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学研究成果概述

时间:2019-05-14 14:1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学研究成果概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成果概述》。

第一篇:知识产权法学研究成果概述

知识产权法学研究成果概述

一、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三大支柱之一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和企业竞争的焦点,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我国必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鼓励社会成员的创造性劳动,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将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资源,将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转化为对国际智力资源的巨大引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自2000年8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专利法》修正案,《商标法》、《著作权法》修正案也于2001年10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三部法律的实施条例(细则)也先后颁布实施,加之修订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有关知识产权的行政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在短短的几年内进行了比较大的修订和完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的研究和实践对于知识产权理论和制度提出了不少新问题。《专利法》第三次修订草案已经提请国务院审议,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竞争政策的协调等问题都已经受到关注。

2008年4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确定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纲要在战略措施中指出:要建设若干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二、知识产权基础理论体系的建构

知识产权基础理论主要涉及基本范畴、法律价值、制度体系以及权利救济等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在知识产权领域进行了许多基础性、开创性的研究,对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关于知识产权的基本范畴。1986年,郑成思先生的《知识产权法通论》作为我国30年来第一本知识产权专著,对主要知识产权类型作了系统阐述。作者认为,专利权保护新颖、实用、先进的发明;版权保护作品独创的“表达形式”,不延及作品反映的实质内容;商标权保护商标,商标的作用在于区别不同生产者或销售者生产或销售的同类商品。1987年,吴汉东教授和闵锋教授合著的《知识产权法概论》作为第一本知识产权法教材,提出知识产权理论范畴,对知识产权本体、主体、客体、属性与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界定。作者认为知识产权是有别于传统财产所有权的一种新型权利,其本质属性在于客体的非物质性;其主体没有行为能力的限制,仅凭借自己创造者的身份,经国家主管机关确认即可取得权利;对于外国人的主体资格,主要奉行“有条件的国民待遇原则”;其客体即知识产品,具有创造性、非物质性、公开性等主要特点;权利本体表现了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的基本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学者多将知识产权定义为人们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有学者认为,以知识产权名义统领的各项权利,并不都是基于智力创造成果产生,因而需要对知识产权作出新的概括,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1)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2)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

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3)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支配其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信息,享受其利益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关于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有学者认为,知识产权与其他财产权利的根本区别在于其本身的无形性,而其他法律特征即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等皆由此派生而成。关于知识产权客体与对象的关系,学者多将其作为相同概念来使用,但也有学者认为客体与对象属于不同范畴,前者是指基于对知识产权对象的控制、利用和支配行为而产生的利益关系或社会关系,后者则指知识本身,属于“人类对认识的描述”。新世纪伊始,学者以民法学理论为基础,对知识产权本体、主体与客体等基本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具言之,知识产权本质上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意为无形财产的所有权),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所属权项的共 同法律特征;知识产权主体制度在原始取得、继受取得及国民待遇方面有别于一般民事主体制度;知识产品是对各类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新的概括,其种类主要有创造性成果、经营性标记与经营性资信,具有客观性、有用性和稀缺性等特征,是财产化的精神产品。

关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取向。就法律所促进的价值而言,正义与效率应是整个知识产权制度的立法目的和功能目标。关于知识产权的正义价值取向,学者在论述中多以洛克的劳动价值理论、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以及黑格尔的财产人格理论等为依据。然而,正义价值并不能完全涵盖知识产权制度的效率价值,正义目标最终实现并不等同于效率最大化的成就,即促进知识、技术、信息的广泛传播。对此,有学者以法经济分析为基础,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论证知识产权制度效率价值的显著性。概言之,知识产权制度的宗旨,在于保护创造者的合法权益和促进知识产品的广泛传播。这一制度的基本功能是:调整创造者行使“专有权利”与促进知识广泛传播的矛盾,协调创造者、传播者与使用者三者利益的关系。有鉴于此,有学者在研究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时,提出了“著作权法的平衡精神”这一新的理论命题,即平衡精神所追求的,实质上是各种冲突因素处于相互协调之中的和谐状态,它包括著作权人权利义务的平衡,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三者之间关系的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这一理论在随后的知识产权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系统化。有学者认为,专利法是国家以技术进步为交易目的、在技术发明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对价或衡平机制;另有学者则通过剖析知识产权法中的内在价值构造,发掘出知识产权法背后的利益平衡机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利益平衡理论。

关于知识产权的权利体系。知识产权的体系化涉及权利的类型化问题,事关知识产权法未来的立法体例选择。关于知识产权的权利类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地理标记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对于发明权 与发现权是否属于知识产权,学界存有异议。有学者认为,应将发明权、发现权列入知识产权范围;另有学者认为,科学发现不宜作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还有学者认为,该类发明权、发现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是一种取得荣誉及获取奖励的权利,应归类于科技法之中。狭义的知识产权既涉及文学产权(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邻接权)、工业产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也包含工业版权这种新型权利。在权利类型化的基础上,有学者开始尝试对知识产权体系进行构建。为应对知识产权体系化的法律变革,大陆法系的一些国家尝试将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编入本国的民法典。法国在法典化的道路上更是独树一帜,率先制定了第一部知识产权法典,而菲律宾、埃及、越南等国则竞相效仿。概言之,知识产权立法模式经历了从单

行立法、编入民法典到专门编纂法典的过程。中国知识产权法典化问题,是由20世纪90年代末启动的民法典起草工作引起的。对于知识产权“入典”,立法者和多数学者均无异议;而至于如何“入典”,则意见纷呈。有学者认为,应在民法典分则中设知识产权编,主要规定知识产权权利的一般规定和共同规则,而民法典外知识产权单行法的基本形态保持不变。也有学者提出,知识产权制度的法典化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民法典仅对知识产权作一般规定,但单行法依然保留;第二步,在民法典之下编纂知识产权法典。还有学者建议,只有知识产权法典才能创制出一套具有宏观指导价值的、适用于全部各类具体知识产权的原则,这一重大法律使命非知识产权法典不能完成。

关于知识产权的救济。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侵害对象和归责原则的确定上。对于侵权行为的指向,学者们有不同观点。有的学者强调,侵权行为表现为擅自使用他人的知识产品;有的学者认为,侵权行为本质上是擅自利用他人的专有权利。还有学者认为,就侵害对象而言,将侵权行为表述为“擅自行使或利用知识产品所有人专有权利”较之“擅自使用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品”这一说法更为确切。对于侵害知识产权的归责原则,我国法学界对此主张不一。有的学者认为,侵犯知识产权乃是一般侵权行为,主张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一元归责原则。多数学者主张在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基础上补充适用其他归责原则,即二元归责原则。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是两种:一是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为补充原则,二是以过错推定责任为补充原则。

三、知识产权法学结构的变化

其表现为:

1.研究的内容逐渐细化。知识产权法学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分散在著作权法和工业产权法中。著作权法一般属于民商法的研究领域,而工业产权法属于经济法的研究领域。只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著作权才与工业产权合并在一起研究。在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初期,研究的问题比较笼统,只是知识产权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发展到后来,研究内容逐渐深入到各法律内部的非常具体细化的问题,如版权技术措施的构成要件、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专利产品的修理和再造、专利说明书的解释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基本上局限于知识产权法。随着中外知识产权贸易的扩大,市场不仅需求知识产权法律人才,更需要知识产权管理、贸易等方面的人才。与此相应,还出现了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贸易等方面的专门研究。

2.研究方式出现了制度诠释、理论建构的多重局面。改革开放初期,知识产权研究绝大多数是应急式的,主要的目的在于在国际关系的影响下,尽快搭起一个保护知产权的框架,因此,这种研究主要(尽管并非全部)是注释性的。研究的方向是概念的、制度的(非经济学上的制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比较的,主要参考了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这是知识产权研究的一个必经阶段。但是,这又不是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全部。现在知识产权法的法学研究已经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有关知识产权的一些理论性问题,如知识产权的概念和保护对象、知识产权的哲学、知识产权的历史、知识产权与宪法的关系、知识产权的性质、知识产权的体系等。这些进路引证的知识资源多数来自知识产权、民法乃至法学的外部,其原因除了学术上的偏好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某些方面指出了法条主义的不足。这两个阶段的划分并非绝对是时间性的,而主要是进路的不同。在笔者看来,这两种研究方式并无高低之分,也

不存在道德上的好坏判断,只是一种学术上的职业分工。这种学术分工有利于导致由竞争而产生质量优等的法学产品,但这种竞争还没有充分展开。

四、知识产权研究方法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除了法学研究的规范分析与案例分析之外,还出现了对知识产权问题的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借用经济学上的模型,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绩效分析,其思路和结论令人耳目一新。而社会学研究从个案出发,通过探析涉案当事人各方的博弈,通过深描法律事实的形成过程,讨论了书本上的知识产权是如何在现实中实现的。

第二篇:第一章知识产权概述

知识产权

学习知识产权的意义

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知识产权内容

第一章、知识产权导论

1.1知识产权概述

1.1.1知识产权的概念

1.1.1知识产权的概念

1.1.1知识产权的缘起及演进

缘起及演进

1.1.1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的概念

企业经管人员(创新角度):

认为是通过确认并获取新知识的方式,将人力资本转化成价值的一种管理工具。知识产权是企业智力资本的法定保护形式。

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定义

1.1.2知识产权的客体

1.1.3知识产权的类型

1.1.3知识产权的类型

1.1.3知识产权的类型

1.1.3知识产权的类型化

1.2知识产权的特性

1.2.1私权性

与客体为有体物的财产权区别

1.2.3独占性

1.2.4时空上的有限性

1.2.4时空上的有限性

1.2.5法定性

1.2.6财产权与人格权的统一性

1.2.7非稳定性

1.3知识产权法概述

1.3.1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与体系

1.3.1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与体系

1.3.1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与体系

1.3.2中国知识产权法的构成1.3.2中国知识产权法的构成1.3.2中国知识产权法的构成1.4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

1.4.1专利制度的功能

1.4.2著作权制度的功能

1.4.3商标制度的功能

1.4.4反不正当竞争制度的功能

第三篇:知识产权法学1

教学对象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法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旨在使同学们掌握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适当讲解《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涉及知识产权的内容,介绍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了解中国知识产权立法、司法及执法现状,了解知识产权的最新发展动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自2001年6月 ――2001年11月 34学时

知识产权法导论(2学时)

专利法

(8学时)

商标法

(6学时)

反不正当竞争法

(4学时)

(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

著作权法

(10学时)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2学时)

最新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2学时)

期末复习

(2学时,不占总学时)

指定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知识产权法学

吴汉东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阅读书目

1、《知识产权法》刘春田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3月

2、《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法详论》 张平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3、德利娅·利普希克著《著作权与邻接权》,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中译本。

4《版权法》 郑成思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修改版

5、《知识产权名案评析》(1)宿迟主编 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6年

6、《知识产权名案评析》(2)孙建 罗东川主编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8年

7、Patent Copyright and Trademark Attorney Stephen Elias/NOLO Press Berkley 1997

期刊:

1、《知识产权》杂志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主办

2、《专利法研究》(每年一期国家知识产权局法规司主办

3、《著作权》杂志 国家版权保护中心主办

4、《中华商标》杂志 中华商标协会主办

5、《中国专利与商标》杂志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主办

6、《科技与法律》杂志 中国科技法学会主办

7、《电子知识产权》杂志 信息产业部科技司主办

8、EIPR杂志(欧洲知识产权观察)

9、IPAP杂志(亚太知识产权)

10、《中国知识产权报》 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

参考网站

中文:

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律导航知识产权法

http://www.xiexiebang.com 法学楼大厅105信箱

导论 知识产权法概述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二、知识产权的内容及特点

三、知识产权法的概念

四、知识产权法的内容

五、知识产权法的特点

六、知识产权法的法律地位

七、知识产权法的体系

八、知识产权法的结构

九、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或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PR)

知识产权是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知识产权的内容及特点

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应当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知识产权的内容及特点 知识产权的内容及特点

知识产权的基本特点:

1、专有性

2、时间性

3、地域性

4、法定性(国家授予性)

知识产权的内容及特点

有争议的知识产权的特点:

5、商品性

6、无形性

7、权利的双重性

第四篇:知识产权法学 教学提纲

法学专业本科班《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教学提纲

分:3 总 学 时:52.5个学时

开课时间: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2011年9月5日——2012年1月2日)任课教师:阿米娜 办 公 室:法律教研室

E -mail : arafat907@163.com 电

话:*** 教师编号:

课程安排:星期一:5—6—7节

课时:每周3个课时 教

室:2-304室

材: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高教、北大出版社,2007年10月第3版。必备知识: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法律制度和主要的法律规定,系统、完整地掌握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学生应当注意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知识的结合。

教学目的:主要掌握知识产权法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的法律制度和主要的法律规定,系统、完整地掌握知识产权法的知识体系;在掌握知识产权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主要国家知识产权法的特殊性和经验,尤其是中国知识产权法产生和发展所遵循的普遍规律和特色。

分数说明:由于时间原因不安排期中考试,进行期末考试。布置课后作业,进行课堂问答。各部分所占总分的比例如下:课堂问答:10%;作业:20%;期末考试:70%。课堂问答将不定时间地进行,所以不要旷课、迟到或早退。课后作业包括书中相关章节的内容,希望将作业独立完成并在指定时间内交上来。

求:除非证明特殊情况,例如生病,否则不能以任何借口不参加考试和上课。如无故不参加考试和上课,给予0分。可以和同学讨论课后作业,但是不可以抄袭别人的作业。

学术诚信:涉及学生的学术不诚信问题主要包括考试作弊、抄袭,未经教师允许获取、利用考试材料、讲课材料等行为。对于学术不诚信的学生,最低的惩罚是考试给予0分,严重的报告学校相关部门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处理。

课程进度:

第一编

知识产权法导论

9月5日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导论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概念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对象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分类、性质以及与其他民事财产权利的区别 第四节

知识产权法与民法

第五节

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历史与现状

9月19日

第二编

著作权法

第二章

著作权法概述

第一节

著作权和著作权法

第三节

我国著作权制度的历史 第三章

著作权的对象

第一节

作品的概念 第二节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第三节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9月26日

第四章

著作权的内容、取得和期间

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 第二节

著作财产权

第三节

著作权的取得

第四节

著作权的期间

10月10日

第五章 著作权的主体

第一节

作者

第二节

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 第三节

合作作品的著作权 第四节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 第五节

汇编作品的著作权 第六节

定作作品的著作权 第七节

视听作品的著作权

第八节

外国人作品在中国的著作权

10月17日

第六章

邻接权

第一节

邻接权的概念 第二节

表演者权

第三节

录音制品作者的权利 第四节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 第五节

出版者的权利

10月24日

第七章

著作权的利用和转移

第一节

著作权的许可使用 第二节

著作权的转让 第三节

著作权的继承 第四节

著作权的其他利用

第五节

违反著作权合同的民事责任

第六节

著作权合同纠纷的调解、仲裁和诉讼

10月31日

第八章

著作权的限制

第一节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第二节

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使用 第三节

著作权的强制许可使用 第十章

著作权的保护

第一节

侵犯著作权的民事责任和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司法措施 第二节

侵犯著作权的行政责任 第三节

侵犯著作权的刑事责任

11月7日

第三编

专利法

第十一章

专利法概述

第一节

专利法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专利制度 第三节

专利制度的特征

第四节

专利制度的有关假说 第十二章

专利权的对象

第一节

发明 第二节

实用新型 第三节

外观设计

11月14日

第十三章

获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

第一节

消极条件 第二节

新颖性 第三节

创造性 第四节 实用性

第十四章

专利权产生的形式要件

第一节

专利申请的原则 第二节

专利申请文件 第三节

专利申请的提出 第四节

专利申请的审批

11月21日

第十五章

专利权的内容

第一节

专利权的内容

第二节

专利权的效力 第三节 专利权人的义务 第四节

专利权的限制 第五节

专利权的行使 第十六章

专利权的主体

第一节

发明人、申请人和专利权人 第二节

职务发明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三节

专利权的归属

11月28日

第四编

商标法

第十八章

商标法概述 第一节

商标概述

第二节

商标与其他标记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

商标法概述

第四节

商标法的基本原则

12月5日

第十九章

商标权的对象

第一节

商标的分类

第二节

商标使用和注册的消极条件 第三节

注册商标的积极条件 第二十章

商标权

第一节

商标权的概念 第二节

商标权的内容 第三节

商标权的特征 第四节

商标权的主体

12月12日

第五节

商标权人的义务 第六节

商标权的取得方式

第七节

我国商标权取得的原则 第八节

未注册商标的法律地位 第二十一章

商标注册

第一节

商标注册的申请

第二节

商标注册的审查和核准 第三节

注册商标的续展和变更 第四节

注册商标的转让和转移 第五节

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 第六节

注册商标的终止

12月19日

第二十二章

注册商标无效

第一节

注册不当商标

第二节

注册商标争议

第三节

注册商标无效的追溯力问题 第二十三章

商标评审与商标确权制度

第一节

商标评审委员会及商标评审的一般规定 第二节

商标复审裁决

12月26日

第二十四章

驰名商标及其保护

第一节

驰名商标的概念

第二节

驰名商标的认定 第三节

驰名商标的保护

第二十五章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第一节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 第二节

侵犯商标权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认定侵犯商标权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

侵犯商标权的法律责任

期末考试:1月初结束本课程,进入期末复习和考试。

第五篇:第一章 知识产权证券化概述(范文模版)

第一章 知识产权证券化概述

1.1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概念与起源

1.2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特点和类型

1.3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功效

1.4知识产权证券化国外发展现状

1.4.1 美国立法与实践

1.4.2 欧洲立法与实践

1.4.3 日本立法与实践

第一章 知识产权证券化概述

1.1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概念与起源

知识产权,英文为 Intellectual Property 或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简称 IP。最先由法国人卡普佐夫在17世纪时提出,而后由比利时法学家皮卡第发展,并得到法学界的认可。

所谓知识产权证券化就是由拥有知识产权资产的所有人作为发起人,以知识产权未来可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预期的知识产权许可费和已签署许可合同中保证支付的使用费)作为基础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其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转移给一个特设载体机构,由后者据此发行可流通权利凭证进行融资的过程。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是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一种有效结合,是以金融技术为依托,以知识产权的信用为担保,以证券化为载体的融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一般的交易结构与传统的资产证券化类似,其参与主体一般也会包括发起人(原始权益人)、特设载体(SPV)、投资者、受托管理人、服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信用增强机构、流动性提供机构,一般也是通过信托或特别目的公司的形式建立起证券化的通道,也要运用风险隔离和外部及内部的信用增级方式,来提高证券化产品的市场吸引力。

目前,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实践发展迅速。在美国,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对象资产已经非常广泛,从电子游戏、音乐、电影、娱乐、演艺、主题公园等与文化产业关联的知识产权,到时装设计的品牌、最新医药产品的专利、半导体芯片,甚至专利诉讼的胜诉金,几乎所有的知识产权都已经成为证券化的对象,资产证券化的金额已经超过15亿美元。在亚洲的日本,经济产业省早在2002年就声明要对信息技术和生物领域等企业拥有的专利权实行证券化经营,并成功地对光学专利实行了资产证券化。基于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迅速发展,美国投资银行界与知识产权界将其作为未来重大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就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将其作为未来的一个“新趋势”。

1.2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特点和类型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特点: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和低风险的融资方式,主要具有四个特点。

(1)融资成本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长期最低贷款年利率为5.76%,企业债券的利息每年约为3.5%-5%,而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年收益率约为2.3%-4.3%,由此可见,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相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其它可选的融资方式而言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

(2)实施的难度较小。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因而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或上市发行股票的难度都较大,而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是以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信用为基础,只要高新技术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就可以进行证券化,因而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难度相对于其它的融资方式较

小。

(3)不影响企业知识产权的权属。知识产权证券化一般是以知识产权的收益,即未来可产生的一定的现金流为基础进行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仍归高新技术企业所有,因而不会导致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丧失。而如果以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为质押进行商业银行贷款,一旦高新技术企业无力偿还商业银行贷款,企业的知识产权就将会被拍卖。

(4)融资风险小。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将会使高新技术企业负债,而发行股票将会影响原企业股东对企业的管理权和控制权,而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如果实现了“真实销售”,将既不构成企业的负债,也不会影响原企业股东对企业的管理权和控制权。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类型:资产证券化作为一新兴的金融工具,目前不仅基础品种繁多,而且还衍生出不少派生品种。国内外学者往往按不同的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行研究。根据资产证券化基础产品不同,可将资产证券化分为现金资产证券化、实体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证券资产证券化四种。根据基础资产的不同,可将资产证券化分为不动产证券化、金融资产证券化和知识产权证券化。还有学者按基础资产性质是否为实体将证券化分为实体资产证券化含不动产与动产与非实体资产证券化含金融资产、知识产权资产等。按照基础资产的法律性质不同,还可以将资产证券化分为债权证券化、物权证券化与知识产权证券化。

1.3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功效

(1)促进高新技术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传统融资方式下,资金供给者在决定是否投资或提供贷款时,依据的是资金需求者的整体资信能力,信用基础是资金需求者的全部资产,较少关注它是否拥有某些特质资产。只有当资金需求者全部资产的总体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获得贷款、发行债券或股票。否则,则不能使用这些融资方式。我国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就是自身拥有大量的专利等知识产权,但由于其自身风险性高,整体资信能力较低且缺少实物资产,所以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方式筹集到发展所需的资金,严重制约了其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目前,国内高新技术知识产权转化率不到1O%。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性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知识产权证券化是一种资产收入导向型的融资方式,其信用基础是知识产权而非企业的全部资产。资金供给者在考虑是否购买ABS时,主要依据的是知识产权的预期现金流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交易结构的严谨性和有效性,资金需求者自身整体资信能力和全部资产的总体质量则被放在了相对次要的地位。知识产权证券化突破了传统融资方式的限制,破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手段,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有助于加快我国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进而提高企业现有知识产权的收益。有了资金的支持和丰厚收益的激励,企业就有动力在原有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继续新的发明创造。使技术创造活动走向一种良性循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另外,与转让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来获得资金相比,知识产权证券化只是使企业放弃未来一段时问内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收费权,并不会导致其丧失所有权。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杠杆融资作用

同样是基于知识产权融资,但与传统的知识产权担保贷款相比,知识产权证券化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杠杆融资作用。一方面,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融资额高于知识产权担保贷款额。从国际银行业的实践看,在传统的知识产权担保贷款中,知识产权的贷款与价值比一般低于65%,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融资额能达到其价值的75%。另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所发行的ABS的票面利率通常能比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的知识产权担保贷款利率低22%~30%,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实际可用资金的数额。所以,知识产权证券化能充分发

挥知识产权的杠杆融资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使知识产权所有者获得更多的资金。

(3)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知识产权证券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廉价的直接融资途径。

第一,知识产权证券化完善的交易结构、信用增级技术和以知识产权这种优质资产作为ABS本息的偿还基础,使ABS能获得高于发起人的信用等级,达到较高的信用等级,投资风险相应降低。SPV就不必采用折价销售或提高利率等方式招徕投资者。一般情况下,ABS的利率比发起人发行类似证券的利率低得多。

第二,发行ABS虽然需要支付多项费用,但当基础资产达到一定规模时,各项费用占交易总额的比例很低。国外资料表明,资产证券化交易的中介体系收取的总费用率比其他融资方式的费用率至少低0.5个百分点,提高了实际可用资金的数额。最后,发起人还可以利用该资金偿还原有的债务,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为今后的低成本负债融资奠定良好的资信基础。

(4)分散知识产权所有者的风险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项知识产权在未来给所有者创造的收益可能是巨大的,但同时这种收益所隐藏的风险也是巨大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知识产权消费者消费偏好的改变,以及侵权行为等外部因素,都可能使现在预期经济效益很好的某项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一夜之间暴跌,甚至变得一文不值。知识产权的所有者面临着丧失未来许可使用费收入的风险。知识产权证券化则能将这种由知识产权的所有者独自承受的风险分散给众多购买ABS的投资者,并且使知识产权未来许可使用费提前变现,让知识产权的所有者迅速地获得一笔固定的收益,获得资金时间价值,而不用长时间地等待许可使用费慢慢地实现。

另外,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一种债权融资方式,在为企业筹集到资金的同时,企业的所有者仍然可以保持对企业的控制权,从而保护企业创办人的利益。

1.4 知识产权证券化国外发展现状

1.4.1 美国立法与实践

美国智财权证券化起步甚早,但真正奠定基础则始自1997年,即世界上首例知识产权證券化案例:鮑伊債券(Bowie Bond)。交易金额从3.8亿美元,至2000年的11.3亿美元,其间总交易金额达20.4亿美元。发行金额规模以电影产业最高,其次为音乐产业(但案件数最多),这是由于电影产业有庞大的资金需求,且电影作品代表大量、可预测、可清楚定义、相对稳定的历史现金流量,而电影产业结构通常由少数卖座影片来对其他影片提供资金,藉各种投资组合来缓和收益的变量,因此适合发行证券化商品来筹募更多资金:

电影是美国进行智慧财产权证券化最多的产业,总金额达48亿美元。这样的成绩归因于美国电影工业发展甚久,现金流量和收益来源的信息完整,且保险公司也愿意提供拍片完工保证(Completion Guaranty),在相关配套设计完整下成为最适合证券化之产业。

在专利权证券化方面,美国目前仅有二件案例,投资银行甚至认为专利权的诉讼风险显然较音乐高,因此较不适合证券化,但专利权潜在的收益与价值仍不容忽视。美国第一件专利权证券化案件为BioPharma Royalty Trust(简称BRT),是2000年8月由美国耶鲁大学将其研发出之抗艾滋病病毒之分子科技专利授权给Bristol-Myers Squibb公司,并将授权金证券化,透过私募出售后获得1亿美元资金。

在美国的商标权证券化方面,主要是服装时尚产业,其次是加盟金证券化。最早的案例是1993年知名服装时尚品牌Calvin Klein将其香水商品与商标权利金,委由花旗银行规划发行金额为5,800万美元的证券化案例。

1.4.2 欧洲立法与实践

欧洲的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的并不迅速,但非常有特色的是,欧洲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案例中

有很多是球赛门票、球队赞助费、比赛的电视转播权等与体育产业有关的知识产权。

1.4.3 日本立法与实践

日本发展智慧财产权证券化的背景,在于国际竞争下各企业对于尖端技术研发的必要性,使相关智财融资的要求提高。特别是日本创投业者对投资高科技公司相当积极,因此迫切需要证券化等新兴融资管道。2000年5月日本制定「资产流动化法」,成为日本智财权证券化的法源依据,也开始带动日本音乐、电影、游戏产业的证券化风潮。

其实日本的音乐产业并未出现类似美国音乐证券化的案件,倒是发展出颇具特色的「音乐基金」,虽名为基金,其法律关系基础却是商法中「隐名合伙契约」的关系,适合一般投资人参与认购。这种小规模音乐基金的期间较短,通常为一年,每笔投资金额不高(约日币1~5万元),但投资人可以享有免费参加音乐会、试听、印制姓名于专辑上的特别优惠。不过其隐名合伙的法律特性也带来一些问题,关于信息公开、经营者资格、主管机关监督这些层面,无法如一般有价证券受到严格的管制,难免引起疑虑与争议。

至于电影证券化方面,日本已经累积相当多发行案例,例如三井住友银行(2002)、瑞穗银行(2002)、日本数位内容公司(2003.12)等。计算机游戏软件也是另一个重要的证券化产业,如2000年12月Konami与瑞穗证券共同发行的「纯爱手札」游戏投资信托基金,规模高达7.8亿日币,为当时相当轰动的例子。其他值得参考的智慧财产权证券化的实例还包括: 2003年4月JDC公司为Sakaru公司发行之音响设备专利证券化,规模2亿日币;1997年东京迪斯尼以游乐园未来收益为担保发行规模6亿日币的债券。

下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成果概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成果概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概述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概述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指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后向银行申请融资。由于专利权等知识产权实施与变现的特殊性,目前只有极少......

    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概述的格式

    附件2: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概述的格式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批准立项时间 2、立项级别 3、课题类别 4、学科分类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1、问题的提出(选题的......

    知识产权法学教学大纲(共五则范文)

    知识产权法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供法学本科教学使用)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编写 说 明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法学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的文件精神,知识产权法学是为从民......

    知识产权法学授课教案打印稿

    《知识产权法学》教程许辉猛 第一编 总 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总论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 1.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

    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

    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 (2006年3月14日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 基金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 根据2006年3月18日、2008年3月3日 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奖励委员会建议修......

    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孩子的天性是玩,从学生的天性出发,有利于教学过程中上学生保持浓厚而长久的兴趣......

    专题研究成果

    写字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朱烟墩小学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学生学习所有课程以及终身学习的基础。《新课标》提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

    新形势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成果概述

    《新形势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概述一、课题的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新形势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立项时间:2010年5月30日 课题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