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构建和谐乡镇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加快协调联动 实现同步发展
--关于构建和谐天长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今年以来,天长镇在构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和谐天长进程中,按照打造“煤炭运销深加工、化工石开采开发、古城历史文化旅游”三大基地,建设一个商贸物流园区,带好镇村两支队伍”的“312”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积极探索,将发展镇域经济、提升党建水平、破解稳定难题作为构建和谐天长的关键来抓,实现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共振和良性循环,形成了抓经济、促发展、保稳定、求和谐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镇提前一个半月完成财政激励目标任务3000万元;全镇没有出现一次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这是作为镇大村多、社情复杂的天长镇历史以来从未出现过的良好局面。
一、构建和谐天长,发展镇域经济是关键
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经济发展的和谐,不发展、慢发展无以安居乐业,不全面、不协调难有社会和谐。基于此,新一届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在多方调查、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打造三大基地,建设商贸物流园区的经济思路,并通过科学设置机关内部运作体制和考核奖惩机制加以贯彻落实。
一是抓规划明思路。坚持科学规划先行,将规划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中来,进而指明天长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村干部就“天长要发展,我们怎么办”为主题召开座谈会,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广泛汲取建议和意见50余条。在此基础上,投资40万元,编制镇域规划、城区建设规划、防洪规划和文保规划,已完成前期考察测量工作,正在对煤炭工业、商贸物流、运输中心、行政办公、文物保护等重点区域进行论证,为天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煤炭运销深加工基地,即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在现有260余个煤炭交易市场、10多个运输公司的基础上,扶持煤炭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度推进运输汽贸中心、煤炭交易中心和餐饮服务中心等“路边经济”发展,逐步形成集煤炭运销、加工、服务为一体的煤炭工业园区;化工石开采开发基地,即依托化工石储量大、品质高优势,鼓励民间资金上企业、上项目,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档次,改变就资源卖资源的困境;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基地,即依托古城文物古迹众多和省市重点镇的优势,以小城镇建设为切入点,加大磁窑遗址、王家大院、城隍庙、文庙、县衙等景点的保护开发力度,完善东关商贸区、文化广场、护城河、带状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抓项目促发展。天长镇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镇域经济的有效载体来抓,强化“谈工作必谈发展、谈发展必谈经济、谈经济必谈项目”的意识氛围,年初将150多个办实事项目列入镇村岗制目标责任考核,细化量化,责任到人,考核到位,严格执行月初拿计划,月底搞总结,一季一评比,半年一兑现,年终搞总评的考核机制,不定期开展调度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加大奖惩力度,对项目按时完成的村给予岗制加分并实行重奖,对国地税务分局实行完成任务各奖励2万元,并对超额完成任务按比例奖励的办法严格奖惩,对纳税大户实行奖金激励制度,有效提高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认真谋划佳昊洗煤厂扩建、北关新村建设等7个明年项目,重点抓好煤炭工业园区和商贸物流园区建设。截至目前,项目建设完成3050万元,占年任务的92%,其中投资300万元的书记工程古城汽车维护保养作业站项目、投资500万元的镇长工程河东洗煤厂项目和6项镇自定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150余项村自定办实事项目完成138项,占任务数的 92%。
三是抓环境造氛围。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实施“筑巢引凤”、“蓄水养鱼”战略,内扶外引,进一步促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蓬勃发展。在项目建设中,实施跟踪式监控,加大协调督导力度,积极解决企业占地、道路、电力等问题,严肃处理干扰项目建设的人和事,今年共为各类企业解决矛盾纠纷20多起。此外,加强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在现有古城运输公司党支部的基础上,准备新建2个企业支部,力争把能人发展为党员、党员发展为支部委员、支部委员发展为书记,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全镇招商引资完成1950万元,占年任务的100.4%。
二、构建和谐天长,提升党建水平是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战斗力的基础,在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天长的进程中,发挥着核心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乡镇党委来说,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就意味着抓住了工作全部。基于这一认识,天长镇坚持“三个创新”,突出“三个抓手”,着眼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推动了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创新目标责任机制,狠抓岗制考核,发挥主角作用。针对该镇镇大村多,一些村情况复杂,镇干部日常工作量大的实际,年初按照“一制三化”要求和农村党支部“五个好”标准,将基层党建责任制分别列入镇村两级岗位责任考核的内容,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组织员办具体抓、职能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日常工作中,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听取村级组织建设情况汇报,分析问题症结,群策群力,根治难点村问题。半年和年底由镇党委书记、镇长带队,按照岗制要求,对全镇职能部门和49个村进行严格考核,亮化打分,奖优罚劣,有效地推进了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另外,抓住换届年、政治年契机,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严格选举程序,依法选举,实现了稳中求进、和谐换届。
二是创新教育引导机制,狠抓培训教育,提高干部素质。通过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力争把党员培养成能人,能人发展成党员,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今年共组织各村新任书记、主任、会计参加了县级以上培训,镇举办农财、计生、党务、综治各类培训班6期,培训651人次。坚持发展党员“三倾斜”原则,将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年终考核重要指标,在全镇农村支部中建立了后备人才库,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52人,发展新党员30人。
三是创新工作载体机制,狠抓建章立制,规范施政行为。该镇把完善“放心支部竞赛”活动、“一揽子”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载体和长效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放心支部竞赛”活动,就是按照“三级联创”活动的要求和“五个好”党支部为标准,使村级班子做到让群众放心,让上级党组织放心,年底被评为“放心支部”的,不仅要大张旗鼓地表彰,而且要大幅度地提升工资报酬,今年全镇共有19个农村党支部被评为“放心支部”;“一揽子”会制度,包括支委生活会、两委生活会、党支部向党员大会报告工作、村委会向村民代表报告工作、公布财务收支情况、民主议政日、民主评议党员、民主评议干部等七项制度。本着内容不少,程序不缺,符合农村实际的原则,“一揽子”会每年召开两次,每次集中2天进行,届时由镇包村干部参加;财务管理上,严格执行“三审”制度,重大开支由村“两会”监督,平时由镇包村干部、镇财经办审计,对收支票据严格把关,杜绝不合理入帐现象。一系列工作载体的健全,不但使农村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而且使干部的行为规范得到了监督,使干部成为“透明官”、群众成为“明白人”,干群之间少一堵“隔心墙”,多一条“连心桥”,为全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构建和谐天长,破解稳定难题是保障
如果说经济实力、生态环境是和谐社会的物质因素,那么,安定、团结、平安则是和谐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因素。实践证明,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没有稳定的大好局面,发展只是一种空想,而维护农村稳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将其放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谋划,实现真正的综合治理。天长镇镇大村多,村情复杂,信访稳定工作一直是历届党委、政府头疼的“瓶颈”难题,为此该镇三措并举,畅通信访渠道,解决群众矛盾,取得了多年来未有的稳定局面。
一是转变作风提前预防。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管人,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今年共化解纠纷苗头30多起。
二是机动灵活狠抓落实。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处理信访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及协调会议制度,及时发现、研究、协调和处理各种信访问题;对群众上访的问题,根据信访事项及案情程度,按照归口办理的方法,明确镇包区包村干部、区综治员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要严格做好稳控工作;把预防、控制、化解群体性矛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定期联席调度制度,对重大矛盾纠纷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充分发挥站所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和配合信访办,认真及时地解决群众反映的应由本部门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结合“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软与硬相结合、表与里相结合、部门主抓与群众防控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构筑全方位、网络化、大信访的工作格局。
三是严格考核奖优罚劣。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镇村两级岗位目标责任制度,纳入考核内容,并入目标管理,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信访工作的有序运作。同时严格信访督查,改变过去存在的信访问题决而不行、拖而不办、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新户拖成老户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将信访稳定工作提到了重要高度,纳入对干部德能勤绩的考核,落实奖惩,对出现到县级以上上访的事件,不仅对所在村、区进行奖金扣分处罚,年底还不能获得评先、评优资格。截至目前,全镇共接待信访案件18件,调处化解14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上访率比去年同期降低52%。
通过天长镇今年的工作发展,凸现出很多值得可圈可点的闪光点,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体会:构建和谐乡镇,只有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战略高度,强化守土意识,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好班子建设和稳定工作,才能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反之经济发展了,才能促进班子、村情“双稳定”,进而实现富民强镇的宏伟目标
第二篇: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臧家庄中学衣永琴马有洪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课堂教学的改革风起云涌。2007年烟台市开始的“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可谓抓住了教育教学的主动脉,我们也踊跃投身到这一改革的浪潮中来,围绕构建“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型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把课堂还给学生:一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感悟学习,自练自改;二是把个性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三是把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质疑问难阐述个人见解,保留自己的意见。通过创设能让学生独立思考和体验生活的情境,设计有思维含量和思维价值、能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采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课堂学习活动,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我们的做法是:
一、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创设情境、感悟生活是实现思品教学思维对话的前提,学生情境是与学习相关的背景,或者说是一种优化的、特定的学习环境。利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或者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为素材创设学习情境,既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又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也利于活化课堂的学习气氛。
无论何种授课类型,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状况,恰当的运用各种手段和相关资源,创设开放性的、有内涵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感悟,进而引发认知冲突、思维碰撞,产生共鸣,最终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的目的。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这一环节需要教师提供适合的案例,可以是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再现,可以是社会热点、焦点事件的整合反思,也可以是学生情感生活的体现。例如:在讲授“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视频材料,播放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情景,学生一看就会兴趣大增,热情高涨。这时再切换镜头,播放监狱内少年犯的生活场景,最后画面定格在少年犯的图片及简介上。一下子将学生由视觉冲击到心灵震撼。使学生在好奇中体验,在动脑中引发深层次的思考,而且直观形象,使课程内容
更加生动鲜活,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发展变化过程。
当然,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创设适合的情景,可以采用生活案例、真实事件、漫画、歌曲、诗歌欣赏等形式,也可以播放小品、影视剧中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精彩片段,或制作flash等。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注重内涵、关注效率。要充分激发和触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主进入一个探寻问题的氛围,主动参与体验。
二、小组合作,思维探究,要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是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高效课堂的现实着眼点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提供充分条件,改变那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局面,努力实现“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着欢乐”的理想状态,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要愉快学习,教师和学生都要减轻负担,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更不是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相反它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课堂这个教育教学的主阵地,高效的、全面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要在课堂上有更多更好的收获。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是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能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在合作过程中,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更快地解决问题。合作探究是新课改背景下思品课堂教学模式的典型特征,是新课程理念的突出体现,是“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以活动为载体,将内容呈现与活动开展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这一环节可以采用交流、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开放性的教学形式,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体验生活的试验场和探究知识的实验室。
可以将不同学习发展类型的学生参差组合形成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以小组内部学生之间的讨论为主要学习方式,每个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组织和讨论,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努力训练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训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能够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这是一种以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为指向,以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为过程特征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运用、和再生产、再
运用的过程。在各个异质小组中,由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展开讨论,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融入其中,可以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也可以深入到一个小组参与讨论,要鼓励每一个同学都发言,要允许有些同学的看法有所偏差,需要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予以矫正,不要让有的小组在非关键问题上纠缠,对讨论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小组长在全班交流本组的成果,对于各小组的观点、认识,教师不要立即给予评价,先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辩论,指直到学生不能确定的,教师才给予指导帮助。对于交流中表现突出的小组,要及时公正、客观的给予评价,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型课堂下的小组讨论,以充分展示个人思考,学会分享集体智慧为重点,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基点,促进所有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每个学生拥有充足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真切地体验到合作的快乐与成功的愉悦,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拓展思维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引领自己的行为
思品教学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实践性,对于学生当前乃至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学生只有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才能体会到课堂教学的意义。高效的课堂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应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这是思品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已有的基本知识运用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或完全不同的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也就是说要把知识获得与智能训练结合起来,把知识理解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掌握基本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形成方法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如,教学《遵守公共秩序》一课后,可开展“争做文明好少年”的活动,要求学生自找差距,自订措施,改掉身上不文明的行为,不管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应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用文字形式写出来,张贴在教室板报里,同学互相监督。这一设计,既能使学生内化知识,明白道理,又能指导行为,初步践行。
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组织学生从社区中通过参观、采访、观察、调查,促使学生大量地捕捉社会生活,使学生从活动中巩固教育,进一步激发情感,使教师对学生行为上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行为需要。如在上初四第五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时,组织开展了“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所在村的居民用水情况,观察并分析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等。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但日常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很严重。活动后学生纷纷表示要增强节约水资源的责任意识,并自觉落实到行动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主动关紧水龙头,水的循环利用等。同时他们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写了这样的标语:如果我们不从现在节约用水,那么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可见,既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了提高。
新课程呼唤新理念,新课改呼唤教学模式的创新。就课堂教学而言,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呈现出何种状态,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就课堂教学改革而言,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呈现出何种状态,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可以说,高效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和谐是实现这一目标应具备的课堂状态,思维对话则是实现课堂和谐高效的主要途径,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在今后的教学中用于探索,大胆创新,就一定能体会其真谛,并尝到成功的喜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构建和谐机关体会
构建和谐机关体会-构建和谐机关需营造四个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是社会系统各部分、各要素都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机关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构建和谐机关,必须注意营造好四个环境:
一、营造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增强构建和谐机关的亲和力。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基本元素。只有人际关系融洽,才会有社会的和谐。机关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没有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构建和谐机关只能是一句空话。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关键要做到“三互”:一要互相信任。诚信就是操守自重,一诺千金;友爱就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为构建和谐机关打下基础。二要互相沟通。通则通,不通则痛。特别是机关分工细密,机关干部各管一摊,相互“工作见面多,思想见面少”,缺乏沟通了解。这次先进性教育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通过广泛开展谈心活动,疏通思想,化解矛盾,活血化淤,效果明显。要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必须把建立谈心制度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固化于制,外化于行,长期坚持下去。三要互相谅解。要在机关中大力提倡友谊和谅解,提倡将心比心,将心换心。要教育机关干部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胸怀,能够容人、容事、容得不同意见。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多律己不责人,多沟通不猜疑,多谦让不争功,多宽容不挑剔,不为个人得失论长短,不为一己私利争高低。
二、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增强构建和谐机关的向心力。一是要善用人,以公正促和谐。充分认识营造公正公平的环境对人的生存发展及机关和谐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机关乃藏龙卧虎之地,能人、高人较多。要通过营造公平竞争这个平台,努力使每个人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都有用武之地。二是要造福人,以机制促和谐。要建立健全具有机关特色的干部任用机制、培训机制和交流机制。这个机制一定要有利于公正公平,有利于平等竞争,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为构建和谐机关提供制度保证。三是要教育人,以素质促和谐。要围绕建设和谐机关,加大和谐教育的力度,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解决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怎样解决经常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注重解决人们因自私、嫉妒等产生的各种人际矛盾和社会摩擦的问题,从法治和道德两个层面促进机关的和谐。
三、营造团结平等的民主环境,增强构建和谐机关的凝聚力。要营造团结平等的民主环境,必须做到三讲:一是讲尊重。机关干部作为独立的人格存在,他们的人格尊严、应有的权利义务以及内心的隐私一角等,都应得到尊重。要尊重人的不完善性,尊重人的选择性,尊重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人格上的平等。二是讲权益。利益是人类社会的基石,是人们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要构建和谐机关,必须切实尊重机关人员的权益,更要尊重群众的权益,坚持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三是讲团结。构建和谐机关,必须把讲团结、顾大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把握一个底线,就是不争孰是孰非,不争你低我高,不抱个人恩怨。要视名利淡如水,做到受挫折不灰心,逢得意不轻浮,遇难处仍从容,逆境坦然,顺境淡然。
四、营造开拓进取的创业环境,增强构建和谐机关的创造力。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机关,不是四平八稳,“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和活力的机关,而是充分激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活力迸发,让源泉涌流的机关。为此,一要激活创新的动力。创新是融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等要求为一炉的实践,是一切工作能否取得进步的关键。要防止和克服和谐建设难以创新,不需创新的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就是能力,就是政绩,就是发展的观念,自觉地把创新作为为政之道。二要探索创新的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机关工作千头万绪,事情多、忙、繁、杂,但并非无规律可循。机关的和谐建设具有全员性、全时性、层次性的特点。对这些要积极探索,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东西。三要提升创新的层次。和谐是一个永恒运动,不断变化、不断升华的过程。要通过开拓创新,不断地克服新矛盾,协调新关系,解决新问题。在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成果中,我们强调,建立和保持长效机制,关键在人。要求全体党员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争做学习型党员;勇于开拓,锐意进取,争做创新型党员;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争做谦逊型党员;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争做务实型党员;率先垂范,模范带头,争做表率型党员,通过不懈的努力,把和谐机关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四篇:构建和谐机关体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是社会系统各部分、各要素都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机关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构建和谐机关,必须注意营造好四个环境:
一、营造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增强构建和谐机关的亲和力。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基本元素。只有人际关系融洽,才会有社会的和谐。机关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没有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构建和谐机关只能是一句空话。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关键要做到“三互”:一要互相信任。诚信就是操守自重,一诺千金;友爱就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为构建和谐机关打下基础。二要互相沟通。通则通,不通则痛。特别是机关分工细密,机关干部各管一摊,相互“工作见面多,思想见面少”,缺乏沟通了解。这次先进性教育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通过广泛开展谈心活动,疏通思想,化解矛盾,活血化淤,效果明显。要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必须把建立谈心制度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固化于制,外化于行,长期坚持下去。三要互相谅解。要在机关中大力提倡友谊和谅解,提倡将心比心,将心换心。要教育机关干部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胸怀,能够容人、容事、容得不同意见。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多律己不责人,多沟通不猜疑,多谦让不争功,多宽容不挑剔,不为个人得失论长短,不为一己私利争高低。
二、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增强构建和谐机关的向心力。一是要善用人,以公正促和谐。充分认识营造公正公平的环境对人的生存发展及机关和谐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机关乃藏龙卧虎之地,能人、高人较多。要通过营造公平竞争这个平台,努力使每个人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都有用武之地。二是要造福人,以机制促和谐。要建立健全具有机关特色的干部任用机制、培训机制和交流机制。这个机制一定要有利于公正公平,有利于平等竞争,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为构建和谐机关提供制度保证。三是要教育人,以素质促和谐。要围绕建设和谐机关,加大和谐教育的力度,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解决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怎样解决经常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注重解决人们因自私、嫉妒等产生的各种人际矛盾和社会摩擦的问题,从法治和道德两个层面促进机关的和谐。
三、营造团结平等的民主环境,增强构建和谐机关的凝聚力。要营造团结平等的民主环境,必须做到三讲:一是讲尊重。机关干部作为独立的人格存在,他们的人格尊严、应有的权利义务以及内心的隐私一角等,都应得到尊重。要尊重人的不完善性,尊重人的选择性,尊重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人格上的平等。二是讲权益。利益是人类社会的基石,是人们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要构建和谐机关,必须切实尊重机关人员的权益,更要尊重群众的权益,坚持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三是讲团结。构建和谐机关,必须把讲团结、顾大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把握一个底线,就是不争孰是孰非,不争你低我高,不抱个人恩怨。要视名利淡如水,做到受挫折不灰心,逢得意不轻浮,遇难处仍从容,逆境坦然,顺境淡然。
四、营造开拓进取的创业环境,增强构建和谐机关的创造力。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机关,不是四平八稳,“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和活力的机关,而是充分激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活力迸发,让源泉涌流的机关。为此,一要激活创新的动力。创新是融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等要求为一炉的实践,是一切工作能否取得进步的关键。要防止和克服和谐建设难以创新,不需创新的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就是能力,就是政绩,就是发展的观念,自觉地把创新作为为政之道。二要探索创新的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机关工作千头万绪,事情多、忙、繁、杂,但并非无规律可循。机关的和谐建设具有全员性、全时性、层次性的特点。对这些要积极探索,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东西。三要提升创新的层次。和谐是一个永恒运动,不断变化、不断升华的过程。要通过开拓创新,不断地克服新矛盾,协调新关系,解决新问题。在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成果中,我们强调,建立和保持长效机制,关键在人。要求全体党员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争做学习型党员;勇于开拓,锐意进取,争做创新型党员;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争做谦逊型党员;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争做务实型党员;率先垂范,模范带头,争做表率型党员,通过不懈的努力,把和谐机关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五篇:构建和谐邮政的体会
把准时代脉搏 构建和谐邮政
二十一世纪,人类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邮政管理在改革潮涌之时审时度势、顺应发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知识经济发展的机遇,开拓创新,逐步走向人性化、知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迎接伟大时代的到来。
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其决定中第一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构建和谐”已经成为我们奋斗的共同目标和前进方向!
一、正确把握和谐内涵,牢固树立和谐理念
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社会各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是人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从整体性上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创新管理体制、解决社会矛盾,让社会各阶层共享发展成果。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们党在21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全面小康”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内容,“和谐社会”是对“全面小康”的坚持和发展,是对“全面小康”中关于社会更加和谐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迅速发展,社会各项变革突飞猛进、催人奋进。构建社会大和谐氛围的到来给贯穿于社会生活、生产各个领域的邮政管理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新的要求。邮政要想更好地“发挥优势,扩大功能,持续发展”,作为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有非凡的胆识和过人的谋略,要有超强的前瞻意识、准确的预见能力和判断能力,及时更新观念,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以昂扬的激情和振奋的精神,大胆而睿智地放弃一切陈规陋俗,放弃固有思维模式和传统观念,积极发挥创新思维,勇于突破传统条条框框的束缚,遵循知识经济的系统原则、价值原则、理性原则、动态原则、发挥优势原则,努力合着时代前进的节拍、社会奋进的步伐,力求做到“锐意进取、标新立异、改革奋进”,积极构建邮政和谐,切实高效地实施更科学、更有效的创新管理。
在大范围、宽领域、高层次的社会发展空间,找到并找准自己的位置,为自身的发展大胆而合理、准确而适时地定位,将是我们构建和谐邮政的坚实基础,是我们把握邮政前进航向、夯实邮政立足之地、实现邮政既定目标的根本保证,是谋求邮政自身出路和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可行之路。
二、全力构建和谐邮政,创新邮政发展途径
21世纪将是竞争更加激烈、发展更加迅速、变化更加复杂的世纪,企业的生存环境将会更加艰巨,企业将会面临更加苛刻的挑剔和要求,消费需求及替代品的变动将更加难以预测。尽一切可能和最大努力构建邮政和谐、实现邮政创新、改变邮政现状、提升邮政实力是顺应现代化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如离弦之箭,疾矢飞驰、势在必行!
当代中国邮政除了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中心要务而外,还要敢于动自己的腿、走自己的路。现代社会,企业者要想求得一席之地,首先要进行持之以恒、卓有成效的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求取生存、谋求发展、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永葆生机和活力的不竭动力”!邮政的长足进步和发展,邮政的基本生存之道,永远也离不开进行科学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更离不开积极构建和谐邮政的创新。要盘活企业管理,就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大刀阔斧的创新,创新将永远是管理不变的凝聚灵魂和发展指南!
1、从物本管理走向人本管理。“以人为中心”是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主导思想,人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它支撑着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以情感人——实行感情管理、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相信自己——实行自主管理”都是我们可以去大胆尝试的路子。
2、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企业只有管理好知识、知识资产、健全知识使用的机制,发挥与知识共存的人的作用,才能创造出更高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知识是生产力”!知识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增值中起决定作用已成为必然的、肯定的社会共识。“知识管理”必须深深植根于邮政组织、管理、领导者和广大职工的心中。
3、从战术管理走向战略管理。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战略管理已成为新世纪发展的趋势。紧紧把握“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契机,制定符合国情、符合域情的战略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部门发展规划,应该是我们进行更加理性思考和探索的主要方面。我们应该时刻将构建和谐邮政把握于胸、运筹帷幄,建立包括邮政宗旨、性质、业务领域、业务发展的建设与规模、投资方向等在内的邮政发展总体战略。
4、从垂直管理走向水平管理。随着知识的网络化,工业经济时代“等级式”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的管理更注重人的作用和人际沟通,企业经营实行网络化,组织结构更依赖小组和团队的集体活动和协作精神。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科技、高知识、高信息、高服务的要求与产业调整的需要,促使我们要不断构建“学习型组织”,实现工作型向学习型转化,力求于“合作与协作”、力求于“协调与指导”、力求于“整体效应”,以实现水平管理。
5、从硬件管理走向软件管理。传统的企业管理注重策略、结构和系统的管理,企业的变革也是倾向于制度、规章等方面,这种“硬件”管理已经不能很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价值、人员、作风、技术是体现到人身上的可塑因素,它是无形的,却又很有力量;它是变化的,却在一代员工心中扎根很深。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更趋向于这些“软件管理”。我们可以在共同价值观、对人员系统化的使用、对技能的保持——快速创新等方面狠下工夫。
构建邮政和谐的途径千条万条。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邮政先进典型——王顺友,已经成为感动国人的丰碑!他的事迹将鞭策着我们去努力寻求邮政发展之路,也将促使我们以积极的姿态去构建邮政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