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课题二东乡县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调查
东乡经济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调研报告
江西东乡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省政府批准设立,2005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通过近20年的发展建设,得利于较为明显的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开发区的总体规划面积达到10.8平方公里,现已建成面积7.2平方公里,形成“一区五园”格局,即大富返乡创业园、东山科技工业园、渊山岗陶瓷产业园、中国南方纺织产业园及浅水湾化工科技产业园。现有入驻企业128家,初步形成了制药、化工、机电、轻纺、建筑陶瓷五大产业集群。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壮大,相当数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从异地他乡进入开发区的工厂工作,据统计,开发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总人数约为1190 人,其中:男为 780人,女为410人。为了解这部分人的现实情况,开发区通过对区内制药、化工、机电、轻纺、建筑陶瓷以及采矿业中的17家有代表性的规模以上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现状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17家开发区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
本次调研的17家企业,是选开发区五大支柱产业外来工较多的企业(人数797人,其中:男为559人,女为238人)。分别为:制药行业:科伦、回音必、红星药业;化工行业:高信、雨帆、华琪橡塑;机电行业:博禄德、江铜铸造、日久电源;轻纺行业:恒安、天伊工艺、太升实业;陶瓷行业:海润、嘉佳、新闽泰、东泰陶瓷;
(一)外来工人员基本情况
1、外来工人员多以年轻人为主,省内约占 46.48 %,多为邻近市县人员,省外约占 53.52 %,多为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省人员。其中16-25岁之间的占到 11.58 %,25-35岁之间的有 38.66%,35岁及以上的只有49.76 %。
2、外来工人员学历高中及中专的占到 22.5 %,其中初中学历
占 39.56%、小学以下占13.11%、大专学历的有16.26 %、本科及以上的只有8.57%。
3、外来工的技能水平:初级工占 24.72 %、中级工占14.68 %、高级工占3.17%、技师占3.35%、高级技师最少只有1.35 %,高级技师主要集中在管理和技术岗位
4、外来工为管理人员共有215人,占外来工人员 24.82%。
(二)外来工人员的生活情况
1、外来工大部分住在厂区宿舍,外来工51.24%的人住在单位
集体宿舍,少部分需缴纳水电费,外来工中未婚的91人,自己已经购房的占7.26%,租房的占8.41 %。住亲友家的占1.47%,企业提供免费食宿197人,占17.00%。
2、71.82 %的人对居住环境满意。住集体宿舍,居住面积5
平米及以下的占26.11 %,他们中居住为2平米的占 9.52 %,集体宿舍多为4人一间,也有 1-2人间的,企业60%修建了浴室,40% 修建了活动室和篮球场,外来工对居住环境不满意的占2.82%,30.00%企业集体宿舍外来工和本地人共同居住。
3、大部分在外租房的外来工租金在200元以下,占工资的10 %左右。10.58%的外来工住房租金在400元以上。
(三)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情况
1、多数外来工在开发区工作时间只有 1-3年。44.41%的外来工在开发区工作的时间只有1年,31.29 %的人工作一年以下,累计在开发区工作的外来工时间在3年以下的占 67.43 %,工作3-4年以及4年以上的累计达到32.57%,有47.38%的人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过来的。
2、外来工近3.52 %工资收入在800-1200元之间,工人的工
资大部分都是计件或计时工资,一般工人的工作时间都在 8个小
时。1200-2000元的占到 77.14%,700元以下的占0 %,最近一次调整工资都在 1年以内,占到50.88 %,最近调整工资的时间在4年以上的只有 6.47%。
3、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每周加班时间为18小时,外来工的加班
工资为4 元每小时。
4、88.24%外来工都能按时领到工资,11.76%的企业短时拖欠工
资。
(四)外来工的福利及保障
1、企业为外来工购买工伤保险所占的比例为 70.58%,其次
是医疗保险 21.76%、养老保险41.44%、失业保险 12.94%。
2、外来务工人员中 55.68%的人员曾经参加过有单位组织的文
娱体育活动,另外还有 16.58%的外来务工人员从没有参加过有组织的文娱体育活动。
二、结果分析
1、外来务工人员对在东乡县开发区的生活、工作状况相对比
较满意
外来务工人员对开发区的整体印象比较好,对开发区未来的发
展也持乐观的态度。在他们到开发区工作的几年中,生活、工作状况都是一年比一年好,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年年提高,开发区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的完善。在物质生活方面,收入每年都有所增加,在精神生活方面,有些企业也为他们举办各种文娱活动,丰富生活,所以他们中有部分希望能够在东乡定居。
2、不同工作岗位的外来工的需求不同
此次调查发现,处于初级工种地位的工人,他们的需求主要为
物质方面的需求,他们关心的是每月的工资和企业发放的福利,而处于管理层的外来工,他们的工资水平在东乡县本地能达到中上等水平,所以他们更希望企业和政府能够提供一个可以休闲娱乐的场
所,在紧张工作之余,能够得到身心的放松。由于开发区以企业为主,有些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比如说有一定规模的商场和超市在开发区就没有;另外,普遍反映强烈的是由于园区企业较为分散,离县城有一定距离,上下班办事不方便,要求尽快开通城市公交车。
3、外来工当中初级工较多,技能水平较低
大部分外来工希望能够在东乡县继续发展,但是他们中想继续接受技能培训的人却很少。由于现在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作时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找到更好的工作,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专业水平,由于他们中大部分学历较低,而且比较年轻,所以企业和政府应该多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和学习,多提供一些培训的机会,在物质上也应该给继续学习的外来工一些资助。
4、部分非企业管理层外来工归属感不强,融合度不高
由于部分非企业管理层外来务工人员觉得相比东部及沿海地区来讲县开发区企业的工资还比较低、收入不高、加班较多、没发展前途、学不到技术、有些企业劳动强度大及工作环境差,准备在家乡创业、家里有事等原因,造成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在心理上有压力感,使得外来工在开发区工作不稳定,阻止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与东乡的融合。
另外户籍制度和由户籍制衍生的其他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如教育制度、保障制度、医疗制度等形成了对非企业管理层的外来务工人员融入东乡社会的制度性障碍。这种制度障碍传递到非企业管理层外来务工人员身上,主要表现在角色转换与身份转换的分离。从角色看,外来务工人员已经完成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转换,劳动方式由务农转变为务工,劳动地点由农村到企业,由野外到厂房,劳动性质由纯体力到体力与脑力结合。他们在角色上扮演的是工人,转换角色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实现,但转变身份则需要制度与社会的认同。尽管外来务工人员已经基本像东乡居民一样的生活、工作,但就身份而言,他们仍然未被制度认可。
三、建议
1、加强民主建设。在对待外来务工人员上,要认识到他们也是当地生产建设力量的一部分,政府要尽可能地使他们享有公民和居民待遇。在政治上赋予外来务工人员参政资格,把拥有选举权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人大代表选举范围,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这样不仅有利于务工人员维护自身的利益,有利于我县招商引资工作,也将激发他们对“东乡第二故乡”的主人翁责任感。
2、保证利益平衡。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切实保护务工人员的利益,杜绝拖欠工资的问题,同时在经济上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待遇标准,逐步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
3、弱化户籍管理。户籍管理制度是非企业管理层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融合的最大障碍之一,而户籍制度衍生出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障碍则造成了非企业管理层外来务工人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规避制度缺陷,切实解决非企业管理层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生活困难。
4、破解企业招聘外来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政府、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此,在企业招用外来工方面要构建企业、政府、社会三位一体,做到企业主动、政府帮助、社会配合,思路上我们一要充分利用好东乡本地的劳务资源,巩固本地劳务在县内企业用工大本营地位,利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优势积极和沿海发达地区争抢本地区劳动力市场份额,二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向外拓宽企业用工渠道,向高校要技术人才,向沿海地区要管理人才,向中西部地区要初级劳务工人。为此,政府、企业、社会要积极行动,打造良好的用工环境,增强区内企业的招工优势,为企业的发展冲破瓶颈,解开束缚。
5、开发区及开发区企业要始终坚持“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制度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不断完善引进外来务工人才政策,加大人才经费投入,引进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充实到开发区企业队伍中去,对于引进的优秀外来务工者在住房、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区劳动保障所要及时提供就业服务信息,为企业和外来劳动者搭建就业服务平台,通过上级劳动部门加强纵向与省、市劳动资源部门的联系,关注劳务市场的发展动向,抓住机遇,做好宣传,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赴外招工模式,适时到中西部如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规模招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完善园区交通、医疗、物流、商务、行政、培训教育等平台功能。尽快解决企业员工进城难、子女入学难、文体娱乐休闲难等现实问题。创造适宜工作、适宜生活、适宜居住的园区硬件环境。
注:外来工是指外省及本省外县的务工人员。
2011年6月15日
第二篇:外来务工人员情况调查
题目:外来务工人员情况调查
时间: 2011-2-1至2011-2-5
地点:XXX XXX
参与人:XXX XXX
本次社会实践报告内容如下:
近年来XXX经济在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增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他们给XXX经济带来活力,也带来社会问题。他们承担大量城市建设,但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生活、教育、医疗、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边缘化倾向严重。
8月上旬,我就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状况及其子女的教育情况这个课题对XXX XXX 50户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共走访外来务工人员家庭50户,共发放外来务工人员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3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调查总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69份。
被调查的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分布涵盖建筑工人、街头摊贩、生产一线工人、服务员、走街穿巷收废品者、家庭主妇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从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调查情况来看:
1.50户受访外来务工家庭中,夫妻双方都有固定工作的39对,占总数的78%,夫妻一方有固定工作的8户,占总数的16%,夫妻双方都无固定工作靠打短工生活的1户,占总数的2%,夫妻双方只有一方在梧州务工的2户,占总数的4%。
2.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平均年收入(以每户2人计)22248元,平均每人每月927元,从这个数字表面来看好像高于梧州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每月670元,每小时5.7元)。其实不然,我们的工资标准是按每月工作20.9天,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的。而现实生活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平均日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而且经常加班加点,并极少有休息日。如果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每小时
5.7元来算,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是明显低于梧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在调查中发现,有11人反映有拖欠工资的现象,占调查人员总数的11%,2人反映工资拖欠已达半年。在幸福感指数一栏调查时发现,与老家的生活状况相比,约64%的外来务工人员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30%的人认为生活
状况提高了很多,6%的人认为生活状况和以前差不多,认为生活状况下降的几乎没有。
3.调查结果显示,外来务工人员人平均年支出是6757元。分别是:吃穿(37.7%),这是外来务工人员支出最大的一项。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平时只是穿那么几件衣服,很少为自己添置新衣。这部分支出全家人员的吃占了绝对的比例。子女教育(16.7%)。子女教育了是他们花得比较多的一块.,因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也意识到文化程度影响就业。居住(10%),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环境一般比较差,通常是全家几口人挤在一个小平房里,各方面环境都比较差。只有约25%的家庭住在楼房的底楼。家庭用品及水电费(16%)。交通通讯(13%)。人情来往(4.8%)。医疗保健(1.8%左右),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外来务工人员不敢生病,也没有能力去享受保健。
每年他们能带回老家或积攒下来的钱约是4367元,占他们总收入的39.3%,可见他们大多有着勤俭节约的良好传统。
4.调查结果显示,外来务工人员保险率极低。除了用工单位不重视外,他们自身的投保意识也很薄弱。50户家庭中,工伤保险率(由单位出资)为36%左右,养老保险率仅为2%左右,而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几乎为零。(孩子的意外保险、住院保险较好,占总数85%左右)。因为没有失业保险,所以他们在被单位辞退后只得换单位或是去新的地方寻找新的工作,70%左右的人都有二次工作的经历;因为没有医疗保险,93%以上被调查人说,得了病能忍就忍一忍,睡上一觉或是吃几片药片。只有实在忍不住或是大病才会上医院看病。
5.调查结果显示,外来务工人员觉得在生活状况变好的情况下,也觉得工作、家庭、子女带给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约87%的人认为自己精神压力比较大,约36%的人感到精神压力特别大。调查中得知,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都希望最终能回到家乡生活。他们希望家乡的经济也能快速发展,希望在家乡的生活状况也越来越好。
(二)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情况来看:
1.50户受访家庭共有孩子92个,其中独生子女11人,平均每户1.84个。92个孩子中,有9个孩子在老家接受教育或生活,占总数的10%左右;56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本地公办小学就读,占总数的61%左右;11个外来务工人员子
女在本地公办中学就读,占总数的12%左右;2个在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占总数的2%;还有14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未到入学年龄。100%的父母都希望让孩子在自己身边生活学习,但是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得不让孩子留在老家。那些留在老家的孩子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
2.从调查中,笔者发现,全国各地来梧州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他们的家庭中,父母从事的工作都是比较机械简单化的,如建筑工、技工等。对于流动儿童来说,他们的父母作为外出务工人员所受的教育程度有限,大多只是初中毕业,相当一部分连小学都没毕业,甚至还有几个从未接受过教育。于是,父母有限的文凭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甚至制约了子女正常的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约35%左右的外来务工人员会经常关心孩子在校的表现及孩子的学习成绩。65%的人表示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给孩子提供学习上的帮助,50%的表示由于受到工作时间地点的限制,无法给孩子提供学习上的帮助,10%的外来务工人员称从来不过问孩子的成绩。
3.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的不稳性,导致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流动性,每年孩子都有可能要转学。频繁地变换教学环境造成了孩子不能安定地学习。32%的孩子认为能比较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68%的孩子认为变换教学环境让他们不能安心学习。在交谈中,孩子们对我说;“刚刚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老师、同学,爸爸妈妈就因为工作关系要带着我去别的地方,这对我们来说很不习惯,而且也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成绩。”
4.从笔者调查情况来看,外来务工人员的月收入在千元以上的也不在少数,但是他们却要负担好几个孩子的生活、教育支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子女的教育发展。90%左右的受访家庭给孩子配齐了必要的学习用品,30%左右的家庭会偶尔给孩子买一些课外书补充知识,不到5%的家庭会经常给购买课外书籍。本次调查对象中,外来务工人员急切
希望公办学校能取消借读费,因为每学期300元(实收200元,退还100元杂费)的借读费,这对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5.从调查中笔者不难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精神生活缺乏。由于本次调查恰逢暑假,一部分孩子被送到老家与[祖辈同住,还有绝大部分与父母一起生活,只有一位来自重庆的孩子参加了青少年宫的写作特长班培训。近两个月,陪伴孩子们的只有电视机。想要参加暑期假日活动或特长班培训,却因收费问题和交通问题望而兴叹。
一、初步结论
1、绝大多数务工人员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幸福感指数有所上升,但精神压力增加,他们希望生活、医疗、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在家乡的时候,生活水平仅达温饱,除了基本生活开支外很难再有余钱。出来务工以后,年收入增加,除去吃饭租房外
还能有一定的节余。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当地人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外来务工人员较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工作中容易受到歧视。
2.绝大多数人认为文化程度影响就业,所以重视子女的教育,但是对于子女的教育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公办学校以学生人满为患不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收取借读费、赞助费等增加外来务工人员的经济负担。外来务工人员因为自身工作忙、时间长等原因,无法照顾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教育。
3.从总体上来说,和本地孩子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行为、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需要更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二、措施与建议
1.外来务工人员同样具有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居民一样具有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他们同样是生命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他们都希望子女入学接受教育,都希望将来老有所依,都需要医疗服务,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地方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使外来务工人员能够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虽然这样会给当地的利益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也会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地方各级政府必须对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进行验证,定性定量地考虑各种影响,设计出周全的政策。
2.社会关爱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
提高认识、高度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建立“就地入学”的管理机制,打破地域界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平等、宽松、优越的教育环境。比如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在当地进入公办学校入学,并给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公办学校进行经济补贴;适度发展专门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民办学校;增加政府投入,切实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经费问题;免去义务教育阶
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杂费并对家庭困难学生实行减免课本费、作用本费;提供社会力量办学,倡导政府机关、企事业、公民个人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捐资捐物。
本次调查由于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只能相对客观地反映文圩镇上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及其子女的教育情况。
我真心希望他们也包括所有外来务工人员能融入到当地,能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能在工作生活中提升幸福感;也真心希望他们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用知识来改变他们的家乡!
第三篇: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工作状况调查课题论文
绍兴县马鞍镇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工作状态调查报告
摘 要: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镇务去开辟新的人生之路,寻找新的生活姿态。为了进一步了解城镇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构建和谐城镇我们做了此番调查。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状况普遍有所提高,但在住房,子女就学,维权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 ;生活;工作;改善;提高。
在我们的城市里有着这样一群可敬的人,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打拼;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默默无闻的用自己辛劳和汗水,铸就着城市的辉煌。他们是构筑城市的一粒粒微尘,他们有着一个不起眼的名字:外来务工人员,但他们也是折射着城市荣辱的一束束亮光,给城市增添着希望的光环。社会需要感恩,需要互帮互助,我们的社会需要给这个群体更多的关注。下面我们就从生活和工作两个方面来分析我们调查的情况。
生活————
一、收入不高生活节俭略有结余
外来务工人员人均月支出为1165.15元,伙食费用是其最主要开销,其次是住宿费用。调查中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平均收入与我市城镇在岗就职居民月平均收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城镇居民收入偏高。
调查数据显示,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均月开支为1165.15元,其中用于住宿的费用平均为262.51元,用于伙食消费的为423.40元,用于通讯的有107.96元,用于生活用品的有129.54元,其他消费的有276.06元。
一.住宿靠租房 吃饭自己煮
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租住村镇私人出租房屋。
近年来,城市中的房价不断攀升,加之物价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加大了外来务工者在城镇生活的成本。务工者大多居住在出租房,也有一部分住在员工集体宿舍,自己购房居住的较少。总体来讲,用人单位有提供宿舍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人还是以租住房屋的形式来解决住宿问题,且年轻务工者合租的情况比较多。
在伙食方面,有选择自己煮的,有单位食堂包餐的,也有一部分选择外卖快餐方式的。他们主要是从经济实惠、方便和节省时间角度来考虑的。
二.看电视、读书看报、上网聊天是外来务工人员首选的休闲方式
外来打工者平常工作繁忙,休闲时间很少,但平时的休闲方式丰富多样。在调查中发现,看电视是最主要的休闲方式,从不看电视的只有7.9%,经常看电视的就有50.1%;读书看报其次——休闲时间经常读书看报的占31.7%,有时会读书看报的占28.6%,偶尔会读书看报的占24.4%。除此之外,他们偶尔还会上上网,打打球缓解工作压力。
可以看到,务工者的休闲方式都比较健康,他们更愿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吸收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为自己“充电”,同时也缓解工作的辛劳。政府和企业在进行和参与社区建设的同时可以多考虑务工者的休闲需求,多设立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引导他们选择有益身心的休闲方式。
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仍存在一定困难
虽然政府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建立了专门的民工子弟学校,但仍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因找不到学校或负担不起学费而缀学。调查中有31.44%的外来务工人员表示在外出务工中经常碰到教育费用负担不起的困难,57.53%的人认为子女就学学费高、负担重,21.81%的人表示子女就学时需要交纳借读费、赞助费。
四.歧视外来务工人员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外来务工人员主要从事苦、累、脏、险的工作,同时也承受着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调查结果显示有51.85%的外来务工人员“偶尔”或“经常”遭受歧视排挤,一方面,使外来务工人员不能融入城市社会,难以形成正常市民的规则和法制观念,另一方面,在城市中遭受的种种歧视性待遇,得不到基本的尊重和人际关照,促使或加重了他们的孤立感和无助感,产生对城市居民的不满情绪,甚至对立情绪。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容易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工作————
一. 外出打工为了什么
外来务工人员选择外出打工的原因有多种,一般认为是受不发达的经济状况的影响,为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而出来打工。但在调查中发现,真正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而外出打工的只占一部分。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来到城市的也不少。
外来务工人员外出务工的原因,主要不是来自家庭及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政府和社会的间接影响,而是来自自身发展的愿望,即提升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外来务工人员大部分是青年人,他们有更大的热情希望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能力,认为年轻人就应该有“闯劲儿”。
二. 工资问题
工资问题是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的重中之重。与城镇职工相比,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的问题相当突出,还没有形成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
大部分务工人员的权益都能受到保护,但也存在一小部分企业,拖欠工人工资,经常加班加时,但不给予务工者相应的补偿。一些乱扣工资,交抵押金的现象依然纯在。
三. 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利的缺失
这一块存在不少问题,也是今后政府工作的着重点。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个体和私营企业要么不给农民工买社会保险,要么为了应付检查只给少部分农民工投保,要么避重就轻只买一种保险,而回避其它几个险种。大多数用工单位没有按《劳动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一些从事危险行业的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事故责任自负”的“生死合同”。
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条款同样适用于农民工。同时,《劳动法》第3条第1款规定的:“劳动者享受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等权利。此外,《工会法》、民法、合同法、三大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仲裁法、人民调解条例等实际上也规定了民工在不同具体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地位及其行政的、司法的、准司法的权利救济途径。
四. 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培训
一些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进去必要的就业培训,一方面提高了务工人员的劳动力技能和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效率。社区同时也开设一些课程,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正确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意见建议
1、完善劳动就业体系,进一步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2、切实维护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各项保障水平。
3、多方拓展办学渠道,进一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4、规范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搞好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生活环境。
5、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长春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城镇外来务工人员生活调查
[3] http:///ShowInfo.asp?NID=1637常青人力资源网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
第四篇:外来务工人员过年期间留守情况调查调查
过年期间外来务工人员留守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昆山是全国的百强县之一,近年来昆山的经济发展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都在昆山设有分厂。昆山取得如此成绩与那些辛劳的工作人员是分不开的。过年期间,很多外地工作人员选择了回老家,但也有不少的人选择了留守工作岗位,保证公司的生产不中断。就此,我对这些留守工作人员的情况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掌握公司工作人员在过年期间选择老家或继续工作的看法,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了解社会劳动力的经济情况、三、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昆山广兴电子公司外来务工人员
一般情况:公司共有员工3700多名,有800名左右的员工留了下来。这其中年龄一般在18—30之间,其中22岁左右的居多。他们一般是家庭较远或者刚出来一两年,生存压力较大。还有的一些是在昆山定居的外地人员。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发放一百张调查问卷。100份问卷收回86张,回收率86%。
五、调查时间:2011年2月6日
六、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这些工作人员留下来的原因,以及过年期间他们都想干些什么。一年了他们的工资结余,对未来一年工作的期望。(问卷及调查结果见附表)
七、调查结果
有32%的人不回家的原因是过年是一道关口,钱包吃紧,在外一年,没有多少结余,害怕回家。有20%的人不回家的原因是家里面催婚,到了结婚的年龄,却因为手里没有足够的钱买房买车而耽误了下来,或者是因为不想结婚还想再玩两年而不愿意回家。有18%的人不回家的原因是路远买不到火车票而无法回家。有15%的人不回家的原因是选择在年外回家,不想在春运高峰期赶着回去。有10%的人不回家的原因是和父母关系不好,想一个人过年。有8%的人不回家的原因是工作走不开,要坚守岗位,同时也能够多赚一些钱,年外回家。有5%的人是因为自身是独身子女,不知道该去男方家或者是女方家,索性不回家了,待在厂里,这样也可以避免吵架。还有少部分人不回家的原因是想尝试一个人过年的滋味或者是想过年时候出去旅旅游。从调查结果来看,经济原因占主导。即使每个月拿着两千块钱的工资,由于平时没有合理理财或铺张浪费而导致没有存下钱来回家是现代年轻人面临的现状。很多人都已经成为房奴车奴,他们的精神负担很重,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的自由。但我相信有压力,有动力,我们在辛苦工作的时候,也要好好的为自己的未来规划一下。享受青春可以,但不要以未来作为代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双手
现代年轻人追求自由,时尚,非主流,这与很多父母的观念形成了冲突。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传统。逃避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最爱我们的是父母,他们都是为 孩子好。奋斗需要时间,但也不能耽误婚姻,做到合理才是上策。
家是心灵的港湾,在异乡辛苦忙碌了一年,回家,是对父母亲情的依恋,也
是为了重拾勇气新年再出发。想回家却回不了家,对于那些打工仔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打击。既然回不去,我们就应该定下心来,好好奋斗,将来有钱买辆车,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从“对未来的期望”这一项,很多人都写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虽然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但也依然胸怀大志,他们会选择自主创业或者跳巢升官等方式不断前进。
七,调查体会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外来务工人员不回家的原因有多种,但经济原因占主要位置。俗话说有钱好过年,每个人都期待过一个开心快乐的新年,但我们想的并不一定就能实现。每个人都在奋斗着,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都是为了心中那小小的梦。社会在进步,我们的选择也变得多元化,纵使过年不回家会让人有点遗憾,但过年不回家也有好处,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去接触这个这个社会,去抓住成功的机会。这次调查也很好的给我上了一课,在我工作的时候我会想好我的选择。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希望周围的人能过的开心幸福。,这次调查,我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调查范围有点小,代表性不够,对问题设计的不够合理等。我会要求自己不断去完善,做更好的自己。“纸上得来终觉浅”,深入到社会中,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们会更加的明白自己在大学期间应该如何做好自己,如何去规划人生。我相信明天会更好。
第五篇:青岛外来务工人员状况调查
青岛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情况调查报告
青岛外来务工人员从明年起,就能和青岛市民一样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了!日前,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3年)》(以下简称《规划》),首次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未来三年,青岛将通过多渠道建设 6000套公共租赁住房,用于改善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即可申请“公租房”。
未来三年,纳入青岛住房保障范围的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指在青岛工作一定年限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以及有稳定职业、在青岛居住一定年限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在优先保障上述人员的同时,青岛将加大房源建筹力度,逐步扩大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范围。
与《规划》同日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指出,面向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租赁住房,将主要由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投资建筹,鼓励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用工单位,通过旧厂房(库)改造或利用生活配套区、厂区空闲土地,建设职工公寓、集体宿舍,并纳入公共租赁住房配租范围。
为了扩大公共租赁住房的建筹规模,青岛确立了“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并将建立多元化的运行机制,鼓励各类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投资和持有公共租赁住房产权,负责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租赁和维修等日常工作。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关心的租金问题,青岛市确定,企业和其他机构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在不高于市场租金的前提下由投资机构自行制定,报房屋所在地的区市价格行政管理部门和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新就业职工申请公租房,需具备以下条件:有市区户口(包含七区及高新区);从毕业次月算起,就业时间不满5年;与用工单位签有劳动合同;父母在本市没有私有住房,也没有承租公有住房。
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公租房,需具备以下条件:交纳社会保险连续满1年或累计满3年;与用工单位签订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在本市没有住房。
值得注意的是,在申请标准中,对新就业职工没有进行婚姻状况、收入水平限制,对外来务工人员没有进行户籍限制。
现阶段,政府投资筹建的公租房,主要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及引进人才,面向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公租房主要以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筹建为主。今后,随着经济水平和财力状况提升,青岛将逐步加大面向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公租房的政府投入。
现在,针对面向这两个群体的公租房,青岛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机构参与投资,政府将提供土地政策、基础设施配套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支持。在具体措施上,青岛规定,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开发区、工业(产业)园区,区市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公租房,面向辖区就业人员出租。住房
困难职工较多的企业,可以利用企业工业用地建设公租房,优先向本企业符合条件的职工出租。
另据了解,青岛市公共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挂牌,将在青岛今后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承担起投融资平台作用。除参与建设之外,房投中心还将对纳入其中的保障性住房,从计划立项、土地供应、组织建设、配租配售到资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专业运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此外,青岛开发区还积极推行“公寓化”管理模式,随着开发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旧村改造步伐加快,全区可供外来人口居住的村居租房户越来越少。青岛开发区充分利用现有的闲置楼房进行相应的改建,配备居住、服务、文化娱乐设施,辅以周到的物业管理,供外来人口居住;同时以旧村改造为契机,各村居积极兴建了一批适宜外来暂住人口租住的暂住人口公寓。此外,政府还鼓励、帮助外来用工较多的企业自建劳动公寓。目前,青岛开发区已建成公寓66个,居住暂住人口1.4万人,仅青岛星光公寓有限公司建筑面积达8千平方米,房间108间,2600张床铺,水电暖齐全,还建有娱乐室、青年之家、普法夜校、图书室、医务室等,为外来人口提供了极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