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向好
上半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向好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系统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夏粮喜获“九连丰”,“菜篮子”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农村各业健康稳定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13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亿元,增长4.3%,增速位居黄淮四市第2位,全省第5位。预计可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在328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元,同比增长20%。
夏粮创新纪录,实现“十连增”。今年夏粮生产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面积稳中有增。夏粮收获面积851万亩,比上年增加4.3万亩,增加0.5%。二是单产再创新高。全市平均亩产935.2斤,比上年增加6.3斤,增长0.7%。单产比全省高143.6斤,比全国高306.8斤。三是总产实现“十连增”。总产量79.6亿斤,比上年增加近1亿斤,增长
1.2%,占全省的八分之一,位居全省第3位。从2003年至今实现“十连增”,较2003年增加25.3亿斤,年均增长4.7%,为粮食核心区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我市全力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两不牺牲庄严承诺”探索出一条“三化协调、粮为基础”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夏粮丰收的原因可归纳为“政策好、科技强、工作实、天帮忙”,可以说在“九连丰”的高起点上,再创高产,靠的是提高认识、强 1
化责任、扎实工作、勇于担当。特别是在夏粮生产的重要季节和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及时指导和帮助农民解决粮食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了粮食生产联席会议、领导联系点、专家指导、督导检查、舆论宣传等五项制度,使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粮食生产、抓好粮食生产的工作机制与共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全市粮食连续8年增产、总产站上120亿斤这一新起点上,今年夏粮首战告捷,为全年粮食稳定增产赢得主动,也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吃了一颗“定心丸”。
秋粮面积稳定增加,为全年农业丰产丰收奠定基础。在夏粮获得丰收的基础上的同时,播种粮食843.4万亩,比上年增加4.6万亩,增长0.5%(其中玉米面积735.6万亩,大豆81.3万亩,红薯19.5万亩),落实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47个,开展中耕403万亩、追肥412万亩,化学除草576万亩,病虫害防治268万亩次;下派科技人员11302人次、培训农民20万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35万份、印发简报125期,这更让我们看到了全年粮食再夺丰收的希望,为全年农业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价格总体保持稳定。上半年蔬菜种植面积增加,播种面积176.3万亩、产量449.7万吨、产值54.8亿元。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8.8万亩、产量86.5万吨、产值15.1亿元;露地蔬菜播种面积147.5万亩、产量达363.2万吨、产值39.7亿元。瓜果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全市瓜果面积继续保持在150万亩左右,其中果树继续稳定在110万亩左右,大宗苹果、梨树面积保持稳定,设施葡萄、桃、草莓、杂果等淡季时鲜水果发展迅速、增收效果显著。西瓜、甜瓜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特别是早茬西、甜瓜占60%,特色礼品式种植面积有所增加。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稳步推进,确保了“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
第二篇:052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精选)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为重要的秋粮主产区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正值秋收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8月31日至9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到辽宁、吉林、黑龙江考察指导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他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决策部署,在夏粮和早稻已获丰收、秋粮作物长势喜人的良好基础上,要毫不松懈地继续抓好秋粮生产,进一步落实支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抓好秋收作物田间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技术指导,严密防范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风险,千方百计夺取秋粮丰收,确保实现全年粮食和农业发展目标,努力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保障人民生活提供有力支持。
入秋后的东北大地,稻菽堆浪、瓜果飘香,到处呈现丰收景象。回良玉来到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河街道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红菱街道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仔细察看作物长势,详细询问种植品种、密度和主推技术,对他们在播种、施肥、灌溉、防治病虫草害等环节的做法表示赞赏,要求认真总结高产创建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切实带动面上粮食生产发展。在吉林省长春市所辖的九台市龙嘉镇和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回良玉深入田间地头,向开展玉米和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的农业科技人员了解新技术集成配套情况、收割前还要注意防范哪些风险,鼓励他们继续做好对农民的技术指导服务,确保今年单产创新高。回良玉非常关心农垦改革发展,他来到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所辖的兴凯湖、八五六、八五七和八五0农场,实地察看水稻玉米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田、农机装备和农机服务合作社、农场小城镇建设,对近年来垦区取得的发展成绩感到由衷高兴,希望黑龙江农垦进一步发挥在发展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骨干作用、在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建设现代农业中的引领作用、在促进地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回良玉沿途对辽宁、吉林、黑龙江粮食生产和“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在困难较多的情况下,今年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农业生产形势、农产品市场行情、农民增收势头都好于预期。要再接再厉,继续做好今后几个月的各项工作。一要加强秋收作物田间管理,严密防范干旱、早霜、寒露风、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特别是要针对前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可能造成一些地区作物贪青晚熟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作物正常成熟,避免早霜冻的危害。二要做好秋粮收割晾晒和收购入库的各项准备工作,继续推进水稻收割机械化,加快研究解决玉米机收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好粮食收购资金贷款和最低收购价政策。三要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细化实化建设任务和举措,搞好规划设计,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对农业生产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受旱严重的西南地区,要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保证群众生活和生产用水。四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粮食主产区工业化的战略举措来抓,认真落实促进生猪生产等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要加强农业农村形势分析研究,全面安排好秋冬各项任务,及早谋划明年“三农”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重大举措,努力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
第三篇: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
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
2010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提升发展现代农业水平。主要目标是: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60万亩以上,力争粮食总产378万吨,增长1%;实现农业总产值220亿元,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0元,增长8%。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实施“五大行动”:在产业整合方面,重点整合粮食加工、林产化工和竹木加工企业,力争形成一家以上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着力整合泰和乌鸡、安福火腿、永丰蔬菜、遂川板鸭、特种水产等产业,力争每个产业形成一家年产值3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在规模提升方面,主攻“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提高带动力”三个关键环节,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全市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1家,产值超5亿元企业2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家。在招大引强方面,重点瞄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型上市农业企业进行定向招商,力争引进5个亿元以上项目,13个县(市、区)的每个特色产业都有一个亿元以上的产业化项目落户。在百村推进方面,力争新增“一村一品”行动村100个,重点发展井冈密柚、楠木、油茶等新兴产业,力争新增高产油茶林6万亩、密柚3万亩、楠木6万亩。在百社示范方面,新建一批起点高、服务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全市新增合作社200家。
2、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年完成1000个左右新农村点建设任务。结合“决战两区”战略和乡镇规范化建设部署,以中心城区和县城城郊及工业园区周边村为重点,打造城郊经济型新农村建设试点圈;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等交通干线沿线为重点,打造连点成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带;以乡镇驻地村、集镇和旅游景区为重点,打造整村推进型新农村建设试点片。由“一圈、一带、一片”延伸拓展,纵深推进,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第二轮新农村综合示范点创建工作。
3、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继续实施“百库除险、千渠疏浚、万塘整治”工程,全面完成8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年内新增旱涝保收面积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二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争取新增3个县(区)列入全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县,力争年内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三是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三年决战,继续抓好30万亩楠木上山、500万株樟树护村、100万亩油茶、20万亩井冈密柚种植和1000个新农村建设点绿化。四是加大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建立市本级突发公共事件气象应急流动气象台,加快吉泰盆地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完善吉安市防灾减灾预警主叫服务系统建设。
4、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一是切实抓好农民创业培训工程。着力抓好农民创业“百千万”工程:在全市推选100名产、加、销大户,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重点
培养成农民创业标兵。依托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培养1000名农民致富带头人。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金蓝领工程”等培训资源,培养1万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切实抓好农村民生工程。完成59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建设和1万名移民扶贫搬迁任务。完成2009年中央预算内第二、第三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任务,解决10个县(市、区)93个乡镇19.9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农村沼气池1.6万座。三是切实抓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以“四项手术”为突破口,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
5、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加快推进森林资源流转、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健全林农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逐步改变农民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资金分割的状况。探索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步伐。
第四篇:12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区把农业作为稳定全区的基础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突出发展高效农业经济,着力培植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力促进了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全区农业农村工作连续六年保持全市第一,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一、农业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粮食产量持续提高。全区粮食种植面积208.638万亩,总产16.67亿斤;其中小麦面积103.944万亩,单产748斤,总产7.8亿斤;玉米面积93万亩,单产866斤,总产8.08亿斤,粮食产量实现连年增产。2010年,小麦最高单产达682.1公斤/亩,连续7年增产,玉米最高产达785.9公斤/亩,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产业基地稳步扩大。新增早春瓜菜9、6万亩,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到78万亩。培育了4个“一乡一业”先进乡镇和30余个“一村一品”明星村,形成了万福8万亩早春甜瓜、沙土10万亩芦笋甘蓝、皇镇3万亩山药等七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了“沁肺春”牌甜瓜、新世纪水晶梨等22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牌。畜牧渔业发展迅猛。全区已发展林下规模养殖场400余个,林下土地有效利用面积10万亩,林下畜禽存栏460万头(只),年出栏1100万头(只),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1-
一。水产放养面积3.4万亩,其中名优养殖1.5万亩,鱼产量14000吨,畜牧水产总产值达到12亿元。林业生产保持先进。全区林地面积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8%,今年新增成片造林面积3.1万亩。今年,全区农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2.46亿元,年均递增4%。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5685元,年增幅11%,连年保持两位数速度增长。
二、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显著提高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以治理中小河道和疏通田间沟渠为重点,历年来先后开展了五次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实施了黄河刘庄灌区四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洙赵新河上游段清淤治理工程,疏通区管河道11条、260余公里,清淤治理河沟405条、330公里,改善灌溉面积71.7万亩,全面形成“沟沟相连、河河相通”的灌排网络,防灾减灾能力大幅度提升。农机产业化加速推进。农业机械总动力145万千瓦,大型农业机械2万余台套,今年完成小麦机收98.7万亩,机收率达98%;完成新注册9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区总数达到42个,全区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78%,提高了机械组织化程度和作业效率。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升。全区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林木、畜禽等新品种90余个,推广实用新技术40余项,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产品11个,绿色食品7个,农产品注册商标16个。
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初具规模
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总量达到147家;新发展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
企业23家,总量达到353家;全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5.9亿元,利税12.2亿元,同比增长23.2%。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全区标准化基地总面积达到45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个,总数达到225个,带动农户7.1万户,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
四、***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
***基地加快建设。高标准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了半径35公里的***产业区,已发展以***为主的花卉面积12万亩,其中***种植面积7万亩,年产值达到3.6亿元。科研力度不断加大。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密切合作,承担了国家“863”项目“***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品种资源评价”等课题研究,完成了“***换芽嫁接快速繁育技术”、“催花技术”、“盆栽技术”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荣获国际、国家、省奖20余项;规划建立了***资源圃和***基因库,先后完成“***芍药鲜切花”等50多项技术研究;品牌宣传影响不断扩大。菏泽***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举办大型展览18(届)次,荣获各类奖项561个。尤其是在昆明世博会上,囊括111个***单项中的83枚,占获奖总数的75%,一举奠定了菏泽***的霸主地位。深度开发力度不断增强。“***籽油生产工艺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研制了***花蕊挂面、***系列化妆品、***茶等系列产品,延长了***产业链条。今年5月份***区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目前省政府已向国家申报在菏泽建设200万亩的***籽油生产基地。旅游
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实施曹州***园提升改造工程,***园面积增加到1600亩,景点扩大到39个,今年4月9日顺利竣工开园,接纳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亿多元。
五、新农村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按照循序渐进、试点先行、统筹兼顾、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全力加快以试点村改造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通过加强领导,落实目标,强化调度,加大补贴,全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止目前,已启动村庄改造37个,完成村庄改造15个;完成乡镇办事处规划编制14个和中心村规划61个。吕陵镇今年启动了吕都商贸城、乔堂、陈庄三个新试点,年内可建成入住群众300余户。围绕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目标,科学编制规划,实行打深井连片供水管网延伸,扩大供水半径,加速推进饮水工程建设,全区累计通自来水自然村525个,村村通自来水率达到45%,受益人口42万人。改厕改沼改路工程建设加快。已完成改厕8万余座,建设沼气池9200座,修建农村公路2000余公里,村村通油路率达98%。配合新农村建设,实施了以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的“五化”标准为目标的327国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了皇镇、沙土、吕陵三个乡镇驻地环境建设,新修道路8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4万元平方米,新安装路灯400盏,有力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
六、惠农支农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全区农村低保工作实行了信息化管理,低保金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发放;加快新农合建设,参合率达到98%,率先在全
省实现了省、市、区、乡镇、村五级联网,位居全省第一。积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玉米良种补贴等项目,累计落实各类补贴和政策性保险5亿余元;新推广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大型机械587台,完成农机补贴资金840万元,实现农机投入4800万元。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已完成163个村居土地流转,流转面积32219亩,涉及农户17080户,签订流转合同765份。
第五篇:榆中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榆中县是省会兰州市的近郊县,全省4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辖8镇15乡268个行政村,42.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59万人,有汉、回、壮、满等12个民族。总面积330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万亩,海拔1400米一3670米。年均降雨量35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6.7℃,无霜期120天。按照自然特点,全县分为中部力1源河谷区、北部干旱山区和南部高寒二阴山区三类不同地区。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央、省委1号文件统揽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重点,积极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9.2亿元,占年计划的102%,同比增长15%;农业增加值完成4.8亿元,占年计划的106%,同比增长6.1%,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1876元,增长5.6%。粮食总产量1.13亿公斤,比去年减产1000万公斤左右。
一、主要工作
1.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奠定增收基础。按照“优粮、扩经、壮菜、促牧”的发展思路,优化粮食种植,扩大经济作物。壮大蔬菜产业,促进畜牧业和草产业发展。今年全县共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112.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2.3万亩,经济作物面积47万亩(复种蔬菜6.5万亩),粮经比调整到6.1:3.90粮食作物中夏粮37.1万亩,秋粮35.2万亩,夏秋比调整到5.1:4.9。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全年完成冷凉型蔬菜种植11891亩;完成高架大棚1619亩;完成散养鸡15.7万只(新增);新增奶牛1511头;完成舍饲养羊40123只;完成花卉种植959亩;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36.5万亩,其中蔬菜18.2万亩。洋芋16.5万亩,百合1.8万亩;完成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种植3.3万亩。同时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全年共种植青饲草2.5万亩,留床面积达到14万亩,北部山区和川水地区户均种植优质饲草1亩以上,粮经饲比达55: 34: 11,全县畜牧养殖数量达到26.88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畜牧业商品收入8600万元,人均收入222元,实现了农业内部由粮经二元结构为主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
2.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增收空间。一是农产品商品基地规模日益扩大。全县共建成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264个。其中万亩蔬菜乡8个,千亩蔬菜村已超过100个,百亩百合村23个,千亩商品洋芋村72个,千亩药材村3个,百亩花卉村4个,百亩食用菌村2个,50头以上奶牛场10个,百头以上猪场15个,千只以上养鸡场12个,百只以上舍饲养羊场15个。大部分乡镇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模式。全县日光温室累计达1.94万亩,其中高架大棚达6455亩,日光温室1.3万亩;药材留床1.87万亩,百合留床2万亩,花卉种植3100亩;奶牛累计养殖4600头,舍饲养羊7.9万只。川西片培育形成了无公害蔬菜、花卉、奶牛产业,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县80%以上。川东片培育形成了优质玉米、设施养殖产业。北山地区培育形成了洋芋、舍饲养羊产业。南部山区培育形成了百合、药材、冷凉蔬菜产业。全县蔬菜、洋芋、草畜养殖和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区域结构布局渐趋合理。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目前全县以蔬菜保鲜、洋芋、百合营销及乳产品加工为骨干的龙头企业已达45家,其中蔬菜保鲜库23家,洋芋和百合营销及加工企业7家,乳品加工及畜牧养殖企业12家,其它3家。以蒋家营蔬菜保鲜库为主的23家蔬菜保鲜企业,库容量达6.5万吨,其中万吨以上4家,年外销县内外蔬菜6亿公斤,是目前全省乃至西北地区蔬菜保鲜库建设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经营情况和带动效果最好的县区。以农牧工商公司为龙头的百合加工营销企业,年销售百合600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以洋芋协会为代表的集籽种调运繁育、洋芋外销为一体的洋芋营销企业,年外销商品洋芋1亿公斤,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以庄园乳业为代表的乳品加工企业,集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为一体,与周边乡镇建立了7个以上奶牛养殖基地,实行“公司+农户”模式运作,与养殖户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品购销网络。年加工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其中加工销售本县牛奶4000余吨。今年又建成了年产奶粉1.2万吨,粉片3000吨的庄园乳业奶粉生产线,为全县奶牛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同时建成了金崖、和平农贸市场,进一步扩大贡井、中连、上花等乡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规模,有效解决了山区群众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这些企业和产地批发市场共带动各类商品种植业基地39.4万多亩,商品畜禽饲养达30余万头(只),龙头企业吸收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5万多人,带动发展运输、餐饮、造纸、塑编等企业30多家,发展农业经纪人近千人。仅蔬菜外销带动运输业实现产值3亿多元,包装业2亿多元。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起步良好。目前全县共有蔬菜、洋芋、养羊3家行业协会和青城科普等45家乡镇农民科普协会,其中今年新组建成立24个,共吸收团体会员191个,个人会员1.48万人,协会会员遍及各个乡村。蔬菜协会在组织技术培训、农业环境治理、强化内部市场经营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示范“星火计划”项目。县洋芋营销协会积极引进繁育推广洋芋良种,加大商品洋芋种植推广力度,大批量组织我县洋芋产品外销,洋芋已成为继蔬菜产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也是我县南北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增收的新兴产业。县养羊协会在引进繁育优良肉羊品种上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种羊300多只,对全县羊产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青城农民科技协会在组织当地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和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提高增收标准。今年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达36.5万亩。其中蔬菜18.2万亩、菜用外销商品洋芋16.5万亩、兰州百合1.8万亩。无公害蔬菜已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前景最好、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效益最高、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产业。全县蔬菜生产能力已进入全国8个主要生产基地的前4位。全县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面积24.3万亩,正在申报认定的20万亩;已向国家申报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标识21个。绿色食品标识1个,占全省蔬菜产品认证的四分之一。正在申报认证的32个。全国37个无公害蔬菜检测点中。我县各项检测数据都位居第一。一是蔬菜产业发展迅速。今年我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8.2万亩,总产量突破了4亿公斤,商品量达到3.6亿公斤,其中外销量3.24亿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3.24亿元。比去年增加0.48亿元。全年人均蔬菜收入839元,菜区乡村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超过两千元。我县90%的蔬菜产品销往广东、浙江等13个沿海省市40多个城市6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有10%近3500万公斤蔬菜产品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东南亚国家。我县已成为全省“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重要生产基地、贮运销售及物流配送中心和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二是菜用外销商品洋芋发展势头良好。今年我县洋芋种植面积24.1万亩,其中外销商品洋芋16.5万亩,商品量2亿公斤,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全县人均收入195元,其中北山地区人均洋芋收入700多元。占到了北山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洋芋产业已经成为北山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同时我们积极发展南部二阴山区冷凉型蔬菜种植。今年种植面积达11819亩,我们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绿色食品标识认证。这已成为南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三是农业科技应用广泛。进一步加大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安全监管,积极推行规范化种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综合竞争能力。全县共完成优质农作物播种面积48万亩,配方施肥75万亩,推广良种田3.5万亩,间套带田19万亩,其中间套8万亩,带田11万亩。实施了3.3万亩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栽培技术,1200亩优质商品种薯双垄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同时在我县相继召开了全省、全市旱作农业发展现场观摩会,对这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充分肯定。双垄沟覆膜栽培新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旱作农业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探索了一条新路。」
4.加强农业综合能力建设,增强增收后劲。一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三电甘八泵站渠道延伸等小水工程22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600亩,保灌面积3300亩。进一步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盒谷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建成连搭水土保持中小型淤地坝20座;一卧元贷款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完成节水灌溉面积2.12万亩;三电东干渠系加固改造及1,2号隧洞工程工程进展顺利,三级渠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建成青城农村人饮安全工程,解决了35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干旱山区庭院集雨配套工程 15.2万平方米,解决了北山7个乡11个村近2000户1万人的饮水困难。同时,完成梯田建设8000亩,小流域治理8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完成集雨节灌面积5000亩。宛川河夏金段治理工程、和电八泵站、七电二泵站改造工程已列入全市重大水利改造项目。二是稳步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5000亩,封山育林5000亩。完成了林业生态小康村镇青城建亭村达标建设,绿化规模1500亩,栽植各类树木1.36万株,栽植黄河护岸林3公里,农田防护林10公里,主干道护路林3公里,四旁林2公里。完成清水释乡清水村、连搭乡石头沟村和恩玲中学校园绿化等村镇绿化3处。完成历年造林工程补植面积8.9万亩,其中退耕耕还林6.23万亩,荒山造林2.67万亩。完成三北四期工程补植2.99万亩,完成老果园改造300亩。实施封山育林2万亩。三是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完成了中连川乡高窑沟村等13个村整村推进建设。争取到韦营乡郭家沟村等8个整村推进项目。目前各村都已开工建设,全县实施整村推进的村累计达到38个。四是实施新农宅安居工程建设。加快了冯湾、袁家营、黄家庄、金崖、郁家湾小康村建设进程,建成水、电、暖、路等功能齐全的新农宅262户,花园式农宅小区1个。
5.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今年我们积极抢抓有利机遇,狠抓产品加工项目建设。紧紧围绕洋芋、药材、百合、蔬菜等区域性优势主导产业,新上了清水洋芋淀粉加工、庄园奶粉(片)加工、中药材饮片生产线、甘肃四口食品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积极组建各种形式和性质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努力增加农民直接收入。二是狠抓劳务输出。今年县上把劳务输转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动员全县各级干部用三分之一的精力来抓此项工作,县上组织人员到北京、天津、广州等地联系劳务项目,筹建劳务基地。在劳务输转工作中,奉行“输出1个人就等于种了两亩菜,输出百人就等于办了一个企业”的理念,加强宣传、广泛联系,有力地促进了劳务转输工作。全年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8.2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71亿元。其中,有组织输出2.87万人次,自谋输出2.22万人次,就地转移3.1万人次。长年在外务工人员达2.9万人。新建立劳务基地6个,分别与28家企业建立了劳务输出合作关系。
6.狠抓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创造增收环境。一是加强春秋两季动物防疫,防疫率达l00%。加强活畜市场的监管,加大了动物检疫监督管理等日常执法工作。近期按照市指挥部的要求,全面加强了禽流感疫情的堵防主作,有效阻止了重大动物疫病的传播,维护了全县禽牧业安全。二是积极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特别是对无公害蔬菜产区乡镇的农药市场进行了拉网式大检查,摸清了县内高毒农药的流通情况,加大了打击力度,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既基本农田的重新确权和换证工作,积极维护农户的切身利益。四是全面兑现落实了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及两免一补等支农惠农政策,兑现粮食直补资金254.04万元,农机补贴10万元,两免一补资金370万元。
二、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我县旱地面积78.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3.8%,属雨养农业区,农业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繁,难以适应当前和今后高效农业发展的要求。
2.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全县种植业比重(66.7%)仍然较大,畜牧业(30.4%),林果业(0.5%)比重小,种植业上大路货多,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作物面积不大,农产品销售价格大起大落或卖难现象时有发生。
3.龙头企业数量少,特别是蔬菜、洋芋深加工增值型企业少,大部分龙头企业以销售农产品原材料为主,产业链条短。还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中介组织发育缓慢,大部分处于初发阶段,运行不规范,难以承担起开拓市场、连接农户、完善服务的功能。
4.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发展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奶牛养殖、日光温室、高架大棚等投资较大的增收性项目进展比较缓慢,农业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经费不足,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不够大,特别是在商品洋芋的改良推广上还比较滞后。
5.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重,难度大。全县纯山区贫困村共有159个,占全县总村数的59.33%,列入扶贫开发的重点村仅有78个,81个村尚未列入,给扶贫开发造成了很大难度。全县还有的1.58万绝对贫困人口和4.51万低收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二阴深山区和干旱山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差,正常年景返贫率在10%-2哪左右,遇到灾年返贫率更高。贫困面下降的幅度逐渐减缓,已成为扶贫开发的新难点。
三、今后的思路及措施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后的发展思路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实施产业化富民战略,坚持“依托城市,开发农村,服务城市,富县富民”的总体思路,按照全县三类不同地区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大力发展城市农业,加快农业标准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推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明年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农业是今后我县农业的发展方向。要充分利用城郊区位优势和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城市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建立服务城市型农业框架为方向,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扩大规模,优化品种,提高档次,配套增效。按照全县三类不同地区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种植业上发展壮大川区蔬菜产业,北部山区洋芋产业,南部山区冷凉型蔬菜产业;养殖业上川区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北部山区发展舍饲养羊,南山地区发展肉牛养殖业,同时积极发展山区散养鸡产业,大力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农业发展现代化。争取3年内使全县蔬菜种植规模达到并保持在30万亩左右。商品洋芋达到30万亩,奶牛养殖达到1万头,舍饲养羊达到15万只,散养鸡达到50万只,饲草种植达到20万亩。一是要重视粮食生产,巩固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明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1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69万亩,经济作物50万亩(复种7万亩),粮经比调整到58: 42。粮食作物中夏粮30万亩,秋粮39万亩,夏秋比调整到44: 56。要全力扩大地膜种植和复种面积,地膜种植面积保持在44万亩以上,完成玉米、洋芋双垄沟膜面覆盖种植7.6万亩。二是以蔬菜产业为代表的强势产业要在巩固保持目前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发展配套产业,提高综合产业效益。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比去年扩大1.8万亩。洋芋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其中商品洋芋达到20万亩,增加3.5万亩。三是要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业比重。重点发展奶牛养殖业和舍饲养羊,扩大种植饲草,争取明年畜牧业比重再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奶牛2000头,舍饲养羊6万只,养鸡25万只,新增饲草种植3万亩。四是要扩大特色产业规模。积极推进花卉、百合、药材、食用菌等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提高产业化水平和整体效益。新增花卉1500亩,百合留床面积保持在2万亩左右。
2、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群体。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在经营环境、市场维护、商标管理、资金协调和联合发展等方面给予服务和扶持,特别是要突出扶持蔬菜贮运加工、鲜奶和淀粉加工等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企业的发展,每年力争引进建成1-2户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同时,要鼓励本土的蔬菜保鲜库积极组建自己的运销企业,争夺终端市场,延伸经营链条,获得最大增值空间。建成榆中蔬菜物流中心,组建蔬菜产业集团公司,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运作。二是在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有所突破。重点做大做强蔬菜、洋芋、畜牧业等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产业。蔬菜产业要高举“兰州高原夏菜”的旗帜,把无公害绿色蔬菜作为一个战略重点,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推进基地向南部二阴地区和川东乡镇扩展,每年新发展冷凉型蔬菜5000亩,3年内全县蔬菜面积达到30万亩,占川水地的80%以上;洋芋产业要通过品种改良、培育基地、拓宽市场等措施,力争每年新增外销菜用型洋芋种植5万亩,3年内达到30万亩,使两大产业向连片规模化升级,以标准化组织生产,逐步形成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梯次生产体系,不断优化品种,保持竞争优势。三是在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方面有所突破。把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作为提高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手段和产业化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来抓,在现有专业协会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定远花卉协会和奶牛养殖协会以及药材、百合、食用菌种植协会。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村产地市场建设,每年建成1-2个专业农产品集散市场,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
3、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把无公害标准化工作作为提升我县农业重要、长远的手段,作为开拓全国市场的名片,保持我县蔬菜质量在全省、全国的领先位置。一是扩大无公害生产基地。在巩固川西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连搭、三角城、清水等乡镇绿色农业基地建设,明年发展无公害蔬菜42万亩,其中蔬菜20万亩,菜用型洋芋20万亩,百合2万亩。同时完成所有农产品的产品认证和生产基地的产地认定工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对花椰菜、甘蓝等主导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力争注册3-5个商标。二是抓好生产源头管理。大力推广“十户联保”经验,杜绝违禁农药的使用,加强菜叶、地膜等废弃物的管理,保护产地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和声誉。三是互动互促。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使用和产销联结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促使龙头企业以产业化方式带动标准化生产,以规模化生产方式实施标准化生产,形成标准化武装产业化、产业化推动标准化的有利发展态势,促进优势优价的实现。四是抓好科技推广。要进一步加强与整合农业科技服务资源,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效优质品种的推广力度,完成优质作物种植50万亩,配方施肥75万亩。推广良种田3.5万亩,间套带田20万亩,其中间套8万亩,带田12万亩。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全面推广山区双垄沟覆膜种植。
4、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①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要抓好三电、青电、七电、和电等骨干水利工程和各灌区的挖潜改造,争取国家投资,3年内对三电工程彻底进行维修改造,配套完善节水措施,适应新型农业发展的要求。完成定远蔬菜基地供水工程及管网配套。同时解决连搭、清水、高崖等乡镇部分村社的农田灌溉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61万亩。抓好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建成骨干淤地坝7座、小型淤地坝16座和小型水保工程600处(座);规划兴建各类供水工程12座,解决1.35万户5.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22.6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完成宛川河夏金段治理工程,抓好梯田建设、集雨节灌配套、小流域治理等工作。积极推进川水地区的新型农宅建设。②抓好扶贫开发。继续大力实施群众参与式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每年争取
10、个村以上的项目建设任务;认真做好已完成项目的后续管理和巩固工作,实现滚动发展。积极探索南北山区发展旱作农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新途径,有效扼制返贫问题。逐步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稳定解决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同时不断加大社会帮扶力度,认真做好社会帮扶工作。③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高度重视发展以农产品产后服务业为主要类型的乡镇企业,从抓加工转化、分级包装、储藏保鲜、收购贩运入手,下决心扭转长期廉价出售原料产品的被动局面,使农民享受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力争使初级产品加工转化量占到总量的30%以上,加工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同时要积极务实的推进小城镇建设,在产业聚集区、物流中心区,规划发展新型功能的小城镇,落实各项政策,把企业向城镇集中,兴办第三产业,提高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二是做好劳务输转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积极与劳动部门合作配合,扩大培训面。提高就业率,确保劳务输出成效明显,收入明显增加,每年输出劳动力8.5万人(次)以上。④提高林业发展水平。一方面,要巩固提升现有绿化成果,积极探索全社会参与、长效管护和低成本运行的机制。大力发展森林旅游、苗木景观基地、林业生态园、村镇绿化等相关产业,完成和平万亩牡丹园基地建设、引黄灌区3000亩老果园改造工作。另一方面继续加大退耕还林工程的补植补种力度,3年内完成退耕还林2万亩,协议荒山造林6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三北四期工程9.5万亩。深入研究退耕还林工程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保障群众长远利益。全面落实封山禁牧的各项措施,严厉打击破坏林木林地的不法行为,巩固林业成果。抓好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和二阴山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强重点小城镇及其面山的绿化,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⑤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和巩固现有防疫队伍,加大防疫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防疫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全县防疫应急能力。二是加大农资打假和禁用农药整治力度,净化农业市场。确保产业安全和食品安全。三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技人员下基层、进农户、到地头,真正做到科技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求到人。四是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抢抓终端市场。要发挥定远蔬菜库群、洋芋协会的集散中转作用,采取政府、部门、协会和企业联合互动的办法,千方百计拓展市场。每年举办“兰州高原夏菜”促销会或其他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同时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积极探索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信息服务路子。扩大信息网络的覆盖面。五是是巩固加强防灾等公共服务体系。重视人工影响天气、防洪等工作,加强灾害性天气、汛情、病虫害和动物疫情监测预报,确保农业安全。六是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扶持农业、保护农民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四、工作建议:
1.关于扶贫方面:我县有159个山区村,只有78个被列入扶贫开发重点村,其余81个村未纳入整村推进计划,加之重点村扶持资金有限,这给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带来了一定难度,建议省市将剩余的81个山区村列入整村推进计划并加大项目资金及数量。
2.农业投入方面:当前,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国家有能力对农业进行保护和支持。建议:建立长效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
3.加大农村道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尽快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4.加大农业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力度,主要包括防汛、防灾、防疫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