长9.4%;财政总收入9.65亿元,增长11.6%;实现农业总产值 54.5亿元、农业增加值35.08亿元,分别增长5.8%和5.1%;乡镇企业保持较快增长,完成营业总收入57.44亿元、总产值44.8亿元,分别增长 14.8%和17.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21元,增长7.5%,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2004年我市农业工作的主要特点是:
(一)落实支农政策,确保粮食增产。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
关于加强农业和粮食工作的意见和省政府扶持粮食生产的12条措施。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禁将基本农田用于非农建设。补贴农民,争取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资金7883万元,抓好2个县的粮食直补和2个县的良种补贴,直接补贴到农户资金1286万元;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化肥最终零售价格,真正让利于农民。抓优质良种工程,推广水稻良种83.61万亩,良种率达91.4%;推广杂交玉米良种67.4万亩,良种率达80.2%;推广小麦良种27.6万亩,良种率达71.5%;推广优质透心绿蚕豆4.5万亩。抓传统栽培技术和新技术示范,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73.9万亩,普及率达80.8%;完成玉米育苗移栽9.7万亩,地膜覆盖栽培9.4万亩;推广旱作立体栽培41.2万亩, 农作物专用肥62.3万亩;完成生物多样性优化栽培22万亩,烟后晚秋玉米示范1.93万亩。抓样板工程和科技培训和玉米大小斑病为主的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各项政策落实执行到位,切实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稳定了粮食播种面积,达322.5万亩,增2.3万亩,粮食产量达88万吨,增4.29万吨,增长5%。加强优质粮食基地建设,调优品种品质结构,发展粮食加工转化,优质粮食面积比去年扩大14.2万亩,粮食精深加工实现产值3406.4万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种粮比较效益明显提高。
(二)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省委“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通过编制《xx市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引导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启动了18类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着力建立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带。
烟草、蔗糖、茶叶、蔬菜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新兴产业培植步伐加快。烤烟收购64.62万担,烟农增收7600万元,税收增1671万元;香料烟收购7.1万担,烟农收入2850万元;甘蔗总产可达225万吨,增25万吨;茶叶产量1.25万吨,产值1.5亿元,分别增长9.6%、3.5%;蔬菜32万亩,产量36.5万吨,产值突破4亿元。咖啡豆产量6000吨,产值5400万元,种植亚麻1.83万亩、蚕桑3.53万亩、试种工业用无毒大麻1800亩,山葵、茉莉花和花卉、天然药物产业培植取得进展。
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冬季农业开发项目65.15万亩,实现产量94.2万吨,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2元;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15.6万亩;全市已有21家企业的33种产品通过国家和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40.66万亩,3户企业分别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
大力调整种养业结构,畜牧业和林业快速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决定》,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近2亿元,建设优质畜产品优势产区,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畜牧业呈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市完成肉类总产量16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6.1亿元,分别增长10%、16%,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157元。林业围绕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以核桃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加大对木材加工、林纸和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三大林业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植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年共完成绿化造林8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12.48亿元,增长13.1%。
(三)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以畜产品、新兴生物资源开发和特色食品加工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市财政安排资金200万元扶持30户市级龙头企业,争取到省级资金275万元扶持10户省级龙头企业,新建了丝麻加工、食品加工及畜产品开发等一批项目。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85户。在云南省率先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办公室,扶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四)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我市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努力增加支农投入。积极创新农村投融资机制,通过改革产权制度,采取补助、贴息等方式,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全市投入各类支农资金达8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2400万元,增长7.7%;新增农业贷款余额1.47亿元,增长8.7%,确保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全市完工各类水利工程4502件,新增灌溉面积2.4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7平方公里,解决了8.78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建农村沼气池1.6万口,累计建成沼气池4.1万口,每年可节约木材10.25万立方米;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试点初显成效,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力抓好抗灾救灾工作,投入救灾资金1981万元、恢复建设资金5250万元,切实保障了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加大扶贫攻坚,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全市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98亿元,抓落实安居温饱工程、易地开发、劳务输出、产业结构调整等扶贫开发重点工作措施。实施整村推进工程19个村委会、56个自然村,完成了8350人的国债易地开发续建项目和本1000人的转移安置任务,使5470户特困农户告别茅草房、杈杈房,住进了安居房,解决了3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劳务输出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市委、市政府成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5.8万人次,其中有序组织输出4100人,劳务收入2.02亿元,增长5.2%。改善办学条件,救助贫困学生,加强“两基”工作,农村教育事业有新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进展顺利。全面推行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有15297户取得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光荣证》。推进小康文明新村建设,广泛开展农村“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建成小康文明新村试点214个。
(六)深化农村改革,维护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完成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第一阶段任务,全市农民税费负担减轻4880万元,减负率达58.4%,人均减负22.9元,亩均减负24.4元,达到了“村村减负、户户受益”的目的。深化供销社、粮食流通体制、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和新型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完成村级换届选举,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使改革成果惠及广大群众,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把学习贯彻《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的着力点放到真抓实干上,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和生产经营自主权,不断改变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抓生产的简单做法,走以规划、组织、服务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路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农村经济的水平明显提高。
我市2004年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较好形势,是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从总体上看,2004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许多方面带有恢复性质:一是粮食虽然增产,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去年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政策性因素和粮价回升,并非整体生产经营水平的根本提高,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则在相当程度上削减了粮价回升的增收效果。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二是农民收入虽然实现较快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0%,两者收入差距比例为1:5,呈继续扩大的趋势,而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三是农业投入虽然增加,但支农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不健全。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四是农业科技虽然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农业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推广体系薄弱,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严重制约着我市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五是农村改革虽然取得很大进展,但长期影响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没有消除。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性环境,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保山这样的农业市来说,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市 “三农”工作依然面临严峻考验,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不利条件和实际困难都还比较多。面对诸多不利条件,我们必须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把问题看得深一些,把困难估计得足一些,把对策想得周全一些,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坚持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坚持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坚持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更加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不断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2005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机遇及需要抓实的工作:(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农业税减免力度。继续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扩大良种补贴,并逐步提高补贴水平。要完善各项补贴的具体办法,使政策更加简捷地落到实处,更加及时直接地让农民得到实惠。继续落实完善退耕还林由补粮食改为直接补现金的政策。扩大农业税减免范围,落实好龙陵、施甸、昌宁、腾冲四县从今年起实行免征农业税、隆阳区农业税降至2%的政策。减免农业税后,为保证乡村机构正常运转,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工作。
优化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市、县区新增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及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等项目资金要向“三农”倾斜,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市级支农资金重点安排解决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和工作。市、县区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要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注意保护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三)调整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竞争力
坚持以加快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为突破口,巩固提升粮油基础产业,做大做强烟草产业,着力拓展畜牧、林果、丝麻三大产业,稳步发展蔗糖、茶叶、蔬菜、咖啡、山葵等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把保山建成云南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一是巩固提升粮油产业。种植粮食面积325万亩,增长0.77%。其中,水稻90万亩、产量41.2万吨,小麦38万亩、产量8万吨,玉米80万亩、产量28.7万吨。油料面积28万亩、产量3.2万吨,增长3.7%和6.4%。要抓好51万亩优质水稻、20万亩优质油菜、5万亩透心绿蚕豆、“保玉七号”繁育、杂交玉米制种等优质粮油基地建设,努力提高粮油单产。
二是做强做大烟草产业。完成烤烟指令性计划和出口备货收购任务74万担,产值46000万元;种植香料烟5万亩,收购产量10万担,种植生切烟1万亩、马里兰烟5000亩。实现烟农增收9000万元、税收增加2700万元的目标。
三是着力拓展畜牧、林果、丝麻三大产业。畜牧产业,要抓紧落实优势畜产品规划,靠科技、建基地、扶大户、搞示范、调结构,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有条件的地方要通过小额信贷、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发展养殖小区,推进畜牧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林果产业,完成以9万亩泡核桃为重点的经济林果项目建设,发展林下经济作物,巩固发展木材加工、林纸和经济林产品加工三大产业,经济林果产值增长5%以上;丝麻,新植桑园2万亩,面积达5.6万亩,种植亚麻2万亩,发展工业大麻4000亩。
四是稳步发展蔗糖、茶叶、蔬菜、咖啡、山葵等特色优势产业。甘蔗种植面积53万亩,新建2万亩吨糖田,产量230万吨,农业产值3.5亿元,产糖30万吨;茶叶面积35.6万亩、产量1.3万吨,分别增长1.4%、4%,新植名优茶1900亩;蔬菜面积32万亩,产量40万吨、增长9.4%,发展无公害蔬菜20万亩,优质辣椒2万亩;咖啡面积稳定8万亩,力争实现产量1万吨,农业产值6600万元以上;山葵新植3000亩,发展到1万亩;积极发展石斛等中药材及花卉。
市、县区要继续安排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积极筛选、申报省级扶持项目,加大扶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力度,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的机制,促进龙头企业更多地接纳农民就业、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要引导和支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切实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要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力度,积极争取外来资金和技术,兴办一批起点高、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从事生物资源产品开发加工的“三资”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
(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
抓好科技进村入户帮扶致富工作。全市计划在三年内组织千名农科人员进百村(企)入万户,培育600个科技示范村,5万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30万户农户,150万人增收致富奔小康行动已经启动。今年的目标是:从农业、林业、水利、畜牧部门中抽调农业科技人员1135人,投入资金1亿元,到300个村(企)进行帮扶,带动3万户农户15万人增收致富。要通过组织实施农林水畜扶贫等项目,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状况,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业技术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科技素质。这项行动,是一项综合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及涉农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实施,突出重点,分步推进,机制创新,效益挂钩,严格奖惩的原则;要坚持整合资源,整合资金,项目支撑的原则;要坚持与“三农”工作重点紧密结合;要坚持把选拔优秀农科人员到第一线与干部培养任用相结合;要坚持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及推进“云岭先锋”工程相结合。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要结合这一行动的开展,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使良种推广面达85%以上。要在玉米大小叶斑病为主的作物病虫害防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上有突破。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特色农业技术研究和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力度,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执行国家耕地保护和有关基本农田占用“五不准”制度,着力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能力,完成中低产田改造5万亩,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抓好3922件各类水利工程,新增灌溉面积2.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9.56平方公里,解决6.33万人的饮水困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各县区、乡镇要制定本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组织和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兴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并加强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在继续加快施甸县三块石水库、隆阳区明子山水库除险加固和施甸鱼洞水库、昌宁大城水库等续建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深入做好龙陵808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的准备工作,隆阳红岩水库、腾冲甘露寺水库、龙陵三岔河水库、芒宽中型灌区、腾冲牧区水利建设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要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加强11座小
(一)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前期准备。实施好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进行补助的试点。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以“十星级文明户”为主的各类创建活动,在农村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救助、社会治安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重视禁毒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七)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支持和保护农业
抓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第二步工作。按照“两取消、三改革”的要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在转变职能、优化结构和健全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优化学校布局,精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理顺县乡财政体制,确保乡镇政权正常运行;重视研究解决乡村债务问题,逐步化解乡村债务。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和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好隆阳区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和其他四县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县域内的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采取贴息、补助、税收等措施,发挥国家和财政农业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对中小型水利设施、农产品流通市场设施、县乡道路等建设实行“谁投资、谁受益”,明确产权,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继续推进县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
继续深化供销社改革。健全和完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供销社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营销、农资供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要重视和做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已进入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要投入主要精力,按照3月21日国务院和省政府召开的春耕生产会议精神和部署要求,抓好农业生产,做到保先教育学习和抓好当前工作的有机结合。当前,一要抓好小春中后期管理。加强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启动病虫测报系统,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发布情报,指导好防治工作。加强小春肥水调控管理,合理调配小春生产用水。抓好各种防灾措施。二要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强火源管理,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按“强基础、绝火源、明责任、立措施”的要求,抓早、抓紧、抓实防火灭火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全市无大的森林火灾发生。三要抓好大春备耕生产。着力抓好良种推广工程、强化科技措施到位率,抓好样板建设与技术培训、玉米大小斑病防治等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早分解落实大春粮食面积和产量指标,及早安排拨付春耕生产的各项专项资金,组织供应农户所需要的良种、化肥、农药、农膜和柴油等农资。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严格按照各种作物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规程指导好农户生产。四要认真抓好烤烟和香料烟生产。组织烤烟种植收购合同的签订工作,合同签订要与大田面积、生产收购计划相结合;加强对育苗棚群的管理,培育足量的“无毒壮苗”;抓好大田生产各项栽培技术措施的落实,确保烟苗按节令移栽。努力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质量水平,圆满完成烤烟生产收购任务。香料烟要抓好田间管理和调制工作。抓好烟水配套工程,各项目县区、乡镇,既要加快工程进度,又要保证工程质量,确保3月底验收合格,如期投入使用,发挥效益。五要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落实春防各项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动物w病和禽流感的预防和堵截工作。
第五篇:xx市04-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分析
XX市2004-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
形势分析
2004年,是XX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力度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一年,是“九五”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保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克服了严重的干旱、洪涝、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禽流感疫情的不利影响,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完成生产
总值亿元,增长;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农业增加值亿元,分别增长和;乡镇企业保持较快增长,完成营业总收入亿元、总产值亿元,分别增长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21元,增长,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2004年我市农业工作的主要特点是:
(一)落实支农政策,确保粮食增产。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粮食工作的意见和省政府扶持粮食生产的12条措施。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禁将基本农田用于非农建设。补贴农民,争取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资金7883万元,抓好2个县的粮食直补和2个县的良种补贴,直接补贴到农户资金1286万元;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化肥最终零售价格,真正让利于农民。抓优质良种工程,推广水稻良种万亩,良种率达;推广杂交玉米良种万亩,良种率达;推广小麦良种万亩,良种率达;推广优质透心绿蚕豆万亩。抓传统栽培技术和新技术示范,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万亩,普及率
达;完成玉米育苗移栽万亩,地膜覆盖栽培万亩;推广旱作立体栽培万亩,农作物专用肥万亩;完成生物多样性优化栽培22万亩,烟后晚秋玉米示范万亩。抓样板工程和科技培训和玉米大小斑病为主的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各项政策落实执行到位,切实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稳定了粮食播种面积,达万亩,增万亩,粮食产量达88万吨,增万吨,增长5。加强优质粮食基地建设,调优品种品质结构,发展粮食加工转化,优质粮食面积比去年扩大万亩,粮食精深加工实现产值万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种粮比较效益明显提高。
(二)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省委“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通过编制《XX市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引导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启动了18类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着力建立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 的产业带。烟草、蔗糖、茶叶、蔬菜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新兴产业培植步伐加快。烤烟收购万担,烟农增收7600万元,税收增1671万元;香料烟收购万担,烟农收入2850万元;甘蔗总产可达225万吨,增25万吨;茶叶产量万吨,产值亿元,分别增长、;蔬菜32万亩,产量万吨,产值突破4亿元。咖啡豆产量6000吨,产值5400万元,种植亚麻万亩、蚕桑万亩、试种工业用无毒大麻1800亩,山葵、茉莉花和花卉、天然药物产业培植取得进展。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冬季农业开发项目万亩,实现产量万吨,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2元;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万亩;全市已有21家企业的33种产品通过国家和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万亩,3户企业分别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大力调整种养业结构,畜牧业和林业快速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产业
发展的决定》,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近2亿元,建设优质畜产品优势产区,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畜牧业呈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市完成肉类总产量16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亿元,分别增长10、16,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157元。林业围绕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以核桃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加大对木材加工、林纸和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三大林业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植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年共完成绿化造林8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亿元,增长。
(三)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以畜产品、新兴生物资源开发和特色食品加工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市财政安排资金200万元扶持30户市级龙头企业,争取到省级资金275万元扶持10户省级龙头企业,新建了丝麻加工、食品加工及畜产品开发等一批项目。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85户。在云南省率先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办公
室,扶持农村新型合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