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伊犁地区大豆产业化基地建设
伊犁地区大豆产业化基地建设
新疆伊犁地区位于干旱的中亚腹地天山北麓,处于伊犁河谷包括八县一市及所在地的农四师21个农牧团场,河谷西开口,北、东、南皆为天山高山环绕,可阻挡塔里木盆地和准喝尔盆地干热气流到达这里,而西边进入的比较湿润气流可以长驱东进,形成地形雨相对较多,属湿润大陆型中温带气候。冬季多有积雪而不严寒,春、夏、秋多有阵雨而不酷热,昼夜温差大,除昭苏县海拔1500m以上,无霜期98天外,区内大部分地区且有≥10℃活动积温在2200—3500℃,无霜期118—165天,年降水220.4—500mm,伊犁河及其支流横穿各县,可保证农作物的需水灌溉,加上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所以伊犁生态条件适宜大豆种植实现高产。1988年农业部大豆顾问组考察新疆提出:伊犁是新疆大豆的高产区。1992年在绥化会议上,农业部提出建立建设新疆大豆生产基地,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及以市场为导向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3年大豆种植面积4.643万公顷,平均单产2836.9kg/hm2(189.1kg/667m2),其中农四师1.1万公顷,单产3075kg/hm2(205kg/667m2),2004年大豆面积达5.6万公顷,占全疆大豆面积50%以上。为促进伊犁大豆生产的发展,文章分别综述了搞好大豆种子及生产基地建设应作的工作,以农四师71团大豆产业化生产为榜样,把良种、机械作为载体,实现了该团5066公顷大豆模式化栽培,并与当地豆粕厂实现了定单收购,产业化生产。说明在伊犁实行龙头企业加基地加农户的大豆生产加工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运行模式,才能促进大豆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关键词: 大豆 生态条件 基地建设 产业化
第二篇: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太旗认真谋划“三农”工作,逐步理清发展思路,把克服自然资源禀赋差、发挥地域和特色优势作为切入点,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按照发展农牧业特色经济,坚定不移走农牧业产业化和现代农牧业的路子,着力打造安全、健康、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批发销售集散基地,到目前初步形成了基本框架。
一、XX年年农村牧区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XX年年,全旗有耕地面积为94.6万亩,其中水浇地22.84万亩(农区20.66万亩,牧区2.18万亩),草场面积300万亩,有林地面积113万亩,退耕还林地69.1万亩。总播面积亩,其中蔬菜15万亩(西芹2.5万亩),马铃薯15.5万亩(园区集中种植专用薯3万亩,带动农民散种12.5万亩),油料13.6万亩,饲草料13.1万亩,粮食和其他作物37.3万亩。
牧业牲畜存栏51.39万头只,其中大畜4.95万头(奶牛1.8万头,西门塔尔牛1.35万头),小畜46.44万只(农区大畜3.93万头,小畜36.48万只)。
(二)基地建设情况
1、节水灌溉园区建设
近几年,我旗通过“群众打井、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帮助拉电”等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大力开发水浇地。截止到XX年年,全旗水浇地面积已达到22.84万亩,其中大型节水灌溉专用马铃薯种植园区达到63处5.25万亩。
2、安全、健康、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我旗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在发展种植基地规模的同时,将不断提升蔬菜品质作为发展蔬菜产业的重点,对农资市场进行清理整顿,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和“三高”农药,并对蔬菜种植在种植期、收获期和交易期进行农药残留抽检,对检测不合格的蔬菜不准上市交易,以确保我旗生产的蔬菜品质,形成了安全、绿色的食品基地。通过多年培育,太旗的蔬菜有了一定的名气,也有了自己的品牌。XX年7月取得自治区农牧业厅授予《AAA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证书;同年10月京北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被自治区授予“无公害农产品批发市场”,原宝昌镇、永丰镇、头支箭镇被命名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XX年10月西芹在国家商标总局正式注册“察哈尔”牌商标;同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AAA名牌农副产品;XX年1月“察哈尔”牌西芹通过了中国绿色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京北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被北京市农业局列入“食品放心工程”单位,与北京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签订了“北京市蔬菜市场准入场地挂钩协议书”。
准备新认证的基地面积和申请的品牌(蔬菜品种),计划认证有机食品的品种和规模
3、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随着种养业规模和品质逐年扩大和提升,带动了我旗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培育了一批加工企业,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AAA衡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投资8000万元在我旗建设马铃薯加工企业,工程已于8月18日开工建设,一期投资4000万元,建设年产8000吨速冻薯条加工厂,计划今年完成马铃薯储窖和加工车间建设,2008年初进行试生产。计划明年建设6000吨颗粒全粉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年可加工鲜薯5.4万吨。
已经逐步形成以马老四牲畜加工市场为核心的肉羊加工基地,目前全旗有肉类加工企业家,其中限上企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截止到目前,今年全旗共加工牲畜万头只,全旗出栏牲畜%实现了就地加工。
形成了以红井源油脂公司为龙头的粮油加工基地,目前全旗共有粮油加工企业家,其中限上企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
4、批发销售集散基地建设
累计投入资金3750万元,于XX年建起了占地327亩,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市场内设施齐全,给排水工程完备,信息网络功能配套,是一个集交易、营销、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市场,年交易量达6万多吨。在市场的带动下,我旗蔬菜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5万亩左右,种植种类达到20个种类100多个品种,蔬菜种植户达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0%左右,其中西芹作为主打产品已远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内销北京、上海、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等全国三分之一的省市区,与全国300多家蔬菜市场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
为进一步方便农民卖菜,我旗结合特色蔬菜种植,又分别在千斤沟镇西山坡村、旧营盘村,骆驼山镇骆驼山村和红旗镇宏胜村新建了4个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全旗专业蔬菜市场已经达到5个。今年5个市场共销售蔬菜万吨,销售额达到亿元。(三)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我旗无霜期相对较短,露地种植蔬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同时因采收相对集中,极易造成滞销。通过宝昌镇菜农近几年的生产经验,棚室种植不仅可有效提早、延后蔬菜生产期,而且可以实现两茬种植和蔬菜品种多样化,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我旗在农民自发建设蔬菜大棚的基础上,于XX年制定了鼓励发展保护地蔬菜大棚的优惠政策,农户每建设一座0.5亩大棚,财政补贴1000元,通过扶持,当年新建大棚1300座,完成投资650万元,其中财政补贴85.4万元。在出台鼓励优惠政策的同时,我旗还积极申报保护地蔬菜大棚建设项目,今年争取到自治区产业办项目资金100万元,新建蔬菜大棚XX座。通过采取出台优惠政策、争取上级项目支持等措施,目前全旗保护地蔬菜大棚已达到5000座、2350亩。
(四)农牧民收入情况
XX年年总体收入情况和组成(统计局),然后和XX年的比较
近年来,我旗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调整农牧业结构,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动人口转移工作,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支牧政策,确保农牧民稳定增收。
1、农民收入
(1)种植业收入
今年蔬菜产值达1.56亿元,其中净收入81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8元。马铃薯产值达2120万元,其中净收入13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元。由于今年我旗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致使小麦、油料全部绝收,莜麦绝大部分绝收,使旱作农作物只有支出没有收入,农民人均支出大于收入120元。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只有463元,比预期目标减少682元。
(2)养殖业收入
通过出售牛奶、牛犊和淘汰母牛,全旗农民人均从奶牛养殖中获得纯收入142元,其中出售牛奶收入138元。肉牛总收入可达8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元。年内出栏羊28万只,人均从肉羊养殖中获得收入426元。全旗农民来自养殖业的收入人均可达到687元。
全旗农民来自养殖业的收入人均可达到687元,较上年增加256.4元,增长59.5%。
(3)工资性收入
我旗将农村牧区人口转移作为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尤其在今年的大灾之年,人口转移成为农牧民增收最主要的渠道。全旗农民有34124个劳动力实现常年和季节性转移,实现总收入达1.97亿元,全旗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可达到1226元,较上年增加638元,增长108.5%。
(4)转移性收入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部兑现各类补贴资金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4元。
通过以上增收渠道,今年全旗农民人均收入可达3120元,较上年增加512元,增长19.6%。
2、牧民收入
预计今年全旗牧民纯收入可达3660元,比上年增加256元,增长7.7%,其中畜牧业人均纯收入3377元,增加282元,增长8.3%;劳务输出人均纯收入147元,增加17.6元,增长13.6%;财产性等其他收入136元,增加19.4元,增长16.6%。
(五)项目建设情况
(六)移民工作情况
1、农牧民转移情况
2、生态移民情况。XX年年我旗将生态移民搬迁任务全部安排到与蓝旗交界的骆驼山镇后山椅村和后水泉村,共搬迁75户、300人。会后我旗加快各项工程进度,目前已全部完工。共完成住宅75处、3082.5平方米,牲畜棚圈75处、2565平方米,院墙XX延长米,生活用电全部入户,修路8公里,骆驼山镇骆驼山村40户全部接入自来水,宝昌镇五间房村35户每户打小管井1眼。全部工程投资627.9万元,其中生态移民资金150万元,群众自筹151万元,配套其他投资326.9万元。
洪灾冲毁和形成危房356户886间,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同时旗委、政府开展了大量工作,对受灾户中的47户进行了集中重建搬迁。
从我旗目前的农牧业工作来看,虽然初步形成了基本框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严重不足,农牧业产业结构仍需优化调整,农牧民增收还不够稳定等问题。
二、2008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基地建设
制定出台了《XXX旗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为我旗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了政策保证,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和科学开发利用。在坚持水资源科学利用的基础上,2008年,我旗继续推进以水浇地开发为核心的基地建设,发展大型节水灌溉园区,培育肉牛育肥养殖基地。
1、我们提前规划了2008年节水灌溉园区建设2.5万亩,园区个体规模根据可开发土地面积确定为200—1000亩。为确保证明年春季农业生产,我旗从10月10日开始实施农田水利建设秋季大会战,计划利用今年秋冬农闲季节完成大型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和农民联户开发水浇地5000亩,覆盖人口6000人,明年春季再完成1万亩。目前已经完成大型节水灌溉10700亩,农民联户开发1300亩,共打井146眼,铺设管道13000米。
同时利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计划投入资金60万元,打井136眼,架设输电线路8.5KM,安装100KVA变压器3座,开发水浇地1360亩。
2、AAA乌日尼勒牧业公司计划投资1.8亿元,建设肉牛繁育、育肥、加工以及肥料生产、沼气发电为一体的综合项目。一期工程于7月18日开工,目前已完成投资1300万元,建成牛棚3000平方米,青贮窖4800立方米,办公楼800平方米,工人生活区500平方米。公司计划从11月底开始引调西门塔尔牛和荷斯坦小公牛300—500头,2008年育肥规模达到XX头以上。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提高农牧民养殖肉牛的效益,同时带动我旗肉牛育肥养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依托AAA乌日尼勒牧业有限公司的带动,大力发展肉牛育肥养殖业,计划到2008年,全旗西门塔尔牛发展到万头。
(二)设施农业
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建设要求,建设温室大棚,以西芹和瓜果种植为主,大力发展养猪业和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业,计划从明年开始,利用2—3年时间,打造XX亩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带动,进一步提高蔬菜种植水平,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计划2008年申请个绿色品牌认证,并打造1—2个有机食品品牌。
另外计划发展大棚蔬菜数量亩数。
(三)农牧业结构调整
种植业方面。引导农牧民调整种植业结构,继续稳定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稳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作物种植,计划2008年全旗总播面积为万亩,其中种植蔬菜万亩,马铃薯万亩,其他作物万亩。利用文冠果林带间和退耕还林带间发展高产饲草料种植,计划间种优质牧草万亩,可增加牧草万公斤,能为万头只牲畜提供饲草。
养殖业方面。从明年1月1日开始,我旗农区除牛以外的其它畜种实行全年禁牧(牛和贡宝拉格苏木的牲畜实行季节性休牧),通过政策引导促使农民尽快调整养殖结构,将养殖结构从目前的以小畜为主调整为以奶牛和优质肉牛为主,计划2008年牧业全旗牲畜为万头只,其中奶牛头,西门塔尔牛头。(四)项目争取情况
三、中现和谐生态产业区建设情况
(一)XX年年工作开展情况
中现和谐生态产业区建设是由深圳市中现经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我旗投资建设的项目。XX年年3月25日中现公司与我旗签订了投资协议,并于7月20日在我旗举办了“中现和谐生态产业高层论坛”。
产业区项目经过科研论证,已在自治区发改委核准备案,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通过了一期项目1000亩土地预审手续,现正在办理正式审批手续。企业已经完成注册,注册资金1亿元。已完成投资2100万,其中按国家标准补偿农牧民433万元,产业区总体规划、生活区详规、建筑设计费1450万,信息平台设备100万和其他费用117万元。生活区控制性详规已通过太旗规委会批准。
(二)2008年建设情况
完成和谐生态产业区生活区大蒙古包主体工程、俄罗斯风情小镇及私人会所三大工程,共投资3.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1.1亿元。投资XX万元完成和谐生态产业区生产区5万平方米舍饲牛棚的建设并收购京北蔬菜交易市场。投资4230万元建设两个年产5000吨燃煤添加剂和燃油添加剂环保节能产品生产厂,两个项目厂房建筑面积12500平米。投资3800万元建设年产1200万升有机肥生产线,建厂占地面积200亩,总产值4.5亿元,建设期18个月。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由于地方财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我旗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速度,影响着我旗产业化格局的全面形成。恳请盟行署在水浇地开发方面解决应急抗旱资金200万元,在发展设施农业方面扶持资金200万元,在肉牛引调方面协调农发行贷款300万元。
2、为彻底解决我旗骆驼山镇后山椅村和后水泉村农民与蓝旗上都镇牧民的纠纷,我旗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本着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对上述两村农民了实施移民搬迁。盟行署对此项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根据XX年年1月23日盟长办公会议议定,行署有关部门对我旗移民搬迁给予340万元的资金支持,其中财政局100万元,扶贫办60万元,水利局50万元,农牧业局30万元,产业化办公室100万元。目前75户搬迁户的迁入地建设工程已全部完工,共投入资金627.9万元,但到目前为止,只有
承诺的资金已经到位,其他部门的配套资金仍然没有兑现。恳请行署再次协调有关部门,及早兑现承诺资金,确保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
3、今年我旗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冲毁和形成危房356户886间。通过积极争取,自治区民政厅和盟民政局对我旗的灾后重建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受灾户的安全过冬问题基本解决。全旗受灾户中有47户进行了集中重建搬迁,由于受建设资金不足的影响,今年只给这47户建设了小房,作为暂时的越冬住所。恳请行署在明年的项目上给予安排,支持我旗对集中重建受灾户大房、牲畜棚圈及其他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
4、和谐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涉及范围相当广,为顺利推进被国务院西开办列为新农村示范的项目,恳请行署成立由发改、农牧业、土地、城建、旅游、文化等部门组成的项目推进机构,以确保产业区配套政策的落实和各项目的管理。
5、对产业区建设企业新增两个添加剂项目以及有机肥生产基地项目给予政策支持,保证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6、产业区建设已经列为国务院西开办示范项目,同时也被AAA自治区列为重点项目,因此恳请行署协调有关部门对产业区简化审批程序,并有重点的实施基础设施配套项目。
第三篇:地区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
地区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
近年来,塔城地区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新阶段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作为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大力培育地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支柱产业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专业化加
工、市场化经营,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收入稳步提高。2004年,全区一产产值完成31.2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1.6,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4309元。
一、塔城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情况
(一)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塔城地区把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工作,强化各种扶持措施,按照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原则,以基地为依托,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发展,为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地区先后引进了乌苏麦科特棉纺、沙湾秦岭棉纺、屯河乌沙番茄、裕民悦羊肉品加工、中粮北海油脂、金牛沙湾盖瑞乳业、金牛额敏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企业改制和扶优扶强,组建了沙湾棉花产业公司、沙湾天宝绿色食品公司、塔原红花有限公司、乌苏啤酒等一批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农业产业化进程。金牛沙湾盖瑞乳业120吨乳品项目、山东高密化纤有限公司3万吨棉浆粕项目、新疆天鹰有限公司6万吨棉蛋白项目等一批新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天海、瑞隆、盘龙、天宝等粮油加工企业不断强化农产品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出了“福临门”油脂品牌,进一步做大“沁康”面粉品牌,年内油脂加工行业企业日处理原料能力可达2000吨,生产成品油、面粉10万吨以上。额敏万通活畜交易市场已成为塔城盆地四县(市)牲畜主要集散地,日交易牛120头、羊2000只,并辐射到周边地市,占有了克拉玛依市牛羊肉80的市场份额。到目前,全区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4家,固定资产总值16.44亿元,年销售收入19.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2个,1000万元以上的15个),辐射带动农户9.68万户,占全区总农户总数的75.1,带动基地面积264万亩,占全区播种面积的57.2;农牧民人均收入中来源于产业化经营的收入达1525元,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38。
(二)地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产业规模化经营效应日见显现
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已初步建立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农产品基地,棉花、番茄、粮食、奶牛等基地建设都初具规模,为吸引龙头企业发挥了积极作用。2005年全区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61.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48.1万亩,增加15.06万亩(小麦95.69万亩,增加7.02万亩,玉米41.71万亩,增加3.34万亩);棉花面积121.37万亩,增加19万亩;油料作物46.35万亩;饲草料基地43.55万亩;区域特色产品基地面积102.43万亩。
畜牧业优势凸现,长足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牲畜饲养量达724.73万头(只),比去年同期增加27.13万头(只),增长3.89,其中牛62.3万头,增加4.2万头;羊590.5万只,增加15.67万只。全区已培育养殖专业乡34个,专业村161个,养殖大户2773户,15个千头牛养殖小区共完成投资6673万元,建成棚圈10.6万平方米,进入小区的养殖户700余户,存栏牛7480头。为全面提高畜牧产业水平和综合效益,地区不断加大品种改良工作力度,大力推广牛胚胎移植技术。2004年全区牛胚胎移植投入资金671万元,完成牛胚胎移植1303头。今年地区下达牛胚胎移植任务2005头,安排补助资金200万元,目前已组织受体牛6455头,移植395头。
(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日趋活跃
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经纪人等产业化中介组织发展,涌现出了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服务信用好、自身效益高的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农村经纪人队伍也日趋壮大,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组织形式实体化。在开展经济活动中,以实体形式出面,组织形式的不断发展、完善,经营规模逐步壮大。二是在经营范围上趋向多元化。由单一生产环节上的联合经营向全程经营转化,由以种植业为主向各业综合经营方向发展,由主要在流通领域内从事经营活动向生产、消费等领域延伸。三是经营模式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多数组织都制定有规范的章程制度和管理体制,内部分工明确,组织运行正常有序。2004年底,全区建立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协会)190个,会员2.7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0.6,农民经纪人1400多名,其中年经销额在10万元以上的农民经纪人350名,带动、服务面积
第四篇:*区花卉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自贡市贡井区花卉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都市农业建设步伐,实现促农增收的新跨越,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速发展优势产业的有关要求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贡井区花卉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总体规划,特拟定自贡市贡井区花卉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规划
(一)建设规模从2004年起,用二年时间,重点建设1000亩花卉产业示
范基地核心区,并逐渐沿南北环路沿线辐射和带动其它村、镇发展。到2007年建成花卉生产经营企业达100家以上,花卉生产规模达5000亩以上的南北环线花卉产业经济带,实现以花卉产业为主导产业,配合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基本实现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和专业化、基础设施配套化、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化体系。花卉产业总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3000万元以上,带动餐饮、旅游、休闲、娱乐、房地产开发等产业收入,实现年收入1亿元以上,利润3500万元以上,花卉经济带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都市农业基本形成。
(二)区域布局以长土镇黄桷村为核心区,沿南北环路沿线辐射和带动其它村镇。
二、核心区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与产业现状黄桷村地处贡井、沿滩、大安三区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且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水利条件好,规划区周围无污染源,空气质量佳,是生态型花卉生产及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区域。该村有9个村民组,总人口1789人,总农户数601户,耕地面积117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有未硬化村道5公里;有提灌站1座,总装机容量45千瓦,渠道总长2公里,山平塘16口,面积50亩,总容量3万立方米,旭水河从核心区穿过。目前,已有广交园艺、静丰园艺等近30家有一定规模、档次和特色的花卉企业入驻,休闲观光旅游也具相当规模,人气十分旺盛,效益显著。到2003年,长土镇已有花卉栽培面积达640余亩,全区达1000余亩。
(二)建设内容示范基地将融花卉生产、加工、市场交易、科技信息交流与博览、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围绕增收、保障、益民三大工程和花卉市场开展建设,实现以花卉产业为主体,花卉市场为载体,结合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塑造都市农业。
1、增收工程以企业为载体,市场为导向,相对集中成片打造1000亩花卉生产基地,推行标准化和定单生产。产业内部近期以园林绿化产品为主,重点发展盆栽花卉,远期形成以盆栽花卉为主,园林绿化和鲜切化结合的花卉产业。依托花卉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观光、休闲、娱乐环境建设,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利和政府增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
2、保障工程本着让业主“愿进来、留得住、能发财”的原则,除落实相关的扶持政策外,以政府投入为主,重点建设完善水利、道路、排污等公益性基础配套设施。道路:依托现有的南环路和伍富路为主路,根据总体规划布局建设与主路相连的硬化干道5公里,农民和生产基地硬化便道20公里,使花卉企业和农户经济园连通大市场。水利:依托旭水河和现有的一个村级提灌站改造增容,建立输水主管网2公里,改造渠道2公里;建立为解决农民和花卉企业生产、生活用水,并作为景点配置的蓄水池20口,每口不低于250立方米;在花卉生产基地全面实施节水灌溉工程。
3、益民工程按“统一规划、政府补助、农户主办、产权民有、利益共享”的原则,对核心区农户住宅全面实施“六个一”改造工程(一个花卉经济园、一口蓄水池、一口沼气池、一口卫生井、一条出入户硬化便道、一个休闲娱乐水泥院坝)和农居“四改“(改厨、改厕、改圈、改外观形象),建设生态式经济园和花园式新农居,并全面开展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卫生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精神文明建设,使整个核心农户生产、生活等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而且使农民讲究卫生,注意文明礼貌、移风易俗、少生优育、崇尚科技等文明新风逐渐形成,提升核心区观光休闲接待能力和水平,打造成为都市农业的示范区。
三、核心村2004年重点建设项目与投资概算
(一)增收工程
1、以企业投入为主发展花卉生产基地500亩,争取引进20家以上花卉生产经营企业,在核心区组团式发展,逐步连片,并带动农户发展花卉生产经济园,推行定单生产。
2、建立盆栽花卉生产示范园:目前,我市花卉产业多以园林绿化树种生产和园林绿化工程为主,盆栽花卉是我市的一个弱项。纵观世界花卉发展,盆栽花卉无疑是重点产品,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而且也最能带动农户发展增收致富。因此,为填补目前我市花卉产业空白,提高花卉档次,推进花卉产业高速发展,快速促农增收,建立盆栽花卉示范园是当务之急。该示范园拟在市经作站指导下,以广交园艺为重点,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在品种和技术引进、栽培设施等方面给予扶持,建立盆栽花卉示范园50亩。
(二)保
障工程
1、重点完善500亩生产基地的水利、道路等公益性基础配套设施。⑴建设4.5米宽的硬化干道1公里;⑵建设50立方米/口蓄水池10口;⑶增容改造一个村级提灌站;⑷建设渠道2公里;⑸实施微喷节水灌溉100亩;⑹中低产田土改造300亩(含国土整理)。
2、龙头企业培育:以提供良好创业环境为主,培育扶持广交园艺工程有限工程成为全市花卉企
业的龙头企业。政府重点在先导性、科研性、发展性等项目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3、培育壮大花卉协会,促进花卉企业间、花农间、企业与市场间、企业与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益民工程由政府补助材料费,农民自筹工程费,1、根据农民现状和条件,改善70户农户生活条件(包括卫生厨、卫生厕、卫生圈、沼气池);
2、农户出入户便道硬化(预制板或石板辅面)2公里;
3、农房改造30户。2004年预计总投入379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补助59.5万元,企业投入215.5万元,农户和村组自筹104万元。(详细投资概算见附表)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落实花卉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是实施都市农业战略的一项最基本和最重要内容,对加快都市后花园建设,实现促农增收的新突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要高度重视,成立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实施组或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并落实专人负责,明确职能职责,使基地建设工作真正做到项项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同时,要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形成合力,对基地建设主动配合,急基地之所急,想基地之所想,主动想办法、出主意、活机制,大力支持、协调、配合花卉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与发展。
(二)整合投资、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增强后劲水利、道路等农业生产的直接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间接基础设施,在示范基地,特别是核心村应优先加强建设,以提高基地生产综合能力和发展后劲。要在建立多元化投资、整合投资的基础上,积极筹划包装项目,努力向上争取资金,增强和保证核心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并要抓住南环路扩宽的契机,高档次、高水平建设好核心区景观大道,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切实营造良好的发展硬环境。同时,要在用地、税收、信贷、社会氛围等方面为业主入驻营造宽松的招商引资软环境,把招商引资作为启动基地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社会资金,扩大规模,提高水平,促进基地建设上水平、上台阶,真正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达到筑巢引凤,吸引企业的效果。
(三)着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大力开拓市场各级党政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市场环境、投资、税收、用地、信贷、技改等多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重点提高其经营能力和水平,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带动提高全市花卉产业化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专合组织的建设指导与培育扶持,让其在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花卉产业区域布局及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水平,培强市场开拓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在大力引进花卉生产经营企业基础上,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重点培育扶持广交园艺工程有限公司,使其成为全市花卉产业的龙头企业。同时要壮大贡井区花卉协会,充分发挥其“内引外联”的“桥梁”作用,使其带领、引导企业、农民闯市场,开拓市场,发展市场。
(四)以花为主,行业互动,构建都市农业花卉产业的高效发展,不仅是花卉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等方向面发展,在扩大花卉生产规模,提高花卉产品档次,增加市场占有面的基础上,必须和观光、休闲、娱乐业紧密结合,协调同步发展,走都市农业之路,才能真正意义实现高效,发挥基地综合效益,促进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
(五)建立健全支撑和保障体系,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农业执法体系、市场网络体系和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等配套体系建设,逐步发展成为行政监控为主、行业监督为辅的保障体系和国家服务体系为基础、企业服务体系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花卉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
(六)探索并尽快出台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的扶持政策要打开思路,大胆探索,不受一些陈旧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只要是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重点是不断增加财政投入的倾斜政策,税收和土地使用政策,金融信贷服务政策,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政策以及科技人员培训、引进、使用的鼓励政策和有功人员的奖励政策等等。二OO四年三月十五日
第五篇:*区花卉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自贡市贡井区花卉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实 施 方 案
为加快都市农业建设步伐,实现促农增收的新跨越,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速发展优势产业的有关要求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贡井区花卉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总体规划,特拟定自贡市贡井区花卉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规划
(一)建设规模
从2004年起,用二年时间,重点建设1000亩花卉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并逐渐沿南北环路沿线辐射和带动其它村、镇发展。到2007年建成花卉生产经营企业达100家以上,花卉生产规模达5000亩以上的南北环线花卉产业经济带,实现以花卉产业为主导产业,配合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基本实现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和专业化、基础设施配套化、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化体系。花卉产业总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3000万元以上,带动餐饮、旅游、休闲、娱乐、房地产开发等产业收入,实现年收入1亿元以上,利润3500万元以上,花卉经济带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都市农业基本形成。
(二)区域布局
以长土镇黄桷村为核心区,沿南北环路沿线辐射和带动其它村镇。
二、核心区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与产业现状
黄桷村地处贡井、沿滩、大安三区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且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水利条件好,规划区周围无污染源,空气质量佳,是生态型花卉生产及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区域。该村有9个村民组,总人口1789人,总农户数601户,耕地面积117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有未硬化村道5公里;有提灌站1座,总装机容量45千瓦,渠道总长2公里,山平塘16口,面积50亩,总容量3万立方米,旭水河从核心区穿过。目前,已有广交园艺、静丰园艺等近30家有一定规模、档次和特色的花卉企业入驻,休闲观光旅游也具相当规模,人气十分旺盛,效益显著。到2003年,长土镇已有花卉栽培面积达640余亩,全区达1000余亩。
(二)建设内容
示范基地将融花卉生产、加工、市场交易、科技信息交流与博览、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围绕增收、保障、益民三大工程和花卉市场开展建设,实现以花卉产业为主体,花卉市场为载体,结合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塑造都市农业。
1、增收工程
以企业为载体,市场为导向,相对集中成片打造1000亩花卉生产基地,推行标准化和定单生产。产业内部近期以园林绿化产品为主,重点发展盆栽花卉,远期形成以盆栽花卉为主,园林绿化和鲜切化结合的花卉产业。依托花卉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观光、休闲、娱乐环境建设,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利和政府增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
2、保障工程
本着让业主“愿进来、留得住、能发财”的原则,除落实相关的扶持政策外,以政府投入为主,重点建设完善水利、道路、排污等公益性基础配套设施。
道路:依托现有的南环路和伍富路为主路,根据总体规划布局建设与主路相连的硬化干道5公里,农民和生产基地硬化便道20公里,使花卉企业和农户经济园连通大市场。
水利:依托旭水河和现有的一个村级提灌站改造增容,建立输水主管网2公里,改造渠道2公里;建立为解决农民和花卉企业生产、生活用水,并作为景点配置的蓄水池20口,每口不低于250立方米;在花卉生产基地全面实施节水灌溉工程。
3、益民工程
按“统一规划、政府补助、农户主办、产权民有、利益共享”的原则,对核心区农户住宅全面实施“六个一”改造工程(一个花卉经济园、一口蓄水池、一口沼气池、一口卫生井、一条出入户硬化便道、一个休闲娱乐水泥院坝)和农居“四改“(改厨、改厕、改圈、改外观形象),建设生态式经济园和花园式新农居,并全面开展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卫生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精神文明建设,使整个核心农户生产、生活等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而且使农民讲究卫生,注意文明礼貌、移风易俗、少生优育、崇尚科技等文明新风逐渐形成,提升核心区观光休闲接待能力和水平,打造成为都市农业的示范区。
三、核心村2004年重点建设项目与投资概算
(一)增收工程
1、以企业投入为主发展花卉生产基地500亩,争取引进20家以上花卉生产经营企业,在核心区组团式发展,逐步连片,并带动农户发展花卉生产经济园,推行定单生产。
2、建立盆栽花卉生产示范园:目前,我市花卉产业多以园林绿化树种生产和园林绿化工程为主,盆栽花卉是我市的一个弱项。纵观世界花卉发展,盆栽花卉无疑是重点产品,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而且也最能带动农户发展增收致富。因此,为填补目前我市花卉产业空白,提高花卉档次,推进花卉产业高速发展,快速促农增收,建立盆栽花卉示范园是当务之急。该示范园拟在市经作站指导下,以广交园艺为重点,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在品种和技术引进、栽培设施等方面给予扶持,建立盆栽花卉示范园50亩。
(二)保障工程
1、重点完善500亩生产基地的水利、道路等公益性基础配套设施。
⑴建设4.5米宽的硬化干道1公里;
⑵建设50立方米/口蓄水池10口;
⑶增容改造一个村级提灌站;
⑷建设渠道2公里;
⑸实施微喷节水灌溉100亩;
⑹中低产田土改造300亩(含国土整理)。
2、龙头企业培育:以提供良好创业环境为主,培育扶持广交园艺工程有限工程成为全市花卉企业的龙头企业。政府重点在先导性、科研性、发展性等项目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3、培育壮大花卉协会,促进花卉企业间、花农间、企业与市场间、企业与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益民工程
由政府补助材料费,农民自筹工程费,1、根据农民现状和条件,改善70户农户生活条件(包括卫生厨、卫生厕、卫生圈、沼气池);
2、农户出入户便道硬化(预制板或石板辅面)2公里;
3、农房改造30户。
2004年预计总投入379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补助59.5万元,企业投入215.5万元,农户和村组自筹104万元。(详细投资概算见附表)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落实
花卉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是实施都市农业战略的一项最基本和最重要内容,对加快都市后花园建设,实现促农增收的新突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要高度重视,成立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实施组或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并落实专人负责,明确职能职责,使基地建设工作真正做到项项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同时,要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形成合力,对基地建设主动配合,急基地之所急,想基地之所想,主动想办法、出主意、活机制,大力支持、协调、配合花卉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与发展。
(二)整合投资、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增强后劲
水利、道路等农业生产的直接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间接基础设施,在示范基地,特别是核心村应优先加强建设,以提高基地生产综合能力和发展后劲。要在建立多元化投资、整合投资的基础上,积极筹划包装项目,努力向上争取资金,增强和保证核心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并要抓住南环路扩宽的契机,高档次、高水平建设好核心区景观大道,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切实营造良好的发展硬环境。同时,要在用地、税收、信贷、社会氛围等方面为业主入驻营造宽松的招商引资软环境,把招商引资作为启动基地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社会资金,扩大规模,提高水平,促进基地建设上水平、上台阶,真正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达到筑巢引凤,吸引企业的效果。
(三)着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大力开拓市场
各级党政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市场环境、投资、税收、用地、信贷、技改等多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重点提高其经营能力和水平,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带动提高全市花卉产业化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专合组织的建设指导与培育扶持,让其在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花卉产业区域布局及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水平,培强市场开拓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在大力引进花卉生产经营企业基础上,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重点培育扶持广交园艺工程有限公司,使其成为全市花卉产业的龙头企业。同时要壮大贡井区花卉协会,充分发挥其“内引外联”的“桥梁”作用,使其带领、引导企业、农民闯市场,开拓市场,发展市场。
(四)以花为主,行业互动,构建都市农业
花卉产业的高效发展,不仅是花卉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等方向面发展,在扩大花卉生产规模,提高花卉产品档次,增加市场占有面的基础上,必须和观光、休闲、娱乐业紧密结合,协调同步发展,走都市农业之路,才能真正意义实现高效,发挥基地综合效益,促进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
(五)建立健全支撑和保障体系,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农业执法体系、市场网络体系和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等配套体系建设,逐步发展成为行政监控为主、行业监督为辅的保障体系和国家服务体系为基础、企业服务体系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花卉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
(六)探索并尽快出台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的扶持政策
要打开思路,大胆探索,不受一些陈旧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只要是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重点是不断增加财政投入的倾斜政策,税收和土地使用政策,金融信贷服务政策,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政策以及科技人员培训、引进、使用的鼓励政策和有功人员的奖励政策等等。
二OO四年三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