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上《夏》课堂实录(大全)
七上《夏》课堂实录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土门镇初级中学 张治明 邮编:44261
3(老师宣布上课,师生问好。学生喊班级口号)
一、激情导入。
师:一年四季是大自然对人们的馈赠,我们可以感受不同时节不同风光的魅力。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生1:我喜欢春天,草长莺飞,姹紫嫣红,一切都生机勃勃。
生2:我也喜欢春天,可以卸去厚厚的冬装,活动自如,充满希望。
生3:我和她相反,喜欢冬天,虽然天气寒冷,但也意味着过年临近。(生笑)
生4:我喜欢秋天,天高云淡,气候适宜,那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累累的果实在枝头笑弯了腰,火红的枫叶点燃了秋天的热情!
师:说得真好,富有诗意。还少哪个季节?
生:夏天。
生5:夏天太热了,让人提不起劲,就想进空调间。(生笑)
生6:我本来也这样认为,但预习了课文后,我对夏天的看法改变了,它是很热烈,很富有激情的,比春天更有旺盛的生机。(一些同学附和点头)
师:确实,一般人都认为夏天烈日炎炎、挥汗如雨,很难找到喜欢它的理由。而当代作家梁衡却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细腻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同学们通过预习就能深受感染,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梁衡笔下的《夏》(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师:刚才的发言让老师有了一种感觉,大家课前对文章经过了认真的预习,希望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我能不断加深这种肯定。检查一下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小黑板:1.给加点字注音。
迸发()芊芊细草()旋律()挑()着绿叶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磅(bó)(pú fú)苦(sè)
3.解释词语。
春华秋实闲情逸致
三位学生上黑板展示预习成果,其余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老师巡回。师: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生大声地:正确。
师:大家课前准备很充分。磅礴的“礴”和苦涩的“涩”都是左右结构,旋律的“律”字拼音要有两点,书写的时候要注意。齐声把这些词语读两遍。生大声地朗读,加深印象。
(二)理清课文思路。
师:通过预习,你能不能马上说出,作者梁衡对夏天有怎样的感情?生4:热爱。
生5:赞美。
师:文中有明确的话吗?
生齐:我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师:大家要读出赞美之情,应抓住什么词语重读?
生6:赞美。
生7:大声,表示力度。
生8:还有夏季一词,是歌颂的对象。
生齐读。
师:作者对夏天的热爱赞美都围绕夏天的哪些景物来描写的?
生9:太阳、麦浪、热风
生10:棉苗、高梁、玉米、瓜秧
生11:黛色长墙。
师:那是什么?
生11:是草。
师:能不能更确切些?细草也是草。
生11:哦,应该是厚、密的草。
生12:,蝉儿。
师:夏天的景物单是一些自然风光和植物构成的吗?
生13:还有辛勤的农民。
师:对了,还有夏天的人们,也是夏天的一景。瞧,作者多有观察力,看到了夏天特有的自然风光、植物和人,这些夏天的美丽的景物(板书:景美)集中在哪些段落?
生14:二、三、四段。
师:体现了夏天哪些特点?
生15:紧张、热烈、急促。
师:文章哪一段?
生齐:第一段。
师:这是夏天的旋律,是夏天的特点。(板书:紧张、热烈、急促)师:可见,本文的结构?
生二齐:总分总。
三、赏析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或段落。
师:既然夏天的特点是依赖我们刚才提到的景物表现出来的,那么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内容来表现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一小组合作讨论,举一到两个例子进行分析。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
小黑板提示:
1、修辞手法
2、传神的动词、形容词
3、描写手法
(学生激烈地讨论,老师来回走动,并且不时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
师:有了结果的小组请举手示意。(个别小组有人举手,老师等待,举手人数渐多。)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哪一组先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
生1:文章的第四段“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作者运用一些动词,通过写农民的表现来体现夏天的紧张、急促的特点的。(生读得缓慢、抒情。)师:这些属于什么描写?
生1:动作描写,也有心理描写。
生2:农民人数很多的,也属于场面描写。
师:很好,那这样的场面,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吗?
生3:人声鼎沸。
生4:热火朝天。
师:这样热火朝天的场景,刚才这位同学有没有读出其特点?好,你自己说。生1:没有一种热气腾腾的感觉,农民的心里很着急很紧张也没有读出来。师: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们的着急?
生1:快割,快割;快打,快打。
师:要怎样读?你试一下。(生一口气读得很急。)
师:其他同学觉得他读得如何?
生5:没有轻重缓急的区别。前面提到“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而下面的“快割,快割”和“快打,快打”正好照应,要读得急、快,“弯着腰,流着汗”表现场面热烈,音调要微微高些。而其他地方,可以稍微读得缓和一下,来衬托急。
师:真厉害,看来你在朗读上有很高的天赋。能让大家欣赏一下你的朗读吗?(生读,很有味道。)
全班鼓掌。
师:真棒,本来老师想读一下的,这下就不班门弄斧啦。(生笑)看来,在朗读的时候,要抓住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语调、语速的变化,会达到很好的效果。来,我们学着她的语气、节奏,一起读一读。
师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其他小组的成果汇报?
生6:“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这里不仅通过农作物,还通过自然景物来体现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
师:这里更能体现夏天怎样的特点?
生6:热烈。
师:看黑板,语言描写上是怎样来体现这种热烈的?有修辞手法的使用吗?有一些用的好的词语吗?
生6: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麦浪比喻成热浪,把汽车比喻成舰船。生7:不仅是汽车,还有山、云,都比喻成了舰船。
师:看得很仔细,不错。那么这一比喻有什么作用?
生8: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夏天麦田的蓬勃、旺盛的气势,麦田无边无际,麦穗在风吹下,形成热浪,加上“扑打”,一种夏天力量的美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师:你可以去当文学评论家或鉴赏者,字字精彩。
生9:这里的“烘烤”突出夏天的炎热。
生10:我看到一些写颜色的词语,火红、金黄都是很亮的色彩,只有夏天才配得上用他们,很大气。
师:你的分析也很大气。
师:如果我们朗读这段,可以从哪些词语上进行处理?
生10:火红、烘烤、金黄、翻滚、扑打、浮动要读得重,要读出气势与力量。
生11:涌、主宰、熟透也应重读。
师:这些词语都用得很到位,把夏天的热烈表现了出来,我们先请力量的代表——男生一起来读。
男生读,读得气势磅礴。
师:怎么样?(大家一起点头赞同。)我们一起来,一起感受夏天的热烈。全班齐读,比前一次更加有力,更加有气势。
生12:文章第三段中“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重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写棉苗、高粱、玉米、瓜秧这些植物的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写出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师:分析恰当。大家能帮植物配一下音吗?在这样的季节,他们会说什么呢?用第一人称吧。
生13:我要快快长大,回报主人的辛勤付出。
师:喝水不忘掘井人。
生14:大家一起努力长大啊,我们付出汗水,到秋天就会有收获的。
师:心里很急,一心想快快成熟,急促的旋律。每个人都试着把植物的心情放进去读一读。
生自由试读。
师:我们女生也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
女生齐读。读得较好。
生5:因为是拟人手法,我觉得还应该棉苗、高粱、玉米、瓜秧的可爱神态读出来。挑、举、匍匐这几个词可以重读,这样会更好一点。
师:你又带给我惊喜了,你读一下。(生读,比集体读更有味道。)看来,不满足已有的水平,善于思考分析,敢于挑战,会不断进步。老师向你学习。全班鼓掌。
生15:我们小组分析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通过描写人们的动作行为表现夏天的急促和紧张。
(生读得很急)
师:这里的“可是”是什么意思?表示转折吗?
生齐声:不是。
生15:应该是“是不是”的意思,表示担心害怕。
师:他们担心害怕什么?
生15:可千万不要下雨啊。
师: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一种担忧和焦虑。抓住两个“可是”。你重新读一下。
(生读,有很大进步)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全班齐读)
师:这里农民的表现最能体现夏哪一特点?
生齐声:紧张。
师:他们除了紧张收麦打麦外,还紧张什么?
生16:还要忙着追肥、浇水。
师:为什么?
生16: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师:从“挑”字你看出什么?想想我们生活中用“挑”字的场合。生17:人们愿意这样去奉献,是农民主动的行为。
生18:农民对自己的责任很看重。
师:对,就如“挑起了中国的大梁”。
生19:农民劳作的勤劳辛苦。
师:文章中有没有表现农民勤劳辛苦的句子?
生20:夏,浸在苦涩的汗水里。这是农民辛勤的汗水。
师:很好。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发现,作者赞美夏天,是赞美夏天自然风光的热烈、气势,是赞美夏天植物蓬勃生长的旺盛生命力,更是赞美了夏天辛勤劳作的农民。(板书:人勤赞美夏天、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四、课堂反馈。
师:同学们在课上的表现令老师非常满意。我相信大家的学习一定是有效的,高效的。我们自己来检查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完成《自主检测》“合作探究”第4大题1、3、4。
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内容,老师巡回其间,不时指点。
(学生回答、集体讨论,老师强调答题的规范性,反馈有效。)
五、拓展延伸。
师:文章第五段说,历代文人很少写夏天,的确,描写夏天的诗词歌赋最少。老师找了两首诗歌,请你比较这两位作者对夏天的感情和课文表达的有什么不同。
小黑板展示诗歌:
苦行
唐 王维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生1:王维的诗歌写的是夏天的炎热、干涸,表达对夏天的不满之情。师:表示作者心情的词语是?
生1:重,苦。穿很少的衣服就觉得多了,树很密很多也不觉得阴凉。师:《山亭夏日》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生2:《山亭夏日》有楼台倒影,有水晶帘,有微风,有蔷薇花香,景色比较美丽,很温馨,不像夏天的景色。
师:为什么这些景色是温馨的呢?从环境角度看。
生3:哦,在山中的亭子里,树多,又宁静,会比较阴凉。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表达的是怎样的心情?
生4:很悠闲,很恬静。
师:的确,不同的人由于环境不同,认识态度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样。而不同的景物选择也能传递作者不同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师:所以,请你选择一些具体的景物,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锤炼一些词语,对所选择的景物进行描写,表达自己对某一季节的独特感受。3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夏
梁衡
景美赞美夏天
紧张热烈急促
人勤赞美辛勤劳作的人民
第二篇:《夏》课堂实录
《夏》课堂实录
课前准备:教师检查课件;多媒体投影;话筒等设备。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唐高骈的《山亭夏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唐代高骈写的一首小诗,同学们现在大声自由朗读。读后告诉老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首情绪,你感受到了本诗怎样的韵味。(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读完后我感觉夏日山亭的宁静。生:读完这首诗吗,我感觉到作者的一种闲适、恬淡、欢愉的心情。
师:嗯,闲适、恬淡、欢愉。概括的很准确,那么老师想知道你是怎么看出这种情绪的呢?作者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让我们感受到这种闲适、恬淡、欢愉的呢?
生:帘动、花香传神的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作者通过对一系列夏天意象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夏天的闲适与宁静,向我们表达了一种对夏天的喜爱之情。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独特的情绪和韵味再次齐声朗读这首诗。然后最好能够课堂上有感情的背诵出来。(生齐读)
点评:在导入环节,胡老师用一首与本文风格不同但写作对象相同的一首小诗《山亭夏日》导入新课,两者之间联结的很紧密,有利于将学生引入“夏”这一情境之中。非常有创意。师:这一堂课,我们来一起感受一下梁衡笔下的《夏》,去体会他心中的夏天与高骈诗中的夏天有什么不同。
(老师黑板板书题目及作者。)
(PPT展示:教学第一部分:我读故我知。)
师:请同学们先通读一遍文章,要求将字的读音读准,同时与刚才的那首诗进行比较,这篇小文写出了对夏天的怎样的一种情绪。
(PPT展示:读准下面的字词,并注意字形。
芊芊 黛色 主宰 轻飞曼舞 磅礴 贮满 匍匐 闲情逸致 迸发 澹澹)师:同学们看看这些词语,你们能准确读出来吗?(生:读生词)
师:美国有一位作家海明威说过这样一句话——:“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一篇好的文章亦是如此。今天我们学习梁衡《夏》这篇文章,不仅要读出海面上的那八分之一,更要读出那隐藏在海水下面的部分。
点评;引用海明威著名的文学创作原则冰山理论,将同学们引入到一种深层次的分析文本情境中。
(PPT展示:阅读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是一种思维和审美的训练。——梁衡。)
师:同学们现在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作家笔下的夏天有什么特点,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概括并把它写在黑板上与其他同学分享。生:紧张、热烈、急促(板书)
师:概括的很精练,呢么哪些地方写到紧张,哪些地方写到热烈,又有哪些地方写到急促的呢?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生:热烈是在第二小节写到的,紧张、急促是在第四小节写到的。
师:好的,既然第二小节写的是热烈、第四小节写的是紧张、急促。那么第三小节写的又是什么呢? 生:色彩,夏天是金黄的。
师:那么这种金黄的色彩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色彩呢?
(PPT展示:热烈、紧张、急促的旋律
金黄的色彩)师:回到第二小节,哪些地方写了热烈?作者是怎样表现的?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生:“像火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我觉得沸腾这个词体现了夏天的热烈。生:“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了一种磅礴之势„„”我认为酿这个字尤其传神的写出了夏天的热烈。
师:从灵秀到磅礴是一种热烈,在天地之间升腾。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种热烈读出来。给大家一点热烈的音乐。(播放音乐)点评:这时候在学生快要进入文本情境的时候及时插入配乐朗诵这一环节,将学生彻底融入了夏天那种氛围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那种热烈、紧张与急促。
师:那么现在那位同学自告奋勇为大家朗读一下,让大家再次感受一下这种热烈、(生读)
师:嗯,这位同学读完了,我请一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刚才那位同学用热烈的情绪读出了夏天的磅礴与热烈。很有感染力。
师:在朗读课文时,我们不仅要注意感情,也不能忽视阅读的节奏和重音,同一篇文章应急缓有序,语调也应有适当变化。教师下面来朗读一下。
点评:本文是一篇散文,教学重点应该就是阅读。教师通过学生朗读同伴点评并最后老师总结点评,交给了同学们一种朗读的方法。最后由教师示范朗读,更将这种阅读方法付诸实际,更有说服力。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小节写夏天的色彩,是为了表现夏天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写作形式是先概括提示,再进行具体描绘,最后做总结深化。那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分析第四小节,看看同学们有了老师的提示,能不能很好的分析这个段落。
点评:这个环节我认为是本节课的一个小亮点。教师独辟蹊径,不再按第二节和第四节的教学方法来教导学生,而是采用教师给予学习方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小节。很有新意与独创性。(生回答)师:“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生:因为农作物夏秋都有。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有趣,很实在。那同学们想一想,夏天的忙碌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球天的收获。
师:对,很好。夏天的忙碌是为了收获一个金色的秋天。在第三小节作者也说:“夏,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师:梁衡曾经说过:“人们为什么要写文章呢?可以有很多目的。比如说是为了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为了创作美德,但还有更深一层,就像开矿一样„„”那么就请同学们思考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大家讨论。生:作者喜欢夏天,同时为了歌颂劳动人民。师:有没有更准确的? 生:辛勤的劳动人民。师:还有没有更准确的? 生:辛勤的劳动人民。
师:现在准确了。梁衡本人也说过,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歌颂辛勤的劳动人民。那么作者在文中有没有点到他的写作意图? 生:第五小节
师:第五小节与其他段落有什么不同? 生;加入了议论与自己的思考。
师:下面请同学们三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喜欢的语句,和同伴进行合作品析。(PPT展示:示例:“山坡上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赏析:抓住事物特征,运用正确的比喻的手法,形象写出了从春到夏景物的变化。“凝成”一词用词准确形象,引起人们美好的联想。)生:品析 师:点评
点评:这个环节属于合作探究环节,教师的示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范本。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是继读夏之后的品夏环节。
(PPT展示:邀你试笔。将文章的一个小段落改编成一首小诗。教师示范)师:看了老师的示范,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老师用了什么结构? 生:概括——具体——深化
师:说的非常好,那你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将文章中的其他段落概括成一首小诗呢?
点评:这是我认为本节课的第二个亮点。将段落改编成小诗的形式很新颖,同时也将老师之前教的写作方法融会贯通,让学生掌握。
第三篇:《夏感》人教七上
《夏感》人教七上
《夏感》教学设计
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学
董雪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的语言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荷塘风光”图片。师: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老师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告诉老师,是哪首诗?(生齐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示诗歌视频,学生随录音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那么那位同学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这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两件事:1.认真听读,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点评朗读;2.概括每段段意。
夏天总体特点
夏天的自然景物
夏天的色彩
夏天的旋律
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三.研读课文
了解了的大致内容,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北方夏天的特点的?
.齐读第一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一自然段中哪几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
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紧张,热烈,急促(板书)
总领全文。由此,分析结构是总——分——总。
2.指明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
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自然段中,夏天是突然到来的?还是有个过程?请找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回答: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出示相对应自然景物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具有特征性季节性的景物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朗读第三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夏天缓缓而来的过程,那么第三自然段又是如何描绘夏天的色彩呢?
演示一组农作物图片:高粱——赤红,玉米——金黄。让学生对夏天的色彩有直观的感觉。
师引导学生仿照第二段的方法,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朗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读出“紧张急促”的感觉)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还应该有人的活动,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农忙景象。想一想,他们是怎么忙的?忙到什么程度?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短句的使用,偶句,反复等修辞手法)
5.在作者笔下,夏天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那么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请看第五段。试分析写法。
热爱,赞美
对比,欲扬先抑手法
师: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记得小时候学过一首古诗,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同学们,告诉老师,是哪一首诗(李绅《悯农》),学生齐背,感受农民的辛劳,对农民的尊重。
四.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七.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紧张急促热烈
自然景物
普通劳动者
热爱
赞美
向往
第四篇:人教版七上《夏感》教学设计doc
13.《夏 感》 【教学目标】
1.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3.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4.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5.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1.文章的语言特点
2.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教学设想】
1.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古诗《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诗描绘了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今天学习的《夏》,表达的却是一种紧张、急促的旋律,表现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和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创作了大量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主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觅渡》《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作品大都收入9卷本《梁衡文集》中。3.词语积累
贮满(zhù)澹澹(dàn)芊芊(qiān)磅礴(páng bo)黛色(dài)匍匐(bú fú)春华秋实 闲情逸致
二、研读课文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物?
①乡野的景物 ②农民的劳动生活 ③夏天的旋律 ④夏天的色彩 ⑤古人对季节的描写 2.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4.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1)概述夏季总体特点。
首段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旋律”前的三个修饰词“紧张、热烈、急促”,既表明作者意想中的夏天的特点,又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
第二部分(2-4)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
★★第二段写夏季的自然景象,有实写景象——山坡上密密的草,长墙般的黛色林带,蜂蝶、蝉、火红的太阳、麦浪、热风、麦子的香味等;有虚写景象——炉子上的一锅水,海湾涌着一艘艘的舰船。实写景象选取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蝉儿长鸣)和诉诸嗅觉(麦子的香味);虚写景象写的是幻觉,属于文学想像。这些描写都显出蓬勃的生命力。
★★第三段写夏天的色彩。先以春天和秋天作比,衬出夏天的金黄色。作者给这里的金黄色下了个独特的定义——象征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承前启后,生命交替,这显然是作者的个人感悟。这样的描写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段写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一写农民劳作辛苦,二写农民精神紧张。用农民劳作来显出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第三部分(5-5)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作者又以春秋天来作比,并且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说春秋之好,夏季则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历代文人都赞美春花秋月;然后笔锋一转,别出心裁,作者要大声赞美这个黄金的夏季。
★★最后一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 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
不矛盾。前者猜度历代文人的想法,后者表达自己的感情。夏季是春华秋实之间,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的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末段既总结上文,又顺承上文的写景进到这里的抒情。对比而言,前四段都偏重写景,此段偏重抒情,景写足了,情自然生出,写景和抒情组合融洽,成为有机整体。5.文章以“夏”这题,为什么只写自然之夏和农人之夏?
夏季,暑气炎热无所不在。繁华都市何曾不有炎炎夏季?但作者写作的视野只在乡野,一看乡野外景,二看乡野农人。或许是作者以为乡野景象更有季节特征,以为农人的夏季劳作更为紧张、繁忙。6.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文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如“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有动作,有形象,还有节奏感;“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而夏呢,总是在苦涩的汗水里“,非常简朴,又形象生动。
再有,本文语言富有书卷气,常常是文白相间,显出语言之美。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近似于文言,显得雅致。
还有,本文语言不经意间显出刚性气质。梁衡散文的语言都有男性化风格,不显造作,风格气质自然表现出来。如第二段在描写乡野的几处景物之后,写道:“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由具体描写进到概括性描述,伴随着写景视野的逐渐开阔,语言中的大气也张露出来,“磅礴”“滚动”“升腾”等词用在这里都显出大气,“夏天到了”,四字单独成句,斩截,响亮。文章末尾说“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情感态度明朗,语调高亢,也显出梁氏散文语言的男性化风格。
7.请仿照文中句子,用相同的句式以“夏之色”、“冬之色”开头各写一个句子。
夏之色为黄的暖,如麦浪,如玉米,象征着丰收的稀奇。冬之色为梦的白,如银霜,如飞雪,昭示着生命之安静。
三、课堂小结
1.本文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把我们带进一种美好的意境中。《夏感》全文正好六百六十六字。然而,梁衡同志却凭借这为数不多的文字,构筑起如此精美的世界。它,使我们想到玲珑的雅雕、小巧的盆景,想到一方素绢,一块碧玉、一泓清澈的小溪、一簇秀丽的山花。过去评价散文之美,有所谓“人生宝、智慧宝、美丽宝”一说,而“六六”,在我们民族习惯中,向有和顺、如意、吉祥之意谐意。《夏感》正是这样一篇三宝兼具蕴藉着和顺、如意、吉祥美好等含茹的杰作。
2.如果你来写城市之夏,你将选取哪些景物?准备写出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要求:①注意写景方法 ②体味作者感情
4.历代文人写夏季,唐代李绅《悯农二首》,其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就是描写农民夏天劳作情景的。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唐代白居易《观刈麦》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宋代苏轼《鹧鸪天》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小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课后小结】
第五篇:《夏感》人教七上7
《夏感》人教七上7
张笑天——《夏感》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识记新的字词。
2.了解对比等写景的方法。
能力目标:
1.朗读体会的写景特征。
2.品读讨论写作手法及写景亮点。
情感目标: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2.感受语言的魅力,朗读熏陶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握写景特点,体会的主旨。
教学难点:
写作意旨的体现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1.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注意提醒学生使用恰当、准确、优美的语言。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梁衡先生的散文《夏感》。题目告诉我们,作者喜欢的是夏季,而“感”字,就是来解释为什么的。
二.整体感知内容。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文,填空下列横线。
夏
是
一
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夏。
夏
是
一
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夏。
2.讨论明确夏的特点。
紧张热烈急促麦收时期农村农民
3.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个性。
三.精读训练
1.明确这三个特点在中的章节分布。
2.是否整篇都应读的紧张、热烈、急促?
以第三自然段为例,尝试用语言来表达对比的效果。用春之色的柔(女)、秋之色的艳(男)对比夏之色的热烈(齐)。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读出热烈的气氛,要有磅礴之气,升腾之气。
以第四段为例,用朗读来表现紧张、急促。(速度快,停顿短,干脆利落。)
四.品析感受“紧张、热烈、急促”的夏的特点。
1.四人小组讨论。
要求:找出你们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可就词语运用、句式、修辞、句子的深刻含义等方面评析。
2.交流讨论。
实写与虚写,调动各种感官,精彩的比喻、拟人,多处对比,动词的准确使用。
注意讨论完,落实理解后的朗读,接着进行。
五.归纳总结全文主旨。
1.齐读末段。
2.读、背末段。体会作者文白相间、简朴生动的语言,体会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语言的雅致。
2.讨论:你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明确:作者的意图是为了赞美“辛勤的劳动人民”。
4.将“大声赞美”换一下,仅仅是赞美吗?你还可以再续写两句。如我更要投身到这个……我要抓住……我要珍惜……(写下来交流)
黄金不只是夏的颜色,也是时间的颜色。
板书设计:
夏感
感受、感触、感慨、感染、感动、感悟
六.归纳小结。
1.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学习本文的感受。
2.教师归纳总结并作业:找出一两首写夏的诗文,和本文比较一下,写出夏的什么特点,有何异同。
教学后记:
时间安排还是太紧,最后一段的背诵没能完成。只好临时改为作业。
学生回答问题的覆盖面不够。
这次备更加坚定了我的一个想法,就是备一定要广泛搜集资料,真正解读文本。这一最初我也读不太明白,直到最后搞懂了它是特定时间——麦收,特定地点——农村,特定人群——农民,才真正找到了切入点,找到了感情的出发点。如果老师不能真正解读文本,甚至自己还带着疑问、模糊认识,就去备,的设计肯定偏离主题,显得死板、做作;这样去讲,学生就会一头雾水,抓不住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