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参加实践与素质培养的关系

时间:2019-05-13 13:4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当代大学生参加实践与素质培养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当代大学生参加实践与素质培养的关系》。

第一篇:论当代大学生参加实践与素质培养的关系

论当代大学生参加实践与素质培养的关系

【摘要】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窗口。它能磨练青年大学生的意志,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它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医学本科生 创新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综合素质

一、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与实践能力的定义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践创新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动力之源,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根本要求,就是具备实践创新能力。而积极建立、完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实践能力总体上可以分为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具体包括:动手操作能力、科研能力、生活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二、传统教育的缺陷

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思维能力、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培养;②仅以实习报告列为考核实习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指标,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医学融合,阻碍了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④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少,缺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个性发展的有效措施。21世纪对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且创新教育是教育价值观重新定位的一个必然趋势,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尤为重要,因为更多的医学知识和难题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医学生去开发、解决。

三、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窗口。它能磨练青年大学生的意志,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它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形成健全人格

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和认识积累,包括智商、能商和情商三大领域,最终将转化成为人的精神世界,即人格力量。大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仅要实践训练各种社会职业能力,更要接受人类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教育和熏陶,促使自身全面和谐成长,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身心健康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有利于构建合理知识结构

当今时代是一个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的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进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了解并掌握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职业工作岗位的专门知识,而更要求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便能够适应社会职业工作对人的综合素质的需要。从以往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来看,都一致感到社会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是十分广泛的,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完全适应这种需要。甚至有的在职场工

作10年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对我们说,已经差不多忘记了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了,因为实际工作不是我们大学专业所设计的课程知识体系的翻版,大学所学的书本知识是相互割裂的,需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说明,大学课堂不可能完全形成大学生毕业后职场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体系,唯有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构建能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

3.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人们,尽管意识这个东西可以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前出现,但是,意识是否正确,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人的正确意识的形成是在反复实践之后才逐步形成的。人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创造性实践能力,同样是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就是说,人的创造性实践能力不是指人的一次、两次或三次实践活动就能够实现的,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实践、多次完整的实践过程才有可能形成。意识和能力都早已不再是客观层面的东西,而是主管层面的,被人的自觉实践活动所内化了的东西。可见,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形成。

4使大学生在现实中了解现实,培养品德和创新思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之于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具有直接性、现实性和及时性的特点。通过与社会的接触来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亲身经历,从而受到潜移默化式的教育。让大学生在真实可信的情境中增强其明辨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从而形成一种道德习惯,同时能动地运用创新思维分析和解决课本上所没有教授的新问题和新矛盾,进一步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使大学生在现实中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现实社会中竞争如此激烈, 然而,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显得比较薄弱。社会实践活动通常以团队为单位来共同完成某一项既定目标,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互相配合、紧密合作才能有效的完成实践任务。通过一段时间的团队共同生活,共同工作,能够使学生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综合素质存在着辨证的关系

1.实践的物质性与素质的文化意识性两者存在主客观性关系,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形成的扎实基础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有具体对象的过程性活动,看得见摸得着,具体生动,不以实践者主观意志为转移,具有物质第一性。大学生社会实践带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并掌握实践对象的基本属性和变化规律,学会发现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和才干,提高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2.实践的过程性与素质的形成性具有相关一致性关系,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形成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通过一系列带有研究性质的活动进行的,其中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社会公益性质的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大学生三下乡、服务进社区、普通话推广、爱心家教服务等;第二种是针对所学专业课程开展的以学习社会职业专项技能为目的实践活动,如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深入工厂企业进行上岗实践、文化类专业学生到文化行业进行实践、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到学校或教育机构进行实践等,通过专业性质的针对性实践活动,学生消化吸收书本专业理论知识,了解了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岗位的工作规程和职业素质要求,掌握社会职业实际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

3.社会实践的动态属性对综合素质的养成属性具有作用与反作用关系,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可靠保障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是鲜活的、时间是变动的、对象也是更换着的,大学生在实

践中所获得的体验也都是新鲜的,因而具有动态性特征。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每一次实践活动都有素质元素产生,随着实践活动的逐步增多、实践活动内容的逐渐丰富、实践体验的不断加深,这种素质元素也将不断增加和丰富,达到一定增量时,大学生的素质必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和提高。

今年是中山大学实行三学期制的第一年。我们学院在第三学期安排了以“健康迎亚运,科普社区行”为主题的老年人义诊活动。通过参加义诊,我获益良多。首先,我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了自己在操作技能上的一些失误,经由同学的指证而及时纠正过来;其次,在深入社区中,我们了解了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并对其发病时间和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最后,在义诊的过程中,我们有了更多的与老人亲密接触的机会,学会如何与人沟通。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如果说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单一性的、纯理论的灌输,那么社会实践活动更强调从纵向与横向、从历史与现实、从理论与实际等各个角度各个层次使学生受到教育,强调实事求是,强调教育符合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识、新理想,去追求真理。大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活动对其进行世界观、劳动观点、群众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才能有针对性地使学生自觉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进一步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弥补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克服政治观念上的摇摆性和不正确性。在创造中体现人生的价值,在无私奉献中感受义不容辞的责任感,真正发扬“虚心学习、吃苦耐劳、勇于实践、自觉奉献”的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

参 考 文 献

1)郑少燕,杨棉华,何萍等.高素质医学人才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华医学研究杂志广

东药学院学报,2005,5(6):589-592.2)覃都娥,仇小强.谭盛葵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与

实践.华夏医学,2008,5(21):971-972.张凯,王学春,陈廷.改革预防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06-1007,1011.3)覃都娥,仇小强,谭盛葵,江世伟,欧超燕,宋丽萍等,中外健康文摘,第24期

4)周春明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综合素质关系研究

5)张黎明 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素质培养问题研究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9第6卷 第4期

6)朱君强.论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 石油教育,2000,(8):20-21

柳云飞, 吕华.试述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南京农专学报,1997,13

(3):50-53

7)詹全友.“两课”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2(5):151-153

8)张慧春,宝君邢 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和措施,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第2

卷 第6期 l(0 9年6月)(辽宁工程技 术大学, 辽宁 阜新 [ 摘关键.1 30)2 00 要 ]

第二篇:论茶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

《茶文化》论茶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

论茶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

余孝东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学号:061040359)

摘要:根植于华夏文化的茶文化,在很早的时候便已脱离了单纯的饮用功能,在唐代饮茶之风已盛行大江南北。伴随着时间推移与历史变迁,以茶为核心和主体,渐渐融入渗透了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学艺术等思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体系。在当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亟需良好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引导与教育,茶文化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即在茶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上展开一些论述与探讨。

关键词:茶文化教育大学生素质培养

民族性和传统性应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两个突出特点,而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中国茶文化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的传统内容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自身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发挥着特殊作用。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

第1页,总5页

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对于当今社会,茶文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饮食文化,而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体现,学习我国的茶文化,对于当今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一,野生药用阶段;二,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引用阶段;三,大量发展阶段;四,衰落阶段;五,解放后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阶段。

茶道是茶叶品饮过程中的最高境界,核心是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享受和人格的锻炼,这正是中国茶的最高境界——“茶道”。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

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主阵地.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茶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优秀代表之一,融合了儒、释、道各家思想,是东方哲学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有人曾总结道“茶与儒通,通在中庸;茶与禅通,通在神和;茶与道通,通在自然”。茶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情趣对当今人与社会的进步都是有益的参考,正如茶文化专家陈文华教授所说“茶文化在建设民族文化的宏伟事业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在大学校园中,茶文化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良好载体。

我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陈根洪老师开设的选修课《茶文化》,其理论部分详细介绍了茶文化的概念、内涵,特别是茶文化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作用,同时还介绍了在茶艺表演时要用到的礼仪以及与茶有关的各种礼俗。引导学生讲礼仪,尊礼节.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通过茶中蕴涵的思想和道德观来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茶味人生”,人饮茶时茶味先苦涩而后甘甜。启示人生要如茶一样:人生之旅,不会是一帆风顺,总会有风浪与挫折相伴。人生如茶,有淡淡的苦涩。亦有咀嚼不尽的甘甜,茶味不管有过怎样浓郁的甘甜或苦涩,最终会归于平淡,正如同人生无论有过怎样的辉煌,最终总不失质朴与平凡的本真。告诫大学生要先吃苦,多拼搏,不要养成“好逸恶劳”,爱享受的思想。又如中国茶德所倡导的“廉、美、和、敬”的精神,启示大学生要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不要“急功近利”,要遵循自然规律,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茶文化带给学生最大的影响是可以使他们能抛开浮躁的心情,静下心来。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去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茶文化中倡导的礼仪、礼俗。让当代大学生能养成文明的举止,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谦和礼让,敬爱为人的良好品格。有的同学在习茶心得中写道:“做人,不需要过多的背后议论.而需要更正面的直接沟通,时时换位,彼此谅解,如同玻璃杯中浮动的根根绿茶,虽有碰撞,但由于水的磨合,使矛盾的对立面轻轻反弹,没有损伤,唯有动态美,慢慢地,随着摩擦越来越小,茶叶也沉淀出一分静态和谐之美。双赢的魅力也在这一片不断的摩擦与自我抗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茶文化是一种怡情文化。包含了丰富的美学内容,如千姿百态的茶造型之美;茶艺表演的韵律美与动作美;茶席设计的意境美;茶具之美;茶馆的环境美;茶包装之美;茶香、茶味之美等,这些,都在向大学生展示一种生动而传统之美。多媒体教学,有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茶文化之美,是一种“淡美”,茶文化之美,能启真扬善。淡淡的中国文化传统之美融会其中,学生徜徉其中,尽情领会,可以开启心志,怡情悦性,感受生活的美好与诗意,启发对美的追求与向往。“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而是心与物联姻后的产物”。茶文化在展示美的同时,能更深层次地影响人心,让美根植心底。在茶艺表演时,学生还要注意仪态美、仪表美、语言美等,培养学生美的言行,美的举止。在课堂演讲环节中,将仪态、仪表、礼仪等项目也纳入评分体系,使学生在课上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等.尽量把自己最美的状态展示出来。因此,茶文化学课就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提升的过程,能达到培养审美情趣且陶冶性情的目的。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在大学生中扩大和推广茶文化,利用茶文化的各种功能作用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和加强道德修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不仅可以修身怡情,陶冶情操,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可增长知识,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便充分体现了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业。

小结: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在中国已经超越了自身固有的物质属性,迈入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修养。作为素质性的茶文化体系,经探索、实践和丰富完善,能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培养大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塑造良好的人格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茶文化作为一种渐进式的教育方式,并不是一时一刻就会起到明显的成效,而应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并融合其中,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来开展,并与茶学专业的专业思想教育相结合,这样不但可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也可将一种潜在教育渗透到学生身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使他们从中受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 陈文华, 《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2] 沈佐民,曹刚,《对茶文化内涵的初探》,中国茶叶加工,2002年第2期;

[3] 高旭晖,刘桂华,《茶文化学概论》,安微美术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4] 福州绿工坊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知识全集》;

[5] 耿密,《论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6] 伏杰,《唐朝饮茶之风与茶税》;

[7] 陈香白,《中国茶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8] 黄晓琴,张丽霞,向勤锃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茶叶加工,2010年第1期。

第三篇:论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论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07—

1黄笑扬070569013

5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人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宝贵的精神文明和思想内涵,影响和规范了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几千年的辉煌与磨难,让中华民族练就了自强不息的灵魂,一次次的王朝更替依然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历史中那一串串记忆谱写了中华民族的壮歌,这些精神在现代社会仍然不可或缺,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养料,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力量,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对建设未来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应从传统文化汲取精华 ,以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当今社会遭遇着多方面的考验,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对来自传统文化的熏陶甚少,传统文化根基的缺失,导致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令人堪忧。我们应当了解传统文化,这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即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偏重于怎样做人的文化,对于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有重大的现代价值和不可低估的作用。总之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而且应开拓视野,具备良好的人文品格、健康的思想情怀和向往真理的科学精神。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不屈不挠的的精神,这种精神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坚持不懈,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抓紧时间完善自己,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将来为社会做最大的贡献。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等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创造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的生活,这样的科学方式在几千年前的社会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孔子自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儒家思想影响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更成为多个朝代的治国方针,我国古代多以孝治国,这也是深受孔子的影响,而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一直受国人推崇。甚至很多外国学者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兴趣颇深,可以说,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受了岁月和国界的考验依然熠熠生辉。虽然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有着局限性,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用真诚善良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比如论语当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告诉了我们要学习身边人的优点,传统文化当中很多思想都涉及伦理道德,也许在某些方面我们觉得很封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礼教值得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翩翩的礼仪和优雅的谈吐依旧是人际交往应该注重的部分。我们大学生所应该学会的就是向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那样,以礼待人,深度思考,弃恶从善。孔孟之道自然是沿用至今,而其他圣贤的学说也非常受后人推崇,老子的无为而治,庄子的豁达等也是后人生活甚至古代君主的治国态度。总之,我国的优秀古典文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勇向前,不断发展,我们大学生应从这些优秀的文化中汲取营养,改进自我,努力创造自己的人生和祖国的未来。

我现在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了,虽然不像大四的学长那样已经开始面对就业,但就业的压力也触动到了我们的神经。2年多的大学生活使我们迅速成长,在校期间我们学到了很多也感觉到自身有很多的不足,大学是准备接触社会的阶段也是储备能量的阶段,在这期间,我们应该多为自己充电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面对

将来的挑战。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由于高考的压力我们总是在题海世界里生活,而到了大学,大量的课余时间供我们自己去安排,我们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接触课本以外的东西,而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能够提高我们文化素养的养料。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提升自己对古代哲学等方面的认识,毕竟这些都是经历了成百上千年洗礼的精华。多了解一些传统优质的思想,就多一分面对生活的经验。古人提出人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大学生现在应该做的就是修身,也就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情怀,将来才有可能为国家做贡献。

第四篇:论当代大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培养

论当代大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培养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的培养程度上决定于创新,所以它也是属于创造的时代。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的创造性素质培养已经上升到民族未来命运的高度,所以当代大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而就大学生个人素质而言,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

2006年一个课题组对几所高校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调研报告表明,当今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有喜有忧,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

2、思维相当敏捷,但缺乏创新性思维的方式。

3、有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

4、有创新的兴趣与热情,但缺乏毅力。

上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的创造性素质亟待提高,而我个人认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有以下措施:

一,采用创造性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教育教学工作上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在很好地传授和学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适度衡量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度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从创新能力和提高素质上衡量教育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认识学科的本质、掌握学习方法;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

二,采用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谓创造性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运用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来吸收已有文化成果,探索某些未知问题所采用的各种教

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近年来国内外通行的创造性教学方法,如“潜科学教学法”。潜科学指的是那些尚处于孕育中的、属于“科学胚胎”或“科学幼芽”的科学。借用潜科学一词的潜科学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当面向学生展示自己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式、技法,使学生亲自看到教师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实际过程,从而获得各种有益的启发。

此外还有“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社会探究法”、“角度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局部探求法”、“智力激励法”、“发展问题教学法”等等。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

三,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

江泽民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创新人才必须有独立的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为此,在教学管理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要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使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一致性与多样性统一、严格与宽松统一。要从注重过程管理转变到注重目标管理,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从而使其创造个性得以发展。要引导大学生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激励学生的创新激情、锻炼学生独立创新能力。要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以鼓励学生的创造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我们要有扎实和深厚的理论基础,要有外语和计算机的功底,而且还必须时时刻刻掌握您从事科学领域的最新动向,要勇于超过、敢于超越,要做别人不敢做、不能做的事,要具备别人没有想到而自己有超前思维和超前实施的雄心。

其次,博览群书,获取各种科学知识。学习就像炼金子一样,那成千上万的书本是金矿,如果你无炼金的本领,永远是金子存在金矿之中;如果你会提炼,就会得到若干新成果、新发现,甚

至还有新发明。

还有,我们要大胆突破,跨越发展。我们有时会很得意地说自己做的结果与老师的要求。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充其量只能重复人家的行为,或者说验证别人的结果。如果要求是错的,您就会把错的东西误认为是真理。被别人的东西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这种思维和做法,不可能做出创新成果,更不能有跨越性的发展。

最后,发挥团队精神,实现集体创新。大多数重要和重大的任务靠一人或少数几个人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依靠团队力量,依靠大家的通力合作和优势互补,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

对当代大学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相信在全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的创造性素质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而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第五篇:论当代大学生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论当代大学生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自尧舜禹时期当代,无论是封建社会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利益纠纷总是避无可避,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安全需要的产物,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中华民族欲立足世界优秀民族之林,我国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虽然当代属于整体的和平时代,但却暗流涌动。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兴旺也就没有保障。

南海风云滚滚,美国态度暧昧,日本摩拳擦掌,菲越不断挑衅,中国似乎面对巨大的挑战,火药味四处蔓延。不过,面对窘境,我们的***没有慌乱。他的外交攻略不再是过去中国的低调、忍耐,变得更加主动,敢于硬碰硬。有外国学者这样总结***的外交攻略精髓:只有不怕战争,能够战争,才能避免战争。只有不怕安全威胁,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期安全。

中国大学生从来都有着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每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站在时代的前列, 挺身而出,用青春热血保卫国家的和平安全.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 我们蕴藏着巨大的人才资源, 和平时期抓好对我们的军事训练和教育, 进一步强化他们 为国献身的思想品质,提高我们操作高科技装备的能力,一旦发生战争,国家需要的时候, 我们就是极为可观的战略后备人才, 能够确保我们战胜任何最强大的对手。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也许会认为学习使我们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要知道,“天下虽安,忘战必忧。”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力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安危,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国防观念和献身精神密不可分的,所以,我认为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进行国防安全教育尤为重要,不能把祖国的国防安全建设与自己划分开来。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接班人,是国家兴旺和繁荣昌盛的希望,使历史赋予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证明,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国防的兴衰紧系者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延续,社会的进步,由国家必须要有国防,由国防防于未来,由国防防于生活,国防安全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为了更好的发展。

作为一名大一的学生在开学的一开始我们就参加了军训,军训不仅增强我们的体质,而且有利于使学生克服娇生惯养、害怕吃苦、作风散漫、意志薄弱、缺乏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品德;弘扬团结有爱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一直增强体质。所有这些素质,是保家卫国所必须的具备的,并且现在学习军事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强盛、人民的幸福紧紧相联,努力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他的那个时代,生命

才有意义,青春的岁月才会更显生动、精彩。当然,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对于那些在自身素质上都不甚合格的人,要学的、要做的还有很多。一如了解并支持我们的国防建设,一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鞭策我们的一言一行,一如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下载论当代大学生参加实践与素质培养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当代大学生参加实践与素质培养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团队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研究

    《团队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研究》摘 要::市场经济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在为大学生学习创造良好氛围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团队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一个人要想在竞争中无往......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深化改革与民生关系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深化改革与民生关系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引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之后35年间的7次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也都聚焦经济改革,使“三......

    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价值观 刘吉发 (长安大学人文社科部西安710064)摘要:本文论述了当代大学生素质价值观的历史形成、逻辑结构和时代意义,指出了素质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历史沿......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近年来,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因此就造成了就业难这一大社会热点问题。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先不说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一份称心的工作,哪怕......

    论“八荣八耻”与当代大学生荣辱观培养-演讲稿-八荣八耻演讲稿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的一贯要求,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

    论当代大学生与艰苦奋斗

    论当代大学生与艰苦奋斗不怕艰难困苦,坚持英勇斗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在近现代的中国,我们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为艰苦奋斗赋予新的内涵。我们的父辈祖辈都身体......

    论当代大学生与国防建设

    论当代大学生与国防建设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不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巩固国防建设与加强国防教育是新形势下的要求,加强国防教育是国防建......

    论当代大学生与国防教育(推荐)

    论当代大学生与国防教育 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3级5班 谭东梅2013300528 国防,顾名思义,国家的防卫。而在字典里则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