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13:4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

第一篇: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

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

09级临床2班 孙浩洋

考察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凸现的深层次的危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这是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因此,从理性的角度审视和研究当前大学生的信仰、理想、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方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文精神,塑造大学生完美的形象显十分重要。

一、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

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的关爱!对文明和真理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以人的内在精神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以价值观念为核心!以理想信念为支柱的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体现为一种对本人与他人以及人类命运强烈关注,是对人的价值在集体、社会、国家、时代、未来中如何体现的理性思考和积极实践,是人类对真、善、美永恒追求的表现,社会的发展必须有一种人文精神作为支柱和动力。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状况如何呢?我们不妨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变化来把握其人文精神状况。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敏感的群体之一,是时代的晴雨表,对富于理性的大学生来说,崇高的信仰,执著的信念,高尚的道德,不懈的追求终是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永恒主题。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诸如自立、公平、公正、竞争、奋发、效率等市场法则!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改革、进取、开放、创新、务实、宽容的人文境界,如:思想活跃、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增强、成才与成功(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动力!追求自身发展已呈显性化,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追求民主!富于开拓,追求实效,全球观视野已融入大学生的思想。从以上分析看出,大学生人文精神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本质和主流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日益严重,表现在:

信仰与理想观念淡薄,价值理想的虚无

市场经济带来思想观念更新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冲击着我们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有学者在部分大学生中抽样调查时发现,坚持报效祖国的人生信念的只有:34%,赞成’正当地索取!积极地奉献的学生达89%“同意“事业第一,生活第二”者比反对者少27.5个百分点,不少大学生认为,理想太远、太大、太空,个人现实生活才是实实在在的。调查还发现,在入党动机的前三项最多选择中,“信仰共产主义”为第三位,而“为谋取好职业而增加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却为第一、二位,说明大学生信仰、理想、信念观念淡薄。另据2003年对3000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转型时期大学生用来作为首要价值追求和信仰目标是:“金钱”(52.2%),“自我奋斗”(43%),“科学”(36%),“权力”(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共产主义”(5.4%)。反映出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里社会主导价值和理想信仰的基础是相当薄弱的,而对、“金钱”、“自我奋斗”、“权力”等现实和功利的价值相当关注,大学生的价值理想表现出多元化和虚无主义倾向。

明显的实用偏向,学习重心偏移

由于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市场的导向作用,使得现在的大学生根据市场的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带有明显的实用偏向,学习重心偏移,只注重实用型技能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性课程,而忽视伦

理道德、文史哲、艺术等能使人“转积成智”、“以智资德”的人文社科知识。据国家教委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次调查表明!大学生不仅是文学知识、艺术知识的欠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知之甚少,对中国古代哲学了解几乎是空白。相当多的学生没有系统读过至今还影响着我们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典籍。而另一方面,大学生却十分热衷于世俗文化$言情小说。这两者之间的强大反差,说明大学生人文科学知识的匮乏已不容忽视。

(三)传统价值观的动摇,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

商品经济的发展,猛烈地冲击了几千年来左右中国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重义轻利”,“君子耻言利”的传统道德观念,人们不再谈经济而生畏“言利益而色变”追求金钱的主观意识非常强烈,特别是接受新事物快,文化层次高的大学生,他们认为要讲自由竞争,等价交换就不能隐讳对利益和金钱的追求,因此“义利并重”的观念越来越被大学生所看重,甚至一些大学生出现了“重利轻义”的倾向,把获得更多的金钱看作是衡量个人价值的尺子。应该承认大多数学生认同“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崇尚“舍生取义”的壮举,可一旦与自己眼前利益冲突时,在自己的道德实践中则表现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背离。另外,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择业等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个人本位“急功近利的倾向”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得失。把自身需要能否满足及满足的程度作为价值取向。追求享受的愿望上升,生活情趣趋向庸俗化、感性化、实现价值主体自我化。尤其在学习目的上表现出价值追求短期化、实用化、专业要选热门的,单位追求现实实效的、最好的。如: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经济特区。生活要舒适的,工作要稳定的,经济收入要高的,很少有人想“到边疆、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学习的主要目的作为谋求理想的职业和社会地位。表现出大学生更注重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则居其次。

淡化集体、强化自我、道德行为失范

由于社会各种消极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渗入校园,功利、享乐、刺激等成为了一部分大学生的行为趋向!在大学校园里言情小说、地摊文学、趣味书刊、影视甚于中外名著经典理论;港台歌曲甚于高雅艺术;崇拜明星甚于学术权威。另外,大学生中吃喝玩乐,抽烟酗酒,无故旷课,抄作业,考试作弊等习以为常;乱丢杂物、损坏公物等现象随处可见;言行举止粗俗,恋爱观念不正确,行为粗野,甚至越轨;过分张扬个性,自由散漫;“以我为中心”、“自我奋斗”、“自我设计”,集体观念淡薄导致人格和行为偏差。更令人担忧的是作为大学生生活的文化时尚,互联网在快速、便捷、开放、多样地带给大学生更多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道德失范等诸多伦理问题。许多学生上网观看种种的“新鲜玩意”,过足一把网络瘾,一些学生无心上课,整日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和玩乐之中,逃避现实,产生人格和人际交往障碍。网络文化的无序,西方文化渗透与意识形态的入侵,使大学生在自觉不自觉地感染中,不由自主地受到影响,淡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一些学生更是利用网络的隐蔽性,肆无忌惮地侵犯知识产权“抄袭作伪”乱抛和传播信息垃圾。再一方面,由于个人享乐主义膨胀,使部分大学生把人生意义简单理解为享乐,表现为:“利己没商量”、“今朝有酒今朝醉”、“过把瘾就死”的颓丧思想,他们不求进取,追求低级趣味的东西等等种种道德失范。这些问题暴露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滑坡的严重性,若不加以重视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质。

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有社会因素、历史因素也有教育本身的原因。

1.物质利益追求个体本位化的泛滥和商品意识的泛化强烈地侵蚀着大学生的人

文精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活动所蕴涵和培养的,诸如利益、金钱、竞争等经济意识被泛化了,人的世界观也被物化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更加突出个体本位。由此而产生的拜金主义,使一些人开口谈钱,闭口言利,一切都讲报酬,一切都用钱来衡量,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异化成金钱关系。商品交换原则被当作认识、评价、指导社会生活的最高原则,把经济领域中等价交换原则扩大到其他领域,进一步夸大了货币的作用,甚至把良心、人格、权利商品化。由此导致理想信仰丧失,传统文化衰落,丑恶现象滋生等人文精神的滑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物质利益追求个体本位化泛滥和商品意识泛化的侵蚀,在一些大学生眼中,只有钱才是最实在的、最有用的东西,而思想道德则是抽象的当不了饭吃,理想的追求为现实的利益所取代,感官的满足成了文化的最高指令,庸俗文化淹没了高雅文化,金钱的洪魔冲决道德堤坝。。。诸如此类现象的蔓延还在强烈地销蚀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2.实用技能和应用学科的盛行正在噬食着高校仅存的人文学科阵地。

改革开放以来相当一段时间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受到不应有的冷落,学校被纳入讲求功利,讲求办学效益的目标下,不少大学为迎合市场需求开#短平快$的实用学科如房地产、股票、旅游、财会等,甚至出现历史系停办或改办别的专业现象,就是有的学校保留也是招生数越来越少,文学系也曾改办文秘、办公自动化等急功近利的行为。而真正属于研究人和人类社会的代表性、支柱性的人文学科却陷入招生难、分配难的困境。在大学生中出现重工具意识,轻人的价值意识,忽视人文学科,技能训练热,人文道德修养冷,重学术、“利”“用”价值造成学术市场化。不少学校把英语、计算机定为学生领取学位的硬指标,而人文学科却是软指标,可有可无。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教育从中学开始形成文理分家,结构失衡的现象。甚至为适应市场需求,人文学科不断被压缩,被一些实用技能和应用学科所挤占,使人文学科越开越少,课时也越挤越少。这种过度专业化的后果,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对社会、人类、文化整体价值的认识,缺乏宽厚的人文知识,从而缺乏思辩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3.对大学生人生价值理性的系统教育和引导,重视不够。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社会的道德信仰体系,一位西方学者说过“没有道德信仰体系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文化矛盾”是对社会生存最严峻的挑战!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主要在于道德信仰体系的动摇、迷惘。而构建道德信仰体系恰恰是我们高校德育工作的根本所在!而长期以来,简单化、空管化的道德说教教育、甚至以单一的政治教育代替内涵丰富的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反馈”、“见物不见人”、“不平等待人缺乏亲和性”,使得道德无法真正鼓舞、打动大学生,从而也不能内化为大学生心中坚定的信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据育的首要任务便是大学生价值理性的系统教育和引导。这种系统教育和引导其实质是要确立“大德育”的教育观念。德育要真正发挥效能应将德育始终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和全方位,渗透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诸多方面,而不仅仅是哪个部门、哪些人的事,但现在普遍存在着对德育重视不够,德育被认为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任务,德育队伍之外的人常常把德育当作分外的事,德育的全员意识不能真正形成也就谈不上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人生价值理性的教育和引导。

二、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说得十分透彻。他说:“人文科学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告诉人们,人类的文明是怎样产生的,人类社会是怎样

组织发展的;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他人、人对自己应该有什么态度;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什么应该捍卫?什么应该摒弃?总之,人文科学可以使人们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对社会的责任。”可见人文精神关系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关系到社会的文明,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塑造。因此,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与修养,应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视点。

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塑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迫切需要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来构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文主义资源,一是,强烈的责任感。古人有以天下,国家命运为己任的责任感。许多先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民族危机之时,他们怀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在生死之际,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概面对一切。二是,强调修身的重要性。古人认为修身是建功立业的基础,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仕模式中修身是起点。三是,内省、慎独、笃行修身方法。即把心灵与品性修养结合在一起,依据内心具有的自觉性,通过内省活动来塑造自己的生命历程,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等等。可见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开启智力、活跃思想、了解历史国情、明辨是非、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升华精神境界,从而形成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和丰富健康的完美人性。可是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体系相对封闭,专业口径狭小,造成许多学生知识面偏窄,单科独进,缺乏综合交叉优势,人文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学文的头疼数理化,学理的不知上下五千年,无形中削弱了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认知教育““应试教育,重智轻德”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宏观思想不开阔,缺乏整体观,想象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以致向更高层次发展后劲不足。针对这种现象,要求高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使大学生理性与情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塑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全新的经济体制,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而且具有和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求的特殊性。从市场经济的共性来看,市场经济主体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来看,市场经济运营的主体只有以优秀的素质,以优质的服务,聪明的才智来满足社会主义的需要,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社会基本政治制度来看,由于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宗旨#道德建设的核心,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为重要。当然从市场经济的共性看,不可避免地引发诸如“重利轻义”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道德失范。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另一方面社会协作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紧密,个人越来越离不开群体。整个社会围绕着商品交换被联结成互相依存的有机整体。这在客体上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个性发展和才能的发挥,有利于强化人们的群体意识$整体意识和服务意识。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生产经营者追求的是商品的价值,而商品价值能否在市场交换中实现,主要取决于该商品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因此商品生产经营者必须考虑消费者需求,必须千方百计地为社会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得以

生存和发展。再者,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商品生产经营者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遵循诚信,平等互利,合法经营,敬业乐业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注重商品质量和做好服务工作,这就有力地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要保证它的社会主义性质健康有序地发展,就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质的要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和伦理道德价值要求,并以此来培养和发展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理性。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特质更注重的是人的道德素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团体意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这其中就涵盖着极为丰富的人文精神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集体之间的关系,才有更长足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本质的要求。

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塑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的现实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它在改变据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引发如人生的终极关怀、传统道德观念、信仰等人文精神的危机。与此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人们在强调创新的同时,更关注个性,在强调竞争的同时,更需要合作,这说明知识经济时代更注重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强调在更高层次上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强调人文精神在更高层次上的重建和回归。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必须有追求正义的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使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若社会只是培养了一个人的智性而没有培养他的德性,往往就等于是给社会造就了一个具有反社会倾向的人,这种人的创新力越强,掌握的科学技术越多越先进,对社会的和谐和安宁的威胁就越大。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足以证明:科学技术一旦为非正义、非人道的力量所控制,便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危害。历史的发展再次证实,科技越发达越要重视道德教育,以增强社会成员尤其是科学家、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未来的社会里,科学家、科技人员掌握着人类生杀予夺的大权。因此,他们应该做的就不仅仅是将科学知识贡献于社会,更要重视科技的社会后果。作为科技人员、科学家,他不应仅是一个科技人、经济人,而且更重要的也必须是一个道德人、理性人,他的身上必须充满人性和爱心。只有这样,他才会真正明白哪些事情能够做到,但却不能那样做#以避免科技成果的滥用给人类带来灾难。在我们周围常常有耳闻,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来违法犯罪。如曾报道:在读博士生,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的原工作人员邱芳龙,为牟取暴利,独自研究生产一种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毒品——“美散痛”胶囊,并伙同他人将这些毒品贩卖到6省10市的吸毒人员手中#制毒贩毒,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这一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正视纠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视和淡化人文教育的倾向"。

第二篇:重塑医学人文精神

浅淡重塑医学人文精神与德才兼备医学生的培养

在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今天,医学院校也扩大了招生规模,而规模的扩张导致了医学生源质量下降和人文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医学教育课时紧张,许多学校在专业教育、技能训练与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两难选择中,毫无疑问地倾向了前者,从而导致医学教育中一定程度的人文空白。医学生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会更加摒弃仁爱精神,崇拜金钱名利,缺乏人性温暖,使得人文素养与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要求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生的过程中,重塑医学人文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邱仁宗先生说,我们应该一只眼盯着医学——医学科学的发明、发现和技术进步,另一只眼关注医学活动中得正义、公正、义务、美德、仁慈、责任、同情、忠诚、自主、允许等。

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医学的技术被定义为“仁术”。没有任何一门科学像医学一样对技术和道德要求极高的协调一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要求我们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水平与生命的价值等价,与人类的生生不息的未来等价,这是何等的重要!医学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未来的健康与幸福的关注,是对人类身心健康和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关爱生命。瑰丽多彩的生命现象、奥妙无穷的人体、复杂多变的疾病,既是医学永远认知的对象,也是促使医学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

当代医学生人文素养缺失,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社会责任感缺乏。作为一个医学生,将来从事的是挽救生命的崇高职业,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为人类健康和医学荣誉献身的精神。然而现在的医科大学的学生,受功利主义影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自私自利,对他人,对社会,对生命缺乏责任感和关爱同情之心,甚至对生命和健康极端不负责任。

二、人际交往障碍。医学生的人际交往不仅限于校园内,更重要的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面对的是担忧甚至恐惧的患者和家属,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的医患关系有赖于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社会主义社会医患关系中医生的道德规范是:举止端庄,文明礼貌;尊重病人,一视同仁;言语谨慎,保守秘密;廉洁奉公,尽职尽责;钻研医术,精益求精。可见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心理素质欠佳。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医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愈来愈大,导致许多人心理素质下降。医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交往障碍、敌对、冷漠、自卑、偏执等。一旦发生心理问题,产生心理障碍或疾患,甚至导致行凶或自杀的严重行为。对以后从事医疗行业也有极大地负面影响。

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生,重塑医学人文精神,需要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一、开设医学人文课程。我校温进坤书记说:要让人文社会科学得要素真正融入医学科学和技术领域,并让人们感受到这个学科的作用,最主要的渠道是通过教育环节来实现的,即要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科学素养的教育培养,让他们在接受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去真正地理解人的生命的完整性和医学科学技术的社会属性和人文属性。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开展医学人文教育是塑造医学人文精神途径之一。教育部规定的医学人文课程仅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而有的学校还未全部开设或改为选修,造成医学生人文素养薄弱。我建议列入核心课程的医学人文课程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与哲学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人文知识整合渗透到医学教育中。

二、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在重塑医学生人文精神过程中,必须遵照大学生成人成才规律,满足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需求,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培养医学生在健康的心理引导下尊重生活、热爱自我及自然环境,让个人的意识、才智及能力得到健康、全面、和谐发展,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个人特征。通过素质教育实现对医学生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不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多引导医学生积极参加服务集体、服务社会、献身祖国的实践活动,了解国情、了解社会;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对农村卫生情况的考察和义诊活动等,让他们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加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思考,增进对病人和生命的尊重、敬畏和关爱,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提升适应能力、交往技能和发展综合素质,提升人文精神。

我们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肩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要职责,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人文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医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类健康,维护病人的利益和福祉,缺少人文精神的人很难甚至不能完成医学职业本身的目的。作为即将从事医疗卫生行业工作的医学生,应该具有献身医学事业、勇于创新、尊重他人生命的最基本的品格素质,才能担负起救死扶伤的重大责任。因此,重塑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生尤为重要,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从业素质、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第三篇:90后大学生特质探微和人文精神重塑

90后大学生特质探微和人文精神重塑 ——解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宁、杨云龙现象”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明智的时代,也是一个愚昧的时代!

这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也是一个怀疑的时代!

对于90后年轻人而言,或许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难于言说、语焉不详的时代。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各种从未想象过的事物竞相涌现,他们享受着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主义和全球化。然而,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生存环境的复杂性同样深刻影响着90后年轻人,他们行步匆匆,又不免步履杂乱,自信又脆弱,期翼又失望,奋进又颓废,复杂地交融在他们的身上,铸成了如此斑斓多彩、莫衷一是的独特的“90后”。

遗憾的是,90年代在世人的眼里,更多地被视为“跨掉的一代”,他们缺少理想和信仰、无社会责任感,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既无正确的现代价值观作为指引,更无传承优秀的传统价值,这使“90后”后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势必也会造成他们在行为上的失范,也使他们的形象蒙上了一层灰色黯淡的色彩。

对于90后,无论是褒是贬,是赞赏还是批评,评论结果是客观或者片面姑且不论,但至少代表社会一种声音,一种舆论倾向,一种对于未来社会承担者即90后的一种忧思。

刘宁、杨云龙现象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在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下,我们90后年轻人对责任感的承担,90后年轻人对社会生活各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状与活动的关心、了解与行为投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主体的社会责任感。90后青年人关注政治,关注民生,热心公益事务,对传统美德抱以高度敬意和认同,大批90后大学生网友热捧刘宁、杨云龙,称他们为“平民英雄”,“即使不曾谋面,却被他深深感动”,亦称“他是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实的90后大学生,什么是具有爱心奉献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90一代,什么是我们90后的真善美”,这些言论都反映出当今人们内心对美好事物的祈盼!。而从众多媒体如火如荼报道刘宁、杨云龙事迹来看,也反应了在一个社会急剧转型和巨大变迁的今天,人们仍然对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保持着敬意。

这一切,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刘宁、杨云龙为代表的优秀90后大学生,他们身上展现的思想光环,展现的社会责任感,正是我们的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自私的一代”,而是“值得信任、大有作为、堪当重任的新一代”

第四篇:大学生人文精神

大学生人文精神

摘要: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的内在价值和社会的普遍正义,是大学教育的灵魂。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各类专业人才的办学目标,为人文精神的形成提供自由宽松的思想环境,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机制。同时,要注意吸收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关键词:大学教育,人文精神,传统文化,教育改革。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周国平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

中国传统高等教育的精神体现在《大学》提出的三纲领、八条目中,即以修身为教育之本,以止于至善为教育目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为己”之学。“为己”之学强调个人品德的完善、独立人格的养成和内在精神快乐的追求,以成就自己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为教育的根本目标,相当于现在的“德育”。但德育在现在的大学事实上已经蜕化成为政治教育,而政治教育不是德育,也代替不了德育,可以说德育早就边缘化了。现在有的学校提倡修身,开设修身课,有这种意识当然很好,不过提出的思想基础、出发点、实施方式和效果值得怀疑,因为德育需要建立在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长期积累的优秀成果上的,是人的普遍价值的民族性体现,不能离开文化的具体形式去凭空创造,也不能当作一门具体学科从外部移植,当然更不能搞复古主义那一套。然而,近百多年是革命和改革的时代,所革所改的对象主要就是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早就变得支离破碎、惨不忍睹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悠久,一所学校是百年老校,价值就在于有传统,只讲改革创新而不讲继承保守,把传统丢掉了,历史再长有什么意义,又有什么可自豪的。改革应当针对僵化的制度和腐朽的观念,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那些东西,而不应当针对已倍受摧残的传统文化了。

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整理、吸收和消化,将其中积极的有生命活力的因素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把传统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的教育实践。这不仅仅是为了继承传统,而且更是现今的大学教育缺乏和急需的。例如,人们常关注的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就是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有机组成部分。有的人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以竞争为主,需要加强的是专业技能和实用技术,而传统教育仅仅是过时的传统道德教育,应当丢到历史垃圾堆去。这种看法是极为片面的,传统教育尽管以德行养成为最高目的,但并不只是道德教育,更不只是道德教条的教育,而是包括技能、情趣、艺术、体质在内的全面性教育,相比而言,我们现在的教育才真正是片面的。如孔子四科有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六艺有礼乐书数射御,内容非常丰富,几乎囊括了当时的文化全体;又如传统的诗教,讲究“诗言志”、“兴观群怨”、“温柔敦厚”,涉及到高尚完美的心理、人格、气质的养成;就是似乎枯燥的礼教也有可借鉴的丰富资源,因为习礼过程在古代教育家看来还有舒张身体和坚固筋骨的功能,也就是具有做体操与培养文雅动作行为的作用,这些岂是道德教育所能概括了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则更鲜明地对照出传统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且不论追求实用技能与技术的趋向在大的方面造成由于忽视科学基础的教育和研究对国家长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隐患,就是在具体的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方面带来的弊病也是非常明显的。就业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广泛的交往更需要健全的人格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做基础,不然很难适应现代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过去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一生中生活和工作很少有大的变化,而在现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社会,如果缺乏健康的人格和全面的心理素质,就会带来大量的个人和社会问题,这就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责任。因此传统以德行统领的个人全面素质教育模式就显示出它的现实意义。也有些人虽然承认个人精神素质和德行的重要性,但又觉得德行教育与专业教育没有必然联系,认为两者要分开进行,从而在专业教育中排斥人文道德教育。这其实也是片面的做法。具体怎么样在专业教育中贯彻人文素质教育当然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因人文教育影响和降低专业教育,但在指导思想上决不能把它们当作两回事。古代的工匠和艺人在收徒授艺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是以德行为首的,就小处说是职业道德,就大处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近年来大量披露的学术腐败、官员腐败、医疗腐败问题以及食品卫生问题,在一个健康的社会是难以想象的,而我们早就见怪不怪、熟视无睹了。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无疑与社会整体上缺乏人文道德意识有关,而现代教育漠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状况难辞其咎,应负主要责任。进一步说,以担负道统自命的古代知识分子还是政统的引导、制约和监督力量,他们不仅担负传播文化、培养人才的责任,而且还参加实际的政治管理和改良社会活动,并以学术研究活动探索与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中坚。我们现在强调建设民主与法治的国家,也应当继承这一“士”的优秀传统。这就是说大学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当是各类专业人才,而且也应当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著名学者梅贻琦说大学不是有“大楼”之谓,乃是有“大师”之谓,我们也可以说大学不单是有“大师”之谓,乃是能培养“大人”之谓。“大人”是什么人呢?就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朱熹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①王阳明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焉。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也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②可见,“大人”之“大”在于他能实现人所固有的普遍内在价值,大学教育的根本在此,否则配不上“大”的称号。人的内在价值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无论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因此,顾炎武区分开“亡国”与“亡天下”,只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不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为“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③人性泯灭、道德意识丧失、人的内在价值和尊严的沦落就是亡天下,这是无分于时代、地域和民族的,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是所有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

想追求和建立全球伦理或普世伦理就必定要以人的普遍内在价值为依据,不能简单地从各个文化、宗教、民族的伦理规范中寻找共同的戒律,因为所有戒律都具有历史性和境遇性,而人性是永恒的,只有在境遇中具体体现人性的戒律才是有生命的;人的内在本性要通过内向反省来认取,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仁义忠恕”之道可以为普世伦理的建立奠定人性论基础,这已经涉及到具体的伦理学问题,在此不必深论。近来,“以人为本”的提出、人权入宪的事实表明国家对人的普遍价值的承认和保护,可以说是历史的巨大进步,突破并超越了陈旧的思想体系。高等教育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以政治教育代替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状况,特别是在本科层面上建立独立而有效的人文教育体系,同时在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贯彻人文道德教育。如新闻专业要追求新闻的真实性,而不能炒作新闻、混淆视听;法学专业要追求正义的实现,而不能不辨是非、一味钻法律空子。总之,每个学科都有其“道”,也就是都有其学科精神和职业道德。

学科精神和职业道德以人性为基础体现了人的普遍价值,是人文精神的重要部分,但人文精神是个更广泛和全面的概念,它以人性的自觉与实践为核心贯穿在人生与社会的各个层面。一方面,在个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人文道德素质的人不会为了一己的私利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农民不会种出连自己也不会去吃的蔬菜粮食;商人不会偷税漏税、不讲信用;医生不会收取红包回扣、见死不救;官员不会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另一方面,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人文道德素质的人又是正义的守护者、权力的制约者和现实的批判者。如果没有正义,一个社会就无法维持,而正义的呼声与实现是人性的力量和文化的功能,文化则通过知识分子对权力的渗透和制约起作用。权力必须得到约束和监督,没有限制的权力必然导致社会的崩溃。在宪政尚未有效建立的时代,对政权的平衡主要依赖宗教和文化的力量。中国古代文化以儒家倡导的“道义”为灵魂,以“名教”为形式对政权进行规导、制约、监督和调节,起到象西方的宗教一样的政治作用。君权在表面上似乎没有限制,生杀予夺任由君主之喜怒,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君主只能“替天行道”,即遵守“道义”,否则就是“无道”之君,从而丧失权力的合法性。“道义”及其具体的“是非”准则是人的普遍固有价值的体现,是知识分子立身行事的法宝,不是任何强权所能垄断和取缔的。秦始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试图用权力代替道义,用专制主宰是非,结果二世而亡,给后世统治者留下深刻的历史教训。柏拉图的“哲学王”理想曾激起无数知识分子的渴望和幻想,但他们不知道“哲学王”成为现实之日,就是他们的噩梦来临之时。政权一旦垄断了哲学,哲学就会堕落为暴政的工具;哲学若是拥有了权力,权力就会无限膨胀,失去控制。“哲学王”在实践中不仅会使政权成为独裁与暴政,而且会使“正义”异化为吞噬人的生命和灵魂的巨兽。西方中世纪政教合一的时代、法西斯文化专制的时代之所以是人类文明史的黑暗时代,就是因为宗教和文化失去了独立性,被权力所玷污造成的恶果。在我国,孔子幸亏仅是“素王”,否则也难免象王莽一样声败名裂;他能取得不可替代的伟大的历史地位,成为知识分子效法的楷模,就在于他表达了人类的普遍价值和社会正义,是文化的集大成者和独立精神的体现。文化的独立性是知识分子获得独立性的根据,而当伟大的政治领袖兼任伟大的思想导师的时候,知识分子就只能沦落为附在某种皮上的毛。丧失独立性的知识分子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仅仅是专业人员和一般文人,因为真正的知识分子还是现实的批判者,独立性是实现批判功能的必备前提。现实社会总是有缺陷的,真正的知识分子不屑于为讨好权力歌功颂德、用理论粉饰现实,他总是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格思

考现实、揭露问题,对社会不合理现象、腐化现象进行无情的批判,并找出解决办法、指明方向。知识分子的独立性依赖于文化的独立性,文化的独立性在于体现人的普遍本性的人文精神的独立性。人文精神是文化的灵魂,是知识分子的灵魂,同样也是大学教育的灵魂,能不能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各类人才应当是衡量大学教育成败的决定性标准。

一所大学,不是想有“大师”就能有的,但如果要锐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一定能培养成的。现代社会尽管对权力的制约和对正义的维护主要靠健全的民主制度,然而制度的建立与运行离不开人的精神素质。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与近代启蒙主义的兴起和宗教势力被迫退出政权是同步的,文化的独立性及其人文主义精神是西方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的反省和批判又是西方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种种问题,如民主政治的建立、法治国家的实现、文化事业的繁荣和社会风气的扭转,在在需要大量具有人文精神素质的各类专业人才,加强大学人文精神素质的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可叹的是,现在的大学教育却难孚众望。众多的大专院校正沉溺在建大楼、扩地盘、上层次、抓效益等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中,把本已淡漠的大学之魂冷落一旁,屈从于世俗功利主义的浊浪下,丧失了自身的尊严。怵目惊心的教育腐败、层出不穷的学术违规和学生学习中的弄虚作假、论文抄袭现象,难道不是大学灵魂沦丧的征兆?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想要跨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无异于缘木求鱼、痴心妄想。因此,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首先,确定“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和造就具有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为首要目标。大学的管理者在思想上要认清大学的性质、作用和地位,认识到大学是传播和创造文化的重要领地,而所有文化都以体现人的普遍价值、社会正义和美好理想的人文精神为灵魂,就是说都是“以人为本”的;“以人为本”应当成为大学办学的最高宗旨。尤其在我国,由于缺乏深厚的宗教传统和普遍的宗教组织,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仅仅是一级文化教育机构,而且还是道义的担负者、理想的发源地和心灵的守护神,具有其他组织机构所没有的纯洁、崇高、超脱和神圣的独特地位,对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现在应当对大学教育的办学思路和目标做深刻反省,不能刚从政治运动的折腾中摆脱出来,就又淹没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不能只顾追求规模、档次、排名却忽视了大学教育的根本性质和目的。事实上,大学的声誉、质量和贡献最终要建立在具有人文精神的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建立在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培养上。

其次,提供大学人文精神形成的必备条件。人文精神是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但人文精神并不只是理论知识层面的东西,而是活在人的精神、品格和实践中的东西,如道德素质不是道德知识的理论认识,而是通过具体个人的道德实践表现出来的人格品质。所以,人文素质教育关键是有人文精神之个人的形成,而不是人文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即不能等同于人文学科的教育。人文精神的形成首先表现为思想大师的出现,这是个自然的过程,不可能由计划催生出来,但大学可以为大师的出现提供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自由宽松的思想环境。蔡元培主持北大时,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方针,在短期内迅速聚集并造就了众多的思想大师和学术大师,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至今为人们所称道。旧北大、旧清华的办学思路、模式和机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为今天的大学改革所参照,而自由宽松的治学环境尤当首先效法。因为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不

同的文化形式和类型,具有民族性、历史性和多元性,在如今世界文化多元互动的环境下,思想自由无疑是创造新思想、诞生新大师的先决条件。在没有思想大师的时代,人们靠基本的良知和文化熏陶维系人文精神;在思想大师出现的时代,人们的人文精神就会得到充实、提高与发扬,从而使社会风气得以净化,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同样,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也需要自由宽松的思想环境,而且还要有与人文精神形成相应的教育机制提供保障。

第三,改革课程体系,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机制。人文素质教育虽然不等于人文课程教育,但人文课程教育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因为人文精神主要是依靠人文知识负载和传达的。以前除了文科院系外,担负全校人文教育使命的主要是“两课”教学,现在大多理工类院校纷纷设置人文学院,积极寻求加强人文教育的有效模式。可是,其中有些院校的目的仅是为了建立独立的人文学科以求成为综合性大学,而不是为了全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然而,“两课”教学的局限性早已暴露无遗,探索和建立全校范围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文教育机制已经刻不容缓。在目前情况下,可先做以下几点工作:

一、对“两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改革,突出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因素;

二、选定一些人文基础课程为全校通选课或必修课;

三、各专业设立反映本学科学术精神和职业道德的课程;

四、形成经常性的名师交流和讲座制度;

五、鼓励教师或学生成立独立的学术和文体社团组织;

六、建立高水平的学生心理、生活、学习和就业辅导咨询机构,等等。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比较吸收,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逐步健全完善而有效的人文精神素质教育机制。

最后,要特别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遗产必将在人文精神教育的重建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新时代人文精神的形成是否以传统优秀文化为主要资源决定着新的民族时代精神建设事业的成败。上个世纪前半期出现的众多思想大师、学术大师和科学大师多数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惊人的学术成就并成为令人景仰的大师就在于他们是具有人文精神的真正的知识分子,在他们身上聚集了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结合的精华。而上世纪的后半期至今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师,整个社会不仅政界、商界而且学界的不良风气有增无减、精神失守;深究其因,也许过去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批判是最重要的原

第五篇:《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读后感

读《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有感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141班

张斌超

寒假中闲来无事,午后的闲暇时光偶然逛了一下书店。同样也是在无意中看到了周国平先生的《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当我拿起这本书,并认真阅读后,我深深的被周国平先生的思想震撼了。他对人文精神概念理解的之深,让我深深的为之折服并被其中的思想感染。

他在文章中从三个方面阐释了他对“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我觉得这种概括得非常准确,能够给我们每一个青年人以启迪

首先,是尊重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来源是神秘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老天给人以生命,你都应该想到他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你伤害了他,他就永远找不回来了。而且,一个人如果死了,并不会有任何人真正意义上的代替他永远承受这种不公平。所以,生命本身非常的宝贵。但是在中国古代,皇帝要“株灭九族”,一下就是几千人,而且还是朝廷命官,有权有势,那么可以想象,老百姓的命就更不值钱了!从根本上说是权力的问题没有解决,滥用权力草菅人命,也就不为鲜见了。另一方面,在现代商业社会的条件下,很多人除了金钱,别的大爷通通不认。为了金钱残害生命的事件,伪劣食品造成中毒死亡的案例,身患重病没有钱而得不到治疗最终失去生命的事情,屡屡在我们的周围会有发生。一个社会是好的社会还是坏的社会,一种社会秩序是好还是坏,最起码的标准是什么?就是珍惜生命,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所以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在他的有生之年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也有权力去争取自己的幸福。任何为了权利和

金钱,而不置他人死活的做法,都是不尊重他人生命的体现。从“人性”的角度上讲,人都是利己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生命价值,但是不能妨碍别人去追求利益和实现价值。所以自由主义哲学的根本含义只有两句话:利己是允许的,损人是不行的。作者强调,倡导“尊重生命的价值”的目标,实际上就是要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社会秩序,保护利己的,惩罚损人的,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并最终实现社会的繁荣稳定。

其次,要尊重头脑的价值: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特征是什么呢?就是人脑是有理性的,人能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这是人和动物第一个区别,也是最主要的区别。人脑理性的最突出的要素就是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我们才会主动地去认识未知的事物。但是好奇心是很难保存下来的,它有两大敌人,一个就是“习以为常”,另外一个就是“功利心”,这两者都容易把好奇心扼杀掉。但对于伟大的爱因斯坦,直到老了后,居然都没有人把他的好奇心完全扼杀掉,这简直是个奇迹,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人?就是长大了还能保持一颗好奇心的人。好奇心是智力开发的动力,我们需要注意不断地培养和发掘,他是智力开发的关键。而我们智力发展的目标则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培养一种享受自身快乐的能力,因为智力开发本身就是快乐的源泉;还有就是要锻炼出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即提高自学的能力,养成想问题的习惯,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要有“内在的自由”。

第三,要尊重灵魂的价值:人和动物的另一个根本区别就是人有灵魂。我们吃得好穿得好,物质生活都很好,但是仅仅这样人就会满

足么?显然不会。人不光以活着为目的,它必须要寻找比“存在”更高的意义,然后这个追求过程就形成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作者说,如果有人问他现在所找到的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那么他会告诉人们:寻求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寻求的过程形成了他的灵魂生活,显然比活着本身具有更高的意义。作者后来用“幸福”一词来概括人生的意义。那么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够达到幸福呢?通常人们把愿望的实现就叫做幸福,但是愿望实现了,你就真的幸福了么?要知道人的愿望是在不断改变的,愿望实现以后就会感觉也不过如此。所以西方有句谚语叫“生活在别处”,意即真正的生活总是在别的地方,你自己总是没有过上真正的生活。而我们中国人也有句老话叫“生在福中不知福”。作者最后是分两个方面给幸福定义的:幸福是外在条件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的结合。一个人幸福与否,不仅需要财富,成功,家庭,健康,闲暇,平安等外在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高尚的灵魂,灵魂的丰富才是幸福的源泉,真正精神的快乐才是更加美好更加强烈的快乐。幸福是一种能力,他是内在的一种风度,你必须具备这种能力你才会感到幸福。而要具有这种能力,你需要有抽时间独处的习惯,我们可以很善于交际,但是你一定要给自己留出独处的时间。在独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个更高的自我,并跟他谈心。人一定要给自己留出时间来思考,不能光生活在外部世界里面,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便不是真正的人的生活,没有灵魂的生活那是很可悲的。

最后,作者又给我们明确指出“尊重灵魂价值”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阅读高水平名著,还有就是写私人日记。如果写日记是和你自

己交谈的话,那么读好书就是和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们交流,受他们的熏陶。人类创造了很多物质财富,我们理应去享受;但同时人类也积累了很多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全部记录在书里,它就摆在那里,并不会自己送上门来,需要靠你去主动占有。而我们阅读的过程,就是去占有,去享受这些精神财富的过程。

总之,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对于个人来说,就是要有自己的人格,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头脑和灵魂,在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态度上自己做主,认真负责。对于社会来说,就是要为此创造一个相宜的环境。

下载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思考范文

    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思考 【摘要】医学研究,不仅要具备科学精神,还应该不忘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医学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是进行医学研究的必要前提。没有人文精神,医学就失去了灵......

    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途径 温 敬张俊霞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古希腊教育家们也曾认为: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是理性的负荷者,教育的基本任务......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 不得不承认,现实中“职业院校是大学”虽然是显性存在,“职业院校不是大学”却一直都是隐性存在,这暗含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甚至暗含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但......

    比较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浙江工业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公共选修课考查作业 课程:中西文化比较姓名:李怡学号:200803100312 这学期接触到了“比较文学”这个概念,比较文学是一门将研究对象自觉地由......

    人文精神——科学与人文的思考[本站推荐]

    听《人文精神—科学与人文的思考》心得5月24日晚上听了于老师的“人文精神——科学与人文的思考”讲座,感触颇深,对人文精神我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何谓人文精神?作为当代大学......

    关于弘扬临朐人文精神的调查思考

    关于弘扬临朐人文精神的调查思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着“东镇之首”沂山、国家地质公园山旺、“国内七十二名泉”老龙湾等独特山水的临朐县,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渊源流长......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人类的精神包含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是人类在探析对象和发现自己的活动中形成的两种观念、方法与知识体系。对科......

    大学生重塑自我1000字演讲稿(精选5篇)

    重 塑 自 我各位评委老师好,大家好!我是来自xxxxxx的参赛选手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重塑自我》。 从懵懂无知的童年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无忧无虑的小学到多姿多彩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