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挪威的深林》看大学生孤独感的探究
从《挪威的深林》看大学生孤独感的探究
摘要
在大学生的世界里,不可能没有孤独感,因为这是事实存在的问题。但是出于面子或是其他的原因,多数的大学生选择隐瞒自己的孤独感。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为只有感知到自己的孤独感,才会想尽一切的办法去解决自己的孤独感。刻意隐藏自己的孤独感只会使自己的孤独感更加的根深蒂固。往往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对自己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
关键词
《挪威的深林》大学生孤独感
Abstract
In their world, no loneliness, because this is a fact problems.But out of the face or other reasons, the major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hoose to hide my loneliness.This to a certain extent, resulting in serious consequences.Because only aware of his loneliness, will try every possible way to solve their own loneliness.To hide their feelings of loneliness will only make yourself more ingrained sense of loneliness.Often along with the time development caused great harm to their mental.Keywords
“Norway forest”College studentLoneliness
1.选题背景
1.1研究意义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希望和栋梁之才,大学生历来也是最受社会关注的一代。因为大学生的动向直接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性。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大学社会性渗入的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问题开始出现。加强对大学生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大学生孤独感问题的研究,对缓解大学生的孤独感和促进大学生健康的发展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研究思路
通过阅读《挪威的深林》和观看这部翻拍的电影,仔细分析造成《挪威的深林》里大学生孤独感的原因。同时对当代的大学生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他们的情感和性格现状。最后将二者相结合总结出大学生感到孤独的最终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为解决大学生的孤独感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1.3研究内容
在对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等内容进行阐述之后,再对《挪威的深林》发生的故事背景、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作者所要表达的现实意义进行探究。最后,再对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现状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大学生的孤独感的现状和成因。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角度分析造成大学生孤独感的原因,并结合现实,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有效措施。最终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1.4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调查法、网络调研法、实地调研法和举办座谈会法对大学生的孤独感进行了研究。通过查阅相应的文献资料,学习并借鉴了专家学者相应的理论成果。并通过在网络论坛上组织对话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结合对大学生面对面的调查和访谈,更加真实的掌握了当代大学生孤独感的原因和他们是如何理解和应对这种孤独感的。通过一手和二手资料的掌握,对大学生孤独感进行最终的探究。
2.《挪威的深林》简介
2.1《挪威的深林》的故事背景分析
大家都知道,最早出现《挪威的深林》这一名词的时候是英国的名曲。在这首歌中描绘出男人奇怪的感觉到女友的房间就像是深林一样的神秘,可是当他突然的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这个房间却是空的,没有什么东西,更不见女友的美景。房间像是挪威的深林一样的孤寂。而昨天晚上的一切仿佛就是一个美好的梦。日本著名的作家村上村树在一部小说中也借用了这个名字。并且同时他也将歌曲孤独的气氛带入了自己的作品中。并以主人公的口吻深情的阐述了我和两位美丽女子的经典爱情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年轻人不应该有的孤独感,更是大学生独特的孤独感。
2.2主人公的孤独感分析
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都有一定的孤独感,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自闭。不论是对待自己的朋友更或是自己的父母,他们都刻意保持着一定的安全距离。自己怕给别人带来麻烦,同时也不愿意让别人轻易的进入自己的世界。
先说说我们的直子吧,自从木月死后,她便不能和别人很好的相处更不懂得如何顺利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是在经过了很长时间之后,她接受了渡边并在和他约会的时候也总是沉默,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事实上,在潜意识之中,直子就是自己为自己树立了一道屏障,封闭了自己,更不想让别人轻易地打扰自己。还有就是家庭条件差的绿子了,她在富贵人家聚集的学校同样的感到十分的孤独,不能轻易的走进别人的世界,和同学之间好像总有一条难以逾越的界限。但是即使是这样,绿子依旧十分的希望能够享受爱,纵然是一次也好。从她经常让渡边抱紧自己和安慰自己,她就十分的满足这一表现就可以看出,平时的她装作开朗活泼的,内心是实在的太过孤独,又是多么的渴望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当然,年轻人在伴随自闭的同时又有的就是对爱的青涩理解和强烈的渴望。
造成孤独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空虚。一个人活在世上没有朋友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其中表现的最强烈的就是渡边了。渡边整日将自己安排的十分的繁忙,但是还是不能缓解自己的空虚。他经常空虚难耐的去酒吧,完事之后就是不尽的后悔和自责,结果反而是更加的空虚难耐。故事中的主人公完全不懂得与人分享,不会分担忧伤更不会分享快乐。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都太重视自己了。有人也许会说重视自己有什么不好,这是自爱的表现。但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却过于自爱,将本来应该给与别人的关怀错误的投向了自己。太过自我就容易导致自私,当价值不能满足的时候就开始自卑。但是不论是自私还是自卑,这两者都是有问题的。二者同时表明了孤独的人太过容易过多的重视自我,这样就不会正确的认识他人。
2.3作者的孤独感分析
其实,作者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或多或少的向作品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从故事中的主人公身上,我们还是可以轻易的看到主人公的一些性格。实际上,在现实中,村上村树是一个作家,但是却很少和文学界的人往来。村上的这种性格的根源在何处呢?记得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生长在冷战的一个时期,所以极端的说,对事物的一般看法都自然的受到了影响。所以说,作者的孤独感来自他所在的社会大环境。而作者要的是平静的生活,更是对梦想世界不能实现的极大失落。作者并没有正面的反对对这个世界的不满,而是选择了作为一个大彻大悟的平凡人,与时代保持着安全的距离,并且在必要的时候会封闭自己。这也许就是村上村树的孤独感所在了。
3.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
3.1大学生的孤独感表现
大学生是社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社会群体,大学生的成长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两次高校扩招以后,就业竞争的压力不断的增大。而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电子和网络的时代。在生活和学习中,手机、电子书和电脑的普及代替了书信和口头的交流。而这一切也间接的造成了大学生孤独感的增强。
大学生的孤独感的一大表现就是自闭。据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一天都不会和周围的人说话,而是拿着手机对着屏幕,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他们不谙世事,好像一切都与自己无关。大学生孤独感的另一大表现就是独处,他们主动的一个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会懂得与别人分享。还有一点特别明显的表现就是情绪低落。因为孤独,所以感到无助和失落。大学生的孤独感还有的表现就是上网。有的大学生一进入网吧就是一整天。他们完全沉迷于游戏的世界。其实,这也是由于大学生孤独的原因造成的。
因为孤独,因为无法承受孤独,所以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去发泄自己心中的孤独。
另一方面就是恋爱问题,这也是大学生孤独感的一种表现。大学时期,爱情无疑是美好的,也是大学生最受关注的问题。大学恋爱是美好的,但是,大学生恋爱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其存在的孤独感。从美国的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大成因之中就可以看出。爱情美好但不简单,爱情背后的行为动机,就包括着对性的渴望和性的驱动,以及来自异性的相应的诱惑。还有,爱情还包含着其它的成分,其中一点就是孤独感的困苦,这是大学生难以忍受的。因此,大学生为了排除这种孤独感,就选择了恋爱。大学生在社会上始终是不能忍受孤独的。因此,在大学阶段,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就是恋爱的人际关系因素了。对大学生而言,两性间的恋爱关系正超过亲情和友情,成为最重要的关系。恋爱关系对大学生的作用,事实上已经超过了爱情的本身。因为爱情成为了缓解大学生孤独感的良方。所以说,谈恋爱的成因有许多种,难以忍受孤独感就是大学生急于恋爱的最重要的成因。
3.2大学生的孤独感的感知分析
经过调查显示,在网上通过专业工具调查显示有孤独感的大学生大约占到了60%,而在实际的当面调查和访谈中,只有大约20%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存在一定的孤独感。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同学是没有感知到自己存在孤独感的,亦或是出于某种原因而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孤独感。
在大学生的世界里,不可能没有孤独感,因为这是事实存在的问题。但是出于面子或是其他的原因,多数的大学生选择隐瞒自己的孤独感。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为只有感知到自己的孤独感,才会想尽一切的办法去解决自己的孤独感。刻意隐藏自己的孤独感只会使自己的孤独感更加的根深蒂固。往往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对自己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
3.3大学生对孤独感的态度分析
在通常情况下,在大学生之间一提到孤独感时,大家都会选择避而远之。经过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作为从青少年到成人的过渡阶段,大学生是具有相当可塑性的社会群体。大学的时间是个体发展强烈而且广泛的社会性和情感性的关键的时期。因为大学生外出求学,因为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而被迫打破了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网和人际关系网。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归属感得不到满足,所以大学生会迫切的需要认识新的朋友。像大学生会积极的参加大学的各种社团组织和社会活动,以求认识更多的人,结交新的朋友。其实,这一行为也就直接的表明了大学生应对孤独感的态度了。在潜意识里,大学生是在十分积极地应对自己的孤独感。其实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人,我想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孤独的。更何况是受过高等级教育渴求归属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大学生呢。大学生应该摆正态度,积极的应对自己产生的孤独感。
4.造成大学生孤独感的原因探究
4.1造成大学生孤独感的社会原因分析
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社会的步伐加快。社会节奏的加快直接造成了社会关系的紧张和社会压力的过大。这也就使得社会上的人更加的冷漠。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缺乏必要的关怀,更有甚者就是社会人认为大学生是弱势群体,而刻意的欺骗大学生。这样的结果就是社会和大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可信度。大学生宁可选择孤独而不愿意选择相信社会。
4.2造成大学生孤独感的学校原因分析
大学就是大学生的第二个家,大学生在这个阶段中,会在大学中度过自己四分之三的时间。因此,学校因素也是大学生孤独感形成的一大因素。若学校只重视教育,片面的加强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过分的压抑学生情感的表达,而不重视对大学生情感的指导和培养就极易造成大学生孤独感的产生。
4.3造成大学生孤独感的家庭原因分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因素是最能造成大学生孤独感的因素之一了。首先,大学生上学之后,与父母的沟通就会减少。而且大学生也会由于经历的不同和阅历的丰富和教育程度的差异而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鸿沟。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会不断的减少,父母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减压作用就会逐渐的消失。并且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大学生受攀比因素的影响。在同学之间会进行团体的区分,团体的不同也会造成大学生孤独感的产生。
值得一提的就是,家庭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通常情况下,一个严厉家庭出来的大学生会有一定的交际障碍。而那些来自民主家庭的大学生则会更加适应大学人际关系的发展。另
一方面,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则会更易导致孤独感的出现。一是他们会存在着更多地自卑,另一方面,他们的经济条件差而且不会轻易的相信别人。因此,他们更会感到无助和孤独。
4.4造成大学生孤独感的个人原因分析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出生在计划生育之后,大多都是小皇帝或者是小公主。太多的人都在围绕着自己转,所以他们在这个阶段不会感受到孤独感。同时,由于受体制的影响,在上大学之前,大多数的学生都在挑灯夜战,学校和家长也只是过多的看重成绩,因而会忽略了交际能力的培养。到了大学之后,由于要面对新的环境,很多的大学生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紧张感,同时他们有没有完整的交际能力和措施。几经挫折之后,他们会选择封闭自己,孤独感由此产生。而且,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过强,通常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面对激烈的竞争中,很多的大学生会增强好胜,结果就是,当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会感到失落和孤独。
5.对当下大学生孤独感提出的建议
5.1大学生应该学会适应新的环境
有句话说的好,改变不了自己就应该适应新的环境。大学生不论是在才智上还是在适应能力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大学生来讲,应该学会适应新的环境。虽然适应新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在这个时间里是相当的枯燥和乏味的。但是我们大学生应学会积极的调整自己,积极地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并与周围的人主动的联系。应该用端正的态度积极的应对即将面临的一切。也许,当你真正的融入到了这个生活之中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孤独了。
5.2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三观
大学生在刚步入大学的时候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要持之以恒,在大学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三观。大学生更应该养成明辨是非、抵御社会不良诱惑的能力。要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并且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做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不断的充实自己,培养自己的智商和情商。不要无所事事,更不要沉迷于游戏之中。只有让自己充实起来,才不会感到孤独。
5.3大学生应该积极开展人际交往
由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际能力,在交际中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于是部分大学生就会在潜意识里逃避各种交际,而是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小的自我空间内,这就容易产生孤独感了。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相信自己,增强自己的吸引力。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应该不分好坏、坦诚相待。要善于理解人,客观的评价一个人,不要在背后说一个人的坏话。大学生更应该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多为他人考虑。努力营造自己的社会交际圈。最后,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加强与导师和长辈的交流,因为这样你才能真正的走出自己,增强自己,不在感到孤独。
5.4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生恋爱是在大学阶段身心发展的需要,更是应对孤独感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必须养成正确的恋爱观才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因孤独感而过于追求的恋爱对大学生会产生极大地危害。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之中,必须要遵守相应的底线。懂得相互的体谅和彼此的忠诚,更应该相互的尊重,尊重恋爱的自由和彼此的选择。不可以随心所欲,强人所难。
恋爱就难免会出现失恋的情况,失恋有时会让人迷失自己,有时会增加大学生的孤独感。大学生应学会正确处理恋爱中遇到的挫折。在恋爱中遇到挫折是常有的事,应大度的对待。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必须做到失恋后不要失去自己的志向更不要失去自己的理智。应相信恋爱还会有的,我们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迎接下一次的恋爱。
5.5学校和家庭应该给大学生更多的爱和关怀
学校就是大学生的一个大家,大学生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呆在学校的时间远多于呆在家中的时间。作为学校而言,应该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学校应该在积极组织校内活动加强大学生之间交流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心理的辅导。学校应该建立自己完善的心理辅导中心,并派遣心理辅导老师定期为学生做心理辅导。同时,学校还应该通过调查,了解一些学生的困难,并加强对他们的关怀。使他们在学校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家庭是大学生的避风港,特别是对于那些从小就娇生惯养的大学生来说,家庭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说,父母应该主动的加强和孩子的交流,并给自己的子女更多地理解、关怀和支持。
同时,家长还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着想,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不要轻易干涉孩子的隐私,更多的尊重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感到孤单。
6.参考文献
[1]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40-244.[2]谢华、苟萍.近十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孤独感本土化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7:36-38.[3]陈国鹏.心理测验与常用量表[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119-120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25-247.[5]张雪琴.大学生孤独感的分析与调适[J].高教研究,2005,23(18):21-22.[6]孟晋.533名大学生孤独感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2):35-38.[7] 蒋艳菊,李艺敏,李新旺.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3):690-693.[8]李传银.大学生孤独心理的干预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46-48.[9]李传银.549名大学生孤独心理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9(6):429-431.[10]骆光林,阮俊华,楼成礼等.大学生孤独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1999,26(3):112-115.[11]黄洁华.人本主义对孤独感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29-30.[12]蒋怀滨,林良章,陈静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8):37-39.[13]村上村树,挪威的深林[N].中国教育出版社,2010(12).7.致谢
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是我能顺利完成论文的动力。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高国栋高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高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写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初稿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定稿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除了敬佩高老师的专业水平外,她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市场营销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毕业论文才会顺利完成。
第二篇:大学生孤独感的表现及产生原因探究
大学生孤独感的表现及产生原因探究
摘 要:孤独感是一种当个体在与社会环境接触过程中所得到的感觉达不到个体期望值时的情绪体验。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最具活力的领航人,近年来,大学生人际交往上的问题日益凸显,孤独感测量的相关指标也有所增长。本文从大学生孤独感的表现入手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原因,如自我认知,心理控制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为大学生战胜孤独感提出相关建议,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孤独感;心理健康
一、引言
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孤独”这一词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你寂寞了吧”“孤独感就这样席卷而来”,这些语句是大学生通过人人,微博等聊天工具所表达的孤独感,回到现实生活,孤独寂寞似乎也成为这一代年轻人普遍提及的事情。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本应该是青春向上,追求美好梦想的年代,为何会出现“孤独”这样的带有消极情感的词汇,而且这一词汇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这无疑引起我们对孤独的思考。“你孤独吗?”这不是一句玩笑话,上升到哲学的角度,这相当于对自我的一个“内心剖析”。本文将对大学生孤独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研究,笔者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深入分析孤独感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学实践成果提出相关建议,旨在帮助大学生摆脱孤独感,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笔者对孤独感的测量既采取了传统的UCLA孤独量表法定量的收集孤独感指数信息,也采取了自制的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孤独感问卷定性的描述孤独感的发展现状。笔者抽样调查了中央民族大学200名大学生对“孤独”一词的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显示,72%的学生每周都会使用“孤独”一词,83%的学生表示会经常见到或者使用“孤独”一词,其中既包括了因个人因素产生莫名的孤独寂寞感,也包括对朋友等的调侃。总之,不管是严格意义上的孤独体验,还是作为玩笑而日益频繁出现的“孤独”一词,都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二、大学生孤独感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一般来说,经常孤独的人往往是羞怯与内向的,他们个性孤僻而多愁善感,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拘束且审慎。一方面,他们追求完美,因为完美形象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而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一旦失败,便会产生更大的孤独感;另一方面,他们又倾向于将自己看成是笨拙而不友好的,常常做出消极的自我评价,对自己在社交情景中的行为反应没有信心,有着强烈的自责感和恐惧感。所以说,孤独者往往是一个矛盾结合体,他们往往期望成功,害怕失败,因为失败会将他们带入孤独的深渊,享受“一个人的狂欢”,而成功则会将他们引入云端,享受“一群人的狂欢”,不管选择哪种方式,他们最终感到的都是孤独。
更深层次的剖析,孤独感强的人有着悲观的个人归因方式,他们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自己的无能,他们不认为失败是暂时的,是可以通过加倍努力和尝试来克服的,而认为这些尝试都是无用功,因此他们更容易放弃自己。孤独的人都喜欢回忆过去,在过去的美好回忆中感叹如今的“孤独”,而对现在的生活不抱希望,对自己的未来不曾畅想。这种消极的思想直接导致了孤独者消极的生活方式,所谓没有希望的生活就如同在黑暗中前行,没有方向。孤独者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目标,没有希望,过了今天就不想明天,他们往往还对现在生活的不足之处耿耿于怀,这就更加导致了他们没有思想,没有追求,没有幸福的生活,只有孤独,席卷而来。
当然,上述表现都是达到一定程度的孤独患者才有的表现。而当代大学生的孤独情况还不至于此,当代大学生对“孤独”一词其实没有严格的界定。他们会时不时的感到孤独,但是,这种孤独也会不知不觉就消失了。要研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其实是专业的心理学问题。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大学生才会感到真实的巨大的孤独感的力量,比如情人节,单身的人往往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孤独感。再比如遇到特别的困难挫折而彷徨的阶段也会感到孤独,再者,当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亲身实践,感受这个社会的冷暖世故时,内心便会产生一种真实的驱散不了的孤独与害怕。可以说,孤独最大的特点是孤独者不愿意去面对他眼前的这个情境,是一种逃避,更是一种无所谓的生活态度。我们都知道孤独感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大学生对孤独的体验也是大学生活中消极情绪的一种,因而研究大学生孤独感现状也涉及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原因分析
1.自我认知不充分直接导致孤独感的产生
大学生孤独感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自我认知不充分。他们总是悲观地认为自己在处理人际交往时不够有能力,同时将处理人际交往不当归结于自己的无能,而尽量回避人际交往的情境。这种回避减少了大学生发展社交技能的机会,导致大学生产生更为消极的自我评价和更多的社交退缩,孤独感也日益蔓延。2.低自尊容易导致孤独感的产生
高自尊的大学生,将人际成败归为自己努力的结果,他们往往充满自信,结交朋友,处于一群朋友之间的他们,有着对朋友的依恋和对自我的欣赏,因而不易产生孤独感。相对来说,低自尊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退缩行为,习惯怨天尤人,不习惯自我反省,难以主动进行人际沟通,更容易产生孤独感。3.依恋关系的维系很大程度的影响孤独感产生
一般来说,当大学生没有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时,会感到焦虑、孤独和缺乏自信,这时他们会通过回避他人以达到某种相对独立的状态来宣泄情绪,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状态,得到安全感。如此的疏离使人际关系受到影响,而他们内心中的孤独感自然加重。有良好的心理控制感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碰到困难时能够快速地调节自己,做到不迁怒他人,积极乐观的处理人际关系,因而不易产生孤独感。
4.人际关系的好坏间接导致了孤独感产生
通过相关数据研究,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孤独感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大学生,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能够积极驾驭自己的生活,能够乐观的应付学习和工作,生活较为充实,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帮助他们战胜孤独感,摆脱孤独感的良药。而缺乏社交技巧的人在与他人沟通交流时显得不够成熟,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是比较稚嫩和僵硬的,这样便无法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不利于建立亲密理想的人际关系。这类人无疑会感到孤独无助。
5.网络的发展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的缺失
网络使用时间与孤独感有显著的正相关,尤其那些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同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会减少,社会交际的范围也会缩少,缺少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发展。人际关系的缺失导致个体所期望的人际互动不足,孤独感日益增长。由此可见,人际关系是影响孤独感产生的重要因素,而虚拟网络的发展是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一大挑战,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大学生在现实中会更多的感到孤独,并且,这种孤独感的产生会让他们更加逃避现实生活,选择回到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所谓的“快乐”,这种战胜孤独的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四、对大学生战胜孤独感的建议
1.完善家庭教育有利于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远离孤独
家庭带给大学生的影响不但是巨大的而且是多方面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可能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交往观、人际观。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能够帮助我们塑造良好的性格特质,从源头上杜绝孤独感的出现。当代大学生虽然已离开父母的怀抱,但其内心还是极其依赖父母,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支持鼓励和价值理论往往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摆脱孤独的束缚就应该从源头上营造温馨环境,杜绝孤独感的产生。
2.营造和谐的校园学习氛围能让大学生摆脱孤独,健康发展
大学校园是我们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很大一部分受到学校的影响。要使大学生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应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通过班级,社团等集体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减少孤独感的产生。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气氛必然会培养一代代健康向上的少年,关爱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更应该体现在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上。
3.心理辅导工作多样形式的开展是大学生战胜孤独的有效方法
大学生孤独感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咨询已经成为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而随着时代发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新兴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团体心理辅导(Group Psychotherapy)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心理辅导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专家咨询,更是一种贴近现实生活,摆脱烦恼,找回自我价值,拥抱希望的实践类课程。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每学期至少会开展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活动形式不一,旨在让大学生在充满书香的大学校园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团体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找到集体归属感,唤起大学生“珍爱生命,拥抱青春”的意识,倡导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一次团体素质拓展活动比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听心理讲座的收获要多得多,亲身实践才能让大学生真正摆脱孤独感。
4.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心理素质,学习心理知识,掌握社交技巧
大学生作为孤独感较高的群体,要战胜孤独感首先应该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用一些积极思想来引领自己的生活方向,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学习一些应对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始终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灵面对生活,在此基础上加强自我认知,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接纳自己,热爱自己,做到自尊自信,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一些社交技巧,并不断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同时积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即使一个人的时候也不会感到孤独。此外,要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心理环境,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知识,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期待,这样的大学生活才是充实而美好的。只有心中有理想有抱负,无论在哪里面对怎样的磨难都不会感到孤独,只会更加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五、结语
大学生孤独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我们通过数据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孤独感的产生与自我认知,心理控制感,人际关系的发展等有关,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加强有利于从源头上杜绝孤独感的产生,而心理控制感较好的大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摆脱孤独感。为此,我们贴近生活实际从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两方面提出了大学生战胜孤独感的几点有效建议。这一研究也为我们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同时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探明了一些方向和途径,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第三篇:从课堂提问看师生探究
从课堂提问看师生探究
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我感受很多,也产生了不少想法:
平时我们上课在提问设计和理答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我们设计课堂提问时,如果学生没有按照我们设计的“轨道”去思考,而得出一些以偏概全或者是以判断来代替现象的结论来,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去思考呢?
2、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学生的答案,是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还是平时上课的习惯,我想如果经常重复学生的答案,可能会导致学生不善于倾听同学的发言,而依赖于教师的讲解。
第四篇:从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问题
从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问题
作为一名大三学生,也马上就要毕业。我们知道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全国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难点,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就业不足的困扰。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展开和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难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对知识经济发展条件下就业理论的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首先,我们应该以联系的观点看分析为何会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一)联系是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时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从大学生教育方面来看,高校普遍扩大招生,扩招后优质办学资源被快速稀释。各校的办学定位被快速模糊,加上培养模式的僵化,学校责任心的下滑,致使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过快的教育规模扩张速度影响了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这也是大学生在社会上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之一。从大学生本身来说,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观念出现错误,一大部分认为,大学生的工作应该是比普通的工人的工资、待遇还要好才符合他们的学历,他们把自己的学历看成了是高人一等的门槛,不愿意去从事那些本身是劳力的工作。
(二)联系是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社会的大背景来分析,这几年来,地震、全球金融的次贷危机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着紧张、急剧的局面。现在我国是处于经济的转型期间,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市场竞争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加上,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更是冲击着整个市场的容纳能力。接着,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异;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的发展部充分,相当限制了就业的机会。
所以,用马克思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会发现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存在的原因以及发展的因素。由联系的观点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是由时代的客观性以及影响的普遍性造成的,再次在发展观点的指导下,大学生就业困难另辟蹊径更是具有对社会的发展的创新。因此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应该从联系、发展的层次出发。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在永恒发展的,大学生就业困难是我们的现实问题,但是,不会永远是社会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哲学方法论的最高代表,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当然也是指导基础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锐利武器。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理论素养,努力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发挥它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指导作用。
第五篇:从大学生劳动纠纷看
从大学生劳动纠纷看《劳动法》
刑事司法学院书记官2班申策格20123220238
摘要: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季,对于不少人来说,毕业季就是就业季。数万名的大学生为社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是劳动者吗?大学生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要不要缴纳社会保险?试用期内出现交通事故,是否可以认定为工伤?
关键词:劳动法;大学生;劳动者;合法权益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数万名大学生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大学生刚刚踏入社会,社会经验低,不知道怎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急于找工作,使自己快速安定下来。司法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就是利用了这一点,为了避免与毕业大学生订立劳动合同,往往在招聘时与大学生签订一个单独的试用合同,在试用期合同期满后再决定是否正式聘用该大学生。其目的往往是为了规避法律,在试用期使用廉价劳动力,方便解除劳动合同。而《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是劳动者吗?“劳动者”是一个涵义很广泛的概念,凡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以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公民都可以称为”劳动者“。不同的学科对劳动者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社会学意义上的劳动者,是指在劳动生产领域或劳动服务领域从事劳动、获得一定职业绝色的社会人。按照这一定义,不仅工人、农民、各类知识分子是劳动者,而且从事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各级官员、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也可以说是劳动者。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均是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具体构成部分。而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广义上指的是具有劳动主体资格的自然人,即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者。狭义上的劳动者,指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即《劳动法》第2条规定的与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有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劳动法》中有的制度,如工资、工时、劳动条件、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等,都是为狭义的劳动者设计的。再来分析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在进入各个企业的时候,都会签订劳动合同,是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者,因此,毕业的大学生是劳动者,受《劳动法》的保护,我们从案例来分析。
案例:刘某毕业于郑州某职业大学,于2012年7月进入某金属公司从事技术工作,原本约定试用期为6个月,试用期内不缴纳社会保险。但8月10日,公司又与刘某订立了一份员工培训及服务协议,约定刘某参加专业培训后在合同期内不得辞职,否则承担违约金3万元。同日,公司派刘某前往北京参加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培训,期间公司共为刘某支付培训费3万元。培训结束后,刘某返回公司要求公司为其补缴社保,公司认为试用期尚未结束,拒绝了刘某的要求。于是,刘某以公司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为由提出辞职。公司遂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刘某支付未履行合同的违约金及其他损失共计4万余元。
我们来分析下:上边已经说了,毕业生是《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应该享有《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权利,《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这是劳动者的权利,同时也是经营者的义务,即“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和福利的义务。”《劳动法》第一百条规定:“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期限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本案中,刘某是处于试用期内,这是毫无疑问的。公司在试用期内未给刘某缴纳社会保险,违反了《劳动法》相关的强制性义务规定,应该为刘某补缴社会保险费用。刘某可以以这个为理由,提出辞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告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法律并没有规定劳动者单方辞职后需要承担违约金责任,所以某金属公司要求刘某支付未履行合同的违约金及损失没有法律依据。
我再把案例改一下:刘某系郑州某大学学生,因大四没课,遂于2012年4月(此时刘某未毕业)进入某金属公司从事技术工作,与某金属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等其毕业后,继续在该公司上班,合同约定:合同期限是两年,试用期还是6个月,月薪1000元,但是,上班两个月后,刘某在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回家途中刘某没有拐弯去别的地方,是直接回家),经交警认定,刘某是无
过错一方,不负责,2012年6月刘某正式毕业,伤愈后的刘某多次向公司交涉,认为双方既然签订了劳动合同,其身份属于公司员工,应该享受工伤待遇,但遭到公司拒绝,无奈之下,遭遇车祸的刘某只好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认定劳动工伤申请,同时公司也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确认公司与刘某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而刘某针对公司的仲裁申请提起反诉,请求确认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六个月、试用期月薪1000元等条款违法,要求月薪按社会平均工资标准执行。
1995年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309号文)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在校生不受劳动法调整和保护。劳动仲裁委据此作出了仲裁裁决:认为刘某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仍属在校大学生,不符合就业条件,不具备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其与公司订立的劳动合同协议书自始无效,并驳回了刘某的反诉申请。
我认为:(1),刘某是劳动者,首先,刘某不是勤工俭学,他是为了就业才去该公司上班的,最主要的是,刘某与某金属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建立了劳动关系,属于《劳动法》第2条规定的与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有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所以刘某是劳动者,应该受《劳动法》的保护和调整。(2),对于刘某的伤,我认为应当认定为工伤,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交通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属于认定为工伤的情形。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刘某下班没有拐弯去别的地方,而是直接回家,发生交通事故,应该认定为是工伤。
(3),《劳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第四十八条规定:
“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抱国务院备案。”第四十九条规定:“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三)劳动生产率;(四)就业状况;(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最低工资法是国家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法律,国家通过立法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郑州2012年网络提供的最低工资是1080元,而某金属公司支付给刘某的工资是1000元每月,低于最低基本工资。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在确定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时,必须严格依照国家法律,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企业违反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当地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期限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和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当地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期限补发所欠劳动者的工资,所以,某金属公司应补发所欠刘某的工资。假若把案例改成这样:刘某毕业前与一家单位的市场部签订了就业协议,并在7月份毕业后来到这家单位上班。但是工作了不久他就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很难适应单位高强度的工作方式,而且现有工作也不适合其今后发展定位,于是在8月底向单位提交了解除协议申请。虽然单位答应了他的离职要求,却以违约为由,要求其必须缴纳5000元人民币的违约金。刘某觉得很委屈,身体不好无法胜任工作是客观原因,再说现在还处于试用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凭什么说自己违约?自己在公司已经了一个多月,一分钱的工资都没有拿到,反而还要交5000元?由于刘某不肯交违约金,单位就拒绝帮助其办理离职手续,双方的僵持让刘某感觉损失很大。其实,在7月份毕业后刘某已按照约定与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原来的就业协议已经履行完毕。刘某辞职时仍处于试用期内,依据劳动法规定,他随时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只需要提前三日通知单位即可;如果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那么也属于事实劳动关系,刘某依然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关系而无须支付违约金,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劳动者主动辞职要交违约金。但反之,如果在报到后,刘某因为发生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用人单位则应该按照在职人员的有关规定处理,即使处于试用期,单位也不能将随意其辞退,也就是我们下面所要说的试用期辞退问题。
试用期辞退:根据《劳动法》 第二十五条 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造成重大损害的;(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得很清楚,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是其必须举证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这里应当明确,用人单位要求解除劳动合同时,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劳动者无需提供自己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明。
我身边也有很多学长学姐,已经参加工作,我向他们了解情况,回答我的都是:单位没有给他们缴纳各项保险,我问他们是否有住房公积金,有一个人居然不知道什么是住房公积金。现在的大学生,社会经验少,不能很好的学以致用。当然,社会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更多可能就要归结于教育体制了。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努力学习各项法律知识,培养自己争取自己权利和权益的意识,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变得更加的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高桥,刘春阳,刘敏.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07,(15):78.[2]高宏.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
(15):51
[3]罗丽华,严彬.平等就业权简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9
[4] 孙佩瑜.论我国公民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J].杭州商学院学报, 2004
(3):34
[5]周伟.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6]朱征夫.公民的权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7] 梁平,陈奎.大学生就业困境及法律保障问题研究——以《劳动合同法》制
定为视角[J].河北法学,2007,(8):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