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群众工作的
创新群众工作的“奉新样本”
2014年03月09日10:15来源:江西日报
人口流动性增大,老经验、老办法不管用,怎么办?奉新县探索在基层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政府出资购买法律服务,干部配合律师依法化解纠纷矛盾。这一依法维稳的新路子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的高度赞扬,正在全省推广。
奉新每年有3万多人在外务工,农村特别是山区村落分散,村里留下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被戏称为“99-38-61”部队,如何让乡村群众普遍享受政府的优质服务?奉新推出构建一张为民服务网络,联通千家万户;开通一条为民服务专线,直通群众心坎;建立一套为民服务机制,让服务温馨周到。
县城的居民住宅小区越建越漂亮,但防盗门一关,邻居老死不相往来的“城市病”,让城里人怀念大杂院甚至村落生活的团结友爱。适应县城快速扩张的新形势,奉新县精心打造社区居民生活“百米服务圈”,让大爱洒向城区百姓。县委书记张家良介绍:“奉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迅猛推进,社会矛盾凸显,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碎片化和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倒逼我们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助民富、帮民乐、解民忧、保民安的工作水平。”适应情感认同到法理认同的变化
法律顾问成为维稳“减压阀”
在奉新县罗市镇的司法所旁,“法律顾问工作室”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在这里办公的既不是司法所的干部,也不是乡镇的干部,而是江西智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办公场所、律师服务费都由镇政府提供,百姓享受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服务。
3月2日,虽然不是律师固定的“坐诊”日,应官司缠身的吴兴海相约,罗市镇聘请的法律顾问许建国还是专程从县城赶来,和吴商量如何应诉。
记者翻开县里统一印制的法律咨询登记簿、法律纠纷调解卷宗,见里面详细记录了每次办理的时间、对象、事实、结果等。而最近调处的三起纠纷案:一起火灾事故,甲方是本县赤岸镇的包工头,乙方是罗市镇本土农民;一起工伤事故,甲方是本镇村民,乙方是会埠镇机械修理工;一起拖欠工资的劳资纠纷,甲方是砖厂老板,乙方分别是来自四川、邻县靖安和南昌三地的工人。
随着经济交往的活跃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剧,以前本乡本土、乡里乡亲的矛盾纠纷多,现在跨乡跨县甚至跨省的纠纷一路攀升,奉新县群众工作面临着新困扰。一次基层调研开启了一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新思路。2011年初,张家良与基层干部谈心,了解到一个乡镇有起多年未决的山林权属纠纷,前不久请律师参与调解,争议双方都觉得律师说得在理,很快达成共识,冤家握手言欢。
律师懂法律,身份中立,作为事件的第三方,参与化解矛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县委、县政府统一认识,做出决定,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2011年3月,涉稳问题较为突出的罗市镇先行先试,镇里出资购买法律服务。百姓学法、用法“零成本”,“信访不信法”的“无知无畏”者少了,“信法不上访”的“有知有畏”者多了。
县长甘贤武认为,新形势下,如果镇村干部照抄照搬熟人社会的感情认同工作办法,肯定行不通,必须学习法理思维。奉新的乡村干部有了法律顾问这位高参,依法行政就有了底气了!
罗市镇党委书记廖伟说:“以前乡村干部要花大量的精力处理矛盾纠纷,因为有些调处结果掺杂了经验和人情因素,常常出现‘翻烧饼’现象;现在依法调处,一锤定音,当事人心服口服,我们干部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上了。”
目前,全镇的干部正忙着四件民生大事:一是投入2100万元异地重建罗市中学。原来的中学位于距离集镇6.5公里最西面的一个村,群众反映孩子上学太远。二是投入200万元改造镇敬老院。原有的敬老院多人一间,且卫生间共用,老人半夜上厕所不方便。三是建设辐射全县的花卉苗木大市场。罗市镇有2万亩花卉苗木基地,有一半的人口从事相关的种植和贩销,现有的田间交易与规模化大生
产已严重不适应。四是打造以萝卜潭景区为核心的旅游新产业。目前正在招商引资中。
2012年,奉新18个乡镇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
2013年,22个县直行政部门和18家企业也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这一年,全县化解各类矛盾332件,化解成功率达97%。
适应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信息技术直通百姓迫切需求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有顺口溜:“无病无灾不靠你,有吃有住不求你,出了问题就告你。”
不收税,不搞行政命令了,难道乡村干部就无所作为了?面对乡村干部由管理向服务转型之惑,奉新县适时推出了“三个一”工作法。
一条服务专线,把群众的需求第一时间传递给党委政府;一张服务网络,让每个家庭的冷暖纳入政府的视野;一套服务机制,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借助互联网、短信、QQ群等信息技术,奉新县正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服务型政府。
2月10日一早起来,干洲镇香溢果园专业合作社的肖正良就傻眼了:一夜大雪将刚播种的900多个西瓜大棚压垮了。情急之中,他拨通了镇政府的为民服务专线“4532228”请求帮助,不到一小时,镇、村、组三级200余人,就带着木耙、铁锹等工具奔赴果园。清除棚顶积雪、把被压弯的竹制拱棚用木棍一节节撑起来。整整忙碌了一天,900多个大棚重新挺立在风雪中。
在奉新,每个乡镇的为民服务专线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每个电话有记录、有人负责落实、有人督促检查,最后还有人回访,若群众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必须重新受理。澡溪乡党委书记余华阳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家农妇田地共一条排水沟,一家人清沟时多挖了2厘米宽、4米长的土,正好侵占了另一家的田,双方争执不下,包村干部硬是跑了5趟。最终,被干部的诚心打动,两家人和好如初。
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必须沉下身子,以心换心。为此,奉新推广干部“三进三访”工作法,即干部进村、进组、进户,访能问计、访怒化怨、访贫解忧。翻开罗市镇副镇长邹意坚的民情日记本,他今年挂点的芭源村的情况在日记本的前几页都有详细记载:大到人口、户数,小到低保户、五保户、危房户和留守儿童户的联系电话。
乡村干部把自己的“三进三访”成果汇集在一起,制作成各乡镇的农户基本信息登记表,并录入电脑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实现了鼠标轻点,乡镇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一览无余。
依托这个数据库,有些乡镇还开发了外出务工人员法律咨询QQ群、户主短信平台。如今,春节拜年、干旱时节的防火提示等短信都省去了不少纸墨开支,政府服务更精准也更低碳环保。
用爱心与奉献打破城市冷漠
“百米服务圈”缔造幸福社区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这是奉新县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真实写照。短短六七年间,县城面积从5平方公里扩张到1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5万人猛增到12万多人。
因为管理和服务不到位,城区社会治安案件高发,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不强。2006年,奉新县大胆改革:把社区从城关镇中剥离出来,专门设立社区党工委和社区协调办,专抓社区建设。
2012年,社区协调办更名为社区管委会,完成了由临时机构向职能部门的转变。
现在,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加,社区居委会已经由11个增加到14个,下设78个居民小组,居民小组下设395个楼院,形成了社区管委会、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院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建立了一支500余人的网格管理队伍。
百米之内有服务点,求助十分钟之内有人帮,奉新县社区构建的“百米服务圈”成为全省社区建设的一面旗帜。
这里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舞台。社区党组织的健全,不仅让下岗和进城务工党员找到了组织,还通过单位包扶社区形式,接纳了1100余名县直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岗。
这里是困难群众遮风避雨的温馨港湾。每个社区都有以党员和社区干部为骨干的各类志愿者队伍,涵盖扶贫帮困、养老服务、幼托服务、义诊医疗、矛盾调解等各个方面。居家养老服务、“爱心超市”、“4:30学校”等破解了空巢老人增多,年轻上班族无暇照顾子女等新问题。
这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在平房大杂院居多、孤寡老人占比大的旧城区宫保地社区,涌现出照顾10多位非亲非故孤寡老人的全国孝老敬亲模范赵家梅,长年坚持接送、照看40多名留守儿童的全国优秀志愿者方裕堂等一批道德楷模。
“远亲不如近邻”。打开防盗门,捧出一颗爱心,伸出一把援手,奉新社区成为群众认可的幸福大家庭。
第二篇:创新群众工作材料
创新群众工作、构建和谐建民
汉滨区建民办事处党委
汉滨区建民办事处地处城乡结合部,全办辖43个行政村,总人口5.5万人,国土面积131平方公里。是在乡镇机构改革后由原建民、河西两镇合并而成,属安康中心城市建设开发区。今年以来,办党委紧紧围绕区委确定的“一抓三建一统揽”的工作思路,在区纪委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全办工作,以便民服务网络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办村组三级便民服务网,打造一小时便民服务圈,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在全体办村干部中扎实开展了群众工作“八个一”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干部作风,方便群众,赢得群众的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实行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规范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一方面,加强硬件建设。办“一厅式”便民服务中心内设计划生育、惠农政策、征地拆迁、家电下乡、党务政务、劳动保障、农村合疗、民政、信访接待、城建规划、土地管理等11个服务窗口。办情概况、便民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公示、办事流程、受理事项、规章制度等标牌统一上墙,触摸式信息查询机、报刊栏、意见箱、留言薄、服务监督电话等 1
设置齐全,专门配备柜台转椅和长椅、饮水机、茶具、水杯用品,建立有文件阅览柜、书报架,使便民服务中心基础设施达到设施、机制、制度“三统一”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方便群众、务实高效的人文关怀。
另一方面,高度重视软件建设。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制度建设,确保办事公开公正、服务热情周到。对内,通过建立工作协调、监督检查、联合调处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以制度管人,规范干部服务行为。制定了《首办(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项目申请登记制》、《办事限时制》、《超时默认制》、《监督投诉制》、《廉政建设制度》等工作制度,建立《便民服务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便民服务工作考勤与请销假制度》等。对外,把便民服务与党务政务公开结合起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坚持方便群众办事与严格依法行政相统一,对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岗位责任等统一上墙,严格按流程办事。同时实行值班领导带队制,具体负责接待引导服务、处理临时性事务,并监督工作人员执行“服务热情周到、办事廉洁高效”服务守则情况。
在便民服务工作中,坚持高效式管理,规范化服务,做到了“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一是实行“一厅式”办公。把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实行“一厅式”办公。要求各进驻服务中心的工作
部门都要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自觉接受中心的统一管理,规范服务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来办事的群众,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甜语暖心、一个椅子让座、一杯茶水解渴、一声慢走道别”,使办事人切实感到进门有亲切感,咨询有信任感,工作有高效感,出门有满意感。要求工作人员必须限时办理相关事项,对个别特殊原因不能在承诺时限内办结的,在受理时要向办事群众说明,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认。对未作说明,又未能在承诺时限内办结的,将实施责任追究。二是实行“一站式”服务。服务中心本着高效便民的宗旨,统一建立“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体化办公、一站式办结的“四个一”服务机制,对群众的办理事项,严格按照即办件、限时件、承诺件、补办件、建议件分类整理,根据民情受理、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四个程序,分步骤按时办结受理事项。
二、构建办村组三级便民服务网打造一小时便民服务圈 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所在,为民、高效、便捷是便民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便民服务水平的最终落脚点。近年来,办党委、办事处累计投入各累资金320余万元用于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全办村级办公用房面积均达到90平方米以上。为了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办党委、办事处制定了《关于村级便民服务站和组便民服务点建设的指导意见》,确定村
组便民服务站点的基本定位是:将面向群众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集中起来,通过全程代理制延伸到村组农户,形成以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为主导,村级便民服务站为基础,组便民服务点为补充的便民服务网络体系。为群众提供公开、高效、廉洁的服务,打造覆盖全办的一小时便民服务圈。截止目前,全办70%的村组已建立了便民服务站点,各便民服务站点以办事处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为主体,通过集中办公、代理服务为群众代办建房审批、生育指标、城乡低保、各种证明材料等,使群众不出村就可以解决问题,从而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群众求干部办事”为“干部主动帮群众办事”,为人们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据统计,便民服务网建立半年以来,共计办理服务事项10032件,平均每天办理76件,办理咨询事项6204件,平均每天办理47件,办结率为95.4%,接待来访群众556人次,成功调解纠纷242件(次),将许多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群众满意率达98.5%。
三、以群众工作“八个一”为载体,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
在做好便民服务工作的同时,我们紧扣全办改革、发展稳定目标任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群众工作。办事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办干部中深入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办百家事,解百家忧,暖百家心的“八个一”活动,把做好群众工作,为群众服务体现在每一名办村干部的具体工作中,即:一名干部包抓一户困难户,帮扶一户产业大户,调解一起民事纠纷,负责一个村民小组计划生育工作,帮助抓一项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一宗信访案件,帮扶一户拆迁户增收,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印发《关于在全办开展“五百、五型”“八个一”活动 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主要领导亲自动员,安排部署,办事处成立了考核督查组,跟踪督查活动开展情况,全办共确定307名干部包组驻户,同时兼任包组代理服务队员,分村建立了包组、驻户干部公示栏,公布了干部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和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接受群众监督,为每名干部配发了民情日记本。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办307名办村干部共调解民事纠纷214起,解决信访案件56宗,完成计划生育手术372例,帮扶困难户412户,产业大户356户,完成电网改造5个村8.2公里,人饮站5处,整修道路3条,8.5公里,新建便民桥1座,新发展设施蔬菜950亩,新建林果园2000亩,帮助拆迁户和倒房户办实事183件,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6人。使办村干部真正成为民意调查员,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工作指导员,便民代理员。
四、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为了提升群众工作质量和水平,办党委高度重视,先后制定出台了《建民办事处便民服务考核办法》、《建民办事
处办村干部“八个一”活动考核办法(试行)》,将群众工作列入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占百分制的40分进行考核,对考核为优秀的干部作为晋升职称、提拔使用、平先选优的优先条件;凡考核为不合格的干部,实行诫勉谈话,并实行责任追究,考核结果在全办张榜公布,做到以做好群众工作促干部作风转变。
我办以构建办村组三级便民服务网打造一小时便民服务圈和以群众工作“八个一”为载体,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促进了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促进了全办的改革、发展稳定,赢得群众的好评,充分发挥了以群众工作在构建和谐建民和统揽全办工作的重要作用。但与上级要求和兄弟镇办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群众工作理念,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将上级领导的关怀化作前进的动力,在巩固现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查找不足并加以改进,努力把我办的群众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第三篇:改革创新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预防化解和减少社会矛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实践中,对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做法对各地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一、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
群众工作既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方法。实践证明,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背离群众观点,丧失群众立场,违反群众路线,放弃群众工作,改革就会失去支持,发展就会失去动力,稳定就会失去基础,社会就会失去活力。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在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群众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
从群众工作对象来看,计划经济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职工群众和以集体组织为主的农民群众,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构成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新行业、新组织和新阶层不断涌现,由于他们所处的企业、组织不同,因此涉及的分配方式、生产地位和福利待遇也不同。这些变化,使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广泛、多样。
从群众工作内容来看,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促使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日益多元化,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差异化、多样化特征,利益矛盾日渐突出。随着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使得形成社会共识的难度增大。特别是伴随社会活力增强、竞争压力加大,一些人焦躁心态上升,对群众尤其是特定人群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任务十分繁重。协调利益矛盾、保障改善民生、疏导群众情绪等已经并将继续丰富和拓展群众工 作的内容和范围。
从群众工作网络来看,过去我们通过党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级组织,比较容易在体制内就能把群众工作覆盖到每个角落。新形势下,社会的流动性、开放性显著增强,传统“单位体制”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我们的群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形势发展变化还不相适应,组织网络、工作机制、平台载体还不健全,群众工作缺乏有效抓手。特别是我们干部队伍自身也面临不愿做、不敢做、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有的明显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因此,必须不断健全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构建纵横结合、全面覆盖的群众工作组织网络,才能把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好。
从群众工作环境来看,当前是发展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随着改革进入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阶段,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相互交织,合理诉求和无理诉求的相互叠加,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的相互纠集,说服解释难以奏效,一些问题解决起来非常棘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零距离直面社会,回旋空间大大缩小,“倒逼”现象成为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群众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显得尤为迫切、特别重要。
立足新的起点、迈向新的征程,开创“十二五”发展崭新局面,群众工作须臾不能放松,必须不断加强改进。
二、长沙市开展群众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长沙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来抓,高度重视、超前谋划、积极探索,通过全国文明城市、人民满意城市创建和“与群众恳谈对话,为群众排忧解难”等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群众工作内涵,完善群众工作格局,创新群众工作体系,健全群众工作机制,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预防化解和减少社会矛盾,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和谐环境。
(一)办好实事,夯实群众工作基础
马克思精辟地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①当前,2 由利益问题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往往关联度大、交叉性强、影响面广。长沙市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紧紧牵住协调群众利益这个“牛鼻子”。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着力解决“上学难”并进而逐渐解决“上好学难”问题。长沙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基础教育为重点,均衡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优质化,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9.5年,成为全国科教先进城市之一。长沙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基础上,加大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力度,着力缓解“择校”矛盾,逐步解决“上好学难”的问题。
二是鼓励扶持民众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长沙市大力营造政府鼓励创业、部门服务创业、社会支持创业、群众自主创业的的良好氛围,通过强化政策导向,加大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开业指导、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服务力度,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加强宣传和先进评选表彰等途径,极大地激发创业富民热情,收到了民众创业并带动就业的显著成效。2009年9月19日,长沙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2010年,长沙新增工商企业1.5万家,新增城镇就业 1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清零。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长沙市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原则,不断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大社会保险”,致力于实现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大幅度提高保障水平。2007年10月长沙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住房保障局,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事业步伐。近三年来,长沙累计争取中央、省安居工程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专项补助资金6.1亿元,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22.2亿元,全市共完成保障性住房324131户。
四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长沙市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197所,基本形成“15分钟社区卫生医疗圈”。全市每千人拥有住院床位数6.26张、卫生技术人员6.79人,卫生资源人均占有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长沙市还大力推进创业、安居、畅通、电力、教育、文化、环境治理、公共卫生、社会福利和食品安全等十大民生工程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二)创新方法,拓展群众工作途径
长沙市坚持传统优势与现代手段的有机结合,改进方式方法,努力做到主动加强联系与群众亲近、做好思想沟通使群众理解、切实解决问题被群众认同、严格要求自己让群众信服,确保群众工作更加鲜活生动、更加富有成效。
一是强化法律约束来做群众工作。长沙市坚持更多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办事来做好群众工作。越是群众关心、事情重要、矛盾突出的问题,越是坚持依法办事。通过多种途径,正确引导群众树立法治观念,按法律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理性表达利益诉求。通过法律手段,妥善解决社会中存在的“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闹不信诉”等问题,做到既不让守法的人吃亏,又不让违法的人得利。
二是创新民主讨论来做群众工作。毛泽东明确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②当前,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利益“很在乎”,而且对民主权利“很敏感”。长沙市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创新“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形式,对群众一时不懂的政策问题、一时不通的“意气”问题、一时不服的利益问题,通过与人民群众多通气、多协商、多讨论来解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是通过网络互动来做群众工作。当前,网络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群众反映意见和诉求、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长沙市高度重视,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开展网络互动交流,切实引导网上思想舆论,积极回应网上群众关切,主动占领网上思想阵地,把群众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如开福区伍家岭街道搭建起信息交流桥梁,通过网络宣传政策和留言反馈,实现与居民互动,方便了群众,疏导了情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善用先进典型来做群众工作。用事实说话,用典型引导,这是做好群众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我们党都十分注重这项工作,一个又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先进典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来,长沙市大力开展 4 了“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感动星城人物”等系列先进典型评比活动,弘扬了主旋律,倡导了真善美,充分运用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来感染群众、教育群众,做到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人,用身边的事例感动身边的人。(三)畅通渠道,健全群众工作机制
无论是扩大群众工作的成效,还是确保群众工作的长效,都要从建立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入手,推进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防止群众工作紧一阵、松一阵。长沙市建立健全制度,开辟多种渠道,推动和实现了干群良性互动。
一是健全群众工作制度。长沙市建立健全联系群众、诉求表达、民主决策、民生保障、权益维护、矛盾化解、应急处置、教育引导等八大机制,确保群众工作常态长效。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调查研究,集中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区县领导下基层每年至少60天。领导干部认真执行制度,进企业、到乡村、入校园、访社区、下部队,邀请不同阶层人士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
二是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渠道。长沙市通过开通市长热线,设立市民信箱,建立市领导接待日制度,畅通“人民来信绿色通道”,并在市政府法制办、政务值班室、市监察局、审计局等职能部门设立投诉举报电话、电子信箱,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及时接受和处理群众诉求,将各级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工作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长沙市还不断完善信访机制,坚持领导干部集中接访,主动、集中梳理信访诉求,妥善处理群众信访突出问题。并组织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社会代表组成的特邀监督员队伍,对社会管理过程进行日常监督和定期检查。通过群众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在城管、社保、环保、拆迁安置和食品卫生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执法领域,收集公众的批评和建议。同时,依托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积极开展各级领导与群众面对面对话,与网民恳谈对话,加大党政部门与公众的互联互动,建立群众意见诉求的回复、办理、公示及监督问责机制,使社会公众的呼声有回应,问题有解决,监督有实效,不断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
三是健全群众利益矛盾调解机制。长沙市高度重视社会矛盾的化解,要求广大基层工作者要增强服务意识,服务居民、服务社会,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纠纷解决在社区基层。信访工作要“为群众代言,帮群众解难”,努力做好“一健三联”,即健全信访责任体系,联网受理群众信访、联调解决群众诉求、联合办结信访积案,有效促进了社会矛盾的及时解决。近年来,长沙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每年调处各种纠纷约4万件,其中通过“三调联动”模式解决的约6000件,一批复杂、疑难纠纷和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的重大矛盾纠纷由这一机制得到成功化解。
(四)整合力量,完善群众工作格局
群众工作是一项涉及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和各阶层的全局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长沙近年来注重整合社会各界力量,扩大工作面,增强实效性。
一是突出领导干部示范带动。长沙市强调群众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各个部门要齐抓共做,领导干部要模范带头,充分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要牢记宗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用群众的观点来认真地分析、客观地把握,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作为最高准则;要提高能力,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办法,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才干和本领;要抓住根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二是突出基层队伍建设。长沙市深入抓好基层组织和群众工作队伍建设,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坚持把群众工作组织夯实在基层,在服务群众上“扩容”、“增量”,努力实现群众工作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把群众工作资源充实到基层,向工作一线倾斜、向基层组织倾斜、向群众工作倾斜,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把群众工作队伍根植于基层,始终坚持在基层培养干部、在基层锻炼干部、在基层造就干部,有效调动广大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做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是突出社会资源整合。长沙市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群众工作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群众工作资源的同时,特别注重发挥社会其他资源的重要作用。注意发挥协会、学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工 6 作者队伍,探索建立联动服务机制,使其逐步成为党和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新生力量和有力助手。如重视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见识多、阅历深、威望高,又时刻与群众打交道的优势,请他们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长沙市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启示
1、强化意识,创新群众工作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先解决好群众工作施行者的思想问题。首先,要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要深刻认识到“来自于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要时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7]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地更新工作理念:一是要树立服务理念。党的群众工作的本质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管理就是服务,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程,变管理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服务群众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困难。二是要树立法治理念。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开展群众工作越来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抵制,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要善于把群众的利益表达和诉求引入民主和法治的轨道,以民主、法治手段为主协调人民群众内部的利益关系、化解党群关系矛盾,最大程度地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要树立互动理念。要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党组织自上而下的单向推动的工作理念,创造条件鼓励群众主动地参与政治,实现党组织自上而下与群众自下而上的良性互动。要充分发挥群众在群众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互动,用身边的人教育群众,用身边的事引导群众,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
2、丰富载体,拓展群众工作网络。健全的工作网络是开展群众工作的基础。新形势下,要在充分发挥传统载体作用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取多种形式,寻求新的载体,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党的群众工作的合力。一要创新群众工作的组 7 织载体。当前要重点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和社区组织配套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成为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同时,要加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利用这些社会组织资源,把分散化、个体化的社会人群组织起来,以更开阔的网络纽带,扫除盲点,延伸触角,尽力扩大群众工作的覆盖面。二要创新群众工作的工具载体。在充分发挥会议、文件、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工具作用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型传媒工具的优势,不断巩固扩大党的群众工作的阵地。比如,搭建网络舆情中心、网络信息安全中心、党务政务一信通等新型党群沟通载体,建立健全网络民意搜集和回应机制,形成良好的党群互动沟通的新秩序;建立政党网站和领导干部个人博客同广大网民进行快捷沟通,以电子邮件、手机、微博、QQ、MSN等通讯手段保持同特定群体的常态联系,运用新媒体掌握民情、引导民意、解决民生问题,通过网络拉近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距离。三要创新群众工作的活动载体。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主题活动,调动党员干部到群众中间去,与群众做朋友,畅通民意、解决困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与群众恳谈对话、为群众排忧解难”、“三联三问三帮”、“下基层、进万家”等活动。这些活动针对新时期群众心理需求层次提高、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等现象,在传统帮困式工作中,创造性地加强了对群众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形式与群众协商讨论解决问题,收到了良好效果。
3、改进方法,提高群众工作实效。方式方法得当,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要根据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进方式方法,提高群众工作的实效性。一是要注意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走近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与群众交朋友,做到以情暖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要善于采用平等交流、相互沟通和民主协商的方法与群众交流,在交流中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把道理讲透,用事实和道理说服人,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要注意表率引人、典型示范。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8] 8 注重自身的形象塑造,做到事事严于律己,处处率先垂范,打造人格魅力,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要重视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教育引导群众,使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动力,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三要注意结合渗透、利益维护。要把群众工作渗透到党的其他各项工作中去,伴随其他工作一起开展,不能把群众工作和其他工作搞成“两张皮”。群众工作要注意结合党的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和中心工作的开展,并结合不断变化的形势作专门深入的工作,这样既能集中力量,又有很强的针对性。要重点把做好群众工作与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起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群众对党的认同感。
4、完善制度,健全群众工作保障。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键是公正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只有从制度上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使群众工作中出现的利益矛盾能够借助常态化的机制来解决,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群众工作就能事半功倍。新形势下,要着力建立健全以下几项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没有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其他的利益协调机制也就无从谈起。要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群众控告申诉渠道,探索建立综合性受理接待中心、查询服务窗口。完善主要领导公开接访、巡回接访、下访巡访和阅批群众来信等制度。建立健全民意收集、研究和转化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听证制度、协商谈判制度、公民投票制度,畅通工会、妇联、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实现党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二是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分配机制。要突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把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要完善相关法律,把工资集体协商由选择性规定变为强制性规定,建立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要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切实保证职工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同步增长,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三是要建立健全群众利益维护机制。要完善职工权益状况定期分析和报告制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妇女、儿童、农民工和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弱势群体的维权工作网络、渠道和制度建设。加大对群众在工资集体协商、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方面维权的法律服务力度,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四是建立健全群众工作 9 的考核机制。要把群众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领导班子评价和干部奖惩任用挂钩,形成鼓励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良好导向。
5、提升能力,优化群众工作队伍。群众工作的任务是由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广大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在深入基层群众的实践中完成的。群众工作队伍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做群众工作的实际成效。新时期,要着力抓好群众工作队伍建设,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要注重群众工作干部的选拔和使用。要把政治好、业务强、作风硬的优秀干部选拔到群众工作岗位上来,创造条件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调动群众工作干部的激情和热情。二是要把群众工作资源充实到基层。群众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各级党组织要在工作重点、政策指导、力量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向工作一线倾斜、向基层组织倾斜、向群众工作倾斜,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三是要加强对群众工作队伍的培训。要把学会做群众工作作为干部的必修课和基本功,通过专题培训和实践锻炼,切实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2.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 细读《群众工作九法》,让我们深受教育和启发。省委书记栗战书凭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在实践总结中,系统阐述了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教给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先进方法,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更有学可致用的方法示范,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牢固的群众观念、深厚的群众感情、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感受到他长期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的为民情怀,感受到他讲实话、办实事、求真务实抓工作的作风。这对于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学习领会栗战书书记《群众工作九法》,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领导干部要树立群众观念,坚持在加快发展中协调群众利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栗战书书记“心里装着大众,遇事想着群众”,充分体现了他强烈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的谆谆教诲和要求。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更要有强烈的赶超雄心,奋发有为的壮志,一切发展为群众的观念,抓好发展促进和谐,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着力协调好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政府利益与群众利益、多数群众利益与少数群众利益的关系,时时刻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真心实意帮民困、排民忧、解民难,处处关心体贴群众,努力把群众的事办好办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为民情怀,感受到他讲实话、办实事、求真务实抓工作的作风。这对于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
意义。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学习领会栗战书书记《群众工作九法》,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领导干部要树立群众观念,坚持在加快发展中协调群众利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栗战书书记“心里装着大众,遇事想着群众”,充分体现了他强烈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的谆谆教诲和要求。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更要有强烈的赶超雄心,奋发有为的壮志,一切发展为群众的观念,抓好发展促进和谐,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着力协调好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政府利益与群众利益、多数群众利益与少数群众利益的关系,时时刻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真心实意帮民困、排民忧、解民难,处处关心体贴群众,努力把群众的事办好办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领导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用务实的作风密切群众关系。群众工作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就不能密切干部群众鱼水关系。栗战书书记“放低姿态,平等交流;贴近群众,问计基层”,既是他持之一贯的作风体现,又是他长期亲民爱民的领导风格。其务实的作风,鞭策着我们只有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读懂群众,才能找到解决群众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做到“朋友式交往接近,平等式相互交流,协调式尊重谦让,亲人式关爱照顾”,才能站稳群众立场、与群众打成一片;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进农家门、住农户屋、吃农民饭,才能在群众中学到方法、听到意见和发现问题。作为基层干部,党委政府所有的工作都要在一线落脚,都要在群众中宣传开展,都要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就需要我们要有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入群众抓落实,带着群众抓落实。特别在当前各种矛盾不断凸
显,群众上访和重访案件不断增加,更需要我们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调查研究中抓好发展,在服务群众中化解矛盾,从而融洽各方面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第三,领导干部要提高群工能力,坚持用灵活的方法解决群众问题。栗战书书记“说群众的话,讲百姓的事;学会道歉认错,敢于让步妥协;有理说理,以理服人;言而有信,兑现承诺”,是他在多年群众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指导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法宝。作为基层干部,在新形势下能不能做群众工作,会不会做群众工作,善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栗战书书记用亲身体会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笔者在余庆履职近六年,跑遍了所有的村组,解决群众的矛盾纠纷直接而具体,也深深的体会到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自身修养,提高把握全局、处理复杂问题、依法履职的能力,才能抓好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往往范围广、诉求多、情况复杂,我们只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事情具体对待,用灵活的头脑去分析,用变通的方法去处理,就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只要按照栗战书书记的方法和要求去做,走进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群众就会真情流露、真心拥护,各种社会矛盾也会迎刃而解。
第四,领导干部要增进群众感情,坚持用真挚的情感赢得群众信任。栗战书书记“群众工作九法”,深刻地告诉我们:用真挚的感情解决问题,是处理群众诉求最根本的方法。基层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要对人民群众有着最深的感情,没有这种感情,就不可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尤其在面对有困难、有冤屈、有意见的群众时,一定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真正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诉求当家事去处理解决,多做暖人心、聚人心的工作,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疏导,把做接访群众工作的过程,变成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的过程。我县龙溪镇木叶顶村木顶组熊华英上访一案,是一个典型的“三跨三分离”,事发在广东肇庆,户口在余庆,历时五年四次进京上访和非正常访,通过我们无数次与广东肇庆对接,无数次与她促膝谈心,沟通思想,真诚帮助,最终让她走出困境,走上正常生活。
认真践行栗战书书记《群众工作九法》,牢记党的宗旨,认真履行职责,自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按照“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的总基调、总目标,坚持“务必求快、只能是快、越快越好、更快更好”的总要求,“快”字为先、“干”字当头、“拼”字求胜,着力推进余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一是抓好第一要务,着力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以及省、市相关重要会议精神,强化项目投资拉动,细化项目资金对接,加强核心经济指标调度,全力保“快”,奋力促“快”,确保全年进位突破,确保第一季度开门红。二是抓好用好载体,着力坚持开展“四在农家”、“五心教育”、“服务型党组织”等活动,扎实抓好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试点,发挥好县委群众工作部、乡镇党委群众工作站职能职责,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信访积案化解机制、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等,加大平安创建,着力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巩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余庆经验。三是抓好作风建设,继续推进“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以及“三访”等活动,层层抓好《群众工作九法》的学习领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努力在实践中学会贯通,在总结中学会运用。
(作者为中共遵义市委常委、余庆县委书记)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 做好群众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 做好群众工作
阿克苏市委党校 张玉华
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经常性工作,贯穿于党和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农村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那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一、要敢于做群众工作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许多干部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时下,少数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主要是这些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缺乏正气。一些镇村干部日常只顾在办公室工作,不善于联系群众,由于缺少与群众的直接接触,在做群众工作时,便抓不住人心,解决不了问题,面对群众时自信心不足。所以,要有“敢面对”群众的勇气,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面对面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二、要乐于做群众工作
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工作。人都是有感情的,只有首先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实说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
三、要勤于做群众工作
勤于做群众工作,就是要求我们多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脚步要勤,沉下身去,准确掌握了解广大群
众的所思、所需、所盼,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并为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妥善处理矛盾纠纷提供准确的信息。回顾过去,我们做群众工作是不够勤的,以为坚持群众路线是老生常谈,现在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没有
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而造成的。
四、要善于做群众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能仅有热情和干劲,还须有新方法、新招数,要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一是掌握法规。这个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掌握法规就是依法行政,按章办事。这既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又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手段。如果我们的干部学法懂法,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公道正派,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二是掌握方法。这个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做群众工作,要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放下架子,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时刻把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放在心上。另一方面,要主动告诉群众,镇、村里正在做什么,最近有什么打算,对他们会产生影响等等。同时,要创新宣教的形式。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和生产生活习惯,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沟通形式。
总之,我们的干部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要善于掌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以情感人,寓情于理,依法办事,那么广大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很好地得到解决,群众工作就会由难变易、由被动变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