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心理看淘气行为 IPAD成帮凶(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14:1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儿童心理看淘气行为 IPAD成帮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儿童心理看淘气行为 IPAD成帮凶》。

第一篇:从儿童心理看淘气行为 IPAD成帮凶

从儿童心理看淘气行为 IPAD成帮凶

游戏鬼精灵 上课瞌睡虫

儿童心理师非比

天成(化名)7岁是一年级的小学生。3年前来到非比暑期成长营的时候,在集体课上他不是站到桌子上做怪样,就是趁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在地上打滚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在《我的学校生活》画作中,依然可以从七扭八歪的单色四格漫画中辨识出他表达的是:“数学课老师骂我了。”“英语课老师骂我了。”“美术课老师也骂我了。”“语文课老师没骂我,因为我睡着了。”这样内容的画他接连画了3天,最后一幅是一团火,灭火器也灭不了,烧得真是痛快!

在2个小时的课程中他极少能跟上教学节奏,不捣乱就瞌睡的学习状态令他在学校完全成为另类。

作业困难令全家常常陷入战争的混乱状态。妈妈工作繁忙,常常夜晚才回到家,但几乎每次进家门面对的都是他还没写完作业——没有妈妈陪伴,他的作业就毫无进展。苦口婆心地谆谆教导不管用,拿物质玩游戏等奖励刺激也吸引力不大,天成甚至说“我不稀罕,我不要。”气得妈妈用大棒子“教育”他,却依然收效甚微。妈妈常常说:“大儿子乖巧听话,一本正经的;老二竟然这样难缠,当初真不如不生他了。”天成的顽皮不是上学后才开始的,在幼儿园时期,老师曾直言不讳地对妈妈说:“他真是令老师头疼的孩子,他一天不来就是我们的幸福。”虽然在大家眼里天成不如哥哥讨人喜欢,但他玩电脑游戏、IPAD可是没人能比。当时IPAD刚刚上市,爸爸就给哥俩一人买了一个,说要让儿子跟上时尚的脚步,走在现代科技的前端。方便的设备吸引着天成抓紧一切时间玩,使得他的技巧突飞猛进,甚至连爸爸都要向他请教,当然也成了全家人为他骄傲的唯一优点。所有人都认为天成比哥哥聪明,但是他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就是没有哥哥好。

个别辅导探端倪团体课上忙操练

对天成问题的解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开始:

一、兄弟竞争的负性强化结果。

一般多子女家庭子女间利用不同的特点博得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天成的法宝就是淘气和IPAD——首要要改变他用负性行为获得关注的模式。

二、幼儿园期间错误的行为方式缺乏及时、正确引导,带入小学形成现在的局面。

幼儿期的不良行为模式是他作为“特别生”存在已经成为他参与集团的一种方式,“耍宝”虽然不能得到老师喜欢,但依然可以获得同学关注,这些不健康的方式衍生出的心理问题,越积越多,随着年龄增长,会成为人性格中的一部分属性。

三、心理问题 + 错误的行为 + IPAD模式 === 学习障碍

天成的学习障碍突出表现于不论是画画、做题或是念课文,只要是涉及到精细的学习活动,就哈欠连天,困倦无比,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听课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则更短,对学习不兴奋是最大的问题。

大脑兴奋点由变化莫测、色彩鲜艳、情节刺激的ipad游戏替代,已经转变为一种生理性的自动化反应。

老师的批评及家长的打骂,还有学习的枯燥都给学习与天成之间隔上了一道道墙,让他难以逾越。

通过做一对一的非比学习能力训练和心理调整,同时在团体中适应和体验新的成功,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经过暑期调整改进巨大,开学后效果良好,可以在校完成大部分作业,大部分可获得A+成绩,也不再被老师批评和告状。自己说自己不再是“班上最淘气的学生”。妈妈说自此家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感谢非比救了全家。

现在四年级的他在班级适应良好,学习进步,也有好朋友。

第二篇:从行为金融学看投资人利益与金融市场发展

从行为金融学看投资人利益与金融市场发展

丁家永

经济学似乎与理性、严谨有着与生俱来的紧密关系,长久以来,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成为了主流经济学的基石,并统领了经济学内部的各个学科。围绕理性人始终追求效用最大化的预设,金融学形成了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模型、资产组合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理论框架。但这些理想的模型似乎在越来越多的现实检验中出现问题,如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影响学术界的有效市场假说(EMH)就被指出了许多统计异常现象。今天金融市场潮涨潮落,起伏多变让无数投资者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感叹绝望,更不要提那些抱着美好愿望却没有能够获得市场平均收入的投资者。我们从中都可以找到传统金融学无法解释的。真所谓他们把自己辛辛苦苦从其他领域赚得的收入,通过投资“轻而易举”地转让给了其他人,做了“慈善”。

为什么今天的投资者这么难?一方面有源于市场多变、难测,然而更多的则是源于投资者自身的原因。在众多投资的困境面前,投资者“自身”这一“敌人”,往往最不容易发现,甚至被忽视。这也正是投资者犯错误的一个主要根源。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就是要为想在金融市场上有所作为的投资人认识金融市场提供新的视角,同样金融监管部门若不了解这一点,发展金融市场就无从谈起。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BF)是金融学、心理学、心理行为(经济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它是将心理学理论尤其是行为科学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因素等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行为金融学研究关注的是投资者行为(心理)特点,而不只是某些数学模型或者交易策略。它试图揭示金融市场中人们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行为金融学研究让投资者不但意识到了金融市场的复杂,也意识到自己在金融方面的天真和局限。行为金融学真正迎来其发展还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上述的主流金融学模型与实证不断背离的困境中,伴随着这一时期由普林斯顿大学的卡尼曼(Dainiel Kahneman)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特维尔斯基(Amos Tversky)所创立的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使行为金融学终于成为了金融学寻找学科发展的突破口之一。2002、2013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投向了行为金融学家,这种战略目光充分彰示了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在未来学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位置。

金融归根结底是为人和实体经济服务的,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融学研究忽略了对投资者、金融机构、企业和政策制定(监管)者的行为(心理)的研究和分析,因此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监管效果可想而知。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证券内在价值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如预期等心理因素)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行为金融学中的这一观点与传统经济学有效市场(理性行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相对立的。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基本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是有效的。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意义上的资产组合和定价问题。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所谓“投资者心态”模型,主要探讨现实世界中的投资者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行为金融学研究和探讨在引入心理和行为因素后,未来金融学理论和模型如何修正和改造,以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和更具有解释力就是金融研究领域最有价值的内容之一。

行为金融学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为金融市场的运行和金融主体的活动提供了内在的心理和行为机制的说明,不仅可以解释和说明现实金融运行中出现的所谓“异常”现象如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红利之谜、期权之谜等,而且也给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证券投资的分析

方法——行为投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确可以使投资者在市场上“活”得更久。目前业界认为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和发展,被称之为经济学和金融学的“非理性革命”,这充分地说明了它的理论创新意义。

行为金融学认为即使当一种资产被广泛的误价时,纠正这种误价的策略可能非常有风险。因为行为金融学研究认为投资者对证券价格决定受到投资者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认识偏差、选择偏好(情感)影响了投资决策,进而产生了资产定价的偏差,通过反馈机制再一次影响投资者的心理过程。研究行为金融学就是要还原出投资者的认识、情绪与意志特点,从而解释原本难以理解的投资行为中的异常现象(非理性行为)。根据一些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研究,一旦投资者意识到自己投资过程中真正的敌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修正错误,提升投资业绩。

整个投资市场是由自以为聪明的主动投资者和追逐平均收益的被动投资者构成。如果被动投资者取得了平均收益,那么主动投资者也只能取得平均收益。主动投资者高收益的幻象,其实不过是他们自己内部之间对赌而已。大部分专业的投资管理人,其实也没拿到市场的平均收益。恰恰是因为大部分主动投资者(广大散户和很多机构投资者)得不到平均收益,才会造就少数主动投资者取得超越平均收益的“股神”般成就。

每个投资者的收益或者损失,看似只是随机产生的投资结果,但其实对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都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程,和人类的很多其他决策过程一样,很容易受到其他人和“社会共识”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每一个投资者都对“社会共识”和“市场预期”的形成负有责任。每个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有可能导致市场层面理性的缺失。研究表明,有时单个投资者自身完全理性的决定,也有可能导致市场层面非理性的后果。因此,行为金融研究的贡献并不只局限于成为散户投资者、基金经理、企业高管的朋友,也希望成为政策制定者和监管层的朋友,帮助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更加稳定、有序、健康地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讲,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不仅管钱的流向,对具体风险和证券价格、数量的控制,也包括对市场参与者心态和预期的监管。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这只手并非是有效的,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通过其决策影响到证券的价格和交易。这正是这门学科的价值与意义所在,这方面知识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第三篇:从信息界域理论看师生间的礼貌行为

从信息界域理论看师生间的礼貌行为

摘要:本文运用“信息界域理论”探讨了师生间的礼貌关系。作为师生这样一种特殊的伦理关系,加之在汉语文化的影响下,导致礼貌原则在汉语文化中应用的种种弊端。文章通过讨论“信息界域理论”,更好的解释了师生间的礼貌行为这一社会现象,同时也给以实例进行深层次的解释。作者希望学习这样一种理论,不仅能够解释这样一种特殊的礼貌行为,还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的沟通与交流,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界域理论 教师 学生 礼貌行为

礼貌问题是几十年来众多语用学家都关注的话题,许多学者都致力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而大多数的人都是从“面子论”(face-value)为基础来展开讨论的。但是,“Kamio提出的‘信息界域理论’(Theory of Territory of Information)着重挖掘‘界域’(territory)及相关概念在人类语言使用和结构中发挥的重要价值,同时对礼貌话语的选择和使用问题也做了独到而有效的解释”。在我们研究礼貌原则的同时,还应当注意这一原则的提出者是Leech,而非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这就意味着他的理论在应用到汉语文化的环境下是存在缺点和不足的。对于这种不足,“顾曰国就从汉语文化的角度对Leech的礼貌准则进行了补充,突出了不用于西方学者,但适用于中国文化环境的礼貌准则”。

师生关系作为有别于西方国家,或者是英语国家的特殊伦理关系,是很值得讨论的。“信息界域理论”突破了传统礼貌研究的局限性,从“界域”这一概念出发对礼貌现象进行重新审视。下面,我们利用“信息界域理论”讨论师生间的礼貌关系。

一.礼貌行为介绍

在言语行为理论以及合作原则理论相继提出之后,人们发现它们并不能解释语言使用的诸多方面,其本身也是有缺陷的。“一方面,Grice提出的各条准则无论如何难以囊括言语交际中所有的话语策略,会话含意理论也不能说明交际中人们为什么要违背合作原则中的某些准则等;另一方面,言语行为理论也需要进一步修正、补充和发展,比如言语行为划分种类的随意性、对间接性言语行为阐释的无力等。在此情况下,我们需要寻求其他办法,更加合理的诠释交际中的语言使用”。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语言学教授Leech从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注重礼貌这一普遍现象出发,认为礼貌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交礼仪现象,对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选择各自的交际语言影响很大,因此存在着一种礼貌原则”。由此,礼貌原则便产生了。

在中国的文化里,礼貌的含义也有很多,自礼貌原则出现以来,引起了众多学者的讨论。而对礼貌的界定也有很多。我们发现在“礼貌”这一标题下,“人们主要围绕五个方面进行研究:(a)礼貌——交际中的一种现实目的;(b)敬重;(c)语体;(d)礼貌——一种话语表层现象;(e)礼貌——一种语用现象”。并且,我们发现所有的文献中都将礼貌与敬语区别了开来,二者虽有一定联系,但是存在区别的。后续也有若干与礼貌原则相似的研究理论,诸如“益损程度”理论,“面子论”等。在这几种礼貌的界定中,被普遍接受的就是最后一种,即“礼貌——一种语用现象”。“礼貌通常被人们理解为说话人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比如增加或维护交际双方的和睦关系”。

二.师生间的伦理关系

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本身就是特殊的伦理关系,而这种伦理关系在东西方差异很大。在汉语文化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老师就是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所以教师这一职业在中国的文化里就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在中国,老师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是受到所有的人的敬仰的一种职业,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我们从小到大,上课之前都会跟老师说“老师好”,这就是一种对老师表达尊敬的方式,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老师通常都是长辈,按照中国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们就有义务向他们表达我们的敬意;二是因为老师的知识以及经验是被认为非常丰富的,就像现在的网络一样,不会有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向其学习,以其为榜样,故当然要尊敬。综上所述,老师跟学生之间就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老师绝大多数都是良师,并且很难成为益友。

然而,在英语国家,老师才可以称得上是益友。学生见到老师时,不必说“老师好”等过于正式的招呼语,只是一句“hello, how are you?”便可,也不比称呼老师职称,一般称其“Miss.”或者是“Mr.”即可,足可见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其实就是等同于在中国同辈之间的关系。由于东西方国家在师生伦理关系上存在的差异,导致了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应用在这个关系中时便存在着不同之处。

教师和学生主要的接触环境就是教师,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讲授知识,所以我们可以将教师与学生的言语行为划分为两大类:一是教师提问类,二是学生提问类。这两类问题涵盖了教师的职责所在,即传道和解惑。关于师生间的礼貌行为,可以用Kamio的“信息界域理论”有效的说明这一现象。

三.信息界域理论简述

Kamio提出的“信息界域理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建立人类语言与“界域”(territory)这一概念的的密切联系。“Kamio指出,就像人和其他动物的行为及其潜在的认知结构具有自身的‘界域’(territory)一样,人类语言也涉及各种不同的界域。界域这一概念在人和动物的行为和认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涉及界域的各种概念在人类语言使用和语言结构中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书目中所写的“信息界域理论”概念其实是很抽象的,作者将这个概念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就是这个意思:言语行为中的信息如果偏近于说话人的界域,那么我们就用“直接形式”来表达,如果是偏近于听话人的界域,我们则用“间接形式”来表达。“直接形式”的产生条件如下:

“A.说话人/听话人通过自身的直接经验获得的信息。

B.属于说话人/听话人专业知识范畴的信息。

C.说话人/听话人通过对外部世界的直接体验而获得的信息。

D.与说话人/听话人接近的人、物、事等相关的信息。”

在师生关系的这个特定的情景下,我们其实主要关注的是这些条件当中的第三点,也就是“专业知识的范畴”,因为教师往往就是学生认为的专业方向的导向,是专业知识的持有者,这就直接决定了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四.礼貌分析实例

有这样一个违反“信息界域理论”而产生了不礼貌效果的例子。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个研究生把自己的论文拿给其中一位专家,想让专家给些建议以利于他回去改进。

研究生:老师,您看看我的这篇论文写得怎么样?

家:(随意翻了两页)很好很好。

研究生:老师,可以给些建议吗?我回去再改一改。

家:很好,挺不错的。(转身离去)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看到这个研究生的意图(intention)很明显,就是想求得改良论文的建议,但是这位专家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从“益损原则”上来看,研究生的利益并没有得到体现,所以这个言语交际其实是不成功的,表面上看来,这个一个支持性的信息反馈。所谓支持性的信息反馈即“听话人在当前说话人的话语的激发下所作出的一种言语反馈,其目的还可能表明自己对于当前讲话人以及他所讲的内容和/或观点的支持性态度,另外,支持性反馈在话轮构建方面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它不以取得话轮为目的”。但显然,这位研究生所要的并不是支持性的信息反馈,也不想将话轮在自己这里继续下去。因此,这段对话的言语行为并没有成功。

从“信息界域理论”来看,我们可以说这位专家的回答其实是不礼貌的。既然称之为是专家,就有这方面知识,而这位研究生显然没有掌握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专家就应以“直接形式”来表达,这样才可以达到应有的礼貌效果。

“Brown和Levinsion所谈到的‘感官功能作用’认为:交际双方建立一种意图与效果的互动关系,说话人的礼貌意图通过言语表达在听话人一方产生相应的礼貌效果,从而实现礼貌交际”。因此,要达到礼貌效果,说话人可以直接运用信息界域理论,也可以通过违背界域理论来实施礼貌行为。

我们将师生间的言语行为分成两大类:解答类和提问类。

①解答类(直接应用“信息界域理论”)

老师所讲的知识并不是所有我们都可以理解,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去请教老师。一位英语系的学生去问本专业的老师关于文艺复兴的起始时间:

S:老师,文艺复兴的起始时间各是什么时候呢?

T:文艺复兴是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持续到16世纪。

这个对话中,老师直接运用了“信息界域理论”来表达了他的想法,也达到了礼貌效果。因为学生本身就是想知道确切的答案才会去问老师的,另外,老师也是比学生更加了解文艺复兴这一信息的那一方,所以完全可以用断定的语气来回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任何具有专业知识,并且面对不如自己专业的学生的老师都会以这种方式来回答学生的问题,这样也不会违反礼貌原则。

②提问类(故意破坏“信息界域理论”)“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是师生间互动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师使用最频繁且最重要的教学技巧之一”。而我们这里所说的是关于课堂所讲授的知识的问题。

比如说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解一道几何问题,并且希望与学生产生互动,因此:

T:杨红,你认为加辅助线的方法是否可行呢? S:老师,我不认为这个方法可行

对话中我们发现了所谓的“游离策略”,即“说话人将落入自己界域的某一信息故意推离界域之外,以弱化自己的陈述之辞,达到礼貌的目的和效果”。首先,这个信息属于老师的专业知识范畴,并且老师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可行的,但是为了让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加深印象,他故意问学生这个方法的可行性。在这种前提下,答语其实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学生为了表达谦虚的态度,也是由于老师比自己更专业,所以他采用了“游离策略”,将他的回答弱化了,达到了礼貌的效果。

五.结论

通过对“信息界域理论”的学习,我们加深了对于礼貌的认识。并且,在讨论了师生间提问与解答的言语行为之后,我们以更新的视角认识了师生间的关系,同时也解释了师生间的礼貌行为。课堂其实是一个特殊的语境,这样一个特殊的语境,外加师生这样一个特殊的伦理关系,我们就不能忽视了对于其言语行为的研究。探讨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更好的理解礼貌行为,并且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沟通。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修订本)[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2]姬建国,蒋楠.应用语言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4]彭建斌.从信息界域理论看礼貌行为[J].外语学刊2007(3).[5]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冉永平,张新红.语用学纵横.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熊学亮,曲卫国.语用学采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四篇:从行为理论看博物馆的管理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博物馆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该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原则,通过机构调整、制度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等方法,实践机构改革和科学管理的多重探索,增强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的提升。

论文关键词:博物馆;行为科学;人性;激励

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和展示的公共服务机构。博物馆的管理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方式使藏品、人员、信息等资源相互协调配合,整合成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能的整体。通过建立一种良好的秩序,有效地协调博物馆内部的各种关系,使各种资源处在最佳和畅通状态,实现最大的效益。

一、重视机构和制度建设是加强管理的有力保障

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认为,凡是必须经过而发生的操作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强化物”来加以控制和改造。强化的方式有:正强化,以奖金、赞赏、提升等手段,吸引员工在类似的条件下重复产生某一种行为;负强化,通过预先告知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可能引起的后果,来避免该行为的产生;惩罚,以批评、降薪、开除等手段,来消除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1.围绕核心职能重新调整架构,使部门设置更趋科学合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机构设置是博物馆提高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着建立顺畅的运营机制,增强运作活力,也是博物馆把各项工作合理区分,并使之井然有效地组织起来,也关系着建立灵活有效的指挥管理系统,使博物馆达到统一、交通和精简的目的。以往博物馆中传统的职能式结构存在明显的弊端——缺少横向协调、容易导致本位主义。数据显示,单位中近48的人需要间接协调,29的人需要私人关系协调,仅27需要直接协调,“2分精力在工作,8分精力在人际关系”是协调不畅的真实反映。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一方面是长期以来单位组织文化形成的本位主义,另一方面,是机构设置上部门、专业划分过细。

以佛山市博物馆为例。2007年佛山市博物馆实施机构改革后,与祖庙分设,从以往兼顾文物保护单位的职能中分离出来,而专门从事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针对这项主要职能的变化,内部机构作了重新作的调整,减掉了与主要职能关系不大的古建部、市场部和游客部,而增设了文物保护科技部和信息中心,使各部门能更紧密围绕博物馆职能开展各项工作。部门设置为“六部一室一中心”,分别为:办公室、馆藏研究部、历史研究部、陈列部、宣传教育部、文保科技部、信息中心和保卫部。

2.全面推行聘任制,实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

仍以佛山博物馆为例。佛山博物馆结合单位任务,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原则设置岗位,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考核方法择优聘用并给予相应的报酬。聘用过程中,严格的聘用程序,保证聘用工作公平、公正。同时,对聘用人员实行严格的平时考核和考核,考核结果成为续聘、解聘或者岗位调整的依据。

在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下,广泛听取全馆员工意见,积极做好员工解释工作,消除消极、抵触情绪,使聘用制顺利实施。聘用制的实施,实现了工资待遇与岗位职责和工作绩效相结合,打破了馆内传统的“大锅饭”的局面,进一步激发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人性化管理是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行为科学理论体系人性理论中,梅奥以及罗特利伯格以“霍桑实验”为基础提出了“社会人”假说。认为:员工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他们有自己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需要友谊、尊重;除正式组织外,存在非正式组织,如价值观、行为规范、办事原则、信念等;领导的能力体现在通过提高员工满足程度、员工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运用“社会人”理论,在博物馆内部通过运用人性化管理手段,提高员工士气,促进工作效率,使整体队伍素质得到提高,主人翁意识、团队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得到加强。此外,建立员工有效参与管理的机制,通过设立馆内组织、召开员工座谈会、组织文体活动、广泛听取员工意见等,营造了尊重、和谐、创新、进取的工作氛围,提高了员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1.发挥馆内组织的横向联系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设立组成专门委员会如:学术委员会、文物征集委员会、文物普查小组,完成相对独立的项目或事务,在员工福利、学术研究、文物征集和普查等方面发挥其相对独立的职能。这些组织成员来自各部门,其负责人通过选举、推荐产生,他们既要承担本部门的工作,同时兼顾内部组织的分工。

内部组织的设立要打破传统纵向管理模式,做到较强的横向联系,充分分配各项人力和物力,创造了新的气氛。这种纵向和横向同时存在的组织结构,要求员工具有更强的协调和解决矛盾能力,同时,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满足了员工的社会需求,增加其对单位的关注,增加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优越感,激发员工更大的热情,有利于博物馆以及员工的正常开展。

另外作为一种新的尝试,佛山市博物馆在新馆建设项目中采用负责人制,以基本陈列、各项专题展览为项目,馆领导确定项目负责人,再由项目负责人组建项目组。项目组围绕展览项目开展相对独立的调查、搜集、整理和编写文字等工作。馆领导负责各项目组之间的协调,做好统筹计划,整合统一和矛盾解决。这种形式借鉴于国外的“策展人”制,可以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注重激励制度的建立。为规范管理,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休假考勤管理办法》、《考核管理办法》、《临时工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以及文物库房、计算机及网络、档案资料室的管理、安全等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资产、工资、人事、福利、工作规范等内容,提高各项管理的公开性、透明性和公正性,使员工做到有章可循、共同遵守。

制度的执行是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这不是一项制度或机械的规范,而是散布的一连串“人”的行动,是针对人的工作行为的控制。制度从建立之初广泛征求员工意见,让员工通过讨论、提意见,达到学习和了解的目的。同时,制度的执行也做到公开、透明,让员工获得充分的知情权,从而体现制度的“人性化”。

三、规范员工考核机制是完善管理的有力措施

激励理论还强调,员工将自己工作中所付的代价和所取得的报酬与别人的相比较能产生公平感。工作中所付出的代价包含时间、教育、经验、努力程度、负责精神等,工作成果所带来的报酬包含工资、职位提升、承认和新生的程度,以及心理报酬如更快乐、更安全等。激励过程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将自己工作中的代价和报酬与别人进行比较,产生公平合理、过低、过高三种情况,从而提出调整付出、报酬或工作岗位要求。这就要求管理者进行激励时,要注重保持员工付出与报酬的公平合理。考核工作是博物馆实施激励的有效方法,旨在通过对员工工作中的成绩、态度及出勤的考核,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的长处和不足,进而扬长避短,做到知人善任和因人施用;通过奖优罚劣,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对员工实行分时段、分层次考核,由主管人员与考核人面谈,并反馈考核结果。考核与薪酬、聘任相结合。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

四、建立分层次的培训系统是提高全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激励理论认为,一类人属于高成就需要者,另一类人不属于高成就需要者。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喜欢担任难度大、有风险的工作,对自己能力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尽力而为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这类人组织机构迅速发展的宝贵资源,应该派他们去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通过培训可以造就高成就需要者。

根据成就需要理论,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教育培训,加强人事管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造就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单位与个人目标管理的共同提升。

1.完善培训职能。从战略高度认识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建立职工教育培训领导责任制,把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考核、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学术委员会和办公室共同管理员工培训问题,逐步建立系统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为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政策保障,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2.丰富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上,既不能是单纯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修养学习,也有别于以业务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训练为唯一内容的专业培训。培训一般包括:一是通识性培训,主要包括国家的大政方针、基本政治理论、计算机等日常员工必备的基本技能。二是专题性培训。主要包括专项业务知识研究、重要政策法规释疑、先进经验介绍等。这部分内容因岗位、职位、任务而异,属培训中的专业课程。包括对博物馆的感情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在岗人员的继续培训,对管理人员的专题学习培训;及领导层次开展以提高行政管理能力、统筹协调能力为主的专题学习培训。三是选题性培训。这类培训内容主要由受训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选择不同的培训课题,属培训中的选修课程,是个性化的菜单式培训,容易调动受训者的积极性。

3.健全培训机制。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是发展的大方向。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培训激励约束机制,针对个别部门和人员对参加培训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馆里可以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建立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使用、先培训后提拔的原则,将培训与上岗、转岗、职务聘用、职称评聘、工资奖励紧密挂钩。另外,也可以建立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员工培训效果通过评估来衡量。在培训结束时,采取测验的方法评估培训成效,如在结束培训返回岗位后,对受训者采取实地观察、访问、调查问卷等方法评估培训效果,并将反馈结果作为改进教学手段的主要参考条件,以不断改进培训工作。通过这些机制将有效地调动员工自觉学习和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使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单位发展的内在需要、员工成长的自身需要。

五、领导层素质和创造性是助推管理工作的活力因素

群体理论中,卢因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体的内在需要和环境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用函数式表示就是:B—f(P,E),B是行为,P是内在需要,E是环境外力。群体的领导方式不同,其成员的行为表现也不同,群体的领导方式为****型、民主型和自由放任型,其成员也表现出相应的行为方式。

根据群体动力理论的要求,现代博物馆的领导者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专业知识、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还要有现代化的管理知识、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有敏锐的头脑,较强的战略观、整体观、超前观、创新观和时效观,在整个博物馆队伍中能做到表率和统领的作用。

总而言之,博物馆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将心理学以及社会学引入管理学,着重于人际关系与工作效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把人的需要的研究、基于人的需要的激励方式的研究、群体形式对于个人行为影响的研究,作为关注的重点。对于“以人为本”为宗旨的现代博物馆来说,是一项创新而有效的管理理论。

佛山市博物馆紧抓“以人为本”的宗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博物馆业务工作水平,取得一定的成效。改革后的佛山市博物馆定位为地市级综合性公共博物馆,承担着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的保护收藏、宣传教育、陈列展览、科学研究,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明确了事业发展的方向;部门之间分工清晰、合作加强,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人才队伍壮大,士气增强;新机制下专业技术人员以饱满的热情从事学术研究,获得丰硕的学术成果。

佛山市博物馆改革的进程体现了行为科学理论体系的观点;随着改革的深人发展,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成果也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植根于广泛实践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第五篇:2014山东公务员面试辅导:从考官和成公考生的角度看面试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面试是公务员考试中最难把握的环节,面试由各单位自行组织,一次完整的面试主要包括结构化面谈、即兴演讲、心理测试等形式,个别单位也会采用比较流行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文件框等形式考察学生。面试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公务员岗位的需要,考察考生的举止仪表、言语表达、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心理个性特征等几部分要素。面试现场往往会故意给考生营造出一点压力环境,给考生施以适当的压力,借以考察考生在压力环境下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

曾任某综合部委面试考官说:“考题大多是设置一些情景,把考生放在理智和情感两难抉择的境地,比如你最要好、关系最铁的一个朋友犯错误了,而你是党员,面对组织你应该怎么办?等等。对这些问题,坦率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是前提,这样至少能让考官认为你这个人很诚实。当然,在坦陈真实感受的同时,最终还是要坚持原则的。具体怎么坚持原则,就需要考生自己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既向组织反映了问题,又不失掉一个好朋友。”

“还有一种是压力考题,把考生放在一种不利的境地,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有一个经典问题,考官对一位女考生说:

‘你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但是我们发现你脸上有不少雀斑,你觉得这会对你的面试有影响吗?’面对这种故意设置的压力,该女孩的回答非常精彩:‘我是来报考公务员的,今天主要考察的应该是能力,我想各位老师坐在这里也肯定是为国家选材而不是选美的,如果各位是来选美,我想我不合适,但如果是选材,我相信自己是栋梁之材。’这个答案就不错。”

据该考官介绍,面试题目很简单,但同样的题目,考生的表现差别很大,面试可以客观反映出考生的综合能力。应付面试最根本的办法是平时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现在国务院某部委任职的某女士是该部委2001年公务员面试第一名,她从考生的角度谈了她的面试经历,她说自己以前没有参加过任何面试。报考该部公务员考试之后,按姐姐的指点读了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新闻报道,并将自己的经历梳理了一下,她说这对自己帮助很大:“我一进考场,对面一排十来个考官,我面前一部摄像机,在那样的环境下,没有考生能做到不紧张。我当时感觉自己一直在哆嗦,只能尽量控制自己,心里告诉自己不要紧张,稳下来。考官第一个问题是让我用几分钟时间叙述一下自己的经历,这个大概是为了考察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问题之后我心里开始放松

了,这道题碰上了,心里就比较有底,以后的回答信心也足了。”“所以”,她强调:“面试应该做一下常规准备。”

凡标注来源“中公教育山东分校(http://sd.offcn.com/山东公务员考试 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的所有相关资料,转载请保留版权注明。

下载从儿童心理看淘气行为 IPAD成帮凶(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儿童心理看淘气行为 IPAD成帮凶(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