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海大学研究生外出管理办法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文件
河海研〔2011〕47号
关于印发《河海大学研究生外出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学院(系):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外出管理,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研究生人身、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特制订《河海大学研究生外出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河海大学研究生外出管理办法》
二〇一一年九月一日
附件
河海大学研究生外出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外出管理,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研究生人身、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一)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脱产研究生。
(二)本办法规定的外出是指研究生就读期间离开学校超过24小时以上(不含寒暑假、节假日)。
(三)外出事由分为因公和因私两类,因学校、院系或导师安排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科研课题、社会实践等外出的,属因公外出;因个人或家庭原因外出的,属因私外出。
(四)按外出目的地分为出国(境)和国内外出两类。
二、出国(境)管理
(一)出国(境)进行合作研究
1、研究生出国(境)进行合作研究,应当有合作单位正式邀请函,研究内容应与学位论文研究的内容(或主要内容与方向)一致。
2、研究生在国(境)外合作研究的时间一般为半年以内,确因研究工作需要不得超过一年。
(二)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
研究生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应当有正式会议邀请函,会议主题应与学位论文研究的内容(或主要内容与方向)
一致。
(三)出国(境)联合培养
1、申报与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应提交双方院(系、所)一级及以上(含指导教师)签署并经我校研究生院和国际合作处批准的正式联合培养协议(原件)。
2、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国(境)外科研工作内容必须与学位论文研究的内容、方向一致,且学位论文答辩必须在我校进行。
3、联合培养起始时间应安排在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并取得规定学分之后,其时限一般为一年至一年半,且不得延长。
(四)自费出国(境)留学
1、在校研究生申请办理自费出国(境)留学,获批准后按退(停)学处理;毕业研究生申请自费出国(境)留学,经批准后不纳入就业计划。已纳入就业计划并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派遣的毕业研究生,学校不受理出国(境)留学申请。
2、自费出国(境)留学研究生如因护照、签证等原因未能出国(境),停学一年内可以向学校申请复学。
3、经批准办理退(停)学手续的研究生应办妥各项离校手续。手续办完后其档案、户口转回入学前家庭所在地或受托管单位(须有受托管单位同意接收函)。
(五)因私出国(境)
1、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在读研究生因私出国(境)只能安排在寒暑假或国家法定假日期间。应届毕业研究
生最后一个学期不予办理。
2、因突发事件需出国(境)的研究生,可申请特批。
三、国内外出管理
(一)研究生在读期间因学校、院系或导师安排在国内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科研课题、社会实践的,属因公外出,须提供会议通知、邀请函或协议书等有效文件,说明外出时间期限、地点、内容、安全和学习进度等。
(二)研究生因私外出一般应安排在寒暑假或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因突发事件必须外出者可申请特批。
四、外出审批权限
(一)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计划的情况下,外出时间不足一个月的须履行学生申请、导师审批、学院备案程序;外出时间超过一个月的须履行学生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学校备案程序;外出时间超过一个学期的须履行学生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核、学校审批程序。一学期内因私外出时间累计超过一个月以上者,另须办理休学手续,有学校批准后休学。各学院(系)负责根据学科特点制订具体请销假管理办法。
(二)研究生如需出国(境),不论出国(境)时间长短均由研究生院审批。须履行学生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核、学校审批程序。
五、外出安全管理
(一)学院(系)应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认真做好研究生外出审批、管理等各项工作,加强安全教育,提高研
究生自我防范的能力。因公外出的研究生由派出单位或导师为其购买外出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研究生导师应加强所指导研究生外出审核与把关,同时应在研究生外出前对其进行安全和纪律教育。研究生外出期间应树立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研究生未履行请假手续而擅自外出者,按照《河海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发生事故的责任由研究生本人承担。研究生外出期间发生任何违法乱纪行为,除依法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外,学校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校纪处分。
六、其他
(一)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二)在研究生培养基地学习的研究生须执行相关管理规定。
(三)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河海大学货币资金管理办法
河海大学货币资金管理办法
2015年10月30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相关法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货币资金是指学校拥有的以货币资金形态存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其他货币资金。
第三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有效实施负责,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
第二章 岗位分工及授权审批
第四条 按照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的原则,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设置现金出纳、银行出纳、支出复核等岗位。
出纳岗位负责保管库存现金、银行POS机卡及支付密码、网银加密狗及账户密码、银行支票及其他有编号的银行结算凭证、收付款专用章、保险柜钥匙及密码等,负责办理货币资金的收付结算业务。
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审核无误的予以填制记账凭证。
(四)办理支付。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支付申请及记账凭证,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开具的银行结算票据需交由支出复核人员进行复核。
第九条 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第三章 现金的管理
第十条 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限额以下的可以使用现金结算,超过限额的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校内职工工资、校内个人劳务报酬、学生奖助学金和助研津贴等通过银行转账批量代发。
第十一条 各单位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以收抵支。
第十二条 出纳必须以会计审核签章后的记账凭证为依据,严格按照程序办理现金收付款业务,当面点清数额并注意防伪。现金业务办理完毕,应在记账凭证上加盖“现金收讫”或“现金付讫”章,同时加盖个人名章。
第十三条 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管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存入银行。不得白条抵库,不得擅自挪用,不准浮存账外现金。
第十九条 出纳人员办理银行业务时,必须以记账凭证为依据开具支付票据,支付票据的收款人名称应与发票名称一致,不得无故变更;收到转账支票等银行收款票据时,及时登记备查,同时应认真审核,发现涂改、内容不清等应拒收,确认无误后的银行票据应及时送开户银行办理。银行业务办理完毕,应在记账凭证上加盖“转账收讫”或“转账付讫”章,附业务回单,并登记银行日记账,同时加盖个人名章。
第二十条 签发限额支票必须在支票上注明限额标准及出票日期。限额支票领用人应在二十日之内将支票存根交回进行账务处理,并对其所使用支票的相关信息负责,逾期不办理的将按借款逾期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一条 出纳人员应按月及时核对银行账,由专人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及时清理未达账项。超过两个月的未达账要督促有关单位和人员尽快处理并入账。
第二十二条 对账单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实行双签制度。“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交审计部门负责人复核签字,并报经分管校领导审签后归档。
第二十三条 银行出纳人员进行工作交接,应在交接清册上注明交接空白票据种类、编号,印鉴的名称,承兑汇票的份数及明细,由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三方签字后分别保管。
第二十四条 学校的大额定期存款、国库券等有价证券应登记备查簿,详细记录存款(购买)日期、金额、利率、期限、资
第三十一条 银行印章实行专人分别管理,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当由现金出纳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不得随意使用印章,按规定使用印鉴章的应做好登记。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学校建立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货币资金业务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情况。
第三十三条 货币资金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库存现金与账面余额是否一致,有无白条抵库、私自挪用现金等情况。
(二)支付款项印章是否由专人分别保管,是否存在办理付款业务所需的全部印章交由一人保管的现象。
(三)票据的购买、领用、保管手续是否健全,票据保管是否存在漏洞。
(四)其他涉及货币资金安全的事项。
第三十四条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第三十五条 因经办人员工作过错造成学校货币资金损失的,经办人员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学校控股或参股的企业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篇:河海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
河
海
大
学
文
件
河海校科教〔2010〕104号
────────────────────
关于印发《河海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 基地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
河海大学各学院(系)、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依托单位、各合作单位:
为加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进一步规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管理,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经研究,特制定《河海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方案(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河海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方案(试行)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基地
方案
通知
河海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0年11月29日印发 录入:于洪军
校对:杨
勇
附件:
河海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方案(试行)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加强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其结合实际工程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工程建设与生产,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主要指水利、交通、电力等相关行业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及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水利部下属各大流域机构。
第三条 进入基地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以下简称基地研究生)主要指学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或导师推荐、学校同意、基地单位接受,也可进入基地进行培养,其管理也适用本方案。
第四条 学校与基地依托单位签定关于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合作协议,规定合作的具体内容、方式、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根据协议进行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二、组织体系及各方职责
第五条 基地成立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由基地依托单位和学校的主要领导、相关部门和学院的负责人共同组成。管委会下设基地办公室,由研究生院、相关学院、基地依托单位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负责基地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 基地管委会职责是研究解决基地建设、发展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基地办开展工作。
第七条 基地办是基地开展日常工作的组织机构,其职责是:执行管委会的各项决定,具体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协调与指导相关单位的工作。
第八条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工作职责:
1、全面负责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的规划与组织实施;
2、负责基地研究生的经费安排,制订有关管理办法;
3、负责与基地依托单位和学校有关学院(系)的协调工作;
4、负责基地导师遴选、培训、聘任、考核与管理工作;
5、负责组织学生选送基地培养;
6、负责基地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工作;
7、负责基地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
8、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络,及时总结汇报;
9、负责发放基地导师工作津贴和基地管理人员工作津贴。
河海大学各有关学院基地工作职责:
1、落实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基地培养有关工作;
2、组织研究生进入基地培养;
3、加强与基地办、基地导师、学校导师的联系,掌握研究生培养情况,加强对研究生的管理;
4、负责研究生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答辩工作;
5、负责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
6、负责研究生毕业与学位授予初评工作;
7、负责研究生就业工作。
在基地研究生达到一定规模时,实行责任学院制度,各培养基地明确相应的责任学院。责任学院在研究生院的指导下,协调相关学院,会同基地依托单位相关部门做好相应基地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工作。
第九条 基地依托单位工作职责:
1、组织实施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制订有关管理办法;
2、落实基地管理的具体部门和工作人员;
3、负责基地导师队伍的建设,与学校共同进行导师队伍的考核与管理;
4、负责基地研究生在基地期间的日常管理;
5、负责本单位的基地研究生培养专项经费安排;
6、负责基地研— 4 —
究生在基地期间的学习、工作、住宿等安排和党团员组织生活安排,提供必要的学习、工作条件和一定数额的工作津贴或生活补贴;
7、负责报销一次基地研究生从学校到基地的往返旅费以及论文印刷和答辩费用。
第十条 每年召开一次基地工作会议,交流基地建设管理经验和基地研究生培养经验。
三、导 师
第十一条 基地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分别为其配备基地导师与学校导师。双方导师应互相配合与合作,每月沟通一次,交流研究生培养、科研活动等事项,共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在基地期间,基地导师为责任导师,其职责:
1、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实践环节以及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等工作;
2、组织研究生参与有关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
3、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
4、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工作;
5、负责研究生在基地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6、协助做好研究生在基地期间的住宿以及日常生活安排;
7、保持与学校导师紧密、有效的联系与合作;
8、协助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
9、基地培养结束后对研究生给出鉴定意见。
学校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与指导工作,其职责:
1、负责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指导;
2、保持与基地导师紧密、有效的联系与合作;
3、协助基地导师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
4、与基地导师共同做好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工作;
5、与基地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
6、负责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
第十二条 基地导师的遴选与聘任工作:河海大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导师聘任条件,每年通过基地办组织推荐新上岗导师人选。基地相关人员在承诺承担相应的指导研究生任务的前提下,方可申报学校研究生导师。基地硕士生导师申报博士生导师,原则上需连续指导三届及以上硕士生,且培养质量较高。学校为新上岗导师发放聘书,并组织上岗前培训。
第十三条 基地导师每3年至少指导1名研究生。连续3年未指导研究生,需重新申请导师资格。
第十四条 基地导师指导研究生,给予一定数额的工作津贴。
四、学 生
第十五条 研究生在学校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后,进入基地进行实践与学位论文等工作。进入基地后学籍仍然是河海大学在册研究生,并且继续享受规定学制范围内相应类别在校生的相关待遇。
第十六条 基地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1、按照导师要求认真开展实习实践、课题研究与学位论文等工作,并承担基地依托单位一定的工作任务;
2、在基地期间,参加基地组织生活;
3、经常向学校及导师汇报工作、生活情况;
4、自觉遵守基地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七条 基地研究生在完成导师与基地依托单位安排的相关工作前提下,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工作津贴或生活补助。
第十八条 在基地培养结束后,须提交个人工作总结、学位论文,各一式三份。
五、培 养
第十九条 根据学生及科研工作实际情况,研究生在基地的培养期限一般为1年。
第二十条 基地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在本领域中的发展方向,重点突出专业知识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特色,重视和加强学生在科研动手能力方面的训练,以及在实际生产与科研实践中不断积累应用研究的经验。
第二十一条 每年年初,基地办组织基地导师编制本上岗导师及培养方向指南。内容包括:在岗导师名单、导师简介、培养专业、研究方向与在研课题、拟招生计划等。根据指南,学校编制基地招生与培养计划。
第二十二条 基地导师应具有高级职称,且在技术岗位上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负责在实践、研究、论文选题等方面给予研究生指导,在学术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给予教育,并与研究生学校导师保持紧密有效的联系。
第二十三条 在基地培养期间,基地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要求:
1、在基地导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严格按学校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结合基地科研实践和工程实践情况制定个人在基地期间培养计划,并报基地办和所在学院备案;
2、结合所学专业进行科研实践或工程实践,可以在相关部门的技术岗位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也可以和基地导师一起从事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科研实践;
3、参加一定的学术活动,每两个月撰写一份报告,对阶段性学习、科研情况进行总结,报告须基地导师审阅并签字;
4、每周至少向基地导师汇报一次学习、科研、工作等情况;每两周至少与学校导师联系一次,汇报学习、科研情况。
第二十四条 基地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
1、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基地依托单位的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2、学位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3、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或工程项目策划或产品研制报告,或技术改造项目专题报告,也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
4、学位论文必须经过开题报告、论文预答辩、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有关评审与答辩的要求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基地研究生提交答辩申请时基地导师要签署意见。
第二十五条 基地研究生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前四周内完成。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以及课题条件等作出论证,并由基地组织3~5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加以审核,开题报告的文献阅读数量不少于20篇。开题报告需基地导师和学校导师认可。
第二十六条 基地研究生应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前四周内完成,检查其课程学习情况和论文进展情况。
第二十七条 论文答辩由双方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导师应参加答辩委员会,其中基地专家一般应达半数。
六、知识产权
第二十八条 学校与基地依托单位以书面合同的形式明确在联合培养研究生期间产生的研发成果、知识产权等的归属,规范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七、经 费
第二十九条 设立基地研究生培养专项经费,经费来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基地研究生的学费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基地研究生培养专项经费;另一方面从有条件的基地依托单位筹措资金为基地研究生培养专项经费。基地研究生培养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相应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包括导师、基地管理人员的工作津贴,研究生的交通补贴、保险等。
八、学校为基地依托单位提供的支持
第三十条 学校为基地依托单位的学习进修和业务培训提供支持,或面向在职人员开展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
第三十一条 学校提供高水平的科研力量,与基地依托单位在共同申报科研项目、科技攻关等方面加强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十二条 学校为基地依托单位提供科研成果整理、申报奖项等方面的支持。
第三十三条 学校为基地依托单位科技攻关提供图书资料、实验室等方面的优质资源服务。
第三十四条 学校为基地依托单位优先输送各类优秀毕业生。
第四篇:河海大学研究生英语题型
河海大学博士英语入学考试题型
1、词汇,选择题,20道题,共10分。(1)选词填空,10道题,共5分。
(2)选择可替换的词填空,10道题,共5分。
2、完形填空,15道题,共15分。
3、4个词中选择错误的词,并把正确的词填在空格中,10道题,共10分。
4、阅读理解,4篇文章,20道题,共40分。
5、英译汉、汉译英,各1题,共10分。
6、作文,共15分。
第五篇:河海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
河海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河海大学学生奖励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河海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以下简称奖学金)包含如下奖项:学业优秀奖学金、精神文明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艺术体育优秀奖学金。
以上奖学金可以兼得。
第三条
评审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工作重心在学院(系),主管部门可直接奖励为学校争得荣誉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
第四条 学校核定各院优秀学生奖学金总额并下拔给学院。学院评定奖学金时,应全面核算,不得突破总额。
第五条 学校原则上只规定优秀学生奖学金申报的基本条件。
各学院应根据第二、三章的要求,结合学院的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奖学金具体评定细则。各院(系)评定细则应经学生工作处审核,方可以文件形式颁布执行。
第六条 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⒈审核奖学金评定细则和赋分体系;⒉审核奖学金额度是否超标;⒊评选程序是否符合规定;⒋汇总并进行全校公示;⒌受理学生关于奖学金评选的申诉;⒍发放奖学金。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七条 在奖项评选学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参加奖学金评选:
1、未办理学籍注册手续者。
2、受到警告以上(含警告)处分者。
3、必修课程(含限选课)有不及格者。
第八条
申请河海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同学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正确的政治立场。
2、自觉遵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
管理制度,品行端正,举止文明。
3、学习勤奋,团结同学,乐于奉献,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公益活动。
4、一、二年级体育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三、四年级要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良好以上。
第九条 学业优秀奖学金
1、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学年平均绩点(必修课和限选课)在年级专业排名前30%(以下排名均指必修课和限选课的学年平均绩点排名)。
2、参加学科竞赛或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较好名次或成绩优良者。
3、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较宽,一门或多门主干课程成绩排名领先,获任课教师推荐者。
第十条 精神文明奖学金
1、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勇于同不良行为和坏人坏事作斗争,受到社会或学校表彰者。
2、积极组织、参加集体活动、公益活动,为学校、院系赢得荣誉者。
3、积极组织或参加理论小组、双学小组的学习活动,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文章者。
4、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建设,表现突出,获得校级(含校级)以上党团组织表彰者。
5、积极参加学生社区文明创建活动,受到学校表彰奖励者。
6、模范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在集体中起到表率作用者。第十一条 科技创新奖学金
1、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者。
2、积极从事发明创造,并取得国家专利者。
3、参加校级(含校级)以上科技竞赛,并获得名次者。
4、积极参加校内外科技学术活动,教学改革活动,成绩突出并得到相关领域或主办单位认可者。
第十二条 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
1、在社会实践中,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获校级(含校级)以上奖励;被国内外公开发表刊物采用;被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采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者。
2、担任党团组织干部,能较好地发挥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绩显著者。
3、担任班级、年级干部,以身作则,工作积极主动,热心为同学服务,在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中发挥了骨干作用者。
4、担任校院两级学生组织负责人或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积极组织参与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成绩显著者。
5、担任学生社区干部,模范发挥“三自作用”,成绩显著者。第十三条 艺术体育优秀奖学金
1、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演出,表现优秀,为学校赢得荣誉者。
2、参加校级运动会,获个人冠亚军、团体比赛冠亚军者。
3、积极参加学校文艺演出,表现优秀,并获主办单位奖励者。
4、积极参与院(系)文体活动,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做出较大贡献者。
第三章 奖学金标准和比例
第十四条 优秀学生奖学金标准和评定比例
1、学业优秀奖学金奖励金额为人民币1000元。获奖学生人数不超过学生所在专业人数的20%。
2、精神文明奖学金奖励金额为人民币500元。获奖学生人数不超过学生所在专业人数的20%。
3、科技创新奖学金奖励金额为人民币400元。获奖学生人数不超过学生所在专业人数的5%。
4、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奖励金额为人民币400元。获奖学生人数不超过学生所在专业人数的5%。
5、艺术体育优秀奖学金奖励金额为人民币400元。获奖学生人数不超过学生所在专业人数的5%。
各院(系)应按照本院情况,明确评选要求,并赋予获奖学生相应分值,此分值,既是奖学金评定依据,又是“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的评定依据。
第十五条 科技创新奖学金或艺术体育优秀奖学金获奖人数不足额者,学院可在不突破奖学金总额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其他奖学金评选人数,但不能降低相应奖学金的评选要求,也不能增减奖励金额。
第四章 评定程序
第十六条 奖学金评选实行公开申报和组织推荐的原则。
第十七条
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工作在每学年初进行,每学年评选一次。毕业班学生的奖学金按学期评定,第一学期奖学金在第二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评定,第二学期的奖学金由学校掌握,集中用于表彰优秀毕业生和开展文明离校等活动。
学院(系)奖学金评定小组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向全体学生公布奖学金评选细则及程序,并动员、组织学生开展申报工作。
第十八条 评选开始后的三周内学院(系)按评选要求完成审核、汇总工作,并将初评结果在院(系)范围内公示三天。公示无异议后,将名单和有关材料按要求报送学生工作处审核。
第十九条 学生对奖学金申报资格审核或评选结果有异议者,应在学院和学校公示期间内向本院(系)奖学金评审小组提出书面申诉。院(系)奖学金评审小组应在接到申诉后的三天内向学生做出书面答复。
学生如对院(系)奖学金评审小组答复仍有异议,可在收到院(系)奖学金评审小组答复后的三日内向“河海大学学生奖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诉。办公室应在接到学生书面申诉后的三日内征求各方面意见并提出处理建议,经评审委员会批准后,将处理结果由学生所在院(系)通知学生本人。此处理意见为最终处理意见。
学生在上述规定日期后提出的申诉,院(系)奖学金评审小组和“河海大学学生奖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可以不予受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不适用于专项奖学金。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