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思考(五篇)

时间:2019-05-13 13:1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思考》。

第一篇:对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思考

对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思考

导读:

对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思考

李 卫 良

近年来,我市的外向型经济(特指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下同)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外贸顺差较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加剧以及引进外资的限制性因素增加等的背景下,引发了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种种认识上的误解,直接地影响了外向型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下面笔者就目前普遍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对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

自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得以进入了一个难得的高速发展期,年均外贸出口增速达25%以上,直接利用外资稳定在每年6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企业的境外投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至今各国(包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政府争相争取的境外重要投资者之一。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对外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以及发展中国家中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并有望在今年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对外贸易国与第一大贸易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已在全球经济产业链中确立了国际制造业基地的地位,目前在中低档消费品制造业中已形成主导地位。同时随着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的增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在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是自身的比较优势所至。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员工的素质大多比较平均,适合于大规模的集体劳动;由于经济上的欠发达,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很低,大至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二十分之一,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大量守纪律和有一定技能的廉价劳动力存在是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最大的优势所在,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许多国外企业纷纷把加工制造的环节设在了中国,形成了国际贸易中独特的“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状况,加工贸易目前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量的55%以上,其产生的顺差(也即加工增值部分)每年超过2000亿美元,是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当前虽然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但与国际市场相比仍有较大的优势,维持这种局面也将会有一个较长的时期,顺差的减少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吸引以及我国在土地、环保等方面的使用治理成本相对低下,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制造业领域(目前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70%以上),促进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能的急剧增加。由于我国目前居民收入水平仍低于GDP与工业经济的增长水平,增加的产能很难通过提高内需来予以吸收,只能纷纷拥向国际市场,使国际市场上的供给量急剧增加,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多,这种现象也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

为了抑制顺差的快速增加,努力维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中国政府在宏观上采取了调整出口退税率,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积极鼓励和扩大进口,限制部分加工贸易项目的批准等措施促进外贸结构的调整和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总的调控目标是限制“两高一资”(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型)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鼓励企业通过拥有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品牌而不仅仅是价格的手段来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这些措施的出台是为更好更快地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而一些人则片面理解为目前我国出口太多,国家不支持出口,要打压出口,出口对经济增长无利,引进外资没什么好处等等,给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阻力。

笔者认为我国的外向型经济目前仍然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总量的增加仍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我国的外贸出口和引进外资仍是低水平,仅仅局限于消费品领域,而比消费品市场大两倍的装备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中的产品中国目前仍然是微不足道的。这就形成了独特的在国外货架上到处可见“中国制造”的商品,而在国内企业里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大多为国外进口的现象,这些领域的超越就是我们今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引入外资的重点,也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据有关专家预测装备的数控率是实现这种结构转变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企业装备数控率的逐年提高,今后一个时期将是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放弃了对外向型经发展的追求,将会失去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使自身的工业化进程受到较大的阻碍。

二、外向型经济对我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我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工业经济是带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则是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我市是浙江省内的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更是远远落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是我市经济缩小与全省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而原有的发展基础薄弱又逼使我们在发展工业经济中必须采用“内生型”与“外向型”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这就决定了我市工业经济必须要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市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跨越发展、和谐融入”的发展理念更需要外向型经济的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离开外向型经济是很难行得通的。有人认为目前我市的周边地区如温州、永康等相对发达地区的企业也纷纷到丽水来投资,何必要不远千里地去引进外资呢?这实质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跨越发展是需要参照系的,也即跨越什么?如若我们将跨越发展的目标是定在赶上和接近全省的平均水平,那么我们就至少要与温州、金华等市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目前以人均GDP衡量,上述二市也没有达到全省的平均水平),而我们如果仅仅满足于接受周边地区的产业辐射,则我们只能跟在周边地区后面亦步亦趋,不可能达到甚至超过他们的水平。目前温州等地的产业发展受到了产业提升乏力、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国际品牌缺乏等种种阻碍,正在通过大力推动“以民引外”等方式引入外资企业嫁接来达到产业结构调整之目的,并将此定位为“市委1号工程”。如果我们也能够同步通过引进外资企业来提升,壮大自身的经济发展实力,从原来的产业低端一举进入产业的高端,则实现跨越发展指日可待。

从各地发展的实践看,通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来达到跨越式发展之目的是屡见不鲜的。改革开放初的深圳,通过大量引进香港的企业,在短短的二十多年中把两个人口不足2000人的小渔村,发展成几百万人的现代化大都市,其人均GDP也大大地高于广州市,位居广东各市之首。同样,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等市,虽然在上海的幅射下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与新加坡合作创办了苏州工业园之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理念逐步成为发展经济的主导理念,大量的外资纷纷涌入,促进了苏锡地区年均GDP20%以上的增速,目前人均GDP已远远地超过了上海市。设想上述两地如果仅仅依靠周边内地城市的幅射,深圳要想超过广州,苏锡要想超过上海是不可想象的。目前引入外资企业就是引入先进生产力、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先进科技创新能力、引入外来人才的理念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已形成共识,我们应该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来实践自己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也有人认为,目前大规模对外招商引资对于丽水不太现实,我们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都不受外资的青睐,引入外资很难,有较大的畏难情绪。如果仔细分析笔者认为机遇远远大于困难。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方兴未艾,国际间的产业分工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信息技术的极大普及已越来越深入到我国的各个角落。随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产业发展空间的逐渐匮乏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提升,外资企业有向中国腹地扩张的企图。而受产业集群和发展理念的制约,“长三角”的边缘地区接受这种扩张的可能最大。这也可以从我们周边的衢州、金华、温州、台州等市近几年来实际利用外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的数据

中得到验证。同时我市有在海内外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万华侨的穿针引线,各县(市、区)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只要规划、政策得当,工作措施到位,完全有可能迎来外商投资的高潮,并推进我市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原有产业结构的较大提升,为我市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三、当前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的外向型经济总体上处在较快的发展之中。“十五”以来,外贸出口年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实际利用外资也基本稳定在年1500万美元左右的水平,企业“走出去”初见成效。但与周边地区相比远远落后,与其他经济占全省的比重相比,更是差距很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外向度不高。以2006年数据看,全国经济外向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为66%,全省平均为68%,而我市仅为13%。大大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二是增长速度较慢。虽然去年我们的外贸出口增速达到了24%,但仍排在全省末位,也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而同为欠发达地区的衢州市当年增长速度达到70%以上,更是远远高于我市的水平。我市目前外贸进出口额占全省比重为0.3%,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0.2%,远远低于GDP占全省比重2.3%的水平。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常大。三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共识尚有待形成。许多人模糊地认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就是做外贸、搞流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考虑的较少;在机构、人员的配置上更是无法适应,造成无人做事,无项目招商,无规划引导等现象。也有人认为外贸出口退税中地方财政要负担一部分,外向型经济发展大了对地方经济没有好处。这些问题已经影响了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从近年的数据看,我市的外向型经济与当地的关联度也在迅速提高。2006年,在全市的外贸出口中生产型企业的出口约占60%左右,直接带动了当地的工业企业市场空间的扩大,流通企业中也有相当部分是收购本地产品出口。同时在出口产品中95%以上是工业品,直接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由于出口一般要求批量较大,外向型经济的产业集群现象比以内贸市场为主的产业集群现象来的更为明显。目前我市的几个主导产业,如金属制品、微电机、灯管、玩具、文体休闲用品等均具有较强的外向型特征,一些传统的产品如洗涤用品等也正在从国内市场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开拓转变。企业寻求对外合作的欲望正在加强,企业“走出去”的意愿在急剧增加,外资企业也纷纷来我市考察,如果能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外向型经济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一定要注意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一是要从外向型经济的全方位入手,从抓外资、外经入手来促进外贸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抓外贸出口的增长。二是要注重品牌、技术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价格竞争来维系产品国际市场的开拓,最后走向低价倾销的歧路。三是要注重出口产品基地和重点出口企业的建设和培育,通过龙头的带动走向国际市场。四是要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鼓励企业到国外兴办原材料加工基地和出口产品加工基地,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减少国际间贸易摩擦。五是要注重政策的引导和对企业的优质服务,特别是要做好外向型经济的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注重制定国际贸易摩擦的种种应对措施,以确保外向型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郑荐平颜小将

2008年07月14日09:55来源:《浙江日报》

当前,由于全球经济走软、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使用税提高和节能减排环保要求提高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我们要深刻领会、深入贯彻中央的一系列宏观调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本地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展非公经济“三十六”条政策,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拓展民营经济投资领域、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和促进民营经济与多种所有制经济资本融合,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鼓励民资与国资、外资、股资对接融合。推进“以民引外、民外合璧”,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通过品牌延伸、资本渗透、跨国经营、海外合作等多种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鼓励民营企业加大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合作,依靠沿海优势,积极发展能源、原材料等临港型大工业,拉长和完善产业链。

加强经济监测预警,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地方政府要完善经济运行预警机制,重点是针对当前政策变化、资金短缺、成本加大等突出问题,及时发布产业政策、生产供需、汇率变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引导民营企业灵敏掌握经济运行的主动权,主动控制投资规模,克制盲目扩张冲动,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充分理解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强化机关效能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及时了解民营企业资金、供销等情况,主动协调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建立多元筹资机制,积极牵线银企合作,规范发展担保公司创新金融服务,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同时要引导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尽量降低金融风险。

积极促进民营制造结构优化,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根据各民营制造产业、企业的不同表现,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国内外经济增速回落和出口增速放缓的机会,练好内功,加快民营企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出台引导政策。对于利润增长较快,发展态势好的行业和企业,在符合环保政策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对于利润有一定增长、竞争激烈的产业,根据企业实际,对弱势企业要注意引导升级转型,对强势企业要鼓励抓住机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对于衰退行业,要分析衰退原因,区别对待,有保有放,一些产业可以适度转移。在政策激励上,针对成长潜力较好的民营中小企业,设立激励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切实扶持。

加强出口风险管理,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在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下,不仅要鼓励民营企业努力拓展海外市场,更要注意规避风险。外贸民营企业要加强与海外客户的联系,跟踪海外客户的资信动态。加强出口应收账款的跟踪追讨,积极运用出口信用担保规避出口风险。要对“美元区”出口有所回避,努力拓展“欧元区”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主动应对贸易壁垒,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抓住人民币升值机会,大力引进先进的关键技术、急需设备,改善民营企业装备水平,提高竞争力。

第三篇:对当前反腐败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反腐败问题的思考

摘 要

腐败始终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人类的反腐败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形势的变化,政府都制定了反腐廉政建设制度,成立机构,加强力量,揭露腐败,但是腐败现象仍然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必须从历史的、民族的、国家的高度正视腐败问题,在习总书记新一届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笔者就当前我国腐败的原因、特征、形势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当前反腐败工作提出几点反腐途径及对策。

关键字:腐败原因,腐败特征,形势分析,反腐途径

目 录

言...................................................................................................................................1

一、当前腐败问题特征及原因分析...................................................................................1

(一)腐败问题源头及发展历程................................................................................1

(二)当前腐败问题呈现的特征................................................................................2

(三)当前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3

二、当前反腐败形势分析...................................................................................................4

(一)反腐败工作成效明显........................................................................................4

(二)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4

三、我国反腐败途径探索...................................................................................................4

(一)深化改革,从体制和制度上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5

(二)铁腕反腐,加大对腐败行为执法查处力度....................................................5

(三)从严治党,筑牢领导干部思想防腐堤坝........................................................5

(四)加强监督,把握正确的反腐倡廉舆论导向....................................................6

(五)创新机制,有效发挥各级纪委的监督职能....................................................6

四、结语...............................................................................................................................6 参考文献...............................................................................................................................7 致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 言

腐败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国际问题,几乎困扰着世界所有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以及消极腐败的危险。在这些“考验”和“危险”之中,消极腐败越来越逼近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底线,越来越成为一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形势的变化,政府都制定了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制度,成立机构,加强力量,揭露腐败,但是腐败现象仍然越来越猖獗,腐败问题也屡见不鲜、层出不穷,有愈演愈烈之势。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国反腐败也是非常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讲,人民群众对于腐败也是恨之入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必须从历史的、民族的、国家的高度正视腐败问题,否则,执政基础就将被动摇,甚至要亡党亡国。

一、当前腐败问题特征及原因分析

(一)腐败问题源头及发展历程

腐败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古今中外历史发展证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法治国家还是人治国家、无论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还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腐败始终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或者在一个国家前进的某一个历史时期,腐败甚至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的文明历史是悠久的,同时,中国历史上出现腐败问题有文字记载的也是久远的。远在黄帝时期任职的炎帝的后裔、绪云氏的儿子就是:“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当然这不是后世严格意义的贪污受贿行为,而是贪馋行为,但已经有了贪贿的因素[1]。宋代贪污贿赂之风令人震惊,贪官污吏充斥朝野,贪污的行为和数额没有有无之分,只有多少之别。北宋后期贪污腐败之风更是愈演愈烈,形成“大小循习,货贿公行”的局面。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用严刑猛政治国的 [1] 汪洁:《手莫申,申手必被捉》,《福建日报》,2015年2月9日,第9版。皇帝,他把官吏廉洁与否提高到事关国之存亡的高度,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采取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措施。朱元璋查办最为有名的两桩大案是“空印案”和“郭桓案”。清代第一大贪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和坤,他长期身兼数职,权倾朝野,加上贪鄙的本性,常常利用手中的权力,排斥异己,网络亲信,征求财货,最终的下场也是被革下狱,令其自尽。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不良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腐败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综观当今党内的腐败,主要是少数腐败分子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据为己有,通过权力支配国家的物质财富去换取金钱和个人利益,从而危害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国无论哪个朝代都存在有腐败问题。正如著名学者王亚南先生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指出的:“历史学家昌言中国一部二十四史是相残史,但从另一个视野去看,则又是一部贪污史。”可以说,中国无论哪个朝代走向衰败灭亡都与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1]。

(二)当前腐败问题呈现的特征

1、群体化。主要表现在地区群体化、单位群体化等,无论是高层还是基层,无论是在哪个地区,无论在哪个行业,只要是有权力存在的地方,总有“窝案”、“串案”情形的出现。比如被查处的山西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道铭、原省委常委、副省长杜善学、原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等是腐败集团化、群体化的典型。原国资委主任、中石油原董事长蒋洁敏,以及原中石油大庆油田总经理王永春等已被政府有关部门调查的众多高官涉嫌贪腐案,被人们称为“中石油窝案”。

2、家族化。“家族式腐败”是一个以亲情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其成员之间往往订立攻守同盟,分工协作,相互包庇,相互维护,隐匿证据,掩盖腐败。一人当官,全家受益,一人“落马”,牵出“全家”,官员利用影响力为配偶、子女、亲属谋取私利、进行“曲线敛财”成违纪违法的常见手段,更有甚者,家里面从老到小、从男到女都有参与腐败,像苏荣腐败案就是典型的家族腐败。

3、国际化。一些腐败分子利用资本跨地域、跨行业、跨国境流动的机会,与地区外、行业外、境外的不法分子相勾结,共同犯罪;“裸体官员”问题浮出水面,暴露出以往外逃贪官贪腐时“留一手”(即任职期间有意将妻儿送出国,独自一人在国内),贪腐行为败露便蓄谋外逃,赃款转移跨国化。有媒体报道称,2011年央行披露 [1]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页。的数据显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外逃贪官携款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1]。这表明,预防和治理贪官外逃是反腐败的重点和难题。

4、隐蔽化。当前腐败现象逐渐向现代“三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演变,腐败手段智能化、腐败形式隐秘化、腐败收益虚拟化的特征日趋明显。有的党员、干部变着花样规避纪律约束。公款吃喝由宾馆饭店转移到隐蔽场所,有的党员、干部婚丧喜庆虽然不摆宴席了,但红包照收。再加上电子礼品卡的出现,也给收送礼品等腐败行为套上了隐形外衣。

5、巨额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查处的省部官员腐败案件,涉案金额较小,一般为几千或者几万元,最多几十万元。但近年来,一批百姓眼中的“大老虎”纷纷落马,官员的贪污数额被曝光后也让人瞠目结舌,案件涉及的金额巨大,一般都在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原杭州市市长许迈永案,涉案金额高达1.45亿元,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同海案,涉案金额高达1.95亿元,据有关报道,原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案,家中发现亿元现金,动用了16台点钞机,当场烧坏了4台[2]。近年来贪腐案涉案金额屡屡被刷新上限,呈现出巨额化的特征。

(三)当前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

1、腐败现象古有来之,久治不绝,根深蒂固。利益驱动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动力,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望和弱点,在强烈的利益要求驱动下,一些利欲熏心者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攫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3]。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随之便出现了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挥霍浪费,腐败堕落等不良的社会风气。

2、法制不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及政策所存在缝隙和漏洞是腐败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不可分的,腐败分子就善于寻找政策漏洞,只要政策本身具有这样那样的漏洞,腐败现象就会很快的渗透进去,并滋生和发展,很快就形成规模。一些不法之徒往往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地位,利用法律、政策的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不严谨等漏洞,损公肥私。

3、少数领导干部防腐拒变意识薄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已进入经济体 [1][2] 汪忧草:《反腐败的经济“红利”究竟有多大》,网易新闻,转载于海外网(北京),2014年9月27日。

王晓华:《近5年涉案过亿巨贪盘点》,人民网,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4/0516/c210107-25026169.html,2014年5月16日。[3] 张远灯:《浅谈反腐倡廉及其历史借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样,为腐败的发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和公共资源分配不公,造成一些党员干部心理失衡,滑向腐败的深渊,引发了大量腐败的行为。

4、对腐败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不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于腐败问题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惩治手段,反腐败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不完善。部分非常腐败的领导干部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提拔重用,引起不少人心理失衡,开始起而效尤,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从而开始滑向腐败的深渊。

二、当前反腐败形势分析

(一)反腐败工作成效明显

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在重拳频出高压态势下,腐败蔓延势头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根据相关资料统计: 2014年,包括***、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在内的42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被严肃查处,海外追逃500多人、追赃30多亿元„„;2015上半年,15位省部级官员、48名国企高管因违法违纪接受组织调查[1],近年来反腐成绩单可谓优异,反腐工作成效明显。

(二)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2]。现阶段反腐败的复杂性也十分突出,区域性腐败、系统性腐败、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等还在发生。所以我党对当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判断是十分清醒也是十分正确的认识,有利于下一步继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不会放松。

三、我国反腐败途径探索

[1][2] 江琳:《持续反腐,中央已布好局》,《人民日报》,2015年2月17日,第17版

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15年1月13日。腐败问题的负面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腐败问题不仅仅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而且还会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民众的切身利益,加剧社会不公现象,败坏社会风气,甚至影响到民众对于未来的信心。如何才能有效地治理腐败问题?探索和寻找标本兼治的有效反腐败途径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深化改革,从体制和制度上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

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这有利于从体制上有效地防范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规范领导干部提拔任用机制,这有利于从体制上有效地防范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以权谋私、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进一步完善反腐败立法,努力构建有效制约司法行政权力行使的制度规范体系,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从业行为、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人、按制度理财的有效机制,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法制规范就约束到哪里。以制度建设、法律手段反腐倡廉是今后的反腐方向,这将避免“运动”反腐的弊端,有助于建立起反腐长效机制。

(二)铁腕反腐,加大对腐败行为执法查处的力度

坚持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纪违法行为,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以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有法可依的同时要做到执法必严,对腐败行为“零容忍”,用铁腕解决贪腐问题,增强对腐败行为的震慑力和威慑力。敢于向腐败亮剑,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1],要让不法分子心生畏惧,不敢“伸手”。使广大党员干部产生“欲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伸手必被捉”的恐惧心理,从而使其腐败行为止于萌芽之时,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三)从严治党,筑牢领导干部思想防腐堤坝

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从严治党,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是对党的建设系统性、整体性的体现。导致腐败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人的主观因素是决定性的。因此从“主观”入手,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是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关键。习近平同志曾把理想信念比喻为“精神上的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只有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增强党员干部自身“免疫力”,才能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筑牢防腐 [1] 黄红平吴世丽:《用最果断措施遏制腐败增量》,《检查日报》,2015年8月11日,第07版。拒变思想防线,达到“不想腐”的最高境界,根除贪欲,把腐败毒瘤扼杀于萌芽中。

(四)加强监督,把握正确的反腐倡廉舆论导向

完善和创新监督制度,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并重,加强“一把手”监督,加强群众舆论监督,要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新闻媒介进行监督,拓宽群众举报的途径与形式,并加强对举报人的法律保护和奖惩。通过群众舆论监督,及时揭露腐败现象,有效推动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的立法,使新闻舆论对腐败行为的监督进入法治化管理,不再受政治氛围的影响和领导层意见的左右。这样,才有利于舆论监督对高层次或重大腐败事件的及时披露、深入揭发。引导新闻媒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始终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通过反腐宣传,使人们了解反腐败政策,坚定反腐决心。

(五)创新机制,有效发挥各级纪委的监督职能

近年来,中纪委几次调整内设机构和人员配置,这可不是简单地改名字换牌子,而是在不断创新反腐工作机制,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形成更强的战斗力[1]。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纪委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的监督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创新反腐工作机制迫在眉睫。要创新纪委领导模式,试行纪委垂直管理,异地交流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纪委受同级党委制约的程度,实现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常委会权力的提升,以便纪委秉公办事和对同级开展监督。推进纪检监察与审计机关协作,做到“逢离必审”和“先审后离”。有效解决目前各种监督合力不强,监督效果不够突出的问题,保障纪委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

四、结语

这些年来,我国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战略方针,在思想防变、制度防控、打击防治等反腐领域全面打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务实担当的勇气和魄力,牢牢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升到一个认识的新高度,坚决反对“四风”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书记讲话中在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阵的指示有近百次之多,并多次以“严峻、复杂、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坚定不移”等关 [1] 李克难:《中纪委机构调整释放重大信号》,《凤凰周刊》,2014年第10期。键性词语,可明显感受到中央政府对反腐败斗争坚定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在习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反腐败斗争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诟病,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反腐败斗争还未取得压倒性胜利,因此,反腐败斗争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持久战。

参考文献 [1] 李经兴.浅谈当前国内腐败形势及对策,《商情》,2013年第39期

[2] 黄志春.浅谈当前腐败特点、趋势及反腐败对策,《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2期 [3] 王耀东.论当前反腐败工作的形势特点及对策建议,《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4期 [4] 王岐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党建》,2013年第3期

[5] 张远灯.浅谈反腐倡廉及其历史借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6] 白发才、张卫祥.关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问题与思考,《党风与廉政》,2000年04期 [7] 潘克森.试析当前腐败发展的形式、成因及其应对策略,《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3年第9期

[8] 刘笑.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及对策,《党史博采:理论版》,2015年第5期

第四篇:对当前医患矛盾尖锐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医患矛盾尖锐问题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复杂,医患纠纷愈演愈烈,恶性伤医事件频繁发生,医患之间缺乏必要的理解和信任。医疗活动及医院的正常秩序深受影响。医患关系已成为现阶段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共同关注点。这一问题也早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其次,生病就医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只有尽早缓和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保障。

关键词:医患矛盾;患者;医护人员;社会制度;宏观角度;微观角度

一、当今医患关系现状

医患关系紧张,“因安排病房不当,当班女护士遭殴打”、“医生未给患儿开止痛药而被掴掌”还有近日发生的“潍坊产妇纱布留子宫”等事件层出不穷。据调查统计的数据: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有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纠集多人在医院内围攻,威胁院长人身安全;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缴纳住院费用;有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院内摆设花圈、烧纸、设置灵堂等。

近年来,因为出现大量“职业医闹”,导致出现了医生上班请保安护送,医院开门请警察驻点等现象,将医生和患者之间原本就紧绷的弦,拉的越来越紧,以至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治安管理处罚法时,一些委员竟呼吁,这部法律应该将医院治安管理等单列出来,作出专门规定。

二、患者、医护人员、制度等方面原因。

1.患者方面:(1)病人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患者对医疗行业,对医学科学的认识不够,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把到医院就诊看做一种简单的商品消费,自然就导致了矛盾的升级和恶化。(2)患者存在不信任心。患者希望资格老的医生为其治病或在诊疗过程中采取先入为主,稍有不妥既持怀疑或对立的态度。(3)病因产生的不良心理影响。

医护人员方面:(1)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沟通不够。有些医生只重视“病”,不重视人,与病人沟通少,缺乏人文怀。调查发现,因医生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80%源于医生的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2)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制度方面:(1)医疗制度的不完善。(2)解决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我国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不便于操作,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3)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医疗服务由于其本身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尤其是某些先进的、高风险的医疗技术的应用,尽管医务人员尽心尽力,也不能保证不出任何差错。因此,为医疗行为提供风险分担机制尤为必要。

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处理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1.微观角度包括医患、医院、媒体等方面。(1)医患之间的理解和包容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医患关系和谐与否,涉及医患双方,单靠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医患能够相互理解沟通。同时要规范医患沟通内容,提高医患沟通效果(2)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3)加强与媒体的沟通,正确引导舆论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平台——医疗卫生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新闻宣传的焦点。要高度重视与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让媒体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宏观角度包括:(1)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努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2)完善社会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彻底改变这种资源配置失衡的状态,建立和积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医德医风和反腐倡廉教育制度。(4)不断完善卫生法律法规。在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加强医疗管理的前提下,制定出统一的、有说服力的、比较公正的、有权威性的,真正能起到约束医患双方和解决矛盾的法规。(5)完善医疗制度。建立起完善的医疗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要对药物价格进行严格的控制,消除病人就诊过程中的“三长一短”的现象。

四、总结

在医疗活动当中,医患矛盾在所难免。但医务人员在与患者交往中真诚关心患者、体谅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信任医务人员、调整好心态。这样多数医患矛盾是可以避免的。当前较为复杂医疗环境下,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技巧,化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高喊医务人员和患者应该相互体谅信任的同时,更应该把主要目光放在经济发展和完善、改革各种医疗、就医制度上面。因为毕竟只有从根本上消除弊端,在未来看到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患者才能放心就医,医生才能安心工作,人民幸福感才会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殷平

医院政风行风建设的治本策略

[2] 许戈良

拿什么拯救你医患关系

[3] 张淳瑜,闽钟炎,薛迪,等

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对医疗纠纷成因的认识调查 [4]董云萍

医患关系的物化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5]田国强

职业倦怠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6]董雷

浅议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性质及赔偿 [7]邵志民

医师行为与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

第五篇:对当前公安民警违法违纪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公安民警违法违纪问题的

几 点 思 考

全国“二十公”和全省“二十一公”以来,全省公安机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公安工作,认真履行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领导和机关深入基层,强力推动“两公”会议精神和“五条禁令”的贯彻落实,确保了全省社会和治安稳定,公安队伍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公安队伍中,确实有极少数害群之马,他们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甚至执法犯法,严重败坏了公安机关的声誉和形象。今年1—10月,全省公安机关共发生违法违纪案件91起,涉及民警121人(含处级8人,科级59人),与去年同比,案件起数下降6.19%,涉及民警上升2.54%,涉及民警中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有32人,与去年同比上升28.1%。这说明,今年虽然公安民警违法违纪人数上升幅度不大,但涉嫌犯罪的民警数量增加。据笔者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公安民警违法违纪情况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图)。

说明:一是我省公安民警违法违纪比例虽然呈下降趋势,但目前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由于公安队伍人员结构实际,构成了民警违法违纪具有“五多一少”现象,即青年民警多、党员民警多、领导骨干多、职务违纪多、法纪处理多,女民警较少; 三是从违法违纪案件的性质看,种类较为齐全,而且杀人、贩毒等恶性案件每年均时有发生。大量案例表明,一些民警走上违法违纪道路,既有思想道德观念蜕化变质的原因,又有业务素质低下的问题。当前违法违纪民警在思想道德观念上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极少数民警信仰发生危机,理想信念产生动摇,走向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二是执法思想观念出现偏差,颠倒了“主人”与“公仆”的关系,不仅不能为人民服务,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反而直接侵犯人民群众的权益;三是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贪图安逸,追求享受,以权谋私,执法犯法。而因业务水平低下引发的违法违纪问题也时有发生。执法不懂法,在执行实体法、程序法方面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直接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形象,败坏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民警及其家属也直接受到伤害,教训十分深刻。

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批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要求公安机关“完善法规,强化监督,做到公正、文明执法”。这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公安监督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应认真贯彻执行。

思考之一,强化宣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公安机关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切实提高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现在监督意识不强的问题普遍存在,包括接受监督和监督别人两个方面,实践当中,有的人逃避监督、拒绝监督、讨厌监督,有的人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在这种情况下和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发生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就不是偶然之事。当务之急是要利用各种方法,强化对公安民警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筑牢拒腐防变和公正执法的思想防线。

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解决精神支柱问题。教育公安民警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不断灌输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只有与崇高的公安事业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实现和体现,不断增强执法为民的理念,走稳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防止一失足成千古恨。

要注重警示教育,做到警钟常鸣。现在各级公安机关学习教育活动很多,上级通报的外省、外地的反面典型案例不少,但是针对性普遍不强,说归说、听归听、干归干,教育的成效不大。应结合实际对本地区、本警种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反面典型案例及时进行总结,用于教育和警示民警。同时,要强化预防教育,教会民警如何避免犯类似的错误,防止重蹈覆辙、“前腐后继”。

要认真履行职责,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的同志不了解民警真实的思想状况,不完全了解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真实、具体和全面的情况,以致个别人干了坏事没人知道,等到问题暴露时往往大吃一惊。因此,要正确分析和估价队伍的现状,要充分认识到队伍中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切忌自我感觉良好,盲目攀比、不以为然甚至麻木不仁。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坐在机关、浮在面上,仅听汇报和看材料,难于了解到真实情况;可选择在专项治理中或发生问题后,及时进行深入调研,才能将真实具体的情况搞准弄清、将原因分析透彻,整改的力度和教育的深度才大。

要善于与民警广交朋友。各级领导和队伍管理、监督部门的同志,要以人为本,多与民警交心谈心,了解民警的真实思想,了解民警的工作、生活情况,了解民警最需、最盼什么等,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工作有的放矢。

要充分发挥基层科、所、队负责人的作用。这些“兵头将尾”是抓工作、带队伍的关键,要善于通过他们了解民警的实情,指导他们做好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

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要想了解到全面真实的情况,必须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否则难以奏效;了解掌握情况后,有针对性地做工作,也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改变“我说你听、我打你通、行政命令、整纪刹风”“空谷式”的教育方式。

总之,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打牢民警的思想基础,筑牢思想防线,狠抓这一基础性的治本工作,提高民警的素质,做到“使其不为,使其善为”,真正促进执法为民思想的根置,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思考之二,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并使之真正落到实处。现在各级、各部门很多规章制度已经逐渐建立和完善,但从不少单位出了问题后进行反观和视审下来,主要还是已有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如枪支管理使用方面,有的公安机关公务用枪没有办理《枪证》,有的持枪民警没有办理过《持枪证》;有的没有执行枪支管理人员责任制,领用、交回不登记;有的民警休假期间也不将枪支交单位统一集中保管,漏管失控;有的民警携枪饮酒、随意摆放,隐患极大;有的民警与人发生矛盾纠纷后,不能理智对待、妥善处置,而是拔枪吓唬对方,甚至开枪致人伤亡等,说明各个环节的相关制度根本没有落实。一些地方的领导在贯彻执行规章制度方面往往虎头蛇尾、时紧时松,讲求实用主义,摆花架子,作表面文章;一些基层民警对规章制度不严格遵守和执行,我行我素、置若罔闻,以致问题屡屡发生。

要对权力进行合理配置和架构。公安机关具有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权力,有的权力过于集中(如车管等部门),有的执法自由裁量的空间过大(如对卖淫嫖娼者最高可罚5000元,其中多罚少罚完全由执法者裁定),有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群众往往对申诉复议不抱多少希望,认为会“老子包庇儿子”。因此,要努力从权力的配置和架构上进行适当调整,使之尽可能合理。

要在制度设计上避免缺陷。应审视已有的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社会历史发展潮流。我们只有以警为本,民警才能以民为本,执法为民才有坚实的基础作保证。在制度功能的设计上,既要防止个人欲望(利益)受到冲突而影响法定职责的履行,又要注意切断犯罪错的动机与机会之间的联系,还要防止权力的非规范化运作。

要实行责任制。在实际工作中,对重大警务部署或上级决定和有关规章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基层往往落实得不够好,有的不能持续抓或遇到困难绕道走,有的掂轻怕重、争功萎过,有的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找种种理由搪塞等。各级公安机关和各警种、各部门都要增强责任意识,明确责任制,将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和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没有制度作保证不行,而制度设计缺陷也不行;要通过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制度,并切实得到执行,加强对民警的管理,做到“使其不能,使其必为”。

思考之三,强化监督工作,保证执法为民。目前,公安队伍中少数民警素质不高,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树得不牢,特权思想在一些民警的头脑中仍然较为严重,既有对待群众态度“三差”、“四难”和形象不佳的“外伤”,又有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甚至执法犯法的“内伤”,离党委、政府和法律要求及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

要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部长在为公安纪检监察、警务督察、审计业务教材所作的序言中明确指出“在公安机关,没有不受监督的权力,没有不受监督的民警。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和全体民警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这句至理名言众人皆知,但究竟民警的认识程度有多深?要理直气壮地喊出“监督是关爱,接受监督是福气”的口号。实践证明,任何民警不接受监督,无异于政治上的“自残”和“自杀”。

要强化执法监督。公安机关是执法机关,监督的重点是执法活动。公安监督部门要把经常性的执法检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注意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活动中出现的滥用权力和滋生腐败的问题,加强对执法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环节的检查,通过发通知书、建议书、决定书等形式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措施;警务督察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单位和办案部门,运用现场督察、蹲点暗访和组织异地交叉督察等方法,加大事前、事中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以及深层次的问题;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公安执法活动中涉钱涉物环节的审计监督,堵塞制度、程序和管理中的漏洞;各执法办案部门也要加强执法检查工作。要编织起执法监督的严密“网络”,真正把监督贯穿于执法活动的全过程,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根据全国“二十公”和全省“二十一公”有关精神,要尽快整合公安机关纪检监察、警务督察、审计、法制等内部监督力量,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制约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同时,要进一步深化警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努力改变“上级监督下级太远,同级监督同级太软,下级监督上级太难,法律监督太晚”的状况,发挥监督制约作用,规范权力运作的过程,做到“使其不敢、使其敢为”。

此外,还应通过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关爱民警的权益,做到“使其不想,使其好为”;同时,改革奖惩激励机制,促进民警的全面发展,做到“使其不怠,使其永为”,以更好地执法为民。

下载对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思考(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思考(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当前“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目前是中国农村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深感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时期。从政策层面上,有了一个很好的政策环境......

    对当前乡镇机关主要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乡镇机关主要问题的思考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层次领域所不能替代的,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要解决好乡镇机关存在的......

    对当前村级组织建设问题的思考

    文章标题:对当前村级组织建设问题的思考对当前村级组织建设问题的思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

    对当前电梯物业管理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电梯物业管理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Problem s of Elevator Management 陈海鹰,张东平,重庆市特种设备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中国电梯 2009年1月第20卷第02期 随着城市电梯数量不......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近几年来,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们突然发现,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2001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60%左右, 昔日被......

    对当前基层检察院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加强基层检察院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内容摘要: 依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政治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如何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

    对当前教材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材料汇编(三) 目录 教材建设篇 对当前教材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 ······································......

    对当前农村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农村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 21世纪,我国面临诸多挑战,农村问题是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 1、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