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面对“90后”大学生,高校思政工作之对策(共5篇)

时间:2019-05-13 13:4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面对“90后”大学生,高校思政工作之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面对“90后”大学生,高校思政工作之对策》。

第一篇:浅谈面对“90后”大学生,高校思政工作之对策

浅谈面对“90后”大学生,高校思政工作之对策

【摘 要】“90后”泛指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我国公民,他们当中的大学生如今已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因此,探索“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剖析,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为高校完成培养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的“90后”人才的社会职责而寻求对策。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思想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93-0

2目前,“90后”大学生已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90后”大学生是在传统与现实的交织中走向革新的一代,他们在政治观念上坚持主流价值体系,政治参与热情高,但内心信仰缺失,存在厌世情绪,感恩意识淡薄。因此,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研究当代“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并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

“90后”大学生除了保持“独生子女”的一些特点外,还存在个性张扬、追求非主流的时尚、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等思想特点。总的来说,归结为以下三点:

1.思想前卫,个性鲜明,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90后”思想独立性极强,喜欢展示自主的思想,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习惯于把自己当成中心,其他人一定要按着自己的想法来行动,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忠诚感,人际关系应对力和心理承受力相对薄弱。

2.信息化程度高,善于运用网络获取信息,但有时缺乏自制力。

因特网的普及使得“90后”迅速掌握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本领,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趋向多元化,通过网络来满足自己多样的需求。但这也是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使得“90后”容易形成一种在网络中的虚拟人格,影响着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表现出以下一些特征:喜欢独处、敏感、不服从社会规范等特征,更有甚者出现了孤僻、抑郁、精神萎靡等,已经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3.自信乐观,价值观更加务实,但理想信仰缺失。

“90 后”大学生推崇的一句话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在独立思考与选择上,他们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市场经济价值观直接影响着“90 后”大学生价值观的成长,他们的价值目标很务实。但是,“90 后”大学生也往往表现出了责任感缺失、义务感冷漠、公德心薄弱、情感纠结、无所适从等价值观心理特征。

二、“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分析

“90后”大学生出现的新的思想特点与周围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影响“9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1.家庭环境

独生子女家庭是“90后”所在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他们从小深受家人的呵护,很少有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随着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加大,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身处经济社会变革中的父母对社会现状的看法和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9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

2.学校坏境

“90后”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素质教育不均衡,以及大学与高中的学习情况的根本变化,使得一些学生入学后感到不适应。虽然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中成长起来的“90后”拥有较强的创新理念。但是,经济社会的变革对学历和文凭的高层次需求,使得源于竞争社会大背景下的应试教育仍占据中国教育大环境的重要领域。再加上一些高校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使思想道德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育的效果。

3.社会环境

“90后”大学生成长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也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的时期。社会变革的复杂性、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正处于思想成长期的“90后”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甚至形成了错误的世界观、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和颠倒的荣辱观,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在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形成原因之后,如何正确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是当前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我认为我们应从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学生自我提升教育等方面予以因材施教,从而增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1.加强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更加平等地互动交流关系,为思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网络普及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正在发生改变,“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识更加丰富,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老师知道的还多。从而使他们希望能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单向的知识和观念灌输。因此,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辅导员教师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使他们能更好地引导“90 后”大学生认识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人文关怀和http:///心理疏导,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开辟有效的工作途径和渠道,在方式上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开辟网络阵地,以QQ、微博、飞信等形式作为与“90 后”大学生进行交流和教育的主要手段;二是通过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因人而异,使用诸如激励疏导、公平疏导、毅力疏导、换位疏导等方法积极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三是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合理的校园物质环境能够以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潜移默

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情感,积极合理的学校管理制度对课堂灌输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将起正向的巩固和内化作用,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第二篇: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对策研究之理论探究篇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对策研究之理论探究篇

摘要:在高校大学生各方面基本素质的培养中,思想政治素质无疑居于核心地位。本文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基础上,围绕四个重点问题试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作一理论探究。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对策

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况且对于社会来说,一个人若只具智性而缺乏德性,则可能是本领越强,威胁就越大,所以建构和谐社会,也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在大学生各方面基本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无疑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和行为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心与重视,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本文在认真学习、努力践行该文件的基础上,试图就如何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一理论上的宏观对策探究。

一、有的放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高等学校‚两课‛课堂教学旨在系统地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人生哲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针对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和现实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各种倾向进行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认识能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第一,紧密追踪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入大学,随着生理心理的日益发育成熟,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要发生一系列明显变化,出现许多引人注目的新特点。(1)思维的敏锐性。作为年轻一代,大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能够感知历史跳动的脉搏,热切关注社会问题和时代变革。他们支持改革开放,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展,同时对现存的社会弊端高呼革除;对社会中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深恶痛绝,非常关心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能够很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具有相应的开放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2)观念的多样性。由于家庭状况、学习条件、社会背景的不同,人际交往范围和内容的不同,所受社会影响的层面和程度不同,由于身心成熟状况、社会实践经验、文化知识素质的不同,尤其由于主观努力的不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色彩纷呈,不仅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观念各有其地区特点、年级特点、专业特点,即便同一班级、同一宿舍的大学生的观念也各具独特的个性色彩。(3)行为的矛盾性。大学生思想尚未完全定型,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矛盾性。他们希望正确认识社会,但又缺乏深刻分析和辩证思考的能力;他们想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却往往陷入脱离社会需要自我设计的空想之中;他们追求各种新知,但往往因为缺乏辨别力而良莠不分、兼收并蓄;他们要求净化社会风气,但有时自己也会受不正之风的污染;他们想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在实际生活中又常常难以律己。等等。(4)情感的多变性。大学生涉世未深,缺少社会实际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正式定型,正处于体验、比较、思考、探索时期,因而情感具有不稳定性。社会生活的重大变革、时代思潮的迅速变化、思想文化的交错影响、学业爱情等方面的成功与挫折,都会引起情感的两极变动。其变动趋势往往非此即彼,在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的两个端点之间跳跃。另外,大学生情感变化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由于缺乏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缺乏明确的目的和追求,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一时的冲动情绪所左右。了解和掌握上述特点,是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讲好‚两课‛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

第二,准确把握‚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但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两课‛教学,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1)课程本身的难题。‚两课‛课程设置缺乏张力、内容实效性不高、教材不尽合理,是让教师们大为头疼的难题。‚两课‛教材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各阶段、各门课多有重复,许多内容学生早已耳熟能详,听起来味同嚼蜡。而且,教材内容过于强调知识性、系统性、统一性,没有很好把握时代脉搏,不能解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干瘪而陈旧、僵化而空洞等不良倾向,学生往往感觉到是虚的、空的,‚理论是一套,实际不对号‛。(2)授课场所的尴尬。‚两课‛教学对象是全校学生,时间有限、人数众多,特别近年来由于高校为提高办学效益而扩招生源,‚两课‛大多在大教室上。一百多名至两百多名学生济济一堂,除非教学内容时时引人、堂堂精彩,否则,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很难始终如一的。至于说,师生双向及时的交流反馈,做到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对教师来说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3)教师心理的失衡。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高校领导对不能有立竿见影之效的‚两课‛不闻不问,只是被动地应付,甚至采取歧视性政策。多数高校职称评定时往往只重视科研成果,对教学至多有量的规定而无质的要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更是心存疑问,怀有偏见。‚两课‛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和不断提高缺乏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就是说教师缺乏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和压力,这样,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靠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还有‚良心‛的支撑。(4)学生思维的抵触。中学阶段主要是功利性的应试教育,政治教学没有也不可能进行系统、充分地讲解,加上学生缺少社会阅历,中学生根本不理解政治课内容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样,在死记硬背中渐渐地对政治课产生了厌恶情绪。况且,政治课不能直接成为上理想大学的有份量的砝码,大多数学生在中学就形成了轻视政治课的思维惯性,并且一直带到了大学,政治课对他们来说就像‚一锅夹生饭‛。此外,‚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疾风暴雨式的政治活动,使中国人对政治、政治教育失掉了热情,敬而远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政治观。

第三,积极探索‚两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在正视课堂教学面对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要兴利除弊,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说服引导法。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因为客观事实和科学理论不可能在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自动发挥力量,只有通过系统教育和全面灌输,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和掌握。首先应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和内容的具体要求,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清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思想问题,运用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形势政策教育和伦理道德讲座等形式,有的放矢地进行说理引导。切实把握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特点,针对其身心状况、个性差异、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因人而异地进行说理教育。其次,在理论说服过程中,既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又不粉饰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敢于揭露和谴责不正之风与腐败现象,着力引导大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分清主流和支流,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再次,改革‚我说你听‛的陈旧教育模式,通过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探讨问题或不同观点的争辩,得出正确结论,从而培养和提高其识别、判断与评价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高深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2)比较鉴别法。因为真、善、美总是同假、恶、丑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有比较才有鉴别,所以比较鉴别法可以帮助大学生准确掌握区分是非的标准、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自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及时识别和抑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具体来说,有两种形式。其一,从时间上,把事物的过去和现在加以比较的纵向比较法。如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成就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情况进行比较,以提高大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其二,从空间上,把有一定联系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的横向比较法。例如,把我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一方面应该正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学技术和人才、管理方面的先进之处,进一步认识到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增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还存在着诸多丑恶腐朽的东西和不可克服的社会矛盾,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3)情感育人法。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由此可见,情感能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它既是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信念的催化剂,又是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的推进器。情感育人法的运用必然会对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催化和推动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以自身的高尚情操对教育对象进行情感感化,以引起共鸣,应当用真诚无私的爱去架构与大学生相互沟通的感情桥梁,在心理相容的情感气氛中使教育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还要综合运用文学、美术、音乐、舞蹈、影视等文学艺术手段对教育对象进行情感熏陶,使大学生由欣赏而动情、由动情而移性,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

二、延伸渗透,努力拓展高校思政的有效途径

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推进市场经济模式的社会转型期,整个思想文化领域正经历着嬗变与重组的震荡,失去了原有的平衡与稳定,这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跳跃发展的契机,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困惑和难题。这些困惑与难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市场经济的物质诱惑。强调物质利益和利润的最大化,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以此为土壤极易滋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严重影响大学生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不小难度。加之中国社会正处于极不稳定的转型期,一些问题和矛盾,如减轻农民负担问题未能妥善解决,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屡禁不止,一些地方社会治安混乱等等,也给大学生思想造成不少负面影响。理论界某些人士哗众取宠,趁势提出‚远离政治‛、‚告别革命‛、‚淡化主流意识‛等错误观点也乘机侵袭着大学生们原本单纯的头脑。

2、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扑面而来,使得地球村伸手可触。因特网大量出现在大学校园的图书馆、学生宿舍、教师家庭和各个公共场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生信息接收中的权威地位已被打破。网络是柄双刃剑,在便捷沟通交流的同时,也难免会有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东西,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比方某些跨国界的计算机互联网上的内容纷繁复杂,许多精神‚洋‛垃圾充斥其中,如极力宣扬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世界观、方法论,主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观念,为了个人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的极端想法等等。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这些精神垃圾可以畅通无阻地到达大学生的计算机屏幕,直接毒害着青年一代的思想。

3、传统教育的不合时宜。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靠的还是居高临下的灌输,很难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关于教学内容的设置也仅是无济于事的事后弥补,并没有超前的预测和预防。比如关于反腐败的宣传,总是通过讲解案例惩治来表明反腐败的决心,而没有追根溯源,探究其问题症结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常常是孤军奋战,陷入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窘迫状态,并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也没有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局面。针对大学校园里不断出现的‚新鲜不良事物‛,不是以预防、排除为主,而是以‚堵‛作为灵丹妙药,从而引起部分青年学生的逆反思维。

4、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凸显。伴随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带来的思想重荷,社会问题积累产生的思想困惑,部分青年学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拉大,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出现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大学生凸显的心理问题,轻则导致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失调,自身言行难以融入社会、集体中,重则可能引发厌世和反社会人格倾向。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又往往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咨询和教育,抑或心理教育活动尽管表面上开展得红红火火,但因往往带有‚做秀‛与表演成分,结果曲解了学生、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诸如上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难题,有些单纯依靠思政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则难以奏效,所以我们还必须采取延伸渗透等手段与方法,努力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一,社会实践法。社会实践是连结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因为外部的教育影响和书本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人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才能为人们所理解、吸收与消化,从而转化为人们内在的思想观念。为此,应该结合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特点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安排大学生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参观访问,或就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社会实践法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从内心理解和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助于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在积极性;有助于巩固书本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加强能力锻炼,克服脱离实际、眼高手低的弱点。

第二,集体活动法。通过丰富多彩的党、团和班级活动,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实施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影响。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对大学生党员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目前,高校大学生团员在学生中比例一般高达90%以上,所以应充分发挥高校各级团组织在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要切实抓好基层团支部建设,健全团的组织生活,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引导团员通过自我教育达到自我提高;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并激励广大团员努力奋发向上。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此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还应渗透于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学生公寓等集体活动之中。

第三,网络教育法。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过去那种‚嘴喊、腿跑、手抄‛的体能型,‚以时间换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远远落后于时代所需。当务之急,是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互联网的隐匿性,大学生在网络上反映出的思想可能更为接近本色。所以,既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还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因此,既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更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第四,心理教育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必须加快心理素质培育的步伐,如果不了解大学生心理,就无法真正做好思政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国外大学一般均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2500-3000名大学生配备一名专职人员负责统筹安排与组织、协调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其次要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起,开展全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通过科学、规范的心理测试建立大学生个人心理档案,把有问题的新生找出来,有目的地针对性地跟踪辅导。还要面向全校大学生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祖国培养千百万优秀人才。

三、自觉觉人,大力加强思政工作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制约着高校思政工作的效果,关系着高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自觉然后才能使他人觉悟。

第一,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当首先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在大的政治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晰的方面,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针对错误倾向展开有说服力的批判;能够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视角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政策方针,能够有说服力地解决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疑虑和障碍,能够从本校的具体校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政策;以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度自觉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去从事高校思政工作;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如政治问题、思想问题、认识问题和一般学术问题,又如思想意识问题与思想方法问题等。

第二,思想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当系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树立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观点、全面辩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观点;努力探索和掌握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科学的具体思维方法,科学地制定思想政治工作的计划和方案。同时,还要继承和发扬一系列优良作风,以影响和带动整个学校优良校风的建设。具体来说包括:(1)民主的作风,即相信大学生、依靠大学生、密切联系大学生,遇事同大家商量,善于集中大学生的智慧,把教育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2)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即坚持原则、是非分明,敢于同不良倾向作斗争,对别人的缺点能开展诚恳的批评,对自己能一分为二,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经常自我总结,虚心接受批评。(3)严于律己的作风,即能够以身作则,要求大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大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4)艰苦奋斗的作风,即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第三,道德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涵盖:(1)大公无私、奉献为上。高校思政工作主体应坚持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出发;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富有奉献精神,乐于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岗位上为祖国默默奉献,不过多计较名利得失。(2)热爱本职、兢兢业业。这也是职业基本道德准则。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始终热爱本职工作,以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抱负心、责任感和高度的工作热情面对大学生群体;对工作极端负责,踏实肯干,不怕辛苦;对业务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努力创造第一流的工作水平。(3)以人为本、平等待人。热爱和关心教育对象,关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进步、学习和工作、生活;尊重和信任他们的人格、荣誉和权利,认真听取分析其意见和要求;平易近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不以势压人、动辄训人;对待教育对象的关心、帮助和评价不以个人感情亲疏和个人好恶为转移。(4)团结互助、顾全大局。尊重并支持、配合其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劳动和工作;维护领导的权威、支持下属的工作,对领导不投其所好、不抬轿子,对下属不拉帮结派、不摆架子;善于和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同志讨论问题、交流思想,求大同、存小异,坚持以大局为重、合作共事。

第四,能力素质。能力是运用于工作实际的各种技能和艺术,它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效率。大学生思政工作主体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分析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是指能够根据研究对象固有的系统性,对构成这个系统的诸要素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进而从多样性的现象中发现其主要的、本质的东西。综合能力是指能够在分析的基础上,在思维中再把研究对象的各个本质方面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为统一整体,从而把握对象的整个面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只有具备分析综合能力,才能在掌握大量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其思想特点和发展趋势,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2)决策计划能力。决策能力是指善于出主意、想办法,能够综合各种情况进行判断和做出决定;计划能力是指善于把决策具体化,能够依据客观情况科学制定工作目标,正确选择工作方法,合理设计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科学的决策和计划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关键。(3)组织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是指善于发动和培养骨干,并通过其团结和带动一般群众;协调能力是指善于协调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之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思想政治工作同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争取各个方面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只有具备了组织协调能力,才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科学的决策和计划落到实处。(4)宣传表达能力。宣传表达能力主要包括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是指能够把教育内容见诸于文字,通过报刊、书籍、广播、墙报、文件等形式影响和教育工作对象;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善于通过报告、讲解、座谈、个别谈心等方式循循善诱地说服教育客体;形象表达能力是指善于把教育内容见诸于艺术形象,通过电视、电影、图片、图表、艺术作品等形式,借助艺术形象的感染力来影响大学生。除了以上基本技能以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还应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润物无声,努力营造思政教育的良好氛围

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如何,对于教育效能的发挥,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政教育要改变那种生硬说教的单一方式,采取必要的措施,从各个方面不断软化、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

第一,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良好育人环境所发挥的功能是强大的:可以保证学校的发展方向,纠正与学校宗旨的任何偏离,引导思政教育主体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而努力奋斗;可以使全体师生员工产生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增强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把教师、管理干部、服务人员和大学生紧密结合,协调学校内部人际关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使学校整体和谐协调地运转;可以同化新成员,使其承认并接受其价值观念,把学校的群体意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使自己的‚个性‛融合到学校的整体意识之中,成为其中名副其实的一员;可以通过学校为社会各界输送的人才和学校的科研成果,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影响。首先,校风是一个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和服务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学校个性特征的行为道德风尚,是学校办学治学风格和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深厚学风,可以起到感化和约束的作用。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做好师生的表率;全体教师要有正确的政治观念、严谨的治学精神、诲人不倦和从严治教的工作态度,为人师表的高尚道德风范;全体学生都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的学习目的、勤奋科学的学习态度,严明的学习纪律和显著的学习效果。其次,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规律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据师生员工尤其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出一整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并保持规章制度的相对稳定性,使其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忌朝令夕改、因人而异。再次,要建立必要的文化设施,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健康、高雅、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对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校园活动实行有效控制和必要管理。

第二,寻找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理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仅有高校思政教育主体自身的努力,不仅因为缺乏大气候而形不成‚气候‛,甚至还会导致与社会有距离而遭到排斥,因此,高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配合。社会与家庭要保持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才能形成合力,从而为思政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宣传、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都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牢牢把握舆论的正确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对于大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应实行免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鼓励和支持面向大学生的公益性文化活动,要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完善资助困难大学生的机制,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从目前高校整体情况来看,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而家庭是赋予个体最基本的社会属性养成的首要与主要场所,家庭对人格的影响涉及各个方面,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代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均有放松的趋势:学校实行住宿制,大学生与家庭的接触减少;由于社会高频率的流动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教育做得很不够,家长意识不强,教育方法不当,也削弱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接触与交流。尽管如此,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与作用仍旧是巨大而无法替代的。鉴于是,家长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切关注其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高校也可学习与借鉴中小学的做法,通过家访、家长接待日、家长座谈会、咨询会等形式,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寻找家庭配合学校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第三,建立平等、互助、竞争的新型人际关系。‚大学之‘大’,乃全面、普遍、高深、超然;大学之‘学’,乃精神、思想、探索、创造。‛除了‚大‛和‚学‛外,大学生还应该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并逐步适应人际关系的‚游戏规则‛。因为‚大学生绝大多数比较重视知识的积累,这是飞行的油料,人生除了健康的身体外,至少还需要两方面的本事:一是处事的本事,二是处人的本事,缺一不可。有了处事的本事就可以起飞了,但是没有处人的本事就可能会撞机。‛因为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处于同一年龄阶段,彼此间没有尊卑长幼的差异。由于大学生都是被教育对象,彼此之间一般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等级与阶梯关系,更不存在人身依附和隶属关系。由于大学生尚未投身社会,彼此之间亦无地位高下之别。由于共同的语言、相同或相似的情绪体验,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合而不同‛,平等应当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一条基本准则。大学生尽管来自不同的地方,风俗习惯、语音系统等虽然有差异,但其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校园内,接触对象主要是老师和同学,交往目的主要是为了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切磋学问、关心国事、探讨人生、抚慰鼓励,交往方式主要是接触交谈,所以,大学生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稳定。而且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大学生要在一起学习、生活好几年,相濡以沫、相识相知,彼此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即便出现矛盾,一般都能自我解决和整合,不会有较大的波动。总体而言,大学生之间主流人际关系应该是团结的。由于大学生大多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且正处于青春的初期,需要有人能够倾听自己的心声,需要与他人个性特征上的互补和互嵌,因此人际关系中的友爱因素必不可少。大学生自身也时常利用人与人在时间、空间上的临近性,举办‚同乡会‛、‚联谊会‛等,为彼此间交流互助提供一个可行的平台。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铁饭碗‛、‚保险柜‛业已成为历史,大学生应该学会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意识:既要勇于竞争,注重开拓进取,又要坚决反对西方利己主义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主义;既要强调优胜劣汰,又要强调互助合作、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进步;既要讲求目的的正当性,又要讲求手段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第四,推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交融。在以‚推进教育新理念——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为主题的‚2002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指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多年来各国高教界以至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早已关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具有非常现实的迫切意义和长远意义。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发展,科学教育迅速占据了现代教育的核心位置,人文教育则逐渐衰落。人文教育的薄弱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脱离已经成为严重的现实问题,并引起各国教育界的警惕和忧虑。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科技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挑战下,人文教育相对薄弱的问题则更加突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均是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重要内容,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所谓科学精神,是指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开拓创新、勤奋不息的进取意识,独立思考、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对道德信念、道德人格的看重和追寻,对自由、平等、正义等重大价值的渴望和呼唤,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的主体性的企盼和高扬,对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问题的反思和探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不能分割的,二者是人类文明腾飞的双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孪生姐妹。以‚求真‛为主要特征的科学精神促进人文精神更健康、更丰富,改变着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发展过程理性化。人文精神是求善的,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精神氛围和环境,也约束了科技团体、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成为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航员。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任何一方面的残缺都会使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步入误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历来是培养青年大学生的重要基地。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探求新世纪、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两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加强思政工作的队伍建设、精心营造思政教育的良好环境,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向社会输送富有真才实学、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为今日中华之振兴、祖国之繁荣做出贡献。

第三篇:高校思政建设

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认识的不足以及高职生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较低,效果不理想。如果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本文根据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师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七个方面入手,探索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政治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保证高职生成为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课程。然而,由于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兴趣不大,导致课堂上出现 “到堂率”低、“抬头率”低、“参与率”更低等现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政治课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政治课教学更具有实效性?笔者认为,如果能将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高职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是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生的专业特点和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的取舍、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教学效果更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实现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探索。本文结合我院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师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七个方面入手,探索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前任教育部长周济曾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都应贯彻的理念,也是高职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与专业结合的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前提。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要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聚焦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考核办法的改革都要以人为本,从而实现高职生的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政治课教学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树立为专业服务的意识

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由教师来组织,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要实现政治课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政治课教师树立政治课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这是实现政治课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政治课教师还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到以下几点:(1)主动与所任教专业及其系的教辅人员交流沟通,了解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专业课程的大致内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实践的实施计划等。(2)参与专业教研室的教研活动、翻阅专业课程教材、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等。(3)关注或参与所任教专业学生的社团、专业活动以及班会等,积极与各专业学生沟通联系,了解各专业学生的特征特点及生活和思想状况。(4)密切关注社会新闻,特别是与自身所任教专业相关的行业新闻与动态,形成一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警觉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并将其积淀为教学素材。通过这些方式,政治课教师了解了各专业以及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了更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实际的材料素材,为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结合做好准备。

三、依据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高职政治课的课时较少,要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政治课教师要按“必需、够用”的原则,将教材重点内容提出来,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学生专业需求加以综合和提炼,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题,实现专题教学。专题教学模式能够打破统编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据专业需求和学生兴趣,围绕教学要点,提炼和确立专题课堂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中心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和重新编排,这为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奠定良好基础。我院社科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围绕学生专业需求,重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分为 “适应高职新生活”、“扬起理想的风帆”、“做坚定的爱国者”、“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树立文明新形象”、“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做知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做守法的职业人”八个专题,每个专题分别由在该专题涉及领域里学有专长的教师负责实施,改变过去由一位主讲教师包揽整个教学过程的情况,使学生受到不同学术背景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和熏陶。在专题教学的基础上,任课教师还可以根据所授课学生的专业要求、学生岗位需求,对教学内容做适当选择和修改,以便更有效地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

四、围绕专业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大学教育的试金石不是讲授伟大真理,而是用什么高明的方法来讲授伟大的真理”。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纯灌输式教学方法,围绕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要求来设计教学方法。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几种教学法,能给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机会,激发和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政治课堂教学在热情讨论的氛围中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是实现与专业结合的政治课教学改革应综合运用的方法。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培养良好职业道德”专题中,笔者提出问题“从职业道德视角看‘范跑跑’的行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相关行业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在“做知法用法的合格公民”专题中,笔者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采用“模拟法庭”这一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模拟法院审理案件的情景进行案例处理,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如法官、书记员、原告、被告、代理律师等。由于学生身临其境,在“模拟法庭”中积极进行辩论、思考,使该课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在“模拟法庭”中不但掌握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还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在以上所述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政治课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出发,尽量选用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生活、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素材教学。如所设置的案例、讨论的中心问题、角色扮演的主题等。(2)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综合运用几种教学方法,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互动、联动和交替使用,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法,学生都应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而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起着组织、引导作用。

第四篇:试论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试论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摘要】对于我国高校大学生所特有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表现,且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的特征,作为高校辅导员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及不同的阶段来进行辅导和教育。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阶段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要培养出合格出色的大学生,首先必须做到思想政治素质合格。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为全面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级人才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如何让学生正确面对利益选择时,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理想目标。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工作,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保证学生的思想健康的成长。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特征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特点有:反映敏锐,富于创造精神,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这些特点对他们看问题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他们看问题比较敏锐,常常能反映时代的潮流,提出切中时弊的看法,但是由于缺乏正反面的经验,对事物往往容易加以绝对的肯定或否定,容易片面化、绝对化,易走极端;由于社会的实践和年龄缘故,他们看待事物的观点还有些不成熟。他们的思想发展过程,往往同时存在着正确的认识与错误的认识、全面的认识与片面的认识,深刻的认识和表面的认识,因而是一个矛盾曲折前进的过程。他们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固定的观点,对问题的看法,往往不是以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作基础。在某一时期某些问题上有这样的片面认识;大学生的行为具有较高的自觉性,能够比较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这是同他们接收的思想观点、科学信仰和正确的世界观的教育相联系的;大学生的行为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在选择和实现行为目的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表现出勇往直前的力量和坚持的精神。

总体来说,我国高校大学生有其共性,而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其思想特点又有所不同。这些特点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辩证的看待每一个学生。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阶段

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经历的过程,是由各个不同教学过程组成的。由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矛盾在各个阶段的表现不一样,因此,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教育。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单纯地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是不合理,也是不科学的,要重视学习全面能力的培养,突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教育,以满足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适应差别化竞争的需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不苛求于考试的分数,要突出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改变以前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建立涵盖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指标的新型的评价标准。我们要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大学一年级属于初级阶段。这段时期,大学生各方面的状态都比较好,他们刚刚步入大学,目标的实现和对未来的憧憬使他们自豪、兴奋。由于高中阶段的紧张学习,步入大学后有的学生容易产生放松情绪。学习上,一时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规律;生活上,一时缺乏自理能力;集体观念、劳动习惯和独立办事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差。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影响都会很大,一旦养成了不良习惯,就不易改变。

在这个阶段,要根据大学新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尽快地了解和熟悉大学校园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特点。通过专任教师介绍专业情况和教学计划,高年级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要着重对他们进行培养目标和专业教育,要求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他们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性。大部分学生在这个阶段能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对基础课学习较为重视,但也有少数学生基础差或学习自觉性不高。针对这个阶段大学生的特点,要帮助他们明确前进方向,树立崇高理想,激发其的进取心,加强学生的责任感。要针对学习上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给予指导,区别对待不同对象进行不同教育。对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的进步,指出他们的不足,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戒骄戒躁;对于一些表现一般或相对较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增强信心,防止消极情绪。

经过几年的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在这个时期,要为学生做好走上工作岗位、走向社会的一系列教育。要教育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教育学生对参加工作后的有利情况和困难情况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勇于克服各种困难;要教育学生懂得正确的处理各种人事关系;教育学生正确的对待恋爱、婚姻、家庭、事业;教育学生具有自己所从事行业的职业道德。

三、结束语

除了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还要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重点围绕课堂训练、教育实习、参与辩论、观摩实训等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能力培养。此外,各个院校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要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设置组织机构,搭建活动平台,创设工作项目,提供物质支持。我们要根据大学生的普遍特点和各个不同阶段的特点,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大学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篇:提升高校思政工作专业化水平

提升高校思政工作专业化水平

曹宁华

一、专业化视野下的高校思研工作

1、加强科研是实现高校思政工作专业化发展、提高队伍建设水平的必然趋势  制度条件:准入,聘任,培训,考核,奖惩,升迁,退出

 科研工作立足专业化发展要求,科研能力是队伍发展性素质要求的重要构成;科研要求应纳入队伍职业生涯整体规划之中,明确高校思政研究工作的学科依托

2、以专业化视野推进高校思政研究工作

 阳光计划——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党建工作者都有

 职务评聘机制

 一系列科研资助项目

07年上海出台思政教师职务评聘

3、在具体研究中把握好“学科取向”与“问题取向”的关系

 专业化队伍联动

 科研文化的营造

 研究团队的打造

 研究梯队的组建

二、高校思研工作中要把握好的关系

1、思研工作中需把握好的关系

A 明确对象与划清边界

高校思政教育的职能:

 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

 维稳

 提供服务,促进发展

B 问题取向与掌握方法

正确的思维方法:辩证分析

研究方法:获取效果的有效科研方法

2、在具体研究工作中要把握好的关系

A 工作与研究

 工作领域不等于研究领域

 工作问题不等于研究问题

 工作思考不等于研究思考

 工作方法不等于研究方法

B 创新与沉潜

 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研究领域和专长

 克服科研工作潜在不足问题

 主义研究能力与研究经验的积累

C 个体与团队

1)明确科研方向

持续关注,深入挖掘,形成专长,系列成果

2)注重学术积累

学会积累,形成问题,瞄准前沿,比较优势

3)聚焦问题论域,精心选题

善于反思,把握论域,准确切入,系统思维

4)寻找方法策略,有效突破

善于准备,注重实证

三、选题介绍

 苏联解体2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研究

 文化“三自”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党建全过程研究

 提炼与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 高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研究(胡锦涛提出)

 大学文化育人研究

 大学精神文化的凝练、培育研究

 高校安全稳定问题研究

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思政工作创新研究

 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研究

 高校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方式创新

 提高思政工作者整体素质研究(宣传工作者、党建工作者、辅导员)全面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质量研究 社会实践育人研究 思政教育与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研究

 推进高校思政工作科学化研究

 社会管理视域下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1、关注政治

2、关注形势

3、关注政策

4、结合个人兴趣,确定选题

17届6中全会公报中提出高校要切实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人民日报》任仲平评论值得一读。

下载浅谈面对“90后”大学生,高校思政工作之对策(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面对“90后”大学生,高校思政工作之对策(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思政工作思路

    一.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结合高职特点,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和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

    大学生思政工作总结

    大学生思政工作总结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是我校“十一五”规划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关键学期,大学生思政工作总结。对于思政部来说,更是重要的一学期。三个月来,思政部......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心思政工作的开展

    浅谈以公寓为中心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摘 要]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公寓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公寓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管理......

    (高校思政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改方案

    XXXXXXXXXX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改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精心制订......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迈向社会。在实践教学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

    探讨如何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

    探讨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近......

    高校思政课第二章讲稿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的】 上一章学习了《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目的是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信念。这章组织学生学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

    高校思政教师如何上好思政课

    高校思政教师如何上好思政课?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前行方向,对广大思想政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