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
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
(2006年3月14日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
基金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根据2006年3月18日、2008年3月3日
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奖励委员会建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纪念我国著名法学家、政治家、教育家钱端升先生对法学事业的卓越贡献,促进我国法学研究的繁荣发展,鼓励法学和法律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多出精品,特以钱端升先生的名义设立“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提名奖。
第二章奖金来源
第三条设立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基金,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钱端升先生的亲友和学生的捐赠;
2.中国政法大学校友捐赠;
3.企事业单位、基金会等机构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
4.基金存款的利息收入;
5.其他。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基金理事会组成及职责:
1.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基金理事会(简称“基金理事会”)由钱端升先生亲属、中国政法大学及其校友会代表、捐款人及捐款机构的代表组成。基金理事会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理事若干人,秘书长、副秘书长各1人。
2.基金理事会的职责包括:
(1)制定《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并根据奖励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对其进行必要补充和修订;
(2)负责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
(3)聘任奖励委员会委员;
(4)根据基金筹集情况确定每届奖励数额;
(5)主持颁奖活动;
(6)其他需基金理事会决定的事项。
第五条奖励委员会组成和职责:
1.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委员会(简称“奖励委员会”),由国内法学界著名学者组成。奖励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2年,可以连聘连任。奖励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委 1
员若干人。
2.奖励委员会的职责是:
(1)对基金理事会制定的《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提出补充和修订建议;
(2)审议奖励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的评奖工作安排报告;
(3)审议每届评奖工作申报和通讯评审情况的报告;
(4)审议获奖成果名单和奖励等级;
(5)审议奖励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的异议处理建议并做出最终裁决。
第六条基金理事会和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职责:
1.基金理事会和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合署办公,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
2.办公室根据基金理事会和奖励委员会的授权,履行以下职责:
(1)组织基金理事会和奖励委员会会议,并向会议报告工作;
(2)组织成果申报和专家通讯评审工作;
(3)组织获奖成果名单公示、颁奖大会、学术交流等事宜;
(4)受理异议事项,负责核实并提出处理建议;
(5)定期向全体理事印发《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工作简报》;
(6)完成基金理事会和奖励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章评奖范围、成果形式
第七条凡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法学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的法律工作者,及社会法律服务机构的法律工作者,在法学领域所取得的优秀研究成果,均可参加评奖。
第八条申报评奖的成果形式包括:
1.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
2.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3.未公开出版或发表,但被部级以上党政机关(含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采纳的研究咨询报告类成果。
第九条申报评奖的成果须公开出版或发表1年以上;研究咨询报告类成果可不受此限,但须提交有关机构的采纳证明。
第五章公告与申请
第十条评奖公告由奖励委员会办公室于每评选年度在有关媒体上发布。
第十一条申报工作主要以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集中申报的方式进行,个人申报须经所在单位推荐。
第十二条申请者需按申报通知的要求填写和提交《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申请评审书》电子版及打印件各1份,并提交3套成果。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申报成果不予受理:
1.不符合本办法第四章所规定的评奖范围或成果形式;
2.著作权存在争议;
3.违反学术规范;
4.上届评奖已经申报过的成果;
5.本届奖励委员会委员的研究成果。
第六章奖励等级标准
第十四条奖励等级的主要标准是:
1.一等奖:具有重大学术或实践价值,对本研究领域有重大突破性贡献,或对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得到学界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2.二等奖:具有重要学术或实践价值,对解决学术问题或实践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得到学界和社会的较高评价。
3.三等奖:具有较高学术或实践价值,对解决学术问题或实践问题具有明显作用,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好评。
4.提名奖:具有一定学术或实践价值,对解决学术问题或实践问题具有一定作用,得到学界和社会的肯定。
第七章评审原则与程序
第十五条评审工作遵循科学、公正和宁缺勿滥的原则。
第十六条实行小同行评审制。奖励委员会委托高校社科评价中心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库、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专家库及中国法律信息网(chineselaw.net.cn)专家库中选择二、三级学科或专门研究方向的7位专家进行通讯评审。
第十七条 通讯评审结果的汇总,由高校社科评价中心负责,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按5位专家总分进行排序的办法,并备注5位专家的建议奖励等级,提出1:1.2的获奖成果建议名单,报奖励委员会审议。奖励委员会对获奖成果名单的审议,采取无记名差额投票、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的表决方式。
第八章保密与回避
第十八条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应与高校社科评价中心签订评审工作保密协议,以规范有关工作人员的行为。
第十九条评审专家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不得透露评审情况。
第二十条评奖工作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通讯评审专家应分别来自不同的7个单位,申请者所在单位专家回避。奖励委员会委员一律不申报评奖。
第九章异议及其处理
第二十一条奖励委员会审议通过的获奖成果名单,在相关媒体上公布。
第二十二条自获奖成果名单公布之日起,30日内为异议期。在异议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布的获奖成果持有异议,均可向奖励委员会提出。
第二十三条异议材料须写明异议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匿名异议材料一律不予受理。所有异议材料必须在本办法规定的异议期内寄送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过期不予受理。
第二十四条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在收到异议后,负责进行核实,并将有关情况提交奖励委员会审议。奖励委员会依照本办法和相关规定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章颁奖
第二十五条对无异议的获奖成果,由基金理事会组织颁奖大会,向获奖者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并组织学术交流。
第十一章处罚
第二十六条获奖成果如存在违反学术规范的问题,一经核实,不受时间限制,奖励委员会有权撤销其获奖资格,追回奖励证书及奖金,并在有关媒体上予以公布。
第十二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基金理事会和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篇:第三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申报暨
第三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申报暨 第三届“中国法治论坛”征文公告
一、第三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申报公告
“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以下简称“钱端升法学奖”)是中国政法大学倡议设立的全国性法学研究奖项,旨在纪念钱端升先生对我国法学研究的重大贡献,促进法学研究繁荣发展,推动国家法治建设。经向教育部主管部门申请,根据全国普通高校社科统计年报有关奖励认定的办法,钱端升法学奖被认定为“部级奖”。根据《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的规定,2010年举行第三届评奖活动。现将有关申报事项公告如下:
1.申报范围:普通高校教师,法学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及社会法律服务机构的法律工作者均可申报。申报成果须为1998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公开出版发表的学术专著、学术论文和部级以上党政部门采用的研究咨询报告(研究咨询报告不受此时间下限限制)。已申报过前两届钱端升法学奖的研究成果不再受理。
2.奖励等级和数额:一等奖3项,每项奖金人民币5万元;二等奖15项,每项奖金人民币2万元;三等奖 30项,每项奖金人民币5000元;提名奖20项。
3.申报办法:请登陆中国政法大学校园网钱奖专题网站(http://gate.cupl.edu.cn/qdsfxcgj)、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联系人:刘璐,电话:010-58909103,***。
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基金理事会、奖励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四日
第三篇: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
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我校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加快特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将我校建成标准化的特殊教育学校,特制定本奖励办法。
二、目的第二条 教育教学成果奖授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集体和个人。
主要目的:保证教育教学研究的顺利开展,使我校教育教学研究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的管理工作;鼓励教职员工为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爱岗敬业,努力钻研教学、管理业务,参与国家、省、市级教育教学课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编写校本教材,参与特殊教育教学各类交流活动和展示教师才华的专业竞赛。
三、规范
第三条 我校的教育工作者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应当在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保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格、严密、严谨的科学作风。应对自己申报的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严禁弄虚作假,严禁抄袭他人著作、论文或者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如发现有违背教育工作者道德行为准则的行为,经调查核实,将撤消奖励、通报批评、责令其消除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四、奖励形式和方法
第四条 奖励主要分为表彰、发放奖金和推荐优秀三种形式。
1、奖励有以下几类: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五个等级,均给予通报表彰并授予相应的证书和奖金。
2、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级的划分。
(一)特等奖:
1、在全国、省(部)级教育教学论文、成果评比获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的项目;
2、在市级教育教学论文、成果评比获一等奖的项目;
(二)一等奖:
1、在全国、省级教育教学论文、成果评比获三等奖的项目;
2、在市级教育教学论文、成果评比获二等奖的项目;
(三)二等奖:
1、在市级教育教学论文、成果评比获三等奖的项目;
2、全国、省(部)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四)三等奖:
1、市级刊物发表的论文;
2、在各专业教学会年会上获奖的论文;
3、已在校内使用的校本教材。
(五)优秀奖:
1、在各专业教学会年会上发表的论文;
2、在校刊上发表的论文;
3、已在校内使用的自编教学辅助用书。
(六)实验室建设,教具制作及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成果,根据其制作的科技含量、设计、制造难度、水平、教师参与程度、应用广泛程度等具体定出其相应等级。
第五条 奖励标准
特等奖:300元;一等奖:200元;
二等奖:100元;三等奖:50元;
(七)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教务处每年组织一次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评奖活动,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进行奖励。奖励分一、二、三等奖,奖励金额为100元、80元、50元。
第六条 奖励实施方法如下:
每年9月为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申报时间,凡获得各类奖项的教师可将获奖证书连同复印件,已出版的校本教材需将原件交到教务处,由教务处组织人员进行审评,并以适当的形式进行表彰、奖励。
第七条 实施细则:
1、论文(成果)应为第一作者,教材(或专业书籍)应为主编(或副主编),如果是第二作者(及第二作者以下的其他作者)和参编,则降低一个等级给予奖励。
2、本条例的奖励为一次性的校内奖励,即每一项成果(论文、教材)只给予一次奖励。如有项目重叠,则取较高者。
第八条 本办法从二○一一年十一月一日开始实施。
本办法的解释权归海林市特殊教育学校。
第四篇:教育教学及研究成果奖励办法
教育教学及研究成果奖励办法
为鼓励全校教职工做好工作,搞好教育教学研究,发挥特长,勇于学术探讨,切实做到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特制订本办法。
一、奖励对象: 教育、教学、处室工作人员,开展专项工作与研究等方面获得成果者,均享有获得奖励的权利。
二、奖励项目:
(一)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成果奖:
1.结合本专业实际撰写的论文或经验总结;
2.学术讲座发表的论文;
3.各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登载或播放的论文稿件; 4.某项工作的研究专著;
5.文学、美术、音乐发表的作品;
6.科技发明及国家确认的专利项目。
(二)培养专长学生辅导奖:
1.学生参加各学科知识大赛获奖的辅导老师;
2.省、市、县体育运动会获得较高名次运动项目的教练员;
3.学科统考,高、中招考试在市、县两级获得总分或单科前三名的任课教师;
4.后进变先进的班主任、级段长。
三、评选办法:
(一)学校成立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教科研组和有关领导组成;
(二)论文、专著由评审小组评出获奖名次。已发表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的论文、专著均在获奖之列,以报刊级别定出获奖名次;
(三)体育竞技获奖,以上级颁发的奖牌、奖杯、奖匾、锦旗为凭,决定在校获奖名次;
(四)学科知识竞赛、统考、高中招考试以上级主管部门的统计资料为准;
(五)后进变先进奖,由同段的班级和同部级段公认,政教处考核属实的班级、级段。
四、奖励办法:
(一)坚持荣誉奖为主、物资奖为辅的原则,根据学校经济状况,确定奖金数额。
(二)科研成果突出,影响很大,甚至获得专利权者可获得重获。
第五篇:振华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
教科研究成果奖励制度
振华学校
2011.09
振华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校的教学工作,表彰和奖励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研究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激励我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以及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规定及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它包括:
1.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多样性要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转换教育思想、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培养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实践教学、保证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2.适应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在推动教学管理现代化,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产学研合作、优质资源共享、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教学成果的主要形式为反映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实施方案、研究报告、教材、课件、论文、著作等。第三条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每二年评选一次。第四条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个等级,各等级的数额根据当年申报的实际情况确
定。在同等条件下,对长期从事公共课、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及中青年教师取得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优先考虑。
第二章申报
第五条申报条件
申报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校办学方向,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贯彻落实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意义,在校内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2.经过一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
3.有成果的科学总结或在校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有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
4.必须是过去未参加过评奖的教育教学成果,过去已参与评选但以后又确有新的突破性发展的成果,若需申报,则应加以详细说明。
5.必须是完成人近四年内所取得的,并经过二年(含二年)以上实践,表明该成果的确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产生显著的效果和效益,值得推广。实践检验时间应从正式实施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间。
6.申报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个人或集体的主要完成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遵守职业道德;
(2)必须是在我校工作两年(含两年)以上的正式在编人员,离退休人员则必须是在职期间完成的教育教学成果;
(3)对于跨校合作的成果,必须是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主持人;
(4)必须是直接参加了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做出了主要贡献;
(5)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以上的项目一般应由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
(6)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一般不超过5人。
第六条评审标准
特等奖:在理论上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实践上取得显著成效,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等方面有特殊贡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一等奖:在理论上有较大突破,实践上取得明显成效,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重大作用,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二等奖:在理论上有创新,在实践中取得成效,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较大作用,在校内处于先进水平。
第七条申报程序
1.由申报人填写“南京农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一式二份;
2.将申报书及同版Word文档和反映该成果的其它主要材料报所在单位初审;
3.单位负责人根据初审结果填写单位意见;4.各单位将初审合格的材料报教务处。
第三章评审
第八条 成果的评审程序
1.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组对各单位申报的项目及其材料进行认真审阅,并根据教育教学成果评估指标体系评分,确定推荐等级后,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其中校级特等奖的主要完成人要以powerpoint形式向评审组作成果概述,并接受提问和答辩。
2.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听取专家组的工作报告后,根据专家评审组的推荐意见,审定校级教学成果奖奖励名单。
3.奖励名单报主管校长批准后,张榜公布十五天,接受全校教职工评议。
4.凡对获奖成果有异议者(包括其科学性、合理性、权属性等),须以书面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向教务处提出,并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需对有异议的成果进行复议。
5.异议期后,正式发文公布。
第四章奖励
第九条学校对获奖成果主要完成人(前5名)发给证书和奖金。
第十条获奖成果记入主要完成人的业务考核档案,作为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十一条获校级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的项目,学校将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指标和成果质量,推荐部分项目参加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
第五章其它
第十二条学校要求所有申报教学成果奖的课题组和个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填写和出示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对于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教学成果的获奖者,一经查出,学校将撤销相关奖励,并收回证书和奖金,并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