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者的说话艺术观
a、少说批评的话,批评只是一种阻力;
多说鼓励的话,鼓励才是基本动力。
b、少说抱怨的话,抱怨只会带来记恨;
多说宽容的话,宽容才会增加了解。
c、少说拒绝的话,拒绝只会形成陌路;
多说关怀的话,关怀才能获得友谊。
d、少说讽刺的话,讽刺显得轻视卑微;
多说尊重的话,尊重才能激起同心。
e、少说命令的话,命令只是强行接受。
多说商量的话,商量才是质优领导。
第二篇:领导者的用人观
领导者的用人观
摘要: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取决于人才之间的竞争,选人用人之道,成为领导者必须练就的本事。作为领导者,在用人方面应束缚自己的主观判断多从制度本文源自六维论文网上选人,在选人上容才之过,敢于不问英雄出处,且根据人才的特点因才施用,并在培养过程中逐级提拔,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良好互动,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领导者 人才 用人观
一、领导过程的关键在于用人
管理工作能否圆满完成,关键因素在于人。正如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唐太宗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曾国藩也认为:“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人存而后政举”“将欲维持成法,所须引用正人”。而领导者的首要任务,就是选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领导者的存在价值不在于亲自冲锋陷阵,而在于调兵遣将、运筹帷幄,汇聚众人的智慧,把各种各样的人用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古往今来,无数卓有成效的领导者深谙此道,并为之投入大量的时间,付出大量的精力。他们知道,作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制订目标,不是不停地修改规章制度,而是 “用人”。做不好这一工作,所有的目标和设想都将是海市蜃楼。
二、领导者应具备的用人观
俗话说,人一上百,形形色色。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个性、能力千差万别,有的人胸襟广阔,有的人心地狭小;有的人处事平和,有的人个性急躁;有的人富于理性,有的人感情用事……正所谓千人千面,千人千心,如果用人不当,把工作交给不负责任或能力不够的人去做,必然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若是把好人当成坏人,或是把坏人当成好人,还会给事业带来不小的损失。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就是要在这纷繁复杂的人群中找对人,用对人。那么作为领导应秉承什么样的用人观呢?笔者将从如何选人、如何用人、如何留住人三个维度具体论述:
(一)制度选人
笔者认为最好的用人导向是制度导向,因为人都有多面性,人的本质都具有隐蔽性,仅凭外表、举止、行为,很难准确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往往会出现看错人的情况。领导依靠个人的观察来选人难免会出错,就是识人用人的典范诸葛亮当初也用错了马谡以致失街亭饮恨而回,六出祁山终无所获。而相较之下制度选人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选人的质量。不可否认,我国古代用人的优秀思想层出不穷,但他们都没有摆脱“人治”式的用人思想。领导在用人中,不可避免的会以他自身的情感、偏好、亲疏关系和利益关系,或者被任用者的家庭背景、身份定位和政治关系,作为任用的基本原则。“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这不仅是汉文帝一人的失职,更是我们一直以来以领导者为主的方式选人的悲剧。
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犯以偏盖全的错误,认为活泼好动的人一定办事毛躁,性格内向的人一定心有城府。其实,这些都是定式思维,很容易看错人,以此选人大多会把真正的人才排除在外。只有确立诸如德、能、勤、绩、廉一系列的客观考核标准,才能对人才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减少偏见的产生。制度选人并不排斥领导者的自身眼光,但领导的任命可以改为责任推荐,这样就可以相对保证制度与人情的统一。
(二)英雄不问出处
《孟子·告子下》中有句中国人熟知的名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使用了六位名人的成功事例来证明经历挫折和磨难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些卑贱者之所以能够登上高位,发挥才能,一个重要原因是领导求贤若渴,对英雄不问出处。领导者没有根据亲疏远近、地位高低来用人,而是根据他们的才能,只要是才能卓著、能力超群的就予以破格提拔任用,这不能不说是用人之中的一直存在的重出身重门第的一种突破。英雄们往往经历过较常人所不能受的磨难,甚至一长段时期内处于人生的低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最终经过一番砥砺之
“增益其所不能”。这就需要领导人在面对这些风尘仆仆远道而来投奔的准英雄们时,不以他们之前的困顿失意而小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让英雄有用武之地。
(三)善于容才
1.容才之长。古语云:“骏马能历险, 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各有长处, 在用人中, 领导者要敢于使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相互促进。毛泽东曾赞扬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人谏如流”。刘邦之所以能取得天下, 主要是敢于起用子房、萧何、韩信等某一方面比自己高明的部下。刘邦自己就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虽然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但他善用手下人才所长,量才任能,是容人之长的典范。
2.容才之过。“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历史上凡是有所作为的伟人, 多数都能容人之过。战国时秦穆公用败军之将, 楚庄王赦盗马之臣绝缨, 都属容人之过的典例。“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这要求领导者能正确对待一个人的缺点和不足, 不能求全责备。我毕业论文http:///很欣赏共产党用人原则中一条“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惩前毖后只是手段,治病救人才是目的,只是这样优秀的指导思想如今只剩下了惩前毖后,少了治病救人的胸襟。
3.容才之仇。我国古语有云: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在中国传统政治中似乎不成问题,因为亲属关系规避的很少,相反,因为亲缘关系滥用职权、任人唯亲的却很多。而外举不避仇,实行起来有些困难。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有雅量,能够不计前嫌。齐桓公不报管仲一箭之仇, 任用管仲为大夫, 管理国政而成霸业;魏征在任太子洗马时曾劝李建成杀掉秦王李世民, 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 不仅不计前嫌, 还重用魏征。诸如此类的典故还有很多。领导者能够真正惜才、爱才、重用人才,才能冲破樊笼,做到任人唯贤。而在这点上,说来容易做来难,这需要博大的胸怀,需要坦荡的胸襟。
(四)因才施用
领导应该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因才施用,使不同的人才各尽其能。但是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学术成果丰厚的教授被任命为校长,才华横溢的作家被任命为领导,俱是此类。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使人各尽其才,按照才能来授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缺陷,只有放到最适宜的地方,才能让其施展才能。所以,领导在用人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下属的专长、特性,知道自己的下属有什么才能,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把他们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最合适。领导者不一定要事事亲力亲为,但要知人善任,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五)逐级提升
在选才的问题上,我国古代思想家军事家韩非提出了“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逐级提升制。即宰相一定是从地方官员中选拔上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领导者要从基层选拔官吏,并逐级晋升。所用之人是否贤能,必须经过基层的工作锻炼和考查才能知道。赵括的纸上谈兵就是典型的没有经过低级职务的锻炼直接空降成为将军从而造成指挥失误导致惨败的例子。赵括本来是将门之后,自小饱读兵书本是他的长处,如果让他先在军队中担任小的官职,逐步积累实战经验的话,可能就不仅不会有长平之战那样惨痛的败局,反而会成就一代名将。
用人固然有时候需要“不拘一格”,为优秀的年轻人开通发展的快车道,但对一个国家来说,逐级升迁制是必需的,容易操作而且标准比较客观,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选人用人的随意性,减少用人失误。将军从下层军官逐级选拔,高级官员从地方官吏提升,由于他们有基层工作经验,了解基层实情,能够权衡利害,做到审时度势,正确处理各种具体问题。
三、小结
古语有云:得人之力者无敌于天下也,得人之智者,无畏于圣人也。选人用人之道,博大精深,是所有立志于凝聚人心、干一番事业的领导者必须练就的本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为领导者,若可以束缚自己的主观判断多从制度上选人,在选人上容才之过,敢于不问英雄出处,且根据人才的特点因才施用,并在培养过程中逐级提拔,那么,他就为自己成就大事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
第三篇:说话艺术读后感
《说话的艺术》读后感
书言:
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有同理心,同理心就是说从别人角度来设想,去了解别人在什么样情况,他有什么样的需要,你怎么讲他才会听得进去,他才愿意接受。这是孟子说话艺术的首语,而孟子这一方面的表现也是很特别的。
孟子的“与人为善”
我们今天讲“与人为善”的时候,有一点放水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要这么严格,让我过关吧,与人为善,孟子不是这个意思。根据孟子的说法就是与人为善。他先学别人的优点,把别人的优点拿来在自己的身上实现,让别人发现原来我的优点是可以照舜的方式来实现,那别人也愿意行善。
自言:
看完《说话的艺术后》后,除开明白说话要委婉外还需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正是我们对他人的一种最高的恭维。很少有人能拒绝那种带有恭维的认真倾听。如果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首先就要做一个善于倾听别人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你不妨问问别人一些他们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们开口说话,说说他们自己以及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认真倾听对方的表达,对方得到的感受是,被尊敬、被重视、被真诚地对待和关注。而且,不随意打断对方表达的思路和过程,可以让对方完整而随心地表述清楚,甚至尽情渲泄,得到表述目的的达成,以及表达的成就感和舒畅感,也会让对方感受到倾听者的修为和涵养。而认真倾听对于我们自己的好处,是通过倾听和适当的提问式引导,得到更为充分、完整的信息,从中更为清晰地调整自己准备回应的表达思路,以及表达顺序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明确自己谈话所要实现的目的和重点,平和自然而且有效地进行与对方之间的谈话。
再者,表述清楚自己的意思,要想着如何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对方理解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不是只站在自己的思维角度去说自己能够听懂的话,这就是有时我们以为自己说清楚了,而对方却领会错了意思的一个原因吧。
第四篇:说话艺术教案(范文模版)
说话艺术——首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名人故事了解说话的重要性。
2、了解说话艺术概念的界定。
3、说话讲究分寸的重要性和做法
教学重点:目标1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张仪师从于鬼谷子。学业完成后,便去游说诸侯。有一次,他在楚相令尹那里赴宴饮酒。席散后,令尹发现自己身上佩戴的玉璧不见了,相府的幕客们都认为是张仪做的。他们说:“张仪这个人,又穷,品德也不见得有多好。偷相国玉璧的,一定是他!”于是众人捉住张仪,打了他几百竹板。张仪是死活都不承认,大家也没有办法,只好把他给放了。回到家里,张仪的老婆叹着气说:“唉,你如果不去读书游说,又怎会遭到这般侮辱呢?”张仪对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禁不住笑着回答:“舌头当然还在啰。”张仪说:“这就够了。”可见,张仪对自己的舌头是多么看重。如果战国时代有保险的话,张仪一定会为自己的舌头投下重保。但是,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件事情,使得楚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得安生。可见,舌头的重要性。
舌头是百体里最小的,但它却能说大话。它可以象一把火,点燃整个森林。
王了一曾经说过:“说话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最容易;因为三岁的小孩也会说话;最难,因为最擅长辞令的外交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
二、说话者类型划分
在我们周围,会说话的人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其一,这种人很爱说话,非但自己要多说,而且不许别人多说。这样,就变成抢 说。喜欢抢说的人常常叫别人让他说完,其实看他那滔滔不绝的样子,若等他说完真 是待河清!
其二,这种人不太爱说话,大约是因为怕说错话,以导致场面的混乱。时常只挑些有用的话讲,于是在这寥寥几句话中,错误的地方未必比高谈阔论的错误少些。但是 却因而丧失了一次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的机会。
其三,这种人应该算是较为完美的,说话会知分场合,不说别人的私隐,不揭别 人的伤笆,说起话来也不会让人插不上口。这种会说话的人一般是比较受人尊重的。
我相信同学们都想着做第三种人吧。
三、小故事
1、东汉时的张纲,只因为说了一句“豺狼当道,安问狐狸。”当朝国舅梁冀便对其怀恨在心,屡欲借机把他害死。(见《后汉书·张皓传》)所以《太平御览》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可信的。马克·吐温有一次去拜访法国名人波盖,波盖取笑美国历史短暂,说:“美国人没事的时候,总爱想念他的祖宗,可是想到他祖父那一代,就不得不停止了。”马克·吐温马上还击:“当法国人没事的时候,总是尽力想找出他们父亲是谁。”这话像一根钢针,一下子便刺入波盖的软肋里了。
大诗人拜伦有一次看到一位盲人胸前挂一牌子:自幼失明,沿街乞讨。但盲人手中乞讨用的破盒子却空空如也。于是拜伦在那牌子上写了一句诗:春天来了,可我却看不见。路人一看,纷纷解囊。还有一件事,说是伯爵和罗曼一起去教堂祈祷,忽发烟瘾,伯爵便问神父:“我祈祷时可以吸烟吗?”神父大怒,不许。而罗曼却说:“我吸烟时可以祈祷吗?”神父当然不会拒绝了。同一件事,此法行不通,便需偷换概念,改变论点,编造逻辑,用彼法来摆脱局面。
2、有时,说话讲究艺术,能够让人成功。相信扑克牌对同学们来说不算很陌生吧。有人认为
扑克牌是历法的缩影:52张牌代表1年52个星期;大王表示太阳,小王表示月亮;桃、心、梅、方块分别表示四季;每一季是13个星期,扑克牌中每一种花色的张数也正好是十三张;而每一季加起来是91天,正是13张牌的全部点数;4种花色相加,再加上小王的这一张,正好是365天,这就是1年的天数。如果再加上大王的1张,正好是闰年的日数。J、Q、K共有12张,则表示1年中有12个月,又表示太阳在1年中经过12个星宿„„
扑克牌的4种花色,象征着不同的涵义。黑桃是橄榄叶,象征和平;红桃是心形,象征智能;梅花是三草叶;方块表示钻石,象征财富。所以,4种花色表示人们在1年中的美好期许。在此,我也借它们向大家祝福!
这是一位官员就职时对大家发表的演讲。根据往例,就职演讲必须是期许这、期许那的制式文章,可是这一位官员却大谈扑克经,向民众展示一个有趣的话题,激发他们内在的兴趣和动力。因为他在大家感兴趣的扑克牌话题上加了鼓励和要求,使民众感到存在的价值。
四、总结说话艺术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我们同学也只有掌握了这门学科才会成为同学喜欢,老师关心,家长疼爱的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话最基本的也是最难的 就是说话要讲究分寸。
二、同学们可以自我测试一下,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说话讲究分寸吗??
自己的健康状况
除了自己的亲朋好友,没有人会对他人的健康检查或过敏症感兴趣。他人的健康状况有严重疾病的人,如癌症、动脉硬化、关节炎等,通常不希望自己成为谈话的焦点对象。
有争议性的话题 除非很清楚对方立场,否则应避免谈到具有争论性的敏感话题,如宗教、政治、党派等而引起双方抬杠或对立僵持的状况。
东西的价钱 一个人的话题若老是绕着“这值多少钱?那值多少钱?”会令人觉得他是个俗不可耐的人。
老生常谈或过时的主题 那些会使人在心里想“又来了”的话题并不是好的话题。
关于不同品位的故事 无聊的笑话在房间内说可能很有趣,但在大庭广众下说,效果就不好了。常说无聊笑话的主管会被认为是缺乏自信与能力的人,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害人的谣言 学习中常有很多机会可以散布对别的同学不利的谣言,当你要开始谈论这些闲话之前请先思考一下:无论是“添油加醋”,还是这些内容可能都是真的,一旦说出口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如果要停止别人继续讨论这些闲话,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话题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三、分寸的界定
分寸的本义而言,它就是一种不偏不倚、可进可退的中庸哲学。说话时把握好分寸,正是这种哲学的实际应用。说话关系到为人处事,把握好说话的分寸,能使人与人之间相处得和谐。我自己觉得说话讲究分寸就是说话不要太直,说话不要太白,说话不要太过,说话不要太软,说话不要太硬,说话不要太乱,说话不要太酸,说话不要太死,说话不要太虚。
四、故事
1972年5月,尼克松访苏。会谈中,双方在限制战略核武器问题上分歧很大。有一次,勃列日涅夫就对尼克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俄罗斯农民,徒步跋涉前往一个荒僻的乡村。他知道方向,但不知道距离。当他穿过一片桦树林时,偶然遇到了一个枯瘦的老樵夫,就问他离该村子还有多远?老樵夫耸耸肩说,‘我不知道’。农民吸了一口气,把褡裢换了换肩,便撒腿走了。突然,老樵夫大声嚷道:‘顺着道儿,再走15分钟就到了。’农民感到莫名其妙,转身问道:‘那你干吗刚才不说?’老樵夫徐徐答道:‘我先得看你步子有多大啊。’”在这里,勃列日涅夫把自己比作“老樵夫”,要尼克松这个“俄罗斯农民”在谈判中先走一步。
五、做法
1.注意自己的身份
每个人都具有多重身份,面对不同的说话对象,一个人的身份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因此说话就不能始终用一个语调。俗话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见什么神打什么卦。”面对老人、上级说话,态度应谦恭,措词应委婉;面对同事、平辈说话,态度友好诚恳,交谈可轻松随意些;面对下级、小孩说话,体现关爱,多予以鼓励支持。
2.不夸夸其谈,不自以为是
有的人太爱发表意见,每到一处,下车伊始,哇啦哇啦说一通,好像这个世界上的事他都知道。殊不知“言多必失”,许多不得体的语言就在你夸夸其谈中说漏了嘴。这一毛病男性比女性犯的多。有这一毛病的人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先静下心倾听别人发表意见,思考成熟后再说。
3.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
喜欢传递小道消息,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这似乎是很多女人共有的毛病。听到一点风就是雨,立即向外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记不清楚的地方添上一点,为了引起对方的兴趣,又任意夸大一点,于是,一则原本就有出入的新闻,经几个女人你传我,我传他,传到最后竟面目全非了。犯这种毛病的人,不懂得尊重别人的隐私,津津乐道地在背后议论他人,伤害他人,这是十足的小市民的习气。作为当代女大学生是不应该犯这种毛病的。
4.要有善意
人与人之间交往、相处应以善良为本,善良温暖人心,善良能化解彼
此心中过节。善良体现在相互的关怀中,善良体现在相互的给予中,善良体现在相互的鼓励之中,善良体现在相互理解之中,善良体现相互宽容这中。人间处处有真情,我们希望听到的是善意的语言。那些尖刻的、凶狠的语言千万不要说出口,因为它会深深伤害他人。当你恶言伤害了他人时,你的良心定会遭到谴责。让我们善良待人,让人间充满温情。
5.开玩笑三忌、二不
幽默可以创造和谐;幽默能使险境变坦途;幽默能化干戈为玉帛;幽默能变被动为主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幽默,需要玩笑,但必须注意的是:开玩笑有三忌、二不。三忌:一忌长幼不分;二忌男女不分;三忌场合不分。二不:不拿别人的缺点开玩笑;不开下流玩笑。只要记住这“三忌、二不”,生活中开开玩笑说说幽默语,就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交谈氛围。
六、总结
下面这些说话分寸供你们参考:
敬而不畏-----与上级说话 ;严而不傲-----与下级说话 ;平而不谩-----与同事说话; 雅而不俗-----与朋友说话; 爱而不露------与亲人说话 ;实而不虚------与百姓说话; 礼而不迂------与长辈说话。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见证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如果,对我有不满意的地方,请一定要对我说!
第五篇:说话艺术读后感
谈谈说话的艺术-读《语言的魅力》有感 最近再次拜读《语言的魅力》一文,感受颇多,该篇的主要内容是讲:有一个盲人乞丐,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乞讨,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写:“我什么都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了生活所迫才至于此,但他的乞讨箱里却一个钱也没有,这天,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经过这里,他问老人:“今天有人给你钱吗?”老人回答:“没有,一个铜板也没得到。” 让.彼浩勒沉思了一下,在老人手里的牌子上加了几个字:“春天来了,可是。。。”就匆匆离开了。
下午让.彼浩勒再次经过这里,问盲老人的收入情况,老人回答说:“下午,给我钱的钱的人多极了!” 让.彼浩勒会心地笑了。“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富有诗意的语言,把普通人和盲人对春天的感受作了一次鲜明的对比,引起了极大的震撼。是啊,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到处是花红柳绿、莺飞燕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对于一个盲人来说,只是一片黑暗,多么让人心酸啊!普通民众想到这些,怎么能不对他产生同情呢?
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同的说话方式会影响周围的人对你的看法,简单的一个字,甚至是语气的不同,给人的感觉就可能大不一样。语言也是一种沟通行为,说之前需要好好想一想,该怎么说、怎么用词,说的时候还需观察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已显示不耐烦了,那就应该提前结束对话或转换话题,说话还要给人留以情面,所谓“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就算自己是在理的一方,也要给对方留下一个下台的台阶。
有一家商场,这天来了一个要求退货的客人,要退的货是一件衬衣,但售货员发现,衬衣已穿过并且有洗过的痕迹,故拒绝退货,但客人坚持说,衣服从未穿过,更没有洗过。争执中惊动了部门经理,经理经过仔细的观察,也觉得衣服已经洗过,他想了想对客人说:“也许是你家里什么人误把它送到洗衣店里洗过了,可能你自己也不知道。”接下来,他指出了衣服被洗过的痕迹,客人听了,不再作声悄悄地把衣服拿走了。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与患者打交道,沟通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与患者沟通时,我们的态度、说话的方式、语气、用词是否文明,是患者对我们服务质量好坏最直接的判断。虽然沟通是双向性的,但作为服务工作者,我们应处于沟通的主导地位,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我们应循循诱导、耐心解释,对于蛮不讲理的,我们也应不急不躁、语气舒缓。我们的沟通必须是通畅有效的,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工作才能做好。
通过《语言的魅力》这篇短文,我深深体会到说话的重要性,沟通、交流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深深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效率,关系到我们的服务质量。我们必须掌握一些说话的艺术、技巧,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误会,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呼吸科:蒋黄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