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时间:2019-05-13 14:0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一篇: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材说明: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第一节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头绪较多,内容烦杂,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学起来将会很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把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理清,而且必须弄透造成曲折的原因。

本课内容围绕社会主义、探索、曲折、发展四个方面展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前提,探索中的失误是曲折的原因,探索中能够纠正错误又是发展的原因。中共八大制定的政策是正确的,它符合中国当时国情。以后的史实证明了什么时候依据八大方针政策办事,什么时候就发展快,离八大方针越远,对我国的经济造成的危害就越大。真正理解了这一特征,就为下一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作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我国三大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的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征,分析其危害;知道“八字”方针及其作用;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

过程与方法:

1. 教师提供大量图表和文字材料,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和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2.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设问,让学生学会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思维方法。

3. 通过小组(四人为宜)讨论,让学生学会参与、合作的能力与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图片,让学生体验到“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疯狂”,使学生体会正确分析国情、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2. 通过对错误到正确的纠正,使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第一步,是制定经济建设方针。故而应该把中共八大制定的正确政策。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发展的十年。.教学过程:

环节1:提出问题导入:

教师活动1:制作一张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图,设问:

谁能说说这条曲线反映了什么现象?(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曲折历程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去了解四五十年前充满激情的人们所走过的既新奇又茫然的探索。

设计意图:使学生直观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的曲折,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环节2:新授课:

教师活动2:明确本课标题的含义:①社会主义建设②探索故而必有曲折 ③虽然曲折但总体是发展的从1956年起我国就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那么社会主义制度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师活动3:回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经济结构并展示材料:

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虽然掌握着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命脉,是居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但在国家经济中还未占据优势地位,还广泛存在着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和部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材料看,当时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如何?

学生活动1:思考并回答:小农经济、手工业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国营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

为了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和政策?

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可通过展示材料,如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图和文字材料说明资本家的私有制墨迹转变成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学生活动2:看教材图片《农民踊跃报名入社》图片并据一些数据: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1亿,占农户总数的96.3。得出:小农经济已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看黑龙江孙吴县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数据:1956年1月,对全县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镇内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6个:铁木社(34人)、被服社(11人)、工艺社(11人)、皮革社(6人)、调味社(7人)、食品社(9人);另有参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村工匠6人,计84人。占全县手工业工人总数的97.7%。得出:手工业者通过生产合作社的形式使个体经济转变为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

教师活动4:归纳: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成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到了。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

想想看,根据你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解,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活动3:看展示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封建地主阶级,除个别地区以外,也已经消灭了。富农阶级也正在消灭中。原来剥削农民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

广大的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它的队伍扩大了,它的觉悟程度和文化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

知识界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材料反映的我国怎样的历史现象?(剥削阶级已经基本被消灭,所以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就基本解决了)。

那么国内的主要矛盾又将是什么呢?为此,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共八大会议。

材料: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报告

根据材料指出中共八大对我国的主要矛盾作怎样的分析?

材料: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中共八大报告

主要矛盾必然决定主要任务,根据材料看,中共八大规定了怎样的任务?

请你给这次会议作个评价。(分析形势正确,故而主要矛盾抓得准,从而主要任务明确而准确,据此得出结论,这次会议表明“经济建设”成为党的主要任务,是符合国情的,因而是正确的会议)。

从曲线图上看是否印证了这次会议的正确性?

学生活动4:学生读图表,得出结论:是的,因为1956年后的二年里,工农业生产总值呈迅速发展趋势。

那么为什么58年到60年呈下降趋势呢?那是因为19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开始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展示一组“你相信吗”的图片,设问:你能从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中得出中共当时犯了哪些错误?反映大跃进运动中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错误。

展示材料:1958年8月上旬,在河北视察时,毛泽东来到徐水县,当听到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汇报说,全县秋季收粮可达11亿斤时,毛泽东很高兴地问道:你们全县31万多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 应该考虑到生产了这么多粮食怎么办的问题。他同时提出

搞人民公社的问题。8月5日,当张国忠在全县“共产主义思想文化跃进大会”上作《向共产主义进军》的讲话时,即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要求全县成立人民公社,向共产主义过渡。几天之内,全县2 48个农业社宣布转为人民公社。

教师活动5:讲述:从材料看出,浮夸风带来了共产风,人们憧憬着共产主义的到来,于是,按需分配形式之一的“大锅饭”现象蔓延了。

展示图片:1958年,河北人民公社社员中“大锅饭”、贵州“农村公社食堂越办越好”。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展示材料: 就工业而言,正如副总理薄一波所说:“一九五八年的工业生产增加百分之六十六,看起来这象是大跃进;但是如果分析一下这百分之六十六的内容就知道……国家花费了宝贵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现在都塞满了仓库,还要开支保管费。这能算大跃进么?”至于一九五八年生产的“一○七○万吨”钢里,有三百多万吨是乡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处也没有。薄一波一九五九年说的“一九五八年炼出来的三百万吨土钢,至今还埋在草里”(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一九八三年《中国统计年鉴》)

请你从材料中概括出两大运动所带来的后果。——通过从“花费„„材料”、“制造„„废品”、“什么用处也没有”等信息中得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

师生互动1:我们一起来分析下是什么原因使党中央犯这样的错误呢?

分析:①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众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②人们急于求成思想指导

展示材料:

“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年,不跃进行吗!”

——毛泽东

毛泽东在一九五八年宣布的“三年基本超过英国,十年超过美国,有充分把握”。

再展示曲线图,1961年以后为什么经济出现上升趋势?

讲述:经济的破坏终于引起了党中央的注意。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展示材料,解释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调整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大力加强农业战线,缩小基本建设规模,压缩重工业生产,大量精简职工,使积累率由40%下降到20%以下。巩固,指国民经济发展

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肯定已有的成绩,并使其向纵深发展。充实,指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使其成龙配套,以便收到更大的经济效果。提高,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讲述:这样,我国国民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就由“以钢为纲”、全面“大跃进”,转向了调整,使纠“左”的工作继续进行,使失调的国民经济得以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总结十年来的建设,看出,尽管在探索中出现曲折和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在发展。

三、“十年**”中的国民经济

展示材料: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再次展示曲线图,1966年以后工业生产出现了怎样的态势?为什么?

师生互动2:回忆必修一所学的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知识。并展示图片,如对各级领导人的批斗、全面夺权斗争等,目的是要说明当时政局混乱,大批领导人被打倒,工人离开工厂离革命,使国民经济计划因无法执行而被废置,经济工作的指挥高度和管理系统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

混乱的局势,涉及到交通运输、物资供应、工厂生产、产品质量等等,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

文革十年,又给我国的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

展示数据材料:材料一: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建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的阴影,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陈晓卿《百年中国》

依据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十年内乱,给中国经济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师生互动,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要求,取得预期效果。

环节3: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6:综观1956年以来二十年经济建设,你可有启示?综观这二十年来的政策,你对中国共产党又有怎样的认识?

学生活动5:可以自己思考,也可相互讨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经济建设要“稳”当先;经济建设必须符合建设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纲。敢于承认错误,更敢于纠正错误,故而伟大)。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可对本课知识加深印象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环节4:课后练习:

教师活动7:设计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

1.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B.三大改造完成后

C.中共八大召开后D.:大跃进运动开始后

2.下列属于中共八大内容的有① 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认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③认为当时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④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A ①②④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3.关于“大跃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一种“左”倾错误B 是急于求成思想指导下发生的C 给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D 发生在中共八大之前

4.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人民公社化运动②社会主义改造 ③“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提出和实施④中共八大

A ②④①③B ①②③④C ④②①③D ②④③①

5..“文革”爆发后,在“全面夺权”的狂潮中,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具体表现有①国民经济计划因无法执行而被废置②经济工作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③交通运输堵塞④市场供应紧张,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学生活动6: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第二篇: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毛泽东《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的开展及 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 动;“反右倾”斗争、三年经济困难;七千人大会、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 大成就。

二、要求学生认识:

1.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立即探索适 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10 年的探索中,虽然屡遭挫折,但仍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主流。

2.十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历 了反复的曲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不少发人深省的教训。这 些经验和教训,对后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伟大实 践,提供了借鉴。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史实具体分析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与失误,总结 经验与教训,以提高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教学难点: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屡遭挫折的原因和教训 教具

1957—1966 年主要成就示意图(放大、着色)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起来的? 总结学生回答情况,逐步导入新课。

指出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955 年和 1956 年,相继出现了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 私合营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的改造。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既然已经建立起来,那么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 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新课 题。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 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远比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艰难和复杂得多。革命道路不能照搬 外国,建设道路同样不能照搬外国。当时的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的情况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本章的引言。然后指出: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只 能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1956 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 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初步成果。

讲授新课:

一、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为了开好党的“八大”,党中央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毛泽东主席 从1956 年2 月开始,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有关34 个部门的汇报。汇报结束后,政治局开过几次会,总结建国以来的建设经验,并以苏联的经 验和教训作为借鉴。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著名的《论 十大关系》的报告。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所引这个报告中的10 个纲目。然后以前3 个目为 例,指出:根据形势和经验,今后应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 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这里涉及的实 际上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强调这篇报告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 年9 月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多 项重要决议。我们的教材突出了两项重要决策。请大家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思考:这两项决策为什么是正确和最重要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指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复杂的事物的 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 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我们从学过的中国近代史 知识已了解到: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代表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后来还有官僚资本主义),阻碍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人民大众和它们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个矛盾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经过三大改造,这一矛盾也得到基本解决。在阶 级斗争还存在的情况下,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又是什 么呢?“八大”根据我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明确提 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 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并进一步 提出了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 奋斗的总任务。历史证明,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八大”的另一个重要决策是:在经济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这主要是总结了几年来经济建设的 经验和教训,特别是针对从1955 年冬季开始出现的冒进势头而制定的(具体 情况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这一方针的制 定也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二、整风运动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发表

全党整风实际上是“八大”提出来的。1956 年11 月召开的八届二中全 会正式决定明年开展全党整风。这次整风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的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日渐显现 和突出。这些矛盾,通过或者联系到人民群众同他们的领导者即人民政府和 执政的共产党之间的矛盾而集中地表现出来。在此形势下,1957 年2 月,毛 泽东在有1800 多人出席的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讲话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 同的矛盾,对大量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 式去解决。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所引讲话中的段落,回答所提出的问题。然 后讲解:因为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 盾,所以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 解决。

2.整风运动的开展

1957 年4 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以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全党整风运动从此展开。党内外的广 大干部和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对党和政府的工作以及党政干部的思想作 风提出了大量的批评和建议。

3.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所产生的影响

整风运动开始后,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 制度进行了猖狂地进攻。其简要情况让学生自学教材中的有关小字。在此形 势下,毛泽东和党中央发动了一场群众性的反击右派的斗争。在生产资料私 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中国,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党的领导 的右派分子确实存在。对右派的进攻进行坚决反击,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右派分子只是极少数。由于当时党对阶级斗争和右派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 重的估计,对斗争的猛烈发展没有谨慎地掌握,结果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 大化了。从人数看,原来点名批判的,全国大约4000 人。到运动结束时,被 划为右派的已达55 万人。从范围看,从大城市扩展到各地县、市区、大厂矿、以至中小学。从性质看,由人民内部矛盾变为敌我矛盾。后果是不幸的。不 但给错划的同志带来了不幸,而且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损失。另一个重要 影响主要是在后来党的会议上,把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实践上升为错误的理 论,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 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矛盾。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 思考题,启发引导回答。指出:按照这一理论的判断,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就会以阶级斗争为主,经济建设应服从于阶级斗争。这就从理论上修改了“八 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 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1958 年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它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 后状况的愿望,但为什么说它忽视了客观规律呢?在启发学生回答的基础 上,指出:它改变了“八大”所提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 针,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再加上在宣传中片面强调“速度是 总路线的灵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错误口号,于是,盲目求 快,就压倒了一切,把经济建设引向歧途。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由于单纯追求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例如钢铁 产量要当年翻番,粮食产量要提高近一倍,“大跃进”运动从此开展起来。又由于主观地认为农业生产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 进生产,于是在一个多月内全国大部分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说其特点 是“一大二公”。实际上是“一平(穷富拉平)二调(无偿调用)”,有的 地方甚至打算试验两三年“过渡到共产主义”。这样,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的泛滥起来。

引导学生思考本章练习题第二题:“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哪些教训?”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极其艰 巨的伟大事业。建设社会主义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和干劲外,还必须时时刻 刻保持冷静的头脑,谦虚谨慎,紧密结合国情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 教训,尊重科学,特别是要始终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

1.“反右倾”斗争的发动

1958 年秋冬时期,毛泽东和党中央开始觉察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中的问题,并着手采取一些纠正措施。但当时是在基本肯定“大跃进” 和公社化运动的前提下而纠偏的,因而“左”的指导思想并没有根本改变。1959 年在党的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对提出意见的彭德怀等人 的批判,把他们定为“反党集团”,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 争,使大批干部和党员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处分。启发学生思考:这场“反右 倾”斗争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指出:这场斗争在政治上使党内从中央到 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

2.三年经济困难局面的形成

主要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困难局面形成的原因。“反右倾”斗争的开展,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许多已被指出、有待纠正的错误进一步发 展起来,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严重局面继续加剧,特别是农业生产遭到极大 破坏。再加上连续的自然灾害(1959 年农田受灾面积66845 万亩,1960 年 9771O 万亩,1961 年92625 万亩),苏联政府又背信弃义地撕毁两国经济技 术合作协议(撕毁合同343 个;废除257 个合作项目;撤走全部专家1390 名,并带走全部设计图纸和资料)。这一切造成我国国民经济自1959 年至 1961 年的严重困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具体情况引 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生产状况表”及有关小字。五、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

1.“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受到严重困难的教训,全党和中央逐步清醒过来,决心认真调查研究,纠正错误,调整政策。1960 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就是调整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关系,使国民 经济结构趋向合理,改革和变革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整顿企业领导班子及各 项制度。目的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水平,使其稳步健康地发展。这是 在这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的一次重要转变。有名的《农业六十条》、《工业七十条》、《科学十四条》,《文艺八条》、《高教六十条》、《中 学五十条》和《小学四十条》都是这一时期先后出台的。

2.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1962 年初,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了扩大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方 面的负责干部七千余人。大会前一阶段是讨论刘少奇代表中央提出的书面报 告草稿,直接提交会议评论,以便广泛地集中大家的智慧,最后形成正式文 件,因而会议开的很热烈,要求在会上讲话的人很多。会上,毛泽东等中央 领导人带头作自我批评。毛泽东说:“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我不是要别人推卸责任,其他一些同 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会议初步总结了几年来经济建 设的经验和教训。会议前后还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这次大会在动员全党为战胜困难而团结奋斗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从1962 年起,国民经济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1962 年生产恢 复状况简表”。到1965 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调整任务胜利完成。

3.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有失误、有成就,而成就是巨大的。运用 “三表”、“一图”,即教材中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农业生产增长简 况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业生产增长简况表”、“全国建设社会 主义时期重要工程和科学技术主要成就表”和“1957—1966 年主要成就示意 图”,指出六个方面的突出成就,即:基本建设投资近千亿元;工农业产值 增长近60%;除鞍钢外,新的大型钢铁基地武钢、包钢先后建成;石油实现 全部自给;农村用电量增长70 倍;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特别是涌现出以 王进喜、雷锋、焦裕禄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主义建设的带头人,他们的先进事 迹和所迸发的共产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论述这十年建设成就 的时候所说的:“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 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 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 的工作主导方面。” 小结:

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全 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极为高涨,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人就是 杰出的代表。这一时期在党的指导思想上虽一再出现过“左”的倾向和错误,在建设事业上出现过损失和曲折,但是在另一方面,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 倾向、理论、方针、政策,也在探索、形成和发展着,甚至在一个时期内居 主流地位。例如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 针的制定和实行,七千人大会的召开等,它们有力地引导党和人民在社会主 义建设的宏伟事业中进行着有益的探索,积累着经验,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作业: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有哪些 正确的指导思想?

2.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第三篇: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头绪较多,内容烦杂,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学起来将会很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把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理清,而且必须弄透造成曲折的原因。

本课内容围绕社会主义、探索、曲折、发展四个方面展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前提,探索中的失误是曲折的原因,探索中能够纠正错误又是发展的原因。中共八大制定的政策是正确的,它符合中国当时国情。以后的史实证明了什么时候依据八大方针政策办事,什么时候就发展快,离八大方针越远,对我国的经济造成的危害就越大。真正理解了这一特征,就为下一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作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我国三大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的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征,分析其危害;知道“八字”方针及其作用;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过程与方法:

1. 教师提供大量图表和文字材料,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和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2.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设问,让学生学会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思维方法 3. 通过小组(四人为宜)讨论,让学生学会参与、合作的能力与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图片,让学生体验到“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疯狂”,使学生体会正确分析国情、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2. 通过对错误到正确的纠正,使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第一步,是制定经济建设方针。故而应该把中共八大制定的正确政策。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二十年探索的失误和曲折。

教学过程: 导入: 建议教师制作一张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图,设问:

谁能说说这条曲线反映了什么现象?——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曲折历程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去了解四五十年前充满激情的人们所走过的既新奇又茫然的探索。新课:

明确本课标题的含义:①社会主义建设

②探索故而必有曲折 ③虽然曲折但总体是发展的 从1956年起我国就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那么社会主义制度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回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经济结构。展示材料:

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虽然掌握着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命脉,是居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但在国家经济中还未占据优势地位,还广泛存在着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和部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材料看,当时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如何?——要求得出:小农经济、手工业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国营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

为了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和政策?

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可通过展示材料,如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图和文字材料说明资本家的私有制墨迹转变成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利用教材图片《农民踊跃报名入社》图片并据一些数据: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1亿,占农户总数的96.3。得出:小农经济已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展示黑龙江孙吴县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数据:1956年1月,对全县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镇内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6个:铁木社(34人)、被服社(11人)、工艺社(11人)、皮革社(6人)、调味社(7人)、食品社(9人);另有参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村工匠6人,计84人。占全县手工业工人总数的97.7%。得出:手工业者通过生产合作社的形式使个体经济转变为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

最后归纳,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成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到了。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

想想看,根据你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解,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展示材料:

封建地主阶级,除个别地区以外,也已经消灭了。富农阶级也正在消灭中。原来剥削农民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

广大的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它的队伍扩大了,它的觉悟程度和文化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

知识界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材料反映的我国怎样的历史现象?——剥削阶级已经基本被消灭,所以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就基本解决了。

那么国内的主要矛盾又将是什么呢?为此,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共八大会议。

材料: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报告

根据材料指出中共八大对我国的主要矛盾作怎样的分析?

材料: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中共八大报告

主要矛盾必然决定主要任务,根据材料看,中共八大规定了怎样的任务?

请你给这次会议作个评价。——要求得出:分析形势正确,故而主要矛盾抓得准,从而主要任务明确而准确,据此得出结论,这次会议表明“经济建设”成为党的主要任务,是符 合国情的,因而是正确的会议。

从曲线图上看是否印证了这次会议的正确性?——学生读图表,得出结论:是的,因为1956年后的二年里,工农业生产总值呈迅速发展趋势。

那么为什么58年到60年呈下降趋势呢?那是因为19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开始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展示一组“你相信吗”的图片,设问:你能从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中得出中共当时犯了哪些错误?——反映大跃进运动中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错误。

展示材料:1958年8月上旬,在河北视察时,毛泽东来到徐水县,当听到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汇报说,全县秋季收粮可达11亿斤时,毛泽东很高兴地问道:你们全县31万多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 应该考虑到生产了这么多粮食怎么办的问题。他同时提出搞人民公社的问题。8月5日,当张国忠在全县“共产主义思想文化跃进大会”上作《向共产主义进军》的讲话时,即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要求全县成立人民公社,向共产主义过渡。几天之内,全县2 48个农业社宣布转为人民公社。

讲述:从材料看出,浮夸风带来了共产风,人们憧憬着共产主义的到来,于是,按需分配形式之一的“大锅饭”现象蔓延了。

展示图片:1958年,河北人民公社社员中“大锅饭”、贵州“农村公社食堂越办越好”。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展示材料: 就工业而言,正如副总理薄一波所说:“一九五八年的工业生产增加百分之六十六,看起来这象是大跃进;但是如果分析一下这百分之六十六的内容就知道……国家花费了宝贵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现在都塞满了仓库,还要开支保管费。这能算大跃进么?”至于一九五八年生产的“一○七○万吨”钢里,有三百多万吨是乡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处也没有。薄一波一九五九年说的“一九五八年炼出来的三百万吨土钢,至今还埋在草里”(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一九八三年《中国统计年鉴》)

请你从材料中概括出两大运动所带来的后果。——通过从“花费„„材料”、“制造„„废品”、“什么用处也没有”等信息中得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

我们一起来分析下是什么原因使党中央犯这样的错误呢?

分析:①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众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②人们急于求成思想指导 展示材料:

“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年,不跃进行吗!”

——毛泽东

毛泽东在一九五八年宣布的“三年基本超过英国,十年超过美国,有充分把握”。

再展示曲线图,1961年以后为什么经济出现上升趋势?

讲述:经济的破坏终于引起了党中央的注意。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展示材料,解释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调整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大力加强农业战线,缩小基本建设规模,压缩重工业生产,大量精简职工,使积累率由40%下降到20%以下。巩固,指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肯定已有的成绩,并使其向纵深发展。充实,指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使其成龙配套,以便收到更大的经济效果。提高,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讲述:这样,我国国民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就由“以钢为纲”、全面“大跃进”,转向了调 3 整,使纠“左”的工作继续进行,使失调的国民经济得以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总结十年来的建设,看出,尽管在探索中出现曲折和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在发展。展示材料: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再次展示曲线图,1966年以后工业生产出现了怎样的态势?为什么?

回忆必修一所学的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知识。并展示图片,着重选一些对经济的指挥和管理不利的图片,如对各级领导人的批斗、全面夺权斗争等,目的是要说明当时政局混乱,大批领导人被打倒,工人离开工厂离革命,使国民经济计划因无法执行而被废置,经济工作的指挥高度和管理系统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

混乱的局势,涉及到交通运输、物资供应、工厂生产、产品质量等等,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

文革十年,又给我国的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

展示数据材料:材料一: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建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的阴影,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陈晓卿《百年中国》 依据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十年内乱,给中国经济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综观1956年以来二十年经济建设,你可有启示?——言之有理即可。一般要求得出:经济建设要“稳”当先;经济建设必须符合建设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纲;等等。

综观这二十年来的政策,你对中国共产党又有怎样的认识?——引导学生,从制定政策的目的看,从对政策执行的态度看(敢于承认错误,更敢于纠正错误,故而伟大)。

课后练习

1.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B.三大改造完成后 C.中共八大召开后

D.:大跃进运动开始后

2.下列属于中共八大内容的有① 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认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 ③认为当时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④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A ①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关于“大跃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一种“左”倾错误 B 是急于求成思想指导下发生的 C 给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 D 发生在中共八大之前

4.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社会主义改造 ③“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提出和实施 ④中共八大

A ②④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④②①③ D ②④③① 5..“文革”爆发后,在“全面夺权”的狂潮中,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具体表现有 ①国民经济计划因无法执行而被废置 ②经济工作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 ③交通运输堵塞 ④市场供应紧张,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5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本章重点

1、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思路和正确的理论判断(八大路线、毛泽东两篇重要文章)。

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实践上的“左”的偏误以及在实践中的一系列纠偏努力。

3、社会主义时期所犯错误的性质、主客观原因及其评价。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贡献和意义。

本章提示

正确分析和看待文化大革命。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内容:阐述了经济政治十方面关系,指出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成为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反右派斗争:1957年,整风运动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攻,中央决定开展反右派斗争。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将主要矛盾判断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偏离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

4、“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

5、大跃进运动:1958年发动,初衷是好的,但结果是违背经济规律,破坏了经济平衡。其主要标志和特点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6、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的体制是

“政社合一”,特点被概括为

“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大”指规模大:“公”,是公有化程度高。“平”指绝对平均的分配方式,“调”指对原属个高级社的生产资料和财产无偿调拨)。结果:脱离农村生产水平,伤害社员和小集体利益。

7、1958年到1959年初纠“左”的五个会议:第一次郑州会议、武昌会议、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海会议。这些会议因以坚持“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为前提,带有很大局限性。

8、庐山会议:(1)1959年7月2日起,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间,彭德怀致信毛泽东,认为1958年大跃进成绩确是伟大的。但也有不少深刻的经验教训?毛泽东错误地认为这是党内外的右倾势力对三面红旗的否定。(2)8月,在庐山召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作出了《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随后在全党范围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

9、60年代前期国民经济的调整

(1)调整开始的标志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要求彻底清理一平二调,彻底纠正共产风?·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紧急指示信》的发布和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和政府指导方针的重要转变。

(2)调整中形成一系列工作条例: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其他领导人也主持制定出有关各方面的工作条例草案,总结历史经验,继续纠正左的错误,推动国民经济转入1962年至1965年的三年调整时期。

10、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3年至1965年):运动中发出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错误地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1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导火线: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发动和开始的标志: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系统地阐发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会上成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为文革领导机构。再发动:1965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会上印发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对”文化大革命“进行再发动。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成为

”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方针。

12、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论点: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些理论及其实践严重地背离了客观实际,明显地脱离了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并被他重用过的林彪、江青、康生等人所利用。

13、“二月逆流:1966年2月中旬,在有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军委领导人参加的碰头会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对中央文革小组的错误做法提出强烈的批评。然而,这次抗争却被诬称为”二月逆流“,遭到压制。

14、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简称“九一三”事件)。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15、“四人帮”

组成:1973年8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方针。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

16、文革的结束:1976年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进行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6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在这场斗争中,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起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17、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是探索中的错误,不是有社会主义本身所造成的。

18、“两弹一星”: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争取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0、“乒乓外交”与中美关系正常化:20世纪60年代末,尼克松总统开始检讨美国的对华政策,毛泽东、周恩来敏锐地觉察到美方的变化,抓住时机发起了“乒乓外交”,实现“小球转动了大球”。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上海联合公报。同年9月,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中美关系正常化。

2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的提法: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2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两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1、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是什么?

(1)路线: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是怎样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毛泽东在文章中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实际上为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3、“七千人大会”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1)1962年1、2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中央、大区、省市自治区、地区、县五级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七千余人与会,被称为“七千人大会”。毛泽东、刘少奇等对前几年的工作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初步总结了经验。

(2)意义:这次会议对于恢复实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起了积极作用,在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推动形势迅速好转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1、试述“文化大革命”错误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发生并且持续十年之久,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1)我们党在迅速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之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2)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积累下了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事物、新问题时,容易照搬过去的经验,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仍然习惯于采取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法去处理。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主观主义的思想和做法,由于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误解或教条化,反而显得有“理论根据”。这些都促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产生。

(3)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在中国共产党面临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新任务因而需要特别谨慎的时候,毛泽东逐渐骄傲起来,逐渐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再加上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这样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像“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错误的发生和发展。

2、怎样科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所犯的错误?

在1956年到1976年,中国共产党所犯的错误,需要做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1)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

在“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时期,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依然具有巨大凝聚力。·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里,中国共产党保持着统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经济建设仍在进行,国家仍然保持统一。

(2)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抗争,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使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性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3)毛泽东在全局上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保护过一些党政军领导干部和党外著名人士,使一些负责干部重新回到重要的领导岗位。·领导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对“四人帮”批评和揭露,使其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图谋未能

得逞。·始终警觉地维护国家的安全,并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在“文化大革命”中,共产党保持着统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经济建设仍在进行,国家仍然保持统一都是同毛泽东的作用分不开的。

3、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有哪些理论贡献?其意义是什么?

(1)在基本的指导思想方面,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2)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阶段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问题上,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4)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如·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5)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正确的观点。如·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要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尤其是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

·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6)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7)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

(8)关于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毛泽东最早觉察到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危险,号召共产党人提高警惕,同这种危险作斗争。·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提出:共产党员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意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重要思想,把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大大地向前推进,为继续进行探索并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第五篇: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曲折发展(xiexiebang推荐)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摘要:新中国从1949年10月1日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61年的旅程。新中国的61年是辉煌的,但她走过的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回顾这些年的历史,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创造的每一个奇迹以及所遭受的每一个挫折,无不为新中国进一步建设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经过挫折与磨难的洗礼,社会主义在挫折中发展才会走的更安稳,更扎实。因此,认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的轨迹,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于进一步振兴中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探索曲折发展

一.良好的开局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相对而言新生的事物,没有前路可遵循,没有历史可借鉴,因此,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上只能学习甚至照搬苏联的做法。“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经过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践,我国初步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因此,毛泽东提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2.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要有自己的创造”的共识。从1956年起,毛泽东领导全党开始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曲折的历程。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 “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论十大关系》成为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举行,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这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着重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并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所有这些,都是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它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鲜内容。

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前期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的同时也潜伏着许多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的进一步建设发展中起到阻碍作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突出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单纯地宜传“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盲目求快,压倒了一切,从而改变了八大所提出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极大刺激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领导经济建设的自信心,在胜利面前不少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严重不足。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偏离了实事求是,稳步前进的正确轨道,“左”倾错误严重的泛滥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特别是1957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上风。这些错误的东西,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脱离了中国实际。这种正确与错误交织并存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全党的集体探索过程中,也存在于毛泽东本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比较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有所积累,但是,由于它本身还不很成熟、还不很完善,正确的发展趋向终于没有能够阻挡错误趋向的进一步发展,“左”的错误发展趋向终于暂时压倒了正确的发展趋向,导致了1966年开始的为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开始。虽然毛泽东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但他对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认识不足,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这时已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它没有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性质,只是一场破坏社会主义发展的内乱。

三.深刻的教训

1.错误的性质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事业。由于中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所以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找到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能不经历一个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的过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探索过

程。1957年以来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所犯的错误,是中国在独立地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发生的严重错误。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并不是由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本身所造成的,而且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完全可以纠正这些错误。

2.犯错误的原因

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刚刚处于起始阶段。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习惯于以旧思维来应对新问题,进行大规模的风暴雨似的群众性斗争,从而导致阶级斗争的严重扩大化。

3.经验教训

正是因为有过这些问题与错误,从而使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成熟,使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更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杜绝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膨胀。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优良的民主传统。

四,建设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

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还是取得了重大的显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医疗,卫生,科技事业的发展

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五,启示:重视历史,美化未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路线曲折现象的发生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个人原因,又有社会原因。缺乏坚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发生违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观原因。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健全,国家法制建设滞后等,是导致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客观原因。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努力创造有利于贯彻实事求是的主客观环境。为此,一要加强教育,切实提高主体素质。要广泛深入地

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教育,真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从而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反对和抵制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加强科学知识教育,在全社会兴起崇尚科学、反对愚昧、迷信的社会氛围,努力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人们认识客观规律并运用客观规律来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而减少和避免违背客观规律的盲目蛮干、瞎指挥现象的发生。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坚持实事求是的社会机制。人的行为不仅受着自身素质的影响的制约,而且还受着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现存制度的严格约束。为了切实有效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着力加强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度,切实有效地防止个人专断发生。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制度,严格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坚持民主、公开、透明的决策原则,防止决策简单化或重大问题决策暗箱操作。三要加快我国信息网络化建设,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是对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即对信息的及时准确把握以保证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决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彭明,《中国近代史纲要》,华文出版社,2004年6月版

《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模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成果: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意义: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

    一_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社会主义建设起步的背景,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

    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说课稿(5篇范例)

    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说课稿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范文模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教案 葛店中学 万兴奎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两大重点内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经济建设的成就.本课所讲述的史实表现出在曲折中前进的......

    在彷徨中探索(定稿)

    在彷徨中探索,在学习中总结 -----课改十年之心得体会 从1991年毕业担任语文教学到今天, 已有20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在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活到老,学到老”这句俗话的重要性。......

    在探索中奋进

    在探索中奋进 ——庾岭镇中心小学2011年工作缩影 2011年,是庾岭小学教育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学校文化、队伍建设、素质教育、学校安稳等方面突破发展和全面......

    在探索中前行

    在探索中前行“两集中、两到位”率先在庆阳市工商局窗口破冰 为了以最小的人力资源成本,最大化的发挥驻厅窗口的行政审批和服务管理职能,尽快完成由“窗口受理”到“窗口办理......

    在探索中前行

    在探索中前行 ——第二中学高效课堂进程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现在就我校探索高效课堂中的具体做法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做一下汇报,并与各位教育同仁探讨交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