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女性成才与女性参政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女性人才辈出,女性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增强。然而,同男性相比,我国女性人才仍远远少于男性,女性参政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有较大差距。本文仅就女性成才与女性参政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女性成才是女性参政的前提
女性成才,是参政议政的前提和保证,而女性参政,又是女性成才的标志和体现。我们不能抛开女性成才这个前提去空谈女性参政,只有女性具备了参政的基本素质和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才有资格有本领去参政议政。
女性参政,是指女性参与政治决策和政务管理的活动,它通过直接与间接的两种形式而实现。女性自身素质是女性参政的先决条件,否则,女性从政则是一句空话。首先,女性参政是一种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活动,它要求真正掌握和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从而达到不仅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的参政。而掌握和运用法律上赋予的权力,则需要广大妇女具有较强的与之相适应的能力。事实上,女性获得参政权,仅仅是在法律上得到了保证,只有当女性真正懂得了并掌握了这些权力,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实施和运用了这些权力,才是真正的妇女参政。而实现事实上的女性参政,就要求广大妇女具备参政的本领和能力,直接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有效地行政参政权。其次,女性参政是通过间接的渠道,对国家社会的事务管理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各种舆论媒介,发表对社会各类重大问题的见解,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也同样要求参政女性具有较强的能力与之相适应,否则怎能谈得上提出“有意义”、“有价值”和“合理化”的建议呢?作为主体化的参政是一种质的要求,要求参与者在有明确政治方向的同时,具有比较成熟的政治思维能力和较全面的专门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才能真正达到参政议政的目的,正如一位成功的女部长所说:“就我个人来说,我主要是靠了我的才学当上部长的”。还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蔡畅、康克清、邓颖超、宋庆龄,她们无一不是凭着自己的才华,进入国家决策层的。由此可见,女性成才是女性参政的先决条件。
1、影响女性成才的障碍:
影响女性成才的障碍不外乎三方面,即社会影响、家庭制约和自我压抑。
首先,是社会的影响,它包括社会偏见和社会制度两方面。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的思想观念对全民族影响很深,至今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在社会上还有一定市场,成为女性成才的一大障碍。女人从一出生就被视为“低人一等”:有的家长不让女儿上学,理由是:“长大也是人家的货”;有的高等学校招生时公开提高女性的录取分数线,限制女性的名额;有的单位认为“强女不如弱男”,不愿意接受和安排女毕业生;有的领导认为,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不放心把关键性的岗位交给女同志,出现了女性“上学难”、“分配难”、“提拔难”的“三难”现象,影响了女性潜在才能的发挥。
社会对女性功过是非过于苛求,阻碍了女性对事业的追求。同样是外向性人才,男同志被认为是思想解放,有开拓精神,女同志则被看成是不稳重,太张狂;同样是埋头工作,不拘小节,男同志被认为是事业心强,有进取精神,女同志则被看成是不会生活,缺乏女人味;男同志成功了,提拔晋升,社会赞许,家人高兴,成功者像进了加油站,加大“马力”向更大的成功进发,女同志成功了,则枪打出头鸟,桃色新闻纷纷出笼,偏见、非议,不良的社会舆论压抑着女性。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中伤,保护家庭免受离散,多数女性只能默默无闻,不敢在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社会制度对女性成才影响更为深远。在轻视女性,把女性当作玩物的社会里,女性完全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成才道路极为坎坷。历史上虽然也出现过班昭、李清照这样有才气的女子,但同男性人才相比,却是凤毛麟角。新中国的成立,提出了“男女平等”,一大批女性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女性的独立观念日益加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女性人才问题,继1990年江泽民部书记阐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后,1995年他又代表我国政府向世界明确提出了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5年之间,我国颁布实施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公布了到XX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成功地履行了联合国的国际义务。平等参与和发展的性别意识,已经纳入决策主流。由于党和国家对女性人才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我国女性人才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近几年我国女科技人员总数已达1000多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40%左右;女干部占干部总数也接近40%。现在,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的党政班子中,都有女性。这些充分显示了社会制度对女性成才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其次,是家庭制约。中国的传统观念,一直把“男主外,女主内”作为界定家庭分工的分水岭,把女性固定在家庭主妇的角色位置上。男子重事业,女子重家庭,被看成是天经地义;男同志不料理家务,被看成是情理之中;女同志家务干少了,却被看成是“失职”。女同志既要在工作中与男同志同挑重担,又要在家庭中当贤妻良母,常常是“超负荷运转”。在农村,下地回来。男人抽烟休息,女人却得做饭、洗衣、喂猪、哄孩子。在城市,女人在八小时工作之余,也是如此。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女职工一般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平均每天为3.7个小时,休息日为7.3个小时。一些中年女性家庭负担更重,她们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顾。许多人白天忙公务,晚上干家务,一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由于家务劳动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少有时间坐下来看书学习,搞智力投资,也就影响了她们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降低了她们成长的速度。
第三、是女性的自我压抑。社会因素、家庭制约是影响女性成才的外因,内因则是女性本身的自我压抑。这种自我压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卑心理重。一部分女性由于受旧观念支配,往往认为女性天生愚笨,在智力比不上男性,产生自卑心理。在工作上,女性认为自己不如男人,怀疑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的水平,不敢挑大梁、领着干,在事业上自卑。此外,在生活与工作中,一遇到阻力和困难,女性就就丧失信心,畏缩不前,没有后功和韧性,意志上自卑。
(2)依附心理强。女性总是把事业、命运、前途系在丈夫、子女身上,甘愿自我牺牲,放弃追求,事业上保丈夫、生活上保孩子,望夫得志,望子成龙,希望通过丈夫和子女的成功和体现自己的价值。只要丈夫、子女有所成就、出人头地,自己就心满意足,过份地依赖家庭。在事业上,女性企图依赖社会、单位给自己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特殊照顾,不想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更好的境遇,工作上不愿独挡一面,甘当助手和配角;企图依赖社会解决妇女地位问题,实现男女平等,而很少想到靠自己去抗争,靠自己的力量去取得平等地位。
(3)文化素质差。女性文化素质是女性择业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女性成才的基础。然而我国女性的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在我国的两亿文盲中有70%是女性,接受教育的女性升学率低于男性,从小学到大学人数递减,在小学,男女生比例为1:1,进入初中,男女生比例为5:2,到了高中,男女生比例为3:1,在大学生中,女生只占23.6%,女研究生的所占的比例更低,不到15%。很显然,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是根本不能谈到女性成才与否的。
2、女性成才的途径:
女性成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既要有强大的舆论氛围,又要有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既有教育问题,又有女性自身努力问题,后者是女性成才的关键。
首先,要优化外部环境,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促进女性成才,在强化自身素质的同时,必须优化外部环境。
一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党和政府有关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宣传女性在人口再生产中的贡献,承认生育、抚育孩子所付出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使社会承认女性的劳动价值。宣传男女平等,彻底扫除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努力形成尊重女性劳动,支持女性成才的社会风尚。要宣传女性成才的典范和女性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为女性“正名”,转变对女性的社会偏见。此外,还要大力宣传女性培养和选拔工作的典型,总结和推广她们的经验和作法,增强各级党组织培养和选拔女性人才的自觉性。
二是形成优越的工作环境。在工作安排上,要正视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尽可能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尽可能地予以照顾。在工作过程中,要针对女性自尊心强、害怕自己受歧视的特点,尊重女性,特别平等地对待她们,尊重她们的人格,经常为她们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要帮助和鼓励她们,使她们能充分地表现自我,激发出她们的进取信念。在她们的工作受到干扰、利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为她们仗义执言,积极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三是构筑适宜的教育环境。要抓好女性的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女童的入学率,减少女童的流失和辍学,做好城乡女性的扫盲工作,提高女性的最基础教育水平。要抓好女职工的职业培训,提高女性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在培养女性高级专门人才下功夫,改变女性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所占比例过低的问题,以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为女性成才创造条件。
四是优化家务管理环境。无论是家务劳动社会化,还是社会怎样提倡男女共担家务,女性由于历史和生理的原因,都要承担较多的家务劳动,“家务劳动繁重”往往成为困扰职业女性的一大烦恼。因此,女性必须学会科学地管理家务,向管理要时间、要效率,把复杂的家务劳动简单化,用较少的时间和力气,取得较大的家务劳动效益,这必将为女性换来更多的时间,使她们有更大的可能走上成功之路。
其次,强化女性的自身素质:
第一、自强、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女性成才的内在力量。女性不仅要执着地进取,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地克服来自社会、家庭、自身生理特点等种种困难的毅力,不如此,就难以做到有所作为。居里夫人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取得一点镭,整天整夜关在小屋里坚持从沥青中提炼镭。林巧稚为了献身自己所热爱的妇产科医学事业,决心终生独身。只有如此执着热爱事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成就。
第二、勤奋是女性成才的重要因素。我们承认,人的天赋是有一定差别的,但成就事业的主要条件不是天资,而是后天的勤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勤能补拙”,“一分辛苦一分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也说过:“学问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这些都精辟地揭示了成才与勤奋的关系。如果一个女性有良好的社会生活条件和良好的教育条件,但本人不勤奋,缺乏进取精神,决不能成才。反之,如果没有很好的外部条件,但女性自身能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最终也会成为人才。张海迪以她勤奋和顽强的毅力换来了知名作家、翻译家等赞誉。勤奋会创造出奇迹,勤奋能造就英才。
第二篇:女性成才与女性参政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女性人才辈出,女性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增强。然而,同男性相比,我国女性人才仍远远少于男性,女性参政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有较大差距。本文仅就女性成才与女性参政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女性成才是女性参政的前提
女性成才,是参政议政的前提和保证,而女性参政,又是女性成才的标志和体现。我们不能抛开女性成才这个前提去空谈女性参政,只有女性具备了参政的基本素质和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才有资格有本领去参政议政。
女性参政,是指女性参与政治决策和政务管理的活动,它通过直接与间接的两种形式而实现。女性自身素质是女性参政的先决条件,否则,女性从政则是一句空话。首先,女性参政是一种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活动,它要求真正掌握和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从而达到不仅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的参政。而掌握和运用法律上赋予的权力,则需要广大妇女具有较强的与之相适应的能力。事实上,女性获得参政权,仅仅是在法律上得到了保证,只有当女性真正懂得了并掌握了这些权力,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实施和运用了这些权力,才是真正的妇女参政。而实现事实上的女性参政,就要求广大妇女具备参政的本领和能力,直接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有效地行政参政权。其次,女性参政是通过间接的渠道,对国家社会的事务管理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各种舆论媒介,发表对社会各类重大问题的见解,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也同样要求参政女性具有较强的能力与之相适应,否则怎能谈得上提出“有意义”、“有价值”和“合理化”的建议呢?作为主体化的参政是一种质的要求,要求参与者在有明确政治方向的同时,具有比较成熟的政治思维能力和较全面的专门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才能真正达到参政议政的目的,正如一位成功的女部长所说:“就我个人来说,我主要是靠了我的才学当上部长的”。还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蔡畅、康克清、邓颖超、宋庆龄,她们无一不是凭着自己的才华,进入国家决策层的。由此可见,女性成才是女性参政的先决条件。
1、影响女性成才的障碍:
影响女性成才的障碍不外乎三方面,即社会影响、家庭制约和自我压抑。
首先,是社会的影响,它包括社会偏见和社会制度两方面。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的思想观念对全民族影响很深,至今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在社会上还有一定市场,成为女性成才的一大障碍。女人从一出生就被视为“低人一等”:有的家长不让女儿上学,理由是:“长大也是人家的货”;有的高等学校招生时公开提高女性的录取分数线,限制女性的名额;有的单位认为“强女不如弱男”,不愿意接受和安排女毕业生;有的领导认为,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不放心把关键性的岗位交给女同志,出现了女性“上学难”、“分配难”、“提拔难”的“三难”现象,影响了女性潜在才能的发挥。
社会对女性功过是非过于苛求,阻碍了女性对事业的追求。同样是外向性人才,男同志被认为是思想解放,有开拓精神,女同志则被看成是不稳重,太张狂;同样是埋头工作,不拘小节,男同志被认为是事业心强,有进取精神,女同志则被看成是不会生活,缺乏女人味;男同志成功了,提拔晋升,社会赞许,家人高兴,成功者像进了加油站,加大“马力”向更大的成功进发,女同志成功了,则枪打出头鸟,桃色新闻纷纷出笼,偏见、非议,不良的社会舆论压抑着女性。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中伤,保护家庭免受离散,多数女性只能默默无闻,不敢在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社会制度对女性成才影响更为深远。在轻视女性,把女性当作玩物的社会里,女性完全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成才道路极为坎坷。历史上虽然也出现过班昭、李清照这样有才气的女子,但同男性人才相比,却是凤毛麟角。新中国的成立,提出了“男女平等”,一大批女性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女性的独立观念日益加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女性人才问题,继1990年江泽民部书记阐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后,1995年他又代表我国政府向世界明确提出了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5年之间,我国颁布实施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公布了到2000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成功地履行了联合国的国际义务。平等参与和发展的性别意识,已经纳入决策主流。由于党和国家对女性人才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我国女性人才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近几年我国女科技人员总数已达1000多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40%左右;女干部占干部总数也接近40%。现在,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的党政班子中,都有女性。这些充分显示了社会制度对女性成才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其次,是家庭制约。中国的传统观念,一直把“男主外,女主内”作为界定家庭分工的分水岭,把女性固定在家庭主妇的角色位置上。男子重事业,女子重家庭,被看成是天经地义;男同志不料理家务,被看成是情理之中;女同志家务干少了,却被看成是“失职”。女同志既要在工作中与男同志同挑重担,又要在家庭中当贤妻良母,常常是“超负荷运转”。在农村,下地回来。男人抽烟休息,女人却得做饭、洗衣、喂猪、哄孩子。在城市,女人在八小时工作之余,也是如此。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女职工一般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平均每天为3.7个小时,休息日为7.3个小时。一些中年女性家庭负担更重,她们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顾。许多人白天忙公务,晚上干家务,一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由于家务劳动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少有时间坐下来看书学习,搞智力投资,也就影响了她们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降低了她们成长的速度。
第三、是女性的自我压抑。社会因素、家庭制约是影响女性成才的外因,内因则是女性本身的自我压抑。这种自我压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卑心理重。一部分女性由于受旧观念支配,往往认为女性天生愚笨,在智力比不上男性,产生自卑心理。在工作上,女性认为自己不如男人,怀疑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的水平,不敢挑大梁、领着干,在事业上自卑。此外,在生活与工作中,一遇到阻力和困难,女性就就丧失信心,畏缩不前,没有后功和韧性,意志上自卑。
(2)依附心理强。女性总是把事业、命运、前途系在丈夫、子女身上,甘愿自我牺牲,放弃追求,事业上保丈夫、生活上保孩子,望夫得志,望子成龙,希望通过丈夫和子女的成功和体现自己的价值。只要丈夫、子女有所成就、出人头地,自己就心满意足,过份地依赖家庭。在事业上,女性企图依赖社会、单位给自己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特殊照顾,不想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更好的境遇,工作上不愿独挡一面,甘当助手和配角;企图依赖社会解决妇女地位问题,实现男女平等,而很少想到靠自己去抗争,靠自己的力量去取得平等地位。
(3)文化素质差。女性文化素质是女性择业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女性成才的基础。然而我国女性的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在我国的两亿文盲中有70%是女性,接受教育的女性升学率低于男性,从小学到大学人数递减,在小学,男女生比例为1:1,进入初中,男女生比例为5:2,到了高中,男女生比例为3:1,在大学生中,女生只占23.6%,女研究生的所占的比例更低,不到15%。很显然,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是根本不能谈到女性成才与否的。
2、女性成才的途径:
女性成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既要有强大的舆论氛围,又要有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既有教育问题,又有女性自身努力问题,后者是女性成才的关键。
首先,要优化外部环境,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促进女性成才,在强化自身素质的同时,必须优化外部环境。
一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党和政府有关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宣传女性在人口再生产中的贡献,承认生育、抚育孩子所付出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使社会承认女性的劳动价值。宣传男女平等,彻底扫除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努力形成尊重女性劳动,支持女性成才的社会风尚。要宣传女性成才的典范和女性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为女性“正名”,转变对女性的社会偏见。此外,还要大力宣传女性培养和选拔工作的典型,总结和推广她们的经验和作法,增强各级党组织培养和选拔女性人才的自觉性。
二是形成优越的工作环境。在工作安排上,要正视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尽可能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尽可能地予以照顾。在工作过程中,要针对女性自尊心强、害怕自己受歧视的特点,尊重女性,特别平等地对待她们,尊重她们的人格,经常为她们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要帮助和鼓励她们,使她们能充分地表现自我,激发出她们的进取信念。在她们的工作受到干扰、利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为她们仗义执言,积极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三是构筑适宜的教育环境。要抓好女性的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女童的入学率,减少女童的流失和辍学,做好城乡女性的扫盲工作,提高女性的最基础教育水平。要抓好女职工的职业培训,提高女性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在培养女性高级专门人才下功夫,改变女性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所占比例过低的问题,以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为女性成才创造条件。
四是优化家务管理环境。无论是家务劳动社会化,还是社会怎样提倡男女共担家务,女性由于历史和生理的原因,都要承担较多的家务劳动,“家务劳动繁重”往往成为困扰职业女性的一大烦恼。因此,女性必须学会科学地管理家务,向管理要时间、要效率,把复杂的家务劳动简单化,用较少的时间和力气,取得较大的家务劳动效益,这必将为女性换来更多的时间,使她们有更大的可能走上成功之路。
其次,强化女性的自身素质:
第一、自强、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女性成才的内在力量。女性不仅要执着地进取,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地克服来自社会、家庭、自身生理特点等种种困难的毅力,不如此,就难以做到有所作为。居里夫人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取得一点镭,整天整夜关在小屋里坚持从沥青中提炼镭。林巧稚为了献身自己所热爱的妇产科医学事业,决心终生独身。只有如此执着热爱事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成就。
第二、勤奋是女性成才的重要因素。我们承认,人的天赋是有一定差别的,但成就事业的主要条件不是天资,而是后天的勤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勤能补拙”,“一分辛苦一分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也说过:“学问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这些都精辟地揭示了成才与勤奋的关系。如果一个女性有良好的社会生活条件和良好的教育条件,但本人不勤奋,缺乏进取精神,决不能成才。反之,如果没有很好的外部条件,但女性自身能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最终也会成为人才。张海迪以她勤奋和顽强的毅力换来了知名作家、翻译家等赞誉。勤奋会创造出奇迹,勤奋能造就英才。
应当看到,女性的智力,能力并不比男性差。在今天我国全面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女性成才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大环境,每个女性都要做竞争中的强者,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克服自身的缺点,正视自己的优势,扫平成才障碍,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二、女性参政是女性成才的重要体现
女性参政状况是衡量女性解放程度、衡量一个国家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男将女兵”不是社会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正常的应当是参政女性的比例与女性占总人口的比例相适应。我们不提倡“学而优则仕”,然而,参政女性首先是女性人才,只有成为人才才可能参政,这就使女性参政最能体现出一个国家女性成才的程度。
女性参政的主渠道之一是女领导干部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高层次管理。换而言之,就是有更多的女干部参与县级以上的领导工作,并且职务越高,参政的作用也就越大。做为参政女性,首先应当具备以下五方面基本素质:
一是政治素质。所谓政治素质,就是指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经验等。政治素质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牢固地树立无产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够头脑清醒,把握方向,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
二是品德素质。所谓品德素质,主要是指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的高尚或优劣。女性参政应具有这样一些品德素质: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建功立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光明正,公道正派,要维护班子的团结和统一,不搞小集团、小圈子,不搞阳奉阴违,不搞阴谋诡计,对上不吹不拍,对下不欺不压;敢于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不弄虚做假,不说大话空话,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要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要发扬民主,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充分走群众路线,有事同群众商量,不专横跋扈,动辄教训别人;要严于律已律亲,清正廉洁,并有较强的廉政意识,要豁达大度,能够容忍多种误解和委屈而毫无怨恨之心。
三是心理素质。所谓心理素质,不外乎知、情、意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在:要有良好的记忆,敏捷的思维。在考虑问题、讨论方案时,能够同中存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够异中求同;在工作中善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要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感情,能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排除不良外在因素的刺激和干扰,运用理智控制感情,针对不同场合,不同事情,不同对象,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做到取得成绩不沾沾自喜,遇到挫折不灰心,受到委屈不生气,得到奖励不自满,解决易办的事情不掉以轻心,处理棘手的难题不忧心忡忡,遇到平庸的上司不自以为高明,见到骄横的领导不低三下四。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不为困难所困,不为阻力所阻。
四是知识素质。女性参政,没有多方面的知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在知识结构上,女性人才要在参政中,使自己由专业化、单一型向多方位、综合型转变,使自己在领导才能上,由熟悉某一方面工作的“专才”向粗通各方面工作的“通才”转变。缺什么知识就充实完善什么知识。此外,还有一个知识更新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女性要自觉更新知识,力求站在新学科新知识的最前沿。
五是能力素质。所谓能力就是领导的才能或者叫本领,它是知识和智慧的综合体现。参政女性要完善组织协调能力,识人用人能力,预见决策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总揽全局和驾驭全局能力,独挡一面能力等等。每个人都不可能样样都能,总是各有所长,有所短。做为参政女性,应尽力扬其长,补其短,努力实现从偏能向全能的转变,尽可能由中能向高能转变。能力完善还包括借能,即某种自己不具备又难以很快形成的能力,要注意借用附近同志们的这种能力,用其所长,补己所短。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女性成才,需要更多的女性参政议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女性都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提出,党的十五大的召开等等,都为女性成才及女性参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广大女性应该抓住机遇,树立大志,加强学习,不拘泥于旧思想,摒弃封建主义旧道德的影响,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勇于改革创新,在成才之路上努力攀登,在新世纪的政治舞台上做出一番大事业,为新中国的女性谱写出辉煌的篇章。
第三篇:当下推进女性参政问题调研报告
女性参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提高女干部素质,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从新时期推进女性参政的现实必要性着手,挖掘了目前推进女性参政事业的有利因素,分析了发展该事业存在的困难及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妇女参政 调研 思考
女性政治参与是指女性有意识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其根
本目的是体现女性在政治领域中的群体意志,反映妇女在政治系统中的权力和利益诉求。具体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民主参与,指妇女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女性参政的基础层面;二是权力参与,主要指妇女担任各级领导干部,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这是女性政治参与的中间层面;三是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表现为女性对政治生活的普遍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以及从政妇女自觉代表妇女的整体利益,对政府的决策发生影响。
女性参政既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把这项工作纳入到整个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去考察、去安排,明确目标,拓宽视野,严格标准,改进方法,为优秀女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健全与完善女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切实落实女干部政策,加大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力度,促使各级领导班子中女性数量逐步增加,促使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有一定程度提高,提高妇女的权力参与的比例,确保妇女参与决策和社会事务管理等各项目标的实现。”新的历史条件为广大妇女参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时代呼唤必须进一步提高女干部素质,进一步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及政治环境,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推进女性参政的有利因素
首先, 妇女参政环境日渐宽松。经过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妇女解放运动的持续抗争,特别是新中国诞生以来党对妇女事业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我国的经济、政治形势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992年10月开始正式实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使我国妇女的各项合法权益包括政治权益得到了更有效的法律保障;年初在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就首次对女性占全国人大代表的比例作出明确规定 “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妇女代表的比例将不低于22%”;湖南省人大常委会07年修订通过的《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规定了两个“百分之三十以上”刚性指标,明确了参政妇女的比例和名额,推进维护妇女参政权;2001年湖南省启动了“农村妇女参与村级治理”项目,该项目主要通过政策、机制、方式等方面的创新,通过提高农村妇女自身能力,强调性别意识,促进农村妇女在整体上参与农村的选举、决策和管理。总之,中央或地方出台的这些政策,不断地促进了性别平等和两性和谐发展,使女性政治参与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的普遍增强、女性政治参与程度的逐年提高、女性政治参与渠道的不断拓宽、女性参政议政能力的显著提升、知识女性广泛地参政议政等等。
第二、女性整体素质全面提升。中国教育统计网的资料显示,1997年,女生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的比例为37.32%,2007年,这一比例达到47.08%,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在2008年高考中,各省的高考“女状元”比例超过了70%;从1999年到2007年,在可以统计到的560名高考状元中,女生超过了一半!如今,“女多男少”的现象正从语言类、师范类院校逐渐向综合型大学蔓延,包括一些理工科院校,女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国务院发表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显示,截至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生占在校生总数的45.7%,女硕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别达到44.2%和31.4%。这些高素质、高学历的女性人才,在社会建设的不同层次和岗位中,日渐显山露水,创下傲人的功迹。即使在政治领域的高层官员中,也浮现出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中国工农民主党员,拥有研究生学历;湖南省副省长甘霖,致公党党员,农学博士;北京市副市长,程红,民盟成员,经济学博士;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九三学社成员,大学学历;江西省副省长谢茹,无党派人士,经济学博士…..这些高官共同的特征就是:党外人士、高级知识分子、女性。
第三,女性参政积极性显著提高。不管人们接受与否,政治这个“男性的角斗场”越来越无法阻挡异性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女人站到了权力的顶峰,她们以行动证明,男人独掌政治的一统天下一去不复返,被称为“她世纪”的政坛新时代正悄然到来。不论是从中央还是到地方,大批有想法,敢于任事的优秀妇女干部崭露头
角,女性在政治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共204人,其中女性13人,占6 %;候补委员共167人,其中女性24人,占14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共127人,其中女性17人,占 13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总数为2987名,其中有妇女代表637名,占代表总数21.33%,比十届妇女代表所占比例提高了1.09个
百分点。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161人,其中女常委25人,占15.5%,比十届提高了2.3个百分点。十一届13位副委员长中有3位女性(乌云其木格、陈至立、严隽琪),占23%。全国政协十一届委员总数2237名,其中女委员395名,占17.7%,比十届提高了 1个百分点;常委299人,其中女性35人,占11.7%,比十届提高2.7个百分点。十一届全国政协22位副秘书长中有2位女性,占 9%;14位常务主席中有2位女性(张梅颖、张榕明),占14%。而在此前结束的全国省级领导班子换届中,新一届省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的815名成员中,有106位女性,约占13%。全国656个城市中,有女性市长619人,其中正职女市长31人。此外,县级组织内妇女参政比例也呈扩大趋势:**县现有干部21507人,其中女干部7367 人,全县副科级以上女干部 247人。本届县人大女代表比例 14.5 %。比上届提高了 1个百分点,政协女委员比例达17%,比上届提高 1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1、性别岐视仍然存在。中国妇女虽然广泛地参加社会劳动,但就业层次较低,妇女在第一、第二产业就业比例高,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国家机关公务员等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员中,女性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性;从全国妇联2000年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看,中国妇女的平均经济收入明显低于男性,并且男女两性的收入差距正呈现扩大趋势;女性就业选择机会少,在某些职业中存在两性隔离的现象,下岗女工普遍感到再就业困难,再就业时容易受到年龄和性别歧视;女性的家庭经济地位和男性也存在着差别,尽管中国女性的经济地位受到了法律的保护,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往往发生一定的偏差。女性在财产支配、继承的权利方面明显低于男性,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不容易摆脱烦杂的家务劳动,无暇从容地走向社会从事各种活动,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2、女性整体教育水平不高。政治参与程度是与人受教育的水平呈正比的。受中国传统的性别政治文化“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明显不及男性,或者说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也是被动地依附于男性的提高而提高的。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女童的入学率低、失学率高,女性的受教育机会更少、程度更低,男女在受教育的权益上已经存在着不平等。在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地区,大多数女性往往能完成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九年义务教育已属不易,接受高中教育的比例更低,只有少数女性能够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女性整体的文化素质最终影响了妇女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影响了妇女政治参与的程度与水平。同时,在同样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前提下,男女在择业就业方面也存在明显不同的际遇,女性受限制受歧视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和制约女性总体受教育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3、女性参政主动意识不强。大部分女性对政治参与问题表现出可有可无甚至漠不关心的态度,只有少部分自觉自愿主动参与政治。据调查,女性对自己所在单位、村、社区事务的关注程度方面也远低于男性,大多数女性还处于“要我参政”而非“我要参政”的被动状态,原因如下:一是女性参政渠道过窄,女性参政普遍存在“三少现象”,即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少,高层领导结构中女干部少,担任领导正职的女干部少;二是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几千年的传统儒家政治文化一直把女性排斥在政治之外,女性的性别角色总是定位于“服从”、“柔弱”、“退让”、“贤内助”、“贤妻良母”中,给女性政治参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据调查,相当一部分的妇女认为“妇女与政治无缘”,妇女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务和子女教育上,即便是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女性,也多愿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业务性工作,而对妇女参政持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否定态度。
三、对策及建议
1、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女性的整体素质。
妇女自身素质的提高是赢得男女平等权利的重要前提,提高女性的自身素质对女性政治参与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任务。妇联组织要广泛组织开展科技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妇女的自立能力、竞争能力,提高广大妇女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和健康水平:首先要加强妇女教育。平等地获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拥有的基本人权之一,教育不但与妇女个人的利益、发展、命运紧密相连,更是妇女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妇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必须得到保障。第二要改善文明程度。女性要具有较高的文明程度和高尚的情趣,在人与自然及周围环境、人与人的关系中体现出高度的文明精神,能正确处理个体与群体、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 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共活动秩序与行为准则。第三要增强文化素质。女性要提高知识层面,具有丰富的学识和内涵,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第四要提高创新能力。创新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多管齐下,进一步拓宽女性的参政渠道。
健全选拔机制,拓宽选人渠道,对德才兼备、有发展潜力的女干部,不论资排辈,破格提拔使用;要抓住领导班子换届和机构改革的契机,优先考虑女干部的选配;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中,拿出专门职位,定向招考女干部;将女性参政情况纳入各部门人才发展的战略规划中,促进男女人才的机会均等。在使用上,做到“把握规律适时用”,“扬长避短合理用”,“打破界限平等用”,“重德重才破格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创造机会,打破常规,积极组织轮岗交流、挂职锻炼,通过多岗位、多层次、多领域的锻炼,丰富女干部的工作经历和阅历,加快女干部结构调整,优化女干部资源配置,促进女干部合理分布。坚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胆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专业知识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女领导人才选拔到重要岗位。要改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办法,把优秀的年轻女干部选配到合适岗位锻炼,为她们的成长提供“快车道”。
3、强基固本,进一步发挥妇联的组织影响力。
妇联组织是培养输送妇女干部,推动妇女参政议政的一支重要力量,担负着代表妇女利益、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重任,必须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协助党委组织部门做好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着力营造鼓励女干部干事业、支持女干部干成事业、帮助女干部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在有关重要政策、法律出台前,妇联组织要大胆反映社情民意,特别是要反映广大妇女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争取妇女在参政议政、劳动就业、接受教育、卫生健康等方面与男性享有同等权利,认真履行民主监督和民主参与职能;充分利用妇联组织纵向成线、横向成片的组织触角,深入广泛地接触各个领域的优秀女性,不断健全女性人才信息库,建立培养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对女干部的现状、特点、规律、发展趋势等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完善“荐才推优”机制,通过组织推荐、领导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民主推荐考察人选途径,及时发现和储备优秀女后备干部,提高女后备干部的比例;不断创新女干部培养选拔的工作机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并协助组织部门制定、下发培养选拔女干部规划;加强各级妇联的组织,积极选送优秀女干部参加各级党校、妇干校的培训,赴国内外先进地区进行考察,真正把妇联建设成为培养女干部的重要基地和女性人才集散地。
总言之,妇女参政事业虽得力于党和国家的重视及支持,相关立法的保障,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仍然大量存在,女性政治参与仍是我国妇女事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其现状和水平与社会及时代的发展依然有不适应之处。作为我们的妇女干部,也应该进一步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政治与业务素质,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卓越的业绩,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己之力!
第四篇:推进女性参政问题调研报告
女性参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提高女干部素质,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从新时期推进女性参政的现实必要性着手,挖掘了目前推进女性参政事业的有利因素,分析了发展该事业存在的困难及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妇女参政 调研 思考
女性政治参与是指女性有意识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其根本目的是体现女性在政治领域中的群体意志,反映妇女在政治系统中的权力和利益诉求。具体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民主参与,指妇女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女性参政的基础层面;二是权力参与,主要指妇女担任各级领导干部,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这是女性政治参与的中间层面;三是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表现为女性对政治生活的普遍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以及从政妇女自觉代表妇女的整体利益,对政府的决策发生影响。
女性参政既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xx同志强调:“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把这项工作纳入到整个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去考察、去安排,明确目标,拓宽视野,严格标准,改进方法,为优秀女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健全与完善女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切实落实女干部政策,加大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力度,促使各级领导班子中女性数量逐步增加,促使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有一定程度提高,提高妇女的权力参与的比例,确保妇女参与决策和社会事务管理等各项目标的实现。”新的历史条件为广大妇女参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时代呼唤必须进一步提高女干部素质,进一步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及政治环境,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推进女性参政的有利因素
首先,妇女参政环境日渐宽松。经过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妇女解放运动的持续抗争,特别是新中国诞生以来党对妇女事业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我国的经济、政治形势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992年10月开始正式实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使我国妇女的各项合法权益包括政治权益得到了更有效的法律保障;年初在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就首次对女性占全国人大代表的比例作出明确规定 “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妇女代表的比例将不低于22%”;湖南省人大常委会XX年修订通过的《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规定了两个“百分之三十以上”刚性指标,明确了参政妇女的比例和名额,推进维护妇女参政权;XX年湖南省启动了“农村妇女参与村级治理”项目,该项目主要通过政策、机制、方式等方面的创新,通过提高农村妇女自身能力,强调性别意识,促进农村妇女在整体上参与农村的选举、决策和管理。总之,中央或地方出台的这些政策,不断地促进了性别平等和两性和谐发展,使女性政治参与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的普遍增强、女性政治参与程度的逐年提高、女性政治参与渠道的不断拓宽、女性参政议政能力的显著提升、知识女性广泛地参政议政等等。
第二、女性整体素质全面提升。中国教育统计网的资料显示,1997年,女生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的比例为37.32%,XX年年,这一比例达到47.08%,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在2010年高考中,各省的高考“女状元”比例超过了70%;从1999年到XX年年,在可以统计到的560名高考状元中,女生超过了一半!如今,“女多男少”的现象正从语言类、师范类院校逐渐向综合型大学蔓延,包括一些理工科院校,女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国务院发表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显示,截至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生占在校生总数的45.7%,女硕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别达到44.2%和31.4%。这些高素质、高学历的女性人才,在社会建设的不同层次和岗位中,日渐显山露水,创下傲人的功迹。即使在政治领域的高层官员中,也浮现出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中国工农民主党员,拥有研究生学历;湖南省副省长甘霖,致公党党员,农学博士;北京市副市长,程红,民盟成员,经济学博士;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九三学社成员,大学学历;江西省副省长谢茹,无党派人士,经济学博士…..这些高官共同的特征就是:党外人士、高级知识分子、女性。
第三,女性参政积极性显著提高。不管人们接受与否,政治这个“男性的角斗场”越来越无法阻挡异性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女人站到了权力的顶峰,她们以行动证明,男人独掌政治的一统天下一去不复返,被称为“她世纪”的政坛新时代正悄然到来。不论是从中央还是到地方,大批有想法,敢于任事的优秀妇女干部崭露头角,女性在政治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共204人,其中女性13人,占6 %;候补委员共167人,其中女性24人,占14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共127人,其中女性17人,占 13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总数为2987名,其中有妇女代表637名,占代表总数21.33%,比十届妇女代表所占比例提高了1.09个百分点。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161人,其中女常委25人,占15.5%,比十届提高了2.3个百分点。十一届13位副委员长中有3位女性(乌云其木格、陈至立、严隽琪),占23%。全国政协十一届委员总数2237名,其中女委员395名,占17.7%,比十届提高了 1个百分点;常委299人,其中女性35人,占11.7%,比十届提高2.7个百分点。十一届全国政协22位副秘书长中有2位女性,占 9%;14位常务主席中有2位女性(张梅颖、张榕明),占14%。而在此前结束的全国省级领导班子换届中,新一届省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的815名成员中,有106位女性,约占13%。全国656个城市中,有女性市长619人,其中正职女市长31人。此外,县级组织内妇女参政比例也呈扩大趋势:**县现有干部21507人,其中女干部7367 人,全县副科级以上女干部 247人。本届县人大女代表比例 14.5 %。比上届提高了 1个百分点,政协女委员比例达17%,比上届提高 1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1、性别岐视仍然存在。中国妇女虽然广泛地参加社会劳动,但就业层次较低,妇女在第一、第二产业就业比例高,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国家机关公务员等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员中,女性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性;从全国妇联XX年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看,中国妇女的平均经济收入明显低于男性,并且男女两性的收入差距正呈现扩大趋势;女性就业选择机会少,在某些职业中存在两性隔离的现象,下岗女工普遍感到再就业困难,再就业时容易受到年龄和性别歧视;女性的家庭经济地位和男性也存在着差别,尽管中国女性的经济地位受到了法律的保护,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往往发生一定的偏差。女性在财产支配、继承的权利方面明显低于男性,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不容易摆脱烦杂的家务劳动,无暇从容地走向社会从事各种活动,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2、女性整体教育水平不高。政治参与程度是与人受教育的水平呈正比的。受中国传统的性别政治文化“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明显不及男性,或者说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也是被动地依附于男性的提高而提高的。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女童的入学率低、失学率高,女性的受教育机会更少、程度更低,男女在受教育的权益上已经存在着不平等。在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地区,大多数女性往往能完成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九年义务教育已属不易,接受高中教育的比例更低,只有少数女性能够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女性整体的文化素质最终影响了妇女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影响了妇女政治参与的程度与水平。同时,在同样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前提下,男女在择业就业方面也存在明显不同的际遇,女性受限制受歧视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和制约女性总体受教育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3、女性参政主动意识不强。大部分女性对政治参与问题表现出可有可无甚至漠不关心的态度,只有少部分自觉自愿主动参与政治。据调查,女性对自己所在单位、村、社区事务的关注程度方面也远低于男性,大多数女性还处于“要我参政”而非“我要参政”的被动状态,原因如下:一是女性参政渠道过窄,女性参政普遍存在“三少现象”,即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少,高层领导结构中女干部少,担任领导正职的女干部少;二是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几千年的传统儒家政治文化一直把女性排斥在政治之外,女性的性别角色总是定位于“服从”、“柔弱”、“退让”、“贤内助”、“贤妻良母”中,给女性政治参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据调查,相当一部分的妇女认为“妇女与政治无缘”,妇女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务和子女教育上,即便是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女性,也多愿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业务性工作,而对妇女参政持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否定态度。
第五篇:女性干部参政特点和行为特征分析
女性干部参政特点和行为特征分析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孙 瑜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凡德才兼备之人,无论男女,均可参与到管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建设中来。女性参政,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女性干部参政议政比例越来越高,取得的成绩越来越显著,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关注的热点也就越来越多。本文从女性干部参政特点分析、成功女干部行为特征分析和女干部发展面临共性问题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女性干部参政特点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展,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干部任用制度的一维格局,在选择任用干部中更多地渗入了竞争机制,使干部选任工作更趋公平、合理,这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越来越的女性参与到政治、经济和科技队伍中来。纵观她们成长、成才和成功的经历,女性领导干部参政特点具体表现在:
1、女性领导干部自身特征优势增强。女性的领导方式由过去推崇“与男人一个样”逐步向发挥女性自身特征优势转变。现在女干部中60、70年代以后出生的女性比例越来
1越高,她们大多数科班出身,受过系统的教育,知识结构合理,知识面宽,基于女性自身特征优势的角色发挥逐步增强。在领导方法上,她们通过女性特有的关爱实施领导,更突出人性化,善于团结同志,有亲和力,人情味浓,沟通力强,有韧劲和承受力。
2、女性领导干部普遍从政功利性不强。女性作为领导,由于女性特质使然,具备不求回报,只是付出,容易满足,可靠忠诚的品质,相比较而言,权力欲、占有欲均比男性要小,物质需求不如男性那么多,腐败发生率也比较低,因此从政成本也会随之相对较低。女性领导在工作中更多的表现出多奉献、少索取,坚韧不拔,耐力持久,更注重工作本身的成就。
3、理性别差异对女性干部领导力的发挥没有决定性影响。现实生活中,许多女性领导在岗位上都能够和男性一样承担责任,毫不逊色于男性,甚至有些方面还要高于同级的男性,如女性在细腻、沟通、亲和方面更有优势,而在其他管理方面,女性则与男性也没有区别。做领导工作,生理性别本身的差别并不是领导力发挥的决定性影响因素,而往往是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观念以及干部政策本身影响了女性领导的成长与发展。
二、成功女干部的行为特征分析
女性领导干部的参政特点决定了新时期的女性也同样
会大有作为。以我院为例,全院各项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快速发展,特别在2009年得到了全面提升,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这与全院女干部职工的努力和奉献是密不可分的,我院女干部正是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赢得了院内外、行业内外的认可和赞誉。归纳我院成功女干部的品格和行为特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优秀的自身素质。成功女性领导的优秀素质主要体现在综合素质高、自信、气质优雅、知性、注重形象、口才好、善于交际等方面,同时她们都兼有自信自尊、宽容大气、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奉献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较高的管理水平等品质。工作中,她们大方、磊落、知性、温和、眼界宽广;对工作认真负责,管理中对事不对人、遇到问题不较真,遇事不慌不忙、不偏激;各种社交场面应对自如,既张扬又不过于自谦。
2、强烈的成就动机。女性领导的成才与其心理素质关系极大,与其他绝大多数女性相比,她们都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健康的心理品格,优良严谨的职业态度。我院成功女领导普遍具备成就感强、政治责任感强、集体荣誉感强的特点,拥有较强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她们既有传统女性柔的一面,又兼有了自尊、自信、自立、豁达、宽容、大气、理智、坚强等通常男性领导拥有的素质。
3、坚强的意志力。女性领导成功关键在于坚持力、自
信力、克服自卑的能力和责任心,也就是说,自信心和明确而强烈的创造动机使他们变得意志坚强,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仍乐观的创造情感去从事创造活动直到最后成功。从我院成功女领导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她们通常是一件事只要做,遇到多大困难都不退缩,能坚持;多么单调都不烦,耐心做下来直到完成。她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有着对机会准确的把握能力。
4、非凡的领导力。成功的女干部具有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等柔性特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在行政管理中更注重细节,具有良好的说服力,擅长团队组建。工作中,她们讲原则、以组织利益为中心,具有坦诚、遵守诺言、公平待人、尊重他人的优秀品格。
5、丰富的岗位经历。丰富的岗位经历是女性领导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必备要素。事实表明,我院的女性领导干部都有着丰富的、多方位的,或自下而上的、或有顺境有逆境的实践锻炼基础,都有多部门、多岗位的经历,她们阅历丰富,是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6、良好的教育背景。相关研究表明,女性领导人才的教育成本与成长呈明显的正相关。我院女干部都是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很高,她们理论水平高,凡事能深入浅出表述清楚,正是良好教育背景支撑着女性领导成才的基础,影响着女性领导成才的类型和层次。
与大多数女性相比较,成功女干部品格和行为特征可归纳为以上六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共性,放大到农业部、乃至全国都有普遍性。
三、女性参政议政面临的现实问题分析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女性领导人才的成长呈现出非常良好的态势,但仍面临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个体因素影响女性领导人才成长。现实中,很大一部分女性领导为非主动从政,从政动机弱是女性领导的普遍特点,这导致许多女性由于内驱力不足,往往在政坛上的发展后劲不足,不能使工作继续深入。同时,女性受家庭责任和社会传统的影响,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不强烈、挖掘自身潜力的需求不高,这都影响女性在职场上取得更多的成绩。
2、社会需求和家庭需求的矛盾冲突影响着女性领导成长。对于女干部来说,她们担任一定的管理工作或领导工作。人们对女性领导者的角色要求是以领导者的社会职责为基础来确定的,表现出了强烈的男性化特征;而对生活角色的期待又表现出的高度女性化,它与温柔体贴的贤妻良母及相夫教子的职责相联系。这种社会和家庭的需求矛盾冲突影响这女干部的成长、成功。
3、转型社会的两种文化观念相互碰撞影响着女性成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虽然女士大多崇尚独立人格,追求自身
价值的实现,不以外在尺度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很难无视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摒弃对个人形象的关注。因为传统文化与传统观念的沉积已实实在在地融进了现实生活 ,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冲击与碰撞塑造着当今女性 ,左右着包括女干部在内的所有现代女性人生价值的定位和行为规范的选择。
面临女性参政议政的问题,一方面,女性要能够意识到女性成才必须克服心理障碍,要有意识地锤炼自身健康的心理品格、促进自身的潜力转化和价值实现。不难看出,我院的成功女性领导干部就是有力的证明,她们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素质、挖掘自身潜力,通过不断学习补齐自己技术专业和管理水平的短板。另一方面,知识女性也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敢于冲破传统的羁绊,在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随着女性在参政议政队伍中不断壮大,她们必将会在政治、经济和科技等各方面大放异彩。